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区域差异与演进特征
1
作者 王丽 宋凤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和“质”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链、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和“质”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链、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提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梯度特征较为突出;在不同的人口密度、创新发展效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下,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来源各不相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且经过不断的时空跃迁和演进,其空间多极分化现象逐步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发展效率 绿色发展水平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5,共6页
以279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整体SBM(slack-based measured)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以此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相比于现有研究,文中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分别测度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其中静态视角关... 以279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整体SBM(slack-based measured)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以此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相比于现有研究,文中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分别测度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其中静态视角关注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动态效率测度则有助于理解绿色发展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四象限分析法直观地揭示了不同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及趋势,并识别出在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上表现出优势和劣势的城市。从城市层面来看,中国绿色发展状况存在向好趋势,但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少部分城市既具有较高的静态发展水平又同时具有高的动态效率,中国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将出现两级分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效率 测度评价 静态与动态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明贤 邓晶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7,共9页
在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和数字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议题。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生产的重要实践基地,已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 在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和数字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议题。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生产的重要实践基地,已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系统评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表现,并实证检验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在国有企业、高科技行业以及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其促进作用尤为显著;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融资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依托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环境规制力度,三方面协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论文为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制定数字经济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周建国 陆安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6,共15页
推动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既是破解“行政区经济”与“生态共同体”矛盾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长三角全域及周边地区105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运用双重差分法从减污和增... 推动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既是破解“行政区经济”与“生态共同体”矛盾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长三角全域及周边地区105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运用双重差分法从减污和增效两个维度考察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实施之后,区域污染物显著减少,绿色发展效率明显提升,表明政策能显著提升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核心、高政府支持水平的城市中表现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长三角环境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三条路径之间存在显著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协同治理 长三角区域 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减污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基于河北省定州市两大产业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凌 肖晨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3,共1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足,面临环境保护与产业增长的两难。追踪观察河北省定州市外贸型铁网产业、内销型体育器械器材产业近八年的环保升级改造发现:两大产业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末端治理,减少了空气污染,规范了“三废”治理,但是,由于缺少绿色市场的反向驱动,鲜有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创新,这导致其环保成本压力难以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力得到持续有效缓解。部分企业以退出生产端、规避环保监察等方式应对环保压力,加剧了环境质量反弹的风险,且影响两大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持续性和深度。探寻破局之策,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使县域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从偏重末端治理转向兼顾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切实解决环保成本的有序转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成本合理分担两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制造 绿色化发展 技术创新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投资效率与绿色经济发展:来自“一带一路”的证据
6
作者 刘锦涛 张涛 +1 位作者 范秋芳 刘浩旻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9,共13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投资者的绿色投资效率与被投资者的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因果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估计并分析2009—2021年我国对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投资效率以及沿线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地,本...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投资者的绿色投资效率与被投资者的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因果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估计并分析2009—2021年我国对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投资效率以及沿线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地,本文实证检验绿色投资效率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与机制路径讨论。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绿色投资效率的提升对绿色经济发展存在促进效应,该促进效应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后的期间内进一步强化;绿色投资效率的提升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绿色倾向层面的异质性,但资源禀赋的异质影响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后的期间内显著削弱;绿色投资效率的提升可通过推动绿色创新–公司治理–绿色营销的企业行为路径与绿色补贴–污染税收–专利保护的政府管制路径加速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则依赖于有效的技术水平提高。上述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可靠。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投资效率与这些国家绿色经济发展间的联系,并为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投资效率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诗琦 王永瑜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042,共12页
绿色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2006—2021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发展的逻辑与内在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β收敛模型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2006—2021年黄河流域8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发展的逻辑与内在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β收敛模型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与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游段间形成了“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地级市间差异显著。(2)核密度曲线峰值分布不均、宽度变窄且存在右拖尾现象,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部分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较高且与其他地级市间的差距较大。(3)全流域及三大游段绿色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增长态势。此外,三大游段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在收敛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黄河流域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及促进流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统计测度 分布特征 空间收敛性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培培 柴洪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介入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 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介入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基于2013—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四川、山东、河南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及其3个子维度均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科技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在黄河流域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作用,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科技水平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绿色发展的减污降碳协同作用及机制:以黄河流域为例
9
作者 徐孝民 李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9,共15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亟需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现状,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两极分化;(2)产业绿色发展可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水平;(3)数字化水平、科技投入可以增强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正向作用,但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4)产业绿色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在中游城市、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城市及环境治理压力较大的城市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果为从产业发展角度提高减污降碳协同、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绿色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 黄河流域 数字化水平 科技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识别标准、政策演进与困境疏解
10
作者 肖婧文 吴芬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9,共15页
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布局加速重构,在成渝地区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有利于形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与国内地理空间重塑的双重赋能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开放布局,推动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 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布局加速重构,在成渝地区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有利于形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与国内地理空间重塑的双重赋能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开放布局,推动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深层递进。根据国家顶层文件指向与相关文献,阐释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高在何处”,从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制度体系、跨国贸易及全球治理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识别标准分解,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揭示区域贸易通道建设现状、政策演进与发展困境。基于国内国际经验,提炼“一个牵引系统,两条关键渠道,三重协同机制,系列政策保障”的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建设路径,为培育内陆开放枢纽,疏通向西开放国际通道,统筹“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国际贸易通道 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全球产业链 全球价值链 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研究
11
作者 吕剑平 戎韦洁 姚建银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69-172,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正日益提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函数法测度2011—2020年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在绿色低碳方...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正日益提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函数法测度2011—2020年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在绿色低碳方面发展较好,环境友好方面需要加强,并从农业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大力发展10大生态产业等方面对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对绿色发展的影响逻辑与策略
12
作者 朱吉惺 周红卫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基层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基层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对绿色发展的影响逻辑与策略,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力、推动力、凝聚力,创新组织方式,优化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加强监督措施等策略,基层党建为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基层党建将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蓝图,打造美丽乡村,构建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党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策略 影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海红 盖凌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凸显、农业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山东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凸显、农业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山东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1—2021年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进行测算,从整体、经济圈和地市3个层面分析了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采用自然断点法对山东省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地理探测器揭示山东省及三大经济圈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2.310%。2)16个地市的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青岛、济南连续11年领跑,而临沂、潍坊、威海连续11年位居16个地市的尾部。3)省会经济圈的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水平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次为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的水平则相对较低。4)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科技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山东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省会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城镇化水平是胶东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政策扶持力度是鲁南经济圈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且各因素交互产生的驱动作用程度高于单因素。基于此,山东省应以政策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探索绿色低碳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绿色低碳发展 转型发展水平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试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PSM-DID和S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谦 吴婷 +1 位作者 覃一冬 贾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绿色发展水平 生态效率 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碳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鹿永华 王连群 周泽锟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4,共15页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科技创新则是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科技创新则是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提升,尽管地区间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各省份在农业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呈梯形分布,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和应用之间紧密联系。同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状态转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着力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熵值法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季鹏 李叶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ESG评级作为指导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指标,评级结果的不一致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企业绿色创新效... ESG评级作为指导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指标,评级结果的不一致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越大,企业绿色创新效率越低;债务资本成本在ESG评级分歧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和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被削弱。本文将现有研究从ESG表现延伸至ESG评级分歧领域,为完善ESG评级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债务资本成本 绿色创新效率 分析师关注度 公司治理水平 双碳 可持续发展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永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企业相关研究数据,考察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人才资源集聚、政府治理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均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据此,可以通过打造金融生态产业集聚地、推动多主体金融生态服务落地、发挥企业绿色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政府治理水平 金融发展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便利化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的准自然实验
18
作者 赵国庆 李俊廷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22,共11页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基于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将中欧班列的开通视作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基于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将中欧班列的开通视作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机制分析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企业能源消耗强度的抑制通过企业科技创新效应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私有企业、普通污染企业及中部企业中,贸易便利化对能源消耗强度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丰富了贸易便利化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贸易便利化 一带一路 企业能源消耗强度 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叙 王英 +2 位作者 刘文婷 余万林 夏显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63,共13页
本文旨在探究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使更多绿色资源和政策倾斜到黄河流域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科学有效地推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自... 本文旨在探究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使更多绿色资源和政策倾斜到黄河流域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科学有效地推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动态演进及其空间效应,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2011—202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各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在驱动因素方面,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全域农业绿色发展有较强驱动作用,社会因素对黄河流域中游和上游农业绿色发展有较强驱动作用。本文得出如下启示:1)推进农业绿色系统转型工程,切实推进“减排”和“增效”协同发展。2)构建高效有序的农业绿色发展分布格局,统筹解决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因地制宜,发挥经济、社会因素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发展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纤玉 郝新 +3 位作者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进.本文总结了蒙古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现状,采用AHP-CRITIC-博弈论法计算指标要素主客观组合权重,综合评价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21年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始终属于严重失调类型,生态环境发展滞后是目前发展阶段的特征.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禀赋是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域面积和森林资源减少、水质恶化以及沙尘天气等灾害/事故响应增加与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该特征形成且耦合协调度始终较低的原因.为推动双边绿色发展战略深化对接,中蒙2国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交流的同时,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以恢复生态环境禀赋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博弈论 蒙古国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