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阳市霜冻日期时空变化及气象因子分析
1
作者 王英 乔丹杨 +1 位作者 王薇 王孜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90-193,共4页
基于1971—2022年咸阳市11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霜冻的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各县(区)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下... 基于1971—2022年咸阳市11个国家气象站逐日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霜冻的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各县(区)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无霜期北部短、南部长,呈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显著延长趋势;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4、2007、2005年,突变后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趋势;初霜期以辐射霜冻最多,云量越少对应的霜冻日数越多,相对湿度和地面最低温度越小,出霜率越低。终霜期以混合霜冻为主,与天空云量关系不大,与初霜期相比湿度偏小,温度偏高,风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日期 时空分布 气象因子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棉区棉花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迎春 谢国辉 +1 位作者 王润元 王鹤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8,共6页
利用1961~2007年北疆棉区代表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呈现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初霜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1... 利用1961~2007年北疆棉区代表站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疆棉区棉花生长季呈现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初霜推迟、终霜提早、无霜期延长,10℃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天数延长、积温增加等特征。对比分析1991年以来的棉花发育期资料,棉花自播种至裂铃的各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趋势,停止生长期略有推后,棉花全生育期天数增加。气候变化对北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影响以有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长期 气候变化特征 初终霜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中地区水热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新玲 高红燕 +2 位作者 王繁强 吴素良 雷向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对1961-2007年关中平原30个县(市)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近47 a来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的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近47 a来年降水量的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 对1961-2007年关中平原30个县(市)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近47 a来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的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近47 a来年降水量的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弱的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降水的增加所致,而90年代年降水量的减少四季均有贡献,其中以秋季的贡献最大。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气候热量资源更丰富,但春旱频次增加,春季作物遭受冻害的风险加大,严重的干湿事件也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积温 初终霜日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 被引量:183
4
作者 叶殿秀 张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5,共5页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 利用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通用的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结果显示: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标准差和极差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偏小;全国大部地区终霜冻日期的年际间差异比初霜冻日期大,无霜冻期的年际变化又比终霜冻日期大;从线性变化趋势看,近47年,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2.0d/10a,初霜冻日期推迟1.3d/10a,无霜冻期延长3.4d/10a;终霜冻日期提早幅度大于初霜冻日期推迟幅度;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提早,初霜冻日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推迟,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时间明显比初霜冻日期推迟时间长;同终霜冻期年代际变化一样,全国平均无霜冻期自20世纪80年代起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冻 无霜冻期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想 陈丽娟 张培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期偏晚的年份逐渐增多。中国北方地区初霜发生日期的早晚与北极涛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晚;反之,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期 年代际变化 北极涛动 长江以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幸毓 林毅 +1 位作者 陈文键 何小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1-509,共9页
利用福建省内68个地面测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最低地表温度、天气现象、最低气温作为福建霜冻判别指标,探讨福建霜冻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形势。研究发现:1)福建年平均霜冻天数、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具有... 利用福建省内68个地面测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最低地表温度、天气现象、最低气温作为福建霜冻判别指标,探讨福建霜冻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形势。研究发现:1)福建年平均霜冻天数、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等值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台站海拔高度具有良好相关性。区域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无霜冻期总体分别呈推迟、提前、延长的变化趋势。2)全省大范围霜冻天气呈现发生频率低、过程持续时间短、总体逐渐减少的特征。3)霜冻越强,发生越晚,结束越早,且出现天数越少。4)随着形势场特征线略有南压,霜冻逐渐增强,反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判别指标 初、终霜冻日 无霜冻期 气候统计特征 环流背景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近30年初·终霜日及霜期气候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郝莹 鲁俊 李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22-8423,8547,共3页
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30年整编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安徽省霜期、初、终霜日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多数地区终霜日有所提前,初霜日略有推后,霜期明显缩短。但安徽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 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30年整编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安徽省霜期、初、终霜日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多数地区终霜日有所提前,初霜日略有推后,霜期明显缩短。但安徽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有增大的趋势,因此遭受异常早、晚霜的概率也趋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霜期 年际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区海温对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明珠 陈丽娟 宋文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5-1132,共8页
利用站点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黑潮海温(SST)与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夏季各月及初秋黑潮区SST异常变化和中国北方秋季初霜冻日期的关系十分显著。当黑潮区SST偏高(低)时,华北大部、黄淮北部、河套北部、内蒙古中... 利用站点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黑潮海温(SST)与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夏季各月及初秋黑潮区SST异常变化和中国北方秋季初霜冻日期的关系十分显著。当黑潮区SST偏高(低)时,华北大部、黄淮北部、河套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环渤海区域初霜冻日期偏晚(早)。进一步分析显示,夏末和初秋黑潮区SST异常主要通过影响其上空初秋及秋季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对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区初霜冻造成影响。当黑潮区SST偏高(低)时,我国华北至日本以东区域上空500 hPa高度场偏高(低),低层风场则出现东南(西北)风,从而导致东亚大槽偏弱(强),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势力被削弱(增强),从而导致上述区域初霜冻发生较常年偏晚(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区SST指数 初霜冻日期 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年河南省初终霜日期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闫军辉 徐新创 +3 位作者 周红升 赵国永 傅辉 文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监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 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监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近53年来,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以2.2 d·10 a-1的速率显著推迟(P<0.01),推迟最为明显的地区位于河南西部山区;平均终霜日期以2.3 d·10 a-1的速率显著提前(P<0.01),中、南部平原地区提前最为明显;河南省初、终霜日期的变化对季节性气温变化十分敏感,秋季气温每升高1℃,初霜日期推迟6.5 d;2—4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终霜日提前3.5 d,相比较而言,初霜日期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低0cm地温 初、终霜日期 时空变化 敏感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硕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5,共9页
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气候资源尤其是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6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积温、霜冻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3℃.10a 1,高于全... 气候变暖将改变农业气候资源尤其是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67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了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积温、霜冻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3℃.10a 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疆增温幅度大于其他地区。年内变化上,冬季增温幅度最大。近50年,西北干旱区≥0℃、≥10℃积温变化率分别为67.8℃.10a 1和68.8℃.10a 1,≥0℃和≥10℃积温持续的时间也呈增加趋势,其中≥0℃积温持续天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结束日期的推迟引起的,而≥10℃积温天数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初始日期的提前。研究区无霜期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初霜日的延迟和终霜日的提前,其趋势分别可达2 d.10a 1和1.4 d.10a 1,前者贡献略大。西北干旱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际波动小于终霜日,终霜出现日期晚于≥10℃积温开始日期约10 d,且气温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引起这一状况的改变,而多数站点≥10℃积温结束日期早于初霜开始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积温 霜冻 热量资源 起止日期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1 a黄河流域霜冻日期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志高 徐晓曼 +3 位作者 郭超凡 蔡茂堂 袁征 张明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5-1694,共10页
深入研究黄河流域霜冻演变规律,可为科学防范霜冻危害,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基于1960—2020年黄河流域83个气象站点统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 深入研究黄河流域霜冻演变规律,可为科学防范霜冻危害,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基于1960—2020年黄河流域83个气象站点统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霜冻日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20年黄河流域平均初霜日期为10月8日,终霜日期为4月30日,平均无霜期161 d。61 a来初霜日以2.51 d·(10a)^(-1)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2.07 d·(10a)^(-1)的速率提前,无霜期以4.48 d·(10a)^(-1)的速率显著延长。20世纪70年代初霜日最早,终霜日最晚,无霜期最短,21世纪10年代初霜日最晚,终霜日最早,无霜期最长。(2)小波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存在28 a左右的主周期变化。初霜日于2002年发生突变,终霜日于2000年突变,无霜期突变发生于2001年。(3)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上游、中游到下游地区初霜日逐渐延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日数逐渐延长。初霜日在流域各地均呈推迟趋势,终霜日仅在西南部合作、久治站呈推迟趋势,无霜期在各地均呈延长趋势,下游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变化幅度最大。(4)黄河流域初、终霜日和无霜期主要受海拔高度和日平均气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时空分异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业宏 高慧君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62-9063,9076,共3页
[目的]研究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以秋季或春季日最低地面温度≤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山东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目的]研究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以秋季或春季日最低地面温度≤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山东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8年来,山东省的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地域差异。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极差均为标准差的3倍以上,说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离散程度均较大。近48年山东省平均初霜日以1.99 d/10a的速率推迟,终霜日以1.46 d/10a的速率提早,初霜日推迟幅度比终霜日提早幅度大;无霜期以3.42 d/10a的速率延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初霜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明显推迟,终霜日90年代之后明显提早,无霜期是90年代开始明显延长。[结论]该研究为霜冻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农作物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终霜日 无霜期 气候变化趋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东陵区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趋势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刁军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33-4134,4179,共3页
对沈阳东陵区≥10℃初日、初霜日、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的历年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作物的适宜播期可提前5~6d,收获期初霜冻日期有后延趋势,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趋势增加290℃。
关键词 沈阳东陵区 作物生长季 热量资源 初霜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黑龙江省初霜日变化影响因子及预测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成军 林嘉楠 赵广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3,共9页
为了达到提前做好初霜日预测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a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日数及有关气象因子,其中包括月、季平均气温,月、季降水量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统计相关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初、终霜日与无霜日、夏... 为了达到提前做好初霜日预测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a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日数及有关气象因子,其中包括月、季平均气温,月、季降水量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统计相关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初、终霜日与无霜日、夏季温度年际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初霜日与终霜日大有后延与提前及无霜日数增加的特点和夏季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初霜日变化重要因子为前期5月终霜日的反相关变化和无霜日数的正相关变化。并依此关系构建了直角三角形初霜冻发生日的预测模型。又根据直角三角形tgα=y/x将初霜日出现早晚划分成特早、偏早、正常、偏晚、特晚5个级别;并又利用了终霜日和夏季平均温度与无霜日数的相关关系组成了能够预测无霜日数的散布图;经2012-2017a6年预测实践检验全部正确。综上只要通过本地终霜日、无霜日数与初霜日关系就可构建直角三角形初霜冻日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以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变化 影响因子 预测模型 实践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宁夏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宁 张磊 +2 位作者 马宁 肖艳红 马国飞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22-26,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终霜日、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日数为1.8 d... 利用1961—2010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终霜日、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日数为1.8 d/a;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引黄灌区霜冻日数的线性倾向率与全区接近;全区轻、中、重霜冻日数与50年平均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偏多,60和80年代基本持平,90年代及以后偏少;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为198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霜冻日数 终霜日 变化趋势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旱地地膜玉米移栽时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有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酒单 2号”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移栽时期对西宁地区旱地地膜玉米存活率、生育期、植株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海拔冷凉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结合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晚霜之后早... 以“酒单 2号”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移栽时期对西宁地区旱地地膜玉米存活率、生育期、植株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海拔冷凉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结合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晚霜之后早移栽有利于玉米生育期延长、叶片数增加、叶面积扩大 ,有利于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光热条件 ,增加干物质积累 ,并能延长灌浆期 ,提高籽粒成熟度 ,增加粒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地膜覆盖 移栽时期 晚霜 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初霜冻与无霜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娃娃 高峰 潘华盛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 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初霜日大有后延及无霜日数增加特点;初霜日51年来后延速率1.2天/10a计后延6天,突变时间在1983年。无霜日数增加速率为3天/10a,计51年增加15天。一旦发出早霜预警,应尽早尽快做好预防早霜各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无霜日数 时空变化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蓉 胡春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22-223,共2页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早,大连地区出现较晚。初霜日期出现最早的是朝阳地区的建平站,日期为9月18日,出现最晚的是大连地区的长海站,平均出现日期是10月29日。辽宁省初霜日期呈现显著的推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期 趋势 突变 辽宁省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6年大连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冻期变化 被引量:59
19
作者 王秀萍 任国玉 +1 位作者 赵春雨 于德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3-678,共6页
以不高于0℃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6年大连地区3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大连和瓦房店站均表现为初霜冻日推迟、终... 以不高于0℃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6年大连地区3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事件和无霜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大连和瓦房店站均表现为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冻期延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瓦房店站表现得更为显著;庄河站的初霜冻日和终霜冻日表现出相似的变化,但各自的变化趋势不显著,而无霜冻期延长趋势显著;大连境内极早初霜冻日和极晚终霜冻日发生频数分别为1~3次和1~4次,大连最多,瓦房店最少;大连站的初霜冻日期存在2年和11年的显著周期,终霜冻日期存在22年的显著周期,庄河站的初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均存在11年左右显著周期;异常霜冻事件大连和庄河站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频数最多,21世纪初最少;而瓦房店21世纪初异常霜冻事件出现的频数最多,20世纪80年代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初霜冻日 终霜冻日 无霜冻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8年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焦文慧 张勃 +4 位作者 马彬 崔艳强 邢立亭 王晓丹 黄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基于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地面0 cm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加权、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研究了近58年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地... 基于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地面0 cm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加权、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研究了近58年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趋势逐渐明显,反映出气候的变暖趋势。(2)由北向南随纬度和海拔的降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呈推迟、提前和延长的趋势,平均气温上升速率越大越显著的站点,其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推迟、提前和延长的速率也较显著;山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比平原早、晚和短。(3)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1995和1995年,各区域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突变。(4)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等值线呈北移趋势。(5)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在未来分别呈持续推迟、持续提前和持续延长的趋势,且三者的变化幅度为无霜期>终霜日>初霜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