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桐姬小蜂的发生、危害与检疫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伟东 余道坚 +2 位作者 焦懿 陈志粦 杨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刺桐姬小蜂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刺桐属植物。近两年陆续在美国夏威夷、中国台湾等地严重发生,2005年7月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本文分别介绍了刺桐姬小蜂的发生、传播、危害、鉴定、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检疫等。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刺桐姬小蜂 发生 危害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予州 郭建波 +1 位作者 郑福山 任顺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刺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刺桐姬小蜂 CLIMEX模型 适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颖 王竹红 +3 位作者 黄建 康文通 梁农 张毅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分布形式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虫瘿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的方法,本文还确定了虫瘿最适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量,并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刺桐 刺桐姬小蜂 虫瘿 聚集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定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晓莉 王乃利 +1 位作者 张雪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2,24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谱的特征,归纳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定该类化合物的规律。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结果从中药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 .var .orientalis(L .)Merr.)的茎皮中分离得到8个异戊烯基异黄酮类... 目的通过比较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谱的特征,归纳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定该类化合物的规律。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结果从中药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 .var .orientalis(L .)Merr.)的茎皮中分离得到8个异戊烯基异黄酮类化合物,即scandenolone( 1)、alpinumisoflavone( 2 )、6 ,8 diprenylgenistein( 3)、osajin( 4 )、isoerysenegalenseinE( 5 )、wighteone( 6 )、labumetin( 7)、lupiwighteone(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基异黄酮 核磁共振特征 刺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对几种刺桐的为害程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伟坚 麦俊伟 梁琼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共3页
将刺桐枝条的受害程度划分为6个等级,调查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对刺桐、刺桐东方变种、黄脉刺桐、龙牙花和鸡冠刺桐的危害程度。Ridit分析结果表明,刺桐东方变种受害最严重,其次为金脉刺桐,刺桐不受害。这一研究结果可为... 将刺桐枝条的受害程度划分为6个等级,调查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对刺桐、刺桐东方变种、黄脉刺桐、龙牙花和鸡冠刺桐的危害程度。Ridit分析结果表明,刺桐东方变种受害最严重,其次为金脉刺桐,刺桐不受害。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引种刺桐控制刺桐姬小蜂的扩散和为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刺桐 受害程度 RIDI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虫瘿密度与刺桐受害肿大程度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晓韶 李其章 +3 位作者 曾玲 梁广文 梁治宇 陆永跃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采用采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var. orientalis(L.)Merr.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密度与受害部位肿大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危害后刺桐受害部位明显肿大,叶柄、枝条断面面积... 采用采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var. orientalis(L.)Merr.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密度与受害部位肿大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危害后刺桐受害部位明显肿大,叶柄、枝条断面面积可增大到5~9倍;刺桐不同受害部位的肿大程度与虫瘿密度之间存在明确关系,建立了描述叶片上虫瘿总体积或枝条、叶柄肿大面积与虫瘿密度之间关系的幂方程;随着虫瘿密度增大,单个虫瘿对器官肿大程度的贡献越来越小,两者间关系也可用幂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虫瘿 密度 肿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刺桐姬小蜂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药剂初筛 被引量:10
7
作者 孔祥义 肖春雷 +3 位作者 吴源云 王镇 任红 李劲松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17-19,共3页
调查海南省18个市县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情况,发现除东方县、白沙县外,其余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选用6种不同杀虫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药效大小顺序为:48%毒死蜱EC>70%吡虫啉WP和25%噻虫嗪WDG>20%啶虫脒... 调查海南省18个市县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情况,发现除东方县、白沙县外,其余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选用6种不同杀虫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药效大小顺序为:48%毒死蜱EC>70%吡虫啉WP和25%噻虫嗪WDG>20%啶虫脒WP>乙酰甲胺磷EC和1.6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危害调查 药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浩宇 臧振华 +2 位作者 付烈庆 林建辉 梁光红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刺桐姬小蜂是我国的重要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仍具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入侵的潜在风险。以刺桐姬小蜂福建种群的不同虫态为对象,分别测定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过冷点(SCP)和死亡率;并利用逻辑斯蒂模型Ⅰ、Ⅱ(改进型)拟合其死亡率与低... 刺桐姬小蜂是我国的重要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之一,目前仍具有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入侵的潜在风险。以刺桐姬小蜂福建种群的不同虫态为对象,分别测定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过冷点(SCP)和死亡率;并利用逻辑斯蒂模型Ⅰ、Ⅱ(改进型)拟合其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并进一步测算各虫态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研究结果表明:幼虫、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均小于-10.0℃,仅雌成虫与其它虫态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属耐结冰型;各虫态死亡率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且在5℃以下超过80%的个体死亡,表明5℃以下低温对各虫态的存活影响最大,其中以雄、雌成虫耐受性最弱,幼虫的耐受性最强;两个逻辑斯蒂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低温暴露死亡率与低温累积的关系(R2>0.98,P<0.01),分别测算各虫态的LSIT50值分别为: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从理论上也验证了幼虫对低温耐受性最强;虽然模型Ⅱ的LSIT50值仅略高于模型Ⅰ的理论值,由于前者兼顾了昆虫冷伤害的上限温度(ULCIZ)对害虫的影响,较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昆虫所经历的持续降温过程,更适于定量评价昆虫耐寒性。上述研究结果对预测害虫的适生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低温胁迫 耐受性 逻辑斯蒂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祥义 罗丰 +2 位作者 肖春雷 杨礼哲 许彦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26-28,共3页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日照时数合计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出孔数 回归分析 监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忠 刘建宏 +1 位作者 杨丽英 但文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7,F0002,共4页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包括海南局部地区、广西与广东接壤的临海部分地区、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和台湾的局部地区;低适生区包括海南岛西北岸至内陆局部地区,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福建以及云南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Maxent生态位模型 潜在分布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明生 陈瑞屏 +1 位作者 陆旭 徐家雄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62-63,共2页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外来有害生物 刺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明生 陈瑞屏 +2 位作者 徐家雄 田平 林拔文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49-51,共3页
用16%虫线清乳油,3%啶虫脒粉剂,雅丹(35%硫丹EC)油剂,20%阿维、三唑磷乳油和25%吡虫啉粉剂等5种药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刺桐姬小蜂幼虫和蛹均不起作用,而对成虫有较强杀伤力。几种药剂以16%虫线清乳... 用16%虫线清乳油,3%啶虫脒粉剂,雅丹(35%硫丹EC)油剂,20%阿维、三唑磷乳油和25%吡虫啉粉剂等5种药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刺桐姬小蜂幼虫和蛹均不起作用,而对成虫有较强杀伤力。几种药剂以16%虫线清乳油、雅丹和20%阿维、三唑磷乳油防治效果比较理想,死亡率较高,最高的死亡率为100%,而各浓度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刺桐姬小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不同刺桐品种上刺桐姬小蜂防治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琳 沙林华 +1 位作者 罗湘粤 徐建辉 《热带林业》 2015年第4期41-42,共2页
刺桐姬小蜂是一种为害刺桐属植物的新外来入侵生物,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该文针对刺桐及金脉刺桐的受害情况,开展不同方式的药剂防治试验,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刺桐姬小蜂防治方案。
关键词 刺桐种类 刺桐姬小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扦插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武星 朱炜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11期20-21,共2页
分别采集不同年龄母树、2年生母树不同部位枝条经不同质量分数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对沿海乡土树种刺桐开展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条母树的树龄越小,插穗扦插成活率越高,采用母树基部到中部的穗条、200×10-6~300×10-6的萘乙... 分别采集不同年龄母树、2年生母树不同部位枝条经不同质量分数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对沿海乡土树种刺桐开展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条母树的树龄越小,插穗扦插成活率越高,采用母树基部到中部的穗条、200×10-6~300×10-6的萘乙酸溶液浸泡1h后扦插其成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沿海乡土树种 扦插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不同刺桐品种受刺桐姬小蜂危害程度调查
15
作者 沙林华 王伟 +2 位作者 陈琳 徐建辉 罗湘粤 《热带林业》 2014年第3期39-40,38,共3页
刺桐姬小蜂是重要的入侵害虫之一,入侵后在海南省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刺桐属的珍贵品种构成潜在威胁。该文通过对海南省境内刺桐属植物与刺桐姬小蜂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该虫的为害程度,可为适时适地地对该虫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刺桐种类 刺桐姬小蜂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桐姬小蜂虫瘿发育及其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少妃 唐真正 +2 位作者 袁毅 刘建强 朱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5-170,I0002,F0003,共8页
【目的】在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刺桐成瘿过程中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早期与晚期、成熟期和开裂期5个阶段虫瘿的发育及其结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刺桐姬小蜂诱导虫瘿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方法】分别采... 【目的】在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刺桐成瘿过程中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早期与晚期、成熟期和开裂期5个阶段虫瘿的发育及其结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揭示刺桐姬小蜂诱导虫瘿的产生和发育过程。【方法】分别采集刺桐叶片上5个发育阶段的虫瘿及健康叶片、叶柄(各20个),用于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测量虫瘿的直径、高(上下顶点之间的长度)和质量大小及虫体大小,并用Moticam 2506体式解剖镜和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系统下拍照观察测量不同阶段虫瘿结构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虫瘿和正常组织(叶片、叶柄)的结构特征。【结果】刺桐姬小蜂雌成虫选择将卵产于新生的幼叶上,幼叶叶片厚度、上表皮层及海绵组织部分均比健壮叶的要厚,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幼叶的上表皮层和栅栏组织中的细胞排列密度也显著小于健壮叶(P<0.01)。随幼虫的发育,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大小和质量先迅速增加,后增加速度减缓,最后随成虫羽化离开而减小;刺桐姬小蜂的寄生使得原有的植物组织发生改变,形成了由内到外可分为:瘿室、薄壁层、保护层、表皮层的虫瘿组织。虫瘿组织的每层结构都先迅速加厚,之后缓慢降低;其中薄壁层作为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第Ⅲ阶段显著加厚(P<0.05);保护层和表皮层是虫瘿的外层结构,第Ⅱ阶段各层厚度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对生活在虫瘿内的虫体起保护作用。【结论】刺桐姬小蜂的产卵入侵使得原有的植物组织发生改变,且虫瘿的形成往往与寄主植物组织的成熟度有关;幼嫩的组织更易被诱导形成虫瘿;通过对5个发育阶段虫瘿结构的观察研究,可验证虫瘿内部结构的差异主要由营养物质的供给决定,而外部结构的差异由防御性决定;能更好地解释虫瘿存在的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刺桐姬小蜂虫瘿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虫瘿 发育 形态特征 解剖结构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刺桐种类危害程度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治宇 李其章 +1 位作者 陆永跃 梁敏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62-64,79,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深圳刺桐种类,明确了深圳不同地区刺桐被害程度和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刺桐种类危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刺桐受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刺桐、龙牙花、金脉刺桐、鸡冠刺桐、火炬刺桐、劲直刺桐,象牙花、矮刺桐由于分布...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深圳刺桐种类,明确了深圳不同地区刺桐被害程度和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刺桐种类危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刺桐受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刺桐、龙牙花、金脉刺桐、鸡冠刺桐、火炬刺桐、劲直刺桐,象牙花、矮刺桐由于分布和数量极其有限,没有发现受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刺桐控制刺桐姬小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姬小蜂 刺桐 危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屈菜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惠莹 赵永兵 +3 位作者 李荣强 马玉芳 林福 李健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其药理活性多样。白屈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分为苯并菲列啶型、阿朴菲型、原托品型和原小檗碱型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白屈菜的传统功效...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其药理活性多样。白屈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分为苯并菲列啶型、阿朴菲型、原托品型和原小檗碱型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白屈菜的传统功效为利尿、镇痛、解毒和止咳,现代研究表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抑菌、保肝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对白屈菜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质量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可测性、化学成分特有性及化学成分有效性等方面对白屈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苯并菲列啶型生物碱中的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可作为白屈菜的主要Q-Marker,用于评价白屈菜的质量水平,该结果可为白屈菜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白屈菜碱 白屈菜红碱 血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桐皮质量标准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烨 刘梓煜 +6 位作者 刘伟 王梦桐 杨济菲 刘思佳 杨锦祥 丁禹伶 李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优化中药海桐皮薄层色谱方法,建立中药海桐皮的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各个基源的海桐皮:刺楸、刺桐或乔木刺桐以及樗叶花椒三味药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经本实验优化后的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 目的优化中药海桐皮薄层色谱方法,建立中药海桐皮的质量评价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各个基源的海桐皮:刺楸、刺桐或乔木刺桐以及樗叶花椒三味药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经本实验优化后的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且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所优化的方法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全面有效的控制海桐皮的质量,可为海桐皮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皮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排石口服液研制与刺桐碱含量测定的研究
20
作者 刘群娣 万颂 +4 位作者 苏馨科 欧阳霄妮 黄俊明 李冬利 郑小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目的:采用现代科学工艺研制岭南排石口服液,建立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经验方“岭南排石汤”为原方,研制岭南排石口服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的含量,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ACQ... 目的:采用现代科学工艺研制岭南排石口服液,建立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经验方“岭南排石汤”为原方,研制岭南排石口服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的含量,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进样量、检测波长、柱温分别为0.300mL/min、1μL、278 nm、30℃。结果:刺桐碱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62.5μg/mL(r=0.9999)。采用UPLC法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含量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7%、0.39%、1.30%,加样回收率为1.86%。结论:岭南排石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成品质量稳定。采用UPLC法测定岭南排石口服液中刺桐碱的含量操作简便,且精密度、稳定性均较高,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排石口服液 刺桐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