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B Satellites for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1
作者 Wang Jianyu Liu Yinnian +11 位作者 Fang Zhiyong Yang Siquan Nie Juan Wu Wei Liu Sanchao Wang Lei Wang Qiao Wei Bin Wang Changzuo Zhang Feng Yu Jin Li Zhaozho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492,共7页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 and B satellites(HJ-1-A,B) are called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atellites A and B" for short.The constellation a...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A and B satellites(HJ-1-A,B) are called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satellites A and B" for short.The constellation adopts a 10:30LT sun-synchronous circular orbit,with orbit altitude of 649km.HJ1-A and HJ-1-B are distributed with a phase difference of 180° in the same orbital plane,so as to enhance the time resolu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The satellites have orbit maintenance capability,the lifetime is 3 years.Both satellites adopt CAST968 platforms.Two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s with resolution 30m and width 700km,a super-spectral imager with resolution 100m and width 50km as well as a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of 120Mbit/s are deployed on HJ-1-A,which also carries Ka communication testing equipment of Thailand.HJ-1-B has two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s(the same as satellite A),one infrared camera with resolution 150m and width 720km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subsystem of 60Mbit/s.The coverage period of the wide-coverage multispectral CCD camera is 48 hours.The revisit period of super-spectral imager is 96 hours and the coverage period ofinfrared camera is 96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星座 多光谱CCD相机 超光谱成像仪 时间分辨率 红外摄像机 应用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remote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landslides in the Luoshan mining area 被引量:30
2
作者 HE Man-chao TAO Zhi-gang ZHANG B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5期609-614,共6页
With the scale extending of mining, the landslide disaster in the earth’s surfac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se landslide disasters are being threatened to the sustainable safe mining of the undergroun... With the scale extending of mining, the landslide disaster in the earth’s surfac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se landslide disasters are being threatened to the sustainable safe mining of the underground mine and the open-pit mine.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sliding force is greater than the shear resistance (resisting force) at the potential slip surface i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occur the landslide as the sliding criteri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for sliding force remote monitoring is presented, and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mechanical quantity and the natural sliding force is derived, hereby, the natural sliding force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human mechanical quantity. Based on above principle and method, a new system of landslide remote monitoring is designed and 53 systems are installed on the landslide body in the Luoshan mining area, which make up the landslide remote monitoring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ield test around 8 months, monitoring curves between sliding force and time are obtained, which can describe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 trend of landslide. According to abo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ystem has som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real-time monitoring; (2) remote intelligent transmission; (3) landslides early w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exploitation landslide disaster sliding force monitoring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弱反射光栅阵列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张晓飞 吕中虎 +1 位作者 孟庆佳 王晨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G模块设计了一款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并结合压电式雨量传感器、拉绳位移传感器研制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结合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和弱反射光栅阵列传感技术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质灾害体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最后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和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用于桐梓县大河镇新场火车站新场滑坡、崩塌的监测实验中。监测数据表明,弱反射光栅监测系统测得传感光缆41#弱反射光栅传感段的位移变化达5 mm,在其附近的位移监测仪也测到有位移变化,可有效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反射光栅 地质灾害 物联网 雨量监测 位移监测 光纤传感 光栅传感器 滑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能锚杆支护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晓春 徐政茂 +3 位作者 樊玉峰 张文萍 李子阳 陈晓燕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吸能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领域中用于提高围岩稳定性和避免冲击地压等灾害发生的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吸能支护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使支护体系在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时能够有效吸收或消耗能量,从而减少由冲击载荷引发的工... 吸能支护是地下岩体工程领域中用于提高围岩稳定性和避免冲击地压等灾害发生的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吸能支护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使支护体系在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时能够有效吸收或消耗能量,从而减少由冲击载荷引发的工程破坏和事故。吸能锚杆是吸能支护的一种常见形式,此技术通过锚杆将表面围岩与深部稳定岩体相结合,并在围岩内部产生预应力吸收或耗散能量从而避免矿山灾害的发生。吸能锚杆这种柔性支护方式适用于多种环境的巷道支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灾害的防治。综述自1968年以来30余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吸能锚杆设计方式,以结构和材料2大类型为切入点进行划分,着重分析8种典型吸能锚杆的工作原理与设计优势,并以此指出现有吸能锚杆支护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与智能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目前深部矿井支护高强度与智能化等需求,提出一种智能预警负泊松比结构吸能锚杆。该锚杆利用负泊松比吸能结构实现增阻效果,具有双向恒阻吸能与双向监测预警等特性,能够满足复杂的非线性软岩巷道强阻支护、可视化预警等需求,有助于加快支护体系一体化,促进安全、智慧矿山的发展。最后,对吸能锚杆支护设备的优化革新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灾害 巷道支护 吸能锚杆 监测预警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隧洞塌方灾害微震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国韶 黄京华 +1 位作者 蒋剑青 胡小川 《水力发电》 CAS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针对浅埋隧洞围岩塌方灾害难以有效预警的问题,对微震传感器的多断面分散式布置方式、微震传感器的锚杆端安装方案、微震监测信号的高效降噪与智能识别方法、塌方灾害预警的风险管理等级标准、微震监测信号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以及基于... 针对浅埋隧洞围岩塌方灾害难以有效预警的问题,对微震传感器的多断面分散式布置方式、微震传感器的锚杆端安装方案、微震监测信号的高效降噪与智能识别方法、塌方灾害预警的风险管理等级标准、微震监测信号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以及基于微震监测的塌方智能预警系统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广西那板水库新建1号灌溉发电放水系统引水隧洞工程。结果表明,所研发的关键技术是可行的,可解决已有微震监测技术不完全适用于浅埋隧洞破碎围岩的局限性问题,能有效提高隧洞塌方微震监测与预警的实时性与工作效率,并结合工程案例给出了基于微震特征参数的隧洞塌方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洞 塌方灾害 微震特征 实时监测 智能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宋战平 杨子凡 +1 位作者 张玉伟 霍润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55,共35页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参数反演理论体系的建立已基本完善,结合新型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仿真技术,建立多源化智能反演模型是今后隧道及地下工程反演方法的发展方向;2)掘进参数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施工机械性能及智能掘进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考虑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3)以多源监测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度融合为决策基础,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风险控制分析方法为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提供智能化管理;4)特征融合深度神经网络与自适应像素级分割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降低了缺陷检测成本,更进一步保障了智慧防灾及安全监测系统与工程现场之间的适用性;5)以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为核心技术,通过融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优化系统保障了隧道稳定性与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基于多源信息获取技术的深度学习框架可提取岩体结构面特征参数并转化为定量指标,实现对不同地质环境及施工方法的隧道围岩智能分级;7)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掌子面图像中自动提取轮廓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精确的裂隙特征识别和量化分析。基于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7类应用方向的总结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实时共享难度大、缺乏模型预测准确度评价标准等问题,并结合隧道及地下空间智能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化建设趋势,针对深度学习理论与其工程应用、隧道结构智能化防灾技术及“双碳战略”下新型隧道建造方式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与地下工程 深度学习 多源监测数据 衬砌病害识别 智慧防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曾仕琪 苏栋 +2 位作者 龚浩锋 刘平炜 陈湘生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76,共20页
系统综述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首先,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21日发表的847篇学术文献,识别并总结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运维管理中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策略,从技术层面... 系统综述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首先,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21日发表的847篇学术文献,识别并总结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运维管理中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策略,从技术层面对核心功能,例如实时数据监测、模型的持续更新、仿真与预测等进行系统总结。然后,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健康监测与管理、设施监控与管理、能源与环境管理以及灾害评估与应急管理4个主要领域的应用。最后,基于当前技术发展和需求,提出未来研究应集中构建系统性指标体系和开发多模态智能感知技术,以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还需要通过构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运维性态演变规律和多维度性态智能评估技术研究,实现更为高效和精准的运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 运维管理 结构监测 设施监管 能源环境 灾害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熙隆 王劲 +6 位作者 王秋华 王儒龙 李灿辉 洪瑞成 李晓娜 马诚 许师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 澳大利亚灌木林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9%,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每年灌木林火灾的发生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处置灌木火灾及时有效。本研究从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火灾影响、火管理和火预警监测及扑救等方面阐述了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相关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灌木林火的研究方向。通过分析研究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把握澳大利亚灌木林火灾发生机制和火时空分布规律,为我国灌木林的可燃物管理、灌木林火预防、监测和扑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时空分布 预警监测 灌木林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的半干旱区洪涝水体识别与变化监测
9
作者 王燕婷 杨耘 +4 位作者 刘艳 程镕杰 刘文蕾 廖能 陈修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8,共14页
【目的】针对西北干旱区洪涝遥感监测中影像时相分辨率低、光谱异质性高导致洪涝区域识别精度不高,无法提取更详细的洪灾变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特征融合及多源异构遥感影像关联分析的洪涝区域识别及变化监测方法。【方法... 【目的】针对西北干旱区洪涝遥感监测中影像时相分辨率低、光谱异质性高导致洪涝区域识别精度不高,无法提取更详细的洪灾变化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特征融合及多源异构遥感影像关联分析的洪涝区域识别及变化监测方法。【方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萨尔胡松乡发生的洪灾事件为例,获取了洪涝事件前后Landsat8、HJ-1A、Sentinel-2A和GF-1七个时相的多光谱影像,并从中提取了水体指数(NDWI、NDMBWI、WI2021)以及影像光谱反射率,熵和同质性纹理特征形成多维特征向量,并采用PCA降维;进而,利用多特征融合的随机森林(RF)分类器分别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水体识别。最后,通过比较相邻时相影像的水体识别结果提取了洪涝区域的信息,实现了洪水淹没区域变化过程的动态监测。【结果】经验证,Landsat影像水体提取结果虚警率分别为0.21%、0.28%和0.32%,漏警率为2.17%、3.37%和0.110%,最大洪涝面积为355.1 km^(2),其中淹没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134.3 km^(2)、229.2 km^(2)。【结论】结果表明:通过PCA技术实现多特征融合的RF识别算法显著改善了单时相Landsat影像中零散水体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水体识别总体精度比NDWI水体指数法提高了13.7%、10.8%和2.03%;采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使监测周期最短可提升至1周,使提取的洪水演变过程信息更详细,弥补了卫星过境时间的不足;此外,洪灾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结果与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萨尔胡松乡洪涝水体识别与变化监测,充分展示了在半干旱地区,多源光学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地识别水淹区域,为应急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影像 水体识别 空-谱特征融合 随机森林 时空变化分析 洪灾监测 洪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灾害智能监测平台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钮涛 张铁聪 董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为了提高矿井灾害监测报警能力与效率、降低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率,研究了一种以水灾、火灾、瓦斯灾害、粉尘灾害和顶板灾害为监测对象的矿井灾害智能监测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灾害监测数据分布采集技术,并结合... 为了提高矿井灾害监测报警能力与效率、降低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率,研究了一种以水灾、火灾、瓦斯灾害、粉尘灾害和顶板灾害为监测对象的矿井灾害智能监测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灾害监测数据分布采集技术,并结合监测数据构建了灾害预警模型。该平台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预警,实现矿井灾害智能化监测。通过在金凤煤矿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智能化监测平台能够精确地对工作面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实现灾害有效监测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灾害 煤矿安全 灾害预警模型 智能监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灾害防御雨水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11
作者 刘志雨 张同强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好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的重要依据。总结了我国雨水情监测预报技术进展与实践应用,介绍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四预”措施在防御重大水旱灾害中发挥的支撑作用,阐述了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好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的重要依据。总结了我国雨水情监测预报技术进展与实践应用,介绍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四预”措施在防御重大水旱灾害中发挥的支撑作用,阐述了新形势下水旱灾害防御雨水情监测预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亟须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防御 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三道防线 水文新质生产力 水文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灾害监测预警与融合展现平台研究
12
作者 陈运启 许金 谭凯 《煤矿机械》 2025年第1期200-204,共5页
灾害监测预警是智能化矿山的重点建设内容和验收要求。针对当前煤矿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接入规范不完整、地质保障系统三维模型不能共享、灾害监测预警结果无法融合展现等突出问题,制定了井巷工程地理信息、地质体及设备三维模型、灾害监... 灾害监测预警是智能化矿山的重点建设内容和验收要求。针对当前煤矿灾害监测预警数据接入规范不完整、地质保障系统三维模型不能共享、灾害监测预警结果无法融合展现等突出问题,制定了井巷工程地理信息、地质体及设备三维模型、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处置等数据的接入规范,研究了数据采集治理与存储、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和实时渲染、多种灾害监测预警融合展现等技术,研发了煤矿灾害监测预警与融合展现平台。现场应用表明,该平台利用已有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成果,实现了基于三维模型的监测预警数据的融合展现,有效提升了煤矿灾害监测预警的表达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监测 灾害预警 地质保障 三维模型 数据规范 融合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灾变环境信息四旋翼无人机自适应侦测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者 杨博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245-248,共4页
近年来,井下侦测设备逐渐成为矿难发生后救援队实施救援的有力助手。其用来对灾后环境中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四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较小、造价低廉、无人员伤亡风险及灵活性强等显著优势,... 近年来,井下侦测设备逐渐成为矿难发生后救援队实施救援的有力助手。其用来对灾后环境中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四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较小、造价低廉、无人员伤亡风险及灵活性强等显著优势,已在目标跟踪、应急通信和环境监测等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矿用本安型多参数无线传感器测量精度进行标定,搭载于矿井侦测四旋翼无人机进入井下巷道进行实时侦测,利用传感器对井下的温度、湿度、烟雾、O_(2)、CO、CO_(2)、HCl浓度及伤员位置等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基于Wi-Fi 6和Mesh组网的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传输到救援指挥中心,给予救援指挥人员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侦测 煤矿灾害 监测预警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燃林火的消防技术与策略
14
作者 秦蕴竹 张轶超 +2 位作者 陈玉莹 林少润 黄鑫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相比明火,阴燃的反应温度更低,蔓延速度也更慢,能在缺氧、高含水率、深层地下等极端条件下持续存在。因此,阴燃林火的探测和灭火面临更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当前阴燃灭火的研究进展,从“冷熄”“窒息”“燃尽”3个方面探讨灭火方法,包括... 相比明火,阴燃的反应温度更低,蔓延速度也更慢,能在缺氧、高含水率、深层地下等极端条件下持续存在。因此,阴燃林火的探测和灭火面临更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当前阴燃灭火的研究进展,从“冷熄”“窒息”“燃尽”3个方面探讨灭火方法,包括人工降雨、地下漫灌、防火隔离带等措施的可行性。同时,总结了当前森林阴燃火的预防、监测与灭火策略,为未来阴燃灭火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地下火 灭火机理 林火监测 消防安全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邓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29,共7页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 回顾了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了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感知、传输与应用软件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新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新一代云边端煤矿安全数智化监控系统架构,该架构明确了系统端侧应具备多模精准感知,边缘侧实现区域风险就地判识与管控,云端负责全矿井智能监测预警。探讨了灾害数字孪生、面域化全息感知、全IP传感网构建、多模态学习、同步仿真、风险分析与处置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煤矿安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 全息感知 数字孪生 灾害模拟 多模态学习 隐患风险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火灾CO智慧监控及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验证
16
作者 刘海洋 张磊 苑鸿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准确监测监控火灾火情信号,以简单化工厂区条件为背景开展合理的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STC89C52型单片机,再利用CO、温度、烟雾等传感器、无线通信板块和报警监控板块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化工火灾智慧监控及报警系统,具备低开发成本... 为准确监测监控火灾火情信号,以简单化工厂区条件为背景开展合理的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STC89C52型单片机,再利用CO、温度、烟雾等传感器、无线通信板块和报警监控板块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化工火灾智慧监控及报警系统,具备低开发成本、稳定监控火灾各特征信号、及时报警的特点;通过温度、有毒气体和烟雾等传感模块实时监测火灾信号,将信号的特征参数按序进行A/D转换处理和算法分析,经过分析后再利用无线通信模块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并借助于摄像头、蜂鸣器、液晶显示屏等仪器实现实时监控和及时报警。实验验证,系统可操作性强,能够实现实时检测化工厂区情况,并具有早期预警、及时报警、稳定远程监控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灾害 单片机 无线通信 传感联动 监控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17
作者 宋小刚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130-132,181,共4页
煤矿冲击地压是一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防治技术。研究表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和应力状态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关键因素,而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法和支护条... 煤矿冲击地压是一种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防治技术。研究表明,煤层厚度、地质构造和应力状态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关键因素,而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方法和支护条件则是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预应力控制、卸压爆破、地质监测、改进开采方法及加强支护等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冲击地压 地质灾害 地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务数据监控保障体系在堰闸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承飞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旱灾害挑战,传统堰闸管理手段难以实时、准确地监测与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文状况,成为制约防灾减灾效能的一大痛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与预警响应,构建了水务数据监...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旱灾害挑战,传统堰闸管理手段难以实时、准确地监测与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文状况,成为制约防灾减灾效能的一大痛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与预警响应,构建了水务数据监控保障体系,以提升堰闸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响应速度与决策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堰闸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响应速度与决策精度,还能为洪水调控及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研究对其他类似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务数据 水旱灾害 数据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地区废弃卤气井封井及监测技术研究
19
作者 唐巍 《中国井矿盐》 2025年第2期11-13,共3页
未经处置的废弃卤气井极易发生卤水和天然气泄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天然气燃爆等事故。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盐卤矿山卤气泄漏灾变机理,介绍了注水泥封井原则和工艺,开展了在线监测技术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废弃井封堵治理技术,为... 未经处置的废弃卤气井极易发生卤水和天然气泄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天然气燃爆等事故。本文通过调研分析盐卤矿山卤气泄漏灾变机理,介绍了注水泥封井原则和工艺,开展了在线监测技术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废弃井封堵治理技术,为以后的盐卤矿山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井 卤气泄漏 灾变机理 封井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水利大坝边坡数据监测与灾害预警研究
20
作者 贺范中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了准确监测水利大坝边坡数据,正确判断灾害预警,研究将干涉雷达技术融合进大坝数据监测中,提出基于干涉雷达技术的数据监测方法,并对干涉雷达技术数据监测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各种数据监测准确率在0.9以上,且采用该技术... 为了准确监测水利大坝边坡数据,正确判断灾害预警,研究将干涉雷达技术融合进大坝数据监测中,提出基于干涉雷达技术的数据监测方法,并对干涉雷达技术数据监测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各种数据监测准确率在0.9以上,且采用该技术的预警方法对新疆地区5月份的经济损失降低58%。研究表明,基于干涉雷达技术的数据监测和灾害预警方法能够准确监测大坝数据,并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数据 数据监测 灾害预警 干涉雷达技术 阿尔塔什水利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