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s on slope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昌富 董武忠 唐谚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5期730-736,共7页
The influence of earthquake forces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on sloping ground was studied. A solution to seismic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s on slope was obtained by utilizing pseudo... The influence of earthquake forces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on sloping ground was studied. A solution to seismic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s on slope was obtained by utilizing pseudo-static analysis method and taking th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the formulae for computing static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Nq, Nc, Nγ, and dynamic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Nqd, Ned, Nγd,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surcharge, cohesion and self-weight of soils respectively, were presented. A great number of analysis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relationship curves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versus various calculation parameters. The curves can serve as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when the value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coefficients are 0.2, the dynamic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Nqd, Ned and Nγd, in which the effects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crease by 4%-42%, 3%-27% and 34%-5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limit equilibrium earthquake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突破式创新抑或渐进式创新——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慧一 祝滨滨 张香宁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共12页
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将区域创新能力细化为“突破式创新能力”和“渐进式创新能力”,分析数字经济对二者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区... 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将区域创新能力细化为“突破式创新能力”和“渐进式创新能力”,分析数字经济对二者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带动本地和邻近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有利于突破式创新能力提升,但对渐进式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促进邻近地区突破式创新能力提升,却抑制邻近地区渐进式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双重正向效应,把握数字经济为突破式创新带来的“机会窗口”,克服数字经济在渐进式创新方面产生的“虹吸效应”,使数字经济真正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能力 突破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巧芝 郭紫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4,共13页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与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表现为提升整合、配置及运用资源能力,长期表现为增强其创新变革的感知、抓取与转化能力;(2)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中,短期影响的正向作用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不仅如此,市场竞争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异质性效应结果,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中部与西部地区则较为微弱;国有企业的驱动效应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样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的赋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新质生产力 资源基础论 动态能力理论 赋能机制 市场竞争强度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县域创新:协同还是竞夺? 被引量:1
4
作者 顾立汉 李画画 于慧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县域经济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因更契合县域经济特点而在提升县域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山东省2017—2021年县域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 县域经济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因更契合县域经济特点而在提升县域创新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山东省2017—2021年县域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了本县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县域存在资源竞夺效应,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均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升,且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县域空间布局而存在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从需求端刺激本地消费虹吸邻近县域消费,从供给端竞夺邻近县域资源助力本地企业扩大供给规模,需求与供给双侧发力促进本县域创新并抑制邻近县域创新。研究结论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平衡发展及构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县域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效应 资源竞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刚 黄苗苗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生存发展,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生存发展,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2009~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2)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内部能力、提高外部市场关注和增加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区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本文为理解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经验证据,并为我国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内部能力 外部市场关注 政府补贴 高维固定效应 双碳 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开放促效率”: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辛大楞 周晓萱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创新效应、内部控制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视角全面解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 发挥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创新效应、内部控制效应和出口扩张效应视角全面解析了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来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且该作用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内部控制和推动出口扩张三条渠道来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客户波动度企业以及低污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更为强烈。进一步地,资本市场开放引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结论为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 产能利用率 创新效应 内部控制效应 出口扩张效应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张小玲 张晓伟 许成顺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2,共8页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环弱化特性的土体力学模型,利用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的循环弱化特性并引入到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中。同时对传统静力桩侧荷载传递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可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侧荷载传递三折线模型;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思路建立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软黏土的循环弱化效应;将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提出的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海上风电桩基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方法进行桩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并分析了循环次数以及循环荷载水平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弱化效应 桩基承载力 桩土作用模型 三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解析法
8
作者 王力 潘启仁 +3 位作者 张宇星 虞庐松 胡琦 李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 针对高寒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的问题,结合热力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温度附加套箍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6个钢管约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解析法系统揭示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平均偏差仅2.0%,标准差为0.0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影响显著,环境温度为-40℃时,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对承载力的影响可达到温度附加承载力的34.1%;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受环境温度与常温的温差、材料温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及构件径厚比等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基于本文理论对量化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寒地区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温度附加套箍效应和温致材料特性变异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约束混凝土 环境温度 温度附加套箍效应 轴压承载力 轴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高永红 何家乐 金清平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在20~220℃的温度范围内对两种规格的GFRP管、混凝土立方体和GFRP管混凝土柱进行2 h和4 h的加热处理,通过分析GFRP管的环向拉伸性能、轴向压缩性能及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揭示这些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及其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柱显著提高了4.75倍,随着温度升高,GFRP管和混凝土的变形协调性变差,力学性能发生退化,导致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变逐渐下降,特别是在220℃时,加热2 h和4 h后,GFRP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下降了18.73%和20.21%。加热温度上升对GFRP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影响比高温作用时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混凝土柱 高温 轴压性能 极限承载力 约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中资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多元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韩越 方俊智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 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用及创新动态能力对多元辐射效应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老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利用和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当地就业、加速技术转移及提升当地供应链效率,在辐射当地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源整合能力对在老中资企业多元辐射效应的作用尚未显现。为增强辐射效应,在老中资企业应着重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中资企业 资源构建 资源利用 创新能力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塞效应的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11
作者 陈志波 陈峰 +4 位作者 翁洋 曹光伟 曾旭明 潘生贵 杨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4-2236,共13页
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关键环节。现有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大多基于封闭桩或小直径管桩的试验结果,在大直径钢管桩的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之上,综合考虑泊松效应、... 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是桩基设计的关键环节。现有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大多基于封闭桩或小直径管桩的试验结果,在大直径钢管桩的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之上,综合考虑泊松效应、土塞效应以及侧阻退化,推导出了桩侧摩阻力的表达式。同时,将桩端阻力分解成桩端管壁阻力和土塞阻力,建立了锥尖阻力与桩端管壁阻力和土塞阻力的比例关系。采用修正方法对实际近海工程中的大直径钢管桩进行了竖向承载力计算,并与现有6种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正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尤其在桩侧摩阻力的预测精度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通过桩径、桩长、土塞率以及锥尖阻力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无黏性土与黏性土中大直径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均需要考虑土塞效应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管桩 静力触探试验(CPT) 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土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模块单元承插式柱-柱节点弯剪承载力研究
12
作者 周凌宇 魏宏远 +5 位作者 陈浩 王其良 张明亮 彭琳娜 王关朝 贺学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7,共15页
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柱-柱节点,采用内外套筒作为上下钢管柱的拼接构件,仅通过高强对穿螺栓拼装,可以满足建筑结构装配化的需求.针对其在弯剪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三个足尺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受力特征、破坏模... 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柱-柱节点,采用内外套筒作为上下钢管柱的拼接构件,仅通过高强对穿螺栓拼装,可以满足建筑结构装配化的需求.针对其在弯剪作用下的承载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三个足尺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和应变分布等.建立数值模型,在验证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节点进行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套筒灌浆、内套筒厚度、节点长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内套筒近端板处至第一根竖向螺栓前是节点域传力的关键部位;套筒灌浆和减小节点长度能够延缓节点核心区应变发展,但影响程度有限;当保证节点长度和内外套筒相对抗弯刚度比一定时,套筒灌浆可使连接受力性能更优,极限承载力提高19.3%;控制其他参数相同,节点长度越大,“杠杆效应”越强,抗弯承载力也随之提高,节点长度由300 mm增加至600 mm,极限承载力提高15.1%;内套筒厚度越大,截面承载力的安全储备越高,内套筒厚度由8 mm增加至12 mm,极限承载力提高31.4%.基于“有限塑性发展强度准则”和“杠杆效应”理论提出了节点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柱节点 静力试验 参数化分析 有限塑性发展强度准则 杠杆效应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13
作者 张忠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167,共6页
文章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 文章选取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企业要素密集度和所有制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内资企业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中作用不明显;相较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吸收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强化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内资企业中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义市用地结构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宋艳华 杨建波 +2 位作者 王自威 田燕 袁晨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5-83,共9页
建立了基于低碳导向的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了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用地效率改变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巩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造成了碳储量的明显变化。... 建立了基于低碳导向的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了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用地效率改变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巩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造成了碳储量的明显变化。8年间,耕地碳储量从412.27万t下降到405.41万t,林地和草地也分别下降了4.67万t和2.64万t;耕地向建设用地的流出造成土壤和植被碳储量的显著减少,幅度分别为7.70万t和2.46万t,说明建设占用耕地除了造成最直接的地面植被碳储量的减少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更为巨大。(2)经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碳储量比基期年增加了64.16万t,与2030年自然发展状态相比增加了78.97万t,说明在总土地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可以提升区域总体碳储量。(3)用地效率提升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耕地和林地的用地效率提升后,耕地碳储量提升了23.40万t,林地提升了142.43万t,总体碳储量提升165.83万t;与自然发展状态下的2030年相比耕地碳储量提升了21.41万t,林地提升了225.72万t,总体碳储量提升244.80万t,说明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基础上,用地效率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可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用地效率提升均可以对区域碳储量的变化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结构优化 碳储量 固碳效应 情景模拟 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敏 王鑫平 +1 位作者 赵聪 黄学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F_(1)(0 t/hm^(2)),F_(2)(45 t/hm^(2)),F_(3)(60 t/hm^(2))和F_(4)(75 t/hm^(2))4个处理;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副区,设置B_(1)(0 kg/hm^(2)),B_(2)(300 kg/hm^(2)),B_(3)(600 kg/hm^(2))和B_(4)(900 kg/hm^(2))4个处理,探究有机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值和有效水含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保水剂相比,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均增强,有效含水量增加。(2)有机肥施入量不同,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不同。试验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有效水含量均表现为:F_(3)>F_(2)>F_(4)>F_(1)。(3)F_(3)处理下,随着保水剂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供水能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水含量与保水剂配施比例呈抛物线关系(R^(2)=0.949 3)。[结论]中量有机肥(60 t/hm^(2))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此有机肥投入量下保水剂的最佳配施比例是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保水剂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有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路径依赖战略与组织韧性能力匹配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政策支持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凯云 王庆金 石仁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92,共12页
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要转”和“是否能转”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战略构型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将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 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要转”和“是否能转”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战略构型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将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利用效应)的异质性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匹配一致情景下,高路径依赖战略—高组织韧性能力一致性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和同化效应越强(vs低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而利用效应水平则相反;在匹配不一致情景下,低路径依赖战略和高组织韧性能力组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及利用效应(vs高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此外,高水平政策支持能够显著调节路径依赖战略、组织韧性能力匹配一致情景和匹配不一致情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对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战略 组织韧性能力 技术创新绩效 生长效应 同化效应 利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依赖、风险承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述 郭贯成 刘俊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成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基于江苏省676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从功能依赖和风险承载力两个维度出发,系统考察宅基... 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宅基地退出成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基于江苏省6768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从功能依赖和风险承载力两个维度出发,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功能依赖对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居住保障功能依赖和情感寄托功能依赖对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资产价值功能依赖则显著激励退出意愿。(2)风险承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呈现双门槛效应。当风险承载力低于第一门槛值(43.15)时,对退出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当风险承载力介于两门槛之间时,对退出意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当风险承载力超过第二门槛值(68.13)时,对退出意愿再次产生负向影响。(3)退出意愿遵循“风险承载力→功能依赖→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决策逻辑。当风险承载力较低时,风险承载力通过增加居住保障功能依赖促使农户选择保留宅基地;当风险承载力适中时,风险承载力通过增加资产价值功能依赖促进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积极性;当风险承载力较高时,风险承载力通过增强情感寄托功能依赖对退出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在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户对不同功能的依赖程度,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激励措施;加强对农户的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其风险承载力;引导农户在充分考虑自身风险承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宅基地退出决策,促进宅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依赖 风险承载力 宅基地退出意愿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能力在社区老年人外环境与生活空间移动性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贵猛 于文婧 +3 位作者 任慧 邢鑫洋 滕梦圆 崔香淑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在能力在社区老年人外环境与生活空间移动性间的中介效应,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延吉市12个社区的517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评价量表、内在... 目的探讨内在能力在社区老年人外环境与生活空间移动性间的中介效应,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延吉市12个社区的517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评价量表、内在能力评估工具(康奈尔医学指数、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外环境测评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受限发生率为61.51%,得分为(54.07±30.38)分,内在能力得分为(194.58±27.73)分,外环境得分为(80.60±11.69)分;生活空间移动性与外环境、内在能力呈正相关,外环境与内在能力呈正相关(均P<0.05);外环境可正向影响生活空间移动性,内在能力在外环境和生活空间移动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40,占总效应的43.40%。结论社区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内在能力在外环境和生活空间移动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社区医护人员可将内在能力作为靶点进行干预,结合外环境特点基于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地制订个性化方案,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空间移动性 内在能力 外环境 中介作用 老年护理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
19
作者 宋国苍 鄢世琳 +4 位作者 于福科 毛传良 余潇 杨瑶 黄新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为改善人工林蓄水能力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本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l过熟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过熟林、本沁... 【目的】定量评价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为改善人工林蓄水能力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本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l过熟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浸泡实验、失水实验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结果】(1)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总蓄积量为13.07~16.84 t·hm^(-2),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本沁桉过熟林,3种人工林中本沁桉过熟林凋落物总厚度显著大于本沁桉中龄林(P<0.05)。(2)3种人工林凋落物的自然含水率为42.28%~78.51%,室内浸泡和人工模拟降雨表明:凋落物持水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本沁桉过熟林,降雨强度对凋落物持水性能影响不显著。(3)各林型凋落物累积吸(失)水量与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失)水速率与时间则呈幂函数关系。(4)3种林分凋落物的失水是由快速失水到缓慢失水,再到逐渐不失水的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凋落物的保水能力。【结论】人工模拟降雨与凋落物室内浸泡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沁桉过熟林的自然含水和持(截)水性能最差。综合滇中地区3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与蒸发,建议在森林经理时,从涵养水源方面考虑,应适当减少本沁桉过熟林面积,提高华山松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人工林 凋落物层 降雨截留量 持水能力 生态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膳食纤维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分析
20
作者 邓仔云 卢琪 +2 位作者 薛淑静 杨德 马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2-92,共11页
本研究以开伞大球盖菇中的菇盖可溶性膳食纤维(cap-derived soluble dietary fiber,C-SDF)、菇柄可溶性膳食纤维(stem-derived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菇盖不溶性膳食纤维(cap-derived insoluble dietaryfiber,CIDF)、菇柄不溶... 本研究以开伞大球盖菇中的菇盖可溶性膳食纤维(cap-derived soluble dietary fiber,C-SDF)、菇柄可溶性膳食纤维(stem-derived soluble dietary fiber,S-SDF)、菇盖不溶性膳食纤维(cap-derived insoluble dietaryfiber,CIDF)、菇柄不溶性膳食纤维(stem-derived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四种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全面对比分析四种膳食纤维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采用扫描电镜、粒径、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物理结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水合特性、抗氧化能力、体外降血糖能力和亚硝酸盐吸附能力对比分析了四种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结果显示:大球盖菇IDF表面呈现片状褶皱,表现出优异的水合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中,S-IDF具有最佳的持水性(19.01±0.37 g/g)、持油性(9.61±0.34 g/g)和葡萄糖吸附能力(44.43 mg/g),C-IDF则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0.29±0.002 m^(2)/g),最好膨胀力(18.82±0.08 mL/g)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53.13%)。大球盖菇SDF拥有蜂窝状的微观结构,同时具有丰富的多酚含量(3.72~6.75 mg GAE/g)和化学基团,这使得SDF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亚硝酸盐吸附能力以及α-淀粉酶抑制能力。其中C-SDF的抗氧化能力(619.67μmol TE/mL)和亚硝酸盐吸附能力(526.83μg/g)最好,而S-SDF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62.46%)最突出。综上所述,开伞大球盖菇的四种膳食纤维各自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可根据食品工业中不同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选择,为残次大球盖菇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不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 结构特性 抗氧化能力 体外降血糖能力 亚硝酸盐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