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Diesel-NG Dual Fuel Electronic System for F6L912Q Engine
1
作者 张幽彤 王春发 +2 位作者 刘兴华 李铁栓 韩秀坤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0年第4期397-402,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esel engine emission performance and convert the diesel engine to dual fuel engine, a dual fuel (diesel an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electronic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which electroma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esel engine emission performance and convert the diesel engine to dual fuel engine, a dual fuel (diesel an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electronic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which electromagnetic valves were used to control multi point natural gas injection.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for type F6L912Q diesel engin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was testified on test cell.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had great advantages in power ability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The average CNG substitution at rated load was over 80%. The dual fuel system was practical. To adopt dual fuel system was a good way to improve the engine's emiss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fuel electronic control development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Tree Analysis of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for Dual Fuel (Diesel/Natural Gas) Ship Engine Rooms 被引量:1
2
作者 Yifeng Guan Jie Zhao +1 位作者 Tengfei Shi Peipei Zh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In recent years, China's increased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led to a promotion of energy-efficient dual fuel(diesel/natural gas) ships in Chinese inland rivers. A natural gas as ship fuel may pose ... In recent years, China's increased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led to a promotion of energy-efficient dual fuel(diesel/natural gas) ships in Chinese inland rivers. A natural gas as ship fuel may pose dangers of fire and explosion if a gas leak occurs. If explosions or fires occur in the engine rooms of a ship, heavy damage and losses will be incurred. In this paper, a fault tree model is presented that considers both fires and explosions in a dual fuel ship; in this model, dual fuel engine rooms are the top events. All the basic events along with the minimum cut sets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affect accidents involving fires and explosions are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degree of structure importance of the basic events.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ensur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Chinese inland dual fuel 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fuel ship engine room fault tree fire and explosion safety measures gas le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tronics Optimization of LiPb-He Dual-Cooled Fuel Breeding Blanket for the Fusion-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善良 吴宜灿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421-1428,共8页
The concept of the liquid Li17Pb83 and Helium gas dual-cooled Fuel Breeding Blanket (FBB) for the Fusion-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FDS)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aking self-sustaining tritium (TBR >1.05) and an... The concept of the liquid Li17Pb83 and Helium gas dual-cooled Fuel Breeding Blanket (FBB) for the Fusion-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FDS)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 Taking self-sustaining tritium (TBR >1.05) and annual output of 100 kg or more fissile 239Pu (FBR > 0.238) as objective parameters, an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nte Carlo neutron-photon transport code MCNP/4A, a neutronics-optimizated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case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oncept is proved feasible. In addition, the total breeding ratio ( BR = TBR + FBR ) is list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ICS fusion - driven sub-exitical system LiPb-He dual-coded fuel breeding blank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桨发动机二自由度μ综合控制
4
作者 王曦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203,共13页
针对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单元和桨叶角控制单元构成的双回路控制系统,提出了二自由度控制的架构,采用结构化奇异值μ综合控制,将涡桨发动机的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进行融合,实现了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之间内部干扰的动态解耦以及... 针对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单元和桨叶角控制单元构成的双回路控制系统,提出了二自由度控制的架构,采用结构化奇异值μ综合控制,将涡桨发动机的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进行融合,实现了主燃油控制和桨叶角控制之间内部干扰的动态解耦以及飞行条件下的抗外部干扰性能。在涡桨发动机非线性模型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全包线加减速过渡态、稳态仿真。结果表明,二自由度双回路μ综合控制具有涡桨发动机主燃油控制回路和桨叶角控制回路的内部干扰解耦抑制和飞行条件变化的外部干扰抑制性能,回路之间内部干扰动态解耦时间不大于2 s,飞行高度在0~8 km变化、飞行马赫数在0~0.5变化,燃气涡轮转速n_(g)最大相对误差0.11%,动力涡轮转速n_(p)最大相对误差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桨发动机 Μ综合控制 二自由度双回路 主燃油控制 桨叶角控制 动态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柴当量比燃烧的发动机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清楚 刘奕 +3 位作者 毛建树 齐运亮 陈虎 王志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 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式。相比于稀燃条件,在过量空气系数越靠近理论空燃比和氨能替代率越大时,燃烧持续期缩短效果越明显。氨柴双燃料燃烧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且指示热效率高于纯柴油模式。在排放方面,氨柴双燃料的NOx排放在3.4 g/(kW·h)以下,较低氨能量替代率下的NOx排放低于纯柴油模式,但氨燃烧效率整体较低,需要控制未燃氨排放;和纯柴油相比,氨柴双燃料在70%氨能量替代率时,凝聚态颗粒数排放能够减少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双燃料 当量比燃烧 排放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门正时对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宫艳峰 钱丁超 +3 位作者 马赫阳 刘铭礼 解方喜 孟祥龙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26,共7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 采用自行开发的可变气门机构,在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排气门正时对高甲醇掺烧比甲醇-汽油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前排气门正时会使燃烧开始时刻(CA5)滞后,燃烧持续期延长,结合点火正时后,燃烧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气门正时结合最佳点火正时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 e)和NO x排放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点火正时下,排气门正时前移可以使M50,M75和M100的最佳b e分别降低7.39%,11.06%和18.72%,NO x排放量分别降低34.5%,19.6%和23.9%;提高甲醇添加量可以提高经济性,降低HC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门正时 甲醇 汽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双燃料动力装置整机仿真与故障模拟分析
7
作者 李方玉 杨雷 胡以怀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0,共6页
以瓦锡兰DF20 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实机技术参数为依据,在GT-Power软件中建立其整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双燃料发动机正常工况下的计算模型。对模型中相应参数进行修改,模拟了双燃料发动机额定... 以瓦锡兰DF20 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实机技术参数为依据,在GT-Power软件中建立其整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双燃料发动机正常工况下的计算模型。对模型中相应参数进行修改,模拟了双燃料发动机额定工况下单缸供气过多或过少、引燃油喷油过迟或过早等故障,并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处理分析,得出不同故障、同一故障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发动机热工参数的变化规律,为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整机模型 故障模拟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燃料发动机气门间隙异常对气缸均匀性的影响
8
作者 梁文威 唐元元 +2 位作者 蒋雨池 李赫 纪鑫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0,47,共6页
利用AVL BOOST软件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一维仿真建模,将进气门间隙设为仿真参数,模拟进气流道异常情况。当仿真参数气门间隙设置为正常值0.2 mm时,各气缸爆发压力和IMEP小幅度波动且气缸均匀性较好;当气门间隙出现异常时,各气缸的爆压及I... 利用AVL BOOST软件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一维仿真建模,将进气门间隙设为仿真参数,模拟进气流道异常情况。当仿真参数气门间隙设置为正常值0.2 mm时,各气缸爆发压力和IMEP小幅度波动且气缸均匀性较好;当气门间隙出现异常时,各气缸的爆压及IMEP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均匀现象。此外还设置进气管道参数进行验证,发现各气缸管道流量的变异系数随着管长增大逐渐变小。当进气管道异常时,进气门间隙发生变化,导致发动机在冲程起始阶段,气缸中的气油混合物回流到管道并进行再分配,因此产生气缸性能不均匀现象。研究结果为发动机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气门间隙 不均匀现象 一维建模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双燃料机活塞环磨损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9
作者 李大保 焦博文 +1 位作者 马旋 卢熙群 《柴油机》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针对某大型船用低速双燃料机活塞环顶环搭接口与缸套接触面出现严重的摩擦磨损问题,利用热固耦合、混合润滑和动力学方法从热膨胀、界面润滑以及干摩擦等3个方面探究原始设计参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结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在不降低... 针对某大型船用低速双燃料机活塞环顶环搭接口与缸套接触面出现严重的摩擦磨损问题,利用热固耦合、混合润滑和动力学方法从热膨胀、界面润滑以及干摩擦等3个方面探究原始设计参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结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在不降低太多密封性的前提下,减小活塞环背厚度至22~24 mm时更为合适。这种设计方案相对于原始设计方案,微凸体接触力可降低15%~29%,摩擦力可降低4.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双燃料机 摩擦 磨损 活塞环搭接口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UEL系统在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乐 于再红 《船舶》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是当前海上油气生产的主力装备之一。文章从平台主流发电机组的配置模式、主发电机选型论证和电站配置方案论证等多个方面对双燃料电站配置方案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种方案的作业现实性、技术成熟性、成本经济... 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是当前海上油气生产的主力装备之一。文章从平台主流发电机组的配置模式、主发电机选型论证和电站配置方案论证等多个方面对双燃料电站配置方案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各种方案的作业现实性、技术成熟性、成本经济性、设计合理性和稳定耐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到了使用装配BI-FUEL系统的高速柴油机组电站的方案是最适合作业于南海北部湾边际油田或类似油田的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 高速柴油发电机组 BI-fuel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气道喷射柴油引燃模式在船用发动机上的应用
11
作者 马跃 刘瑞 +2 位作者 蒋禹奇 衣然 孟杨谦 《柴油机》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一台6缸船用发动机上研究甲醇进气道喷射柴油直喷引燃模式在不同替代率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25%~100%负荷双燃料模式均可稳定运行,限制替代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为爆震和过高的压力升高率。研究工况范围内的最高替代率为60%,... 在一台6缸船用发动机上研究甲醇进气道喷射柴油直喷引燃模式在不同替代率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25%~100%负荷双燃料模式均可稳定运行,限制替代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为爆震和过高的压力升高率。研究工况范围内的最高替代率为60%,发生在75%负荷。随着替代率的提升,燃烧呈现出明显的双峰放热特征,燃烧相位整体前移,但燃烧持续期整体呈延长的趋势,仅在替代率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有所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甲醇−柴油双燃料模式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电装设计优化
12
作者 陈峰 翟俊 周田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针对目前主流大型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生产设计需优化的问题,采用改进汽车滚装船货舱甲板电缆托架安装方式、优化汽车滚装船电缆伸缩量的设置、改善活动甲板立柱电缆保护装置链接方式以及改良货舱舱顶灯基座形式等方法,对生产设计进行优化... 针对目前主流大型双燃料汽车滚装船生产设计需优化的问题,采用改进汽车滚装船货舱甲板电缆托架安装方式、优化汽车滚装船电缆伸缩量的设置、改善活动甲板立柱电缆保护装置链接方式以及改良货舱舱顶灯基座形式等方法,对生产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汽车滚装船货舱薄甲板的变形得到极大改善,电缆伸缩量的设置更合理,解决了活动甲板立柱电缆保护装置破损率高的问题,货舱舱顶灯基座制作更简便,质量更小。所采用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以为其他大型滚装船的电气生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汽车滚装船 生产设计 电装设计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压力和进气温度对氨/正十二烷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海峰 王冠月 +3 位作者 文铭升 明镇洋 崔雁清 尧命发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一台光学发动机,在1200 r/min转速下,采用进气道低压喷射氨气,缸内高压直喷高活性正十二烷的双燃料燃烧模式,应用火焰高速成像方法,研究了喷油压力和进气温度对氨/正十二烷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直喷燃料喷射压... 基于一台光学发动机,在1200 r/min转速下,采用进气道低压喷射氨气,缸内高压直喷高活性正十二烷的双燃料燃烧模式,应用火焰高速成像方法,研究了喷油压力和进气温度对氨/正十二烷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直喷燃料喷射压力降低,导致正十二烷浓度分层增大,自燃着火点增多,更有利于正十二烷引燃均质预混合的氨气;直喷压力在30 MPa和60 MPa工况下,火焰初期NH3燃烧的橘色火焰占主导,之后呈现正十二烷预混蓝色火焰与NH3橘色火焰叠加现象;在90 MPa喷射压力下,火焰发展初期正十二烷预混蓝色火焰占主导,随着燃烧发展NH3橘色火焰的比例逐渐增多.在30 MPa喷射压力下,缸内直喷正十二烷可以实现90%氨气比例的稳定着火,但是燃烧反应速率过低,燃烧持续期过长.进气温度从100℃升高到125℃后,自燃着火点数量增加,氨双燃料燃烧反应速率提高,放热率峰值增大;然而进气温度进一步从125℃提高到150℃时,对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影响很小.上述研究表明,较低的直喷燃料喷射压力和适当提高进气温度更有利于氨燃料的稳定着火以及燃烧速率的提升和氨在双燃料中占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氨气 正十二烷 喷射压力 光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少华 何瑞 +3 位作者 毕玉华 申立中 闫壮壮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46,共10页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 基于大气模拟综合测试系统,模拟0 m、1 000 m和2 000 m海拔的大气压,对不同海拔下氢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随着氢气替代率增加,预混合燃烧增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压峰值升高,其对应相位提前;碳烟和CO排放先下降后上升,NO_(x)排放增加,CO_(2)排放减少。随着海拔上升,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有效热效率降低。转速为1 6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预混合燃烧减弱,发动机缸压峰值下降,其对应相位推迟;CO排放最低时,与0 m海拔比较,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增加44.44%和127.78%,CO排放增加8.95%和16.86%,CO_(2)排放增加4.34%和16.86%,碳烟和CO_(2)排放增幅随海拔增加而上升。转速为3 000 r/min时,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缸压峰值略有升高,缸压峰值对应相位提前,预混合燃烧增强;碳烟、NO_(x)、CO和CO_(2)排放升高,排放增幅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与海拔0 m比较,当碳烟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碳烟排放分别升高18.67%和56.04%,NO_(x)排放分别上升14.78%和38.40%,CO_(2)排放分别升高7.29%和15.80%;CO排放最低时,海拔上升至1 000 m、2 000 m,CO排放分别上升24.53%和6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氢气 柴油 双燃料发动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缩比点燃式发动机甲醇/PODE燃烧特征研究
15
作者 刘宇 朱天奎 +2 位作者 吕钊 乔信起 黄震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1036-1047,共12页
在甲醇发动机中,通过提高压缩比和火花点火,并采用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作为活性改进燃料,可实现混合气压燃,突破火焰传播速度对热效率的限制。研究了双燃料火花辅助压燃(SACI)模式与单燃料甲醇点燃在不同负荷和转速下的燃烧特征、热效... 在甲醇发动机中,通过提高压缩比和火花点火,并采用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作为活性改进燃料,可实现混合气压燃,突破火焰传播速度对热效率的限制。研究了双燃料火花辅助压燃(SACI)模式与单燃料甲醇点燃在不同负荷和转速下的燃烧特征、热效率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双燃料SACI对热效率的作用效果与负荷区间相关,BMEP为0.8 MPa时,热效率可达到41.9%,相比甲醇点燃提高1.9%,BMEP小于0.4 MPa时,循环变动较高,热效率低于甲醇点燃;双燃料SACI有利于降低NO_(x)排放,在BMEP为0.8 MPa时,NO_(x)排放比甲醇点燃减少79%;转速提高可加速PODE扩散,有助于初期可燃混合气形成,燃烧中压燃比例降低,火焰传播引燃比例提高;低负荷时HC排放随转速增加而降低;高转速会导致压燃比例降低,NO_(x)排放增加;低速大负荷对效率和排放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E 甲醇 双燃料 火花辅助压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醇氢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忠俊 安志林 +1 位作者 游伏兵 刘文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65,共5页
在不改变Z6170发动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基于尾气余热在线重整制氢的甲醇和重整气进气歧管喷射系统,并开展了柴油/醇氢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甲醇双燃料模式下,随着替代率增加,燃烧持续期(CA10-90)... 在不改变Z6170发动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基于尾气余热在线重整制氢的甲醇和重整气进气歧管喷射系统,并开展了柴油/醇氢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甲醇双燃料模式下,随着替代率增加,燃烧持续期(CA10-90)逐渐减少,着火延迟期逐渐增长,燃烧重心(CA50)表现出先提前后滞后的特性。柴油/醇氢双燃料模式下,在同替代率时相比于甲醇模式,着火延迟期缩短,燃烧持续期反而延长。研究结果为柴油/醇氢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进一步优化提供了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醇氢双燃料 燃烧特性 替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技术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范金宇 才正 +2 位作者 杨晨曦 李品芳 黄加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缓解柴油掺烧生物柴油导致的NO_(x)排放过高问题,将4190ZLC船用中速柴油机作为试验台架,通过AVL_FIRE软件建立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准确性。设置生物柴油掺混比0~40%等4组变量,EGR率0~12.5%等4组变量,进行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 为缓解柴油掺烧生物柴油导致的NO_(x)排放过高问题,将4190ZLC船用中速柴油机作为试验台架,通过AVL_FIRE软件建立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准确性。设置生物柴油掺混比0~40%等4组变量,EGR率0~12.5%等4组变量,进行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分析。结果表明,掺烧适量生物柴油能够降低柴油机缸内温度,降低Soot排放,但同时会导致NO_(x)排放明显升高;EGR的引入能够实现低温燃烧,显著降低NO_(x)排放,但EGR率过高会增加Soot排放。生物柴油掺混比B40、EGR率12.5%组合NO排放比原机降低47.7%,Soot排放质量分数比原机降低98.13%。本文结果将为柴油掺混生物柴油燃烧并结合EGR技术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 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 低温燃烧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引燃掺氢-甲烷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
18
作者 尹丛勃 周健朱 +1 位作者 张振东 申小雨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8-516,共9页
对引燃柴油能量比例为5%的甲烷-氢气双燃料燃烧中不同初始进气温度、氢能量比例以及喷射时刻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接近上止点(TDC)时喷射甲烷-氢气-空气的混合气,并由先导柴油引燃.在初始进气温度为25℃和50℃下,研究了氢能量比... 对引燃柴油能量比例为5%的甲烷-氢气双燃料燃烧中不同初始进气温度、氢能量比例以及喷射时刻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接近上止点(TDC)时喷射甲烷-氢气-空气的混合气,并由先导柴油引燃.在初始进气温度为25℃和50℃下,研究了氢能量比例和喷气时刻对双燃料发动机着火延迟期、燃烧持续期和各阶段燃烧放热率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燃烧过程的自然光度图像,计算每个自然光度图像对应的曲轴转角,并结合放热率(HRR)和放热率二阶导数(SDHRR)曲线识别出燃烧的阶段.结果表明:进气温度为25℃时着火延迟期随氢能量比例的升高先减小,在氢能量比例达到60%后有所增加,燃烧持续期随氢能量比例的增加,下降幅度为41%.进气温度为50℃时着火延迟期进一步下降,燃烧持续期显著降低.随着温度升高,燃烧放热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占比逐渐增加,第三阶段占比逐渐减少,使得燃烧放热过程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燃烧 放热率二阶导数 自然光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发动机排放特性与经济性预测及优化
19
作者 黄粉莲 门炳翰 +3 位作者 佘超杰 万明定 彭益源 申立忠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排放特性、经济性预测智能模... 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建立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排放特性、经济性预测智能模型,以发动机负荷、甲醇替代率、EGR率为输入参数,NO_(x)、烟度、CO、THC排放和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为输出,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7,0.99,0.98和0.9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6.46%,0.56%,3.12%,1.21%和0.3%,表明构建的PSO-BPNN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的NO_(x)、烟度、CO、THC排放和经济性。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对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和经济性的相关性,将PSO-BPNN预测模型与NSGA-Ⅱ算法相结合,以NO_(x)、烟度和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为目标对负荷、甲醇替代率和EGR率进行协同优化,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烟度变化不明显,NO_(x)排放平均降低39.6%,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双燃料发动机 排放特性 燃油经济性 预测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射特性的测试方法
20
作者 董全 周谈庆 +1 位作者 王迪 历成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针对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复杂而无法实现喷射特性同时测量的问题,以同心双轴针式喷射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油和气同场测量方法,用动量法获取喷油规律及喷气规律型线,再通过测试密闭容腔内的压力变化计算喷气量,将二者结合可在测量喷气量... 针对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复杂而无法实现喷射特性同时测量的问题,以同心双轴针式喷射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油和气同场测量方法,用动量法获取喷油规律及喷气规律型线,再通过测试密闭容腔内的压力变化计算喷气量,将二者结合可在测量喷气量的同时测量出精确喷气规律,最后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喷射器的常用工况进行测试及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动量法结合容积法的喷气规律测量方法得出的喷气量误差不超过5%。对喷射器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喷油量与喷气量的波动率均不超过3%,证明其喷射器一致性较好,该测试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喷射器 直喷 燃料喷射特性 流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