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 EQ6105DTAA Diesel Engin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Xu 1, CHEN Yong-guang 2, WU Hong-liang 3, RAN Ru- li 3 (1.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 Chongq ing 400044, China 2.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3. Dongf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25-226,共2页
The EQ6105DTAA diesel engine which first pattern en gi ne is EQD6105T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original EQ6102 diesel engine and other advanced engine structures. 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general la... The EQ6105DTAA diesel engine which first pattern en gi ne is EQD6105T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original EQ6102 diesel engine and other advanced engine structures. 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general layout and parts design process of the diesel engine. The development cycle is s horten by CAD/CAE/CAM technology. Through experiment,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is in keeping ahead in our country. With boosting mid-cooling technology and related designing correction in EQ6105 DTAA diesel engine, it had obtained better motivity and economy. The full load s teady smog emission and smog emission during simulated free accelerating are all meeting with GB14761.6-93, GB3847-1999 limit requirement. The prototype had p assed reliability test and has reliable parts. It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same diesel engine in China. The 13 working conditions gas pollute and particle discharging in this pro totype can meet the limit requirement of GB17691-2001, phase I. The EQ6105DTAA diesel engine parts has good generality with existing types, which lower down th e production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design performance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for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被引量:1
2
作者 TAN Pi-qiang YAO Chao-jie +3 位作者 WANG De-yuan ZHU Lei HU Zhi-yuan LOU D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127-2141,共15页
Diesel engines meeting the latest emission regulations must be equipped with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including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DOC),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DPF),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 Diesel engines meeting the latest emission regulations must be equipped with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including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DOC),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DPF),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However,before the final integration of the aftertreatment system(DOC+DPF+SCR)and the diesel engine,a reasonabl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ench calibration tests must be completed,involving large costs and long development cycles.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for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one-dimensional(1D)and threedimensional(3D)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system accounting for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were established.Then based on the calibrated models,the effects of the converter’s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ir main performance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conversion of various exhaust pollutants and the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 drops of the converters,were studied.Finally,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 was obtained.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id substrate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catalytic converter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3D model.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diesel engine aftertreatmen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EMISSIO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computational model optim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 for Exhaust Pipes of Pressure Wave Supercharged Diesel Engine
3
作者 纪常伟 赵勇 +2 位作者 马慧 韩爱民 李超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93-97,共5页
NOx and soot emissions from diesel engine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by pressure wave supercharging(PWS).The diesel engine matched with PWS needs redesigning its exhaust pipes.Except for meeting the installation requirem... NOx and soot emissions from diesel engine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by pressure wave supercharging(PWS).The diesel engine matched with PWS needs redesigning its exhaust pipes.Except for meeting the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the exhaust gas must be stable in pressure before rushing into PWS.In this paper the lateral and center ported divergent exhaust pipes are designed,modeled geometrically and analyzed structurally based on a 3-D design software-CATIA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wo exhaust pipes having the required inner volume.Then flow analysis for two exhaust pipes is done using a flow analysis software-ANASYS.Moreover,the optimal exhaust pipes are determined comprehensively and cast for engine test.Engin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PWS is superior to turbocharging at low engine speeds and inferior to turbocharging in power and emissions at medium-to-high engine speeds.The performance of PWS engine under high speed operating conditions can be improved by contriving larger surge volume intake and exhaust pi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增压机 排气管设计 震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tware engineering training system design research
4
作者 Qun NIU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0-169,共1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the software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it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oftware developers.Aim at each link in the process of de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the software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itput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oftware developers.Aim at each link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he present paper put forward a kin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the system can build a unified learning,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ystem structure;the training process is more flexible,and it could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artificial training and cause it to become more prac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latform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工程与参数化设计的舰船舱室布局研究
5
作者 王运龙 廉立晨 +2 位作者 梁国鹏 顾宇杰 李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68,共6页
为在不同舰船舱室布局场景下快速实现智能化推理布局,提高设计效率,节省人工成本,综合考虑振动噪声、采光通风和舱室间邻接性等因素,采用知识工程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策略,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种舰船舱室布局场景的知识工程推理布局方法.结... 为在不同舰船舱室布局场景下快速实现智能化推理布局,提高设计效率,节省人工成本,综合考虑振动噪声、采光通风和舱室间邻接性等因素,采用知识工程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策略,提出了一种面向多种舰船舱室布局场景的知识工程推理布局方法.结合规范、公约中对舰船舱室布局的相关知识,分别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库和代码规则库.针对不同舰船舱室布局场景,在布局时导入相应的参数化模型,借助CATIA二次开发将待布局区域边界和舱室信息传递到相应舱室的代码规则库中,即可实现舱室的智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工程 参数化设计 CATIA二次开发 多目标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引擎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2 位作者 夏文俊 黄亚飞 罗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使用C++编程语言对引擎接口进行自主研发及封装,提出“模型+数据”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实现了构件模板参数化生成及修改、构件实例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新、方案自适应生成及更新迭代的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功能。依托宜涪高速铁路项目,采用研发的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示范段范围桥梁的参数化建模、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渲染,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本文探索了国产引擎在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中的可能性,为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 桥梁工程 图形引擎 全桥设计系统软件 自主研发 参数化建模 集成与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零件模型的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青 陈东祥 胡冬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7,共5页
在Pro/Engineer三维特征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Pro/Engineer具有全相关性、单一数据库等特点,详细研究了利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进行参数化二次开发的原理、方法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延伸和扩展了Pro/Engineer软件的参... 在Pro/Engineer三维特征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Pro/Engineer具有全相关性、单一数据库等特点,详细研究了利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进行参数化二次开发的原理、方法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延伸和扩展了Pro/Engineer软件的参数化功能,实现了3D零件模型的二次开发,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engineER PRO/TOOLKIT 参数化设计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筋板类锻件预成形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云 易幼平 王少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提出一种高筋薄壁类航空锻件预锻成形设计新方法,建立了典型的H型预锻截面数学模型,在Pro/EN-GINEER平台上二次开发了界面友好的预成形设计软件,应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典型结构件预锻及终锻过程,研究了预成形设计对模锻件变形均... 提出一种高筋薄壁类航空锻件预锻成形设计新方法,建立了典型的H型预锻截面数学模型,在Pro/EN-GINEER平台上二次开发了界面友好的预成形设计软件,应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典型结构件预锻及终锻过程,研究了预成形设计对模锻件变形均匀性及成形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形设计能使锻件金属流动更加合理,锻件内部的变形更加均匀,同时能降低锻造过程的成形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板类锻件 PRO/engineER二次开发 预成形设计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双流道叶轮流道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司辉 丛小青 王霄 《排灌机械》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对双流道叶轮流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双流道叶轮流道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一种新型流道中线的曲线方程,该曲线由部分渐开线和部分椭圆组成。分析了采用Pro/Engineer进行双流道叶轮流道三维建模的方法,发现直接的建模... 对双流道叶轮流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双流道叶轮流道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一种新型流道中线的曲线方程,该曲线由部分渐开线和部分椭圆组成。分析了采用Pro/Engineer进行双流道叶轮流道三维建模的方法,发现直接的建模方法不易于实现,流道建模工作也比较难以进行。为此提出了采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方法进行流道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了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的菜单设计技术、UI对话框技术及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技术,着重研究了使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方法进行双流道叶轮流道设计的一般流程,并给出了用Pro/Engineer二次开发方法进行双流道叶轮流道参数化设计的具体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叶轮 参数化设计 PRO/engineER PRO/TOOLKIT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状、挑战和展望
10
作者 王雷 袁野 王国仁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3-2682,共40页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 设计模式检测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设计模式检测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其前景.首先,简要介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讨论并总结了设计模式的检测对象和特征类型,给出了设计模式检测评估指标.然后,总结了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现有的分类方法,引出了分类方法.根据设计模式检测技术发展的时间线从非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机器学习设计模式检测、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设计模式检测这3类方法出发探讨了当前软件设计模式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当前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指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早期的非机器学习方法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再到现代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检测 研究综述 机器学习 预训练语言模型 软件逆向工程 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应用
11
作者 赵磊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85-188,共4页
节能设计的应用客观上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该文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实际案例,从建筑材料、自然条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技术手段、废弃物品和新能源等多个角度分析并研究了节能设计在建... 节能设计的应用客观上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该文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实际案例,从建筑材料、自然条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技术手段、废弃物品和新能源等多个角度分析并研究了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要点。综合上述两点论述,阐述了有效提升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的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建筑设计 节能设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2
12
作者 魏安世 李伟 +2 位作者 陈鑫 杨志刚 丁胜 《广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县级林业局对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高。文章以市、县级林业局为对象,以V isual C#.Net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组件,V isio2003进行建模,用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利用SQL Server建立空...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县级林业局对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高。文章以市、县级林业局为对象,以V isual C#.Net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组件,V isio2003进行建模,用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利用SQL Server建立空间数据库,开发了C/S模式的组件式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engine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分析的船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性能优化
13
作者 李品芳 杨晨曦 +4 位作者 张佩存 才正 叶子枭 范金宇 黄加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6-80,共5页
为优化生物柴油/柴油船用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利用AVL-Fire软件构建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将仿真值与台架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并通过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确立其最佳掺混比;最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5个发动机运行参数进... 为优化生物柴油/柴油船用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利用AVL-Fire软件构建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将仿真值与台架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并通过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确立其最佳掺混比;最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5个发动机运行参数进行多参数优化匹配,将NO排放量和指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权重分别设置为0.6和0.4,对试验结果进行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大小顺序为EGR率(a_(1))、进气压力(a_(2))、进气温度(a_(3))、喷油提前角(a_(4))、喷油孔直径(a_(5));最优参数组合为:生物柴油掺混比30%、a_(1)=12.5%、a_(2)=0.173MPa、a_(3)=315.15K、a_(4)=18.6°CA、a_(5)=0.32mm,该组指示功率为52.7kW与原机55kW相比略低,NO排放量为5.37×10^(-5)%相比于原机8.5×10^(4)%降低了94.7%。该方法可以在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的前提下,大幅降低N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生物柴油 模糊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补偿的缸孔型线优化设计及其密封特性研究
14
作者 毕玉华 谢巧巧 +2 位作者 祖菘 张国强 张思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螺栓–缸盖–缸垫–缸套–机体装配耦合模型,采用仿真分析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工作状态下的缸套热机耦合失圆变形。基于缸套变形结果设计了锥形、瓶颈形、纺锤形、椭圆形、椭圆纺锤复合... 以某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螺栓–缸盖–缸垫–缸套–机体装配耦合模型,采用仿真分析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工作状态下的缸套热机耦合失圆变形。基于缸套变形结果设计了锥形、瓶颈形、纺锤形、椭圆形、椭圆纺锤复合形5种具有不同型线特征的异形缸套预补偿方案,研究了不同异形缸套的热机耦合变形量、傅里叶变形幅值及其密封与摩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三缸的101.8 mm截面处,椭圆形方案的最大径向变形量比原机缸套减小了15.42%;椭圆形缸套的窜气量与原机缸套相比减小了1.34%,其他方案的窜气量均比原机缸套大;与原机缸套相比,纺锤形缸套和椭圆纺锤复合形缸套的机油消耗量减小了2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套变形 预补偿 方案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方案设计
15
作者 刘敏 范为 +1 位作者 裴胜伟 李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星上软件等进行迭代验证。通过试验星研制,对低轨星座卫星功能性能全面验证,确定星座卫星基线。该方案经多颗卫星实施验证,有效提高了低轨星座卫星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星座卫星 工程星 快速开发 设计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柴油机涡轮增压叶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
16
作者 马素静 孙兴华 杨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82-185,共4页
使用经验公式和物理试验法对涡轮增压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弊端,本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应用到船用柴油机涡轮增压叶片设计中,完成了涡轮增压叶片二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基本设计,并对其进行气动性能仿真。使用等熵效... 使用经验公式和物理试验法对涡轮增压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的弊端,本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应用到船用柴油机涡轮增压叶片设计中,完成了涡轮增压叶片二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基本设计,并对其进行气动性能仿真。使用等熵效率作为叶片优化设计的评价指标,研究了叶片进口角和等熵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设计效率,并实现了叶片设计、仿真反馈、优化设计、再反馈的闭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涡轮增压叶片 计算机辅助 ANSYS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油藏工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传宝 李宗阳 +3 位作者 张东 王传飞 郭祥 韩文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2,共11页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可实现碳减排和石油增产双赢,是化石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后,石油石化行业加快推动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在中国石...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可实现碳减排和石油增产双赢,是化石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后,石油石化行业加快推动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吉林油田等矿场实践中,逐渐暴露出CO_(2)驱存在波及程度低、见效时间短、气油比上升过快等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在系统分析中外砂岩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研究成果,针对油藏工程优化设计中的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与混相压力的匹配、井网方向与地应力方向的匹配、井距与储层渗透率的匹配以及气水交替驱替方式优化等重点问题,总结CO_(2)驱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井网、井距、气水交替驱等油藏工程研究最新进展,重点对高压混相驱的提压方式、井网、井距以及气水交替驱优化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CO_(2)驱油藏工程设计的攻关方向应围绕高压条件下多孔介质中原油、CO_(2)、水的相态规律及渗流规律、CO_(2)驱油与封存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复杂储层条件下CO_(2)驱气窜机制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为中国大规模CO_(2)驱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驱 油藏工程 优化设计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发光聚合物设计与制备实验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鹏飞 沈清明 +2 位作者 王义成 李美星 钱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7,146,共5页
半导体发光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生物荧光成像探针等领域,发光聚合物的制备条件苛刻、成本相对较高,实验操作对于本科生难度较大。开发虚拟仿真系统对实验室场景、实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操作环节等进行仿真,能降低实验... 半导体发光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生物荧光成像探针等领域,发光聚合物的制备条件苛刻、成本相对较高,实验操作对于本科生难度较大。开发虚拟仿真系统对实验室场景、实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操作环节等进行仿真,能降低实验风险和实验成本。仿真系统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独立操作环节,有利于学生进行重点训练。仿真系统中设置了聚合物结构调控,增强学生对聚合物结构与发光性能构效关系的理解。该仿真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开发新型发光聚合物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发光聚合物 虚拟仿真 设计开发 创新能力 复杂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优化设计
19
作者 周成尧 马超 +2 位作者 周马兰 张舰 杨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匹配某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时,增压器压气机出现了喘振现象,导致发动机扭矩明显降低,需要设计一款新型压气机。通过加大压气机叶片θ角、叶片出口β角、叶片弦长、叶轮进口尺寸、叶轮出口宽度,减小扩压器出口与叶轮出口直径的比值,设计了... 匹配某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时,增压器压气机出现了喘振现象,导致发动机扭矩明显降低,需要设计一款新型压气机。通过加大压气机叶片θ角、叶片出口β角、叶片弦长、叶轮进口尺寸、叶轮出口宽度,减小扩压器出口与叶轮出口直径的比值,设计了优化方案。进行了优化方案和原方案的压气机性能仿真计算、增压器台架压气机性能试验、发动机台架增压器性能匹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善了压气机小流量区域的稳定性,提高了堵塞流量;在发动机全转速范围内,流量减小时压比特性曲线斜率始终为负,压气机运行稳定,未发生喘振;发动机可以加载到最大设计扭矩,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涡轮增压器 压气机 喘振 叶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运河建设:发展与展望
20
作者 肖建庄 李文明 +3 位作者 谢立全 陈立华 梅俊杰 吕英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9-1149,共11页
为了实现运河类重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运河建设和运维,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运河的建设历程,揭示了运河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未来的运河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目前,世界运河的总里程超过8000 km,承载着人类文... 为了实现运河类重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运河建设和运维,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运河的建设历程,揭示了运河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未来的运河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目前,世界运河的总里程超过8000 km,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绎过程,对工业发展、交通运输、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河的建设选线、设计方案、建造工艺及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但也带来了生态退化和水质劣化等挑战。基于国内外运河建设的经验,未来绿色、低碳运河建设亟须树立无固废和近零碳运河的高标准、高质量目标,深入推动运河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绿色运河、低碳运河、智慧运河和人文运河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规划与建设 可持续发展 无固废工程 近零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