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1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DK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关传国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陈文静 赵晓萌 吴建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非TNBC组(120例)和TNBC组(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CE-MRI和DKI检查。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测试集(n=33)。在第2期DCE-MRI图像、平均扩散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参数图中勾画出病变区域的三维感兴趣区(three-dimensional region of interest,3D 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K最佳、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依次对特征进行降维和选择,然后,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分别建立第2期DCE-MRI模型、DKI参数图模型(MD+MK、MD、MK)及联合模型(DCE-MRI+MD+MK),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评估,并使用DeLong检验分析模型间的统计学差异。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从每个序列3D ROI中分别提取了2286个影像组学特征,从第2期DCE-MRI、MD+MK、MD、MK及DCE-MRI+MD+MK中分别选取了8、9、12、7、21个特征与TNBC相关。第2期DCE-MRI模型、MD+MK模型、MD模型和MK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0、0.769、0.676、0.625;联合模型(DCE-MRI+MD+MK)在测试集中的AUC是0.884,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79.2%和77.8%。最后,把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联合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优于MD+MK模型、MD模型、MK模型及第2期DCE-MRI模型,但与列线图模型的AUC和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与列线图模型相似的诊断性能。结论基于DCE-MRI联合DKI参数图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及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TNBC,有助于临床对TNBC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b值DWI及DCE分布式参数模型辅助诊断放射性坏死一例
3
作者 雷艳 周佳南 +2 位作者 朱正阳 张鑫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83,234,共4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563-02,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患者女,36岁。主诉胶质瘤术后3年余。患者于2019年11月12日中午活动后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无...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563-02,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患者女,36岁。主诉胶质瘤术后3年余。患者于2019年11月12日中午活动后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意识障碍,休息后无缓解,遂送至南京同仁医院,急查头颅CT示右侧额叶脑出血,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专科检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同步放化疗 放射性坏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脉管侵袭
4
作者 龚海鹏 张茹 +3 位作者 段书峰 邢金丽 朱政锜 冯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回顾性判读病灶的MR影像征象;使用MATLAB和SPM软件自DEC-MRI图像上提取病灶的动力学参数:与增强前对比增强第一期肿瘤内增强>50%体素的体积(volume)、增强第一期与增强前肿瘤内最大增强比(peak)、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大于10%的体素占比(persistent component)、最后一期与早期峰值强化期信号强度比降低大于10%的体素占比(washout component)、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或降低都不超过10%的体素占比(plateau component)、肿瘤内优势体素类型(predominant)和肿瘤增强异质性(heterogeneity)。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乳腺癌LV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临床危险因素、MRI征象和DCE-MRI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动力学参数模型、临床-MRI特征模型以及动力学参数-临床-MRI特征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利用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效能。采用bootstrap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heterogeneity、瘤周水肿和ADC值是预测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动力学参数模型及临床-MRI特征模型预测乳腺癌LVI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24~0.930)和0.821(95%CI:0.756~0.885);结合动力学参数和临床-MRI特征所构建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效能,当诊断阈值为0.379,AUC为0.930(95%CI:0.892~0.968),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89.7%。DCA和CIC均证实了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参数及临床-放射学特征所构建的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的L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从而可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侵袭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5
作者 谢伊代·苏力坦 魏子凡 +4 位作者 陈雨萱 翁春娇 姜楠 胡春洪 马新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建立联合模型。绘制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联合模型临床实用性。结果PT组年龄高于FA组(P<0.05)。PT组病灶主要表现为分叶状,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及囊变坏死,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不均匀强化,TIC以Ⅱ型为主。PT组平均ADC值为(1.500±0.153)×10^(−3) mm^(2)/s,rADC1值为0.870±0.070,rADC2值为0.760±0.070,均低于F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T的平均ADC值最佳截断值设为1.525×10^(−3) mm^(2)/s,对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0,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83.1%;rADC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平均ADC值,但特异度较低。rADC1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923时对应AUC为0.791,rADC2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847时对应AUC降至0.647,联合模型(病灶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的最佳截断值设为0.636对应AUC为0.904,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0.8%。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rADC1值(P=0.007)及rADC2值(P<0.001)。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0.2~0.9的阈值范围内临床实用性高于单一模型。结论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联合模型(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可在术前有效预测PT,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对PT的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何雨琪 杜云霞 +5 位作者 徐文翔 李飞翔 孙赟 彭乐平 王莉莉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9,109,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88例LACC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前瞻性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15例LACC患者。按照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v1.1将患者分为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在DCE-MRI图像上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全肿瘤轮廓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原始频数表,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7软件计算直方图特征,103例患者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分割策略分为训练集88例,验证集15例,利用机器学习筛选最优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并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同时在ADC图测量ADC值。构建DCE直方图特征模型、ADC值及联合模型预测LACC放化疗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比较临床参数及直方图特征在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间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模型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22、0.841;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835、0.705;DCEscore联合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效能最佳,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943、0.909。临床参数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DCEscore、ADC是LACC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64、277.9、0.001;P值分别为0.008、<0.001、0.002),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DCEscore及ADC值是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18.2、0.002;P值分别为<0.001、0.007)。结论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构建的联合模型能够治疗前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提示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可能为LACC患者精准医疗提供一种无创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石浩洋 钱伟韵 +2 位作者 王凯峰 莫永佳 公维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59,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在AIS的病理生理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分子机制的复杂性,BBB损伤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MRI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我国居民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在AIS的病理生理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其分子机制的复杂性,BBB损伤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MRI已广泛应用于AIS的诊断及病理机制研究等多个方面,但多种技术的成像标准仍需进一步统一,本文将对AIS与BBB损伤的相关机制及其MRI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不同MRI技术在BBB损伤评估中的优劣势,以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AIS的早期精准诊断、神经保护策略和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磁敏感增强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预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研究
8
作者 李静 邹彩霞 +2 位作者 潘妮妮 陈俊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0,共11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中心1)和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心2)PCa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前2周的临床、影像资料,将中心1收集的105例病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73例)和内部验证集(32例),将中心2收集的47例病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选取DCE-MRI原始图像,通过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伪彩图。在3D Slicer软件中参照轴位T2WI在药代动力学参数伪彩图上逐层勾画全前列腺腺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后提取直方图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筛选出8个最优特征并计算直方图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后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组和不良组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直方图特征模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评估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后基于联合模型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列线图。结果 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治疗反应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Gleason评分、MRI-T分期、直方图特征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后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OR=0.925,95%CI:0.859~0.958,P=0.038)、MRI-T分期(OR=0.871,95%CI:0.800~0.949,P=0.002)及直方图特征(OR=0.096,95%CI:0.056~0.137,P<0.001)是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57(95%CI:0.774~0.939)、0.953(95%CI:0.888~0.996)、0.808(95%CI:0.676~0.941);直方图特征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为0.874(95%CI:0.769~0.951)、0.816(95%CI:0.664~0.967)、0.674(95%CI:0.517~0.831);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为0.951(95%CI:0.906~0.994)、0.973(95%CI:0.922~0.995)、0.830(95%CI:0.699~0.960);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稳定性;DeLong检验及NRI值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临床模型和直方图特征模型。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是预测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模型在预测PCa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直方图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
9
作者 罗文斌 郑晔 +3 位作者 陈妙勤 刘欣 王蕾 段少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248例和测试组61例。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第二期影像,运用3D-Slicer软件提取5个特征区域(瘤内、瘤周2mm、瘤周4mm、瘤内联合瘤周2mm、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的影像组学参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然后通过交叉验证确定影像组学特征的最佳组合。结果3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50例,恶性肿瘤159例,两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及强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7.695、-5.775、30.248,P均<0.001)。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893、89.1%、75.0%、82.3%、0.838和0.881、74.2%、86.7%、80.3%、0.793。训练集中,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高于瘤内、瘤周2mm、瘤周4 mm及瘤内联合瘤周2 mm区域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6、2.982、3.392、2.157,P均<0.05)。校准曲线显示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训练集P=0.381,测试集P=0.159)。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及测试集风险阈值为0~1.0时,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净效益最高。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很好的乳腺良恶性肿瘤预测性能,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模型最佳、净效益最高,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无创性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10
作者 石欣莹 李雨轩 +4 位作者 董子妍 郑文静 刘晓琴 罗昕 曹金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6,共6页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后处理,减少其受呼吸运动伪影等的影响,从而保证图像的质量。GRASP技术已经在心血管系统成像、腹部动态成像及肿瘤诊断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应用,并获得较传统影像学手段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将系统综述GRASP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头颈部、心血管、胸腹部及运动系统等多部位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其最新拓展技术,旨在为该技术的未来改进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AD及mp-MRI的联合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建英 张文轩 +3 位作者 韩雨 巩平 徐爱霞 王锡臻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6,141,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诊断中的价...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诊为PCa并取得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mp-MRI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根据病理及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为csPCa和非csPCa两组,比较两组间PSAD和mp-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开始强化时间(T0)、短暂增强时间、流入速率(wash in rate,WIR)等参数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及构建模型诊断csPCa的效能。结果csPCa组的ADC、T0低于非csPCa组,WIR、PSAD、短暂增强时间高于非csP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ADC、WIR单独诊断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2(0.829~0.952)、0.890(0.814~0.942)、0.812(0.724~0.882),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0.47 ng/(mL·cm^(3))、0.82×10-3 mm^(2)/s、50.33 s^(-1),敏感度分别为79.1%、67.4%、1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54.8%。PSAD、ADC、WIR任意两参数(WIR+PSAD、ADC+PSAD、WIR+ADC)及多参数(WIR+PSAD+ADC)联合诊断csPCa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9(0.862~0.970)、83.7%、96.8%;0.940(0.877~0.977)、90.7%、91.9%;0.935(0.870~0.974)、79.1%、95.2%;0.955(0.896~0.986)、90.7%、91.9%。ROC曲线对比分析显示WIR+PSAD+ADC、ADC+PSAD、WIR+ADC联合模型与ADC、WIR单参数诊断csPCa的AU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IR+PSAD联合模型与WIR单独诊断csPCa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D联合mp-MRI对csPC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主要指标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预测cs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前列腺癌Ki-67表达
12
作者 李爰莹 胡晓航 +2 位作者 王雅静 罗童 李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Ca)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4例PCa,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05)与测试集(n=89),并根据病理所见Ki-67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亚组(≤10%)与... 目的观察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Ca)Ki-67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4例PCa,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05)与测试集(n=89),并根据病理所见Ki-67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亚组(≤10%)与高表达亚组(>10%)。于DCE-MRI中勾画瘤内及瘤周ROI,提取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筛选与PCa Ki-67表达状态相关者,构建相应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其中最佳者。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临床模型,以之联合最佳影像组学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各模型预测PCa Ki-67表达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效能并加以比较;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各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PCa Ki-67表达状态的AUC为0.905、0.867及0.930,后者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T分期≥3均为PCa Ki-67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基于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Ki-67表达状态的AUC为0.911,与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AUC=0.906)无显著差异(Z=0.349,P=0.727)但高于临床模型(AUC=0.684;Z=4.370,P<0.05);0.10~0.70风险阈值内,联合模型带来的净收益高于临床模型与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结论DCE-MRI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PCa Ki-67表达;联合临床指标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KI-67抗原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宋丹 柴亚欣 葛延平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剂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透性和血流灌注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在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并收集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本研究经新乡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21-144-01K)。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MVD。对比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和MVD。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参数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MVD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高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低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中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Ⅰ期直肠癌患者(P<0.05),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Ⅱ期直肠癌患者(P<0.05),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Ⅲ期直肠癌患者(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83、-0.743、-0.721,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764、0.703、0.814,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812、0.754、0.835,P<0.05)。结论:DCE-MRI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微血管生成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分化程度 临床分期 微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的3D-MIP重建及多参数评估BI-RADS 4类乳腺肿瘤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泓冰 宁宁 +7 位作者 赵思奇 李远飞 武玥琪 宋清伟 杨洁 高雪 张莫云 张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_(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对比增强 瘤周血管 最大密度投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宫颈癌神经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倩瑜 刘架伸 +8 位作者 田士峰 张钦和 宋庆玲 陈丽华 马长军 王楠 林良杰 王家正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APTw、DCE-MRI序列)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其中有PNI(PNI组)12例,无PNI(NPNI组)24例。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病灶的APT值与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分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between EES and blood plasma,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_(e))以及血浆容积分数(capillary plasma volume,V_(p))。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olmogorov-Smir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有差异参数诊断PNI效能,获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有差异参数的联合诊断效能,DeLong检验进行各参数和联合参数AUC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APT值和有差异DCE-MRI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的APT值及K^(trans)值、K_(ep)值、V_(e)值、V_(p)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均>0.75。两组间的APT值和V_(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组的APT值(2.89%±0.72%)和V_(p)值[7.80×10^(-3)(6.80×10^(-3),1.14×10^(-2))]均大于NPNI组[APT值2.31%±0.71%;V_(p)值4.19×10^(-3)(2.04×10^(-3),7.35×10^(-3))]。评估宫颈癌PNI时,APT值和V_(p)值的AUC分别为0.717、0.785,阈值分别为2.7%及6.46×10^(-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及75.0%、83.3%及75.0%;APT值联合V_(p)值后的AUC为0.792,APT值、V_(p)值与两者联合后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与V_(p)值无相关性(r=0.219,P=0.198)。结论APTw序列及DCE-MRI的定量参数均能有效预测宫颈癌PN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神经周围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定燕 何文琪 +2 位作者 王伟 陈梅泞 罗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0,119,共8页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P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T2WI、DWI序列和由DWI自动计算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eient,ADC),在DCE-MR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并测量ADC值。根据靶向穿刺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和Ki-67表达水平,分为Ki-67高表达组(Ki-67>10%)和低表达组(Ki-67≤10%),Gleason评分低级别(GG 1~2)和高级别(GG 3~5)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参数和ADC值与Ki-67、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Ki-67表达、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K^(trans)、K_(ep)、Ve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K^(trans)、K_(ep)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Ki-67高、低表达组K^(trans)、K_(ep)、Ve、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评分高、低级别组K^(trans)、K_(ep)、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表达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Ve+ADC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0;Gleason评分分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ADC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61。结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ADC值相结合,在预测PCa的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显示出高诊断效能。联合使用DCE-MRI定量参数与ADC值可提高PCa病理分级和生物侵袭性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Ki-67 GLEASON评分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雨薇 孙敏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全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瘤内感兴趣区,使用PHIgo-AK软件进行瘤周的扩展并提取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算法等选择DCE-MRI、DWI瘤内及瘤周的最优特征数。分别建立单序列及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在训练组中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预测效能最高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 score,rad-score)建立融合模型,并以诺模图(nomogram)展示,采用AUC值,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R-2状态的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3和0.948,效能最高。肿瘤最大径是区分乳腺癌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结合rad-score和肿瘤最大径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乳腺癌HER-2状态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的AUC值为0.961,验证组为0.958。结论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癌HER-2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晓倩 刘凤海 康立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证实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PLNM组与无PLNM组原发肿瘤DCE-MRI及IVIM-DWI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PLNM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t=6.203,P<0.001)、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t=3.944,P<0.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Z=4.393,P<0.001)、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Z=2.312,P=0.021)低于无PLN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K^(trans)(P<0.001)、f(P=0.003)、ADC(P=0.031)是宫颈癌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K^(trans)、f、ADC预测PLN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707、0.745;与单一参数相比,三者联合预测PLNM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86.8%。结论早期宫颈癌原发肿瘤DCE-MRI的K^(trans)、V_(e)及IVIM-DWI的f、ADC有助于鉴别PLNM。独立危险因素K^(trans)、f、AD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泽然 黄梦颖 +2 位作者 曾利川 金硕果 尹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314-3319,共6页
胶质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领域近期发现的解剖结构,具有调节间质液运动、废物清除和潜在的大脑免疫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被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研... 胶质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领域近期发现的解剖结构,具有调节间质液运动、废物清除和潜在的大脑免疫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被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研究,目前常用的MRI技术有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技术及新型多模态超快速磁共振技术等,本文就这些技术在脑胶质淋巴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汇总综述,以期为胶质淋巴系统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超快速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