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Prot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with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
1
作者 Mu WEI Zhe CHEN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184,共7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FSWT)are investigated.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execution time in protective operations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fault duration and variou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fixed-speed wind turbines(FSWT)are investigated.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execution time in protective operations a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fault duration and various wind velocity situations,e.g.,FSWT stabilities of load shedding in distribution systems.Based on this research,a dynamic prote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DGS)with FSWT is proposed.Finally,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控制策略 动态保护 风力发电机组 速度 执行时间 风力涡轮机 异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Quantum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for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n Power Systems Including DGs 被引量:3
2
作者 Yuancheng Li Zongpu Li +1 位作者 Liqun Yang Bei Wa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0-1288,共9页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 电力系统 无功优化 量子编码 应用 微分进化算法 局部搜索能力 分布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护
3
作者 罗国敏 吴梦宇 +3 位作者 谭颖婕 赵祎薇 和敬涵 张衡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7,共13页
目前配电网具备的通信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高数据同步的需求,且兆瓦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主要采用T接方式并网,影响了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 目前配电网具备的通信基础设施难以应对高数据同步的需求,且兆瓦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主要采用T接方式并网,影响了差动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高比例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阻抗差动保护。首先,考虑分布式电源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故障输出特性,挖掘区内外故障时故障分量阻抗动作量和制动量关系的显著差异,构建了故障分量阻抗差动保护判据。其次,由于电压跌落严重时故障分量特征不显著,构建了适用于高电压跌落的正序阻抗比幅判据。两者相互配合,实现保护的可靠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实际配电网模型,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该方法减少了对数据同步的需求,提高了过渡电阻的耐受能力,适用于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阻抗差动保护 CT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含超快充电动汽车并网运行风险评估
4
作者 徐艳春 李思佳 +1 位作者 张涛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7,I0076-I0078,共14页
目前分布式电源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会增大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指标未能有效考虑电网承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综合指标。首先,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和含超快充的电... 目前分布式电源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会增大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指标未能有效考虑电网承受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电力系统承受能力的配电网风险评估综合指标。首先,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模型和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负荷模型;然后,采用以分布熵理论为基础的指标度量电压、功率等状态变量越限及其分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引入以泰尔熵理论为基础的指标度量系统受到负荷冲击后状态变量增量分布的不均衡度带来的风险,将上述指标通过序关系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权重分析法进行综合以全面评估系统风险;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综合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指标可有效评估系统未发生越限时的潜在风险,且电动汽车的超快充会改变综合风险的时序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含超快充的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动汽车 运行风险评估 分布熵 泰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SNOP选址与运行优化策略
5
作者 陈继明 于馨玮 +2 位作者 仉志华 陈文淙 徐乾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 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凭借其灵活的功率调节能力逐渐应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SNOP受到线路容量的限制,调节能力有限。为发挥其最大调节能力,文中提出适用于配电系统的SNOP对线路有功功率裕度调节灵敏度的定义,将其作为SNOP调节能力的评价指标,由此建立SNOP的选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节点电压裕度以及线路功率裕度2个安全评价指标,构建以综合运行裕度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将上述模型转化为二阶锥模型,通过MATLAB工具实现该问题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算例对所提模型与求解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了所提选址方法能够发挥SNOP的最大调节作用,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DG) 灵敏度系数 智能软开关(SNOP)选址 运行裕度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6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后电流相位的含DGs配电网故障快速方向识别算法及RTDS仿真验证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晓龙 秦文萍 +2 位作者 韩肖清 王鹏 王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 通过研究故障前后电流相位的变化,提出一种改进的故障方向保护识别算法,该算法仅需故障后的电流相位信息即可确定故障方向,进而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由于该故障识别算法仅利用电流相位信息,可避免由于DGs接入而需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功率方向元件,可极大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对原有保护算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误判进行修正,增加不对称故障适应性论证,最后通过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对本故障识别算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保护 功率方向元件 dgs 配电网 不对称故障 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分布式集群控制失效的有源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方法
8
作者 黄飞 陈宇捷 +3 位作者 欧阳金鑫 廖庆龙 戴健 莫范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0,共10页
分布式集群控制计及了分布式电源(DG)分布区域性与出力协同性,能够提高有源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但是,针对有源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信息攻击可能导致分布式集群控制的失效,严重影响有源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计及分布式集群... 分布式集群控制计及了分布式电源(DG)分布区域性与出力协同性,能够提高有源配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但是,针对有源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信息攻击可能导致分布式集群控制的失效,严重影响有源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计及分布式集群控制失效的有源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尤为必要,但有源配电网CPS的安全性评估尚无法考虑信息攻击造成的信息-物理威胁交互传递过程,也未从攻击者视角评估全过程信息攻击造成的安全性后果。为此,本文分析了分布式集群控制信息-物理交互特性,建立了分布式集群控制下的有源配电网CPS模型,结合有源配电网分布式集群控制CPS通信逻辑模型,建立了针对DG集群逆变器的信息攻击策略逻辑模型,提出了分布式集群控制失效概率以及分布式集群控制失效物理后果的量化方法,从而提出了分布式集群控制失效下的有源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方法,并利用仿真验证了有源配电网CPS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有源配电网 分布式集群控制 信息攻击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
9
作者 綦龙飞 杨镜非 肇嘉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方法。首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进行合理分区,并以不同分区内网损最小、智能软开关损耗最小及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并建立各个分... 为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方法。首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进行合理分区,并以不同分区内网损最小、智能软开关损耗最小及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并建立各个分区的子优化模型。然后,已优化集群向待优化集群传递部分边界信息,采用改进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协调求解各个区域的子模型,经过迭代计算后得到最优解,实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区间解耦和各分区分布式优化。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123节点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运行经济性,降低了配电网损耗及缓解电压越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开关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优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经济性与可靠性的有源配电网动态重构
10
作者 颜湘武 郭美辰 +3 位作者 吴鸣 牛耕 郑楠 贾焦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在配电网重构的研究中,通常会对网络的稳态运行进行优化,但是重构方案对网络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也会产生影响。在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出力与负荷波动的情况下,为兼顾网络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减少新能源接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搭建配电网动... 在配电网重构的研究中,通常会对网络的稳态运行进行优化,但是重构方案对网络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也会产生影响。在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出力与负荷波动的情况下,为兼顾网络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减少新能源接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搭建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首先,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采用启发式孤岛搜索方法,并结合最小路法来求解可靠性指标;其次,以包含开关费用、线损费用与停电损失费用在内的网络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搭建网络动态重构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混合天鹰-非洲秃鹫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通过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网络上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动态重构 分布式电源 启发式孤岛搜索 可靠性评估 天鹰算法与非洲秃鹫算法混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S结构的抑制谐波低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戚玉洁 刘学观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运用DGS等效电路模型与HFSS三维全波仿真相拟合的方法提取出DGS的结构参数,并将该结构应用于交指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GS滤波器.将交指滤波器两侧馈线设计成阻抗补偿馈线结构,将确定了结构参数的DGS蚀刻于补偿线下方... 运用DGS等效电路模型与HFSS三维全波仿真相拟合的方法提取出DGS的结构参数,并将该结构应用于交指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GS滤波器.将交指滤波器两侧馈线设计成阻抗补偿馈线结构,将确定了结构参数的DGS蚀刻于补偿线下方的接地层上,再通过HFSS三维仿真进行匹配优化,得到了通带平坦、阻带宽、结构紧凑的DGS滤波器.实际制作的滤波器测试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对谐波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函数滤波器 分布元件 缺陷地结构(dgs) 抑制谐波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loss reduc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BFO based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along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 placement simultaneously in fuzzy framework 被引量:1
12
作者 M.Mohammadi A.Mohammadi Rozbahani S.Bahmany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0-103,共14页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capacitor placement are commonly used to diminish power losses and keep voltage profiles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Moreover,the problem of DG allocation and sizing is great important.In this work,a combination of a fuzzy multi-objective approach and 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BFO) as a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and optimal sizing of DGs and shunt capacitors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Each objective is transferred into fuzzy domain using its membership function.Then,the overall fuzzy satisfaction function is formed and considered a fitness function inasmuch as the value of this function has to be maximized to gain the optimal solu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much more than other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Simulation results found that simultaneous reconfiguration with DG and shunt capacitors allocation(case 5) has 77.41%,42.15%,and 56.14%improvements in power loss reduction,load balancing,and voltage profile indices,respectively in 33-bus test system.This result found 87.27%,35.82%,and 54.34%improvements of mentioned indices respectively for 69-b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capacitor banks fuzzy framework bacterial foraging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eload force on heat generation of fatigue crack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被引量:1
13
作者 YANG Zheng-wei KOU Guang-jie +4 位作者 ZHOUWei ZHANGWei WANG Zhen LIU Jun-li LI Y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06-1915,共10页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 The heat generation behaviors of fatigue crack are deeply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 comb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Firstly,a multi-contact sim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crack surfaces contact and the horn-sample contact under ultrasonic excit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fields.Then,the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and the microscope testing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heat generation 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rack region under different preload forces.On this basis,an in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 based on dots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crack reg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load force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less than 250 N,while the temperature rise rapidly declines due to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crack contact surfac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when the preload force is 280 N.Moreover,the plastic deformation does not lead to the crack propagation,but reduces the detection repeatability of fatigue crack.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optimizing testing conditions in practical testing processes,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esting standards for batches of test objects in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preload force heat generation fatigue crack dots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潮流的全纯嵌入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雪 李博 +2 位作者 姜涛 陈厚合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10-4226,I0004,共18页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重要基础。目前,配电网潮流求解方法主要有牛拉(Newton Raphson,NR)法和前推回代(forward backward substitution,FBS)法两大类,但NR法和FBS法在潮流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重要基础。目前,配电网潮流求解方法主要有牛拉(Newton Raphson,NR)法和前推回代(forward backward substitution,FBS)法两大类,但NR法和FBS法在潮流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全纯嵌入法(holomorphic embedding method,HEM)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潮流方程的新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NR法和FBS法在配电网潮流求解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但现有HEM未充分考虑配电网中各类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控制方式的多样性,且未构建计及负荷电压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潮流模型,难以适用于不同运行模式下配电网潮流计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求解含多类型DG和SOP且可运行在并网/孤岛模式的主动配电网统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首先,根据负荷静态电压和频率特性,构建计及配电网频率和节点电压影响的负荷节点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其次,根据DG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配电网不同的运行模式,将DG所连节点等效为不同节点类型,构建各类DG的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再次,考虑SOP不同控制方式,构建SOP全纯嵌入潮流模型;从次,依据全纯嵌入潮流模型等式左右两侧同次幂级数系数相等原则,推导配电网各全纯函数幂级数系数的求解递推关系式,进而计算各全纯函数的各项幂级数系数,借助解析延拓理论求取电压和频率逼近值,实现配电网潮流的准确求解;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33节点测试系统和IEEE-123节点测试系统验证所提方法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法(HEM) 潮流计算 主动配电网(ADN) 分布式电源(DG) 智能软开关(S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限制下多DG接入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兴 王扬赜 +3 位作者 望周丽 陈艳霞 朱益 翁汉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9,共10页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 差动保护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下配电网保护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配网现有通信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差动保护的构建。首先,融合电流相位与相量差动保护思想,同时将电流相位信息进行变换,实现通信信息降容。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短路电流相位参数的快速估计,提出了短路电流相位修正策略,以应对CT饱和与直流分量对保护的干扰。最后,提出适用于含多DG配网的新型电流差动保护构建原则与保护判据。基于PSACD/EMTDC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的精度与新型差动保护的性能。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电流相位参数预测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抗CT饱和能力;所提新型差动保护原理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DG 0±1变换 电流相位参数预测 差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型配电网的改进型电流保护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志辉 张艺宏 +2 位作者 于礼瑞 邱晓璇 何静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9,I0002,共11页
随着新型配电网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广泛接入配电网,由于DG运行状态多样随机,传统基于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整定的电流保护难以同时满足保护“四性”。为此,本文首先搭建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多类型高比例DG接... 随着新型配电网的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广泛接入配电网,由于DG运行状态多样随机,传统基于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整定的电流保护难以同时满足保护“四性”。为此,本文首先搭建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多类型高比例DG接入的新型配电网模型,分析多类型DG接入后配网短路计算方法,研究DG接入对电流保护“四性”的影响;提出的改进方案将配网运行状态聚类为多个运行状态集,集内分别整定,当配网运行状态满足定值切换判据时更新定值,形成适用于新型配电网的“离线整定、在线更新”的改进电流保护,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K-means++ 运行方式 分布式电源 三段式电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识别的有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守东 欧阳金鑫 +3 位作者 陈宇捷 陈纪宇 王建 熊小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使配电网继电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大,但故障信息十分微弱,特别是在DG多样化故障输出特性的影响下,有源配电网单相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常难以保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使配电网继电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大,但故障信息十分微弱,特别是在DG多样化故障输出特性的影响下,有源配电网单相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常难以保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有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分析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下DG的输出特性,建立了在不同故障位置下有源配电网的正序增广网络,构建了故障位置关于馈线出口以及DG输出电流的函数,建立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位置模型,利用不同故障位置下短路电流矢量占比系数的差异性构建了新的故障定位判据。通过将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转化为故障位置模型系数的求解问题,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在不同故障位置、不同过渡电阻下均能准确定位单相接地故障,具有原理清晰、故障特征量采集便捷、灵敏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区段定位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考虑分布式电源可用程度的配电网多源协同恢复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维 杜兆斌 +5 位作者 范国晨 李峰 龚贤夫 孙志媛 韦化 李耀东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7,共10页
为了提升配电网对极端天气的抵御及恢复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移动电源等海量配电网弹性资源的应用潜力,通过资源调度为配电网供电恢复提供支撑,最大限度保证配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功能完整性。为此,针对台风过境后的... 为了提升配电网对极端天气的抵御及恢复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移动电源等海量配电网弹性资源的应用潜力,通过资源调度为配电网供电恢复提供支撑,最大限度保证配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功能完整性。为此,针对台风过境后的配电网和交通网故障状态,提出一种考虑台风影响下分布式电源可用程度的配电网多源协同恢复策略,建立计及分布式电源、自备储能和移动应急电源等多种灵活资源的配电网多时段故障恢复模型,实现台风过境后配电网故障负荷的快速恢复。首先,分析台风过境后的分布式电源可用程度;其次,针对交通网的故障状态,分析移动资源的最短行驶时间与路径;最后,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与33节点交通网对所提策略进行验证,利用MATLAB+YALMIP+CPLEX工具箱创建优化模型并求解。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地利用多种灵活资源之间的时序配合,对负荷恢复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恢复 多源协同 极端天气 分布式电源 移动应急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格状化配电系统及其协调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星彤 裴忠晨 +3 位作者 刘聪 刘闯 朱帝 王菁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2-110,共9页
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为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配电系统线路损耗和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格状化配电系统架构。综合配电系统源-荷之间的功率关系与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构建格状化配电系... 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为配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配电系统线路损耗和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配电变压器的格状化配电系统架构。综合配电系统源-荷之间的功率关系与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构建格状化配电系统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双节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格状化配电系统架构相较于其他传统架构降低了系统功率损耗、实现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交直流配电系统 分布式电源 智能配电变压器 功率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配电侧分布式电源的输配协同高收敛性最优潮流研究
20
作者 陈一丰 黄铭浩 董树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在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配电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DG的广泛接入,输配电网之间存在双向功率流动,如果输电网和配电网仍然按照传统的等值方法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将无... 在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配电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DG的广泛接入,输配电网之间存在双向功率流动,如果输电网和配电网仍然按照传统的等值方法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将无法获得精确结果。因此文中建立输配协同全局最优潮流优化模型,采用节点撕裂的方法解耦输配电网的耦合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推导得到模型的不动点迭代形式,考虑到传统的异构分解(heterogeneous decomposition,HGD)算法只利用最新的计算结果进行迭代计算,结合数学领域的安德森加速思想,利用历史迭代值对不动点迭代进行优化,提出基于安德森加速的HGD算法。经算例测试,该算法能充分利用配电侧DG。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算法准确度高,收敛性能相较于HGD算法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协同 最优潮流 收敛性 安德森加速 分布式电源(DG) 不动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