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 of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specimen made of aluminum foam affected with shear force
1
作者 孙洪鹏 CHO Jae-u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521-4527,共7页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 Aluminum foam is widely used in diverse areas to minimize the weight and maximize the absorption of shock energy in lightweight structures and various bio-materials.It presents a number of advantages,such as low density,incombustibility,non-rigidity,excellent energy absorptivity,sound absorptivity and low heat conductivity.The aluminum foam with an air cell structure was placed under the TDCB Mode II tensile load by using Landmark equipment manufactured by MTS to examine the shear failure behavior.The angle of the tapered adhesively-bonded surfaces of specimens was designated as a variable,and three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differing from one another at 6°,8° and 10°.Th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6°,8° and 10° have the maximum reaction forces of 168 N,194 N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are 6,5 and 4.2 mm respectively.There are three specimens with the inclined angles of 10°,8° and 6° in the order of maximum reaction force.As the analysis result,the maximum equivalent stresses of 0.813 MPa and 0.895 MPa happened when the forced displacements of 6 mm and 5 mm proceeded at the models of 6° and 8°,respectively.A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are shown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Thus,only a simulation could be confirmed to be performed in substitution of an experiment,which is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hear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ade of aluminum foam with artific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VE DISPLACEMENT force reaction shearing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tapered double cantilever beam(Td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树脂薄膜提升CFRP层合板层间断裂性能研究
2
作者 杜徐玮 牛雪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 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层合板法向刚度远低于面内刚度,当受到面外载荷作用时,极易发生损伤失稳。为了对厚度方向进行增韧,研究了改性纳米ZnO增韧薄膜对CFRP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使用偶联剂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的纳米ZnO,将不同质量分数(0~4wt%)的改性纳米ZnO颗粒在固化剂的作用下混合加入环氧树脂中,在复合材料试件的两个界面之间形成了具有不同层间性能的黏结膜,并将其应用于端部缺口弯曲(ENF)试验和双悬臂梁(DCB)试验。建立了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的模型参数对改性纳米ZnO和固化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韧梁(含4wt%改性纳米ZnO和2wt%GEL2-BS),ENF试验和DCB试验的临界载荷分别增加了30.25%和6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膜 改性纳米ZnO颗粒 界面增韧 端部缺口弯曲试验 双悬臂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简支―悬臂梁反共振隔振器设计分析与试验
3
作者 张赣波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 [目的]为探究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实现形式,提出一种由一根悬臂端含质量块的双简支-悬臂梁与一根双支撑梁所组成的机械装置(BAVI)。[方法]首先,分析双简支-悬臂梁的动态特性,推导其阻抗方程;然后,根据驱动点阻抗函数综合其低阶模型是单惯容与单弹簧二元件的串联结构,并解析低阶模型的等效参数;最后,通过装置试件设计与试验,验证其反共振特性和理论方法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装置刚度特性及不同阻尼形式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当跨度比共振隔振器结构,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在双简支-悬臂梁上采取阻尼措施后,可实现隔振区传递率以最大速率衰减的同时抑制共振峰的效果。[结论]所提机械装置证明了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的可实现性,提供了一种简易可行的工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简支-悬臂梁 三元件型反共振隔振器 “高静低动”刚度 窄带吸振 宽带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式耦合悬臂梁力传感器设计与检测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发光 杨威 +3 位作者 李东发 刘晨 刘汉彪 李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取决于谐振敏感元件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和传感机制,目前,单纯依靠减小尺寸提高检测性能的方法已经处于瓶颈期。为了研究发展新型谐振式力传感器,协调非线性振动与谐振结构检测性能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索灵敏度... 谐振式力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取决于谐振敏感元件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和传感机制,目前,单纯依靠减小尺寸提高检测性能的方法已经处于瓶颈期。为了研究发展新型谐振式力传感器,协调非线性振动与谐振结构检测性能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索灵敏度更高的传感机制,提高其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压电驱动的谐振式磁耦合悬臂梁力传感器。首先,对磁耦合悬臂梁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建模,通过理论分析了外界压力对磁耦合悬臂梁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随着压力增大,磁耦合悬臂梁之间的距离减小,谐振频率增大。其次,实验验证了分岔跳跃动力学行为的优点,相比单根谐振梁共振时的最大振幅提高了2.8倍,然后研究了基于分岔跳跃特性和基于倍频响应的两种压力检测方案,分别利用分岔跳跃时的临界频率与模态耦合时高阶响应频率实现了压力检测,并对灵敏度和线性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岔跳跃特性的检测方案振幅变化明显,是基于倍频特性检测方案的5倍左右,易于检测,克服了非线性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倍频响应的检测方案输出灵敏度高,是基于分岔跳跃检测方案的4倍左右,信噪比大,为设计不同检测原理的谐振式力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悬臂梁 压电驱动 模态耦合 分岔跳跃 倍频响应 压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层间断裂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刘定 童小燕 +1 位作者 程起有 姚磊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试验分别对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Ⅰ型(张开型)和Ⅱ型(滑开型)层间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该材料以临界能量释放率GⅠC和GⅡC表征的层间断裂韧度值。试验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两组试验的试样断口进行显微... 通过双悬臂梁和端部切口弯曲试验分别对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Ⅰ型(张开型)和Ⅱ型(滑开型)层间断裂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该材料以临界能量释放率GⅠC和GⅡC表征的层间断裂韧度值。试验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两组试验的试样断口进行显微观察,以分析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Ⅰ型层间断裂韧度值GⅠC和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值GⅡC分别为(737.2±57)J/m2和(1 082.7±90)J/m2;Ⅰ型开裂为层间SiC基体沿初始裂纹方向的断裂破坏;Ⅱ型开裂与Ⅰ型开裂相似,但裂纹上下表面包裹碳纤维束的SiC基体发生脱落,并且出现碳纤维束中部分碳纤维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编织 C/SIC 断裂韧度 双悬臂梁 端部切口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悬臂梁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钦朋 乔学光 +2 位作者 贾振安 王向宇 李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45-1647,共3页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这种传感器Brrag光栅中心波长随应力变化的线性工作区.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双悬梁的梁端面,在双悬梁的自由端部施加载荷,对光纤Bragg光栅的应力响应特性测试.当所加载荷为...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光纤Bragg光栅应力传感器.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这种传感器Brrag光栅中心波长随应力变化的线性工作区.将光纤Bragg光栅贴于双悬梁的梁端面,在双悬梁的自由端部施加载荷,对光纤Bragg光栅的应力响应特性测试.当所加载荷为300 g时,光纤Bragg光栅中心波长变化了0 .156 nm.从实验上获得了-0 .05 nm/N的应力响应灵敏度.该结构具有应力增敏作用,且应力响应的线性、重复性和迟滞性较好.应力响应灵敏度随着梁的大小以及材料的力学参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BRAGG光栅 双悬梁 应力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阻尼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温金鹏 杨智春 +2 位作者 李斌 孙浩 姚千斌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采用基础激励下的共振驻留法,研究了用双悬臂梁试件测试材料阻尼的原理方法和实施途径,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双悬臂梁试件两臂的不平衡程度对阻尼测试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用双悬臂梁试件测试材料阻尼时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 材料阻尼 双悬臂梁 共振驻留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荷载作用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泡沫夹层结构Ⅰ型断裂韧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浩 王璐 +3 位作者 刘伟庆 霍瑞丽 马亚利 方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以玻璃纤维增加塑料(GFRP)-泡沫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拉伸试验确定聚氨酯泡沫芯材料的拉伸性能;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试GFRP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双悬臂梁(DCB)试验研究,测试不同温度(30、50、70和90℃... 以玻璃纤维增加塑料(GFRP)-泡沫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拉伸试验确定聚氨酯泡沫芯材料的拉伸性能;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试GFRP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双悬臂梁(DCB)试验研究,测试不同温度(30、50、70和90℃)条件下,夹层结构的I型裂纹扩展形态和界面应变能释放率,分析温度对GFRP-泡沫夹层结构界面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GFRP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90℃;温度对聚氨酯泡沫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GFRP-泡沫夹层结构的荷载呈下降趋势,界面应变能释放率的峰值越来越大。运用能量释放率断裂准则判别裂纹扩展符合理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双悬臂梁 Ⅰ型 拉伸模量 应变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角形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和温度双参量传感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锦龙 余重秀 +1 位作者 王葵如 李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0-774,共5页
为解决压力和温度同时测量时的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三角形悬臂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温度双参量测量传感器.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分裂成双峰结构,悬臂梁的应变调制传感光纤光栅双峰间距,温度变化转变成反射... 为解决压力和温度同时测量时的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三角形悬臂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压力、温度双参量测量传感器.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分裂成双峰结构,悬臂梁的应变调制传感光纤光栅双峰间距,温度变化转变成反射谱整体的移动.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实现单光栅双参量测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双三角形 双峰结构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20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荣 陈冰川 李光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8-690,693,共4页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 采用断裂力学双悬臂梁(DCB)试样,对高强度702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在含Cl-的水溶液中对SCC敏感,板料的Z-X和Z-Y方向有SCC裂纹萌生,裂纹开始萌生的时间较长,扩展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后,裂纹扩展速度明显加快。SCC裂纹的特征为水平扩展,表面有呈台阶式不连续扩展和群集现象,开裂面为沿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20铝合金 双悬臂梁(dcb)试样 沿晶扩展 应力腐蚀开裂(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悬臂梁结构的应变测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华 敬大德 曹少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9-592,595,共5页
在研究各种工程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时,必须测量构件上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应变片,但其测量值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工作特性,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结构用于制作应变测量传感器的可行性与优点,... 在研究各种工程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时,必须测量构件上关键部位的应变值,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应变片,但其测量值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双悬臂梁结构的工作特性,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结构用于制作应变测量传感器的可行性与优点,研制出了基于双悬臂梁结构的应变测量传感器,给出了标定试验和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对比试验结果。实测数据表明,该应变传感器输出数据线性关系好,最大线性误差0.25%;测量数据重复性好,最大误差0.28%。该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应变测量,也可用于大型金属构件的应变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悬臂梁 混凝土构件 应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属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治博 刘晋浩 于春战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7-473,共7页
本文研究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为并联机构,旨在用于低频作业装备下的小量程加速度测量。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传感器的测量属性,采用并联机构的守恒转换的方法求解传感器的刚度矩阵,通过对传感器的简化建立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模型,获得传... 本文研究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为并联机构,旨在用于低频作业装备下的小量程加速度测量。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传感器的测量属性,采用并联机构的守恒转换的方法求解传感器的刚度矩阵,通过对传感器的简化建立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模型,获得传感器固有频率求解的理论表达式,对双悬臂梁弹性元件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悬臂梁弯曲应力与上平台加速度加载的关系曲线,利用有限元分析仿真确定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传感器在16 Hz,x轴方向0-10 m/s2的加载状态下传感器测量电压与加速度加载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传感器的线加速度精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并联机构 双悬臂弹性梁 固有频率 弯曲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瑞 王广峰 +1 位作者 郭兴峰 张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 通过缝合的方法改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双悬臂梁(DCB)试验测试和研究了缝合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与断裂行为.为了评价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用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在实测不同缝合工艺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值(GIC)的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缝合工艺参数(缝合密度)与GIC间的关系;以提高层合板的平均层间断裂韧性值为目标,以拉伸和弯曲强度为约束条件优化了缝合工艺;采用摄影显微镜对分层断裂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考察了缝合对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插入型夹具可方便地完成缝合层合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缝合后裂纹不连续扩展,缝合密度对裂纹扩展行为有较大影响;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层间断裂韧性值增大,但拉伸和弯曲强度降低,缝合密度存在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缝合工艺参数 双悬臂梁(dcb)试验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木材复合材界面I型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小军 阙泽利 孙友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8-202,共5页
采用基于断裂力学能量释放率理论的双悬臂梁试验方法对CFRP与落叶松及杉木复合界面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RP-木材界面断裂韧性优于木材间界面,界面两侧材料的差异性有助于改善界面裂纹的失稳扩展;界面面内裂纹尖端应力巨大,... 采用基于断裂力学能量释放率理论的双悬臂梁试验方法对CFRP与落叶松及杉木复合界面断裂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RP-木材界面断裂韧性优于木材间界面,界面两侧材料的差异性有助于改善界面裂纹的失稳扩展;界面面内裂纹尖端应力巨大,扩展主要发生在界面层内;复合材试件状态对断裂韧性影响较大,干状态时复合材断裂韧性较小,水分增加有利于抵抗裂纹扩展。断裂韧性可作为界面强度评价参数,干状态时CFRP与落叶松间界面为673.24N·m-1,CFRP与杉木间界面为438.14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木材复合材 界面 双悬臂梁 I型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pin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I型应变能释放率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韡 矫桂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碳纤维平纹编织物和碳纤维Z-pin制备的预成型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成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通过双悬臂梁试验研究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和增强机理。研究Z-pin面积... 碳纤维平纹编织物和碳纤维Z-pin制备的预成型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成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通过双悬臂梁试验研究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和增强机理。研究Z-pin面积密度对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主要增强机理表现为层间裂纹扩展受阻,Z-pin与层压板界面解离,Z-pin桥联裂纹和Z-pin拔出;增大Z-pin面积密度,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应变能释放率 双悬臂梁 Z-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准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实验仪的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学军 蒋玲莉 宾光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设计的实验仪采用FBG应变传感原理、准分布式技术和匹配光栅解调法,克服了现有同类仪器相对缺乏且多为单点测量的不足。本设计采用结构相同的双悬臂梁分别作为传感与解调机构,应变的模拟与测试在仪器内部即可实现。该实验仪可完成FB... 本文设计的实验仪采用FBG应变传感原理、准分布式技术和匹配光栅解调法,克服了现有同类仪器相对缺乏且多为单点测量的不足。本设计采用结构相同的双悬臂梁分别作为传感与解调机构,应变的模拟与测试在仪器内部即可实现。该实验仪可完成FBG准分布式实验教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设备;亦可用作解调仪对外界匹配光栅的传感量进行解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悬臂梁 准分布式 光纤光栅 匹配光纤光栅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对泡沫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瑞丽 刘伟庆 +2 位作者 王璐 方园 童忆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3,共5页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由复合材料作为面板、轻质材料作为芯材而形成的强度高、耐腐性好、可设计性强的高效结构形式。环境温湿度变化时,因面板和芯材的吸湿性能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界面处易积聚应力而导致剥离破坏。本文研究不同时间的干湿...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是由复合材料作为面板、轻质材料作为芯材而形成的强度高、耐腐性好、可设计性强的高效结构形式。环境温湿度变化时,因面板和芯材的吸湿性能和热膨胀系数不同,界面处易积聚应力而导致剥离破坏。本文研究不同时间的干湿循环老化作用下泡沫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及其面板、芯材的吸湿性能,达到吸湿平衡时,芯材的吸湿率是面板的10倍左右;由于双侧面板的约束作用,夹层结构与面板的吸湿率相当。通过双悬臂梁界面剥离拉伸试验研究干湿循环老化构件在25和70℃两种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界面性能,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结构的界面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温度对老化构件的界面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界面强度越低,裂纹扩展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吸湿性能 双悬臂梁试验(dcb) 界面剥离 应变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悬臂梁试样的柔度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蕾 蔡力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4-537,共4页
NACE TM0177—96标准推荐的双悬臂梁DCB(double cantilever beam)试样主要用于测试硫化物腐蚀条件所产生的平衡载荷与裂纹扩展的相互关系,进而评估材料抗应力腐蚀开裂临界强度因子的优劣,但未提供确定裂纹长度的方法。文中通过有限元分... NACE TM0177—96标准推荐的双悬臂梁DCB(double cantilever beam)试样主要用于测试硫化物腐蚀条件所产生的平衡载荷与裂纹扩展的相互关系,进而评估材料抗应力腐蚀开裂临界强度因子的优劣,但未提供确定裂纹长度的方法。文中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提出计算V形裂纹长度的统一柔度公式,该公式在满足有效性条件下,与试样几何尺寸无关,可用于通过测试试样加载线和端面裂纹张开位移计算柔度,进而实现裂纹长度预测。文中采用30CrMo钢DCB试样和已有文献的试验数据对统一公式进行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结果对比。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柔度公式对不同V形裂纹DCB试样的裂纹长度预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与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悬臂梁 V形裂纹 柔度 裂纹张开位移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界面断裂韧性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向毅斌 吴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本文基于界面断裂力学理论 ,以界面的断裂能和混合度为基本细观参数 ,揭示了界面断裂韧性随断裂混合度的变化规律 ,综述了双材料界面纯Ⅰ型断裂韧性的测定方法 。
关键词 Ⅰ型断裂韧性 双悬臂梁试样 界面断裂力学 双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卡夹联接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佩弦 《塑料》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43,共5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塑料弹性卡夹联接的应用和设计的进展。陈述了长度方向具有双向斜面的悬臂卡夹件的变形计算式。举例说明了圆筒卡夹件和扭转杆卡夹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关键词 卡夹联接 塑料制品 联接方法 设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