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怠速再生控制策略及其验证
1
作者 马标 张方戈 +1 位作者 张波 滕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8,86,共6页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 为了满足国6b轻型车排放法规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要求,开发了某轻型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SDPF)。当车辆在交通拥挤、红绿灯较多的城市状况下运行时,SDPF再生效率低,导致SDPF堵塞甚至烧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辆怠速工况和怠速与城市工况之间转换的识别逻辑,基于压差流阻的碳载量模型计算碳载量作为再生触发条件,建立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通过实车测试,在车辆减速至怠速、怠速、怠速转换至行车状态下,验证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结果表明,SDPF再生效率显著提升,证明了SDPF怠速再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高了SDPF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 再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失火状态下柴油机半阶次抖动特性分析
2
作者 汪西力 黄锋 +2 位作者 赵之升 曾小春 王毅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柴油车发动机在非失火状态下的怠速抖动水平,分析和优化发动机怠速半阶次能量成分。基于“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模型及柴油车半阶次抖动“鱼骨图”方法进行发动机运行稳定性分析,并重点进行燃烧差异分析及验证。结果表... 为进一步降低柴油车发动机在非失火状态下的怠速抖动水平,分析和优化发动机怠速半阶次能量成分。基于“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模型及柴油车半阶次抖动“鱼骨图”方法进行发动机运行稳定性分析,并重点进行燃烧差异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引起整车车内半阶次抖动的根本原因为:各气缸喷油量轻微差异导致配对气缸燃烧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IMEP)差值及燃烧激励差异,使转矩和转速波动一致性较差,从而诱使半阶次抖动发生。根据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喷油量均衡控制方法,可均衡燃烧激励转矩差异,明显抑制柴油车发动机半阶次抖动能量,振动速度可优化80.6%左右,解决车辆半阶次抖动问题。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缸内直喷柴油机非失火状态下的半阶次抖动问题,且对于车辆长期使用后喷油孔磨损加剧的情况依然保持较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半阶次抖动 非失火 均匀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控制研究
3
作者 王志刚 丁军君 +3 位作者 杨毓康 Chien Tao Van 申孟浩 冯大年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刚性车体,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模型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度更高;在机车静止状态下,两种控制策略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模糊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比经典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更佳,其车辆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分别改善16.67%和46.79%;机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柴油机对车体振动的贡献比例逐渐减小,对于柴油机减振支座的控制效果逐渐减弱,但在实际运行速度范围内,改善效果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柴油机 车体振动 柔性车体 模糊控制 地棚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单体泵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4
作者 潘岩 刘华 +3 位作者 邓胜江 王宇 冯鑫 王天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290,共8页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系统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的影响,获得喷油特性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针阀弹簧预紧力会使断油过程更加迅速干脆;针阀质量越大,串气现象越严重;提高针阀最大升程能明显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上升28.58%;总流通面积一定时,较少的喷孔数目会提高喷雾质量;增大喷孔直径能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减小32.98%,循环喷油量增大19.51%,针阀头部泄漏得到改善,喷雾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单体泵 柴油机 数值仿真 结构参数 喷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应急柴油机冗余式控制系统自主设计及国产化研究
5
作者 张金柱 杨永文 +3 位作者 王昌庆 闫宇 韩琳 张玲琪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决中国核电应急柴油机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自主研制了智能数字控制单元(smart digital control-nuclear,SDC-N)冗余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分别针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双冗余设计,具备起动控制、调速控制、相继增压控制、... 为了解决中国核电应急柴油机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自主研制了智能数字控制单元(smart digital control-nuclear,SDC-N)冗余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分别针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双冗余设计,具备起动控制、调速控制、相继增压控制、故障诊断及冗余切换控制等功能。在核电站应急柴油机上进行了调速、冗余切换等试验验证,在硬件在环测试平台上进行了极端的故障切换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调速时转速波动率小于±1%,冗余切换时转速波动小于标定转速的7%,冗余切换稳定时间小于2 s。试验结果满足各项功能和指标要求,提高了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应急柴油机 调速控制 冗余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的低速柴油机转速控制
6
作者 林异凤 王润芝 +2 位作者 李学民 李文辉 马修真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针对低速二冲程柴油机转速控制的特点,改进了现有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使之更适用于低速柴油机转速控制。在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和... 针对低速二冲程柴油机转速控制的特点,改进了现有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使之更适用于低速柴油机转速控制。在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的前提下,为了减少柴油机固有转速波动对小误差时转速控制精度的影响,同时提高大误差时转速控制的快速性,提出了在误差绝对值小于1时采用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而误差绝对值大于1时采用“大误差、大增益”的非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的策略,构建了改进的ADRC控制器。为了验证控制器,充分考虑了柴油机固有的转速波动,建立了能够体现循环转速波动的分缸平均值模型(mean value engine model,MVEM),并通过硬件在环(hardware-in-loop,HIL)测试验证了控制器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ADRC能够兼顾多项稳、动态性能指标,不但对柴油机转动惯量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对控制器本身的参数变化不敏感。提出的控制器参数整定简单,对ADRC技术在低速柴油机的工程化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柴油机 转速控制 自抗扰控制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7
作者 雷佐林 吴俊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79,共4页
为解决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污染或干扰问题,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设计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温度监测系统。以高频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设计HF RFID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船舶柴油机各档主轴承的温度信息;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补偿温度传感... 为解决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损、污染或干扰问题,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设计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温度监测系统。以高频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设计HF RFID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船舶柴油机各档主轴承的温度信息;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补偿温度传感器的误差,利用机舱本地阅读器启动与接收HF RFID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主轴承温度信息;通过机舱本地无线传感网络模块传输温度信息至机舱本地PLC控制模块;PLC控制模块依据接收的温度信息,保护与控制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温度,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利用机舱本地显示模块实时呈现主轴承温度监测结果。结果证明:该系统可有效采集主轴承温度信息,并补偿温度传感器的误差,有效监测船舶柴油机主轴承温度,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主轴承 温度监测 高频射频识别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特性优化研究
8
作者 朱付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81-83,87,共4页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具有燃油喷射压力高、喷射控制精度高、燃烧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燃烧不均匀、排放污染、燃油经济性等挑战。该文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开展研究,重点分析喷油参数(喷油压力、喷油量、喷...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具有燃油喷射压力高、喷射控制精度高、燃烧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燃烧不均匀、排放污染、燃油经济性等挑战。该文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开展研究,重点分析喷油参数(喷油压力、喷油量、喷油时刻、喷油策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测试与仿真分析,探讨了喷油参数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合理调控喷油参数可有效改善燃烧均匀性,提高热效率,降低NO_(x)和颗粒物(PM)等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性能和降低排放水平,研究成果可为高压共轨柴油机的节能减排及燃烧优化路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燃烧特性 喷油参数优化 排放控制 CFD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甲醇替代率和主喷正时对RCCI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粉莲 佘超杰 +3 位作者 万明定 杨仕臣 雷基林 申立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海拔条件下甲醇/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RCCI)发动机的运行特性,该研究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试验研究1 800 r/min、100%负荷和3 200 r/min、100%负荷下不同甲醇替... 为探究不同海拔条件下甲醇/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RCCI)发动机的运行特性,该研究基于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试验研究1 800 r/min、100%负荷和3 200 r/min、100%负荷下不同甲醇替代率、柴油喷射正时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条件下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加,缸压和瞬时放热率峰值逐渐升高,燃烧始点和燃烧中心前移,当量有效燃油消耗率(equivalent 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ESFC)降低,有效热效率升高,NO_x和碳烟排放大幅降低,THC(total hydrocarbons)和CO排放增加。1 800 r/min、100%负荷工况下,甲醇替代率由0增至20%,0、1 000、2 000 m海拔下最大缸压平均增加1.72 MPa,瞬时放热率峰值平均升高25.08 J/(°),ESFC平均降低4.67%,有效热效率平均升高4.90%,NO_x和碳烟排放分别平均降低16.63%和50%,THC和CO排放量分别平均增加142.03、388.18 mg/kg。3 200 r/min下甲醇替代率由0增至7%,不同海拔高度下ESFC平均降低1.76%,有效热效率平均升高1.79%,NO_x和碳烟排放量分别平均降低8.17%和20.70%。海拔高度由0升至2 000 m,1 800 r/min、20%甲醇替代率与3 200 r/min、7%甲醇替代率下,瞬时放热率峰值分别降低4.80和8.08 J/(°),燃烧中心分别推迟1.44°和1.43°,有效热效率分别降低0.82%和0.68%,ESFC分别升高2.10%和1.99%,NO_(x)排放量分别减少10.61%和7.35%,碳烟排放分别增加26.54%和32.12%,THC排放分别升高29.88%和15.45%,CO排放量分别增加22.42%和18.15%。固定甲醇替代率后,随着柴油主喷正时提前,不同海拔条件下缸压和放热率峰值逐渐升高,燃烧中心向上止点靠近,ESFC逐渐降低,有效热效率升高,碳烟排放减少,NO_(x)、THC和CO排放增加。1 800 r/min、15%甲醇替代率下,主喷正时从-1.5°提前至-7.5°,不同海拔高度下ESFC平均降低8.27%,有效热效率平均升高9.08%,碳烟排放平均减少90.94%。为提升高海拔条件下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的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可以适当增大柴油主喷正时。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海拔环境下甲醇/柴油RCCI发动机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柴油机 反应活性控制压燃 主喷正时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述明 谢昌霖 +1 位作者 程玉强 宋立军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5,共18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作为保障运载火箭安全、可靠发射的核心关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航天事业的进步。介绍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中故障检测与诊断、容错控制与健康监控系统研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作为保障运载火箭安全、可靠发射的核心关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力推动了航天事业的进步。介绍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中故障检测与诊断、容错控制与健康监控系统研制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梳理了健康监控领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分析展望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为从事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健康监控技术 故障检测与诊断 容错控制 健康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柴油机调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崇 董璕 +2 位作者 李瑞 龙云 宋恩哲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了更好地调节柴油机转速,提出一种强化学习–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控制器,并应用到了柴油机转速控制中。基于连续动作空间的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critic, SAC)算法,结合连续型PID控制器,设计了... 为了更好地调节柴油机转速,提出一种强化学习–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PID)控制器,并应用到了柴油机转速控制中。基于连续动作空间的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critic, SAC)算法,结合连续型PID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强化学习–PID控制器,可代替传统PID控制的转速环。优化设计了基于演员–评论家(actor-critic)框架的输入输出和奖励函数以匹配柴油机特性,采用随机动作增加寻优效率,形成SAC-PID控制柴油机转速的网络交互结构,达到快速调整转速,减小稳定时间的效果。构建了以柴油机D6114为原型机的MATLAB/Simulink平均值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平均值模型,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算法效果。经过仿真验证本算法使柴油机转速响应曲线超调量更小,响应时间更快,鲁棒性更强,SAC-PID控制负载瞬态调速率和稳定时间均已达到1级精度指标。仿真对比验证了SAC算法的联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其较其他算法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调速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强化学习算法 非线性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国产芯片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博 吴欣宸 +1 位作者 董霈 刘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针对现有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自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国产芯片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方案。所设计的国产控制单元选用兆易创新的GD32F450芯片为控制核心,承担发动机数据采样、处理、存储与控制任务。首先... 针对现有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自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国产芯片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方案。所设计的国产控制单元选用兆易创新的GD32F450芯片为控制核心,承担发动机数据采样、处理、存储与控制任务。首先,采用Boost升压电路提供喷油器峰值电流,利用分立器件设计双边驱动与电流反馈电路,在不依赖进口专用芯片的条件下,对喷油器驱动电流进行闭环控制;然后,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开发高压共轨柴油机底层驱动软件,实现对不同任务调度周期的精准控制;最后,对所设计的电控单元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国产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功能齐全、工作稳定,双边驱动电路典型峰值电流为22 A,维持电流为10 A,最小喷射间隔时间为200μs,多次喷射性能与Bosch系统相当。发动机不同转速条件下任务调度周期精准、实时性好,研究证实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单元全国产化方案的可行性,对推动发动机电控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电子控制单元 国产芯片 底层软件 FreeRTOS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ES与MEEMD的船用主机振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刚 江国栋 +1 位作者 闫国华 陈晓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揭示船用长冲程低速柴油机健康状态下的振动特征,采用小波包能量谱(Wavelet Packet Energy Spectrum, WPES)和改进的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EMD)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对典型推进工... 为揭示船用长冲程低速柴油机健康状态下的振动特征,采用小波包能量谱(Wavelet Packet Energy Spectrum, WPES)和改进的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EMD)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对典型推进工况下低速机的表面振动信号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和重构。通过对能量占比较大的节点采用MEEMD方法进行分解,获得IMF1分量频谱。研究结果表明,在40%以下的较低发动机负荷时,各单次燃烧循环的振动波动较小,振动幅值基本一致。提升至50%以上发动机负荷时,燃烧引起振动波动明显增强。50%工况下,中高频能量占总能量的41.51%,为主要振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柴油机 小波包能量谱 改进的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 振动特性 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柴油机SCR系统NO_(X)转化率仿真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豪杰 温志松 +3 位作者 郑竹安 汪功校 潘军如 李家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为研究车用柴油机SCR系统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AMESim软件建立SCR系统仿真模型,结合台架试验,分析了排气温度、NO_(2)/NO_(X)值以及排气流量对系统NO_(X)转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温度下SCR系统仿真输出的NO_(X)转化率数据进行了实... 为研究车用柴油机SCR系统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AMESim软件建立SCR系统仿真模型,结合台架试验,分析了排气温度、NO_(2)/NO_(X)值以及排气流量对系统NO_(X)转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温度下SCR系统仿真输出的NO_(X)转化率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误差小于5%。仿真结果显示:SCR系统的NO_(X)转化率会随排气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370~450℃为系统性能的最佳温度区间,NO_(X)转化率最大值均在88%以上。NO_(X)转化率随着NO_(2)/NO_(X)值的提高而增加,且当NO_(2)/NO_(X)值为55%~60%时达到峰值。当排气温度处于400~450℃之间时,NO_(X)转化率受排气流量影响较小,转化率稳定在90%左右。确定了SCR系统在发动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工作性能,为后续的尿素喷射控制研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系统 催化转化 AMESIM仿真 排放控制 NO_(X)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始发软土深基坑的变形及加固 被引量:2
15
作者 诸葛绪松 周进威 +3 位作者 祁文睿 李东洋 李强 苏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软土地层具有高灵敏度、高压缩性和承载能力低的特点,在外荷载和震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依托珠海市杧洲隧道工作井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支撑轴力,研究软土深基坑开挖... 软土地层具有高灵敏度、高压缩性和承载能力低的特点,在外荷载和震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依托珠海市杧洲隧道工作井基坑工程,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支撑轴力,研究软土深基坑开挖变形发展规律及被动区加固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水平位移曲线图呈现“勺型”,最大值出现在1.4倍基坑开挖深度左右的位置,被动区加固使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降低33%;地表沉降呈现“沉降槽”曲线特征,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基坑边缘0.3倍开挖深度的位置,被动区加固使地表沉降最大值小于开挖深度的0.1%;开挖土体使支撑轴力迅速增大,下一层支撑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上一道支撑的轴力增长,被动区加固使支撑轴力最大值降低25%;被动区加固是软土深基坑控制变形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软土深基坑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深基坑 变形控制 被动区加固 数值模拟 基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匹配双喷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研究
16
作者 朱敏霖 王辉 +3 位作者 高建宾 赵令猛 李明星 王晓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以一款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匹配双喷铜基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潜力。研究表明:匹配双喷SCR系统的柴油机通过排气热管理优化、氨存储和当量喷射策略的协同优化,具有满足欧七排放草案限值的能力。同时发现,尿... 以一款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探索匹配双喷铜基SCR系统实现超低排放的潜力。研究表明:匹配双喷SCR系统的柴油机通过排气热管理优化、氨存储和当量喷射策略的协同优化,具有满足欧七排放草案限值的能力。同时发现,尿素喷射会大幅度增加PN排放,对PN_(10)的影响远大于对PN_(23)的影响,其中ufSCR的尿素喷射对PN_(10)排放影响较大,可通过优化SCR混合器降低PN_(10)排放。发动机本体的N_(2)O排放较低,N_(2)O主要在催化器产生,特别是SCR和ASC单元;在不同温度区间NO_(2)的生成机理和速率有较大区别,与尿素喷射量有较大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喷射策略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喷与外部EGR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钰屹 李岳林 +2 位作者 张五龙 陈侗 谢清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511,共6页
以某四缸水冷车用柴油机为样机,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车用柴油机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预主喷间隔、预喷油量和废气再循环(EGR)开度,研究中等负荷及转速工况下,不同的预喷策略以及引入外部EGR后两者共同作用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 以某四缸水冷车用柴油机为样机,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车用柴油机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预主喷间隔、预喷油量和废气再循环(EGR)开度,研究中等负荷及转速工况下,不同的预喷策略以及引入外部EGR后两者共同作用对车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喷正时从-17°CA提前到-37°CA,预喷油量从3.3 mg增加到9.9 mg,燃烧特性、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均得到有效改善,但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预喷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外部EGR后,随着EGR率从5%增加到25%,NOx排放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缸内燃烧变差,HC和CO排放增多。在1 800 r/min、50%负荷的试验工况下,较小的预喷油量、中等的预喷间隔以及中等的EGR开度更有利于车用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喷正时 预喷油量 废气再循环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多次喷射油量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菁 兰奇 +1 位作者 范立云 魏云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呈幅值逐渐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在预喷量为161~660 mm^(3)范围,小升程预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比大升程预喷模式更占优势.预喷射采用小升程喷射模式且预喷量一定时,升程切换延迟为0.2 ms的靴形主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略优于相同主喷脉宽或相同单次喷射油量的大升程主喷模式.大升程和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随主喷脉宽和目标后喷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波动程度更小.与大升程后喷模式相比,小升程后喷模式在降低后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高压共轨系统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 多次喷射 喷油量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电动复合增压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
19
作者 王天翔 崔涛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彦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2-3653,共12页
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传统废气涡轮增压在低速区间存在滞后性。电动增压技术能有效弥补涡轮增压技术不足,但增加了控制自由度,电复合增压控制策略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传统废气涡轮增压在低速区间存在滞后性。电动增压技术能有效弥补涡轮增压技术不足,但增加了控制自由度,电复合增压控制策略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电复合柴油机进气控制策略。基于电动增压器数学物理方程,建立了离散预测控制模型和涡轮增压状态观测器与流量观测器;通过联合仿真平台,对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进行标定验证;对比不同工况下MPC与传统PID控制效果以及抗电源电压扰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所设计的观测器,控制算法能在不加装额外涡轮转速传感器的前提下,实现对进气压力的有效控制,最大稳态误差≤1%;能有效自适应正常工况下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响应特性,提高低速响应,起步工况下5.2 s内达到目标进气压比;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具有更好抗干扰性和控制精度,动态误差降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复合增压 进气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柴油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晓 郑晅 柴艳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81,共7页
通过调理振动信号可以更高效地监测振动故障。为此,提出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首先,搭建电控发电机传感信号采集与处理架构,通过放大传感信号增益、滤波和转换信号模数的方式处理待监测信号,为提高监测准确性... 通过调理振动信号可以更高效地监测振动故障。为此,提出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首先,搭建电控发电机传感信号采集与处理架构,通过放大传感信号增益、滤波和转换信号模数的方式处理待监测信号,为提高监测准确性奠定可靠的数据基础。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获取信号的时域参数和小波能谱熵,并构建三维特征量。然后,利用“一对一”分解策略优化孪生支持向量机,构造多元分类器,使其更适用于振动故障监测这一多类别分类问题,再输入待监测信号的特征量,通过确定故障类别实现持续性监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耗时的最大值仅为897 ms,对于转子摩擦振动、不平衡振动等5种类型故障的监测准确率始终在97%以上,在缩减训练样本后准确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振动故障监测 传感信号采集 电控发动机 信号调理 信号转换 小波能谱熵 孪生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