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希鹏 汪凯明 +5 位作者 罗薇 高玉巧 刘娜娜 郭涛 周亚彤 武迪迪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 四川盆地东南部南川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要战略突破,展现出该区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揭示其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从龙潭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物性、含气性以及可压裂性特征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富集主控地质因素研究。研究表明:(1)龙潭组主力煤层具有分布稳定(厚度2.8~5.7 m)、煤体结构好(主要为原生结构煤)、镜质组含量高(平均含量79.7%)、热演化程度较高(R_(o)平均为1.9%)和灰分产率较低(平均14.3%)的特点,具备形成煤层气藏的基本条件;(2)煤储层为孔隙—裂隙型储层,微孔占比78%,其比表面积占比达99.6%,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及压裂后渗流;(3)煤层总含气量为14.0~46.7 m^(3)/t,游离气占比为39%~44%,具有“高含气、富含游离气、过饱和”及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特征;(4)研究区地应力适中(35~60 MPa),两向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0.1),顶底板条件好,可形成良好的应力隔挡,有利于压裂改造;(5)南川地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为沉积环境控制含煤建造、演化程度控制生烃强度、保存条件控制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构造作用 保存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深层煤层气 龙潭组 上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大隆组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雍锐 杨洪志 +3 位作者 吴伟 杨雪 杨雨然 黄浩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地质实验等基础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大隆组海相页岩地质特征及页岩气富集高产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隆组优质页岩形成于二叠系吴家坪组沉积后,主要发育在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内,深水陆棚沉积...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地质实验等基础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大隆组海相页岩地质特征及页岩气富集高产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隆组优质页岩形成于二叠系吴家坪组沉积后,主要发育在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内,深水陆棚沉积相和硅质生物繁盛的深水还原环境形成了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页岩。②大隆组页岩有机质孔与无机质孔发育,脆塑性矿物交互成层,4500 m以深的超深层依然发育大量无机质孔,总孔隙度大于5%,显著拓展了页岩气储集空间。③大隆组顶底板灰岩既有助于早期埋藏生烃持续处在封闭系统,又为页岩段持续生烃和富气保存提供有利条件,在后期改造中利于缝网横向延伸,达到最优改造效果,提高井控资源量。综合地质、工程、经济条件,优选出5500 m以浅的有利区面积为1800 km^(2),资源量达5400×10^(8) m^(3)。④大隆组页岩储层具有“薄而肥”的特征,埋深5500 m以浅的川东高陡构造区内远离主体断裂的向斜区,是当前工程技术条件下最有利的二叠系页岩气建产区域,主要包括南雅向斜、檀木场向斜和梁平向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开江—梁平海槽 二叠系 大隆组 硅质页岩 页岩气 富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琪祥 田蜜 +5 位作者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准,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成藏主控因素 富集成藏模式 煤层气 东部隆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页岩沉积古环境
4
作者 沈均均 杨丽亚 +5 位作者 王玉满 李辉 王鹏万 周林 刘计勇 孟江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34,共21页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目的】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是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而对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一直缺乏系统对比研究。【方法】以中扬子西部两套海相页岩为例,对其在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坳陷内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结果】两套页岩高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段均位于底部,形成于陆源输入量低、古生产力水平高和保存条件好的环境,且筇竹寺组底部古生产力水平和底水还原程度更高,导致其TOC含量更高。此后,筇竹寺期盆地拉张裂陷作用持续减弱,龙马溪期前陆挠曲—迁移作用逐渐增强,两套页岩均表现出陆源输入量增大和保存条件变差的特点,但古生产力水平变化却截然不同:筇竹寺期,洋流活动随着海平面下降而减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降低,而龙马溪期,挠曲—迁移作用导致扬子海盆北部障壁开口逐渐打开,洋流涌入规模逐渐扩大,受海平面下降影响较弱,古生产力水平随之升高。因此,纵向上,筇竹寺组TOC含量降低主要受古生产力水平降低、保存条件变差和陆源输入量增大共同控制,而龙马溪组则主要受后两个因素控制。横向上,两套页岩由被动大陆边缘过渡至克拉通坳陷内,海平面高度和洋流活跃程度均呈降低趋势,保存条件和古生产力水平同时变差,TOC含量随之降低。受此控制,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应向西南落实,而龙马溪组则应转向西北方向,二者难以同时兼顾。【结论】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沉积古环境演化特征、有机质富集机理及指导页岩气勘探实践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笻竹寺组 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有机质 沉积古环境 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富碳酸盐页岩纹层组合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5
作者 李军亮 王民 +8 位作者 秦峰 王勇 魏晓亮 孟伟 沈安超 宋兆京 余昌琦 李俊乾 刘嘉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6,共15页
陆相页岩油勘探已取得突破,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地质因素尚不清晰,制约着页岩油的高效开发。精细刻画不同纹层特征可揭示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 陆相页岩油勘探已取得突破,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地质因素尚不清晰,制约着页岩油的高效开发。精细刻画不同纹层特征可揭示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剖析了典型纹层储集空间和含油性的特征,揭示了页岩纹层组合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富碳酸盐页岩的纹层可划分为纤维状方解石纹层、泥晶方解石纹层、粉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和混合矿物纹层5种类型,主要发育“泥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混合矿物纹层”和“纤维状方解石纹层+粉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混合矿物纹层”2种纹层组合模式;富黏土矿物纹层和混合矿物纹层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粉晶方解石纹层储集空间发育,是页岩油储集的优势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与粉晶方解石纹层或泥晶方解石纹层叠置分布,可构成页岩油富集的最佳纹层配置,该类纹层组合的富碳酸盐页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酸盐页岩 纹层组合 富集因素 页岩油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区带氦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区预测
6
作者 高建荣 陶士振 +9 位作者 刘祥柏 杨威 赵振宇 陈秀艳 徐旺林 张春林 宋微 陈悦 黄军平 马占荣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共14页
【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且天然气中普遍含氦,具有良好的氦气资源潜力,对其精细勘探是未来由氦气兼探向专探的必由路径。【目的和方法】为了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分布与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天然气进行... 【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且天然气中普遍含氦,具有良好的氦气资源潜力,对其精细勘探是未来由氦气兼探向专探的必由路径。【目的和方法】为了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分布与潜力,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天然气进行了取样分析测试。为了剖析氦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对其基底和沉积岩层、断裂系统、构造演化作用等进行了系统解剖。【结果和结论】(1)盆地内存在两类3种氦气富集类型:依据载体类型划分为烷烃载体气和地热水载体气两类。第一类依据基底与气藏距离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气藏与基底直接接触型的东胜气田,气藏地层与基底垂向距离小于50 m,平均氦气体积分数0.118%;第二种是气藏与基底近距离接触型的庆阳气田,气藏地层与基底垂向距离小于1500 m,平均氦气体积分数0.105%。地热水载体气为深大断裂沟通型的富氦水溶气型,地热水上部的水溶气与基底垂向距离为1500~5000 m,典型代表是渭河地堑,平均氦气体积分数2.5%。(2)通过分析氦气富集区的地质特征和富氦因素,提出氦气富集的主控因素:①浅埋藏基底的古老富铀钍花岗岩是重要的氦源岩,也是氦气富集的物质基础。②深大断裂是基底沟通氦气至浅部气藏的关键,如庆阳气田的基底走滑断裂带对庆阳气田和正宁气田起控制作用,也是氦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庆阳气田太原组气层内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发育区氦气体积分数高,平均0.105%。③氦气的大规模形成,离不开其载体天然气和水,氦气始终是伴生矿物,因此储盖有效组合是氦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磁力异常研究和深部断裂分布特征,优选出基底花岗岩浅埋藏区和深大断裂发育区两大氦气富集类型,结合目前的气田储盖配置情况,划分有利区带9个,面积40000 km^(2),包括河套盆地、伊盟古陆、天环北、定边断裂带、志丹−佳县强磁区断裂带,紫金山火山岩侵入带、庆阳古隆起,宜川−黄龙断裂带和渭河地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气田 氦气富集因素 氦气有利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庆阳气田 渭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执行视角下兴边富民行动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个陆地边境市县的调查
7
作者 李俊杰 马志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4,共13页
推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我国18个陆地边境市县的62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兴边富民行动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全过程评价在各地存在... 推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我国18个陆地边境市县的62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兴边富民行动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全过程评价在各地存在差异,但对兴边富民六个方面的政策“非常满意”的选择度均为最高。从影响因素来看,样本性别、民族身份对兴边富民行动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学历程度和现行政策了解程度变量对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体感知类变量中政策制定程序和过程是否了解对满意度影响显著,政策执行全部变量对政策满意度影响显著,政策评估中评估程序是否合理变量对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制定类型变量对兴边富民政策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基于此,从政策执行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生命周期理论 满意度评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次构造运动背景下深层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资阳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例
8
作者 雍锐 吴建发 +7 位作者 刘勇 赵圣贤 刘文平 张德良 沈骋 谢圣阳 李博 田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近期四川盆地资阳地区的ZY2井和Z201井在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展示了该新层系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但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富集及有效开发等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多期次构造背景下寒武系筇竹寺组页... 近期四川盆地资阳地区的ZY2井和Z201井在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获得重大油气突破,展示了该新层系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但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富集及有效开发等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多期次构造背景下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采用野外露头调查、岩心观察、测井解释、高分辨率岩心扫描及无人机定量辅助等技术,明确了裂缝类型、特征、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并探讨了裂缝对页岩气富集、保存及开发效果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筇竹寺组页岩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剪切缝和张性缝,多期、多类型裂缝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孔缝网络;纵向上裂缝密度差异性明显,筇竹寺组一段①、③、⑤小层裂缝密度大,发育层内限制型、穿层过渡型、层内延伸型及复合型4种裂缝模式,其中穿层过渡型广泛发育。②天然裂缝发育受控于构造因素(褶皱和断层)和非构造因素(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岩性岩相及岩石力学层厚度),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负指数关系,即距离断层越远,裂缝密度越低且趋于稳定,背斜核部的裂缝密度远高于翼部,高TOC(大于或等于2%)和高脆性矿物含量(大于或等于70%)有利于页岩中裂缝发育(尤其是薄层硅质页岩裂缝最为发育)。③筇竹寺组页岩中天然裂缝通过控制人工压裂缝的延伸距离和缝网复杂性,可显著影响页岩气储层改造效果,采用多层立体井网开发模式,页岩气预期整体采收率可达35%。结论认为,针对多期次构造运动背景下深层筇竹寺组页岩天然裂缝的精细准确表征,是此构造背景下深层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地质基础,研究成果为优化该领域、该类型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策略提供了关键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资阳地区 筇竹寺组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多期次构造作用 页岩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程 吴珍汉 +2 位作者 王利 季长军 赵珍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主力烃源岩尚未落实。本文通过对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夏里组烃源岩沉积时期气候干旱炎热,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水体... 羌塘盆地是我国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主力烃源岩尚未落实。本文通过对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夏里组烃源岩沉积时期气候干旱炎热,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水体较浅、盐度较高,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具有适中的沉积速率和陆源输入。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邻近中央隆起西部物源剥蚀区,含有较多的陆源输入,同时海底火山活动频发,陆源输入和海底热液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磷、铁等进入海洋,引起海洋上部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较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缺氧的沉积环境和适中的陆源输入是有机质富集的重要条件。这些研究成果和认识为探讨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形成机制和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坳陷 长蛇山地区 夏里组 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延伸因子EF-Tu缺失株对环境压力的应答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松艳 周薇 +4 位作者 司微 王曼宇 张童利 刘思国 于申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延伸热不稳定因子(EF-Tu)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肽链的延伸。为研究肠炎沙门菌EF-Tu的tuf A基因缺失对环境压力的应答变化,本研究利用改进的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肠炎沙门氏菌SM6株的tuf A缺失株,... 延伸热不稳定因子(EF-Tu)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肽链的延伸。为研究肠炎沙门菌EF-Tu的tuf A基因缺失对环境压力的应答变化,本研究利用改进的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肠炎沙门氏菌SM6株的tuf A缺失株,命名为SM6Δtuf A,并鉴定缺失株的形态学变化,分析耐酸性、渗透应力、温度缺氧应力、氧化应力的改变。结果表明缺失株对酸性条件及升温缺氧的耐受与亲本株相似;对渗透压的耐受稍强于亲本株,但差异不显著;对氧化压力的耐受显著弱于亲本株。本研究构建的肠炎沙门氏菌tuf A基因缺失株SM6Δtuf A,为进一步研究EF-Tu在沙门氏菌的生物学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因子ef-Tu RED同源重组 沙门氏菌 生物学特性 环境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潜力与方向
11
作者 金之钧 刘光祥 +3 位作者 王鹏威 聂海宽 李敏 王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7,共13页
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虽然已获得重要勘探突破,但受限于复杂沉积相变、差异化源-储条件以及构造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其勘探潜力与下一步方向仍不十分清楚。系统研究了二叠系页岩特征及分布、勘探潜力与页岩气保存条件,提出了勘... 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虽然已获得重要勘探突破,但受限于复杂沉积相变、差异化源-储条件以及构造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其勘探潜力与下一步方向仍不十分清楚。系统研究了二叠系页岩特征及分布、勘探潜力与页岩气保存条件,提出了勘探前景与方向。研究表明:二叠系共发育海相和海-陆过渡相2种类型页岩,孤峰组、龙潭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3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页岩展布受陆缘(内)裂陷和克拉通内拗陷盆地控制,海-陆过渡相龙潭组页岩主要分布在扬子西部和东南部克拉通拗陷盆地,海相孤峰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页岩主要发育在扬子北缘陆缘(内)裂陷盆地。海相页岩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有机碳含量高、有机孔发育、含气量高的特点,海-陆过渡相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适中、无机孔发育、含气量总体较低且变化范围大的特点。构造活动和保存条件是控制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潜力的重要因素,四川盆地、鄂西地区、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等构造变形程度弱的地区,保存条件好,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建议加强页岩细粒沉积相带、富集动态演化规律、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指标以及适应性储层改造技术体系等4个方面研究,攻克二叠系页岩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工程难题,加快南方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素 勘探潜力 页岩气 二叠系 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岩地质特征及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晓娇 王雷 +3 位作者 姚仙洲 李旭 张林科 王晓双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厚煤层分布广泛,有机质热成熟度高。该区煤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煤岩基础地质特征及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有利目标优选标准尚未建立,这严重制约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勘探。为... 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厚煤层分布广泛,有机质热成熟度高。该区煤层埋深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煤岩基础地质特征及深部煤层气富集规律尚不明确、有利目标优选标准尚未建立,这严重制约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勘探。为了促进深部煤层气的增储和高效产出,进一步发展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气富集理论,基于研究区76口井的岩心观察、实验分析测试、扫描电镜、测—录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及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步明确了该区深部煤层气的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M区上石炭统本溪组顶部8#煤以焦煤—瘦煤为主,为中高阶煤;亮煤和半亮煤厚度为2~6 m;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占比79.8%;工业组分表现为中高挥发分及灰分、固定碳丰富、低水分;煤岩储层孔缝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其孔隙主要由微孔和大孔组成;含气量介于16~25 m^(3)/t之间。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富集情况主要受煤储层、构造2个因素控制。以6 m以上的厚煤层发育区、远离断裂带(断距小于5 m)的裂缝发育区、微构造高点作为深部煤层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原则,优选出8#煤有利勘探面积共207 km^(2),其中Ⅰ类区97 km^(2),Ⅱ类区11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品质因子模态局域化MEMS电场传感器
13
作者 王贵杰 储昭志 +5 位作者 杨鹏飞 冉莉芳 彭春荣 李建华 张波 闻小龙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5-2022,共8页
高性能微机电系统电场传感器是大气电场及非接触电压测量的核心部件,模态局域化效应可显著提升传感器的分辨力等性能,是电场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基于弱耦合的谐振系统在品质因子较低时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难以读取有效振幅信息... 高性能微机电系统电场传感器是大气电场及非接触电压测量的核心部件,模态局域化效应可显著提升传感器的分辨力等性能,是电场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基于弱耦合的谐振系统在品质因子较低时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难以读取有效振幅信息。该文提出一种高品质因子的新型模态局域化MEMS电场传感结构,采用双端音叉设计和T形系绳固定锚点的结构以减少能量损耗,实现了高品质因子和高分辨力,有效避免了模态混叠现象。对该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制备了传感器原理样机,在10-3Pa气压下对传感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0~90 kV/m电场强度范围内,电场传感器分辨力达32(V/m)/√Hz,品质因子达42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局域化 微机电系统 电场传感器 高品质因子 T形系绳 双端音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因子(The Euro-Factor^(TM))——一种评价欧洲期刊质量的新工具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勇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79,共2页
影响因子存在40多年来在科学界备受争论,欧洲因子的提出,对于评价科研水平及期刊质量的标准与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欧洲期刊质量因子(EF)产生的背景与计算公式。
关键词 期刊质量 期刊评价 影响因子 欧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FGM)评价点焊节点的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星洙 张立 任正权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2-746,共5页
在设计汽车骨架等薄壁点焊结构时,必须对薄壁构件焊点的疲劳强度进行精确评估。点焊点处的接触界面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形裂纹,对其疲劳强度的评估可以通过计算线性弹性断裂力学中的应力强度因子K来完成。对于多轴疲劳载荷试验而制作的双杯... 在设计汽车骨架等薄壁点焊结构时,必须对薄壁构件焊点的疲劳强度进行精确评估。点焊点处的接触界面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形裂纹,对其疲劳强度的评估可以通过计算线性弹性断裂力学中的应力强度因子K来完成。对于多轴疲劳载荷试验而制作的双杯型(double cup)薄板点焊试件,在对焊点处裂纹扩展分析的基础研究中,利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nriched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Enriched EFGM)对双杯试件点焊接触点进行分析,同时验证应力强度因子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伽辽金法 应力强度因子 双杯(double cup DC)试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非常规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16
作者 何贵松 孙斌 +4 位作者 高玉巧 张培先 张志萍 蔡潇 夏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3,共12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南川地区钻井、测井、录井、实验和试气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生烃潜力、天然气成因、赋存状态、运移特征、保存条件、孔缝特征和成藏演化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茅一段泥灰岩组合... 基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南川地区钻井、测井、录井、实验和试气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生烃潜力、天然气成因、赋存状态、运移特征、保存条件、孔缝特征和成藏演化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探讨茅一段泥灰岩组合非常规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茅一段非常规天然气富集高产主要受控于3个因素:富碳组构控制生烃潜力、良好保存条件控制富集、天然裂缝控制产量规模;②茅一段富碳组构碳酸盐岩生气潜力大,具有自生自储特征,奠定了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③天然气赋存状态以游离气为主,易发生横向运移,因此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正向构造更利于天然气汇聚成藏,单斜区茅一段自封闭及其顶底板封隔共同构筑良好的封存箱,也可滞留成藏;④天然裂缝为天然气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是控制产量的核心要素,裂缝越发育,越利于优质孔隙-裂缝型储层的形成以及天然气的富集成藏;⑤茅一段非常规天然气成藏模式为“自生自储、保存条件控富、裂缝控产”;⑥找准保存条件较好的裂缝发育区是勘探成功的关键,实施水平井分段酸化压裂是增产提效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对深化川东南地区茅一段天然气富集规律认识、指导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茅口组 非常规天然气 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碳酸盐岩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E和EFE矩阵的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宏 关刘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92,共6页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密不可分。通过IFE和EFE矩阵模型分析与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外部关键影响因素,进而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关键因素权重,依据权重排序发现: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外...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密不可分。通过IFE和EFE矩阵模型分析与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外部关键影响因素,进而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关键因素权重,依据权重排序发现: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分别是高校发展轻内涵、重外延扩张和教育产业化、功利化等教育理念扭曲。因此,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高校应该从保持内部优势,积极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IFE和efE矩阵模型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转化及小麦籽粒锌吸收的影响
18
作者 熊仕娟 董金琎 +1 位作者 师江澜 田霄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541,共16页
【目的】土施锌(Zn)肥是缓解土壤有效Zn缺乏和提升作物Zn含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在石灰性土壤上,土壤高pH、高碳酸盐含量、低有机质含量等多重因素会极大地降低Zn肥的有效性,导致Zn肥利用效率偏低。探究Zn肥与不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对提升土... 【目的】土施锌(Zn)肥是缓解土壤有效Zn缺乏和提升作物Zn含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在石灰性土壤上,土壤高pH、高碳酸盐含量、低有机质含量等多重因素会极大地降低Zn肥的有效性,导致Zn肥利用效率偏低。探究Zn肥与不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对提升土壤Zn有效性的效果及其机理,为通过高效土施Zn肥实现作物籽粒富Zn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6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场布置Zn肥有机物料配施田间定位试验,供试土壤为潜在缺Zn的石灰性土垫旱耕人为土。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Zn和有机物料的对照(CK)、单施Zn肥(Zn)、单施黄腐酸(FA)、单施小麦秸秆(St)、单施羊粪有机肥(M)、Zn肥和黄腐酸配合施用(Zn+FA)、Zn肥和小麦秸秆配合施用(Zn+St)、Zn肥和羊粪有机肥配合施用(Zn+M)。于2018年和2019年小麦成熟期测产,并分析小麦各部位Zn含量,同时取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不同形态Zn的含量。【结果】与CK相比,FA、St、M处理对土壤全Zn、DTPA-Zn以及各形态Zn含量均无显著提升作用,而4个施Zn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Zn、有效态组分Zn、DTPA-Zn含量和Zn转移因子(MS)(P<0.05)。与Zn单施处理相比,Zn+FA、Zn+St、Zn+M处理的松结有机态Zn(Lom-Zn)含量和MS值分别提高了19.9%~50.4%和0.2~0.7个百分点,Zn+M和Zn+St处理土壤DTPA-Zn含量分别增加了33.6%~54.3%和24.7%~27.1%,Zn+FA处理则变化不显著。土壤中Lom-Zn与溶解性有机质(DOM)呈显著正相关,解释了Zn+M和Zn+St处理中有机物料碳投入促进Lom-Zn形成的原因。与CK相比,Zn单施及与有机物料配施增加了小麦籽粒Zn含量和积累量,以Zn+M处理增幅最大,分别为32.1%和39.9%,小麦籽粒Zn含量(39.4 mg/kg)基本上达到了人体健康需求水平(40~50 mg/kg)。与CK相比,St、M处理提高了籽粒植酸含量,进而植酸/Zn摩尔比([PA]/[Zn])分别增加了30.3%和22.1%,而Zn+M处理降低了籽粒[PA]/[Zn]值,较CK和Zn单施处理分别降低了15.0%和16.8%。小麦籽粒Zn含量、积累量与土壤Lom-Zn、DTPA-Zn、可交换态Zn呈显著正相关,其中,Lom-Zn是影响小麦籽粒Zn含量、积累量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相较于单施Zn肥,外源Zn肥配合施用黄腐酸、作物秸秆或羊粪有机肥,能更有效地促进石灰性土壤中Zn向有效性高的松结态转化,其中配合施用羊粪有机肥能更显著地改善土壤有效Zn缺乏状况,并进一步提升小麦籽粒Zn含量和Zn的生物有效性。因此,Zn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石灰性土壤上小麦籽粒Zn营养强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硫酸锌肥 土壤锌形态 DTPA-Zn 锌转移因子 小麦 籽粒富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长7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区优选
19
作者 杨迪 赵卫卫 +5 位作者 李富康 肖颖 吴佳 朱星庆 杨浩原 白耀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4-112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甜点”进行分类评价,并优选出有利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延安地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整体大于1%,生烃潜量(S_(1)+S_(2))整体大于2 mg/g,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具备良好的生烃潜质;2)延安地区长7段属于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孔隙裂缝较为发育,不仅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微观通道,也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更多的储集空间;3)延安地区长7段发育页岩下伏型、页岩上覆型、互层型和页岩型4类源储组合关系,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保障;4)在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页岩油评价等关键参数,建立长7段“甜点”综合评价标准,在延安地区长71亚段与长72亚段,优选出15个有利区。研究结果对该区后续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延长组长7段 延安地区 富集因素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缘地壳背景下白云凹陷油气差异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忠涛 颜晖 +3 位作者 吴哲 郑金云 孙辉 王卓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70,共11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厚度从北侧的29 km向南部迅速减薄至17~18 km,海水深度从北部的<0.1 km向南增至>2 km,白云凹陷正处于盆地南部的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深水区,受此影响,白云凹陷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条件。一是受壳幔级拆离断裂控制而发育形成大型宽深断陷,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km,沉积面积超2×10^(4) km^(2);二是发育高变地温场,地温梯度从凹陷北部的3.5℃/100 m向南最高升至8.5℃/100 m,平均达5℃/100 m,高地温使得烃源岩热演化加速,储层快速致密;三是发育浅水及深水、陆相及海相沉积储盖组合;四是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多个生烃洼陷,每个生烃洼陷,烃源岩发育规模不同、环境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导致生成的油气规模和相态的差异。众多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同一洼陷,甚至同一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成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油气分布及富集程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白云凹陷各成藏条件的精细分析,明确其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进而指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白云凹陷下一步勘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凹陷 强烈薄化带 宽深断陷 高变地温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