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M和AHP的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敏 陈嘉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64,共8页
深入研究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关键影响因素,对政府调节公众风险感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影响因素... 深入研究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关键影响因素,对政府调节公众风险感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各层次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进行分析,确定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乡结合部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三个层次;应急决策指挥和感染死亡情况是关键直接影响因素,医疗救援能力和应急物资保障是关键间接影响因素,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公共设施完善度是关键根本影响因素。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普及宣传应急知识和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医疗机构的投入等措施,为政府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感知 关键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ism)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社区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ISM-MICMAC的方法
2
作者 韦彬 白宜可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0-1096,1125,共8页
目的: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城市社区内部,通过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社区韧性的关键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如何保证城市社区韧性的持续内驱力、提升社区韧性水平提出建议。方法:运用ISM-MICMAC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和... 目的: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城市社区内部,通过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社区韧性的关键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如何保证城市社区韧性的持续内驱力、提升社区韧性水平提出建议。方法:运用ISM-MICMAC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和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进一步探究因素间的影响路径。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居民参与水平、社区自治能力、社区组织再造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韧性水平的根本因素,并且具有较高的驱动力。基于此,本文从组织、物理、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社区韧性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城市社区 韧性水平 影响因素 ism-MICMAC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志南 王帅 +4 位作者 陈相兆 卢建旗 孙柏涛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台网站点,模拟与测定仪器地震烈度相当;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地表投影所在区域;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与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场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综合西藏自治区现场调查数据和普查数据,评估了当地典型建筑(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房屋震害以及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仪器地震烈度 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2025西藏定日M 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凌 刘睿玲 张怀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模型。以该模型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确定其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最终得到综合等级C 2的结论,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韧性状态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评估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建筑 PSR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QTT协议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应用研究
5
作者 蒋宏毅 李小军 李丽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可靠、高效的紧急地震信息,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业务需求,提出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4层技术架构方案,包括数据接入层、核心业务层、中间件层和应用服务层,对MQTT协议、数据加密、信息验证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 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可靠、高效的紧急地震信息,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业务需求,提出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4层技术架构方案,包括数据接入层、核心业务层、中间件层和应用服务层,对MQTT协议、数据加密、信息验证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基于MQTT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协议,通过数据加密和Token验证机制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了高效的信息发布服务。通过对京津冀、川滇、新疆、甘肃等地区达到发布条件的86个预警事件信息的发布时间、接收时间、应答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平均发布时效为570 ms,表明基于MQTT协议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发布协议和技术架构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信息发布 MQTT协议 授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系统地震次生火灾应急疏散研究
6
作者 高惠瑛 刘兴利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40,共11页
破坏性地震常伴随地震次生灾害,后果严重。地铁系统作为城市重要通行设施,研究其在地震次生灾害下的应急疏散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例,基于地震次生火灾特点,深入探讨地铁站人员疏散情况。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地震次生火灾模型... 破坏性地震常伴随地震次生灾害,后果严重。地铁系统作为城市重要通行设施,研究其在地震次生灾害下的应急疏散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例,基于地震次生火灾特点,深入探讨地铁站人员疏散情况。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地震次生火灾模型,分析地铁站内部温度、CO浓度、能见度等因素的变化,确定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疏散模型,研究关键因素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疏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是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此外,楼/扶梯处能见度下降导致疏散速度降低,尤其是在靠近火源位置的楼/扶梯上,滞留时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系统 地震次生灾害 火灾模拟 应急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研究——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应对为例
7
作者 周文光 张雨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自然灾害的复杂演化对应急组织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网络的动态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灾害感知—目标驱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分析框架,以甘... 自然灾害的复杂演化对应急组织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网络的动态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灾害感知—目标驱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分析框架,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研究发现:①灾害感知后不同阶段的关键应对目标具有差异性,且随自然灾害演变进行调整;②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应急组织网络通过跨层级协调结构来提高网络适应性;③应急组织网络中存在中心组织,不同阶段中心组织具有差异性;④应急组织网络中存在结构洞,不同阶段占据结构洞的应急组织具有差异性。据此本研究提出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组织 协调机制 自然灾害应对 复杂适应系统 网络演化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和FCE的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燕 郗蒙浩 赵秋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41,共9页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是对一个区域地震灾害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影响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有若干个,这些因素组合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首先从应急管理时间轴的角度明确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三方...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是对一个区域地震灾害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影响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有若干个,这些因素组合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首先从应急管理时间轴的角度明确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三方面16个影响因素;引入了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因素间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进行了区域划分和层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结构,保证了同层次指标之间的独立性。结果表明,与震前准备能力有关的大部分因素作为体系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影响着地震应对能力和震后恢复能力中的表层因素;最后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并以汶川地震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 解释结构模型 评估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全球7级大震趋势研判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马亚伟 孟令媛 +5 位作者 臧阳 韩颜颜 姜祥华 王月 解孟雨 杨志高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为提高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震后应急效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Python的全球7级大震趋势研判系统。针对不同机构对同一地震测定的地震信息存在差异的问题,如震级标度不一致、定位存在差异等,通过统计历史地震提出了利用“时间差小于10 s... 为提高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震后应急效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Python的全球7级大震趋势研判系统。针对不同机构对同一地震测定的地震信息存在差异的问题,如震级标度不一致、定位存在差异等,通过统计历史地震提出了利用“时间差小于10 s且定位误差小于2°即可确定为同一地震”的规则对相同地震进行匹配的规则;在上述规则下,利用Python爬虫技术获取地震目录及震源机制解等数据;利用PyGMT实现了地震分布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最后实现了震后趋势研判PPT文档的自动产出。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产出全球7级以上地震分布、历史地震、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大陆强震的统计关系等震后趋势研判资料,平均运行时间在1分钟内,显著提高全球7级以上大震的震后应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7级以上大震 地震应急 震后趋势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及震源参数初步分析
10
作者 徐佳静 杨志高 +4 位作者 韩光洁 戴丹青 席楠 张莹莹 孙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19s产出首报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于震后170s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3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19s产出首报预警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于震后170s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3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产出震源参数、地震构造、历史地震、震源机制、震源破裂过程、推测烈度等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是一次以正断型为主的事件;余震呈SN向展布,长度约85km,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km之间。主震以单侧破裂为主,持续时间约25s,破裂长度约65km,最大滑动量为2.3m,破裂可能出露地表。烈度速报结果显示,极震区推测烈度最高达Ⅸ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应急产品 震源机制 破裂过程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简支梁桥震后抢险复旧方案研究
11
作者 段晓伟 李伟龙 +2 位作者 徐斌 何涛 杨少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5,105,共7页
铁路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生命线工程,对于其震后快速抢通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铁路桥梁具有梁体自重大、桥墩结构刚度大等特点,在近断层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这些灾害轻则影响桥梁结构... 铁路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生命线工程,对于其震后快速抢通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铁路桥梁具有梁体自重大、桥墩结构刚度大等特点,在近断层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支座剪断、桥墩倾斜、梁体坠落等灾害。这些灾害轻则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运营,重则导致结构整体破坏,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及线路阻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以门源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的硫磺沟大桥为例,给出震后抢险复旧的思路和方案,通过对其震后抢险复旧方案的对比研究,确定采用新建桥梁方案。最后结合硫磺沟大桥抢险复旧的过程和经验给出简支梁桥震后抢险复旧的一些建议,为震后桥梁的快速修复抢通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简支梁 预应力混凝土梁 地震 抢险复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地震后应急药品的管理建议和目录推荐
12
作者 鲍宇玲 郭霞 +1 位作者 刘宇 刘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该文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灾后药品需求特点,探讨震后应急药品保障难点与管理策略。高海拔地区低温、干燥、紫外线辐射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给药品稳定性、运输供应、分发和使用带来巨大挑战... 该文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灾后药品需求特点,探讨震后应急药品保障难点与管理策略。高海拔地区低温、干燥、紫外线辐射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给药品稳定性、运输供应、分发和使用带来巨大挑战。该文提出多元化供应渠道、运输加固、温湿度控制、避光措施、防风沙与防腐蚀等解决方案,施行尊重当地文化、按需分配药品、合理用药、加强药学服务的综合管理。结合高海拔地区环境特点并根据应急期、亚急期、恢复期不同救援阶段的药品需求,推荐相应的应急药品目录。旨在为高海拔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后药品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高海拔地区 药品管理 药品供应目录 医疗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体系的ISM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凤山 戎全兵 张宏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5,共6页
为探究国防工程震害风险体系内部规律和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结构模型组件。遵循解释结构模型的本质思想和工作程序,在确定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体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给出... 为探究国防工程震害风险体系内部规律和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结构模型组件。遵循解释结构模型的本质思想和工作程序,在确定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体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国防工程震害风险解释结构模型组件方案,研制基于窗体界面线程设计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解释结构模型算法组件,求解系统可达矩阵,构建多层递阶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结构模型。模型解释了国防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的神经支撑结构、关键特征等层次关系和功能映射,风险评价的立足点在于"国防工程整体性工程风险",关键特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变异元素、国防工程毁伤评估、国防工程主体结构风险等元素,为研究、探索、完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系统设计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分析 地震 国防工程 解释结构模型 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急双态-二维云模型的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
14
作者 何欣宇 郭海湘 +3 位作者 刘雅凝 石咏 王墩 窦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8,共13页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破坏性强,提升区域内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是增强灾害响应与应急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有效、准确、科学地评价各时段各状态下各行业、各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从应急组织、...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破坏性强,提升区域内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是增强灾害响应与应急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有效、准确、科学地评价各时段各状态下各行业、各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从应急组织、指挥决策、生命救援、事故处置和应急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基于平急双态-二维云模型的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二维云判定平时和急时各指标云和标准云的贴近度及综合评价等级,揭示现有地震应急协同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和政策建议,为提升高原高寒地区平时和急时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西藏定日县地震应急协同能力平时状态等级为“良”,急时状态等级为“优”,平急双态等级为“优”;在此次地震应急响应中,指挥决策的高效协同表现最好,但在协同联动机制、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应急预案协同、高原病紧急救治、专业救援队伍协同等方面的协同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亟待提升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地震 应急协同能力 平急双态 二维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的供水管网震后应急消防供水能力评估
15
作者 杨兵 杜坤 +3 位作者 贾睿 李树生 蒋云龙 张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8,共11页
供水管网在地震后3~4 d内的应急供水能力评估,特别是在紧急情况如火灾发生时的供水能力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而更换断裂管道需要较长时间,在地震后一段时间内会关闭阀门隔离断裂管道,以保证其他区域供水不受影响。引入最短路径算法识别... 供水管网在地震后3~4 d内的应急供水能力评估,特别是在紧急情况如火灾发生时的供水能力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而更换断裂管道需要较长时间,在地震后一段时间内会关闭阀门隔离断裂管道,以保证其他区域供水不受影响。引入最短路径算法识别关键阀门,并利用最新的EPANET 2.2实现关闭阀门。首先,应用最短路径算法生成最小隔离单元。其次,采用泊松随机数生成震损场景。然后,依据应急火灾场景及最小隔离单元确定关阀方案。最后,对所有应急火灾场景分别进行地震后应急消防流量评估。将所提算法应用于云南省某古城镇。结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地震后消防管网供水流量评估收敛次数均不会超过1 000次;阀门布置个数与管网消防供水能力不是简单的呈现正相关,而是需要合适的阀门布置位置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消防供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古城镇消防管网 应急消防供水能力评估 重要阀门识别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媒体-政府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
16
作者 郭海湘 邹宇哲 +4 位作者 汪枫 毛建军 赵甜甜 窦杰 王墩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收集了2025年1月7日至1月21日内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数据,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舆情热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SnowNLP情感分析算法和BERTopic主题模型对公众-媒体-政府视角下舆情文本的情感倾向和主题演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定日地震网络舆情文本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整体情感呈现正向发展态势,并在不同主体视角下存在与生命阶段相对应的舆情文本主题内容与分布差异。该研究通过引入公众-媒体-政府视角,揭示了三者在舆情演化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凸显了由不同主体组成的舆情协同影响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此提出了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主题演化 情感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耦合视角下城市抗震韧性综合评价研究
17
作者 朱莉 李雯亚 +1 位作者 杨耀星 刘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并创新性地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多维指标间的动态交互与耦合演化机制;最后以四川省9个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阿坝州和甘孜州的抗震韧性等级较低,尤其在震后恢复力方面表现欠佳,其中经济维度和基础设施维度是其抗震韧性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对韧性演化网络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道路、水利和电力设施的应急防护是提升这2个地区抗震韧性水平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可为精准识别韧性短板及其根源、制定靶向性韧性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城市韧性评价 多维耦合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初期的应急物资需求预测研究
18
作者 王国保 蔡水涌 +1 位作者 杨红刚 谢本凯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5-936,共12页
精准、高效地预测地震灾害中的应急物资需求,对提升救援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至关重要。文章采用间接预测方法,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对预测指标进行降维,选取主成分作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同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长... 精准、高效地预测地震灾害中的应急物资需求,对提升救援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至关重要。文章采用间接预测方法,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对预测指标进行降维,选取主成分作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同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单元数和批处理大小进行优化,从而构建伤亡人数预测模型。此外,将预测的伤亡人数与安全库存理论相结合,建立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模型。基于震级在6级以上的地震数据,构建的伤亡人数预测模型在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等评估指标上表现优异。与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SO-BP)模型及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相比,其误差分别降低了71%~97%、46%~83%和34%~62%。以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级地震和2020年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6.4级地震为案例,精准预测两地的伤亡人数及各类应急物资的需求量。该方法为提高地震灾害管理及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响应能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物资 需求预测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事件驱动的输电杆塔震害自动评估系统研究
19
作者 陈刚 李茂峰 +6 位作者 陈强 刘波 岑关 甘朝阳 李克华 申文豪 李强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输电杆塔是电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自然灾害,对输电杆塔的安全造成巨大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开展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可为输电杆塔巡查修复提供决策支撑。针对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响应效率低、... 输电杆塔是电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自然灾害,对输电杆塔的安全造成巨大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开展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可为输电杆塔巡查修复提供决策支撑。针对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响应效率低、巡检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构建了基于地震灾害事件驱动的输电杆塔震害自动评估系统。本系统底层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形式,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获取地震发震信息;以地形和场地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输入,结合输电杆塔地震易损性曲线,快速自动化地实现输电杆塔震害程度评估并实时发布。本系统满足了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需求,为“是否巡查”提供决策参考,可有效提高电网应急决策的精准化程度和反应效率,优化输电线路杆塔震害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处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输电杆塔易损性 网络爬虫 地震应急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地震应急协作网络结构特征
20
作者 白鹏飞 李今禾 段倩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5,共9页
为深入剖析二三级地震应急响应合作网络结构和协作机制特征,以2023年“12·18”积石山地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组织关系和组织职能等方面,对应急协作网络展开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应急协作网络密度... 为深入剖析二三级地震应急响应合作网络结构和协作机制特征,以2023年“12·18”积石山地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组织关系和组织职能等方面,对应急协作网络展开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应急协作网络密度数值较低,组织间协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表现为形成了8个凝聚子群,同级单位更倾向于聚类,具有相似职能属性的单位也更易形成凝聚子群;二三级响应的主体以省级部门为主,主要为省级指挥协调与应急救援功能结合的凝聚子群;国家层面单位形成的凝聚子群主要发挥协调支援作用,央企国企在此次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打破当地政府与驻地央企国企的行政壁垒,建立完善的央地应急协同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协作网络 网络结构 协作关系 凝聚子群 结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