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干热河谷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智泉 罗久富 +2 位作者 罗忠新 李培铨 隋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干热河谷光伏电站为试验区,检测全光照对照区、光伏阵列行间、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微生境指标,并测定花生单株结荚数、分枝数、根瘤数、主茎粗... 【目的】探讨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干热河谷光伏电站为试验区,检测全光照对照区、光伏阵列行间、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微生境指标,并测定花生单株结荚数、分枝数、根瘤数、主茎粗度、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荚果质量、百仁质量等农艺性状和花生粗蛋白、直链淀粉、粗脂肪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光伏遮阴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阵列行间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28.67%,土壤温度降低了2.12℃,土壤湿度增加了6.40个百分点;光伏组件下方光合有效辐射降低了95.22%,土壤温度降低了4.21℃,土壤湿度增加了21.01个百分点。与全光照对照区相比,光伏组件下方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其中单株结荚数降低了61.09%,百仁质量降低了46.2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了27.02%。光伏阵列行间花生分枝数、根瘤数、单株结荚数、荚果质量、百仁质量和粗蛋白含量等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全光照对照区,其中单株结荚数增加了68.33%,百仁质量增加了34.32%,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9.82%;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0.64%。【结论】光伏阵列行间花生产量、品质、食味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光伏组件下方花生产量和品质均降低。据此,进一步筛选适宜光伏组件下方生境的典型耐阴或喜阴作物,与光伏阵列行间适生作物间作,有效利用光资源、改善下垫面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遮阴 生态脆弱区 农艺性状 花生 云南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赖仕久 胡晋山 +1 位作者 康建荣 王小兵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范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应用MODIS影像计算山西省范围内2000—2022年的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RSEI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对RSEI突变进行分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RSE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2022年近23 a间平均生态质量较好,但全省的煤炭矿区平均生态质量一般,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对RSEI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全省大部分区域RSEI演变趋势为提升,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煤炭矿区和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盆地区域。全省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一般,再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向上波动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全省的煤炭矿区生态质量从较差提升到较好,演变过程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0—2006年是波动上升期,2006—2012年是稳定期,2012—2019年是波动下降期,2019—2022年是持续上升期;2010年为山西省生态质量突变年份,山西省及其煤炭矿区生态质量在2010年前向好,在2010年后全面提升。降水量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而气温年际变化对生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演变 生态质量突变 山西省 国家煤炭规划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量:50
3
作者 刘桂环 张惠远 +1 位作者 万军 王金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护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本文亦给出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即首先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政策;其次探索“流域水质水量协议”;第三是做好利益转移估算,最后开展流域“异地开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路径选择 京津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玲霞 封建民 孙铂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35-241,共7页
[目的]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榆林市靖边县288户农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 [目的]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榆林市靖边县288户农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个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显著且重要的路径关系。感知对意识的路径系数为0.50(t=3.31),感知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3.35),意识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2.82)。[结论]农民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的感知度较高,满意程度较低,农民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环境感知、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环境感知 生计资本 陕北生态脆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行轮作休耕问题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彦伶 李渝 +4 位作者 秦松 黄兴成 张雅蓉 张文安 蒋太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耕地退化 轮作休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裴宏伟 常春平 +2 位作者 贺文慧 沈彦军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3,共5页
为了解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本文对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河北省康保县19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住宅的闲置和破坏程度。结果显示:闲置砖房、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0.360、0.254,村庄... 为了解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本文对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河北省康保县19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住宅的闲置和破坏程度。结果显示:闲置砖房、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0.360、0.254,村庄内残破房屋的比例平均达到0.350。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发展有以下特点:区内人口流失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经济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缓慢发展是地区人口过疏的根本原因,人去房空导致的村容景观破败影响新农村建设并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大量精壮劳动力的流失冲击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脆弱区 人口过疏化 农村聚落 房屋闲置人口流失 聚落景观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郝庆 邓玲 +1 位作者 张万军 崔建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得出初步的结论:在生态建设项目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禁牧等措施,限制了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加大对项目区农户的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改变项目区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以及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农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随着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户的非农业就业收入、林业收入有所增加;生态补偿性收入在农户的收入中占据很大比重,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是维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生态建设 农户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湛润生 岳新丽 +2 位作者 韩志平 杨文 戎婷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37,共5页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cm、20~4...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cm、20~40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依据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含量标准,阳高设施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严重超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各土壤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当地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不合理施肥,已导致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今后应推广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设施栽培 种植年限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分析——以四川省藏区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睿 洪菊花 +2 位作者 骆华松 杜忠 魏芸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32,共8页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测度。[结果]①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发展呈现较低水平的平稳态势,耦合度数值维持在0.0722~0.7063之间,且表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2011年则波动下降。②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指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数值维持在0.0295~1.0000之间。且贫困指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数值维持在0.0063~0.9954之间,但2011年则波动下降。③除2011年波动下降外,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0359~0.8394之间,且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④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现低水平耦合发展、耦合过渡提升至高水平耦合协调贫困滞后3个不同阶段。[结论]未来四川省藏区应以生态保护与贫困减缓为关键点和突破点,以实现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耦合协调度 贫困 四川省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慧 刘宁 +2 位作者 刘金龙 姚延梼 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 柽柳 形态特征 土壤养分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适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雅丽 栾青 +6 位作者 李效珍 刘文平 李芬 班胜林 李海涛 张娜 张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后马铃薯适播期提前到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建议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盆地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尽量选择早播,可以选择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建议种植中熟品种或采取地膜覆盖提早播期来种植中晚熟品种,可以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适播期 产量 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特征特性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向阳 栗建枝 +4 位作者 王国平 成锴 赵太存 韩雪芳 冯书琴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为了更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玉米生产,根据省内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将其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参加区试的各区域中增产的品种或增产前5名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和出籽率等性状与... 为了更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玉米生产,根据省内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将其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参加区试的各区域中增产的品种或增产前5名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和出籽率等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中玉米的特征特性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是不一样的,只有针对不同区域玉米对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和百粒质量等特征特性要求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品种选育,才能有效地提高该区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区 特征特性 产量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炜 翟红娟 +2 位作者 邓志民 赵彦伟 陈炼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6,65,共7页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生态需水应统筹考虑川陕哲罗鲑等关键物种、河岸植被等优势群落、干旱河谷等典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高寒脆弱区关键保护对象对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以及协调节点-河段-河流廊道多尺度、物种-生境-生态系统多目标的生态流量需求核算。此外,提出了“识别特殊需求-建立响应关系-统筹核算水量”的生态需水研究思路,以及节约用水、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高寒脆弱区 干旱河谷 川陕哲罗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评价研究——以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爱儒 高新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区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脆弱度评价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的煤炭工业区域性规划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双明 范立民 +2 位作者 黄庆享 申涛 苗霖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4,共3页
论述了陕北侏罗纪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和采矿权批设的缺陷,提出了进行区域性煤炭工业大规划问题,建议在保护合理生态水位埋深条件下,规划开采区域,确定采煤方法,建设绿色矿区。
关键词 煤炭规划 生态脆弱矿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砂梨气候区划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兆夏 朱琳 +2 位作者 李星敏 柏秦凤 贺文丽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为了给陕西砂梨发展提供气候适应性地域分布依据,应用1971~2000年陕西省及相邻省份的114个气象观测站及其附近200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光、热、水等气象条件对砂梨生长的影响情况,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然后利用GIS技术对陕西省... 为了给陕西砂梨发展提供气候适应性地域分布依据,应用1971~2000年陕西省及相邻省份的114个气象观测站及其附近200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光、热、水等气象条件对砂梨生长的影响情况,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然后利用GIS技术对陕西省砂梨种植适生区进行了精细化的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陕南的安康、汉中海拔小于600 m的盆地为陕西省砂梨适宜种植区,而陕西的其余大部分地区,因气温偏低、降水不足,不利于优质砂梨的生长,故不宜盲目引种砂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梨 气候生态因子 GIS技术 适宜种植区区划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晨 熊康宁 +1 位作者 李晓娜 刘龙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一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 为了评估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效果,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关岭一贞丰花江为例,利用经济和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恢复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揭示生态恢复的响应机制,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区经济可持续的生态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7年3个示范区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显著改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个示范区2005~2007年的生态赤字分别下降0.059、0.211和0.142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腰卯)分别下降0.13、0.137和0.29,每万元生态足迹2005~2007年分别下降0.352、0.538和0.365。结果显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提高了示范区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率下降,经济活动对生态生产性空间的占用减少,可持续性潜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 示范区 生态足迹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流失态势的山西省生态脆弱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艺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从研究山西省生态脆弱性形成的客观条件入手,研究了山西省生态脆弱性的控制影响因素和基础影响因素,对基础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计算处理,求出了山西省各县市基础影响因素的综合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把山西省划分了5个生态脆弱类型区,并对今... 从研究山西省生态脆弱性形成的客观条件入手,研究了山西省生态脆弱性的控制影响因素和基础影响因素,对基础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计算处理,求出了山西省各县市基础影响因素的综合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把山西省划分了5个生态脆弱类型区,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生态脆弱类型区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山西 生态脆弱性 分区研究 控制影响因素 基础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产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景胜 连永利 +5 位作者 徐婷 曲忠诚 赵索 赵佰仁 徐莹莹 王淑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农民长期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西部气候变化特点、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农民长期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方式,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西部气候变化特点、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西部 生态脆弱区 气候 耕作措施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山西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金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受水区包括吕梁煤电能源基地、临汾煤化机械制造基地和运城煤化冶金基地,规划到2030年需调水量10.67亿m3,建设碛口和古贤两条引水线路,工程总投资153.5亿元。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受水区 水资源配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