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压缩空气储能透平高压内缸低周疲劳分析
1
作者 马义良 宋业琛 +4 位作者 田硕 刘洋 关淳 余海鹏 邢冠一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6,202,共5页
基于有限元弹塑性方法对某压缩空气储能透平高压内缸进行了低周疲劳分析,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精确的瞬态温度场,采用了三维流体计算得到内缸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瞬态温度场的计算,在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内缸的低周疲劳... 基于有限元弹塑性方法对某压缩空气储能透平高压内缸进行了低周疲劳分析,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精确的瞬态温度场,采用了三维流体计算得到内缸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瞬态温度场的计算,在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内缸的低周疲劳分析,得到了内缸在循环温度场和压力场下的塑性应变,根据材料的应变与疲劳寿命关系评估了高压内缸的低周疲劳寿命,为透平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储能透平 对流换热系数 弹塑性 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热管式双级海水淡化制盐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圣泽 蒙浩然 +2 位作者 何昭卫 蔡玉婷 苟湘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3,共7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源的重力热管式双级海水淡化制盐系统。以模拟海水作为料液,通过改变热源温度,分析淡化系统在浓盐水排放前的产水量、能耗、效率、热管热阻和热管等效对流换热系数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变化。在140℃热源温度... 设计并搭建了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源的重力热管式双级海水淡化制盐系统。以模拟海水作为料液,通过改变热源温度,分析淡化系统在浓盐水排放前的产水量、能耗、效率、热管热阻和热管等效对流换热系数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变化。在140℃热源温度下进行淡化制盐实验,实现淡水与盐同时连续产出。结果表明,系统运行一小时内,随热源温度的升高,一、二级产水量与效率上升,总能耗下降,双级热管等效对流换热系数上升;随系统运行时间的推移,一、二级产水量,效率,双级热管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总体下降。系统稳定后,一、二级产水量分别为1.08、0.58 kg/h;一、二级热管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1240.37、284.68 W/(m^(2)·K);系统总效率为46.05%;产品盐产量为2.4 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连续 双级海水淡化 等效对流换热系数 制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流向的变压器饼式绕组散热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欢 刘云鹏 +3 位作者 毕瀚文 李东阳 黎晏霖 范晓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27-3336,I0033,共11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作为运行经济性、安全性的关键指标,是设备在线监测及状态评估中的重点。该文对变压器内部散热进行研究,着眼于饼式绕组及其油道结构,基于能量流向建立绕组温度变化的物理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在一台内置分布式传感光纤的1... 变压器热点温度作为运行经济性、安全性的关键指标,是设备在线监测及状态评估中的重点。该文对变压器内部散热进行研究,着眼于饼式绕组及其油道结构,基于能量流向建立绕组温度变化的物理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在一台内置分布式传感光纤的110kV三相ONAN变压器上开展试验研究,使用分布式光纤测温(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技术对运行状况下的绕组整体温度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绕组在ONAN冷却方式下的散热状况。在变压器启动初期,绕组各处散热量较低,温升速率较快。约2 h后,各饼散热量基本与损耗相一致,散热率可达98%以上,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为准稳态。准稳态阶段,绕组整体散热率基本一致。负载变化前期不同位置散热量的差异是温度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基于DTS手段及散热器进出口处油温,提出绕组每饼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无量纲数建立绕组内外表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对不同位置、负载率下两种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获得了绕组运行过程中对流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饼式绕组 散热分析 对流换热系数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赛 汪振毅 胡世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单电池温度不均匀分布和电池组温度正态分布情况的原因,探讨换热面积和流通量对散热量的影响,研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位置分布及不同传热介质的散热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和相对高温环境下,欧姆热、极化热及电化学反应热产热占比不同,但产热最高温度未达到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解反应的临界温度420 K;高温环境下,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接近临界温度,出现热失控趋势,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影响较大。电池组间隙为10 mm和20 mm时,整体温度比间隙为0时分别降低了1.1%和1.8%;与无间隙电池组相比,以铜板和铝板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组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电化学-热-力耦合 间隙电池组 对流换热系数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边界条件的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方法
5
作者 陈清华 吴佳乐 +2 位作者 陆育 季家东 刘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121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组合边界条件下结合传热反问题思想测算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正问题理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的思想利用MATLAB软件对正问题温度场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共轭梯度法结合软件编程求解反问题,反演得到... 提出了一种组合边界条件下结合传热反问题思想测算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正问题理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的思想利用MATLAB软件对正问题温度场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共轭梯度法结合软件编程求解反问题,反演得到材料的热扩散系数.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搭建了完整的测试系统,利用测试装置对亚克力板(PMMA)、硼硅玻璃(Pyrex7740)、大理石3种材料进行了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与文献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3.45%,小于5%,验证了测试方法和装置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一步对PMMA热扩散系数实验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4.86%,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实验数据可靠,测试方法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材料 对流边界 组合边界 热扩散系数 传热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无溢流覆冰增长数值模拟及自然覆冰试验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迟明辰 胡玉耀 +3 位作者 蒋兴良 刘宗源 咸日常 刘晓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4-1703,共10页
绝缘子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主要从试验角度定性解释伞裙结构对绝缘子覆冰形态、覆冰量的影响,少有基于覆冰增长机理的冰形数值模拟研究。因此以FXBW-35/70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计算分析... 绝缘子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主要从试验角度定性解释伞裙结构对绝缘子覆冰形态、覆冰量的影响,少有基于覆冰增长机理的冰形数值模拟研究。因此以FXBW-35/70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计算分析了绝缘子表面冻结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绝缘子无溢流覆冰增长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自然覆冰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冻结系数随着温度、水滴直径和液态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对流换热系数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绝缘子无溢流覆冰增长方向与位置有关,杆径覆冰主要沿径向增长,而伞裙边缘覆冰沿径向和轴向2个方向增长。模型计算得到的绝缘子覆冰特征参数与试验的误差均在1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溢流湿增长覆冰 数值计算 对流换热系数 冻结系数 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滴形热管阵列预冷器综合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温馨 吕元伟 +2 位作者 张镜洋 张靖周 王奉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19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预冷的水滴形热管阵列预冷器构想,以实现进气预冷的高效换热和低流动损失。基于将热管处理为恒定温度导热体的简化模型假设,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滴形热管预冷器的流动换热特性以及水滴热管形状...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预冷的水滴形热管阵列预冷器构想,以实现进气预冷的高效换热和低流动损失。基于将热管处理为恒定温度导热体的简化模型假设,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滴形热管预冷器的流动换热特性以及水滴热管形状、纵向间距和来流马赫数的影响,并与具有相同截面积的圆形热管预冷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滴外形减少了外掠高温来流在热管尾缘脱落涡的产生,流动变得平滑。与圆形热管预冷器相比,水滴形热管预冷器极大地减小了高温来流流动损失,仅为圆形热管阵列的30%。虽然温降有所降低,但综合性能因子大于圆形热管预冷器。在本文的研究参数范围内,存在相对较优的水滴形状和热管纵向间距,可以获得更高的综合换热特性;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大,预冷器的综合换热特性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水滴形热管预冷器 温降 对流换热系数 压力损失系数 综合性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鲁非 苏翔 +2 位作者 李化 林福昌 卢仰泽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绝缘性能和安全裕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产热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流体普朗特数Pr的关系,考虑到局部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 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绝缘性能和安全裕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的产热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自然对流边界层中速度和温度分布与流体普朗特数Pr的关系,考虑到局部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沿程变化以及不同区域传热特性的差异,对油浸式变压器进行了分区分层处理。基于热电类比法定义了多种热阻类型,构建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全域热网络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了热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二者所得绕组温度变化趋势相同,热点温度相差约1.9%,热点位置相差约7.7%。相比于有限元仿真,热网络模型在求解时间和效率上更有优势,能够实现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变压器热点温度 自然对流 局部对流 换热系数 热网络模型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协同扭转螺杆热输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代瑞 潘威 +4 位作者 黄士争 朱家威 曾宪奎 杨卫民 鉴冉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应用Polyflow软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创新提出的场协同扭转螺杆在不同转速下的热输运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温度分布、对流换热系数、黏度、压力等参数对其热输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常规螺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置有扭转结... 应用Polyflow软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创新提出的场协同扭转螺杆在不同转速下的热输运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温度分布、对流换热系数、黏度、压力等参数对其热输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常规螺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置有扭转结构的场协同扭转螺杆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强化了整个体系的传热效果,其中扭转元件串联排布的螺杆换热性能更优。并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采用扭转挤出技术结合机头径向温差、换热系数等参数对常规螺杆与场协同扭转螺杆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得结果与仿真一致,证明了场协同扭转螺杆具有强化传热、改善塑化均匀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元件排布 换热性能 对流换热系数 塑化均匀性 压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辐射特征参数对快堆锥形顶盖空间换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佳琪 陆道纲 +1 位作者 张钰浩 于宗玉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池式钠冷快堆的钠池内充满高温液态钠,其上方覆盖有氩气,高温液态钠主要通过辐射换热及对流换热的方式向快堆主容器上部结构及氩气空间传递热量,其换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辐射发射率及液态钠蒸发形成的气溶胶层对主容器上部结... 池式钠冷快堆的钠池内充满高温液态钠,其上方覆盖有氩气,高温液态钠主要通过辐射换热及对流换热的方式向快堆主容器上部结构及氩气空间传递热量,其换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辐射发射率及液态钠蒸发形成的气溶胶层对主容器上部结构的热工水力特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保证主容器上部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十分必要获取不同辐射发射率及不同气溶胶层分布下的温度分布。本研究建立大型池式钠冷快堆主容器上部锥形顶盖空间(以下简称“锥顶盖”)数值计算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发射率及气溶胶层厚度影响下锥顶盖的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发射率越高,锥顶盖斜肩及氩气空间温度越高;当气溶胶层存在于靠近钠液面的高度范围时(0~0.2 m),增加其厚度可使氩气空间局部温度升高,但对锥顶盖斜肩温度影响有限。发射率增高53%,则辐射换热量增加31.47%,格拉晓夫数(Gr)减少19.29%,辐射换热效果增强,自然对流效果减弱;气溶胶层高度由0增加到0~0.1 m时,对辐射换热量的吸收增加22.68%,格拉晓夫数(Gr)减少19.29%,气溶胶层高度由0~0.1 m增加到0~0.2 m时,透过气溶胶层的辐射换热量减少了0.04%,格拉晓夫数(Gr)增加了0.9%,辐射换热效果减弱,自然对流效果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锥形顶盖空间 辐射换热 自然对流 发射率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下基于对流混合的充填不平衡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 徐斌 +1 位作者 王邱宇 杜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218,共7页
针对流道中采用对流混合的充填不平衡新的调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聚合物熔体流动因素对流道熔体温度分布调控特性的影响。以“H”型流道作为研究对象,在流道中布局了对流混合装置。采用单因素的实验方法研究熔体温度、对流... 针对流道中采用对流混合的充填不平衡新的调控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聚合物熔体流动因素对流道熔体温度分布调控特性的影响。以“H”型流道作为研究对象,在流道中布局了对流混合装置。采用单因素的实验方法研究熔体温度、对流换热系数、流道系统对熔体充填不平衡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绝热边界条件时,升高熔体温度伴随着熔体自身黏度的下降,对称点之间的温差减小,改善了充填不平衡,对流换热边界时,升高熔体温度加大了熔体通过壁面散失的热量,对称点之间的温差加大,充填不平衡越明显;对流换热系数越小,熔体与壁面之间的导热效率越低,熔体平均温度较高,增加了对称点之间的温差,加剧了充填不平衡;随着流道系统的减小,微尺度效应减弱,可以降低对称点间的温差,充填不平衡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其中对流换热系数对充填不平衡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流道系统,最后是熔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混合 熔体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 流道系统 充填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湿气体对流冷凝换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鑫 谢海燕 +1 位作者 刘辉 柳宏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75-4686,共12页
针对低水蒸气含量饱和湿气体对流冷凝换热取水过程,搭建空气流量为15000 m^(3)/h的模拟实验台,利用加热空气再喷淋加湿试验系统进行饱和湿气体对流冷凝换热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3种材质换热器在改变冷却水流量、湿空气量情况下的冷凝... 针对低水蒸气含量饱和湿气体对流冷凝换热取水过程,搭建空气流量为15000 m^(3)/h的模拟实验台,利用加热空气再喷淋加湿试验系统进行饱和湿气体对流冷凝换热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3种材质换热器在改变冷却水流量、湿空气量情况下的冷凝出水效果和换热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饱和湿空气条件下,当冷却水与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较低时,冷却水与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对空气温降和实际冷凝率的影响显著,但当冷却水与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达到约4时,空气温降趋于稳定,实际冷凝出水率也基本稳定;不锈钢管、钛管和全氟化石墨烯涂层管换热器最高实际冷凝回收率分别为30.97%、30.32%和31.86%;在相同工况下,全氟化石墨烯涂层管的实际冷凝出水效果优于不锈钢管和钛管的实际冷凝出水效果;当空气量不变时,随着冷却水与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增大,气侧对流冷凝换热系数逐渐减小,当冷却水与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大于4时,气侧对流冷凝换热系数减小幅度变小,对流冷凝换热系数基本趋于稳定;拟合得到饱和湿气体侧综合换热系数的预测准则关联式,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3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对流冷凝 换热系数 饱和湿气体 准则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回流焊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文静 何非 胡子翔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针对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回流焊温度场仿真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以单温区炉腔作为回流炉,PCB组件作为被焊物体,借助Ansys Icepak软件模拟回流焊接过程,并搭建炉温测试平台用于监... 针对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回流焊温度场仿真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以单温区炉腔作为回流炉,PCB组件作为被焊物体,借助Ansys Icepak软件模拟回流焊接过程,并搭建炉温测试平台用于监控PCB组件温度曲线,以分析其焊接质量。结果表明,仿真模型成功模拟了工艺参数组A~C的回流温度分布。仿真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较好,其中工艺参数组A实现了更高的焊接质量。文章提出的创新方法能够顺利实现回流焊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合理的回流温度曲线,为优化回流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快速调整工艺参数以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该方法也可为其他类似工艺的温度场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焊 PCB组件 对流换热系数 回流温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热开采中砂岩单裂隙渗流传热试验研究
14
作者 吴洪涛 王惠民 +4 位作者 郑惠峰 盛金昌 黄泰仁 田佳丽 盛丹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602,共10页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关系着“双碳”目标的顺利达成,其中目标储层岩石裂隙渗流传热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成效至关重要。但以往的裂隙渗流传热研究多是考虑粗糙面、流速、围压、温度等单一因素对其传热效率的评价,并未系统探...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关系着“双碳”目标的顺利达成,其中目标储层岩石裂隙渗流传热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成效至关重要。但以往的裂隙渗流传热研究多是考虑粗糙面、流速、围压、温度等单一因素对其传热效率的评价,并未系统探究多级流速下浅层地热储层(围压和岩石温度)变化对渗流传热演化规律的认识及其贡献程度的对比。因此,文章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裂隙岩石渗流传热试验系统,开展了多级流速下的砂岩单裂隙渗流传热试验,分析了单裂隙渗流传热在多级流速下的全过程演化特性,探讨了浅层地热中的敏感性参数(围压和岩石温度)对渗流传热的影响规律及其贡献程度。试验结果发现:(1)出口水温和对流换热系数随水流流速的增大,其变化趋势有明显的阶段性转折;(2)围压的增大导致裂隙开度减小,流动边界层变薄,而温度梯度的增大将引起热流密度的上升,都将导致出口水温和对流换热系数呈现上升趋势;(3)岩石温度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围压,特别是从60℃增大至70℃时,对流换热系数有了大幅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 砂岩 单裂隙 多级流速 对流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狮群优化算法的机床主轴热特性分析
15
作者 张壮壮 王红军 王增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6,共9页
热误差对于主轴的回转精度至关重要,而对流换热系数的精确计算是有限元稳态热分析获得精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利用狮群优化(Lion Swarm Optimization,LSO)算法对主轴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优化,LSO相对于遗传算法等其他优化算法有更快的收敛... 热误差对于主轴的回转精度至关重要,而对流换热系数的精确计算是有限元稳态热分析获得精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利用狮群优化(Lion Swarm Optimization,LSO)算法对主轴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优化,LSO相对于遗传算法等其他优化算法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高的精度、更能较好地获得全局最优解。首先,通过使用Lion的热分析模块测量主轴系统的关键点温度和主轴的热伸长。其次,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主轴不准确但接近真实的对流换热系数值,不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会导致不准确的有限元仿真温度结果,因此使用LSO对对流换热系数寻优,将对流换热系数被视为感兴趣的目标值,实验温度值与模拟温度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被视为适应度函数。在150代之后,搜索了误差最小的最佳对流换热系数。最后,通过对搜索到的最优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主轴系统的有限元稳态热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 热特性 对流换热系数 狮群优化算法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滤器部件中W/Cu模块传热的数值模拟分析
16
作者 张小强 鲁碧为 +2 位作者 刘家琴 孙飞 吴玉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利用理论公式和CFX仿真分别对偏滤器部件中平板型W/Cu模块进行稳态热分析,获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理论计算得到的对流传热系数约为52304W·(m^(2)·K)^(‒1),而用CFX仿真分析得到的为35168~52186W... 利用理论公式和CFX仿真分别对偏滤器部件中平板型W/Cu模块进行稳态热分析,获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理论计算得到的对流传热系数约为52304W·(m^(2)·K)^(‒1),而用CFX仿真分析得到的为35168~52186W·(m^(2)·K)^(‒1)。此外,两种稳态热分析方式得到的W/Cu模块的温度场数值相近;在20MW·m^(‒2)热流密度下,W/Cu模块的温度场、应力场分析结果均超出了对应材料的许用范围,严重影响了偏滤器部件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滤器 W/Cu模块 稳态热分析 对流传热系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绕组盘式电机CFD热分析
17
作者 高鹏 赵鸿健 王晓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6,共11页
印制电路板(PCB)绕组盘式电机具有零齿槽转矩、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设计灵活性、高加工精度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驱动、风力发电等领域。然而,内定子外转子结构的PCB绕组盘式电机受空间限制,定子散热困难,易产生绝缘老... 印制电路板(PCB)绕组盘式电机具有零齿槽转矩、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设计灵活性、高加工精度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驱动、风力发电等领域。然而,内定子外转子结构的PCB绕组盘式电机受空间限制,定子散热困难,易产生绝缘老化、永磁体退磁等问题。为实现对PCB绕组盘式电机热特性的精确计算,研究气隙封闭条件下流体域的对流散热问题。探究电机内PCB绕组上热量散出的传热路径,提出一种采用由实验关联式导出空气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内部流体流动和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PCB绕组盘上90%的热量进入气隙,空气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和仿真计算值误差不超过5%。最后设计并制造采用单定子双转子结构的PCB绕组盘式电机实验原理样机,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仿真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电机 印制电路板绕组 计算流体力学 表面传热系数 绕组铜耗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性能评价准则探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志伟 俞昌铭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是比较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有效寻热系数、当量导热系数、相当导热系数)的大小,其不足之处是几何因素与传热因素混在一起来评定传热性能。为此,在剖析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等效... 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是比较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有效寻热系数、当量导热系数、相当导热系数)的大小,其不足之处是几何因素与传热因素混在一起来评定传热性能。为此,在剖析传统评价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来评价热管性能,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客观地描述了热管综合的传热能力,其值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热管传热性能优劣的标准。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从而使对热管性能的评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等效对流换热系数 性能评价 评价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有限元热分析中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阳红 殷国富 +3 位作者 方辉 刘立新 张定金 徐德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8,共8页
计算对流换热系数是机床有限元热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龙门加工中心的Y向丝杠螺母进给系统为例,提出一种将实验数据与神经网络计算相结合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以丝杠螺母进给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热分析... 计算对流换热系数是机床有限元热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龙门加工中心的Y向丝杠螺母进给系统为例,提出一种将实验数据与神经网络计算相结合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以丝杠螺母进给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热分析数据建立了一种反映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度场之间变化关系的神经网络,并以温度实测值作为该神经网络输入量,计算出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从与实验以及相似性计算方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本文计算方法有较高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系数 热分析 神经网络 龙门加工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舱散热性能实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任承钦 蔡德宏 +1 位作者 刘敬平 樊明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针对后置式汽车发动机舱过热问题,以某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运用3D/1D数值耦合方法,建立了发动机舱散热系统的耦合计算数值模型.通过耦合数值计算,对不同环境温度和车速条件下的机舱发动机部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机舱空间流量系数进... 针对后置式汽车发动机舱过热问题,以某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运用3D/1D数值耦合方法,建立了发动机舱散热系统的耦合计算数值模型.通过耦合数值计算,对不同环境温度和车速条件下的机舱发动机部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机舱空间流量系数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对流换热系数、流量系数的一般性规律,并拟合了相应的经验关系式,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型以及发动机舱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数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机舱热流场分析,发现不同的机舱布置形式下,对流换热系数和机舱流场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机舱 耦合模型 对流换热系数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