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书何以发挥作用:农地确权提升征地补偿的条件机制研究
1
作者 赵江萌 蒋妍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8,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调查数据,探讨农地确权对征地补偿的影响,揭示证书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的条件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征地补偿,既增加了货币补偿额,也扩... 研究目的:基于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调查数据,探讨农地确权对征地补偿的影响,揭示证书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的条件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征地补偿,既增加了货币补偿额,也扩展了获得非货币补偿的机会。(2)当村庄内确权比例较高或承包户持有确权证书时,农地确权的货币补偿提升效果更加突出。(3)农地确权对征地补偿的提升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表现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4)农地确权发挥效果取决于一定条件,在确权程序规范、征地程序公正、个体认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农地确权提高征地补偿的效应可以得到增进。其中,农户个体认知水平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农地确权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应针对性地提升农户对农业政策和征地法律的认知。研究结论:产权界定并非一劳永逸的保障手段,其作用效果依赖于特定条件的支持,只有针对这些关键条件制定配套政策,农地确权的潜在作用才能充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征地补偿 条件机制 产权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时代开发控制体系的内涵与特征辨析——羁束性与自由裁量的再平衡
2
作者 李吉桓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118,共7页
中国城市已从扩张式发展进入存量提升时代,对开发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土地产权视角出发,重新辨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开发控制的内涵——哪些管理环节实际起到了土地用途管制作用,可以被视作开发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本... 中国城市已从扩张式发展进入存量提升时代,对开发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土地产权视角出发,重新辨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开发控制的内涵——哪些管理环节实际起到了土地用途管制作用,可以被视作开发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开发控制体系是“规划+合同”二者结合的,由公法和私法共同约束。进入存量更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开发控制体系呈现新的特征,羁束式管控要素和自由裁量式管控要素进行了再平衡,自由裁量式管控要素所占比重和其重要性逐渐提升。为推进城市高质量更新,本文建议开发控制平衡羁束式管理与自由裁量式管理,兼顾严肃性和灵活性。具体建议包括:减少控规中的刚性条款以提升弹性,同时保证刚性条款的严肃性;允许开发主体尽早介入规划管理过程;重视外部监督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控制 土地产权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出让合同 自由裁量权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权利”结构视角下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与现代启示
3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1 位作者 周建波 夏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构了哑铃型与纺锤型两种理想的地权形态;(2)不同地权形态下的“权力—权利”互动模式可以总结为均田薄赋、经界并税与隐占兼并;(3)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呈现为在王朝治乱周期下,形态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的转换,这不仅呈现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干预强弱转换下的表层循环特征,也潜藏着权力干预弱化与权利演化的深层特征。研究结论:建国以来的“权力—权利”结构体现为“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面对结构失衡产生的城乡差距扩大,中央应通过将横向社会反馈纳入纵向政府问责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干预,并通过推动城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差异化征税、远郊区农地国有化向农民还权赋能,走向“权力—权利”结构的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史 “权力—权利”结构 理想型建构 土地产权 土地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 倪元龙 马莉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从房地一体化采购项目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面临的问题着手,结合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实际需求,给出了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并对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关... 从房地一体化采购项目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面临的问题着手,结合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实际需求,给出了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并对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特色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一体化 确权登记 智能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新一轮城市更新中的风貌保护难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磊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以201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标志,上海进入以存量土地再开发为特征的城市更新时代。首先简要分析上海近年来开展的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工作,是由政府组织、规划引领、功能性企业主导,由多方共同参与... 以201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标志,上海进入以存量土地再开发为特征的城市更新时代。首先简要分析上海近年来开展的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工作,是由政府组织、规划引领、功能性企业主导,由多方共同参与运作的创新实践。其次分析上海风貌保护中的土地开发成本、资本和开发逻辑、存量转型政策、房屋产权和开发使用、历史建筑保护法律等方面的难点。最后提出风貌保护的对策思路,包括降低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优化城市更新资本和开发逻辑,探索“先租后让”的土地供应方式和历史建筑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管理模式,适时修订地方法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风貌保护 土地成本 房屋产权 资金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机械化——基于1878个水稻种植户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文乐 陈风波 +1 位作者 石敏 孟婷 《南方农村》 2024年第4期33-43,共11页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1878份南方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规模经济、农业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探讨农地流转对水稻种植户机械化水平及其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显著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促使机械化模式发生...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1878份南方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规模经济、农业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探讨农地流转对水稻种植户机械化水平及其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显著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促使机械化模式发生转变。利用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度作为农地流转的工具变量,克服模型内生性,结果仍然稳健。具体而言,农户转入土地面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面积将增加0.386个百分点。同时,农户转入土地后自置农机的概率上升,而雇佣机耕和机收服务的概率下降,致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则更可能降低农地流转对农业机械化的正向影响;同时,中青年农户相比老年农户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更高。为进一步推动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还需要加强土地产权保护、促进农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产权安全感知 农业机械化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失灵、产权流动壁垒与存量建设用地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思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共8页
研究目的:以产权流动角度切入城市建设用地由增量到存量的行政配置链条,观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绝对低效”用地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经验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1)增存联动视角下,城... 研究目的:以产权流动角度切入城市建设用地由增量到存量的行政配置链条,观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绝对低效”用地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经验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1)增存联动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从供地指标分配到进入土地要素市场,其产权充分流动是实现行政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前提;而产权流动壁垒的存在,是导致土地批供用环节供需结构失衡、部分土地要素暂处于国有土地产权公共域之中的直接原因。(2)地方政府决策失灵是存量低效用地产生的源头所在;成本收益考量使地方政府以自身供地需要部分替代了市场需求,在中央政府供给约束下呈现出土地要素市场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现象,即土地要素进入市场前存在着政府失灵导致的土地配置效率损失。研究结论:提升行政配置土地资源的效率,核心在于从增量到存量的时间脉络下构建更加完善的国有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打破制约政府供给与市场需求良性互动的产权流动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建设用地 要素配置效率 产权流动 政府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集体成员权与土地财产权分离与联系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2 位作者 李冠 王雪琪 陈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城乡居民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边界的特征分析,揭示现阶段农村集体成员权和土地财产权分离和联系的制度逻辑,为类型化构造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社科法学与概念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基于城乡居民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与社会边界的特征分析,揭示现阶段农村集体成员权和土地财产权分离和联系的制度逻辑,为类型化构造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社科法学与概念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阶段乡村封闭的社会边界和开放的经济边界是形成农村集体成员权与土地财产权分离与联系的深层原因。(2)从权利分离来看,此两种权利是法律性质迥然不同的权利,农村集体成员权是团体法上的权利,包括共益权和自益权两部分,土地财产权是个体法上的权利,包括基于身份分配取得的社会保障导向的土地权利和基于价格机制取得的财产经营导向的土地权利。(3)从权利联系来看,此两种权利有着密切的法理联系,农村集体成员权中的共益权和自益权分别与土地财产权中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含身份的用益物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论:农村集体成员权与土地财产权之间存在分离与联系的制度逻辑,可以采用“一般法+特别法”的立法技术进行体系化构造,在《民法典》中构造农村集体成员权和土地财产权的基础法律概念和土地权利关系的一般框架,在《土地管理法》等单行法中规定具体类型土地权利的权利义务、行使规则和救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团体法 物权法 成员权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农业低碳发展——基于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的考察
9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1 位作者 王晨光 方师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7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析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市级面板数据,以2013—2019年开展的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为准... 研究目的:探析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促进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研究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市级面板数据,以2013—2019年开展的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农地产权稳定性的增强显著降低了农业碳强度,提升了农业碳效率,对农业低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异质性处理效应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通过“规模经营”和“长期投资”效应促进农业低碳发展,同时也因市场化程度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产生异质性。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稳定性的增强在农业低碳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优化配套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低碳发展 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农地产权稳定性 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宗族在场:宅基地产权的冲突与博弈——基于一个浙南宗族性村落的纵向案例研究
10
作者 杨卫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6,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与宗族在场情景下宅基地产权冲突与博弈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为宅基地管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以及以宗族性村落“朱宅村”征地事件为对象的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1)政府与朱宅村宅基地产权冲突导致宗...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与宗族在场情景下宅基地产权冲突与博弈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为宅基地管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以及以宗族性村落“朱宅村”征地事件为对象的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结果:(1)政府与朱宅村宅基地产权冲突导致宗族产生布罗代尔钟罩,以抵制宅基地产权制度自上而下的型塑;(2)在祖屋宅基地征收方面,政府与朱宅村产生了合作博弈,布罗代尔钟罩被击碎,宅基地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3)在宗祠宅基地征收方面,政府与朱宅村停留在非合作博弈,布罗代尔钟罩难被击碎,宅基地资源配置始终为不理想结果。研究结论:建立宗族对宅基地产权制度的认同机制,有效引导宗族典型代表,构建宗族性村落就地改造与现代化建设相融合的模式,有利于宅基地管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产权 国家 宗族 冲突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使用权去身份化改革的两难困局及其突破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菡冰 李翔 +1 位作者 柳乾坤 靳相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54,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化和物权化"两化复合"结构的事实关系进行理论提炼,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以身份化为内核、以"一户一宅"为表达形式的宅基地... 研究目的: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化和物权化"两化复合"结构的事实关系进行理论提炼,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以身份化为内核、以"一户一宅"为表达形式的宅基地制度,保障了13亿人口大国的最大群体、最弱势群体的居住正义,但同时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化"绑架"了物权化,使宅基地使用权无法成为真正的用益物权。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去身份化,但面临着市场化流转和住房保障的两难困境。研究结论:以继承环节去身份化作为宅基地使用权去身份化改革的突破口,积累经验之后,再沿着"管住增量—调整存量—双轨管理"的思路,分阶段、按区域、有步骤地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成员权 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诗嫚 李祎琛 +2 位作者 卢新海 匡兵 赵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6,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发展动态,以探求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属管理的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通过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强... 研究目的:研究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发展动态,以探求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属管理的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通过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强化农民的有效参与、合理评定土地价值、开展权属登记工作等权属管理手段,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然而,中国农地整治仍囿于以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土地物理属性,对协调土地资源重配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变化重视不够,坚持以农民为核心、统筹兼顾利益主体的多元需求,是权属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研究结论:权属管理要以"人地协调"为研究理念,以实现农地整治绩效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以农民利益保护为研究核心;要从制度设计和立法层面着手探寻多元利益主体的均衡路径,并从权属管理目标、主体、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地细碎化 农地整治 权属关系调整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孔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5,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对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在定性分析农地产权状况和农地租赁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计量模型运行结果对农地产权与农地租赁意愿之间的关系、农地产权状况对农地租赁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农地收益权的完整性等均对农地租赁意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各个因素对于不同区域以及土地租入和租出意愿的影响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LOGISTIC模型 农地产权 土地租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艳 马智民 朱良元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研究目的:基于《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改造的讨论,旨在改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承包... 研究目的:基于《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改造的讨论,旨在改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承包地被征收的"公共利益"需要和细化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结论:要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就要切实改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化 用益物权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被引量:25
15
作者 高延娜 朱道林 +1 位作者 王霞 郑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共6页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 农地征收价格 土地增值 产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利权能理论新拓展: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当前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合理解释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秀清 熊玉梅 尹朝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8,共8页
研究目的:提出权能支的新概念,建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进行解释。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法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所有权权能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而这四项基本权能由... 研究目的:提出权能支的新概念,建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进行解释。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法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所有权权能结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而这四项基本权能由若干更小的基本单元——权能支构成;权能支是财产权利的基本单元,每一个权能支意味着权利人可以依法实施一类行为的可能性,四项基本权能是由若干权能支组成的权能束;基本权能或权能支的分离、重组和耦合形成新的财产权利类型。研究结论:权能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既有权能理论的解释能力,可以较好地解释新出现的财产权利的权能结构,也能合理解释权能分离后的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内涵;基于权能支的概念和新的财产权利权能结构,本文解释了当前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并就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和拓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财产权利 权能 权能支 权利束 集体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峻 叶剑平 +1 位作者 伍德业 严金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从制度政策评估的角度考察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设想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直接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城镇发展的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小城镇 人地关系 产权结构 产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 被引量:51
18
作者 沈飞 朱道林 毕继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解决中国土地征用中的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政府介入经济关系的强制性破坏土地市场经济关系,政府制度性租金相对值约为17倍。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利用竞... 研究目的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解决中国土地征用中的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政府介入经济关系的强制性破坏土地市场经济关系,政府制度性租金相对值约为17倍。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利用竞争机制消散制度性租金,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制度性寻租 中国 土地征用制度 实证分析 产权经济学 征地补偿标准 农村集体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研究 被引量:154
19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 初始取得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起点、政策要义及入法路径 被引量:56
20
作者 靳相木 王海燕 +1 位作者 王永梅 欧阳亦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厘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政策要义,并探索其入法路径。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结构解释和原意解释。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思路是针对"两权分离"架构下宅基地改革无法破... 研究目的:厘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政策要义,并探索其入法路径。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结构解释和原意解释。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思路是针对"两权分离"架构下宅基地改革无法破解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架空"其物权性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的,它以既要坚持宅基地制度的农村住房保障功能,又要让宅基地活起来为改革目标,以打破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既是身份性居住保障权又是物权性财产权"两权复合"的结构为改革突破口,以宅基地资格权独立成权并承载农民居住保障功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转型纯化为典型用益物权并承载资产功能为主要改革内容。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首先应在《民法总则》列举的民事权利类型这个坐标系中对宅基地"三权"分别进行定性,确定其各自所归属的权利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成果联接融入相应的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宅基地 身份权 物权 集体成员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