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在躯体症状障碍病人临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时小晗 杜思敬 +7 位作者 杨波 吕琳 徐金 王庆 徐亚楠 祁婧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来改善以疼痛为表现的SSD病人的评估。新近研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在SSD发生与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率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红外热成像皮温检测等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指标,为SSD的临床评估带来了新方向。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主流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在SSD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心率变异性 红外热成像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明兰 张玲玲 +7 位作者 王丽莎 刘莉 高润 饶江 刘婉 夏子安 张传文 程欣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目的 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和门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PSD组(n=30),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 目的 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和门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PSD组(n=30),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观测心率变异性(HRV)。两组各随机选取10例行静息态磁共振(rs-f MRI)扫描,计算Re Ho。结果 PSD组HRV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2.092,P<0.05)。PSD组FMA和MBI评分与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呈正相关(r>0.394,P<0.05),与HAMD呈负相关(|r|>0.919,P<0.001)。PSD组HAMD与SDNN、RMSSD、PNN50、TP、VLF呈负相关(|r|>0.769,P<0.001)。与对照组相比,PSD组的右侧直回(142体素,t=6.57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204体素,t=4.925)的Re Ho增加(GRF校正,P_(-Voxel)<0.005,P_(-Cluster)<0.05);右侧小脑(191体素,t=-6.487)、左侧颞中回(140体素,t=-5.516)以及左侧中央前回(119体素,t=-4.764) Re Ho降低(GRF校正,P_(-Voxel)<0.005,P_(-Cluster)<0.05)。结论 P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自主神经对情绪、认知和运动脑区的调节可能是影响PSD患者运动功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预埋线对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海燕 张建友 +3 位作者 偶鹰飞 王鼐超 李菲菲 郑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9-703,共5页
目的观察多组穴位预埋线对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穴位预埋线... 目的观察多组穴位预埋线对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穴位预埋线组(M组),每组30例。M组于术前1 d给予患者内关、三阴交、膈俞、厥阴俞、胃俞共5组10个穴位进行预埋线,C组术前不进行穴位埋线操作。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建立气腹后即刻、气腹后10、20、3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的HR、MAP、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高频功率标准化值(HF)和LF/HF。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检测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M组气腹后10、20、30 min的HR明显减慢,MAP、LF和LF/HF明显降低,HF明显升高(P<0.05);M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穴位组合预埋线可调节全麻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自主神经 胃肠功能 心率变异性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中心脏照射剂量体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陈虹宇 苏鹏宇 +2 位作者 罗文姿 庞得全 王斐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6-1044,共9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癌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utonomic dysfunction,AD)的发生率为65%~80%,AD导致的头晕、心悸及疲乏等神经衰弱症状,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心肌功能和心... 背景与目的:晚期癌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utonomic dysfunction,AD)的发生率为65%~80%,AD导致的头晕、心悸及疲乏等神经衰弱症状,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心肌功能和心肌血流具有重要调节作用,AD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AD不仅是一种功能状态,而且可能是整体心肌病变的早期标志。研究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先前的辐射暴露与静息心率增高及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等AD表现相关,但是目前放疗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尚少,具体的损伤效应及损伤发生的剂量阈值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比放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参数差异,探讨胸部放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通过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剂量学差异,探索发生AD的剂量学相关危险因素,为优化放疗方案的剂量分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2月—2023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行胸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或食管癌)患者;②有放疗适应证;③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0~1分;④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无明显异常;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曾接受过胸部放疗;②治疗前自觉明显心悸、胸闷和胸痛的患者;③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④目前正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⑤不能耐受放疗以及随访过程中失访或脱失者。采用HRV分析评估放疗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将出现AD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胸部放疗后发生AD的剂量学相关危险因素和心脏限量。本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230228020)。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胸部肿瘤患者89例,其中有41例(46%)患者放疗后发生了心脏AD,病例组心脏最高受照剂量(D_(max))(6273.500 cGy vs 4675.900 cGy,P<0.001)、心脏平均受照剂量(D_(mean))(1513.700 cGy vs 452.050 cGy,P<0.001)和心脏受到5 Gy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心脏总体积的百分比(V_(5))(49.000%vs 21.250%,P<0.001)、V_(20)(30.500%vs 7.300%,P<0.001)、V_(30)(18.700%vs 3.600%,P<0.001)、V_(40)(10.900%vs 1.500%,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V_(30)是心脏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83(1.093~2.291),P=0.015],心脏V_(30)能预测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788,且17.1%是心脏V_(30)预测心脏AD发生的最佳截断值。结论:胸部放疗后,心脏AD患者的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当心脏V_(30)高于17.1%时,患者发生心脏AD的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放疗 恶性肿瘤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心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睡眠分期方法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陈玉 杨涛 徐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9,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睡眠分期方法,设计一套能够根据用户身心恢复状态调节唤醒时间的智能唤醒系统,以优化用户睡眠时长,减轻醒后不适感。方法基于心率变异性和睡眠分期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睡眠分期方法,设计一套能够根据用户身心恢复状态调节唤醒时间的智能唤醒系统,以优化用户睡眠时长,减轻醒后不适感。方法基于心率变异性和睡眠分期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低功耗心率带采集人体心电信号,选取最优小波变换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精准去噪,对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反复训练后,筛选出10个关键的特征向量,以构建睡眠分期模型。睡眠分期信息通过STM32处理器传输到手机客户端,系统根据预先设计的优化唤醒机制在用户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时将其唤醒。结果基于睡眠分期模型的算法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88.9%,卡帕(Kappa)系数为0.839,相较于其他算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该智能唤醒系统的采集成本较低,算法简便高效,其唤醒机制科学合理,可以使用户舒适醒来,对改善用户醒后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分期 心率变异性 小波变换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智能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艳红 王兴德 +2 位作者 杨嘉君 周丽 潘永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DC)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4例对照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DC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对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分记录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脑梗死患者DC...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心率减速力(DC)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4例对照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DC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对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分记录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脑梗死患者DC、心率加速力(AC)、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C较对照组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脑梗死组DC与AC绝对值、SDNN、RMSSD均呈正相关(r=0.864、0.603、0.216,P<0.05),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_S=-0.223,P=0.03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部分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震荡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意君 邹武松 +6 位作者 朱朋飞 张明静 徐艳玲 吴慧君 郑伟 谢亚文 顾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40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50例、对照组非高血压病52例的一般临床特征、HRV和HRT指标。结果 (1)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40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50例、对照组非高血压病52例的一般临床特征、HRV和HRT指标。结果 (1)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和血压控制组所用降压药比例和用药种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极低频(VLF)、低频(LF)和震荡斜率(TS)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高频(HF)显著低于血压控制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EF值、肌酐、血脂、β受体阻滞剂和合并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影响后,r MSSD、p NN50、VLF、LF、HF、TS降低是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4)对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F与TO呈负相关;SDNN、SDANN、r MSSD、p NN50、VLF、LF、HF与TS呈正相关。结论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异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心率变异性 心率震荡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力量训练方案对健康青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于文兵 高丽丽 +5 位作者 李天义 胡斐 王晓磊 王金之 黄佩玲 马继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式的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方案的力量训练,分别记录R-R间期:包括安静状态5min(卧位),整个力量训练期间,训练后恢复期5min(卧位),...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式的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方案的力量训练,分别记录R-R间期:包括安静状态5min(卧位),整个力量训练期间,训练后恢复期5min(卧位),进行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分别进行血乳酸检测。结果:三种力量训练方案运动期及恢复期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不同的调整。肌肉耐力训练方案(ME)和肌肉肥大训练方案(MH)心脏自主应答基本趋于一致,但肌肉最大力量训练方案(MM)在整个运动期间心率(HR)指标低于ME和MH(P<0.05),运动中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心率变异性系数(SDNN/HR)指标略高于方案ME和MH,5min恢复期高低频比值(LF/HF)指标趋于安静状态。此外,运动后即刻MM血乳酸的浓度显著低于方案ME和MH(P<0.05)。结论:方案MM在整个运动中交感活性程度相对增加,恢复期交感活性回落较快,表明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存在差异,并可能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血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淑荣 刘洵 +4 位作者 陈彦平 林青华 谭思洁 王一春 刘博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实验组),14例女性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本研究的受试者,在康复程序前、后,对她们进行了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测定,其中包...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实验组),14例女性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本研究的受试者,在康复程序前、后,对她们进行了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测定,其中包括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TP)和低高频比值(LF/H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康复程序前安静时VLF、LF、HF和TP均显著降低,而LF/HF显著增高(P<0.01),运动后也有相似的趋势。②与康复程序前相比,12周心脏康复程序后,实验组安静时VLF、LF、HF和TP均有显著增高,LF/HF有所降低(P<0.01和P<0.05);运动后HF显著增高,LF/HF显著降低(P<0.05)。③与安静时相比,康复程序前实验组递增负荷运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康复程序后实验组递增负荷运动后VLF、LF、TP和LF/HF均有显著降低(P<0.01和P<0.05);对照组递增负荷运动后VLF、LF、HF和TP均有显著降低(P<0.01和P<0.05),LF/HF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12周运动心脏康复程序不仅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安静时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而且对改善一次急性运动后自主神经的均衡性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运动康复程序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柯道正 张香侠 +2 位作者 葛义俊 蒋品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SSR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率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17、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17、HAM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较治疗前降低,而一氧化氮(NO)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vWF低于对照组,而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ND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也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NDD和RMSS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联合SSRI能改善CHD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障碍 心率变异性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窒息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瑾 李丽 +2 位作者 阚亚楠 梁宏伟 陈家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5minApgar评分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出生后1minApgar评分为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分组,〉7分为A组(n=50),≤7分B组(n=53);同时以40例1、5minApgar评分均〉...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5minApgar评分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出生后1minApgar评分为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分组,〉7分为A组(n=50),≤7分B组(n=53);同时以40例1、5minApgar评分均〉7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3天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变化。结果B组较对照组及A组HRV时域指标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损伤自主神经功能,5min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重度窒息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无创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APGAR评分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损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宏鸣 樊济海 +5 位作者 刘晓英 顾秀莲 卢静 李亚维 王玲 彭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94-996,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参数观察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经 CT和 MRI证实的 10 8例脑梗死患者 [男 6 2例 ,女 4 6例 ,平均年龄 (6 6 .5± 10 .1)岁 ]和 70例健康志愿者 ... 目的 :通过测定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参数观察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经 CT和 MRI证实的 10 8例脑梗死患者 [男 6 2例 ,女 4 6例 ,平均年龄 (6 6 .5± 10 .1)岁 ]和 70例健康志愿者 [男 4 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4 .8± 11.7)岁 ]的 HRV各指标进行分析 ,包括 SDNN(2 4 h内全部窦性 R- R周期的标准差 )、SDANN (2 4h内每 5 min节段窦性 R- R周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NNIndex(2 4 h内每 5 m in窦性 R- R周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RMSSD(2 4 h内全部窦性 R- R周期差值的均方根 )、PNN50 (2 4 h内相邻两正常窦性 R- R周期差值大于 5 0 m 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 )以及HRVTI(心率变异三角指数 )。将脑梗死组分为 :半球梗死组 (73例 ,左侧组 35例 ,右侧组 38例 )、脑干梗死组 (35例 ,延髓组 17例、桥脑组 10例和中脑组 8例 ) ,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及半球梗死、脑干梗死的 HRV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 .0 5 )。对半球左、右两侧梗死进行比较 ,右侧各参数在半球中最低。延髓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SDNN、RMSSD、PNN50 显著低于桥脑和中脑 ;桥脑和中脑的 SDANN、SDNNIndex与延髓组比显著降低 (P<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6
13
作者 邓庆华 王若松 戴建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82-484,共3页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 (HRV)的分析方法研究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部成人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每组各 12例。观察两组术前、麻醉后、术后清...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 (HRV)的分析方法研究老年病人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特征。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部成人择期手术病人 2 4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每组各 12例。观察两组术前、麻醉后、术后清醒时、术后 1天、术后 3天及术后 7天各时间段心率变异性频阈分析各成份的变化。结果 麻醉和手术后两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 (TP)、高频 (HF)、低频 (LF)及极低频 (VLF)均较术前基础值下降显著 ,至术后 1周恢复。两组间比较 ,麻醉和手术后老年组的TP、HF、LF均较中青年组低 ,尤以麻醉后显著 ,老年组的低频标化 (LFnorm)也普遍较中青年组低 (P <0 0 5 )。LF/HF在两组均术后清醒时下降明显 ,但老年组尤其显著。结论 麻醉及手术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害程度重 ,容易发生张力失衡 ,且较中青年人更易受麻醉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老年人 HRV 围手术期 围麻醉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朋 季浏 +3 位作者 李世昌 陈祥和 王静 陈培友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8,共9页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自主神经平衡功能的急性影响。方法:以60名(男30岁,女30岁)健康青少年(男22±2岁,女23±2岁)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共进行2次测试:第1次测试,运用Bruce跑台(FreeMotion;Fitness Blowout,USA)模...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青少年自主神经平衡功能的急性影响。方法:以60名(男30岁,女30岁)健康青少年(男22±2岁,女23±2岁)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共进行2次测试:第1次测试,运用Bruce跑台(FreeMotion;Fitness Blowout,USA)模式测量受试者最大心率(HRmax)和峰值摄氧量(VO2peak);第1次测试结束后48h^2 wk,进行第2次测试。第2次测试主要测量受试者基础状态的身体生理指标,以及运动前、运动后30 min和60min仰卧状态的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呼吸频率(BF)等系列指标。急性有氧运动的目标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70%+安静心率。结果:2×3(2个性别×3个时间点)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个性别在运动前、运动后30min和60min的LnHF、LnLF/HF、LnRMSSD、HR、LnRRI和BRSup-up存在性别和时间交互影响的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CI=95%)发现:LnHF与LnLF/HF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00),LnHF与LnRMSSD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00),LnHF与BRSup-up呈显著正相关(r=0.633,P=0.000),VO2peak与HR呈显著负相关(r=-0.416,P=0.000)。结论: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青少年ANS平衡功能的恢复水平存在性别间的差异,表现为男性的恢复延迟于女性;2)引起ANS平衡功能恢复水平性别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PSNS活性的恢复延迟于女性,该差异可能是由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引起;3)运动后HR恢复(HRR)的水平与ANS平衡功能恢复水平不同步,有氧运动能力的差异可能影响了运动后H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心率变异改变及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靳有鹏 王玉林 +3 位作者 韩波 汪翼 马沛然 韩秀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DCM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24h心率变异分析,得出连续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正...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DCM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24h心率变异分析,得出连续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50ms的百分数(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总功率(TP)、低频成份(LF)、高频成分(HF)及LF/HF等指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得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峰值速度比值(E/A)等指标。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DCM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男孩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TP均高于女孩。DCM组男女的H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DCM组的LF/HF显著升高,其余HRV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DCM组的LAED和LVED显著增大,LVEF、LVFS及二尖瓣E/A均显著降低;DCM患儿的SDNN与LAED呈负相关关系,与LVEF、LVFS和E/A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其余HRV指标与心脏大小和功能无相关性。结论DCM患儿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平衡失调,DCM患儿HRV的性别差异消失,均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退、交感神经相对激活。DCM患儿HRV中部分指标的改变与房室腔扩大和心功能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HRV指标相对独立,将HRV指标与超声测量指标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检测在老年人体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松涛 曾云贵 +2 位作者 王正珍 周小青 王安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将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安全有效评价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70名61~70岁身体基本健康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样品聚类分析法,根据心脏功能能力(FC)测试结果将全部受试者划分... 目的:探讨将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安全有效评价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70名61~70岁身体基本健康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样品聚类分析法,根据心脏功能能力(FC)测试结果将全部受试者划分为3组不同的心血管功能等级组,比较各组间HRV参数值的差异,以检验HRV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效果。然后,根据HRV的测试结果再次进行样品聚类分析,并将聚类分析后的组别转化为相应的等级指标,对HRV(等级指标)和FC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检验HRV和FC在评价心血管功能方面的等效性。结果显示,HRV各参数值在3个不同心血管功能等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FC和HRV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872(P〈0.01)。结果表明,HRV与FC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均可以有效地评价心血管功能,提示HRV可作为安全、有效评价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体质 心血管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亮 潘永明 +4 位作者 徐孝平 何欢 朱科燕 杨玉伟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脂异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和与昼夜的关系。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造模后,每2周一次测定小型猪TG、TC、HDL-C和LDL-C和监测动态心电图,并进... 目的观察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血脂异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和与昼夜的关系。方法利用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造模后,每2周一次测定小型猪TG、TC、HDL-C和LDL-C和监测动态心电图,并进行24 h和昼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评估小型猪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高脂饮食2周后五指山小型猪血清TC、HDL-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TG水平亦在高脂饮食后6周显著升高(P<0.05),其中,TC、LDL-C在高脂饮食0~4周时呈快速上升,在4~6周达到高峰,8~10周基本稳定并维持在一定水平;HDL-C在高脂饮食0~2周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2~10周基本稳定。HRV参数分析结果,时域指标(RRI、SDNN、RMSDD、SDANN、PNN50、SDANN index、STV、LTV)和频域指标(VLF、LF、HF和TP)均渐进性显著降低(P<0.05,P<0.01),LF/HF升高(P<0.05),夜间HRV参数变化程度均高于白天;相关分析显示HRV各参数与TC、LDL-C、TC/HDL-C、LDL-C/HDL-C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DNN与TC、LDL-C、TC/HDL-C、LDL-C/HDL-C比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673、0.672、0.665、0.681。结论高脂饮食诱发五指山小型猪高脂血症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下降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程度与高血脂状态的持续时间有关;血脂异常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夜间高于白天;HRV降低与TC、LDL-C、TC/HDL-C和LDL-C/HDL-C比值升高呈一定的依赖性,SDNN降低可作为预测高脂血症引发心血管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小型猪 高脂血症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功能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雪松 曹翠平 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1-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选择78例年龄及性别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计算机分析...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选择78例年龄及性别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HRV时域指标(NN、SDNN、SDA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LF/HF)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HRV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永明 何欢 +4 位作者 陈亮 徐孝平 杨玉伟 朱科燕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基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界定其恢复期。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 目的基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评估运输应激对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界定其恢复期。方法 16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利用大动物无创生理信号遥测技术,分别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对照组和运输应激组应激4 h后、恢复1、2、3周时,Beagle犬的心电图(ECG)的改变情况,并用HRV分析评估其自主神经功能情况。结果①Beagle犬HRV参数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1),与对照组比,运输应激后Beagle犬的HRV时域分析参数中RR间期、SDNN、RMSSD、TI、pNN50、STV和LTV参数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P<0.01),且恢复3周后时域分析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运输应激后Beagle犬频域分析参数中HR、LFnorm、LF/HF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而LnTP、LnV-LF、HFnorm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1),且恢复3周后频域分析参数恢复正常水平;③运输应激后,Beagle犬HR与HRV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运输应激可引起Beagle犬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使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活动平衡发生紊乱,导致HRV降低,其可能是引起Beagle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Bea-gle犬运输应激后,最好进行2周以上或3周的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应激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无创遥测 BEAGLE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心痹方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竹华 翟军鹏 +6 位作者 戴梅 褚福永 韩垚 田伟 李腾飞 胡馨 张大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消心痹方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HCM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 目的:本研究观察消心痹方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HCM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心痹方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90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乏力、气短、心悸、水肿、胸闷、食欲不振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各项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心痹方联合西药能够很好地改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呼吸困难、乏力、水肿、气短等中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率变异性,抑制交感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心痹方 肥厚型心肌病 左室舒张功能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