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阳地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立华 程国栋 +1 位作者 王正文 张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较为典型的庆阳地区为例 ,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入手 ,剖析了当前农户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庆阳地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是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较为典型的庆阳地区为例 ,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入手 ,剖析了当前农户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庆阳地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模式 政策 庆阳地区 农村生态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北京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39
2
作者 唐承财 周悦月 +1 位作者 钟林生 何玉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保护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及其综合效益。首先辨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保护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及其综合效益。首先辨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北京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最后,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选择樱桃沟村、长城国际文化村、柳沟村为典型案例,构建乡村生态农旅模式、乡村生态文旅模式、乡村生态食旅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涵养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家寨中学生态校园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兰英 邱凌 +1 位作者 贺光祥 孙玉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依据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构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西北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以陕西凤翔范家寨中学为试点,研究了西北生态校园模式的结构和单元功能,并通过财务分析,对草-羊(厕)-... 【目的】依据西北地区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构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西北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方法】以陕西凤翔范家寨中学为试点,研究了西北生态校园模式的结构和单元功能,并通过财务分析,对草-羊(厕)-沼?果模式生态校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该模式净现值>0,内部收益率(0.13)>社会折现率;益本比(1.077)>1。【结论】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北方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校园 沼气系统 模式构建 效益分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泉州市有济村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耀星 邹芳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泉州市有济村为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既可促进其经济发展,又可保护其原生态的自然、人文资源。提出了该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议... 以泉州市有济村为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既可促进其经济发展,又可保护其原生态的自然、人文资源。提出了该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议:争取政府的支持帮扶、建立健全的融资渠道、培养专门的旅游管理人才、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和利用多渠道的营销方式。以期为其他经济欠发达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乡村生态旅游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孝坤 王述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2,共5页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此,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两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的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最后,明确了各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学 县域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性指数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制及对策——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昆燕 周国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5-931,共7页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之一,喀斯特面积达120 000 km2,近1/3的喀斯特区已经石漠化,有585.38万农村人口处于贫困范围,使贵州生态经济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以生态经济理论及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收集贵州省黔西南州1994~2009年的实际数据,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乡相互作用耦合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耦合机制进行探讨,以揭示复合系统的物质基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城乡生态经济综合序参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且主要得益于城镇生态经济序参量的快速增长。在复合系统中城镇和乡村的地位发生了重要转变,城镇经济显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人的能动作用逐渐增强。环境要素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特别是乡村环境要素的改变比较明显。经计算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39~0.49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42之间,耦合水平不高,但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乡村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48~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18~0.29之间,显示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城镇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介于0.15~0.50之间,耦合协调度介于0.05~0.33之间,耦合水平不高,显示城镇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给环境带来难以消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系统耦合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应以乡村生态经济为基础,推进城镇生态经济的建设,实现复合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城乡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耦合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分析——以延安市赵庄村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越 王益 +2 位作者 谢永生 任志远 王万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4-230,共7页
以陕北延安市城郊赵庄村为研究对象,以农户地块调查和土壤类型相结合,选取了高、中、低收入农户共33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涉及到298块地块和14种土地利用方式,28种分析单元。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基础上,将地块尺度和流域尺度结合起... 以陕北延安市城郊赵庄村为研究对象,以农户地块调查和土壤类型相结合,选取了高、中、低收入农户共33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其中涉及到298块地块和14种土地利用方式,28种分析单元。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基础上,将地块尺度和流域尺度结合起来进行城郊农村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点。研究结果表明,除部分红土类型外,延安市赵庄村大多数土地的生态类型对于农业基本是适宜的。但是除部分对于比较传统的种植业高度适宜外,其他都基本适宜,适宜度并不很高。对于传统的种植作物,如玉米、谷糜,在以后的管理中,要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多施有机肥,做到合理施肥。对于小瓜、大棚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应以提高技术水平为主,提高其经济效益。对于豆类、白菜种植来说,劳动力对其产量影响程度很小;对于薯类和萝卜,技术水平对其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经济分析 C—D生产函数模型 陕北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畅 曾毅 +1 位作者 蔡雪琪 赵旷纬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7-84,共8页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度刻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差异较大、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形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岳阳市发达区域为核心并以圈层的形式逐渐向外扩散的空间格局,呈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4个类型,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初级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的逐年上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人—地—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贫困区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吴起县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产品“O2O+F2F”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230-233,共4页
通过探索生态农产品“O2O+F2F”(Online to Offline+Farm to Family)模式助推嘉兴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主要对嘉兴5县2区农村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及分析,挖掘出制约嘉兴农村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瓶颈,提出相应的... 通过探索生态农产品“O2O+F2F”(Online to Offline+Farm to Family)模式助推嘉兴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主要对嘉兴5县2区农村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及分析,挖掘出制约嘉兴农村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瓶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各美丽乡村和相关部门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产品 “O2O+F2F”电子商务模式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芳 费汉华 +1 位作者 徐静雅 张月兰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2-25,共4页
通过梳理泰州里下河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构建5个指标深入对比9个典型样本,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可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泰州里下河 生态经济示范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朝俊 徐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584-6585,6600,共3页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指导,针对赣北鄱阳湖生态圈内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详细分析研究区的交通条件、地理条件,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从基础设施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两个方面解析了...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指导,针对赣北鄱阳湖生态圈内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详细分析研究区的交通条件、地理条件,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从基础设施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两个方面解析了具体的规划设计,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应着重于交通设计、水电气三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方面,应依次按照南段-中段-北段的顺序逐步开发,力争建立一个可推广的生态农业基地规划设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生态农业基地规划设计 功能分区规划 可推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