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TP/DPD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2 位作者 于颖彦 马韬 朱正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6-188,19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结果:21对结直肠癌标本中,肿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平均TP含量分别为(60.25±36.18)U/mg和(22.37±13.69)U/mg(P<0.01)。肿瘤与正常大肠粘膜内平均DPD分别为(12.75±5.86)U/mg和(14.02±7.48)U/m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P与DPD既可出现在肿瘤细胞内,也广泛存在于癌周免疫反应及炎细胞内。TP、DPD表达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正常大肠粘膜及癌组织中TP与DPD含量的个体间差异是临床氟尿嘧啶类药物有效性及毒副反应差别的理论依据。检测TP表达可用于5-FU前体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检测DPD表达可作为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TP) 二氢嘧啶脱氢酶(dpd) 氟尿嘧啶类药物 结直肠癌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与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马韬 叶正宝 +5 位作者 张俊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酶含量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并对其中30例以MTT法测定5-FU敏感性,探讨其与TP、DPD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TP和DPD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65.82±31.90vs.17.47±12.26U/mgprotein,P<0.001;24.48±10.87vs.11.89±4.35U/mgprotein,P<0.001)。T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19)和分化程度(P=0.033)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01)。DPD蛋白水平与5-FU敏感性负相关(rs=0.426,P=0.019),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rs=0.179,P=0.344)。结论:胃癌肿瘤内TP和DP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P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与Laurén分型有关,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DPD低水平表达可用作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胸苷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和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易冬 孙强 +3 位作者 李爱玲 肖毅 茅枫 黄汉源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18-720,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 背景与目的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和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与治疗的选择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TP和DPD在乳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评估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P和DPD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癌组织TP平均浓度为(136.47±13.97)ng/mg,DPD平均浓度为(31.23±19.37)ng/mg,癌旁正常组织TP平均浓度为(14.48±2.72)ng/mg,DPD平均浓度为(31.57±12.95)ng/mg,癌组织中TP浓度比正常组织高近10倍(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P的表达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TP与DPD的比值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嘧啶磷酸化酶 双氢嘧啶脱氢酶 乳腺癌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对胃肠道肿瘤细胞DPD和T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韬 朱正纲 +4 位作者 叶正宝 纪玉宝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 背景与目的:氟尿嘧啶(5-FU)是胃肠道肿瘤化疗的首选和基本用药,其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激活酶———胸苷磷酸化酶(TP)决定了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和作用,且与5-FU的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旨在观察胃肠道肿瘤细胞中,5-FU对DPD和TP的表达有无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胃癌细胞株SGC7901、大肠癌细胞株SW 11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用不同浓度的5-FU作用不同时间后,以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DPD和TP的mRNA和蛋白含量,观察药物作用对不同细胞代谢酶表达的影响。结果:5-FU作用于不同细胞后表现不同:其中SGC7901、SW 1116两株肿瘤细胞的DPD蛋白水平均上调,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在上述两株细胞中,TP蛋白表达呈小剂量上调、大剂量下调的双重效应,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加;5-FU作用后DPD和TP mRNA水平则无显著改变。ECV-304细胞株的DPD和TP mRNA与蛋白表达不受5-FU影响。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内,DPD和TP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受5-FU调控,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氟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胸苷磷酸化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北欧乳癌组织TP、TS、DPD mRNA表达比较
5
作者 李惠翔 张云汉 +3 位作者 索振河 高冬玲 张岚 尹玉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4-816,共3页
目的:检测北欧和中国人乳癌患者TP、TS、DPD mRNA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北欧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中国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仅中国标本TP mRNA水平显示肿瘤组织(0.44±0.23)高... 目的:检测北欧和中国人乳癌患者TP、TS、DPD mRNA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北欧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中国乳癌患者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仅中国标本TP mRNA水平显示肿瘤组织(0.44±0.23)高于正常组织(0.15±0.16),TP mRNA高表达率中国患者(56.67%)高于北欧患者(34.12%),60岁以下患者这种差异消失。TS、DPD mRNA高表达率在二地区无差异。结论:北欧和中国乳癌患者之间TP、TS、DPD mRNA表达无明显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 胸苷酸合成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乳癌 中国 北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DPD与LC3、P6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真真 何双 +4 位作者 李扬扬 温菲菲 许晓阳 郭宁杰 吴淑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结直肠癌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影响其疗效,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代谢的关键酶,其表达量或降解率可能成...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结直肠癌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影响其疗效,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代谢的关键酶,其表达量或降解率可能成为影响5-FU疗效的因素,自噬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途径。检测结直肠癌中自噬关键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P62和DPD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逆转5-FU耐药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13—2014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5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2020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接收的44例结直肠癌新鲜组织中LC3、P62和DPD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C3、P62和DP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P62与DPD的表达呈正相关,LC3与P62、DPD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则低于其他3组(P<0.05)。P62^(+)/LC3^(-)组与P62^(+)/LC3^(+)组中DPD蛋白表达量虽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中P62蛋白表达与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LC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及T分期呈正相关;DPD蛋白表达则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LC3、P62、DPD及淋巴结转移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四者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C3和P62可影响DPD的表达,自噬-溶酶体途径可能是DPD降解的重要途径,其有可能通过DPD降解进而影响结直肠癌对5-FU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二氢嘧啶脱氢酶 自噬 轻链3 P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自噬影响DPD的表达促进5-FU抗结直肠癌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忠泽 何双 +4 位作者 温菲菲 李扬扬 许晓阳 路丽祯 吴淑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9-120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化疗与耐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其疗效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而受到影响。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化疗与耐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其疗效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而受到影响。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其表达或降解可能成为影响5-FU疗效的因素。自噬是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重要途径,其在化疗诱导的细胞死亡或增殖抑制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噬在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干预自噬影响5-FU耐药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人结肠癌HCT-8、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系,观察不同细胞系中DPD的表达对5-FU敏感性的影响,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5-FU敏感细胞,检测5-FU敏感细胞株及其相对应的耐药细胞株中DPD的表达、自噬水平及自噬关键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P62的表达,并通过诱导/抑制细胞自噬,观察调控自噬状态对DPD的表达变化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化疗抵抗能力的影响,通过UbiBrowser数据库筛选及免疫共沉淀实验(co-in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验证DPD降解过程中的E3连接酶,探讨自噬降解DPD逆转5-FU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DPD低表达的细胞系对5-FU的敏感性更强,其中COLO205细胞系在4种细胞中DPD表达量最高,并对5-FU的耐药性最强,而HCT-8细胞DPD表达最低并对5-FU最为敏感。与HCT-8细胞相比,HCT-8/FU耐药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DPD,以及较低的基础自噬水平;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介导的自噬激活增强了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了DPD表达,同时降低了细胞增殖、侵袭和5-FU耐药性;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及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介导的自噬抑制减弱了细胞的自噬水平,增加了DPD表达,增强了5-FU耐药性。5-FU与自噬激活剂联合应用对细胞的抑效果要远远强于单用5-FU及与自噬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效果;DPD的降解需要完整的自噬流的参与,其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是DPD降解的关键步骤之一,而单一的自噬体无法对DPD进行降解。E3连接酶NEDD4在HCT-8/5-FU细胞中与DPD和P62蛋白免疫共沉淀,在DPD的自噬降解中发挥作用。结论:自噬参与DPD降解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激活自噬可促进DPD降解和抑制5-FU的分解代谢,可能成为逆转结直肠癌5-FU耐药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二氢嘧啶脱氢酶 自噬 轻链3 P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结直肠癌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华 董培德 +1 位作者 张连海 季加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 TS)、二氢胸腺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 DPD)、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rotat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OPRT)的基因表达。结果:每种酶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相比,TS和DPD表达近似。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是非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的4. 38倍(P=0. 000),OPRT的表达量在黏液腺癌中是最低的,在低分化腺癌中是最高的。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OPRT表达量的比值(TOPRT/NOPRT)与淋巴结转移(r=0. 36;P=0. 005)、脉管转移(r=0. 26;P=0. 041)和组织学分化(r=-0. 33;P=0. 009)具有相关性。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三种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切实可行,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提示OPRT可能是潜在的结直肠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结直肠癌 临床意义 氟尿嘧啶 代谢 非肿瘤组织 RT-PCR方法 2004年2月 2003年8月 酶类 胸苷酸合成酶 核糖基转移酶 基因表达水平 PCR法检测 临床应用前景 直肠癌患者 直肠癌组织 低分化腺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确诊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5-氟尿嘧啶代谢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月琴 白文启 +1 位作者 李灵敏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9-623,627,共6页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结直肠癌化疗中的潜在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含有72例结直肠癌、56例癌旁远端切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两种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S表达水平低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876);其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3);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7)。结直肠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31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9);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40)。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远端切缘组织(P=0.071);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29);DPD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11)。结论在以5-FU为基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S、TP、DPD可以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不可分,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TP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5-氟尿嘧啶 胸苷酸合成酶 胸苷酸磷酸化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RT,DPYD,TS的mRNA水平与胃癌对氟尿嘧啶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明洁 洪婷婷 +2 位作者 葛红梅 束永前 刘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OPRT)、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OPRT)、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47例胃癌原代细胞对氟尿嘧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OPRT、DPYD、TS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胃癌细胞对氟尿嘧啶体外敏感性与这3种酶表达的关系。结果:OPRT的mRNA表达水平为0.74±0.36,DPYD的mRNA表达水平为0.85±0.35,TS的mRNA表达水平为0.57±0.28。药敏指数与OPRT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44,P=0.001);与TS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375,P=0.009);与DPYD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159,P=0.287),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胃癌细胞中OPRT和TSmRNA的表达水平对氟尿嘧啶药物的治疗敏感性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尿嘧啶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二氢嘧啶脱氢酶 胸腺嘧啶合成酶 ATP生物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