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rahertz Electric Field Induced Double Strand Breakage and Vibrations of dsDNA in a Gold Nanoslit
1
作者 JIANG Duan-Jie WANG Yan-Hong +1 位作者 WU Jing-Zhi ZHANG Rui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79-3291,共13页
Objective This work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lectric fields at terahertz(THz)frequencies on 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dsDNA)systems adsorbed on Au(111)surfaces in aqueous environments.Methods The in... Objective This work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lectric fields at terahertz(THz)frequencies on 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dsDNA)systems adsorbed on Au(111)surfaces in aqueous environments.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utilizes a molecular dynamics(MD)approach at the atomic level and vibrational dynamics calculations using the GolDNA-Amber force field.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ugar-phosphate backbone of the DNA exhibits reduced adherence to the gold surface,while the side chains display a stronger affinity.When subjecting the hydrated DNA strands to an electric field with frequencies up to 10 THz,peak intensities of vibrational dynamic density(VDoS)are observed at five different frequencies.Moreover,the strong electric field causes hydrogen bonds in the DNA within the slit to break.The sensitivity to the electric field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at 8.8 THz and 9.6 THz,with different vibrational modes observed at varying electric field strengths.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an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organization of gold-plated charged biological inte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electric field THz spectroscopy gold surface low frequency mo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U型永磁电机电磁优化及振动噪声抑制
2
作者 高锋阳 岳文瀚 +3 位作者 高建宁 徐昊 孙伟 吴银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3,共13页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 为提高内置U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及抑制电机低频振动噪声,提出一种U一型磁极结构并结合Halbach充磁方式、转子开槽的电机拓扑。首先,推导电机相关电磁性能表达式,分析定转子间气隙径向磁通密度、径向电磁力密度的低频振动和噪声波动构成。其次,采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得到气隙径向电磁力时空分布,利用参数敏感度分析法、参数扫描法和响应面法对所选转子拓扑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得到最优参数解。最后,将U一磁极结构空载反电动势、径向磁通密度、齿槽转矩、输出转矩、转矩脉动、径向电磁力密度、振动加速度和声压级与4种U型磁极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电磁场、机械场和声场对U一型电机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在U型磁极结构上增设一型磁极、改变充磁方式、dq轴开槽调制气隙磁场正弦度,使得电机齿槽转矩降低91.3%,空载反电动势提高53 V,输出转矩提高39.6%,气隙中径向电磁力波的各阶次谐波幅值均有所下降,各频率下定子总成振动加速度降低明显,电机周身声压级最大值处下降9 dB,下降率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 低频振动噪声 Halbach充磁 磁场调制 多物理场耦合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鹏程 屈萌艰 +5 位作者 龙黎萍 王亚琳 阳明珠 刘培勇 周君 刘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和触压觉的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接受健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1 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接受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单丝测试(SW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MAS和MBI评分,试验组SWMT评分均显著提高(|t|>5.464,P<0.001),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多重感觉刺激模态的气电手训练系统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手部的运动和触压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气电手训练系统 多感觉刺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与演化机制
4
作者 周爱华 吴静进 吴馨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 为充分研究激光诱发等离子体强磁场的时间演化机制,对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产生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激光等离子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二者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多光非线性Compton散射和强磁场的入射和散射光耦合频率,得到激光诱发等离子体中强磁场的诱发机制。在诱发机制下,计算强磁场温度梯度与密度梯度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时的磁场强度,从而得到两者在强磁场空间内分布的具体时间演化机制。具体应用实验表明:在二种机制下,通过计算离子体电流密度分量变化和电子密度分布状态,且在电流波动条件下熵值结果为0.2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验证了两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强磁场 产生机制 相互作用 激光电场 耦合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逆问题法的超低场磁共振大鼠脑部成像双通道射频线圈优化设计
5
作者 孟凡钦 郭轶 +1 位作者 何为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63,共12页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采用上述方法,在54 mT下针对大鼠头-脑几何形状设计了双通道射频接收线圈,并对大鼠脑卒中及脑外伤模型进行成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54mTMRI能够检出水肿和血肿病变,且与病理切片或临床3T MRI图像结果相符。同时,通过脑外伤模型7天的追踪观察,54 mT图像中病变的信号演变规律与高场影像一致。针对特定成像对象和非规则布线曲面,该文利用间接边界元逆问题法设计高信噪比射频接收线圈,大鼠模型试验证明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脑卒中与脑外份早期诊断与床旁影像监护潜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低场 射频线圈 边界元逆问题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刘丽芳 邹诗晴 +2 位作者 彭东辉 胡嘉淼 林少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7,共8页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蝴蝶兰切花品种“天堂鸟”为试验对象,探究了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瓶插期间观赏品质、理化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低场...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蝴蝶兰切花品种“天堂鸟”为试验对象,探究了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瓶插期间观赏品质、理化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分析蝴蝶兰切花的水分迁移和水分流失情况。结果表明:瓶插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低压静电场组的蝴蝶兰切花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形态,其鲜质量和花径分别显著(P<0.05)提高4.88%、4.98%,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0.75、4.09 mg/g,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31.53%、21.96 nmol/g,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峰值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9.58、20.77、20.21 U/g,同时,结果表明低压静电场处理延缓了蝴蝶兰切花的水分迁移和水分流失现象。综上,低压静电场处理延缓了蝴蝶兰切花的品质劣变,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切花的保鲜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理化性质 品质控制 蝴蝶兰切花 低压静电场 低场核磁共振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对磁场的利用及电磁污染对蜜蜂的影响
7
作者 陆亦澄 解彦玲 郑火青 《中国蜂业》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蜜蜂具备感知地磁场的能力,可借助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同时蜜蜂携带的正电位在传播花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讯、输电等设备产生的复杂电磁场污染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环境污染之一。蜜蜂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授粉昆虫,更频繁的暴... 蜜蜂具备感知地磁场的能力,可借助地磁场进行导航定位,同时蜜蜂携带的正电位在传播花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讯、输电等设备产生的复杂电磁场污染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环境污染之一。蜜蜂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授粉昆虫,更频繁的暴露于电磁污染环境中。本文介绍蜜蜂对磁场的利用,综述电磁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对蜜蜂的亚致死效应、与其它压力源的共同作用,同时展现蜜蜂作为模式生物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价值,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以蜜蜂作为模式生物在电磁污染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污染 西方蜜蜂 东方蜜蜂 极低频电磁场 数字化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极低频电场传感器结构设计
8
作者 秦裕航 胡佳飞 +1 位作者 周勇 杜青法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6,70,共4页
针对探测海洋极低频电场对于传感器灵敏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场传感器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海洋电场放大效应,开展传感器结构设计仿真研究,通过引入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的方法提高被测电场幅度,提升电场传感器的灵敏度。仿真结... 针对探测海洋极低频电场对于传感器灵敏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场传感器结构设计方案。基于海洋电场放大效应,开展传感器结构设计仿真研究,通过引入拓扑优化和形状优化的方法提高被测电场幅度,提升电场传感器的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后的海洋电场传感器相比无壳体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2.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电场传感器 极低频电场 结构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通信设备部署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梁兆杰 田杰 +4 位作者 李艳 刘磊 钟正 李斌 潘锐健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7,共7页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枢纽,随着5G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5G基站被规划在智能变电站内。然而变电站内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骚扰极大影响了5G基站中通信设备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基站的影响尤为重要。...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枢纽,随着5G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5G基站被规划在智能变电站内。然而变电站内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骚扰极大影响了5G基站中通信设备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变电站内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对5G基站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对某实际变电站进行物理建模,开展站内工频电磁场的计算。仿真模拟了该站220 kV和500 kV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环境,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变电站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不同高度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5G基站的部署范围。本文研究可为典型智能变电站内5G基站的部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5G基站 变电站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分析及监测评价
10
作者 李小飞 王海山 +3 位作者 任坤贤 曾雅楠 郭文君 蔡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9,90,共5页
为掌握甘肃高寒地区典型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特征,选取某输电线路单回、双回部分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当导线距地面8.5 m及16 m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趋势,给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最低导... 为掌握甘肃高寒地区典型33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特征,选取某输电线路单回、双回部分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当导线距地面8.5 m及16 m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趋势,给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最低导线对地高度。按照输电线路工程运行后实际工况开展电磁环境监测,并与西北区域低海拔地区相同参数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磁环境水平实际测量结果低于理论计算结果,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在相同参数输电线路条件下,电磁环境水平高寒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电磁环境水平与线路所处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 高寒地区 工频电场强度 工频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电流场透地通信路径损耗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湛 温晓雯 张淦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针对水平方向地电极电流场无线强穿透信息传输需求,研究了基于极低频水平双电极电流场信道传输特性。考虑到电极半径、电极入土深度、电极间距、发射信号频率和信号传输距离等参数对透地(Through-The-Earth,TTE)通信传输性能的影响,建... 针对水平方向地电极电流场无线强穿透信息传输需求,研究了基于极低频水平双电极电流场信道传输特性。考虑到电极半径、电极入土深度、电极间距、发射信号频率和信号传输距离等参数对透地(Through-The-Earth,TTE)通信传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地电极电流场TTE通信路径损耗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路径损耗的影响,确定了信号传输最佳工作参数。根据选定参数搭建了极低频电流场TTE通信系统,在200 m和400 m通信距离下测试了3~10 Hz信号的路径损耗,通过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救援 透地通信 地电极电流场 极低频 路径损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电偶极源极低频电磁场的分布与传播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桥 唐新功 胡文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7-1545,共19页
利用层状大地中偶极源响应的正演算法,计算地中电偶极源激发的极低频地震电磁场并分析其在地球环境下的传播特征.设计了多个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分别模拟和展示了深埋地中的电偶极源的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含地壳波导+LAI波导模... 利用层状大地中偶极源响应的正演算法,计算地中电偶极源激发的极低频地震电磁场并分析其在地球环境下的传播特征.设计了多个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分别模拟和展示了深埋地中的电偶极源的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含地壳波导+LAI波导模型的高阻大地中,倾斜电偶极源激励响应随观测点的偏移距和垂直位置、激励源深度、地壳波导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各场量响应的幅频特征.研究表明,用倾斜电偶极源模拟和分析高阻大地中孕震电磁辐射的响应及在大地电磁系统中的传播特性是可行的;模拟的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地壳波导和LAI波导中均表现有慢衰减或幅值增强特性,但两个波导效应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性;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波导的高阻介质中具有幅值强、衰减慢的特点.建议在高阻地层出露的地表、井中或海底的高阻岩层中以及大气层中布设测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模型 地中电偶极源 极低频电磁场传播特征 岩石圈波导 LAI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磁场辅助冻结时间对猪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杰 宗家星 +4 位作者 胡燕燕 赵圣明 王慧 朱明明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0-228,共9页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 本实验以鲜肉和传统冰箱冻结(-18℃,36 h)为对照,探究低频交变磁场辅助冻结(low-frequency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freezing,LF-MFF)、-18℃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2、24、36 h和48 h)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条件冻结处理后肉样冻结速率、保水性、嫩度、色泽、pH值等理化特性、水分迁移及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冰箱冻结相比,在3 mT低频交变磁场处理条件下,肉样的冻结速率更快,猪肉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冻结方式处理中,LF-MFF 36~48 h可提高样品的保水性、色泽和嫩度(P<0.05),维持了更好的理化品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结果显示,与冰箱冻结相比,LF-MFF 36~48 h后显著提高了样品不易流动水的比例,降低了自由水比例(P<0.05);动态流变结果也表明,LF-MFF 36~48 h后样品G’值较高,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形成了较好的黏弹性蛋白凝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冻结处理后猪肉理化特性与水分迁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LF-MFF 36~48 h可作为最佳的猪肉冻结条件,可较好地维持猪肉理化特性,降低水分子的迁移率,延缓蛋白变性,改善冻结猪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磁场 猪肉 冻结时间 理化特性 水分迁移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热风加热对玉米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1降解及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金方 李梅 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224,共7页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 为研究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效果,分析不同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9.05%、22.25%、25.55%)、射频加热温度(55、65、75、85℃)和加热持续时间(10、15、20、25 min)对玉米籽粒中AFB1降解效果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热风联合处理可有效降解AFB1,在高水分含量下,加热温度和时间一定,初始水分含量越高,AFB1残留量越高;初始水分含量一定,随温度增加和时间延长,AFB1残留量随之减少,且加热持续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加热温度;射频-热风联合处理玉米籽粒过程中,对其品质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黏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射频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效果明显,且水分迁移特性与玉米的糊化特性、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射频-热风联合干燥 玉米品质 低场核磁共振 玉米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不同解冻方式下牛肉的品质变化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颖 邝金艳 +2 位作者 王丽 闫子康 李宗军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低频电场解冻(low-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thawing,LFEFT)与常温解冻(room temperature thawing,RTT)会导致牛肉pH值、颜色、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质构特性和持水力等方面显著不同,从分子水平解... 低频电场解冻(low-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thawing,LFEFT)与常温解冻(room temperature thawing,RTT)会导致牛肉pH值、颜色、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质构特性和持水力等方面显著不同,从分子水平解析LFEFT对牛肉品质影响的可能机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2种解冻方式牛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FEFT组与RTT组之间有551个差异丰度蛋白(differentially abundant proteins,DAPs),其中14种DAPs与牛肉品质特性(pH值、色泽、TVB-N含量、质构和持水力)呈显著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APs主要参与蛋白结合、代谢酶和蛋白质周转等生物功能。LFEFT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保证了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场解冻 常温解冻 牛肉 肉品质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潜艇极低频电磁场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
16
作者 付鸿宇 潘孟春 +7 位作者 张琦 胡佳飞 管峰 徐昱静 黄博 李海滨 陈棣湘 刘中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50,共10页
潜艇极低频电磁场作为目标探测的关键特征,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平台工况以及在水下所处位置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有效操控以降低潜艇的磁特征对于提升其磁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各种因素对电磁场影响程度的研究尚不充分... 潜艇极低频电磁场作为目标探测的关键特征,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平台工况以及在水下所处位置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有效操控以降低潜艇的磁特征对于提升其磁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各种因素对电磁场影响程度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贡献率评估方法,旨在为有效操控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潜艇极低频电磁场的威胁成因,并建立相应的威胁层次结构模型。其次,通过仿真手段获取由不同成因产生的电磁场信号特征,并构建威胁矩阵和特征矩阵。最后,计算得到不同成因电磁场对总电磁场的贡献率,在尾部测线上,尾流磁场的贡献率占比最高,达到0.7649;径向测线上轴频磁场贡献率占比最高,并逐渐衰减,最终在150 m处低于尾流电磁场,并保持在占比0.5左右。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潜艇极低频电磁场的综合主动控制策略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贡献率评估 层次分析模型(AHP)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场法的低频电场计量技术探讨
17
作者 赵品彰 冯铁英 +2 位作者 孙剑辉 陈雨龙 宋光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6-1221,共6页
为了实现低频电场测量仪的校准,探讨了基于标准场法的低频电场计量技术。描述了低频电场测量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应用平行板产生可计算标准电场的方法,研究构建了校准系统。应用该系统进行了校准测量实验,分析了测量误差来源,评... 为了实现低频电场测量仪的校准,探讨了基于标准场法的低频电场计量技术。描述了低频电场测量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应用平行板产生可计算标准电场的方法,研究构建了校准系统。应用该系统进行了校准测量实验,分析了测量误差来源,评估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将实验结果与应用横电磁波室法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数据表明该校准系统的测量结果合理,满足低频电场测量仪的校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低频电场 标准场法 校准 平行板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交流电压下低密度聚乙烯的空间电荷特性
18
作者 魏鼎欣 刘鹏 +3 位作者 谢宗良 庞曦 许天蕾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7-2008,I0013,共13页
分频输电技术已逐步成为实现碳中和及海上风电远距离传输的主流方案之一。然而,对高压分频输电背景下的电气设备研究较为欠缺,在频率改变对电缆绝缘材料特性影响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为此,采用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的脉冲电声测试系统,研究了... 分频输电技术已逐步成为实现碳中和及海上风电远距离传输的主流方案之一。然而,对高压分频输电背景下的电气设备研究较为欠缺,在频率改变对电缆绝缘材料特性影响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为此,采用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的脉冲电声测试系统,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在分频电压下不同电场强度、温度时的空间电荷特性以及频率改变对电荷积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场强及温度条件较为苛刻时,电荷积聚明显;而随着频率的降低电荷积聚量增加,频率下降至20 Hz后,电荷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用于交变电场下的双极型载流子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实验观察进行了合理化解释,揭示了电场、温度及频率对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海上风电分频输电系统中的频率选择及线缆绝缘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上风电 分频输电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驱系统高频注入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快速加热控制算法
19
作者 及非凡 陈子豪 李艳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16-6327,共12页
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温加热是缓解其低温环境性能衰减的有效措施。该文从电动汽车整体架构出发,提出一种多周期偏置方波注入法,向电机d轴混叠注入直流电流与高频电压,使得电池母线端激励正负交变电流,该电流流过电池内阻产生焦耳热,实现... 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温加热是缓解其低温环境性能衰减的有效措施。该文从电动汽车整体架构出发,提出一种多周期偏置方波注入法,向电机d轴混叠注入直流电流与高频电压,使得电池母线端激励正负交变电流,该电流流过电池内阻产生焦耳热,实现电池自发热。所提控制方法,仅采用原有电驱系统硬件结构,在矢量控制基础上增加注入信号,实现方式简单,适配所有包含电驱系统的电动汽车。该文详细分析注入高频可在母线产生交变激励电流的原理,针对电池自发热目标,通过调节注入信号的频率与幅值,实现激励电流灵活可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在电池侧有效激励交变电流,且幅值、频率可调。与理论分析一致。最后,搭建整车环境仓电池自发热平台,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在实际场景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自发热 高频注入 永磁同步电机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air混合气体在稍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工频绝缘特性分析
20
作者 陈曦 陈炯 +2 位作者 徐年飞 邓云坤 曲佳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9,共11页
近年来,作为SF_(6)有效替代气体之一,七氟异丁腈(C_(4)F_(7)N)因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物化特性而受到关注与讨论,然而由于C_(4)F_(7)N的液化温度较高,需要与低液化温度的缓冲气体并用。选择空气作为缓冲气体,在稍不均匀电场与极不均匀电场... 近年来,作为SF_(6)有效替代气体之一,七氟异丁腈(C_(4)F_(7)N)因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物化特性而受到关注与讨论,然而由于C_(4)F_(7)N的液化温度较高,需要与低液化温度的缓冲气体并用。选择空气作为缓冲气体,在稍不均匀电场与极不均匀电场下,通过工频击穿实验研究气压、混合占比和电极间隙对C_(4)F_(7)N-air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发现:C_(4)F_(7)N-air混合气体在两个电场下的工频击穿电压随着电极间隙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加,在极不均匀电场下,出现明显“驼峰”效应,混合比为8%~16%的C_(4)F_(7)N-air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电压可达到同条件下SF_(6)的67%~86%。在稍不均匀电场下,8%C_(4)F_(7)N/92%air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约为同条件下SF_(6)的0.8倍。混合比为12%~16%的C_(4)F_(7)N-air混合气体具备与SF_(6)相等的工频绝缘强度。总结:与SF_(6)对比,C_(4)F_(7)N占比为8%~16%的C_(4)F_(7)N-air混合气体具备替代SF_(6)气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air混合气体 工频实验 稍不均匀电场 极不均匀电场 工频绝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