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cc1基因缺陷模型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源 杨永生 +1 位作者 张天 张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0-738,共9页
DNA修复对于遗传物质的成功复制和转录的保真性至关重要。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是一种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而修复DNA损伤。衰老是DNA损伤和细胞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的结果。Ercc1... DNA修复对于遗传物质的成功复制和转录的保真性至关重要。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是一种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和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而修复DNA损伤。衰老是DNA损伤和细胞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的结果。Ercc1的缺陷会导致DNA损伤修复功能失常,使细胞损伤不断累积,最终诱导衰老发生。本综述总结了Ercc1在DNA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和Ercc1缺陷小鼠模型的表型,并讨论了Ercc1在衰老和衰老相关退行性疾病的不同组织所产生的生物学影响,为开发针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创新疗法、动物模型、药物研制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DNA损伤 DNA修复 ercc1缺陷小鼠模型 衰老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轶林 邱小芬 +3 位作者 刘陶文 徐李容 屈元姣 陈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期NPC患者,接受顺铂+5-FU的基础化疗加放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PC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中的34例患者癌旁上皮组织(对照组)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NPC癌旁上皮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88.2%,显著高于NPC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63.4%(P<0.05)。ERCC1表达与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NP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6.5%,ERCC1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在中晚期NPC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顺铂+5-FU方案的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表达有助于预测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顺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丁晓权 毕鑑红 +4 位作者 马志刚 蒋占鑫 席俊峰 刘鹏 张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以及凋亡基因、增殖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化疗敏感组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的蛋白含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化疗耐药组,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ERCC1、GSTP1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结论: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RCC1和GSTP1能够降低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铂类药物化疗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表达对肺癌患者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生存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梁伟军 胡成平 +2 位作者 顾其华 宋敏 罗万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03-4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化疗疗效与肿瘤的基因表达有关,本研究拟探讨ERCC1、RRM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57例临床Ⅱ-Ⅳ期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术后接受2周期以上化疗者39例(化... 背景与目的肺癌化疗疗效与肿瘤的基因表达有关,本研究拟探讨ERCC1、RRM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57例临床Ⅱ-Ⅳ期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术后接受2周期以上化疗者39例(化疗组),未化疗者18例(未化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RRM1表达,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彻底程度、术后辅助化疗与否、ERCC1表达水平为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ERCC1低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21个月(P=0.088),ERCC1高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12个月(P=0.018)。RRM1低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22个月(P=0.010),RRM1高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21个月(P=0.092)。结论ERCC1高表达、RRM1低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能从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吉西他滨/顺铂 ercc1 RR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表达与Ⅰ-ⅢA NSCLC患者术后生存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慧敏 张伟 +9 位作者 韩宝惠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陈玉蓉 金波 张雪艳 何卫中 沙慧芳 冯久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Ⅰ期NSCL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不化疗组和化疗组;Ⅱ、ⅢA期术后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l表达。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景I期NSCLC患者ERCC1高表达者,不论化疗与否其预后都明显好于ERCCl低表达者。其中ERCC1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t.30%、86.74%,低表达组则为96.43%、60.71%、57.14%(P=0.0058)。不同于Ⅰ期NSCLC,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低表达则有较好预后。其中Ⅱ期ERCC1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MST)为60.0+月,而高表达者仅为25.5月(P=0.0442);ⅢA期ERCC1低表达组MST为41个月,高表达组仅为24个月(P=0.0203)。结论ERCC1表达对Ⅰ-ⅢANSCLC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存在双相效应。在Ⅰ期NSCLC中,ERCC1高表达是预后良好的独立指标;而对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1高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铂类耐药;故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能将无助提高术后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ERCC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傅建民 周颉 +1 位作者 谢建生 李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40例常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和14例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ERCC1基...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40例常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和14例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ERCC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5.0%,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组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化疗组(P<0.05)。结论ERCC1基因的表达不影响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可以上调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临床后续化疗中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 ercc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蛋白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志强 韩宝惠 +7 位作者 沈策 金先桥 董竞成 万欢英 唐洁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8-333,共6页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 背景与目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在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从2006年8月-2009年7月,共入组222例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蛋白在患者肺癌组织的表达。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个体化治疗组(n=147)及标准治疗组(n-75)。标准治疗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健择川顷铂或诺维本/顺铂。个体化治疗组中ERCC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采用非铂化疗方案健择/诺维本,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采用健择朋顷铂或诺维本/顺铂化疗方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率、总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两组问比较采用X^2检验。1年生存率和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ifetable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随访数据截至2012年9月30日。标准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6.6%,个体化治疗组为2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标准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40.0%,个体化治疗组为4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9,P=0.24)。标准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95%CI:8.67-11.7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为13.3月(95%CI:12.46-14.1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标准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8个月(95%CI:4.12-5.48个月),个体化治疗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为4.7个月(95%CI:3.88-5.5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结论: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标准治疗组有所延长,但ERCC1蛋白的检测指导晚期NSCLC的个体化治疗并未体现出有效率、生存期及疾病进展时间方面的优势,分子指标的检测能否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有待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蛋白表达 个体化治疗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ERCC1 C19007T多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熊兴东 古李中 +4 位作者 曾俐琴 杨志宏 张志珍 罗喜平 刘新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8,28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19007T(Asn118Asn,rs11615)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103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的ERCC1C19007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并用年龄进行校正,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T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中的分布频率(31.3%)高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调整后的OR=3.68,95%CI=1.22~11.14,P=0.021)。而且T等位基因增加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Ⅰ期的宫颈癌患者(TTvsCC:调整后的OR=4.69,95%CI=1.36~16.21)以及在<45岁的人群中(TTvsCC:调整后的OR=5.05,95%CI=1.01~25.20)更加明显。结论:ERCC1C19007T多态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宫颈癌易感的一个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RCC1 RNA干扰对人肺腺癌细胞顺铂耐药的逆转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莹 胡成平 +3 位作者 张梅春 杨红忠 杨华平 周东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gene 1,ERCC1)逆转耐顺铂(cisplatin,CDDP)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的耐药性。方法:(1)常规体外培养A549/CDDP细胞,以脂质体包裹的ERCC1-siRNA转染细胞...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技术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tion gene 1,ERCC1)逆转耐顺铂(cisplatin,CDDP)人肺腺癌细胞A549/CDDP的耐药性。方法:(1)常规体外培养A549/CDDP细胞,以脂质体包裹的ERCC1-siRNA转染细胞,转染浓度分别为100、200、300 nmol/L,并设空白转染、Lip转染对照组,观察转染效果。(2)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肿瘤细胞转染siRNA后ERCC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3)MTT法检测肿瘤细胞耐药指数,观察ERCC1靶向siRNA逆转A549/CDDP细胞顺铂耐药的效果。结果:(1)Lip组、siRNA-neg组转染效率分别为(56.38±9.82)%、(63.54±4.87)%,SiRNA-ERCC1①组、siRNA-ERCC1②组、siRNA-ERCC1③组转染效率分别为(43.62±6.08)%、(65.85±9.61)%和(78.93±4.86)%。(2)针对ERCC1的siRNA转染A549/CDDP后,细胞ERCC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siRNA-ERCC1(300 nmol/L)组效应最强,分别下降至(11.19±6.82)%和(20.88±6.57)%(P<0.01)。(3)A549/CDDP细胞转染后耐药倍数减为6.05、4.64、2.94,空载体对照组细胞的耐药倍数为9.6。结论:RNA干扰技术封闭ERCC1基因可较大程度逆转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ERCC1基因可作为逆转肺癌耐药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顺铂耐药 逆转 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ERCC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高峰 邓首军 +2 位作者 王巍伟 郭刚 陈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31-2133,2138,共4页
目的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1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58... 目的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1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58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 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为46.7%要高于对照组21.05%,(χ2=3.770,P=0.048)。ERCC1阳性表达患者39例,有效率为53.85%。ERCC1阴性表达患者74例,有效率为51.35%。新辅助化疗后ERCC1(-)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为53个月,ERCC1(+)患者MST为37个月,ERCC1(-)和ERCC1(+)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44.4%,(χ2=0.033,P=0.856);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22.5%和18.5%,(χ2=0.096,P=0.757),它们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徐清华 严令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33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2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48.48%,16/33)要高于对照组(20.45%,9/40)(χ2=6.008,P=0.025)。ERCC1阳性组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31.3%,阴性组为58.8%(χ2=2.528,P=0.112);MST分别为36月和54月(P=0.118);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7.1%(χ2=0.029,P=0.866);5年生存率分别为18.8%和23.5%(χ2=0.414,P=0.52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新辅助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胜 李力 +5 位作者 张玮 唐兆前 王琪 姚德生 张洁清 阳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及生存期的关系,并探讨ERCC1基因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RIZol试剂提取6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总RNA,逆转录...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及生存期的关系,并探讨ERCC1基因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TRIZol试剂提取63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ERCC1基因及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化疗反应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①ER-CC1基因总mRNA和去除变异剪接体后ERCC1全长相对表达量在化疗敏感组的值均低于化疗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9)。②总ERCC1mRNA和去除变异剪接体后ERCC1全长相对表达量在低水平表达组比高水平表达组的生存期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结论:卵巢癌组织中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能够预测患者的化疗反应性与术后生存期,缺失第Ⅷ外显子变异剪接体与患者的化疗反应和术后生存期没有关系,无临床意义,是无功能的转录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选择性剪接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表达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风华 郭荣荣 +2 位作者 李欣 龙丽艳 张桂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对铂类药物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91.1-2009.12)、Pubmed、CBMDisc等数据库,对回顾性病例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对铂类药物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91.1-2009.12)、Pubmed、CBMDisc等数据库,对回顾性病例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9篇回顾性病例研究和1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篇回顾性病例研究资料中,7篇结果表明ERCC1表达阴性患者对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反应率高于阳性患者(2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另2篇ERCC1表达阴性患者对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反应率低于阳性患者;1篇文献报道化疗后肿瘤进展时间ERCC1阴性组患者显著长于ERCC1阳性组患者(P<0.05);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具有统计学差异的2篇报道均为ERCC1阴性组高于ER-CC1阳性组(P<0.05)。RCT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化疗可以明显延长ERCC1阴性患者的生存期,但不能延长ERCC1阳性患者的生存期。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低表达者可以从铂类化疗方案中受益,高表达者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差,需要更好的辅助治疗方案。ER-CC1作为预测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指标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化疗敏感性 铂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沉默ERCC1对A549/DDP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艺凤 产翠翠 +2 位作者 方蕾 王莹 陈兴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ERCC1基因可能参与顺铂继发耐药,文中旨在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组1(ERCC1)对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的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shRNA)、空白对照...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ERCC1基因可能参与顺铂继发耐药,文中旨在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组1(ERCC1)对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的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shRNA)、空白对照组(lipofectamine 2000)、ERCC1-shRNA1组(ERCC1-shRNA1)、ERCC1-shRNA2组(ERCC1-shRNA2)。设计并合成靶向人的ERCC1基因shRNA1、shRNA2;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入A549/DDP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ERCC1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成功构建ERCC1-shRNA并转入A549/DDP,ERCC1-shRNA1组、ERCC1-shRNA2组mRNA表达量[(0.20±0.04)、(0.47±0.2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0.96±0.12)、(0.84±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ERCC1-shRNA2组蛋白表达量[(0.24±0.10)、(0.37±0.1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32±0.13)、(1.45±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IC50值[(7.78±0.5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6.71±2.33)、(16.69±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shRNA1组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82.99±4.23)%]较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72.87±3.23)%、(71.75±4.56)%]明显增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5、12.5μg/mL顺铂作用后ERCC1-shRNA1组细胞凋亡率[(11.91±1.41)%、(29.97±3.14)%]较0μg/mL顺铂作用下[(8.17±0.67)%]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C1-shRNA能有效沉默A549/DDP细胞中ERCC1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显著受抑而凋亡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A549/DDP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师怡 陈刚 +4 位作者 林贤东 张丽媛 胡丹 何银珠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7-9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rs11615 T>C、rs2298881 C>A和rs3212930 T>C、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以评估ERCC1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s11615 T>C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较野生纯合基因型降低一半(OR=0.49;95%CI:0.52~0.47;P=0.01),但是罹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上升1.68倍,预后更差(OR=1.68;95%CI:0.76~0.61;P=0.048)。单体型分析显示,基于这3个位点的单体型C-C-C降低了体患胃癌的风险(OR=0.729;95%CI:0.531~1.001;P=0.0499),而单体型T-C-T则增加了胃癌患病的风险(OR=1.321;95%CI:1.063~1.641;P=0.0118)。结论:ERCC1基因rs11615 T>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胃癌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I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和TUBB3指导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红 崔洁 +4 位作者 王小松 聂成钢 王雪梅 罗备 涂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个体化方案 分支DNA-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BRCA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晶晶 祝兰兰 +1 位作者 张伟 白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后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8年间接受手术并确诊为NSCLC的80例患者的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2周期以上铂类化疗方案,联合分析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BRCA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1);同时2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②ERCC1低表达患者DFS和OS均长于ERCC1高表达患者(P=0.004,P=0.032);BRCA1的表达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0.023,P=0.006);③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患者DFS和OS长于两种指标同时高表达的患者;④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的患者中,接受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受益最大。结论:ERCC1和BRCA1可作为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含铂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宁晓红 王毓洲 +3 位作者 孙昭 李霁 周艳萍 白春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分析其与化疗...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分析其与化疗反应率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 56.4%(22/39)的肿瘤组织呈ERCC1高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ERCC1低表达患者对含铂一线化疗的反应率优于ERCC1高表达者,P<0.05。但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进展(time to progression,TTP)时间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RCC1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天赐 郭明发 +3 位作者 解明然 林涛 王华 马冬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0例远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预后之...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0例远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63%(69/110),在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7%(8/110);ercc1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χ~2=0.006,P=0.940)、性别(χ~2=0.034,P=0.854)、肿瘤大小(χ~2=1.844,P=0.175)、肿瘤浸润深度(χ~2=0.020,P=0.889)、淋巴结转移(χ~2=0.979,P=0.323)以及长期饮酒史(χ~2=3.816,P=0.051)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χ~2=4.542,P=0.033)和临床分期(χ~2=6.203,P=0.013)存在相关性;并且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相关关系。结论 ercc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的比率远高于远癌组织,erc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ercc1基因的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食管鳞癌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预测NSCLC患者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蔷 朱晓莉 +1 位作者 张立 林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atin,GP)方案和未经筛选经验性选用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根据组织标本是否适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在确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中,ERCC1和RRM1低表达者归为A组,未经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经验治疗者归为B组,经过4~6个周期的G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分子标志物结果选用GP方案较经验性选用GP方案有效率明显提高(χ2=5.377,P=0.02),PFS明显延长(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OS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GP方案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