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流域珍稀、特有植物组成特征及保护优先区识别
1
作者 胡舒萍 纪旭 +6 位作者 吴明玥 张芙宁 刘娜 赵珮杉 高广磊 秦树高 贾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9,共11页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蕴含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特有物种,但相关资料尚缺整体梳理与更新。本研究旨在系统调查该区域珍稀、特有植物的组成特征,识别保护优先区,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需求。【方法】以流域内分布...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蕴含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特有物种,但相关资料尚缺整体梳理与更新。本研究旨在系统调查该区域珍稀、特有植物的组成特征,识别保护优先区,以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需求。【方法】以流域内分布的野生珍稀、特有维管植物为对象,结合最新保护植物或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检索多源数据资料,梳理出流域内珍稀、特有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型、科属组成及物种分布格局分析,并依据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识别出塔里木河流域的植物保护优先区。【结果】(1)流域内分布的珍稀植物共计33科60属99种,在科、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均较高;特有植物共计20科63属117种,在属水平上的分化程度较高。两类植物均以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最少。(2)流域内珍稀植物集中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中、东部的几个市县内;特有植物则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区以及东部的个别市县内。(3)在6个县域内,识别出植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这些区域能够覆盖流域内维管植物总数的85.67%。然而,与现有自然保护区范围对比发现,仍存在部分保护空白区域。【结论】建议加强对当地珍稀、特有植物的保护,并重点关注流域西部的乌恰县、阿克陶县和叶城县以及东北部的和静县等地。本研究可为相关植物名录的修订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物名录 濒危物种 特有种 分布格局 系统发育 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寒草甸退化对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旻霞 刘成 杨春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目的】探究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及其物种多度分布对退化的响应,分析随退化程度的加深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群落构建机理及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物种多度模型对其进行拟... 【目的】探究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及其物种多度分布对退化的响应,分析随退化程度的加深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群落构建机理及资源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物种多度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析,并采用双向聚类分析对群落物种进行分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植被优势种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逐渐变为杂类草功能群植物为主,杂类草功能群在群落多样性分布中起主导作用;全部物种多度分布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发生变化,其中,无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VOLKOV,轻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是GEO,中度退化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的最优拟合模型为BRO,资源分配模式由随机分配转向固定分配的分配模式;禾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以生态位模型为主,资源分配方式由固定分配和随机分配共同主导,豆科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是BRO,资源分配方式以固定分配为主,杂类草功能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从中性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与全部物种多度分布的最优模型基本一致,且资源分配由随机分配向固定分配转变。【结论】杂类草功能群是影响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的主要原因,但是禾草和豆科功能群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程度 物种多度分布 植物功能群 生态位理论 中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沛然 游桂璇 +2 位作者 诸葛名名 达良俊 胡远东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 古树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尤其是古树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研究现存古树资源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古树的保育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物种资源。以中国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北省巴东县的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查阅,分析了巴东县古树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巴东县古树保护面临的挑战与策略。结果表明,共记录古树2192株,隶属41科85属121种,所含物种数量较多的是壳斗科、松科、蔷薇科、木兰科和樟科,地理分布区系整体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优势物种包括核桃、银杏和油杉;包含国家级保护物种17种;三级古树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均超过一级和二级古树;古树胸径主要介于40~100cm,冠幅集中于10~17m,树高大多为15~25m;不同乡镇内分布的古树数量和物种数的差异显著,且大多分布在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内。巴东县古树保护总体较好,95%以上的古树长势良好;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文化习俗是影响巴东县古树资源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分级保护、分类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差异性保护性有利于古树资源的留存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古树资源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留存机制 巴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优先保护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雨豪 陈锋 +12 位作者 张宏伟 何安国 刘菊莲 刘西 陈小荣 叶立新 庞春梅 俞立鹏 赵昌高 王冠舜 鲁益飞 金孝锋 于明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7-2066,共10页
该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年,待发布)中在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定量分析浙江全省珍稀濒... 该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年,待发布)中在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定量分析浙江全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结果表明:(1)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共101科229属333种,其中种子植物共311种,占比高达93.39%,以兰科(Orchidaceae)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有32属56种。(2)从区域水平分布看,浙江的珍稀濒危植物密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浙西北天目山区(147种)、浙西南洞宫山区(164种),浙北平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少。(3)从垂直分布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倒“U”形的分布趋势,在海拔601~800 m范围种类最多(60科113属144种)。(4)根据优先保护定量分析,属于优先保护Ⅰ级82种(24.62%)、Ⅱ级144种(43.24%)、Ⅲ级85种(25.53%)、IV级22种(6.61%)。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通过分析直观地反映了省内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程度,各物种现状与分析结果大致相符,需加强监测并及时对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格局 优先保护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特点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佟瑶 曹喆 +4 位作者 李梦琳 徐舒逸 黄继红 丁易 臧润国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11-22,34,共13页
【目的】确定新疆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其开展有效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自然分布于新疆的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 【目的】确定新疆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其开展有效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自然分布于新疆的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分析了新疆资源植物的基本组成、地理和生境分布特征。【结果】1)自然分布于新疆的资源植物共计1003种,隶属于104科460属。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个类群中,被子植物相对丰富,占据了总物种的96.31%。按利用类型可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植物和环保植物4类,数量占比最多的是药用植物,为77.77%。生活型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3类,其中草本植物占据了主体,占比高达82.35%。2)在市域上的水平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的几个大地级市中,阿勒泰地区物种组成最丰富,包含了70.09%的物种。3)在海拔上的垂直地理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分布于1000~2100 m的中海拔范围内,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4)在生境上的分布不均匀,草原、森林是包含物种数最多的2类(自然)植被,占比分别为32.70%和31.80%。【结论】新疆资源植物组成丰富,草本植物是主体,其中药用植物数量最多。新疆资源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疆山区中海拔地段,以草原和森林生境为主。本研究可为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植物 物种组成 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
6
作者 董浩兵 孙小妹 +6 位作者 李宏林 任正炜 陈晶亮 韩高玲 苏军虎 李金霞 杨晓妮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6,共12页
为探明高原鼢鼠扰动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构建机制,在祁连山东段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的禁牧样地中以不同年限(一年、二年、三年、多年、平地对照)的高原鼢鼠鼠丘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 为探明高原鼢鼠扰动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构建机制,在祁连山东段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的禁牧样地中以不同年限(一年、二年、三年、多年、平地对照)的高原鼢鼠鼠丘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的多度变化,选用对数级数模型、几何级数模型、断棍模型、随机分配模型对物种多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在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见种、稀有种的丰富度均为先增加后减少,三年鼠丘物种丰富度分别比一年、两年、多年鼠丘和平地对照高82.4%、16.3%、12.0%和47.6%,多年鼠丘与三年鼠丘相比物种丰富度下降的81.8%来源于大量稀有种的丧失。2)年际间鼠丘群落相似性以三年鼠丘与多年鼠丘间群落相似系数最大(0.622),异质性最小,为中等相似。3)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全部物种和常见种物种多度分布均符合生态位模型,而稀有种同时符合生态位模型和中性模型。以上结果表明在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禁牧管理模式下,第三年为高原鼢鼠鼠丘植物群落结构演变的转折点,常见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为确定性过程,而稀有种的丧失受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 分布格局 高原鼢鼠 鼠丘 生物多样性 亚高山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万萍萍 王利松 +1 位作者 吴少东 谢明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3-2046,共14页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该文通过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是制定省域范围内科学保护和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该文通过整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江西省分布的种类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5),结合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的标本分布数据,对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48种(包括种下类群),分属47科89属。(2)整合的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总计407种,分属85科208属。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9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6科17属26种,被子植物70科181属365种。(3)在407种重点保护植物中,60.9%的种类在3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70.5%的种类在中国67个植物园有分布。(4)物种丰富度的观察值和估计值表明,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北部的庐山,西部的九岭山、武功山和井冈山,南部南岭的大庾岭、九连山,东部的武夷山及其邻近区域,估计的重点保护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和江西省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该文还讨论了《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2005)收录种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省级保护植物名录优先物种选择的6E原则和加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研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学 分布格局 江西省 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与常见种对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周泽宇 王晶 +5 位作者 水柏年 方学河 刘永钿 周鑫 李艺 胡成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共有16种,分别为斑肋拟滨螺、多鳃齿吻沙蚕、红带织纹螺等。稀有种的丧失使得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下降(P<0.01),而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变化并不显著(P>0.05)。同时,稀有种丧失后,物种多度分布最优拟合模型也从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初步推断稀有种的丧失将影响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此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构建由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调控转变为中性过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稀有种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蔡年辉 李根前 +2 位作者 束传林 赵文东 李俊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19-2124,共6页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 于2005年4月采用中点四分法对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林场云南松天然林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动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山坡上部到下部,物种的组成越来越丰富,其中的优势种群云南松属于衰退型、滇油杉属于增长型、黄毛青冈属于稳定型.根据更新层的重要值来判断,山坡上部将演替成为以滇油杉为主的单优群落;山坡中部将演替成为滇油杉和黄毛青冈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坡下部将演替成为以黄毛青冈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研究还表明,在林冠层中,除了滇油杉在山坡上部为聚集分布外,其他树种的分布格局均呈随机分布;在更新层中,优势种类均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物种丰富度 群落类型 分布格局 空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被引量:45
10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1 位作者 王金锡 刘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389,共6页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交错带附近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交错带群落 ,对数级数分布较好地适合亚高山草甸群落。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 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 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 ,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 ,它们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上述两个参数值的变化趋势表明 ,由岷江冷杉林到林线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并在林线交错带出现峰值 ;经林线向林外草甸多样性逐渐降低 ,但亚高山草甸仍比岷江冷杉林内草本群落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种-多度关系 物种多样性 巴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巧 涂璟 +2 位作者 熊忠平 卢志兴 刘春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杂且困难得多,远没有群落多样性研究广泛;国内的物种多度分布研究往往集中在用现有的模型去拟合目标群落的多度分布,缺乏在物种多度分布的研究尺度和抽样方法方面,以及多度分布机制和新模型探索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格局 物种多度分布模型 栖境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3 位作者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1480,共10页
为了摸清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给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以半阴坡下坡位粗放经营的毛竹材用纯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毛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分... 为了摸清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给毛竹-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以半阴坡下坡位粗放经营的毛竹材用纯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毛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分布格局,对影响多花黄精生长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毛竹林下植物有34种,隶属27科32属,优势种为山苍子(Litsea cubeb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多花黄精,分布格局类型多花黄精为均匀分布,其他物种均呈强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五节芒>芒萁>显子草>山苍子>悬钩子。多花黄精生长与毛竹林下植物多度、高度和多样性指数关系密切,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是主要的影响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2924—1.2049,包含绝对多度多样性指数2.8439—8.8099时多花黄精生长良好。研究表明:为使毛竹林下多花黄精良好生长,在实践生产中,9—10月份可通过人工劈山除草来控制毛竹林下植物多度为159—843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材用林 多花黄精 林下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格局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 被引量:20
13
作者 袁秀 马克明 王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55-1961,共7页
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 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植物分布、多度、生态位和生态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分布与多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生态幅显著正相关,物种分布与生态位显著负相关,但物种多度与生态位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越广,其多度越高,环境容忍度越大;而可利用资源更多的物种分布更广,环境容忍度越大的物种多度越多,资源可利用性对该区物种多度影响不大。说明物种生态幅能解释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而生态位假说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格局;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一起解释这一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 分布 机制 黄河三角洲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成章 徐永兴 +2 位作者 柳江 闫淑君 毕晓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而几何级数分... 应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对福建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将石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而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和分割线段模型则不适于描述该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多度 /频度”图解可较好地反映对数级数分布模型拟合效果 ,丘陵山地鸟类群落物种相对多度不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说明各生境群落百分率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将石自然保护区 鸟类 物种相对多度格局 模型 拟合研究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 被引量:41
15
作者 何艳华 闫明 +3 位作者 张钦弟 张直峰 苗艳明 毕润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2462,共11页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都呈显著的单峰分布格局(P<0.01),灌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大体呈以中高海拔1507m为峰值的偏峰分布格局,均匀度指数大体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草本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海拔下随海拔升高递减,较高海拔下变化不大,均匀度指数大体呈递增趋势;β多样性大体呈"~"型变化;γ多样性,大体呈单峰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以及群落内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广义可加模型 海拔格局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雪妮 杨晓东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06-3215,共10页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高、低水盐样地(SW1,SW2)土壤容积含水量(SVWC)和电导率(EC)分别为16.65%和12.02 m S/cm及2.63%和1.91m S/cm,水盐变化主要影响草本和部分灌木群落的植物组成;(2)高水盐生境下植物群落无明显趋势性分布,低水盐生境下植物种依水盐和营养元素呈区域性分布。(3)高水盐生境下荒漠植物的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模型,低水盐条件下符合Zipf模型,多度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群落组成结构的水盐梯度响应;(4)SW1样地多样性总体显著高于SW2样地,土壤p H、SVWC和硫(S)对植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荒漠植物分布及多样性格局与土壤环境间关系呈一定的水盐梯度响应规律,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分布 多样性格局 水盐梯度 荒漠植物 土壤营养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成因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彩云 柳晓燕 +3 位作者 李飞飞 朱金方 郭朝丹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2-2541,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压力。基于72个已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重点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已有分布的3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压力。基于72个已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重点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已有分布的3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7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记录有(7.78±0.47)种外来入侵植物,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98.6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外来植物入侵风险。低纬度地区(8.07±0.73)和中纬度地区(9.64±0.5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量显著高于高纬度地区(4.53±0.88),且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差异不显著。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关键因素,且影响不同生活型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对一年生草本、藤本和灌木的分布解释量极为显著,保护区建立时间、温度、降雨量和海拔共同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监测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并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监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俊理 常学礼 +1 位作者 张安定 宋彦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采用种丰富度和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计算方法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指标,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其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植被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组成多样性最大... 采用种丰富度和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计算方法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指标,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其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植被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组成多样性最大,功能多样性次之,植物种丰富度最小。在小尺度上,组成多样性只存在一种格局且具有分形结构,其格局对干扰过程反应不明显;功能多样性有多种格局存在,对多种干扰过程反应敏感。从提高沙地草场生产力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草场改良的依据应建立在种的引进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多样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分布格局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沿水分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扬 施建敏 +4 位作者 边子星 邓绍勇 裘利洪 张微微 缪伸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揭示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的构建机制,选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3条样带调查不同水分梯度的群落物种多度,选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 为揭示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的构建机制,选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3条样带调查不同水分梯度的群落物种多度,选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5个生态位模型对群落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灰化苔草群落可按土壤水分划分为高湿度、中湿度和低湿度3组,分别对应从湖边、湿地中间和湿地边缘的梯度分布;2)从高到低的水分梯度上,灰化苔草群落的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优势种多度逐渐增加,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由相对平缓变为陡峭;3)高湿度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最佳拟合模型为BSM,中、低湿度的理想模型转变为NPM。研究认为,水分条件的变化是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改变的主因,随着水分梯度降低,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由随机生态位变为生态位优先占领。研究为鄱阳湖湿地多样性保育和生态功能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灰化苔草 水分梯度 多度格局 生态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研究 Ⅲ.长叶石栎林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家哺 朱巽 +2 位作者 田伟政 彭代文 李明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5期377-384,共8页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长叶石栎林是一种尚未报道过的群落新类型 ,即长叶石栎 +多脉青冈 -尾叶山茶 -求米草群丛 (Association of Lithocarpus henryi+Cyclobalanopsismultinervis- Camellia caudata- 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长叶石栎林是一种尚未报道过的群落新类型 ,即长叶石栎 +多脉青冈 -尾叶山茶 -求米草群丛 (Association of Lithocarpus henryi+Cyclobalanopsismultinervis- Camellia caudata- 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属于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该群落属的区系成分主要是北温带和泛热带 2种分布区类型 ,其中温带性质成分占主体 ;而种的区系成分主要是华夏、东亚、华东 -华中 3种分布式样 ,具有华东 -华中区系的过渡交替色彩。群落可以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其中乔木层又可分为 2个亚层 ,该群落能稳定相当一段时间 ,更新演替过程中虽然会保持常绿落叶阔叶林性质 ,但其优势种可能被尾叶山茶、多脉青冈等树种取代。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接近季雨林与稀树草原之间的水平 ;Shannon- Weaver、Brillouin和 Mc Intosh等 3个多样性指数及其对应的均匀度指数可能适合研究群落物种多样性 ;在研究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要多用一些公式进行测定才可能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不同的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模型在拟合群落不同层次时其结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石栎林 原生性森林群落 新类型 区系特点 层次结构 更新演替 物种多样性 南岳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