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hallow buried circular tunnels under explosion hazard
1
作者 ZHANG Chen-long ZHANG Dong-ming +1 位作者 HUANG Zhong-kai HUANG Z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68-3884,共17页
In recent years,the escalation in accidental explosions has emerged as a formidable threat to tunnel infrastructure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a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tunnels,to im... In recent years,the escalation in accidental explosions has emerged as a formidable threat to tunnel infrastructure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a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tunnels,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maintain the functionality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 hubs.To this end,this study proposes a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damage of shallow buried circular tunnels under explosion hazards.First,the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of soil-tunnel interaction system under explosion hazard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Then,based on the validated numerical model,an explosion intensity(EI)considering both explosion equivalent and relative distance was us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ypical explosion conditions.Finally,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g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urrounding soil,concrete strength,lining thickness,rebar strength,and rebar rate on the tunnel dynamic performance.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proposed for shallow circular tunnels fully integrates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explosion equivalent and distance,and is able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degree of damage sustained by these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EI.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transport networks based on dynamic performance,thereby facilitating decision-making and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y consultants,operators,and stakehol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S explosion hazard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arametric analysis numeric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lle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uning of molecular dynamics code with OpenMP 被引量:3
2
作者 白树仁 冉丽萍 鲁奎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年第3期260-264,共5页
An OpenMP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parallelize the sequential molecular dynamics(MD) code on shared memory machines. When a code is converted from the sequential form to the parallel form, data dependence is a main pr... An OpenMP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parallelize the sequential molecular dynamics(MD) code on shared memory machines. When a code is converted from the sequential form to the parallel form, data dependence is a main problem. A traditional sequential molecular dynamics code is anatomized to find the data dependence segments in it, and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i.e., recover method and backward mapping method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ose data dependenc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arallelization of this sequential MD co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allelized MD code was analyzed by using some performance analysis tools.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 that the computing size of this code increases sharply form 1 million atoms before parallelization to 20 million atoms after parallelization, and the wall clock during computing is reduced largely. Some hot-spots in this code are found and optimized by improved algorithm. The efficiency of parallel computing is 30%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and the calculation time is saved and larger scale calculation problems are 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analysis molecular dynamics parallel computing performance tuning OPEN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掏槽爆破Shape-effect损伤理论分析及优化
3
作者 秦辉峰 赵岩 +1 位作者 王海龙 何健辉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1,46,共12页
为探究在不同形状的空孔下的掏槽爆破机理,基于空孔效应、应力集中效应及空间碎胀原理,建立了改进后的Shape-effect分段爆破二维损伤理论计算模型,结合模拟和试验分析爆破作用下掏槽区的围岩损伤情况,并以此给出“方空孔掏槽理论分析模... 为探究在不同形状的空孔下的掏槽爆破机理,基于空孔效应、应力集中效应及空间碎胀原理,建立了改进后的Shape-effect分段爆破二维损伤理论计算模型,结合模拟和试验分析爆破作用下掏槽区的围岩损伤情况,并以此给出“方空孔掏槽理论分析模型”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圆空孔壁随时间变化的荷载函数γq 2 sinθ符合孔壁的实际应力,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优化掏槽区的爆破效果,将圆空孔换为方孔空后,方孔空周围的岩体损伤分布均匀,破裂充分。掏槽区岩体空孔形状的改变影响周围岩体的应力分布,圆孔壁附近岩体产生“间隔环状”破坏,反射波的拉伸作用受到阻抗。方孔空掏槽爆破产生的纵波使孔壁大范围内岩体产生拉剪破坏,其在第二段应力波的影响下向内坍缩,空孔空间的利用率达63.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损伤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Shape-effect模型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ive depth of dynamic compaction in embankment built with soils and rocks
4
作者 邹金锋 罗恒 杨小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4-37,共4页
Effective depth of dynamic compac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dynamic compaction technology of effective depth were analyzed elaborately. The formula determining the reinforcement depth was deduced by us... Effective depth of dynamic compac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dynamic compaction technology of effective depth were analyzed elaborately. The formula determining the reinforcement depth was deduced by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hammer weight, hammer area, dry density of filling materials and filling materials types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formula of effective depth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dimensions analysis.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n-situ dynamic compaction, the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highway embankment filled with soils and rocks.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using the developed formula are close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COMPACTION effectIVE DEPTH in-situ test dimension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floating performance of a novel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based on the floating principle with complic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5
作者 Ye Lu Ke-dong Zhou +2 位作者 Lei He Jun-song Li Xue-yi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07-614,共8页
In this paper,a novel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float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ixed-point constraint and secondary counter-recoil.A rigid-flexible couplin... In this paper,a novel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float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ixed-point constraint and secondary counter-recoil.A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 the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with muzzle brake based on floating principle was established,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soil and human body was taken into account.The dynamic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hine gun with or without floating technique were analyzed to indicate the influence of floating technique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un.Furthermore,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models with five different firing angles wa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angl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loating mechanism could reduce the recoil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is novel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CALIBER machine GUN FLOATING performance dynamic analysis FIRING ELE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采数据的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有效性研究——以黔西织金区块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晨 史康 +9 位作者 秦勇 袁航 陈贞龙 高为 卢玲玲 李猴强 张旭阳 王祥 何红斌 张润涵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84,共15页
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是一个递进过程,可分解为排水降压与降压解吸产气2个环节,任一环节失效均会导致产气受限。通过分析排采数据剥离上述2个环节的有效性,明确解吸产气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促进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 煤层气井排水、降压、产气是一个递进过程,可分解为排水降压与降压解吸产气2个环节,任一环节失效均会导致产气受限。通过分析排采数据剥离上述2个环节的有效性,明确解吸产气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促进煤层气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种基于累计产水量与井底流压、累计产气量与井底流压、以及累计产水量与累计产气量3条关系曲线的排采有效性分析方法,具有水侵识别、水源劈分、气藏参数获取与关键环节剥离等功能,将其应用于黔西织金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取得一定成效。基于累计产水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曲线,上凹型代表水侵井,下凹型代表非水侵井。面向开发需求,将含气系统概念延伸为产气系统,指具有相近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动态及生产规律的含气系统及其组合,不同产气系统合采兼容性差。织金区块含煤地层可划分为上部(1~9号煤层)与下部(10~35号煤层)2套产气系统,上部产气系统水文地质开启程度高,易发生水侵,而下部产气系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封闭,无明显水侵现象,有利于高效降压与产气。气藏属性参数计算结果显示,水侵井具有启抽压力低,弹性产水指数高的特点,非水侵井与之相反。水侵井的水侵产水量大于弹性产水量,总产水量高;非水侵井主要产出弹性水,总产水量低。产水能量驱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排水降压有效性,进而影响了气井的产能潜力。限制或避免水侵、提高排水降压有效性将是织金区块老井提产改造与新井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研究成果可为叠置煤层气系统发育背景下的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与产能主控因素诊断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水侵识别 产气系统 合采 储层流体效应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的轻质棒料凸溜槽曲线评估及优化
7
作者 张瑞 任明阳 +3 位作者 张鹏飞 冯伟华 李浩亮 宋晓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00-211,共12页
目的凸曲线溜槽装置常用于轻质棒料的姿态变换,针对现有轻质棒料溜槽曲线设计缺乏理论指导,且曲线优劣无法量化评估,导致卡堵和物料损伤等问题,通过动力学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一种针对凸曲线溜槽的量化评估及优化方法,为凸曲线溜槽的设... 目的凸曲线溜槽装置常用于轻质棒料的姿态变换,针对现有轻质棒料溜槽曲线设计缺乏理论指导,且曲线优劣无法量化评估,导致卡堵和物料损伤等问题,通过动力学分析和数值仿真,提出一种针对凸曲线溜槽的量化评估及优化方法,为凸曲线溜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烟支这一典型轻质棒料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仿真软件建立物料与溜槽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对影响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学分析物料在凸曲线溜槽上的运动行为,并基于关键影响因素提出评估及优化方法。结果通过优化溜槽曲线,有效解决了物料在接触竖直挡板前飞离溜槽的问题,使得物料离开溜槽的倾斜角由64.70°提高至70.20°,评估指标理论计算值由0.97提高至1.45,评估结果与仿真及实验结果接近。结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凸曲线溜槽的量化评估及优化方法,基于该优化方法得到的优化曲线相对于原曲线,降低了物料损伤程度及卡堵风险。同时,仿真及实物测试验证了所提出评估方法的有效性,适用于实际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分析 性能评估 ADAMS仿真 溜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地铁不同减振垫刚度下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
8
作者 任娟娟 罗磊 +3 位作者 张亦弛 张琦 章恺尧 邓世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178,共7页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心部件减振垫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减振垫及刚度下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减振特性。利用ABAQUS分析不同减振垫刚度下轨下结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动力响应及减振计算分析发现,随着减振垫刚度的减小,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和加速度有所增加,轨道结构减振效果有所增加;通过谐响应分析揭示垂向共振是轨道结构出现垂向振动波峰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和减振性能,推荐选用面刚度0.012~0.024 N/mm3减振垫进行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浮置板 减振垫 减振性能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9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10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能力视角下政府数据开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fsQCA与回归分析的双重证据
11
作者 刘崇瑞 刘旭然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3,共11页
数字时代如何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引入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政府数据开放“能力-绩效”分析框架,基于2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回归分析,探究了... 数字时代如何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引入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政府数据开放“能力-绩效”分析框架,基于2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与回归分析,探究了不同维度动态能力及其相互作用对政府数据开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设计能力、技术同化能力与数据提供能力等能力对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上述能力无法独立构成政府数据开放高绩效的必要条件,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对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发挥联动影响,形成三条影响政府数据开放绩效的路径,分别是机会感知型、综合驱动型、快速响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绩效 动态能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巡检机器人越障工况下基座旋转关节性能分析
12
作者 李小彭 刘海龙 +1 位作者 樊星 石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影响机器人越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行走臂基座旋转关节.为了提升机器人在越障工况下的行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座旋转关节主动调节方法.首先建立了机器人基座旋转关节的双惯量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quadraticr... 影响机器人越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行走臂基座旋转关节.为了提升机器人在越障工况下的行走性能,提出了一种基座旋转关节主动调节方法.首先建立了机器人基座旋转关节的双惯量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quadraticregulator,LQR)控制理论设计了关节控制器.对比发现基座旋转关节性能主要由权系数矩阵Qc与Rc决定,使用遗传算法对关节控制器系数矩阵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优化效果,找到最佳方案来提升机器人在越障工况下的行走性能.最后进行了多关节双臂巡检机器人的越障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参数后的关节控制器能更好地控制机器人完成越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巡检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关节控制 遗传算法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离心效应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计算的新方法
13
作者 张小翠 莫国胤 +3 位作者 刘富豪 张建强 蒋汉军 张介禄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6,共10页
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驱动速度在评估啮合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及其伴随而来的离心效应。基于Euler梁理论,提出了一种原始计算算法,通过在速度场中引入离心效应来计算直齿轮的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 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驱动速度在评估啮合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及其伴随而来的离心效应。基于Euler梁理论,提出了一种原始计算算法,通过在速度场中引入离心效应来计算直齿轮的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以驱动速度为控制参数,研究了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并证明了离心效应与动态啮合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离心场的作用下,齿轮的固有频率和动态啮合刚度的波动都随着驱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高弹性模量容易抑制驱动速度对动态啮合刚度的影响,而密度则相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齿轮在离心作用下的振动、噪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啮合刚度 离心效应 驱动速度 齿轮材料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14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伺服阀控非对称缸的液压缸系统压力跃变消除方法
15
作者 张娜 刘广治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4,共8页
压力跃变是阀控非对称缸系统固有的属性。液压缸活塞杆换向产生的压力跃变,使其不能对非对称缸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且使液压缸系统不能平稳工作。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双伺服阀控非对称缸来消除压力跃变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压力跃变是阀控非对称缸系统固有的属性。液压缸活塞杆换向产生的压力跃变,使其不能对非对称缸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且使液压缸系统不能平稳工作。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双伺服阀控非对称缸来消除压力跃变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在考虑容腔效应条件下,推导出了非对称缸两腔压力跃变幅值动态方程,确定了影响压力跃变幅值的因素;然后,推导出了双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压力跃变幅值动态方程,得到了采用双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来消除压力跃变时,两个伺服阀阀芯位移控制信号应满足的关系;在满足该关系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性质载荷对非对称缸两腔压力跃变幅值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AMESim软件设计了双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的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可变负载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非对称缸两腔压力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恒定负载、线性变化负载和周期性变化负载,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非对称缸两腔压力跃变;对阶跃变化负载,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消除因流量不对称而导致的部分压力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液压缸 压力跃变 容腔效应 AMESIM 仿真分析 压力跃变幅值动态方程 压力变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6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佛法身舍利塔动力弹塑性分析
18
作者 李灵君 王秀丽 +4 位作者 程春玲 苏永 王鑫 蒋天娇 朱宏瑞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6-1089,共14页
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是一幢新建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郭寺内的地标性观光仿古塔建筑,为RC和SRC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设计文件显示,在罕遇地震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场地和设计工作年限两大因素的影响。文章运用MIDAS ... 南山佛法身舍利塔是一幢新建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郭寺内的地标性观光仿古塔建筑,为RC和SRC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设计文件显示,在罕遇地震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场地和设计工作年限两大因素的影响。文章运用MIDAS Gen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2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调整后动力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纤维模型,分析结构的剪力与倾覆弯矩、变形、屈服状态与滞回耗能和能量响应。结果表明:南山佛塔结构的层刚度变化与楼层结构布置和构件形式的变化相一致;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限值1/100,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的位置与结构的布置相一致;核心筒剪力墙会发生中等程度的屈服损伤破坏,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外框架体系屈服损伤则较轻微;结构抗震耗能性能优越,抗大震的能力强。综合分析发现,虽然南山佛塔结构在罕遇地震设计中未充分考虑场地和设计工作年限两大影响因素,但经强化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后,结构安全可靠,抗震耗能性能优越,其结构体系对类似结构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佛塔 动力弹塑性 罕遇地震 抗震性能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主传动链子系统耦合效应对系统特性影响分析
19
作者 费翔 姜宏 +2 位作者 周建星 章翔峰 尚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7,共11页
针对传动链中各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耦合响应问题,以某2 MW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以及误差激励影响,建立考虑轴柔性的行星-定轴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特征值问题求解固有频率,阐述耦合效应对子... 针对传动链中各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耦合响应问题,以某2 MW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以及误差激励影响,建立考虑轴柔性的行星-定轴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特征值问题求解固有频率,阐述耦合效应对子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并对系统振型特征进行描述;利用Newmark时域积分法分别求解耦合前后系统动力学方程,探究各子系统连接前后系统动态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行星传动系统和定轴传动系统独有振动模式在风电主传动系统模态振型中依旧保留,多数振动模式表现为多个子系统单一振动模式或平行级传动系统几种振动模式之间的相互耦合;耦合效应引起各子系统波动增大,行星级啮合频率及其倍频成分在平行级低频段大量出现;行星级部件承载状态发生改变,运行稳定性降低,齿圈出现局部持续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动力学建模 振动响应 模态分析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风电场尾流荷载作用下水平轴风力机结构动力响应
20
作者 祝怡情 吴锋 +4 位作者 周岱 韩兆龙 卓杨 朱宏博 张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091,共11页
研究串列布置水平轴双风力机动力响应对保障风力机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处于上游风力机近尾流区的下游风力机尾流场特性,获取双风力机气动荷载时程曲线.进而结合结构动力学与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上、下游... 研究串列布置水平轴双风力机动力响应对保障风力机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分析处于上游风力机近尾流区的下游风力机尾流场特性,获取双风力机气动荷载时程曲线.进而结合结构动力学与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上、下游风力机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特性.研究发现:近尾流区尾流速度亏损显著,导致下游风力机的推力和扭矩分别减少54.94%和91.89%;同时,尾流湍流加剧了下游风力机的气动荷载的周期性波动.气动荷载波动性对下游风力机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其整体动力响应较弱,表现为塔顶推力方向的位移减小50.79%.研究成果可为海洋风电场风力机群结构气动响应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海洋风电场 气动性能 尾流干扰效应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