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o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Interface of Ti/Steel Composite Sheet 被引量:6
1
作者 关尚哲 刘润生 +1 位作者 范江峰 王小兵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5年第11期25-30,共6页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良好,延伸率高,其剪切强度不但可保持坯料原有的水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在C,D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相对较低,延伸率较高,但剪切强度要比爆炸复合坯料低,尤其是D加热温度,轧制后界面剪切强度急剧下降。热轧的终轧温度也是影响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低于相转变温度的合适温区热轧,且终轧温度合适,获得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无爆炸波纹,没有污染,生产的脆性化合物极细小,组织类同于钛材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热加工工艺 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转型背景下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覃凤飞 李志华 +2 位作者 孔令娜 原现军 冯金侠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2-1089,共8页
针对我国种植业转型期,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南方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为例,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 针对我国种植业转型期,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南方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为例,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将虚拟仿真实训融入南方天然草地资源调查与农林牧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调查中,探索以实带虚、以虚助实、深度交互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和探索性,又“延长”实习期,拓展专业知识范围;同时采用研究型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使之与种植业转型期一流草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转型 草地畜牧业 草地资源调查 复合种植模式 线上线下 虚拟仿真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低碳转化技术及CO_(2)制化学品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静 徐兴堂 +1 位作者 冯杰 李文英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9,共12页
发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根本在于提高煤中有效元素C、H和O的利用率。而煤富含C元素,势必在利用过程中产生CO_(2),因此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耦合,将产生的CO_(2)再利用制成有机化学品(如醇、醚、酸和酯等),无论是在煤化... 发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根本在于提高煤中有效元素C、H和O的利用率。而煤富含C元素,势必在利用过程中产生CO_(2),因此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耦合,将产生的CO_(2)再利用制成有机化学品(如醇、醚、酸和酯等),无论是在煤化工技术领域,还是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从煤炭加工利用行业的碳排放特点出发,分别介绍了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CO_(2)化学利用3种煤炭低碳转化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_(2)制成含氧化学品,不仅可以在保证原有工艺不被改变的基础上减少CO_(2)的直接排放量,还可以生产人类社会所需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变“废”为宝。为此,重点论述了基于Aspen Plus模拟CO_(2)制备甲醇、甲酸、二甲醚以及碳酸二甲酯等含氧有机化合物的最新化学工艺研究进展,总结了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以及物质转化、能量利用和经济效益等性能参数,并根据先进的煤炭低碳转化技术提出了煤基CO_(2)低碳转化新路径,致力于推动煤炭清洁转化技术耦合CO_(2)化学再利用向工业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高效转化 低碳技术 CO_(2)化学利用 含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涂技术及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薇 韦昀姗 +2 位作者 朱广素 刘昆仑 张辉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8-430,共13页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电喷涂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溶液条件、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静电喷涂效果的影响。对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蛋白质类(如玉米醇溶蛋白、乳清蛋白、明胶等)、多糖类(如藻酸盐、壳聚糖、普鲁兰多糖等)进行总结。综述了该技术在活性物质包埋和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静电喷涂技术现有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涂 微纳米颗粒 非热加工技术 活性物质包埋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柴胡栓的制备与质量标准
5
作者 虞至真 刘泽干 +5 位作者 王莉博 黄良永 叶方 朱海涛 徐子俨 杜士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2-1489,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柴胡栓的处方、制备工艺,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将挥发油与牛磺酸混合后采用熔融法制备复方柴胡栓;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项下的质量检查项目拟定该制剂的质... 目的探讨复方柴胡栓的处方、制备工艺,并拟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将挥发油与牛磺酸混合后采用熔融法制备复方柴胡栓;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项下的质量检查项目拟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该制剂中正己酸和正庚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该制剂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优化后柴胡挥发油精馏时间为1.5 h,正己酸、正庚酸、牛磺酸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3.1750~115.8750μg·mL^(-1)(R^(2)=0.9994),4.5900~68.8500μg·mL^(-1)(R^(2)=0.9989),15~125μg·mL^(-1)(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3%、101.96%、98.8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84%、1.36%、2.8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均<5%。该制剂性状、质量差异、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稳定性考察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结论复方柴胡栓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符合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柴胡栓 柴胡挥发油 牛磺酸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聚烯烃中挥发性有机物溯源及处理技术研究
6
作者 郑宇琨 康鹏 +1 位作者 辛琦 高达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其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烷烃、烯烃、醛、酮、醇、醚和苯系物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溯源并脱除VOCs已成为废旧聚烯烃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前提。综述了聚烯烃制品... 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其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烷烃、烯烃、醛、酮、醇、醚和苯系物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溯源并脱除VOCs已成为废旧聚烯烃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前提。综述了聚烯烃制品中VOCs的组成及精准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聚烯烃材料及(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VOCs脱除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VOCs处理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聚乙烯 聚丙烯 挥发性有机物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标签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陶思琪 封炳迪 +5 位作者 孟彩云 穆歆迪 张语涵 马隆煜 韩齐 李鹤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95-98,共4页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兼具健康、营养和感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食品加工领域的迫切任务。在清洁标签食品的大形势下,介绍了清洁标签的概念和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综述了天然有机物和新型加工技术在清...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兼具健康、营养和感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食品加工领域的迫切任务。在清洁标签食品的大形势下,介绍了清洁标签的概念和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综述了天然有机物和新型加工技术在清洁标签食品制备中的应用,为促进清洁标签在食品行业中的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标签 营养健康 食品加工 天然有机物 新型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与非有机牛奶中挥发性代谢成分的差异分析
8
作者 康敏 锁然 孙剑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1,共8页
为了解决有机与非有机牛奶中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荷斯坦牛、娟姗牛和牦牛生产的有机和非有机牛奶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 为了解决有机与非有机牛奶中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荷斯坦牛、娟姗牛和牦牛生产的有机和非有机牛奶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41种化合物,有机和非有机牛奶之间的代谢组成相似度高,牦牛奶与荷斯坦牛奶、娟姗牛奶的代谢特征差异显著;筛查出罗勒烯、丁酮、2,5-二甲基呋喃、正丙醇、2-乙基-6-甲基吡嗪、5-甲基-3-庚酮等化合物可作为区分有机和非有机牛奶的差异化合物。本研究对有机牛奶和非有机牛奶的差异特征进行了表征,可为有机牛奶的真实性鉴别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加工技术 风味化合物 GC-IMS 代谢差异 食品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特性与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余亦晓 祁聪 +6 位作者 况栋梁 韩善剑 陈华鑫 吴永畅 王凤 张洪刚 张仰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56,461,共6页
沥青作为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拌合、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受热会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不仅影响周围空气质量,还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健康隐患。因此,对沥青VOCs的排放特性和抑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沥青作为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胶凝材料,在拌合、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受热会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不仅影响周围空气质量,还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健康隐患。因此,对沥青VOCs的排放特性和抑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是加快推进道路工程污染防治和实现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沥青VOCs的排放特性和抑制技术,围绕沥青VOCs的组分分析、影响因素和抑制技术研究,梳理了沥青VOCs的组分特征、抑制机理和抑制技术,结果表明,VOCs的释放特性未能与沥青内在组分建立联系;现有沥青VOCs抑制技术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并且抑制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材料 挥发性有机物 组分组成 抑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叶草蛋白的提取工艺及其与乳化剂相互作用研究
10
作者 郭孝文 刘昆仑 +1 位作者 刘颖 张智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食叶草蛋白,并从多糖和脂质中选择最佳乳化剂与食叶草蛋白相互作用,以提高其稳定性。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3 U/g、料液比为1∶25(g/mL)、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46.8℃、超声功率为150.4 W、超声时间... 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食叶草蛋白,并从多糖和脂质中选择最佳乳化剂与食叶草蛋白相互作用,以提高其稳定性。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3 U/g、料液比为1∶25(g/mL)、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46.8℃、超声功率为150.4 W、超声时间为7.5 min时,食叶草蛋白提取率最高。食叶草蛋白-大豆卵磷脂的复合物(EPLC)最小粒径为154.6 nm,复合物粒径与分散性指数(PDI)为0.32;最小PDI为食叶草蛋白-壳聚糖复合物(EPCS),粒径为191.1 nm。EPLC的溶解度最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食叶草蛋白与5种乳化剂形成了复合物,EPLC的效果优于其他4种复合物。综上所述,超声结合纤维素酶法可有效提高食叶草蛋白提取率,大豆卵磷脂与食叶草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可有效改善其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蛋白 提取工艺 大豆卵磷脂 复合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
11
作者 李童 李丽媛 +5 位作者 李爱鹏 谢欣 何婷婷 莫斯锐 黄上峰 黄锁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05-2013,共9页
为了明确密蒙花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对密蒙花的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筛;接着,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NMR、MS、FTIR、UV对所得单体化... 为了明确密蒙花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对密蒙花的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筛;接着,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通过NMR、MS、FTIR、UV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随后,探讨了单体化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MCF-7细胞、SGC-7901细胞、BEL-740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最后,在无细胞体系中检测了单体化合物对DNA TopoisomeraseⅠ(简称DNA TopoⅠ)的活力影响及对DNA的直接切割作用。结果表明,密蒙花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为芹菜素、蒙花苷、毛蕊花糖苷和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其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是密蒙花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芹菜素可显著抑制BEL-7404肿瘤细胞的增殖;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在促进细胞凋亡方面效果较为显著。4种单体化合物均可抑制DNA Topo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 肿瘤细胞 抗肿瘤 活性筛选 活性单体化合物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基静电纺丝活性纳米纤维膜:成纤调控、性能特征及食品包装应用
12
作者 闵奥 刘园 +8 位作者 刘舒欣 金盛泽 李永祺 张会东 孙岩 于淼 郑立友 张涛 郭红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45-359,共15页
玉米醇溶蛋白(Zein)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两亲性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高效封装并持续释放抑菌、抗氧化等活性化合物。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探讨该领域的实质进展,阐释Zein基静电纺丝活性纳米纤维成纤调控的影响因素(溶液性质、工艺条... 玉米醇溶蛋白(Zein)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两亲性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高效封装并持续释放抑菌、抗氧化等活性化合物。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探讨该领域的实质进展,阐释Zein基静电纺丝活性纳米纤维成纤调控的影响因素(溶液性质、工艺条件、环境因素),并从理化特性(机械性、热稳定性、阻隔性、负载率等)、释放与功能特性(抗氧化、抑菌)、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多角度论述Zein基静电纺丝活性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特征,总结其在食品中抗氧化、抑菌、除乙烯和智能传感器等活性包装应用模式,讨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基活性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 活性化合物 安全性 食品活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杨梅复合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13
作者 陈李波 唐红丽 +1 位作者 胡丽彦 黄涵年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荸荠、杨梅粉为主要原料,以正交试验分析研究荸荠原液用量、杨梅粉用量及蔗糖用量对荸荠杨梅复合饮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荸荠原液用量180 mL/L,杨梅粉用量35 g/L,蔗糖用量24 g/L。此工艺制备的饮品口感清新爽口、色... 以荸荠、杨梅粉为主要原料,以正交试验分析研究荸荠原液用量、杨梅粉用量及蔗糖用量对荸荠杨梅复合饮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荸荠原液用量180 mL/L,杨梅粉用量35 g/L,蔗糖用量24 g/L。此工艺制备的饮品口感清新爽口、色泽自然淡红、果香怡人和谐、状态良好稳定。试验不仅提升了荸荠与杨梅的综合利用率,也丰富了荸荠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水生经济作物加工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工艺 复合饮料 荸荠 杨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珠在功能食品稳态包埋和增效递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帅 田文妮 +7 位作者 萧卓楠 陈淑仪 邱然 胡荣海 李哲 陈朋 方素琼 肖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7-378,共12页
凝胶珠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载体,在活性成分的封装、稳态增强及消化道递送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其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能够有效保护生物活性物(如精油、多糖、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消化道的精准控制释放... 凝胶珠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载体,在活性成分的封装、稳态增强及消化道递送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其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能够有效保护生物活性物(如精油、多糖、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消化道的精准控制释放,从而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凝胶珠的制备技术、材料开发及功能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凝胶珠在风味物质与活性成分封装、稳态包封、靶向递送和消化道控释中的优势与潜力。此外,强调了凝胶珠在Omega-3脂肪酸和益生菌的包封与稳态保护中的应用前景,为功能性凝胶珠递送体系的设计及功能活性成分稳态保护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珠 制备技术 功能化 生物活性物 稳态与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化学中锕系化合物及裂变产物的电化学性质
15
作者 王利芹 武沛 +2 位作者 宋晓鹏 陆跃翔 刘继连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世界铀储量匮乏,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对于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尤为重要。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水法后处理技术和干法后处理技术。熔盐电化学法是干法后处理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利用熔盐中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析出电位的差异将不同化合物... 世界铀储量匮乏,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对于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尤为重要。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水法后处理技术和干法后处理技术。熔盐电化学法是干法后处理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利用熔盐中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析出电位的差异将不同化合物进行分离。掌握熔盐中锕系化合物和裂变产物的电化学性质为开展熔盐电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针对熔盐中常见的锕系化合物及裂变产物的电化学性质展开论述,涉及多种熔盐中不同离子之间的电位转化关系,对熔盐电化学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干法后处理 熔盐电化学 锕系化合物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播种技术与装备研究
16
作者 张冉 孙景彬 +3 位作者 张云龙 张海鑫 梁兆刚 赵颖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大豆玉米的需求量增加,两种作物的高效种植对农机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使两种作物和谐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基...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大豆玉米的需求量增加,两种作物的高效种植对农机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使两种作物和谐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基于此,主要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种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排种器、智能监测系统和漏播补偿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在排种方面一种变粒径排种器可同时实现大豆和玉米的精量播种;漏播补偿方面着重归纳一种适应高速运行的补种系统。目前仍存在大豆玉米播种机的技术要求标准不统一、导种机构的播种均匀性较差、播种监测系统的智能化不高等问题。提出自动化智能化播种机、零速投种高频导种系统、广适应性高标准智能监测系统及精确补种系统是未来主要研发方向,以期为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技术和装备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复合种植 播种技术与装备 监测系统 补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柏大痣小蜂对祁连圆柏7种挥发物的趋化性及诱捕技术
17
作者 张涛 吕东 +3 位作者 刘莹 李雅惠 顾雪丹 陈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1,共8页
【目的】分析并筛选出祁连圆柏7种挥发物中引诱圆柏大痣小蜂成虫的活性物质,通过林间试验验证其引诱效果,为保护祁连圆柏林地、提高祁连圆柏林木种子质量和林地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为圆柏大痣小蜂与寄主植物间的通讯机制探索提供基础。【... 【目的】分析并筛选出祁连圆柏7种挥发物中引诱圆柏大痣小蜂成虫的活性物质,通过林间试验验证其引诱效果,为保护祁连圆柏林地、提高祁连圆柏林木种子质量和林地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为圆柏大痣小蜂与寄主植物间的通讯机制探索提供基础。【方法】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祁连圆柏7种挥发物对圆柏大痣小蜂的引诱和驱避效果,筛选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单体-质量浓度进行复配并用于室内引诱试验,从中选择引诱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再结合诱捕器开展林间诱捕技术研究。【结果】1) 10μg·μL^(-1)质量浓度下,有5种挥发物的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引诱率极显著高于驱避率,分别为桧烯、2,4-二甲基苯乙酮、α-松油醇、α-环氧蒎烷、月桂烯。1μg·μL^(-1)质量浓度下,α-环氧蒎烷和月桂烯的引诱率显著高于驱避率。对于雄成虫,10μg·μL^(-1)质量浓度下,3-蒈烯和月桂烯的引诱率极显著高于驱避率;1μg·μL^(-1)质量浓度下,2,4-二甲基苯乙酮的引诱率极显著高于驱避率,α-松油醇和α-环氧蒎烷的引诱率显著高于驱避率。2)复配试验中配方G(3-蒈烯+月桂烯+α-环氧蒎烷)对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引诱率最高(57%,P<0.05),其次是配方B(月桂烯+α-环氧蒎烷)和A(月桂烯+3-蒈烯),配方I对圆柏大痣小蜂成虫的驱避率最高。3)林间诱捕试验中,3种复配配方以G、A、B为诱芯的诱捕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G的诱捕量最多,占诱虫总数的34.1%,配方A和B分别占诱虫总数的27.3%和25.7%。3种颜色诱捕器中黄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到成虫234头,占诱捕总数的56.5%,蓝色和绿色诱捕器分别诱虫82和98头。船型诱捕器诱虫209头,三角形诱捕器诱虫205头,2种诱捕器的诱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复配配方均有林间引诱效果,其中配方G对圆柏大痣小蜂的引诱效果最好,具有成为诱捕器诱芯的潜在能力,配合黄色诱捕器使用效果最佳。实际应用时,可采用配方G作为诱芯搭配黄色诱捕器,对圆柏大痣小蜂进行林间种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圆柏大痣小蜂 寄主挥发物 复配配方 行为反应 诱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玫瑰花的品质特性及加工利用进展
18
作者 武忠康 柳健 宋鹏 《中国果菜》 2025年第6期43-49,共7页
玫瑰作为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象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花瓣富含多酚、黄酮及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国外学者在玫瑰花的成分特性与加工技术方面已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而国内学者多侧重于对其基础成分的分析,缺乏对品种特异性及加工技术适配性... 玫瑰作为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象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花瓣富含多酚、黄酮及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国外学者在玫瑰花的成分特性与加工技术方面已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而国内学者多侧重于对其基础成分的分析,缺乏对品种特异性及加工技术适配性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食用玫瑰种质资源的分类与品质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玫瑰品种在多酚、挥发油及黄酮等功能性成分上的差异,并探讨了加工技术与品种特性的适配性,得出不同玫瑰品种的理化特性显著影响加工工艺的经济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品种特性与加工技术的系统匹配,构建“品种特性-加工响应-产品功能”的全链条研究框架,以提升功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功能性食品 活性成分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香梨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19
作者 梅秀芹 曾燕凤 黎晓敏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7期44-47,58,共5页
以余甘子和香梨为主要原料,制备一款功能性复合饮料,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促进余甘子和香梨的加工应用。以余甘子果汁添加量、香梨汁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柠檬酸添加量为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取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工艺... 以余甘子和香梨为主要原料,制备一款功能性复合饮料,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促进余甘子和香梨的加工应用。以余甘子果汁添加量、香梨汁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柠檬酸添加量为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取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添加量25%,香梨汁添加量25%,赤藓糖醇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06%时,感官评分最高。该配方制作的复合饮料具有余甘子特有的回甘风味及香梨的甘甜,酸甜协调、入口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香梨 复合饮料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梅 胡生海 +4 位作者 李明泽 李玉新 王学喜 李梅 张霁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为延申乌龙头和黄花菜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优化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的品质,以新鲜乌龙头和黄花菜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食盐、白砂糖、香辛料为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乌龙头黄花菜复合... 为延申乌龙头和黄花菜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优化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的品质,以新鲜乌龙头和黄花菜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食盐、白砂糖、香辛料为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调味料的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1.4%、香辛料添加量0.45%、白砂糖添加量4%、食用植物油添加量9%时可制得色泽诱人、口感鲜嫩香脆、乌龙头甘醇味浓、营养丰富的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其感官评分为98.47分。该生产工艺和方法合理,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头 黄花菜 复合食品 加工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