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伟 闫俊 +5 位作者 王力芳 曲梅 阮燕燕 卢天兰 岳伟华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与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盖关臣 郭素芹 +5 位作者 邵荣荣 李文强 郭芳 张红梅 郭敬华 李玉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康儿童为儿童对照组,以及160名健康成人为成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评估患者组及儿童对照组的NSS,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及成人对照组DISC1 rs4658971多态性。结果患者组NSS中运动协调因子所有9项条目,以及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等条目的阳性率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左右序列对指运动、左右拳手掌测验、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的阳性率,及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高于CC型患者(均P<0.05)。患者组与成人对照之间DISC1 rs46589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神经系统软体征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过表达对星形胶质细胞质膜伸展的影响
3
作者 刘淑宝 田衍平 +2 位作者 陈显军 吴锡艳 肖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蛋白表达质粒,检测其过表达后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质膜伸展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DISC1基因mRNA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全长引物;以小鼠脑白质cDNA为模板...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DISC1)蛋白表达质粒,检测其过表达后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质膜伸展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DISC1基因mRNA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可扩增全长引物;以小鼠脑白质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全长表达质粒,命名为pEGFP-n1-DISC1。分别将过表达组pEGFP-n1-DISC1和空载体对照组pEGFP-n1电转染原代培养ASTs,以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ISC1-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分析对照组与DISC1过表达组星形胶质细胞质膜伸展面积的大小。结果成功从cDNA中扩增出DISC1编码序列并插入pEGFP-n1载体,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DISC1蛋白编码序列插入载体,并能正确读码翻译。构建质粒转染ASTs 60 h后,可见DISC1-GFP融合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DISC1过表达组ASTs的质膜伸展面积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小鼠DISC1全长基因表达载体,DISC1基因过表达后可促使ASTs质膜伸展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真核表达质粒 星形胶质细胞 质膜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激活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婵媛 张婧 +2 位作者 王新源 冯菲菲 冯琳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5-1700,共6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系统活化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BS组、PBS+MK-801组、LPS组、LPS+MK-801组。取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系统活化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BS组、PBS+MK-801组、LPS组、LPS+MK-801组。取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腹腔注射LPS溶液(0.2 mg/kg,1周2次),PBS组与PBS+MK-801组注射等剂量PBS溶液,共6次。第3次注射时,取PBS+MK-801组与LPS+MK-801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溶液(0.5 mg/kg,1周2次),PBS组与LPS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共4次。最后1次注射后2 h,对各组大鼠进行摇头行为评估与旷场实验检测;将大鼠处死,取其脑组织备测;运用RT-qPCR、高尔基染色、免疫组化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前额皮质中DISC1基因表达、树突棘状态、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PBS组比较,PB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升高(P<0.01),摇头评分增加(P<0.01),旷场位移距离增加(P<0.0001);与LPS组比较,LP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摇头评分与旷场位移距离都明显增加(P<0.0001);与PBS+MK-801组比较,LP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摇头评分与旷场位移距离进一步增加(P<0.0001)。与此同时,与PBS组和PBS+MK-801组比较,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前额皮质中iba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提高(P<0.05),树突棘长度与密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LPS诱发的免疫系统活化能够增加精神分裂模型易感性,其可能的机制是协同MK-801提高DISC1基因表达,最终导致大鼠精神行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激活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夏宝妹 陈畅 +4 位作者 张海楼 周欣 陶伟伟 吴顥昕 陈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对照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雌雄合笼交配怀孕,分娩后即为对照组和孕前应激诱导PPD模型组。于分娩后3周对母鼠进行旷场测试、悬尾测试及糖水偏爱测试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取海马检测DIS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眼眶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及皮质酮水平。结果产后3周,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在旷场测试中自发活动无改变(P>0.05),在悬尾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显著增加(t=-4.950,P<0.001),糖水偏爱显著降低(t=2.475,P<0.05)。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海马DISC1基因(t=-8.915,P<0.001)及蛋白(t=-5.004,P<0.01)表达均显著上调,而血清皮质酮及雌二醇均无变化(P均>0.05)。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DISC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孕前应激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雌二醇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春 石金云 +4 位作者 王楠 李晓敏 周志强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观察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的变化,探讨氯胺酮诱发精神分裂症样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2a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C... 目的观察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的变化,探讨氯胺酮诱发精神分裂症样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2a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C组),1μmol/L氯胺酮(K组),1μmol/L氯胺酮+anti-miRNA-219转染(KA组)培养。定量分析miRNA-219,检测DISC1和CaMK2γ。结果与C组相比,K组miRNA-219及DISC1表达显著下调,CaMK2γ显著上调(P<0.01);与K组相比,KA组miRNA-219及DISC1表达显著上调,CaMK2γ显著下调(P<0.01)。结论 miRNA-219下调可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DISC1下调及CaMK2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miRNA-219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 精神 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7
作者 鲍荣荣 陈韦华 +8 位作者 王欣 许春双 牛艳芳 王芳 楼琼 宋飞 朱斌斌 王钦文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8-674,共7页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国汉族51例AD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中DISC1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标准方法检测血样中各生化指标。结果AD组DISC1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血清脂蛋白(lipoprotein A,Lp(a))和DISC1 CpG3甲基化之间发现了显著的关联。其中,女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ApoA水平呈正相关(P=0.010,P=0.003)。男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P<0.0001)。DISC1启动子甲基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6(95%CI:0.626~0.8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69和0.869。结论外周血DISC1启动子高甲基化是AD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可能是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
8
作者 毛金丽 李文玲 娄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8-1082,共5页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能障碍信号通路有关。目前对DISC1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发生和神经元突触发育方面,如神经元的成熟、增殖、迁移、定位、分化,树突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等。DISC1编码DISC1蛋白,DISC1蛋白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它在成人大脑,尤其在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DISC1有望成为精神疾病和癫的一个治疗靶点。本文就DISC1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信号通路 神经发生 癫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