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multidisciplinary feasible method using DACE approximation approach 被引量:2
1
作者 SuZijian XiaoRenbin ZhongYif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335-340,共6页
Multidisciplinary feasible method (MDF) is conventional method to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MDO) and well-understood by users. It reduces the dimension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problem by us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feasible method (MDF) is conventional method to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MDO) and well-understood by users. It reduces the dimension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problem by using the design variables as independent optimization variables. However, at each iter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optimization procedure,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MDA) is numerously performed that results in extreme expense and low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The intrinsic weakness of MDF is due to the times that it loop fixed-point iterations in MDA, which drive us to improve MDF by building inexpensive approximations as surrogates for expensive MDA. An simple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improved MDF. Results show that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required for optimization is obtained as compared with original MDF and the efficiency of optimization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approximation multidisciplinary feasible method (M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lly implicational methods for approximate reasoning based on interval-valued fuzzy sets 被引量:4
2
作者 Huawen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224-232,共9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approximate rea- soning problems with interval-valued fuzzy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fully implicational idea. Firs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lass of interval-valued fuzzy imp...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approximate rea- soning problems with interval-valued fuzzy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fully implicational idea. Firs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lass of interval-valued fuzzy implications by means of a type of impli- cations and a parameter on the unit interval, then uses them to establish fully implicational reasoning methods for interval-valued fuzzy modus ponens (IFMP) and interval-valued fuzzy modus tel- lens (IFMT)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versibility properties of these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versible conditions are given. It is shown that the existing unified forms of α-triple I (the abbreviation of triple implications) methods for FMP and FMT can be seen as the particular cases of our methods for IFMP and IF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e reasoning interval-valued fuzzy set interval-valued fuzzy implication fully implicational method re- vers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er-order principal component pursuit via tensor approximation and convex optimiz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Sijia Cai Ping Wang +1 位作者 Linhao Li Chuhan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3期523-530,共8页
Recovering the low-rank structure of data matrix from sparse errors arises i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pursuit (PCP). This paper exploits the higher-order generalization of matrix recovery, named higher-order princip... Recovering the low-rank structure of data matrix from sparse errors arises i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pursuit (PCP). This paper exploits the higher-order generalization of matrix recovery, named higher-order principal component pursuit (HOPCP), since it is critical in multi-way data analysis. Unlike the convexification (nuclear norm) for matrix rank function, the tensorial nuclear norm is stil an open problem. While existing preliminary works on the tensor completion field provide a viable way to indicate the low complexity estimate of tensor, therefor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ow multi-linear rank tensor and adopt its convex relaxation to formulate the convex optimization model of HOPCP. The paper further propose two algorithms for HOPCP based on alternative minimization scheme: the augmented 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ALADM) and its truncated higher-orde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LADM-THOSVD) version. The former can obtain a high accuracy solution while the latter is more efficient to handle the computationally intractable problem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both synthetic data and re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show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algorithms in high-dimensional tensor data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sor recovery principal component pursuit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tensor approx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特殊位形直线机构图解综合与性能评价
4
作者 张云文 纪奇研 +1 位作者 刘凯 杨朔飞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4-562,570,共10页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 梯形四杆直线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位形的近似直线机构,其过定点时连杆曲线为近似直线、且连杆平行于机架,在多足机器人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完善和简化此类机构轨迹综合方法,在解析法基础上,研究其图解综合方法。基于无限接近运动几何学理论并结合公式与图解,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梯形四杆直线机构特殊位形和曲率驻点曲线蜕化之间互为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图解综合方法,在给定鲍尔点位置和直线运动方向前提下,各铰链位置和各连杆尺度可通过平面作图确定,并编写Matlab程序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构直线性能评价指标“直线段相位比”,列举了不同条件下机构直线性能,并结合遗传算法探索了该指标下的最优机构,优化得到一种直线段相位比为0.665的四杆直线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杆机构 近似直线机构 特殊位形 机构综合 轨迹综合 图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图的知识提取算法
5
作者 刘川 杜宝苍 毛华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知识提取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的主题之一,然而现有的一些知识提取方法还不能满足可视化以及潜在知识的提取两方面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知识是由可定义知识和潜在知识组成,并且可定义知识可以在潜在知识的提取过程中同时得到,反之则不... 知识提取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的主题之一,然而现有的一些知识提取方法还不能满足可视化以及潜在知识的提取两方面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知识是由可定义知识和潜在知识组成,并且可定义知识可以在潜在知识的提取过程中同时得到,反之则不然。有关可定义知识的提取目前已有许多成果,但针对潜在知识的提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如何通过可视化方法提取潜在知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文中利用超图的可视化特点,在信息系统的背景下,探究了信息系统与超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利用此方法,结合超图理论与粗糙集理论,定义了基于超图的一对上下近似算子,进一步地,提出近似超图的概念,探究近似超图的相关性质,完成近似超图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有效方法以实现超图框架下的知识提取。将所提方法与经典的和新近提出的近似理论以及知识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近似方案和知识提取等方面具有多种优势。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从而说明了其可应用性。所提方法是现有的知识提取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提取 信息系统 超图 近似超图 可视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曲面局部光顺渐进迭代逼近
6
作者 林佳 蔺宏伟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7-1341,共15页
曲线曲面光顺问题源于工程设计与制造加工的实际需求,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曲线曲面的光顺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物理性能和美观性。因此,曲线曲面的光顺处理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重... 曲线曲面光顺问题源于工程设计与制造加工的实际需求,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曲线曲面的光顺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物理性能和美观性。因此,曲线曲面的光顺处理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国际上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传统的曲线曲面光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能量最小化的全局光顺方法和修改选定“坏点”的局部光顺方法。尽管现在已存在许多曲线曲面光顺算法,但仍存在自动化水平低、计算复杂度高、效率低等问题。Fairing-PIA是一种通过调整控制顶点生成一系列光顺曲线曲面的几何迭代方法。Fairing-PIA算法赋予每个控制顶点单独权重来优化曲线与曲面的形状,为数据拟合生成光顺曲线曲面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局部Fairing-PIA格式,称为Local-Fairing-PIA。在局部Fairing-PIA中,仅调整部分控制顶点及相应的光顺权重来优化局部曲线曲面形状。曲线曲面的光顺性可以通过局部Fairing-PIA被逐点或逐段进行调整。曲线和曲面不同部分的光顺程度可以不同。这种局部光顺的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交互式地调整部分区域,既能达到局部光顺的效果,又能保留其余部分原本的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基于能量泛函极小的光顺方法,局部Fairing-PIA算法能够兼顾光顺效果与拟合误差对曲线曲面进行局部调整,同时避免了大规模矩阵运算,降低了计算成本。在本文中,我们证明了Local-FairingPIA迭代格式的收敛性。在多个曲线曲面拟合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局部Fairing-PIA是有效的。通过LocalFairing-PIA算法,可将曲线曲面局部能量减少11%以上。Local-Fairing-PIA算法为曲线和曲面光顺问题提供了一种更为鲁棒、高效且灵活的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通过调整特定控制点和它们的权重,增强了曲线和曲面的平滑度和拟合精度,有助于提高产品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并减少计算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迭代逼近 光顺 局部 数据拟合 几何迭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实模态近似解耦及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王昌盛 林建好 +1 位作者 杨艳 徐家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将体系响应用系列标准振子的位移和速度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算例分析可知,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求得的结构地震响应与精确复模态法求得的结果吻合较好,其精度高于强迫解耦法。尤其在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其优势更为凸出。所提的实模态近似解耦法精度较高、避免了复数域内运算且工程意义便于理解,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结构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经典阻尼 实模态近似解耦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
8
作者 陈超磊 王志祥 +1 位作者 雷勇军 王婕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提高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舱段结构轴压承载效率,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轻量化设计。针对单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效率不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搭建了基于变可信度期望改进(Variable-Fidelity Expected Improve... 为提高大型运载火箭加筋圆锥壳舱段结构轴压承载效率,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加筋圆锥壳多保真度近似建模轻量化设计。针对单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效率不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搭建了基于变可信度期望改进(Variable-Fidelity Expected Improvement,VF-EI)加点准则的数据驱动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框架,并据此开展加筋圆锥壳结构轻量化设计。综合利用不同网格规模的加筋圆锥壳有限元模型,建立了加筋圆锥壳极限承载的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模型;优化迭代中,利用VF-EI加点准则生成多保真度采样点,以此序列提升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模型的全局和局部近似精度。典型数值和工程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和Kriging模型,Co-Kriging多保真度近似建模优化方法的效率和精度更高,获得了相比初始设计减重11.5%的优化加筋圆锥壳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圆锥壳 多保真度近似建模 序列近似优化方法 轻量化设计 VF-EI加点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指标多项式逼近的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确定方法
9
作者 刘昱辰 吴浩 +4 位作者 董哲润 江宸瑛 甘德强 马世英 张立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2-2333,共12页
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渐上升,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变得突出,因此有必要量化评估暂态电压稳定性并确定系统的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首先采用基于多二元表的暂态电压稳定指标,以便量化评估系统的暂态电压稳... 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渐上升,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变得突出,因此有必要量化评估暂态电压稳定性并确定系统的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首先采用基于多二元表的暂态电压稳定指标,以便量化评估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程度。其次提出利用基于配点法的多项式逼近方法,逼近暂态电压稳定指标与系统运行条件的多项式函数,进而根据暂态电压稳定临界指标值,提出基于多项式函数的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确定方法,并讨论了实际应用时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的处理方法。最后,基于IEEE 9节点系统和某实际系统的算例,验证了参数空间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 暂态电压稳定指标 暂态电压稳定域边界 配点法 多项式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电源规划方法
10
作者 李令宇 程浩忠 +3 位作者 张衡 苑子俊 王峥 陆建忠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需求与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存在的必要性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考虑多种降碳减排措施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电源规划方法。文中基于储液式碳捕集技术特点,建立含碳捕集技术的电厂出力及固碳模型,综合考虑碳捕集、风电、碳交易等低碳化措施,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碳捕集电厂运行特性、碳排放量等约束,建立融合电力及碳排放模拟的电源规划模型,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风电不确定因素,采用抽样平均近似方法将机会约束进行处理,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结构,以修改后的IEEE-24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量化评估了碳捕集系统、碳交易价格及不同碳排放水平对电源规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 碳捕集 抽样平均近似法 机会约束 低碳电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优化的农作物种植策略分析
11
作者 唐沈逸 王文杰 +1 位作者 张琥 蒋贵荣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68-74,79,共8页
为优化农作物种植策略,助力乡村振兴,该文构建一个多目标规划模型,旨在最大化预期利润、优化田间管理与生产效率以及改进种植方式。该模型采用两阶段优化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种植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样本平均近似法和... 为优化农作物种植策略,助力乡村振兴,该文构建一个多目标规划模型,旨在最大化预期利润、优化田间管理与生产效率以及改进种植方式。该模型采用两阶段优化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种植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样本平均近似法和熵权法-TOPSIS法,以在利润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提升种植效率和优化种植方式,还能在面临市场风险时保持较高的利润稳定性,为乡村农作物种植规划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策略 多目标规划 两阶段优化法 样本平均近似法 熵权法-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方和方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域估计
12
作者 张巍巍 李兆明 +2 位作者 师洪涛 高峰 张白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1,共5页
目前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主要使用小信号分析方法,但当大信号扰动发生时,电力系统内在的非线性无法忽略,小信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在大信号扰动时,构造合理的暂态能量函数并确定系统临界稳定对应的函数值(临界能量),从而确定... 目前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主要使用小信号分析方法,但当大信号扰动发生时,电力系统内在的非线性无法忽略,小信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值得商榷。在大信号扰动时,构造合理的暂态能量函数并确定系统临界稳定对应的函数值(临界能量),从而确定稳定域并非易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表达的平方和方法来估计电力系统的稳定域。该方法将电力系统通过多项式近似的方式表达,利用平方和方法将李雅谱诺夫函数的构造问题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构造的李雅谱诺夫函数,再通过优化计算得到稳定域的边界。最后采用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估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域 平方和方法 多项式近似 李雅谱诺夫函数 线性矩阵不等式 算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间差估计算法
13
作者 肖江宁 尚俊娜 霍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信号接收端,分别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小波阈值降噪对接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在信号处理端,利用广义二次相关法得到相关函数包络;最后采用广义延拓逼近法对相关函数包络的谱峰进行插值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远小于广义二次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时差估计算法 广义二次互相关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阈值降噪 广义延拓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互模糊函数的MIMO雷达发射序列集与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
14
作者 文才 文淑 +2 位作者 张翔 肖浩 李章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5-1516,共12页
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正交波形集可以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此,该文提出主瓣增益和动态范围约束下最小化广义互模糊函数积分旁瓣(ISL)的发射序列集和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块... 具有良好相关特性的正交波形集可以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为此,该文提出主瓣增益和动态范围约束下最小化广义互模糊函数积分旁瓣(ISL)的发射序列集和接收滤波器组联合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块改进算法(MBI)将非凸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再利用连续凸近似方法(SCA)迭代求解子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运算量,该文还提出了具有并行实现潜力的交替方向惩罚法(ADPM)求解SCA的子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从收敛速度、积分旁瓣电平等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互模糊函数 积分旁瓣电平 最大块改进 连续凸近似 交替方向惩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晃荡载荷特性与近似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袁心怡 苏焱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利用高精度的Boussinesq方程建立数值模型,并结合试验手段,深入分析了矩形水箱内部浅水晃荡运动的载荷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无因次外部激励频率接近液体固有频率时,晃荡运动与载荷时历曲线表现出相似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 利用高精度的Boussinesq方程建立数值模型,并结合试验手段,深入分析了矩形水箱内部浅水晃荡运动的载荷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无因次外部激励频率接近液体固有频率时,晃荡运动与载荷时历曲线表现出相似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通过对载荷时历曲线进行傅里叶分析,得到了不同外部激励频率下载荷的频域分布特征。基于晃荡载荷与自由液面波高频响曲线的相似性以及载荷特性的分析结果,建立了晃荡载荷的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在不同水深及激励幅值下表现出优良的泛化性能,能够修正共振状态下线性近似对壁面载荷的过高估计,使跳跃频率处误差减少了50%以上。利用所提出的近似方法能够在已知波高的情况下快速估计壁面载荷,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晃荡 载荷特性 近似方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引圆环灰度差值最小的光斑中心逼近法
16
作者 王亚祺 李晓 +4 位作者 张瑞 王志斌 杨帅 武振涛 赵泽伟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为了提高光栅衍射型激光告警系统参考位置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索引圆环灰度差值最小的光斑中心逼近法。根据给定光斑中心的初始坐标生成3×3中心坐标矩阵,使用Lagrange插值法求出以中心坐标矩阵为中心的索引圆环上各点的灰度... 为了提高光栅衍射型激光告警系统参考位置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索引圆环灰度差值最小的光斑中心逼近法。根据给定光斑中心的初始坐标生成3×3中心坐标矩阵,使用Lagrange插值法求出以中心坐标矩阵为中心的索引圆环上各点的灰度值,通过二分法逐步逼近索引圆环灰度差值最小的中心坐标,即光斑中心真实坐标。在准确性对比实验中,所提出的算法在3组理想光斑模型样本中x方向、y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0.001 3像素、0.001 1像素。在稳定性对比实验中,该算法在3组实际光斑图片样本中x方向、y方向平均标准差分别为0.165 3像素、0.186 0像素。基于索引圆环灰度差值最小的光斑中心逼近法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均得到了最低的平均误差或标准差,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激光告警系统参考位置的定位精度,为光斑中心定位算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建模 LAGRANGE插值 中心定位 逼近法 激光告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改进子空间迭代法
17
作者 曹鸿飞 朋茜 杨秋伟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169,190,共10页
振动模态(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灵敏度分析在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和损伤识别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主流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是模态叠加法、Nelson方法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应用于大规模工程结构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时,普遍存在... 振动模态(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灵敏度分析在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和损伤识别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主流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是模态叠加法、Nelson方法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应用于大规模工程结构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时,普遍存在着计算效率不高的缺陷。为了节省计算成本,提出一种结构振动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改进子空间迭代方法。首先,通过差分运算,把模态灵敏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结构发生微小修改后的模态特征对计算问题;然后,提出一种近似柔度计算公式,用于快速估算结构修改后刚度矩阵的逆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子空间迭代法的过程中,以迅速获得结构微小修改后的模态特征对,据此便可快速计算出相应的模态灵敏度。以两个结构模型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精度与现有的模态灵敏度算法基本相同,但计算时间大幅度减少了,显示出了这种新方法的计算效率显著优于现有方法,更加适合于分析大型结构的振动模态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态 灵敏度分析 子空间迭代法 近似柔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18
作者 陈信宇 孟晓波 +3 位作者 陈冠廷 陈欣星 郭明宇 李秋雨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 随着微地震监测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微地震的定位精度和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井下微地震定位多采用基于走时的线性反演定位方法。然而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可能会存在阴影区、焦散等问题,导致定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模板快速行进法的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球面波近似算法计算震源附近网格点走时,再利用多模板快速行进法(MSFM)求解程函方程计算其余网格点走时,最后,采用走时差目标函数全局搜索事件位置。理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走时优于快速行进法(FMM)和MSFM,具有较小的走时误差,尤其是在震源附近误差很小;且该方法可以对层状以及更复杂速度模型实现射线追踪以及准确定位。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井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定位结果比Geiger方法更加准确、合理,更加清晰地刻画了裂缝以及断层的形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定位 程函方程 球面波近似算法 多模板快速行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回归模型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19
作者 惠姣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2,共6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相关性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空间数据之间大多存在相依性,因此对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首先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相关性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空间数据之间大多存在相依性,因此对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首先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三阶矩χ2逼近方法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误差项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其次,进行Monte-Carlo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误差项空间相关性检验效果都很好;最后,对我国31个省份的居民福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误差项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回归模型 空间相关性检验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三阶矩χ2逼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法的办公空间折叠床设计研究
20
作者 周鹏飞 张思颖 苗艳凤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本文拟设计一款可满足办公空间中供工作人员休息的折叠床产品,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空间利用率。首先,结合市场调研,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办公空间员工使用折叠床时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整理。其次,通过需求层次分析法(AHP)... 本文拟设计一款可满足办公空间中供工作人员休息的折叠床产品,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空间利用率。首先,结合市场调研,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办公空间员工使用折叠床时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整理。其次,通过需求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目标用户需求与折叠床产品之间的判断矩阵,确定各要素权重。结果显示:私密性设计、模块化设计、辅助收纳设计、材质温和以及便于折叠是影响办公空间下折叠床设计的主要因素。随后,根据主要设计因素设计了三款方案。最后,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折叠床设计方案评价矩阵,分别计算了三个设计方案的正负理想解及相对贴近度,进而选择最优设计方案。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理想解法构建了折叠床设计的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设计师的主观决策判断,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为折叠床家具及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折叠床设计 用户需求 办公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