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C/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冯谦 楼狄明 +2 位作者 计维斌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DOC,DOC+CDPF对CO具有更低的起燃温度,在催化剂活性位上THC比CO具有较强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位竞争优势,因此具有比CO更低的起燃温度;DOC和DOC+CDPF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增加NO_2、减少总NO_x排放,减少NO的主要途径是氧化机理;在催化剂中添加氧化铈(CeO_2)能有效实现稀燃储硫、富燃释放硫的效果,增强催化剂的抗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气态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技术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4 位作者 尹航 葛蕴珊 王小臣 谭建伟 何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1-715,共5页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以及安装DOC(氧化催化转化器)前后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安装DOC与否,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均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增大负荷,颗粒物数浓度峰值处的粒径也随之增大.经过DOC催化转化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大部分仍呈单峰正态分布,且DOC对核模态粒子的氧化转化效率较高.经过DOC后,在低转速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均有所降低;中、高转速下,DOC对粒径大于120 nm的颗粒物数浓度无明显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转化器(doc)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配方对柴油公交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楼狄明 万鹏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80-3286,共7页
为研究不同DOC+CDPF(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配方对公交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以一辆满足国Ⅲ排放的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了加装3种不同DOC+CDPF的柴油机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中的排放特性试... 为研究不同DOC+CDPF(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配方对公交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以一辆满足国Ⅲ排放的柴油公交车为试验样车,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了加装3种不同DOC+CDPF的柴油机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中的排放特性试验,分析了不同贵金属负载量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贵金属配比情况下,当DOC+CDPF催化剂配方中贵金属负载量较高时,颗粒物浓度降幅较大.3种方案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综合减排率分别为99.3%、98.8%、96.4%,平均降幅达到98.2%;当使用DOC+CDPF后,柴油机颗粒物粒径分布由双峰对数分布变为三峰对数分布,但不同催化剂配方下对应的粒径最大峰值点会偏移;采用DOC+CDPF装置后,发动机排放背压略有增加.且当贵金属负载量越高时,装置压降增量越少,被动再生性能越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 颗粒排放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任源 许新 马凡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尾气DOC催化剂Pt-Pd/CeO_2的活性和抗硫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海凤 王庐云 +1 位作者 漆仲华 卢晗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1-1408,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t、Pd比例的Pt-Pd/CeO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氧化模拟柴油车尾气的活性,并测试了抗硫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Pt、Pd协同降低了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其比例对催化剂性能影响很大,其中,Pt0.2Pd0.8/CeO2催化剂在模拟柴油...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Pt、Pd比例的Pt-Pd/CeO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氧化模拟柴油车尾气的活性,并测试了抗硫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Pt、Pd协同降低了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其比例对催化剂性能影响很大,其中,Pt0.2Pd0.8/CeO2催化剂在模拟柴油车尾气(丙烯(C3H6)、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中的催化活性最高;C3H6的t50降到170℃,CO的t50降到了150℃,显示了良好的Pt、Pd协同效应;H2-TPR表征和抗硫性结果分析表明,高比例Pt/Pd催化剂具有更多的表面活性氧,其相对数值与催化剂抗硫性能的关联度高,在催化剂硫酸盐中毒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催化剂 Pt-Pd协同 柴油尾气 抗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对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思博 孙平 +1 位作者 胡俊 孙柱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6-249,253,共5页
在一台增压四缸柴油机排气管上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微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前后进行ESC循环测试,研究了DOC+POC对柴油机经济性能和尾气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加安装DOC+POC后,燃油消耗率在大负荷时略有增大;CO和H... 在一台增压四缸柴油机排气管上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微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前后进行ESC循环测试,研究了DOC+POC对柴油机经济性能和尾气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加安装DOC+POC后,燃油消耗率在大负荷时略有增大;CO和HC排放基本为零;各个负荷下排放都有下降;由于POC捕集微粒的作用,烟度下降了50%。可以得出DOC+POC对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且对柴油机经济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doc POC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孟忠伟 张川 +2 位作者 李路 张文强 陈超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基于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了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颗粒数量浓度、DOC前后颗粒SOF含量和活化能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DOC能降低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和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但随着转矩增加,DOC反而会使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 基于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一款柴油机上加装了DOC装置,研究了DOC前后颗粒数量浓度、DOC前后颗粒SOF含量和活化能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DOC能降低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和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但随着转矩增加,DOC反而会使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DOC对颗粒总数量浓度的影响随柴油机转矩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转矩为50N·m和100N·m工况下,DOC能使颗粒SOF组分含量降低,使颗粒的表观氧化活化能升高。此外,排气颗粒的表观氧化活化能随SOF含量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 柴油机颗粒 颗粒数量浓度 SOF含量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对生物柴油公交车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楼狄明 张静 +2 位作者 张允华 胡志远 谭丕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03-4109,共7页
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研究某加装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的柴油公交车长期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5时,整车常规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性能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行驶里程的增加,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 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研究某加装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的柴油公交车长期燃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5时,整车常规气态物和颗粒物排放性能随行驶里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行驶里程的增加,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颗粒物质量(PM)减排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THC减排率在行驶里程达到2.5×104km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呈降低趋势,至8×104km时THC减排率较DOC+CDPF初装时减少41.05%,CO和PM减排率在行驶里程到达3.5×104km之前均呈上升趋势,之后呈降低趋势,至8×104km时CO和PM减排率较DOC+CDPF初装时分别减少20.24%和11.74%;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数量(PN)减排率整体上均呈降低趋势,在行驶里程8×104km处,NOx和PN减排率较DOC+CDPF初装时分别降低33.83%和10.35%.B5生物柴油公交车在行驶里程到达8×104km左右时,污染物的减排率明显降低,需对DOC+CDPF后处理装置进行保养,以延长其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公交车 B5生物柴油 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 行驶里程 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柴油机DOC与DPF系统的流动均匀性集成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立峰 李云清 +1 位作者 成传松 于秀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对某商用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温度场、多孔介质流场的集成优化,结果表明:商用车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结构紧凑、结构空间限制严格,系统内的尾气流动特性不完全有利于柴油机氧化催化装置(DOC)和颗粒过滤器(DPF)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净化... 对某商用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温度场、多孔介质流场的集成优化,结果表明:商用车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结构紧凑、结构空间限制严格,系统内的尾气流动特性不完全有利于柴油机氧化催化装置(DOC)和颗粒过滤器(DPF)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净化器内的流场不均匀性是降低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的结构提出了多孔进气方案,以结构参数为变量,DOC和DPF均匀性和压降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对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的方案有效提高了排气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后处理系统 柴油机氧化催化装置 颗粒过滤器 流场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楼狄明 谭畅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27,共7页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响,外特性下扭矩平均降幅为1.3%,负荷特性下燃油消耗率平均升幅为2.6%。DOC+CDPF+SCR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_x,THC,CO以及颗粒物排放。DOC主导净化THC和CO,对颗粒物也有良好的减排能力;SCR主导净化NO_x,排气温度较低时转化效率不高;CDPF主导净化颗粒物排放,对中小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率更高。PN和PM平均减排率分别为99.1%和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捕集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DOC+CDPF对重型柴油车气态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楼狄明 刘影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研究后处理装置对重型柴油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对一辆柴油公交车分别安装DOC、DOC+CDPF后气态物的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OC和DOC+CDPF均能降低排气中CO和THC的量,其中DOC在怠速和中低速工况下对CO... 为研究后处理装置对重型柴油车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对一辆柴油公交车分别安装DOC、DOC+CDPF后气态物的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OC和DOC+CDPF均能降低排气中CO和THC的量,其中DOC在怠速和中低速工况下对CO的氧化率较低,高速下对THC的氧化率较低;DOC+CDPF的减排效果优于DOC,且在不同工况下表现更加稳定;2者均能降低NO的量,同时增加NO_2的量,但对NO_x总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doc CDPF 气态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催化剂配方对轻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楼狄明 张静 +2 位作者 孙瑜泽 谭丕强 胡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9,共6页
基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研究了DOC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tic converter,DOC)配方对安装有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 基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研究了DOC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tic converter,DOC)配方对安装有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系统的轻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C配方的改变对发动机经济性无显著影响;随贵金属负载量的增加以及Pt/Pd比例的减少,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的T50降低,CO和THC的低温段转化率(<300℃)升高,但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贵金属负载量或Pd的增加对CO和THC转化率的有利影响逐渐减弱,高温段平均转化率(≥300℃)差距较小;NO转化率随贵金属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NO转化率对Pt含量更为敏感,Pt含量高的配方能促NO的氧化,与CO和THC转化率变化规律相反;当SCR入口温度低时,高的NO2浓度有利于提高SCR对NOx的转化效率,当SCR入口温度高时,SCR对NOx的转化效率均达到了90%以上且无明显差距;未发现DOC配方改变对外特性下CDPF压降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柴油机 排放控制 doc+CDPF+SCR 气态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DOC对SCR系统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茂军 朱红国 +2 位作者 黄德军 徐辉 李祚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速工况下,DOC对V(NO2)∶V(NOx)的影响会随着排气中氧含量和排气温度、空速的提高逐渐降低;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NH3对O2的选择性突然提高,V(NO2)∶V(NOx)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减小;DOC内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限,不足以提高SCR入口处排气温度,而DOC陶瓷载体的储热特性在瞬态循环下会对SCR入口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改善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氮氧化物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对柴油机排放微粒中碳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臣 王建海 +1 位作者 葛蕴珊 钟祥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9,共4页
针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利用IMPROVE(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TOR方法对排放微粒的碳质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质组分的排放速率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负荷的变化对碳质组... 针对一款装有DOC的柴油机,利用IMPROVE(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TOR方法对排放微粒的碳质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质组分的排放速率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负荷的变化对碳质组分的影响更加明显;随着负荷的增加,元素碳的增长幅度大于有机碳;DOC能够降低微粒中有机碳排放速率20%~60%,对元素碳的氧化转化效率较低;中等转速时,负荷的增大对OC1,EC2排放速率影响明显;DOC后有机碳、元素碳中的各组分比例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微粒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SCR组合后处理技术在非电控柴油机排放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洋 孙亮 +3 位作者 白书战 王刚 张杰 李国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电控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合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对DOC催化剂Pt/Ce-Zr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海凤 漆仲华 +1 位作者 姜波 卢晗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改性的Pt/Ce-Zr-O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催化剂),考察其催化氧化柴油机模拟尾气时的活性和抗硫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掺杂Ni以后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且以质量分数3%的Ni掺杂量为最佳,其催化氧化丙烯(C3H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改性的Pt/Ce-Zr-O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催化剂),考察其催化氧化柴油机模拟尾气时的活性和抗硫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掺杂Ni以后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且以质量分数3%的Ni掺杂量为最佳,其催化氧化丙烯(C3H6)和CO的T50分别降低了约30℃和20℃.抗硫性测试发现,掺杂Ni后可抑制硫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使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催化剂 Ni掺杂 低温活性 抗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GR和DOC实现柴油机欧Ⅳ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建勋 王志伟 +1 位作者 李伟 蒋习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3,共4页
按照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的试验方法,对采用了EGR和DOC技术路线的某六缸增压柴油机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该技术方案对该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结... 按照GB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的试验方法,对采用了EGR和DOC技术路线的某六缸增压柴油机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该技术方案对该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本相对低廉的EGR+DOC技术路线可以满足该柴油机的国IV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EGR 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POC对发动机燃用柴油与B20排放颗粒的净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丕强 阮谨元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42,共6页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未加装后处理装置时,燃用B20燃料的核态颗粒数量排放略高于柴油;而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排放则低于柴油;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后,排气颗粒数量排放明显下降,颗粒净化效率存在两个较高的峰值,一个在粒径10nm附近的核态颗粒区域,另一个在粒径300nm附近的聚集态颗粒区域。燃用B20燃料时,总的来说排气颗粒数量排放低于柴油,一DOC+POC对多数工况下颗粒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颗粒排放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流参数对DOC性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忠伟 晋兆祥 方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基于柴油机台架,通过改变来流温度或者空速,探索来流参数对DOC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升高来流温度,压降呈线性增长,且空速越高,增长率越大;发动机正常运行时,DOC温升特性不明显,出口温度变化受到空速和来流温度的影响;排气管喷油... 基于柴油机台架,通过改变来流温度或者空速,探索来流参数对DOC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升高来流温度,压降呈线性增长,且空速越高,增长率越大;发动机正常运行时,DOC温升特性不明显,出口温度变化受到空速和来流温度的影响;排气管喷油时,DOC燃油起燃特性受来流温度的影响,要达到相同DOC出口温度,来流温度越高,THC泄漏量越少; DOC能够显著降低CO和THC的排放,且转化效率都随着来流温度升高而先增加再趋于平缓; DOC将NO氧化为NO_2能力较强,NOx中NO_2的体积分数随着来流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的最大值在DOC中出现在35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doc 来流温度 空速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柴油对DOC+POC国Ⅳ发动机SO_2和NO_2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凤滨 陈熊 尹超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6,共5页
采用高硫含量和国Ⅲ、国Ⅳ、国Ⅴ标准硫含量的基准柴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国Ⅳ DOC+POC柴油机的ESC和ETC测试,并利用FTIR气体分析仪对SO2和NO2排放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了有、无DOC+POC下柴油机的SO2和N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DOC+POC后... 采用高硫含量和国Ⅲ、国Ⅳ、国Ⅴ标准硫含量的基准柴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国Ⅳ DOC+POC柴油机的ESC和ETC测试,并利用FTIR气体分析仪对SO2和NO2排放进行测量。对比研究了有、无DOC+POC下柴油机的SO2和N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DOC+POC后处理可有效减小SO2的排放,稳态循环下高硫柴油SO2平均降低56%,国Ⅲ、国Ⅳ和国Ⅴ柴油分别降低29.89%、30.32%和27.81%;瞬态循环下SO2排放无明显趋势;与原机相比,稳态ESC和瞬态ETC的NO2排放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IV发动机 doc+POC 基准柴油 SO2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