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根茎类病害的复合侵染现象与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超洁 孔德尧 +6 位作者 薛超群 张晓婷 代君丽 汪敏 李红亮 李建华 高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6-677,共12页
【目的】研究2021—2023年河南省烟草根茎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从烟草根际土壤中挖掘生防细菌,为植物病害精准防控提供新资源。【方法】采集河南省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南阳和洛阳烟草种植区烟草根茎部出现病症的烟株,进行组织... 【目的】研究2021—2023年河南省烟草根茎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从烟草根际土壤中挖掘生防细菌,为植物病害精准防控提供新资源。【方法】采集河南省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南阳和洛阳烟草种植区烟草根茎部出现病症的烟株,进行组织分离、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及柯赫氏法则验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生防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主要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从309个病组织中共分离595个菌株,鉴定结果显示有镰孢菌(Fusarium spp.)339个、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60个,其中许昌市襄城县和禹州市烟草种植区烟草病株均同时分离到烟草疫霉菌和镰孢菌,表现出复合侵染症状,接种试验显示复合侵染会导致烟株更早枯死。从烟草根际分离的细菌中筛选出5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DR-11、HR-5、HR-8、DR-3、HR-2对烟草疫霉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R-8对烟草疫霉菌和镰孢菌的抑菌率均达50%以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R-1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R-5对烟草疫霉菌和茄病镰孢菌抑制率均达65%以上。【结论】近3 a河南省烟草根茎类病害主要是黑胫病和根腐病,许昌市襄城县和禹州市出现烟草疫霉菌和镰孢菌的复合侵染,复合侵染比单一病原菌更影响烟株的健康生长。根际土壤中有多种芽孢杆菌对烟草疫霉菌、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均具有拮抗作用,是防治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茎类病害 烟草疫霉菌 镰孢菌 复合侵染 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周杰 温胜慧 +5 位作者 罗柳艳 赵变平 回虹燕 杨俊伟 刘博 王建军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8-1157,共10页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山西省11个地区47个县(市、区)采集疑似茎腐病病样438份,共获得573株单孢分离物,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镰...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山西省11个地区47个县(市、区)采集疑似茎腐病病样438份,共获得573株单孢分离物,根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镰孢菌共505株,占比88.13%,共包含10种镰孢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变红镰孢(F.incarnatum)、拟枝孢镰孢(F.sporotrichioides)、亚洲镰孢(F.asiaticum)和短肥镰孢(F.brachygibbosum),分离频率分别为40.79%、15.25%、14.85%、14.65%、7.33%、5.54%、0.79%、0.40%、0.20%和0.20%。木贼镰孢在山西省各地理区域(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和晋东南地区)均有分布,且分离频率均高于其他镰孢菌。选取6类分离频率较高的镰孢菌各3株进行苗期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禾谷镰孢致病性最强,植株发病率高达86.67%,病情指数(51.33)显著高于其余镰孢菌;布氏镰孢和木贼镰孢的致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6.67%、44.00和73.33%、42.67。综上,引起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孢菌,其中木贼镰孢分布广泛、分离占比最高、致病性较强,为优势致病菌。本研究结果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玉米茎腐病 镰孢菌 分离频率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介导的水稻镰刀菌群体生物学性状差异
3
作者 顾慧 史建荣 +1 位作者 仇剑波 徐剑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2,242,共8页
Fusarium luf fae和F.sulawesiense是引起水稻穗腐病的重要病原物,但其优势生态位产生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模拟水稻生育期的高温环境,明确了镰刀菌核心群体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F.luffae、F.sulawesie... Fusarium luf fae和F.sulawesiense是引起水稻穗腐病的重要病原物,但其优势生态位产生的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模拟水稻生育期的高温环境,明确了镰刀菌核心群体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F.luffae、F.sulawesiense重要生物学性状响应温度变化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高温对F.sulawesiense的抑制作用最弱;温度对镰刀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相似,30℃能够促进F.luffae和F.sulawesiense孢子萌发;水稻种子受到镰刀菌侵染后萌发率降低,35℃更有助于F.luffae和F.sulawesiense抑制幼苗茎和根的生长;不同菌株合成特异性毒素的最适温度均为30℃,35℃下F.asiaticum和F.fujikuroi几乎完全丧失产毒能力。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水稻镰刀菌群体变化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镰刀菌 温度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豆镰刀菌根腐病鉴定及生防菌防效评价
4
作者 李蕾蕾 丛韫喆 +5 位作者 贾凯华 蒲艳艳 宫永超 田汝美 辛富刚 李娜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2,共8页
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根腐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采集山东省大豆主要产区根腐病典型发病植株,进行镰刀菌分离、鉴定及生防菌筛选。结果表明,在山东省53个样点共分离出8种病原菌,均为镰刀菌,其... 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根腐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采集山东省大豆主要产区根腐病典型发病植株,进行镰刀菌分离、鉴定及生防菌筛选。结果表明,在山东省53个样点共分离出8种病原菌,均为镰刀菌,其中,茄腐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69.81%;黄色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侵染后大豆的病情指数为71.43;棘孢木霉和哈茨木霉对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36.81%、32.79%,具有替代化学灭菌剂的生防潜力。本研究为保障大豆产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镰刀菌 哈茨木霉 棘孢木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干腐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其抑菌活性评价
5
作者 刘沙 张廷富 +3 位作者 刘华峰 文国琴 胡曼 严贤春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马铃薯干腐病的新病原,并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其抑菌效果,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从干腐马铃薯上分离真菌病原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 【目的】分离鉴定马铃薯干腐病的新病原,并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其抑菌效果,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从干腐马铃薯上分离真菌病原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基因位点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准确鉴定病原;通过拮抗实验和无细胞发酵液抑菌实验,进一步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菌株对马铃薯干腐新病原的抗菌活性。【结果】从干腐马铃薯上分离的5株真菌均为马铃薯干腐病病原。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TEF-1α及RPB2的序列分析,NCP10.2-1、NCP10.2-3和NCP12.8-2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NCP10.2-2和NCP12.8-1分别鉴定为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其中镰状镰刀菌为尚未报道的马铃薯干腐新病原。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菌株对NCP10.2-2的拮抗效果显著,抑制率约为61.63%;而无细胞发酵液(CFS)抑制NCP10.2-2菌落生长的作用较弱,9%的CFS抑菌率约为15.11%,但随PDA中SB023 CFS含量的增加,NCP10.2-2的菌丝泡状化膨大逐渐增加,其菌落产生色素从黄色到紫色依次加深,菌落褶皱程度随之增大。表明生防菌株SB023发酵液不但诱导NCP10.2-2菌丝产生膨大变形,而且影响NCP10.2-2的色素合成代谢。【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出3种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镰刀菌,其中镰状镰刀菌为首次报道的新病原;评价了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对该新病原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镰刀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镰刀茎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其抑菌活性的评价
6
作者 罗映清 赵欢 +3 位作者 谭兆云 文国琴 杨春艳 张廷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175,共11页
【目的】分离鉴定高粱茎腐病的病原,并测定高效广谱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的抑菌效果,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分离高粱幼苗茎腐病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 【目的】分离鉴定高粱茎腐病的病原,并测定高效广谱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的抑菌效果,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健组织分离法分离高粱幼苗茎腐病菌并通过科赫法则验证;利用形态特征结合多基因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通过拮抗实验和无细胞上清液平板抑菌实验,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菌株对高粱镰刀茎腐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从盆栽发病的高粱幼苗上分离到6株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TEF-1α、CAM及RPB2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产黄色镰刀菌(Fusarium thapsin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选取代表菌株进一步通过科赫法则验证,确定这2种镰刀菌均为高粱茎腐病的病原。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B023对产黄色镰刀菌GL002YB2-4和尖孢镰刀菌GL002NC3-1均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抑制率分别为42.89%和58.52%。SB023发酵液的无细胞上清液抑菌实验结果显示,SB023发酵液对产黄色镰刀菌GL002YB2-4和尖孢镰刀菌GL002NC3-1的气生菌丝生长抑制显著;镜检显示随着添加SB023发酵液量的增加,PDA平板的产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的菌丝中出现原生质体聚集和菌丝泡状化膨大,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存在诱导真菌菌丝畸变的活性物质。【结论】明确了2种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病原,其中尖孢镰刀菌为首次报道,并评价贝莱斯芽孢杆菌对2种病原的抑菌活性,为高粱镰刀茎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茎腐病 镰刀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协同效应
7
作者 吴国平 杨利娟 +5 位作者 张春祥 高苇 姜永成 卫勇 刘慧芹 王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由镰刀属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在天津黄瓜种植区危害极为严重。针对这一病害,本研究采集天津4个区黄瓜种植地的健康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分离生防菌株,通过掺无菌滤液和盆栽试验评价生防菌株的抑菌作用和协同效应,通过形态特征、理化特性、... 由镰刀属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在天津黄瓜种植区危害极为严重。针对这一病害,本研究采集天津4个区黄瓜种植地的健康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分离生防菌株,通过掺无菌滤液和盆栽试验评价生防菌株的抑菌作用和协同效应,通过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菌株。结果共筛选出8株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BL-29和BL-40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50%。对8株菌进行相容性测试,发现菌株BL-01、BL-09和BL-21之间具有更佳的相容性,且3株菌复合无菌滤液对两种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8.5%和71.6%,显著高于各自单株的无菌滤液。通过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的复合菌悬液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为67.6%,显著高于各自单株的菌悬液。经鉴定,菌株BL-09、BL-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L-21为耐盐芽孢杆菌。生防菌的多元组合具有更高效防治病害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根腐病 镰刀属 芽孢杆菌 协同效应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发大豆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智星 李月 +4 位作者 丁洁欣 林海蔚 程艳波 年海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239,共11页
为明确在广东新发现的一种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罹病大豆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3个基因(rDNA-ITS,TEF-1α,RP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 为明确在广东新发现的一种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罹病大豆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3个基因(rDNA-ITS,TEF-1α,RP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再将该病原真菌接种到原发病大豆品种桂夏2号的根部和茎基部,测定其致病性和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氮源、pH、光照、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具有不同特征的真菌,分别鉴定为新孢镰刀菌(Fusarium neocos-mosporiellum)和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后者是在我国广东大豆上的首次报道;接种试验显示,这2株真菌单独或混合接种均可引起与田间自然发生的大豆根腐病相似的症状;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在28℃、pH 7条件下生长最快,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乳糖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水浴10 min);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在25℃、pH 7条件下生长最快,碳氮源利用能力强,以乳糖、蔗糖和麦芽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孢子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不同光照处理对2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无影响;杀菌剂咪鲜胺对2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引起广东新发大豆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为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和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而这2种真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对咪鲜胺敏感,该药剂可作为防治新发大豆根腐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征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杀菌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丹 李爱华 +3 位作者 杨继龙 李斌红 黎妍妍 蔡高磊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镰刀菌属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根腐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烟草产品质量和产量出现重大损失。为明确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从湖北十堰烟区采集典型症状标本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致... 镰刀菌属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根腐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烟草产品质量和产量出现重大损失。为明确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从湖北十堰烟区采集典型症状标本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致病性验证,确定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根腐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玉桃 姚革 +3 位作者 文成敬 刘波微 席亚东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408-411,共4页
通过对峙培养、拮抗作用、耐性的测定,筛选出对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cum erinum)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有13株,其中T55的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对峙培养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为80.16%,拮抗作用测定其... 通过对峙培养、拮抗作用、耐性的测定,筛选出对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cum erinum)拮抗作用强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有13株,其中T55的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对峙培养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为80.16%,拮抗作用测定其圆盘滤膜法抑菌率大于50%,其它方法的抑菌率低于30%。该菌在5、10、35℃,pH4、9、1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拮抗作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诱变菌株对大豆根腐病镰刀菌的拮抗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张军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以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亚硝酸及氯化锂复合处理后获得一株酶活增强的突变株。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该诱变株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gium spp.)的拮抗作用。诱变株经传... 以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亚硝酸及氯化锂复合处理后获得一株酶活增强的突变株。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病原菌研究了该诱变株对大豆根腐病几种镰刀菌(Fusagium spp.)的拮抗作用。诱变株经传代30代后,其产酶活性仍保持增强,生防能力有所提高。拮抗试验结果明确了黄绿木霉诱变株对镰刀菌的拮抗机理以生存竞争和接触后对病原菌菌丝破坏的溶菌作用为主,且诱变株产孢速度快,分生孢子梗空间竞争优势强于原始菌株。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诱变株的滤纸酶活提高85.7%,CMC—Na酶活提高26.7%,β- 葡萄糖苷酶活提高1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 诱变 大豆根腐病 镰刀菌(fusarium spp.) 桔抗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瑶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王龑 刘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8-1136,共9页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能够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降低和品质的严重损失。为探索赤霉病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从扬花期被禾谷镰刀菌侵染的麦穗上分离得到28株芽孢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其中20株菌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明显的...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能够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降低和品质的严重损失。为探索赤霉病生物防治方法,本试验从扬花期被禾谷镰刀菌侵染的麦穗上分离得到28株芽孢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其中20株菌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这20株拮抗菌分别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1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2株)、枯草芽孢杆菌(2株)、暹罗芽孢杆菌(3株)和特基拉芽孢杆菌(2株)。这些菌株能够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其中菌株JS62N、JS15E和JS29I能够将赤霉病发病率降低80%以上;菌株JS29I、JS62N、JS39C和JS39D能够将赤霉病发病程度降低80%以上。16株菌能将病情指数降低80%以上;所有菌株均能极显著增加小麦的百粒重,JS12Q效果最好(+101.4%)。本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生物防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禾谷镰刀菌 赤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烟草镰刀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邱睿 白静科 +5 位作者 李成军 李淑君 李小杰 陈玉国 胡亚静 刘东升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烟草 镰刀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假单胞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邱睿 李小杰 +10 位作者 白静科 陈玉国 姚晨虓 苏新宏 张盈盈 房文祎 李彩虹 刘畅 徐敏 宋瑞芳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3,共10页
【背景和目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 【背景和目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为筛选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假单胞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主要病原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假单胞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测定促生防病效果。【结果】(1)分离纯化的2株假单胞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YZ66和绿针假单胞菌P.chlororaphis YX33;(2)YZ66和YX33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菌丝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66%和76.68%,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率分别为79.93%和57.48%,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basicola)等也有抑制效果;(3)2株菌株具有显著的促生防病作用,YZ66盆栽防病效果在81.21%以上,YX33在67.55%以上;最大叶面积、鲜重等有所增加;(4)2菌株均含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合成基因,发酵液对病原孢子萌发抑制率84.92%~93.24%,挥发性化合物可抑制病原菌丝生长或产孢。【结论】2株生防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促生防病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3
15
作者 邱睿 李芳芳 +6 位作者 徐敏 李成军 李小杰 陈玉国 白静科 孙玥涵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 采用盆栽烟株带菌麦粒接种法测定12个烟草品种(系)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苗期抗病性,结果表明,中烟98、贵烟6号、云烟87、7478、NC89和豫烟13号对镰刀菌具有较高抗性,KRK26、中烟100和中烟205中等抗病,小黄金1025、豫烟10号和长脖黄对镰刀菌易感,在所有测试样品中,长脖黄抗性最低。长脖黄、小黄金1025和豫烟10号可作为对镰刀菌根腐病检测预警材料及镰刀菌根腐病的感病对照样品应用于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抗病性 病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平 李社增 +2 位作者 H.C.Huang 唐文华 陈新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 VL- 1和 VL - 2。平板对峙法表明 ,VL - 1和 VL - 2生长速度快 ,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菌的生长 ;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 ,VL- 1和 VL- 2对棉花黄萎病的...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 VL- 1和 VL - 2。平板对峙法表明 ,VL - 1和 VL - 2生长速度快 ,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菌的生长 ;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 ,VL- 1和 VL- 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 87.9%和6 6 .4%。安全性测试证明 ,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 ,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 ,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 ,VL- 1和 VL- 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 ,分别为 5 1 .5 %和 4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病性 镰刀菌 棉花 黄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特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国坤 肖顺 +1 位作者 洪彩凤 张绍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体外测定了分离于线虫的镰刀菌(Fusariumspp.)7个种的12个分离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 eloidogyne incognita)卵的寄生性.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对卵的寄生率有较大差异,有4个分离物对胚胎期卵的寄生率高于50%;所有分离物对含幼虫卵的寄生率低... 体外测定了分离于线虫的镰刀菌(Fusariumspp.)7个种的12个分离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 eloidogyne incognita)卵的寄生性.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对卵的寄生率有较大差异,有4个分离物对胚胎期卵的寄生率高于50%;所有分离物对含幼虫卵的寄生率低于40%;尖孢镰刀菌Fo-He3、茄病镰孢Fs-02100855对这2种发育类型的卵寄生率较高.测定了这12个镰刀菌分离物中几丁质酶活与蛋白酶活,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He3、茄病镰孢Fs-02100855表现出较高的几丁质酶活,这可能与卵寄生率高具相关性.扫描显微观测结果表明茄病镰孢Fs-02100855菌丝与胚胎期卵接触后,在卵壳表面蔓延侵入,最终卵壳完全被匐匍网状菌丝包被;含幼虫卵的卵壳表面蔓延侵入的菌丝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南方根结线虫 寄生性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木霉菌株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琳 黄华平 +6 位作者 杨腊英 景晓辉 冉长城 韦康 朱利林 张俊芳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土样中分离出330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及评价,选出10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并测定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在土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木霉 筛选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玉米间作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种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邵梅 杜魏甫 +5 位作者 许永超 倪石建 王晶 卢俊 于德才 张红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0.05)。间作模式内不同栽培行根基土壤芽孢杆菌和尖孢镰孢菌间种群对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第1行到第4行魔芋根际土壤两种群比率均呈递减规律。因此魔芋玉米间作种植对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种群比率 尖孢镰孢菌 芽孢杆菌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方艳 王秋霞 +4 位作者 颜冬冬 毛连纲 郭美霞 燕平梅 曹坳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0-896,共7页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简称DMDS)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采用BIOLOG方法,测定不同浓度DMDS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MDS(170.00 mg.kg-1、85.20 mg.kg-1、42.50 mg.kg-1、21.30 mg.kg-1和10.62 mg.kg-1)熏蒸处理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LC50(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2.08 mg.kg-1和115.15 mg.kg-1。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取样,温育120 h时,170.00 mg.kg-1、42.50 mg.kg-1和10.62 mg.kg-1的DMDS处理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AWCD)分别比空白对照升高8.46%、6.02%、19.31%,表明DMDS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培养14 d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恢复至对照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McIntosh指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恢复培养7 d后,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恢复至对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各处理间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差异显著,恢复培养14 d后,DMDS对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的影响逐渐减弱,恢复至对照水平。结果表明,DMDS熏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影响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但在恢复培养14 d后,被干扰的土壤微生物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DMDS熏蒸处理在有效防控土传病原真菌的同时,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对环境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硫 土壤微生物群落 镰孢菌属 疫霉菌属 BIOLOG方法 Shannon指数 Simpson指数 McIntosh指数 AWC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