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效BSFC和电池SOC平衡的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分段式能量分配策略研究
1
作者 林潇 徐晓 管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3-499,共7页
基于所提出的插入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结构,对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电池、离合器、变速箱等子系统)进行了动态精确建模,模拟了行车换挡过程中同步器切换、离合器接合/分离等瞬态过程。根据电池SOC值分段采用最大用... 基于所提出的插入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结构,对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电池、离合器、变速箱等子系统)进行了动态精确建模,模拟了行车换挡过程中同步器切换、离合器接合/分离等瞬态过程。根据电池SOC值分段采用最大用电策略或效率优先策略,提出了基于等效BSFC和电池SOC平衡的分段式能量分配策略,兼顾了发动机BSFC和电机充/放电效率,实现了系统在当前转速和输入轴需求转矩下的最佳转矩分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分配策略在不牺牲汽车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动力系统工作效率和整车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等效bsfc 分段控制 转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采用4台增压器相继增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银燕 何清林 +1 位作者 王贺春 张鹏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17,共6页
为改善TBD234V12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对其进行4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的设计和改造,并进行试验研究。针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三阶段相继增压的方案,确定三阶段相继增压的切换边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台增压器相继增压能明显改善原柴... 为改善TBD234V12柴油机的低负荷性能,对其进行4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的设计和改造,并进行试验研究。针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三阶段相继增压的方案,确定三阶段相继增压的切换边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台增压器相继增压能明显改善原柴油机的低工况性能,燃油消耗率最高降低了9%,涡前排温最高降低了25%,扭矩范围最大提高了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增压器 相继增压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G并联混合动力轿车最优转矩分配策略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锋 冒晓建 卓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9-504,共6页
能量管理策略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因为ISG混合动力轿车发动机转速不是受控变量,转矩成为能量管理策略惟一的控制变量,使其实质为转矩分配策略。考虑动力总成部件之间能量传递转换效率得到电机等效燃油消耗量,... 能量管理策略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因为ISG混合动力轿车发动机转速不是受控变量,转矩成为能量管理策略惟一的控制变量,使其实质为转矩分配策略。考虑动力总成部件之间能量传递转换效率得到电机等效燃油消耗量,由此得到不同待选分配点动力总成等效燃油消耗率,以动力总成等效燃油消耗率最小化为原则优化转矩分配,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达到最优。通过离线计算,使转矩分配成为根据整车需求转矩、发动机转速和超级电容电压进行简单查表的过程,解决了计算量大的缺点,方便了实际应用和实时控制。建立整车和控制策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基于中国乘用车城区瞬态循环,与传统逻辑门限值分配策略相比,整车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了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轿车 燃油经济性 能量管理策略 电机等效燃油消耗量 动力总成等效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棉籽生物柴油的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双喜 邵忠英 +1 位作者 高俊华 景晓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对电控共轨柴油机采用不同混合比例棉籽生物柴油时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纯柴油低比例混合棉籽生物柴油时,发动机的动力性略有降低,燃油消耗率略有升高,外特性上最大偏差均小于3%,这主要由于生物柴油热值较低造成.... 对电控共轨柴油机采用不同混合比例棉籽生物柴油时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纯柴油低比例混合棉籽生物柴油时,发动机的动力性略有降低,燃油消耗率略有升高,外特性上最大偏差均小于3%,这主要由于生物柴油热值较低造成.与纯柴油相比,发动机排放的各污染物变化趋势一致,排放量有所差异.在欧洲瞬态循环(ETC)和欧洲稳态循环(ESC)工况下,添加生物柴油时,CO、HC和PM排放有降低趋势,NOx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生物柴油 共轨柴油机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最优的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转矩分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亚娟 赵韩 +1 位作者 姜建满 赵晓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08-2413,共6页
针对一款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总体效率最高为目标,用等效BSFC的方法,对发动机和电机间的转矩及2个电机间的转矩进行了分配,得到了发动机、ISG电机和TM电机的转矩分配图。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仿... 针对一款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以总体效率最高为目标,用等效BSFC的方法,对发动机和电机间的转矩及2个电机间的转矩进行了分配,得到了发动机、ISG电机和TM电机的转矩分配图。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把控制策略转换成C代码导入控制器,进行实车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满足驾驶员需求,实现各动力源间转矩的合理分配,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转矩分配 等效bsfc 控制策略 实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kinson循环发动机性能改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仁华 付建勤 +3 位作者 杨靖 张微 黄修鹏 陈永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6,共8页
本文中利用理论计算、结构及参数改进和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将某自然吸气Otto循环汽油机改为Atkinson循环混合动力发动机。首先通过减少活塞顶部凹坑容积将压缩比从10.5提高到13以克服Atkinson循环中由于进气门晚关所带来的有效压缩... 本文中利用理论计算、结构及参数改进和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将某自然吸气Otto循环汽油机改为Atkinson循环混合动力发动机。首先通过减少活塞顶部凹坑容积将压缩比从10.5提高到13以克服Atkinson循环中由于进气门晚关所带来的有效压缩比的降低;然后利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重新设计了满足Atkinson循环要求的进、排气凸轮型线;最后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标定了Atkinson循环发动机万有特性下的过量空气系数、配气相位和点火正时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动力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改型后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整体上比原Otto循环发动机低得多,尤其在中低转速中大负荷时。另外,改型后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低油耗区域范围比原Otto循环发动机大得多,且低油耗区向低转速和较小负荷区域移动。改型后的Atkinson循环发动机最低燃油消耗率由原来的250g/(kW·h)降低到234.5g/(kW·h),达到了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kinson循环 压缩比 台架标定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喷水和废气再循环对重型柴油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优化匹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浒 王海龙 +3 位作者 夏明涛 郑尊清 李临蓬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开展了气道喷水结合高压废气再循环(EGR)的试验研究。基于世界统一稳态测试循环(WHSC)各工况点探索引入高压EGR和气道喷水技术对柴油机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工况的燃烧相位进行优化,得到WHS... 在一台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开展了气道喷水结合高压废气再循环(EGR)的试验研究。基于世界统一稳态测试循环(WHSC)各工况点探索引入高压EGR和气道喷水技术对柴油机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工况的燃烧相位进行优化,得到WHSC各工况点下基于喷水和EGR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排放和燃油经济性,低负荷工况宜单独引入高压EGR,并通过提前喷油时刻(start injection timing,SOI)优化燃烧相位;中高负荷工况宜少量喷水并引入适当EGR,满负荷则应单独采取气道喷水策略。WHSC加权结果表明,在保持较低的HC、CO和碳烟排放前提下,优化后的加权NO x比排放降低7.71 g/(kW·h),降幅约45.2%,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约1.20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道喷水 废气再循环 有效燃油消耗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混氢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纪常伟 闫皓 +1 位作者 汪硕峰 马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9-663,共5页
进行了汽油机在怠速和2000r/min条件下的混氢实验,通过对比原机和混氢之后的缸压、排放和油耗,发现氢气的混入可以显著改善缸内燃烧,提高做功能力,对怠速时的排放也有所改善,2000r/min时混氢会使NO_x排放升高.混氢对燃烧的改善使燃油消... 进行了汽油机在怠速和2000r/min条件下的混氢实验,通过对比原机和混氢之后的缸压、排放和油耗,发现氢气的混入可以显著改善缸内燃烧,提高做功能力,对怠速时的排放也有所改善,2000r/min时混氢会使NO_x排放升高.混氢对燃烧的改善使燃油消耗率下降,起到了节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混氢 缸压 排放 油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汽油机油耗及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擘 纪常伟 +3 位作者 汪硕峰 方泽军 闫皓 刘洋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3,共5页
针对汽油机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将两种汽油添加剂M1、M2分别以体积分数1‰和2‰添加到汽油中,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两种添加剂对发动机油耗率、缸压、瞬时已燃燃料质量分数(MFB)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发动机平均油... 针对汽油机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将两种汽油添加剂M1、M2分别以体积分数1‰和2‰添加到汽油中,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两种添加剂对发动机油耗率、缸压、瞬时已燃燃料质量分数(MFB)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发动机平均油耗率比原机有所降低,加入1‰体积分数M1后发动机平均节油率达到3.41%。添加剂M1的节油效果比M2明显,但当添加量大于2‰时,发动机在高负荷出现爆震。加入该添加剂后发动机缸压峰值升高,缸压和MFB峰值所对应的发动机曲轴转角提前。同时,加入两种添加剂能够改善发动机在中低负荷阶段的HC、CO排放,但NOx排放比原机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添加剂 汽油机 缸压 油耗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回收的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苗强 孙强 +1 位作者 白书战 李国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中,基于电池荷电状态(SOC)反馈的等效燃油最小控制策略(ECMS)在某些时刻点由于惩罚函数取值不合适,会出现惩罚过度,导致燃油消耗量的增加.文中采用一种可变SOC参照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工况已知的情况下,将行... 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策略中,基于电池荷电状态(SOC)反馈的等效燃油最小控制策略(ECMS)在某些时刻点由于惩罚函数取值不合适,会出现惩罚过度,导致燃油消耗量的增加.文中采用一种可变SOC参照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工况已知的情况下,将行驶工况划分为若干个运动学区间,任意区间中,用电池初始剩余容量减去该区间的制动回收能量,差值作为该区间中电池倾向于放电时的参考值,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等效因子.最后以标准行驶循环工况NEDC为例,运行基于ECMS框架的整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固定SOC参照的ECMS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在维持电量不变的同时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再生制动 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 电池荷电状态 惩罚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明伟 蒋盛军 +2 位作者 陈振斌 何金戈 张惜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在一台双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对燃烧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参数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与纯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有所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高... 在一台双缸直喷式柴油机上,对燃烧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参数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与纯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有所下降,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高负荷工况下都有明显降低,NOx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但HC的排放量增加。与乳化柴油相比,蔗糖水溶液乳化柴油的动力性升高,当量燃油消耗率和碳烟以及CO排放量在中低负荷时有所增加,大负荷时明显降低;NOx的排放量在中小负荷时明显减少,大负荷时略有增加,HC排放在各种工况下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乳化柴油 当量燃油消耗率 排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行车充电控制规则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巴特 高印寒 +1 位作者 王庆年 曾小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5-841,847,共8页
以一款ISG并联混合动力客车为对象,对比现存的两种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控制算法。应用这3种算法确定行车充电模式切换规则和转矩分配规则,并进行对比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系统效率最优行车充电控... 以一款ISG并联混合动力客车为对象,对比现存的两种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控制算法。应用这3种算法确定行车充电模式切换规则和转矩分配规则,并进行对比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系统效率最优行车充电控制规则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经济性;该规则在发动机低效工况行车充电,以相对高效的方式适度发电,既避免了大量能量的二次转化,又通过电机驱动替代发动机低效工作而实现节油。采用该控制规则时车辆的能量经济性比采用其他两种控制规则时分别提升了13%和20%,在验证了控制规则合理性的同时为系统效率最优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客车 等效燃油消耗率 系统效率 控制规则 转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废气再循环对阿特金森汽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子庆 蔡霁蕾 平银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2,共6页
基于一台带有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系统的2.0 L自然吸气阿特金森(Atkinson)汽油机开展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以及EGR与可变气门正时(VVT)耦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P-EGR可以抑制爆震,降低泵气损失,提高汽油机热效... 基于一台带有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系统的2.0 L自然吸气阿特金森(Atkinson)汽油机开展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以及EGR与可变气门正时(VVT)耦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P-EGR可以抑制爆震,降低泵气损失,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并减少NO_(x)排放;在该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点,设置27%的EGR率可使有效燃油消耗率改善7.4%;在中负荷工况点,随着EGR率的提高,燃烧稳定性逐渐变差,有效燃油消耗率先变好后变差;在外特性工况点,通入再循环废气导致充气效率下降,动力性下降。此外,研究发现,VVT与EGR对阿特金森汽油机燃油消耗率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废气再循环 汽油机 阿特金森循环 燃烧 有效燃油消耗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排放与颗粒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丽华 郑庆明 +3 位作者 孙平 单泳 孙程炜 孟望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1-929,共9页
为了研究正戊醇/Fischer-Tropsch(简称F-T)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在186FA单缸风冷柴油机上分别燃用0#柴油、F-T柴油及在F-T柴油中添加体积比分别为5%、10%和20%的三种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PE5、PE10和PE20,分析其燃油经济... 为了研究正戊醇/Fischer-Tropsch(简称F-T)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在186FA单缸风冷柴油机上分别燃用0#柴油、F-T柴油及在F-T柴油中添加体积比分别为5%、10%和20%的三种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PE5、PE10和PE20,分析其燃油经济性、常规排放气体和碳烟颗粒石墨化程度。结果表明:(1)与0#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后有效燃油消耗率与CO、HC、NO_X和碳烟排放均降低。3 600 r/min、10%负荷时,油耗降低3.6%;额定工况(3 600 r/min,100%负荷)时,CO、HC、NO_X和碳烟的排放降幅分别为48.1%、76.9%、33.0%和27.3%。(2)与F-T柴油相比,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随着正戊醇掺混比的增加,有效燃油消耗率上升,3 600 r/min、10%负荷时,PE5、PE10和PE20油耗分别增加了1.2%、8.9%和16.1%;CO排放在小负荷(10%和25%负荷)时增加,增幅为37.8%~134.0%,全负荷(100%负荷)时降低,降幅为8.6%~30.2%;HC排放增加,在所有工况点,增幅为14.3%~183.3%;碳烟排放降低,在所有工况点,降幅为5.7%~45.7%;NO_X排放在所有工况点均降低,降幅为2.9%~32.4%。(3)同一工况下,五种试验燃料产生的碳烟颗粒石墨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T柴油>PE5>PE10>PE20>0#柴油,并且随负荷的增大各燃料颗粒石墨化程度均加强。表明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在F-T柴油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碳烟排放,并可同时减少NO_X排放,解决了柴油机碳烟和NO_X排放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而且油耗并无明显的增加,因此正戊醇/F-T柴油混合燃料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F-T柴油 正戊醇 有效燃油消耗率 排放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排量车用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学文 申立中 +1 位作者 毕玉华 雷基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2期5295-5299,5307,共6页
利用气门正时优化和DOE软件对一两缸增压中冷柴油机的配气相位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的气门正时在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充量系数、燃油消耗率、泵气损失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合理的配气相位的凸轮轴进行试验验证,达到优化柴油机... 利用气门正时优化和DOE软件对一两缸增压中冷柴油机的配气相位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的气门正时在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充量系数、燃油消耗率、泵气损失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合理的配气相位的凸轮轴进行试验验证,达到优化柴油机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相位DOE 充量系数 燃油消耗 泵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燃烧对高压缩比直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楼狄明 赵彬皓 +2 位作者 范本正 房亮 张允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7-434,共8页
为探究稀释燃烧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潜力,通过一台1.5 L高压缩比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展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空气稀释、废气再循环(EGR)稀释及复合稀释燃烧在不同稀释程度下对中速、中负荷工况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释燃烧延长了... 为探究稀释燃烧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潜力,通过一台1.5 L高压缩比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展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空气稀释、废气再循环(EGR)稀释及复合稀释燃烧在不同稀释程度下对中速、中负荷工况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稀释燃烧延长了燃烧持续期,降低了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减少了发动机传热损失,并降低了CO排放,稀释方式不同会导致HC和NO_(x)排放随稀释率的变化规律不同,但在高稀释率下,相比无稀释燃烧,HC排放升高,NO_(x)排放降低;相较于EGR,空气稀释对燃烧的抑制更弱,稀释边界更宽,BSFC降低效果更好,CO与HC排放显著更低,未燃损失更低,NO_(x)排放更高,且这些规律在相同稀释率、不同EGR占比的复合稀释燃烧的性能参数变化中同样存在,但有效热效率在过量空气系数φa=1.34、EGR率约为5%(稀释率为1.4)时达到最高,这与排气损失更低有关,此时相较原机,BSFC降低了5.7%,NO_(x)降低了33%,均比φ_(a)为1.40时的降幅更大,证明了复合稀释燃烧具备更强的节能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机 稀释燃烧 有效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M1015柴油机气缸盖的改进设计和试验研究
17
作者 郭良平 刘福水 +2 位作者 崔国起 李向荣 孙伟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6,92,共6页
建立了BFM1015柴油机气缸盖进气道和冷却水腔的改进设计模型,对进气道的流通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冷却水腔的流场分析对比,完成了气缸盖改进模型的砂芯快速成型和铸造加工。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上对改进设计的新气缸盖进行了试验研究并... 建立了BFM1015柴油机气缸盖进气道和冷却水腔的改进设计模型,对进气道的流通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冷却水腔的流场分析对比,完成了气缸盖改进模型的砂芯快速成型和铸造加工。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上对改进设计的新气缸盖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和原气缸盖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新气缸盖的单缸柴油机在高转速时燃油消耗率比安装原气缸盖时明显降低,降幅最高达到7g/(kW.h);在相同负荷下,新气缸盖火力面的温度比原气缸盖显著下降,在排气门鼻梁区温度下降最明显,最高下降61.8K;新气缸盖的传热能力比原气缸盖提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气缸盖 进气道 冷却水腔 传热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喷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放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立淼 宋崇林 +4 位作者 李浩 宋金瓯 吕刚 武政杰 马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国Ⅳ柴油机上,研究了后喷策略对常规排放物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或者后喷时刻的推迟,颗粒物(PM)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氮氧化物(NOx)排放则是逐渐降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大,... 在一台高压共轨直喷国Ⅳ柴油机上,研究了后喷策略对常规排放物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或者后喷时刻的推迟,颗粒物(PM)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氮氧化物(NOx)排放则是逐渐降低;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大,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HC和CO随着后喷油时刻的推迟,排放量逐渐增大.在1800,r/min,负荷率75%工况下,后喷油量6,mg,后喷时刻1,100,μs时为最优排放后喷工况;与单次喷射相比较,PM排放降低16.42%,NOx排放降低4.78%,CO排放降低28.99%,HC排放降低6.16%,同时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因此,优化后喷策略可以在不引起燃油消耗率增加的情况下,保持CO和HC排放标准,同时降低颗粒物和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喷 排放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气正时的柴油机高排气背压性能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玉红 卢勇 裴普成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4,共6页
针对目前柴油机在高排气背压下泵气功损失增加、残余废气系数升高、燃油经济性下降等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配气正时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利用GT-Power软件对LD1110单缸柴油机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上述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 针对目前柴油机在高排气背压下泵气功损失增加、残余废气系数升高、燃油经济性下降等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配气正时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利用GT-Power软件对LD1110单缸柴油机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上述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排气背压为0.3MPa、进气提前角保持不变、喷油量为45mg时,柴油机在转速2 200r/min下通过优化排气晚关角可以使平均有效压力提高28.33%,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22.08%;排气背压由0.1MPa增大到0.3MPa时,通过配气正时优化,柴油机在转速2 000r/min下平均有效压力的损失可减小12.8%,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增加可降低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背压 配气正时 平均有效压力 有效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涡轮复合增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殷勇 赵艳婷 +3 位作者 米娇 陈镇 诸葛伟林 赵荣超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研究了动力涡轮与曲轴之间的传动比对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便将带可变截面增压器(VGT)的涡轮复合系统应用于重型柴油机上。构建了一维模型,以便模拟涡轮复合增压发动机,并优化动力涡轮和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在某一台常... 研究了动力涡轮与曲轴之间的传动比对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便将带可变截面增压器(VGT)的涡轮复合系统应用于重型柴油机上。构建了一维模型,以便模拟涡轮复合增压发动机,并优化动力涡轮和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在某一台常规11 L的重型柴油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涡轮复合柴油机试验样机,并进行试验,以研究增压器开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优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涡轮复合增压发动机的全工况外特性优于原机,比油耗(BSFC)平均改善3%,最大改善8%。这表明:涡轮复合增压是一项能够满足未来柴油机节能减排要求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涡轮复合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 燃油经济性 比率油耗(b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