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存量评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良敏 李军 +3 位作者 张雅芝 谢仰杰 刘秋狄 金显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148,共7页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月)、2007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利用底拖网作业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传统扫海面积法以及Δ-分布模型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5°42′—26°27′N,119°42′...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月)、2007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利用底拖网作业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传统扫海面积法以及Δ-分布模型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5°42′—26°27′N,119°42′—120°15′E)的渔业资源现存量。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鱼类、甲壳类的资源密度较高,而头足类资源密度较低。渔业资源密度秋季居首位,约为2569.11kg·km-2,夏季次之,约为1120.23kg·km-2,而冬、春季资源密度较低,分别为867.16和553.60.29kg·km-2。年平均渔业资源现存量约为4599t,渔业潜在资源量达32451t。渔业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关系较密切。该海域渔业资源已经明显衰退,急需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密度 资源量 闽江口 扫海面积法 Δ-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成果与其他成果比较相差较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干旱区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量 植物生长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玉米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淑杰 周广胜 +6 位作者 张玉书 米娜 孟莹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李广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探讨生长季自然降水条件下水分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利用锦州2011、2012年和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1981—2010年辽宁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干旱年份水分与玉米产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总耗水量间呈二次抛物线的关... 为探讨生长季自然降水条件下水分状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利用锦州2011、2012年和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1981—2010年辽宁农业气象历史资料,研究干旱年份水分与玉米产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总耗水量间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R^2=0.793,F=105,P=0.0001,n=57),当耗水量达到400~600 mm时,玉米能够获得高产;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呈现抽雄~乳熟期>拔节~抽雄期>出苗~拔节期>乳熟~成熟期>播种~出苗期的变化规律,各阶段日耗水强度分别为5.75、4.78、2.36、1.84 mm·d^(-1)和1.35 mm·d^(-1)。在分析相对叶面积指数和相对作物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相对叶面积订正方法,建立了以Jenson模型为基础的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耗水量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 相对叶面积指数订正方法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小花区间暴雨径流过程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险峰 刘昌明 +2 位作者 郝芳华 王国强 杨桂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1-5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松散偶合型结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以小时为时段,主要用于洪水模拟。模型构建在DEM的基础上,由数字流域、单元网格模型、河网汇流模型、水库调蓄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等5部分构成。通过GUI可以实现模型的输入、参数选... 提出了一种松散偶合型结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以小时为时段,主要用于洪水模拟。模型构建在DEM的基础上,由数字流域、单元网格模型、河网汇流模型、水库调蓄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等5部分构成。通过GUI可以实现模型的输入、参数选择和运行输出。模型适用于人类活动较少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在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洛河卢氏以上流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等流时线汇流 图形用户界面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衍射法与吸管法对东北黑土区土壤粒径分布测定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彬 郑粉莉 +1 位作者 安娟 吕春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9,143,共7页
目前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method,LD)逐步被用于土壤颗粒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的分析,为了对比LD法和吸管法测定东北黑土区土壤PSD的差异性,采用LD法和吸管法分别对东北黑土区宾州河流域36个土壤剖面不... 目前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method,LD)逐步被用于土壤颗粒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的分析,为了对比LD法和吸管法测定东北黑土区土壤PSD的差异性,采用LD法和吸管法分别对东北黑土区宾州河流域36个土壤剖面不同层次178个土壤样品的PSD值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吸管法相比,LD法低估了土壤的黏粒含量,平均低估幅度19.69%,而高估了土壤的粉粒和砂粒含量,平均高估幅度分别为14.66%和5.13%。LD法所得PSD结果依据美国土壤质地分类制判定的土壤质地,相对于吸管法总体由粉黏质偏向粉砂质方向。建立了LD法与吸管法测定PSD结果的转换模型,将LD法测定的PSD结果利用转换模型校正后,其测定的各土壤粒级同吸管法相比,准确度达96.97%~98.71%,判定土壤质地的准确率也达8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衍射法 吸管法 颗粒粒径分布 转换模型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豆种植格局及相应保险费率厘定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娟 刘园 +1 位作者 白薇 刘布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7-511,共5页
在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下,掌握大豆种植格局和相应的纯费率对制定大豆种植政策和保险政策,保障大豆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1993~2012年黑龙江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ARB)20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 在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下,掌握大豆种植格局和相应的纯费率对制定大豆种植政策和保险政策,保障大豆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1993~2012年黑龙江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ARB)20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单产分布模拟推导法分析了黑龙江播种面积和分布格局变化,并厘定了相应的大豆保险纯费率。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在2009年达到最大,随后逐年锐减,2012年为260万hm2,仅为2009的53.5%。2012年,齐齐哈尔、黑河和农垦总局为黑龙江大豆三大种植区,占全省的56.85%,费率分别为6.52%、3.96%和2.29%,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的费率范围是2.29%~8.79%,平均值为5.06%。齐齐哈尔种植规模大,费率相对较高,在灾害防御投入、财政补贴等方面宜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面积 单产分布模型 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降水量分配对旱地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 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 并且都为正效应; 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 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 mm的降水量, 小麦增产10.4 kg·hm^-2, 豌豆增产10.3 kg·hm^-2;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多元积分回归 降水量季节分配 作物产量 小麦 豌豆 雨养农业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适度指数法的流域流水网阈值确定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泰兵 夏达忠 张行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针对集水面积阈值为提取河网的关键参数,提出了采用改进的适度指数法确定理想的集水面积阈值,并与常用的河网密度法进行了比较,以多营坪流域为例完成了河网水系提取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水系与蓝线水系拟合精度较好,优于河网密... 针对集水面积阈值为提取河网的关键参数,提出了采用改进的适度指数法确定理想的集水面积阈值,并与常用的河网密度法进行了比较,以多营坪流域为例完成了河网水系提取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水系与蓝线水系拟合精度较好,优于河网密度法提取的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分布式水文模型 改进的适度指数法 集水面积阈值 河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娟 贾仰文 +1 位作者 周祖昊 牛存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外对于侵蚀产沙的研究开始较早,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而且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已经耦合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对侵蚀产沙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农业面源污染模... 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外对于侵蚀产沙的研究开始较早,目前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而且有一些成熟的分布式产沙模型已经耦合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国内对侵蚀产沙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只有一些统计型模型,尚没有侵蚀产沙和农业面源污染相结合的模型。系统评述了当前的侵蚀产沙模型和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并对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及GIS、R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农业面源污染 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海域中国对虾资源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德贤 王婷 +2 位作者 刘国山 刘茂利 王晓宇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根据2013年5、6、8、10月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分布模型法、扫海面积法、Cadina经验公式等,对天津海域中国对虾资源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5月未捕获中国对虾,6月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4.31 g... 根据2013年5、6、8、10月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分布模型法、扫海面积法、Cadina经验公式等,对天津海域中国对虾资源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5月未捕获中国对虾,6月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4.31 g,平均体长75.82 mm,平均头胸甲长23.04 mm,8月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为23.82 g,平均体长143.33 mm,平均头胸甲长43.38 mm,10月捕获中国对虾1尾。中国对虾8月份平均资源密度最大,为1 502.94 ind/km2、43.31 kg/km2,其资源分布呈逐月向外海深水区推移的趋势,资源量分布重心:6月位于117°53.23'E、39°00.28'N,8月位于117°57.22'E、38°52.96'N,10月位于118°00'E、39°00'N。2013年天津海域中国对虾现存资源量为129.93 t,最大持续产量为212.2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海域 中国对虾 Δ-分布模型法 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宝国 张春峰 +4 位作者 贾会彬 孟庆英 王囡囡 张立波 高雪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6期79-82,共4页
[目的]利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寒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1次... [目的]利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寒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1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1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2次(NPK+DD2)4个处理,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追氮提高了寒地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与浅追相比,氮肥深追15 N标记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6.00和14.08个百分点;土壤15 N残留率分别降低2.10和1.19个百分点;15 N损失率分别减少23.90和12.90个百分点;土壤15 N贡献率分别提高3.57和0.64个百分点;提高了寒地玉米穗长、穗粗、轴粗,与 PK 相比显著提高寒地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36.24%~50.72%。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0.63%和6.3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寒地玉米种植中,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2次深追好于1次深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方式 寒地玉米 氮素吸收与分配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箱模型试验的加筋土挡墙合理布筋方式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广 罗强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谭小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2,87,共8页
针对加筋土挡墙中拉筋水平和垂直间距、筋带宽度和拉筋长度的合理布设问题,根据拉筋所受土压力相等的等土压应力面积法,提出了拉筋水平等间距、垂向沿埋深逐层加密的布置方式及相应的计算式;采用砂箱模型试验,以墙体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下... 针对加筋土挡墙中拉筋水平和垂直间距、筋带宽度和拉筋长度的合理布设问题,根据拉筋所受土压力相等的等土压应力面积法,提出了拉筋水平等间距、垂向沿埋深逐层加密的布置方式及相应的计算式;采用砂箱模型试验,以墙体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下的最少用筋面积为条件,探讨了加筋土挡墙的合理布筋方式。试验分析表明:采用与土压力沿深度逐渐增大相适应的拉筋"上疏下密"布置形式可实现筋带均衡受力,在"窄筋密布"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用筋量更少;与墙后填土潜在破裂楔体呈上宽下窄形状相适应的筋带"上长下短"布置方式稳定性优于"上下等长"布置;采用"窄筋长布"的方式较"宽筋短布"能增加筋带有效锚固面积,提高挡墙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砂箱模型 合理布筋方式 等土压应力面积法 潜在破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分布式水文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星 余钟波 许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针对水文过程对降雨、土壤、植被、地形等参数的空间变化十分敏感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的特点,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模拟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的次降雨事件水文响应过程.该模型耦合了垂直方向的水流运动(土壤水、河道-... 针对水文过程对降雨、土壤、植被、地形等参数的空间变化十分敏感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的特点,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模拟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的次降雨事件水文响应过程.该模型耦合了垂直方向的水流运动(土壤水、河道-地下水水量交换)与水平方向的水流运动(坡面流、河道汇流、地下水流)过程.在产流模块中分别采用了经验的SCS曲线数方法和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方法.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降雨事件的水文响应过程,Green-Ampt方法的模拟结果优于SCS曲线数方法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文模拟 Green-Ampt方法 SCS曲线数方法 丘陵区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分布参数法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光彩 黄喜文 周富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66-6072,共7页
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单、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模型,并且将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应用到模型计算中,形成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全系统循环分布参数模型。将建立的模型在C++环境中运行,用... 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单、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模型,并且将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算法应用到模型计算中,形成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全系统循环分布参数模型。将建立的模型在C++环境中运行,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充分利用了分布参数法和PID控制算法的优点,与传统集总参数法建立的模型相比,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其中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模型的模拟制热性能系数(COP)与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1%;加入PID控制算法后,提高了模型的运算速度,双级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模型循环迭代5次就达到了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参数法 比例积分微分 模型 空气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断面积收获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伟 蓝斌 +1 位作者 吴承祯 沈琼桃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改进单纯形法结合林龄指数建立杉木人工林断面积收获预测模型:Y.=-51.90423+1.335112x1+2.882465x2+0.004396041x3+0.00173626x1x3;yt=yt·Ft(式中,x1为林龄,x2为地位指数,X3为林分密度...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改进单纯形法结合林龄指数建立杉木人工林断面积收获预测模型:Y.=-51.90423+1.335112x1+2.882465x2+0.004396041x3+0.00173626x1x3;yt=yt·Ft(式中,x1为林龄,x2为地位指数,X3为林分密度,Ft为林龄指数)。此预测模型经50块样地检验,平均精度达97.8%,可以用于编制可变密度收获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断面积 收获模型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目标优选方法——以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立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1,共9页
济阳坳陷已进入勘探成熟甚至高成熟阶段,针对成熟探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日益增加的难题,以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为例,建立一套适合于成熟探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目标优选方法,并将其定义为"七步走"评价方法... 济阳坳陷已进入勘探成熟甚至高成熟阶段,针对成熟探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日益增加的难题,以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为例,建立一套适合于成熟探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目标优选方法,并将其定义为"七步走"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运用地质帕莱托概率模型预测空白区剩余资源潜力前提下,以油气藏分布有序性理论为指导,确定南斜坡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要勘探目标。并在构造、物源、沉积、储层精细解剖基础上,建立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空白区多源多扇多期叠加的精细地质模型。同时开展成熟探区"9图1表"成藏条件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沙三段油气成藏模式具有随砂迁移、逐层分布、断层封堵、优相富集的特点。通过成功与失利探井正反对比,明确储层不发育、断层不封堵、含油高度预测不准3大失利原因是导致储量难以上报的因素,并开展针对性攻关,建立空白区储层精细建模、断层封堵评价、圈闭含油高度预测的关键技术。通过成藏要素的定量刻画,优选有利圈闭,并针对重点目标开展勘探部署,取得良好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探区 勘探目标优选方法 地质帕莱托概率模型 油藏分布序列 圈闭定量评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亚静 周稳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以1993-2010年河北省各市玉米单产和气象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推算各市气象单产数据,并运用单产分布模型厘定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以期为河北省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各市玉米气象指... 以1993-2010年河北省各市玉米单产和气象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推算各市气象单产数据,并运用单产分布模型厘定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以期为河北省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纯费率普遍偏高,介于2.40%~8.50%,且各市间纯费率差别较大,纯费率最高的张家口市高出最低的秦皇岛市3倍多,这与河北省的玉米种植风险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气象指数保险理论具有可行性,这将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指数保险 纯费率厘定 面板数据模型 单产分布模型推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燃面推移方法在Pro/E软件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颢文 高凤莲 +1 位作者 胡峰 杨敏娟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燃面推移的实体造型法与药形结合比较紧密,精度有所保证,可以直观显示不同时刻装药的构型以及面积、体积等相关信息。根据平行层燃烧规律,推导出"点推球,线推管,面平移"的几何推移规律,同时基于Pro/E Wildfire4.0软件的功能应... 燃面推移的实体造型法与药形结合比较紧密,精度有所保证,可以直观显示不同时刻装药的构型以及面积、体积等相关信息。根据平行层燃烧规律,推导出"点推球,线推管,面平移"的几何推移规律,同时基于Pro/E Wildfire4.0软件的功能应用,介绍了使用Pro/E进行燃面推移的基本假设原则、常用的软件工具以及一般步骤,并进行了实例简介,最终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0/E Wildfire4.0 燃面推移 实体造型法 平行层燃烧规律 几何推移规律 衍生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信息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后备保护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静 曾惠敏 林小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69,共9页
采用分布参数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广域信息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后备保护新原理。该后备保护功能包括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和故障支路选择算法。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依据分布参数电路中,正常运行时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内所选参考点的电流流入与流... 采用分布参数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广域信息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后备保护新原理。该后备保护功能包括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和故障支路选择算法。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依据分布参数电路中,正常运行时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内所选参考点的电流流入与流出量代数和为零,故障时参考节点的差动量能准确反映故障电流这一特征对保护区内故障情况进行检测。故障支路选择算法依据故障支路选择方程根的分布特点判别故障支路和确定故障位置。经广域后备保护服务器计算分析,若保护区内故障,主站通过通信网络向故障线路跳闸装置发送控制命令,故障线路跳闸装置接收到来自主站的跳闸命令后跳开故障线路两端断路器,将故障与系统隔离。仿真试验验证了该后备保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高压输电区域 广域后备保护 广域电流差动保护 故障支路选择算法 分布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人居适宜性评价及整治分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新娟 张永福 +1 位作者 郑丽 王俊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249-3255,共7页
农村居民点人居适宜性研究是居民点整治分区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地形特点,综合运用分布指数、GIS空间分析和结构熵权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伊犁... 农村居民点人居适宜性研究是居民点整治分区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地形特点,综合运用分布指数、GIS空间分析和结构熵权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伊犁河谷地区的农村居名点人居适宜性评价体系,并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居民点的城镇影响分值。结果表明,地势较陡且距离水系越近的区域,人居适宜性越低,适宜性分布指数表明察县面积73.41%的农村居民点位于最适宜区,建议通过对内部改造区、迁移并点区等不同整治分区的初步整合,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引导,为农村居名点的整治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指数法 适宜性评价 引力模型评价 整治分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