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甲基丁香酚及其类似物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盼盼 张杰 +3 位作者 张艳 严善春 刘伟 王桂荣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6,共12页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 【目的】针对全球重要果蔬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基于雄性引诱剂的雄性歼灭技术(male annihilation technique,MAT)已被广泛应用,其中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ME)作为核心引诱剂,对雄虫表现出高效的引诱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主要针对雄虫,雌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其嗅觉感知能力尚不明确,成为限制以ME为基础的雌性引诱剂全面优化的瓶颈。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及嗅觉感知能力,探索ME在橘小实蝇雌虫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优化应用ME的雌虫防控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为明确橘小实蝇雌成虫对ME的行为反应和感知能力,选择生理状态活跃的12日龄雌雄成虫作为试虫,首先利用嗅觉陷阱实验与四臂嗅觉仪实验测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对剂量为1000和100μg的ME以及具有类似诱雄功能的2-烯丙基-4,5-二甲氧基苯酚(2-allyl-4,5-dimethoxy phenol,DMP)的趋向行为,对剂量为1000μg ME和DMP的取食行为;其次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0.1,1,10和100μg的ME和DMP引起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EAG反应;最后利用单感器技术(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SSR)记录了橘小实蝇雌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对ME和DMP的SSR反应。【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未对ME和DMP表现出明显的趋向行为或取食倾向,而雄成虫表现强烈的行为反应。然而,EAG实验则显示,橘小实蝇雌成虫与雄成虫类似,对ME和DMP均产生了显著的嗅觉响应;进一步的SSR实验发现,橘小实蝇雌成虫具有与雄成虫类似的嗅觉感器,负责ME和DMP的感知。【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橘小实蝇雌成虫具备与雄成虫类似的ME嗅觉感知机制,但ME对雌成虫的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对雄成虫的诱集功能,ME对雌成虫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生物学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橘小实蝇对ME的感知与行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为改良雌虫行为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性二态行为 甲基丁香酚 2-烯丙基-4 5-二甲氧基苯酚 行为反应 电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印刷微电极阵列的心肌场电位与传导监测
2
作者 方灏航 刘玲玲 +7 位作者 江阿灿 许丰 张长瑞 金航 高强 林彬 陈松月 孙道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0-1597,共8页
为了构建适用于心肌组织场电位监测与药物筛选的平台,搭建基于柔性印刷的微电极阵列的平台,用于监测人源心肌组织的电生理活动和兴奋传导.利用同步采集功能,从16个工作电极采集心肌组织的场电位信号.对心肌组织兴奋传导的分析揭示了心... 为了构建适用于心肌组织场电位监测与药物筛选的平台,搭建基于柔性印刷的微电极阵列的平台,用于监测人源心肌组织的电生理活动和兴奋传导.利用同步采集功能,从16个工作电极采集心肌组织的场电位信号.对心肌组织兴奋传导的分析揭示了心肌组织的同步性和节律性收缩.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和维拉帕米的测试,证明了该平台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潜力,这些药物显著影响了心肌组织的收缩频率、场电位幅度与场电位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阵列 兴奋传导 电生理活动 监测平台 药物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心电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张宇傲 边力 +3 位作者 方勤美 郑伟国 朱明 陈四清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体氨氮浓度升高,严重威胁其健康。目前,氨氮胁迫对鱼类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系统性研究仍较缺乏。本研究通过不同氨氮浓度梯度(1.347 mg/L、...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体氨氮浓度升高,严重威胁其健康。目前,氨氮胁迫对鱼类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系统性研究仍较缺乏。本研究通过不同氨氮浓度梯度(1.347 mg/L、6.735 mg/L、13.470 mg/L,即0.1 TU、0.5 TU、1.0 TU)及对照组(0.02 mg/L)处理,采用双电极法实时监测252尾幼鱼(全长7.0±0.5 cm,体重3.0±0.5 g)48 h心电信号,探究氨氮对心电活动的毒性机制。结果显示:氨氮胁迫显著抑制幼鱼心率(P<0.000 1),1.0 TU组心率由对照组的75 bpm降至54 bpm;P波和T波振幅分别从50.19μV、51.26μV降至45.31μV、46.30μV;QRS波群时间和QT间期随浓度增加显著延长(P<0.001)。表明氨氮通过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抑制心脏功能,为水产养殖氨氮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氨氮胁迫 心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电信号监测用导电纤维及其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泽祺 周涛 +5 位作者 周文琪 范中尧 杨佳蕾 陈国印 潘绍武 朱美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6,共7页
导电纤维具有轻量化、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设计性及导电性优异等优点,可用于生理电信号的监测,从而在生物医用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为此,基于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发展革新,概述了无机导电纤维、有机导电纤维和有机/无机杂化导电纤维在... 导电纤维具有轻量化、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设计性及导电性优异等优点,可用于生理电信号的监测,从而在生物医用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为此,基于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发展革新,概述了无机导电纤维、有机导电纤维和有机/无机杂化导电纤维在成形方法及理化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体表穿戴、体内服役等场景下导电纤维对心电、脑电、肌电等生理电信号的监测能力及其适用性。并展望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高精度信号采集用导电纤维的结构、功能设计及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生理电信号监测 结构设计 生物医用 功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对Marshall静脉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万琼 陶敏 +1 位作者 杨巧 王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4-713,共10页
目的通过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2000~2023年Marshall静脉(VOM)相关文献,对文献总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方法以WOS中核心合集拓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录2000年至2023年相关文献并运用R软件执行描述性文献计... 目的通过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2000~2023年Marshall静脉(VOM)相关文献,对文献总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方法以WOS中核心合集拓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录2000年至2023年相关文献并运用R软件执行描述性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利用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工具进行可视化结果解释。结果检索获得共145篇文献,由来自17个国家227个研究机构的816位研究者在34种期刊上发表。从2000年开始发文量持续增加,特别是从2019年以来发文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美国不仅在发文量以及文献被引数上均表现出主导地位,而且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以最多的总引用次数(587次)被认为是最活跃的研究机构,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的年发表论文数量最高,且总本地引用次数也最多。研究者Duchateau是近年来在该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者之一,Hwang则是该领域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时间线研究发现“二尖瓣峡部消融”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且近几年以持续性房颤和无水乙醇灌注消融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结论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VOM相关文献,全面且直观地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hall静脉 文献计量分析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乙醇灌注 可视化 心脏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晓红 陈晓娟 周辉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227,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降低,相较而言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WMFT)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升高,相较而言联合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cy,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缩短,且组间比较联合组更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产生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16.13%(5/31)vs 9.38%(3/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与其调节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机接口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上肢功能 电生理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供电可穿戴维生素C及电生理传感系统
7
作者 梁家辉 张永明 +1 位作者 邱家振 赵江琦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1,共5页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自供电双模态传感系统。系统中的双模态传感器和柔性锌离子电池采用同基底制备,实现多传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可以通过柔性太阳能电池收集电能,经由Zn//MnO_(2)电池...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自供电双模态传感系统。系统中的双模态传感器和柔性锌离子电池采用同基底制备,实现多传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可以通过柔性太阳能电池收集电能,经由Zn//MnO_(2)电池储存,并驱动传感系统进行汗液维生素C、心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电 生物传感器 双模态 维生素C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成式心电数据增强方法研究综述
8
作者 韩闯 付瑞雪 +1 位作者 周钰森 阙文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4-75,共12页
基于心电图的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依赖于高质量数据,但患者隐私保护、高质量心电数据稀缺及类别不平衡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心电数据增强被广泛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介绍了常用的数据库和质量评价指标;回顾了生成对抗网络、数学拟合模型、... 基于心电图的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依赖于高质量数据,但患者隐私保护、高质量心电数据稀缺及类别不平衡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心电数据增强被广泛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介绍了常用的数据库和质量评价指标;回顾了生成对抗网络、数学拟合模型、心脏电生理模型、变分自编码器和扩散模型五种生成式心电数据增强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对应的评估指标与实验结果、数据库、生成心电图导联数和模型输入,以及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结果表明生成对抗网络是最常用的心电数据增强模型,改进的扩散模型正成为心电数据增强的研究热点,心脏电生理模型适合用于提升可解释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生成ECG生理真实性与临床相关性的加强,模型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协同提升,轻量化与边缘计算的定向适配,可解释生成和临床决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数据增强 生成对抗网络 心脏电生理模型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光闪烁刺激对成年小鼠初级视觉皮层功能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雪琪 周逸峰 徐光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60-2375,共16页
目的作为经典视觉通路的中枢门户,初级视觉皮层不仅负责视觉信息的编码处理,还与一些高级认知功能脑区存在着密切的神经环路连接。研究表明,40Hz闪烁刺激可以诱导脑内产生γ振荡,显著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学习和认知障碍。同时,自... 目的作为经典视觉通路的中枢门户,初级视觉皮层不仅负责视觉信息的编码处理,还与一些高级认知功能脑区存在着密切的神经环路连接。研究表明,40Hz闪烁刺激可以诱导脑内产生γ振荡,显著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学习和认知障碍。同时,自然界中也存在着部分光闪烁现象。初级视觉皮层是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的第一站中枢皮层,深入解析非侵入性闪烁光刺激对其信息处理的调控机制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非侵入性光闪烁刺激对成年小鼠V1神经元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非侵入性光闪烁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给3组成年小鼠施加不同频率的闪烁刺激(20、40和60Hz),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探究了其对成年小鼠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感受野特性的影响。结果连续2个月不同频率的闪烁刺激使小鼠V1神经元的方位调谐能力增强,40Hz和60Hz的闪烁刺激还使神经元的对比敏感度得到改善,而20Hz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频率都可以使神经元的反应变异性下降,信噪比上升,神经元之间的噪音相关性下降。结论非侵入性的光闪烁刺激通过影响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效率,改善了方位调谐能力和对比敏感度,为多种闪烁光影响视觉感知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也为深入理解特定频率的闪烁光如何改善脑功能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闪烁光刺激 初级视觉皮层 在体电生理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学与肌肉病理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孙青 焦劲松 +3 位作者 孙少杰 汪伟 彭丹涛 汪仁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6-851,共6页
目的总结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2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 目的总结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2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四肢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测,12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不同程度降低,远端运动潜伏期、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10例行重复神经刺激,均呈高频递增阳性,其中8例低频递减阳性;3例行运动后易化检查均阳性,小指展肌最大用力收缩5~10 s后尺神经CMAP波幅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最大用力收缩60 s后波幅降至接近基线水平,最大用力收缩10 s后即刻尺神经CMAP波幅达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至15 s波幅降至接近基线水平;8例针极肌电图正常,3例呈肌源性损害,1例呈神经源性损害。2例针极肌电图正常患者行肱二头肌组织活检术,均表现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结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CMAP波幅降低,存在高频递增现象,部分患者存在低频递减现象;运动后易化检查最大用力收缩5~10 s后CMAP波幅达峰值;针极肌电图多正常,部分呈肌源性损害,小部分呈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组织活检可见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针极肌电图肌源性损害与肌肉病理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可能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伯综合征 电生理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秋云 何晓华 +2 位作者 刘戴维 王正田 任卫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中频脉冲电刺激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 电生理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电生理与光遗传视角下探讨中医脾脏象理论与认知功能
12
作者 王钰 战丽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30-2836,共7页
在体电生理和光遗传学技术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脾脏象理论核心思想,聚焦在体电生理及光遗传学两大关键技术,多层次探讨脾主运化功能与进食行为、脂肪-脑轴,脾主升清功能与脑葡萄糖代谢,脾主思藏意功能与肠-脑轴等相关... 在体电生理和光遗传学技术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脾脏象理论核心思想,聚焦在体电生理及光遗传学两大关键技术,多层次探讨脾主运化功能与进食行为、脂肪-脑轴,脾主升清功能与脑葡萄糖代谢,脾主思藏意功能与肠-脑轴等相关的神经环路机制,重点阐释了脾脏象理论内涵与脑认知功能的密切关联。本文认为,创新性开展神经环路研究是现代化诠释中医脾脏象理论的重要策略之一,为中医从脾论治认知障碍提供神经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象 认知功能 在体电生理 光遗传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饵料驯养对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及嗅觉感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琪 罗江 +5 位作者 仲嘉 李君轶 冷小茜 吴金明 熊伟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8-1696,共9页
为探究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驯养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嗅觉系统影响,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利用嗅觉电生理技术测量其嗅觉敏感性及采用行为选择实验比较两组不同饵料驯养长江鲟的摄食偏好差异。结果显示:44d和... 为探究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驯养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嗅觉系统影响,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利用嗅觉电生理技术测量其嗅觉敏感性及采用行为选择实验比较两组不同饵料驯养长江鲟的摄食偏好差异。结果显示:44d和64d水蚯蚓组长江鲟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嗅觉上皮细胞表面积更大,感觉细胞数量更多,纤毛层更厚;两组长江鲟对丙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水蚯蚓组对甘氨酸和精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更大(P<0.05);两组长江鲟对各自驯养饵料均表现出明显摄食偏好(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驯养会影响长江鲟的嗅觉器官发育和嗅觉感知能力,水蚯蚓驯化的长江鲟嗅觉器官接收和传导信号能力更强。对配合饲料喂养的长江鲟进行增殖放流前的饵料驯化有助于提高其放流后对自然饵料的嗅觉感知能力,增强野外摄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组织观察 嗅觉电生理 摄食偏好 长江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小蠹对非寄主植物精油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雅静 陈焕文 +3 位作者 解丹 潘自凯 迟德富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鞘翅目象虫科小蠹亚科树皮类小蠹,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其体型较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防治困难。为筛选对长林小蠹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共选取10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进行...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鞘翅目象虫科小蠹亚科树皮类小蠹,是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其体型较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防治困难。为筛选对长林小蠹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共选取10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进行电生理及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生姜油、质量浓度为20及500 mg·L^(-1)的薄荷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桉叶油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甜罗勒油、丁香油、柠檬草油能引起雌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丁香油及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肉桂皮油及红橘油能引起雄虫较为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生姜油及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生姜油及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桉叶油对雄虫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薄荷油、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肉桂皮油及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丁香油对雌虫具有驱避作用;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甜罗勒油、丁香油、薄荷油及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肉桂皮油对雄虫具有驱避作用。风洞行为测定可以看出,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生姜油、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质量浓度为100及500 mg·L^(-1)的甜罗勒油、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薄荷油对雌、雄成虫均具有驱避作用。生姜油、桉叶油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甜罗勒油、薄荷油对其均具有驱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植物精油 电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快速定量菜心杂种优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净 苏跃 +5 位作者 王婧 张倩 黄邦连 邢德科 王伟旭 吴沿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研究以温室培养的14个品种的菜心为材料,测定了饱水与不饱水状态下菜心的基本电生理参数,并基于能斯特(Nernst)方程计算得到叶片相对持水量(LIWHC)、叶片胞内水分转移速率(LIWTR)、叶片胞内持水时间(LIWHT)、叶片营养主动传输能力(NAT... 本研究以温室培养的14个品种的菜心为材料,测定了饱水与不饱水状态下菜心的基本电生理参数,并基于能斯特(Nernst)方程计算得到叶片相对持水量(LIWHC)、叶片胞内水分转移速率(LIWTR)、叶片胞内持水时间(LIWHT)、叶片营养主动传输能力(NAT)、叶片营养被动传输能力(NPT)、耐低营养能力(RLN)、营养利用效率(NUE)和植物相对代谢活力(MA)等电生理指标,探究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50的胞内水分传输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的菜心,其RLN和NUE值则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但MA则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品种水分及养分代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菜心杂交50的综合评价优于其他3个品种。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电生理信息来计算水分、养分代谢状况以及植物的相对代谢活力等来鉴定植物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杂种优势 电生理参数 水分转移速率 营养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传感的小动物主动运动行为评价及运动动机的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旭东 薛亦飞 +3 位作者 王华林 范益铭 毛兰群 侯莉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6,共9页
目的:构建小鼠主动运动行为量化评价系统,为运动与主动健康机制研究、慢病运动干预搭建平台,并通过在体实时采集主动运动不同阶段的脑电信号,探讨运动动机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1)构建基于光电传感的主动运动多模态系统(voluntary exerc... 目的:构建小鼠主动运动行为量化评价系统,为运动与主动健康机制研究、慢病运动干预搭建平台,并通过在体实时采集主动运动不同阶段的脑电信号,探讨运动动机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1)构建基于光电传感的主动运动多模态系统(voluntary exercise multimodal system, VEMS),包括基于霍尔传感电信号的运动行为采集系统和基于机器视觉的运动轨迹分析系统;2)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VEMS系统记录小鼠主动运动行为并进行量化分析;3)结合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采集小鼠主动运动不同阶段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神经元电活动,分析运动动机的神经编码特征。结果:1)VEMS系统可实现小鼠运动节律、运动距离、运动圈数、运动速度、运动时长和运动频次等行为数据的采集及量化分析;2)小鼠日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9:00—次日7:00,表现出较强的夜行节律,日运动距离最多可达15 km。每小时最大运动量出现在夜间1:00—2:00,运动圈数为0圈/10 min~170圈/10 min,每小时最大运动频次为23次,速度区间分布在0~12 m/min;3)在运动准备期、运动期及运动停止期,VTA神经元表现出不同的局部场单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特征信号,与运动停止期相比,运动准备期和运动期LFPs信号的θ频段(4~8 Hz)功率谱密度显著升高(P<0.001),且振荡显著增强(P<0.001);4)研究记录到59个对运动特异性响应的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5.01±0.89) Hz,其中21%的DA神经元(Type-Ⅰ)在运动准备期高频放电,42%的DA神经元(Type-Ⅱ)在运动期有较强放电活动,37%(Type-Ⅲ)在运动停止后放电活动增多(P<0.001)。结论:1)本研究首次创建了VEMS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小鼠的主动运动行为进行多维度采集与量化评价分析,不仅为后期精准运动处方制定提供参考模型,还为运动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在体实时脑信号采集平台;2)小鼠主动运动行为受到VTA神经元特异性调节,DA神经元在运动准备期、运动期、运动停止期发挥不同作用。Type-Ⅰ和Type-Ⅲ神经元分别在运动准备期和运动停止期双向正反编码,即Type-Ⅰ神经元对奖励性正面信号表现出放电增强,而Type-Ⅲ神经元在运动停止时表现出特异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运动 运动动机 光电传感 在体多通道电生理 VTA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与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浩琼 封利霞 +1 位作者 陶天畅 曾义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及其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方法将2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及其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方法将2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1、2、3周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并于造模后4周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评估糖尿病模型建立情况。造模后4周,采用视网膜电图(ERG)分别记录小鼠暗适应下光刺激强度分别为0.01、3.0 cd·s/m 2的ERG反应,并于明适应10 min后记录光强度为3.0 cd·s/m 2的ERG反应评估小鼠视网膜功能;采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小鼠的眼底表现;采用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截止频率以评估小鼠的视觉功能;采用在体电生理技术检测小鼠初级视觉皮层(V1)神经元的空间频率调谐曲线并统计神经元的最大发放强度、自发放强度、最优空间频率、截止频率、带宽等以评估小鼠的神经元功能。结果糖尿病组10只小鼠均造模成功。造模后4周,糖尿病组小鼠暗适应光强度为0.01 cd·s/m 2的b波振幅、光强度为3.0 cd·s/m 2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明适应10 min后光强度为3.0 cd·s/m 2的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底超广角成像检查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未见明显血管改变;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能力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截止频率为(0.45±0.06)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58±0.05)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P<0.05);在体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觉皮层V1区的神经元最大发放强度为4.29(2.60,8.33)spikes/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10(4.34,11.6)spikes/s,最优空间频率、截止空间频率、带宽分别为0.03(0.02,0.05)、0.07(0.05,0.12)和0.14(0.07,0.22)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41(0.03,0.05)、0.10(0.07,0.14)和0.14(0.10,0.26)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9、-3.22、-3.19、-2.19,均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病变尚未出现时视觉功能即可出现异常,这种功能异常与视觉皮层V1区的神经元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初级视觉皮层 视觉水迷宫 视网膜电图 电生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力育种技术筛选铁皮石斛新株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明开 罗鸣 +3 位作者 吴沿胜 吴沿友 陶明清 苏跃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4,共4页
双力育种技术是利用叶片的电学行为,获取作物的胞内水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植物生理动力学参数,表征作物生命力和生产力(双力)。以“双力”为评价指标在线快速评价作物的生长机能、发育机能、代谢能力和抗逆机能等,对常规育种中... 双力育种技术是利用叶片的电学行为,获取作物的胞内水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植物生理动力学参数,表征作物生命力和生产力(双力)。以“双力”为评价指标在线快速评价作物的生长机能、发育机能、代谢能力和抗逆机能等,对常规育种中的表型和株系、杂交育种的后代以及分子育种的基因型实现在线快速筛选和评价。利用双力育种技术,对16份仿野生附树栽培铁皮石斛资源的叶片胞内水代谢、营养转运能力以及代谢活力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得分高低从中筛选出5份适应喀斯特林地附生干燥树皮的铁皮石斛优异株系。继续对得分最高的3份铁皮石斛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价,最终获得两次排名均为第一的适宜仿野生干旱逆境铁皮石斛品系LH1,表明双力育种技术能使优良株系筛选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双力育种 电生理参数 抗逆机能 优良株系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化定量心电图策略分析小鼠心脏电生理固有稳态制式
19
作者 成思怡 陈泽锐 +4 位作者 于长江 孙图成 朱烁基 刘南波 朱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5-1994,共10页
目的高分辨定量剖析生理状态下小鼠心脏电生理本底稳态属性。方法随机选取成年C57BL/6小鼠22只(雌雄1∶1),采用无麻醉法固定小鼠四肢,自主呼吸下通过灵敏十二导联电生理采集器(ECG_(sqa))记录心电波形,包括小鼠特征性P波、R波及ST波,应... 目的高分辨定量剖析生理状态下小鼠心脏电生理本底稳态属性。方法随机选取成年C57BL/6小鼠22只(雌雄1∶1),采用无麻醉法固定小鼠四肢,自主呼吸下通过灵敏十二导联电生理采集器(ECG_(sqa))记录心电波形,包括小鼠特征性P波、R波及ST波,应用LabScribe软件读取与量化心前区V3导联上单一心动周期内高分辨时程参数与振幅参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联合皮尔逊相关检验与简单线性回归绘制雌雄心电参数拟合散点图,按相关性强弱区分共享与独特关联对参数,从而揭示定量关联网络概貌。结果ECG_(sqa)分析共识别与量化14个特征型心电参数,28.6%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雄组相比,雌组R波与ST波的振幅与速率均更高(P<0.05)。在初级关联分析所鉴定的51个关联对中,关联阳性群占比为47.1%,其中涵盖雌雄共有(29.2%)、雄特有(29.2%)与雌特有(41.7%)三大关联组。关联对二阶聚类分析发现,雌雄心脏各波形电压的振幅-速率关联对处于普遍稳定强相关水平(P<0.01),而雄组心电特征展现出房-室互联模式,以及雌组心电特征展现独特心房电导系统质量依赖模式。关联群组分布网络特征显示,雌雄各自特有关联参数与共有关联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串联模式。结论本研究聚焦雌雄小鼠天然心脏电信号的可被精确识别的数理特征,发现心电波重要特征参数的内在关联网络,揭示心房与心室电传导系统内部联结特征及其性别差异性,可为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的纵深机制探索提供潜在适用的电稳态制式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定量心电策略 P波 R波 ST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震颤的电生理诊断
20
作者 陈琳 潘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3-578,共6页
功能性震颤是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最常见亚型,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多数临床表现与器质性震颤重合,易误诊、误治。特征性电生理学表现可提供客观、可重复的诊断信息,有效补充病史和体格检查,也可用于与器质性震颤的鉴别诊断。本文综述... 功能性震颤是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最常见亚型,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多数临床表现与器质性震颤重合,易误诊、误治。特征性电生理学表现可提供客观、可重复的诊断信息,有效补充病史和体格检查,也可用于与器质性震颤的鉴别诊断。本文综述功能性震颤电生理学特征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震颤 电生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