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CPV-W1984株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永平 孟小林 +3 位作者 胡蓉 徐进平 李燕轻 卢南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9,共3页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电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 ,其多角体形态大小一致 ,3 %和 5 % 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 ,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遗传稳定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抵抗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萍 朱勇 +3 位作者 鲁成 曾华明 冉小曾 赵邦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对22个家蚕纯种进行了CPV抵抗性调查,并分析了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对CPV的抵抗性差异极显著,日本种抵抗性比中国种强。家蚕对CPV抵抗性性状与其它数量性状一样,个体间存在差异,差异大小反应了品种群体... 对22个家蚕纯种进行了CPV抵抗性调查,并分析了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对CPV的抵抗性差异极显著,日本种抵抗性比中国种强。家蚕对CPV抵抗性性状与其它数量性状一样,个体间存在差异,差异大小反应了品种群体在该性状的纯合度。家蚕对CPV抵抗性与万蚕收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强健性和茧质优劣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抵抗性 经济性状 相关性 c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wCPV的松毛虫生物防治模式研发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 槐可跃 +3 位作者 袁瑞玲 王艺璇 冯丹 杜春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松毛虫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DpwCPV制剂,在云南弥勒市1 000 hm^2松林分别实施了3种松毛虫生物防治模...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松毛虫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DpwCPV制剂,在云南弥勒市1 000 hm^2松林分别实施了3种松毛虫生物防治模式,经过1 a的综合应用,示范区松毛虫虫口数量相比治理前下降了59.1%。结果表明,基于DpwCPV制剂的3种生物防治模式具有方便、易操作的特点,可在松毛虫生物治理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生物防治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DCPV复合微生物杀虫剂防治文山松毛虫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光辉 陈尔厚 +3 位作者 陈世维 索启恒 段兆尧 槐可跃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经Bt 2× 10 7、 4× 10 7、 6× 10 7、 8× 10 7、 1× 10 8孢子 /mL5种浓度对 4龄文山松毛虫的室内生测 ,筛选出松毛虫死亡率达 70 %的最佳浓度为 2 0× 10 7孢子 /mL ;以此浓度的Bt与DCPV复配试验 ,选择... 经Bt 2× 10 7、 4× 10 7、 6× 10 7、 8× 10 7、 1× 10 8孢子 /mL5种浓度对 4龄文山松毛虫的室内生测 ,筛选出松毛虫死亡率达 70 %的最佳浓度为 2 0× 10 7孢子 /mL ;以此浓度的Bt与DCPV复配试验 ,选择残存虫DCPV感染率 5 0 %的DCPV最低浓度为 6 0× 10 5PIB/mL。林间应用最适的Bt +DCPV复配浓度是 6 0× 10 7孢子 /mL +4 0× 10 5PIB/mL ,其防治效果为 82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Dcpv复合微生物杀虫剂 文山松毛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超低量喷洒DpCPV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及持效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正萍 颜果 +3 位作者 彭勇 张敏 邬颖 颜学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3-17,共5页
应用直升机超低量喷洒DpCPV复合剂对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同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直升机H125和R44两种机型对DpCPV复合剂喷洒效果良好,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平均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51%;同时DpCPV对马尾松... 应用直升机超低量喷洒DpCPV复合剂对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同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直升机H125和R44两种机型对DpCPV复合剂喷洒效果良好,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平均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51%;同时DpCPV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持续防控效果,一次防治至少可控制3—4年不成灾。研究结果为今后大规模利用DpCPV复合剂进行马尾松毛虫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飞机防治 超低容量 持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PV林间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
6
作者 彭龙慧 曾文文 +2 位作者 吴仁贵 扬立生 邱火林 《江西植保》 2005年第3期120-121,119,共3页
应用CPV林间进行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CPV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能显著提高CPV的林间杀虫效果.林间以CPV 2.4×106~1.5×105 多角体/ml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为... 应用CPV林间进行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CPV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能显著提高CPV的林间杀虫效果.林间以CPV 2.4×106~1.5×105 多角体/ml与1/100000的20%氰戊菊酯乳油复配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为宜,13天幼虫死亡率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cpv 20%氰戊菊酯乳油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PV-白僵菌-杀灭菊酯复合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益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白僵菌、20%杀灭菊酯三种药剂混合使用的林间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复合杀虫剂,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aBaCa,即DCPV(CPB2...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白僵菌、20%杀灭菊酯三种药剂混合使用的林间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复合杀虫剂,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aBaCa,即DCPV(CPB2×107个/mL),白僵菌(10亿个/g)和20%杀灭菊酯(1:2万倍液),防治效果达95.3%,比单一应用DCPV(Aa)、白僵菌(Ba)、20%杀灭菊醌(Ca)分别增效13.5%,23.0%和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白僵菌 杀灭菊酯 复合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PV-Bt混合剂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秀梅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39-41,共3页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利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erlner)混合防治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 :当 1ml混合剂含量为 0 2亿Bt芽孢 + 0 0 0 0 8~ 0 0 0 2亿CPB时 ,在 2 7℃条件下 ,松毛虫在喷施后 4~ 6d死亡率达70 % ,残存种群病毒感染率达到 5 0 % ,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的种群数量。通过酶联免疫技术 ,检测施用DCPV后林间松毛虫感染病毒情况 ,其中喷施DCPV长达 11a之久的松林 ,松毛虫带病毒率高达 78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生物防治 复合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宿主域与交叉感染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同海 陈昌洁 +1 位作者 徐静 张青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自 1956年从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上首次发现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1型 (D .spectabiliscytovirus 1,DsCPV 1)以来 ,先后从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德昌松毛虫D .p .tehchangensis、... 自 1956年从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上首次发现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1型 (D .spectabiliscytovirus 1,DsCPV 1)以来 ,先后从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德昌松毛虫D .p .tehchangensis、文山松毛虫D .p .wenshangensis和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上发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 ,CPV)。病毒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分析表明 ,这些松毛虫CPV的不同分离株均属于质型多角体病毒 1型 (cytovirus 1)。这些松毛虫CPV病毒可以感染鳞翅目 10科 3 5种昆虫 ,其中对多种昆虫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良好的杀虫效果 ,可以从中筛选替代宿主生产松毛虫CPV杀虫剂 ,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松毛虫CPV接种某些昆虫后病毒的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发生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 宿主域 交叉感染 潜伏型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松毛虫病毒资源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世维 陈尔厚 +2 位作者 索启恒 段兆尧 胡光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1978年以来,云南省从松毛虫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到6种病毒。于1984~1994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4282.3hm2,当年防效70.0%~92.8%,持续感染明... 1978年以来,云南省从松毛虫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到6种病毒。于1984~1994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4282.3hm2,当年防效70.0%~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并具有继代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病毒 资源 质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毛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英 岳书奎 +4 位作者 贾春生 谢淑萍 郝玉山 郭秀华 平桂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30,共5页
在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时,从得病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鉴于该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物测定、组织病理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质型多角体为0.16μm×1.57μm;病毒... 在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时,从得病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鉴于该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物测定、组织病理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质型多角体为0.16μm×1.57μm;病毒粒子为16.0nm×58.1nm;3龄和5龄落叶松毛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2.81×104PIB/mL和7.17×104PIB/mL;该病毒感染幼虫中肠72h后形成多角体,144h后形成大量的多角体。用1.17×108PIB/mL浓度的病毒悬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其死亡率达82%以上,平均达8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 生物测定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区文山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鹏 槐可跃 +3 位作者 袁瑞玲 王艺璇 冯丹 杜春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46,共6页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云南省是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文山松毛虫的...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在云南省是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w CPV)制剂的应用为控制文山松毛虫的危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利用生命表技术来研究Dpw CPV施用区和化学药剂施用区文山松毛虫自然种群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寄生是文山松毛虫蛹期的第一致死因子,捕食是其它发育阶段第一致死因子;在Dpw CPV施用区,文山松毛虫除卵期外的其他发育阶段,病毒是排在首位的微生物致死因子,云南松Pinus yunanesis林内的文山松毛虫种群趋势指数为0.61,预测下一代的种群呈下降趋势;在化学药剂施用区,文山松毛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微生物致死因子各不相同,云南松林内的文山松毛虫种群趋势指数为1.82,预测下一代的种群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准确预测文山松毛虫种群变动规律,揭示Dpw CPV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松毛虫 生命表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自然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SERS谱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天荃 刘新民 +1 位作者 鲍培谛 伍铁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0,共4页
获得并研究了马尾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在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谱。SERS谱的增强特性与pH值有关,其SERS谱在pH=8时获得了最好的增强。该病毒粒子是通过其衣壳蛋白的COO-和NH2基因吸附在银表... 获得并研究了马尾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在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谱。SERS谱的增强特性与pH值有关,其SERS谱在pH=8时获得了最好的增强。该病毒粒子是通过其衣壳蛋白的COO-和NH2基因吸附在银表面上,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残基侧链远离银表面,酰胺Ⅰ和酰胺Ⅲ的谱带在SERS谱中未出现,增强机制以化学增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DPNPV 病毒粒子 昆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成烟后菌体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焕华 林思诚 +3 位作者 崔锡明 柯沛强 特拉康 许再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89-91,54,共4页
本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和菌体活性测定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成烟后菌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烟雾机分别施放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其成烟后,三种菌体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和活性,白僵菌孢子能... 本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和菌体活性测定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成烟后菌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烟雾机分别施放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三种微生物杀虫油烟剂,其成烟后,三种菌体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和活性,白僵菌孢子能正常萌发,苏云金杆菌芽孢在营养琼脂上能形成晶体,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能有效地感染松毛虫,为进一步研究常规和应急防治松毛虫的简单易行、高效的使用方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油烟剂 马尾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NSP1蛋白在昆虫细胞表达及定位
15
作者 靳亮 许翠萍 +5 位作者 王金昌 关丽梅 张稳超 黄朝 高学梅 王洪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214,共7页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 CPV)基因组S5片段编码一个由8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1 k D的非结构蛋白(NSP1)。为探寻Dp CPV NSP1蛋白的功能,将Dp CPV 1基因组S5-1片段的抗原...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punctatu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Dp CPV)基因组S5片段编码一个由8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1 k D的非结构蛋白(NSP1)。为探寻Dp CPV NSP1蛋白的功能,将Dp CPV 1基因组S5-1片段的抗原区(1-600 bp)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将稀释后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幼虫,感染后每天解剖甜菜夜蛾并取中肠样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P1蛋白的合成时间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5片段表达的蛋白在病毒感染第1天就有合成,并且除了检测到全长的蛋白(101 k D)外,也检测到了80 k D和20 k D的蛋白条带,说明NSP1蛋白为早期表达蛋白,并且蛋白发生了切割。另外,首次对Dp CPV 1 S5片段进行了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和昆虫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昆虫细胞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NSP1 抗体制备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飞 刘小侠 陶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73-875,共3页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棉铃虫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光旦 林军 +2 位作者 沈中建 钟江 陈昌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5,共6页
纯化的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云南文山株的病毒粒子经SDSPAGE分析,其结构蛋白有120kd、116kd、110kd、66kd和33kd5个组分,而它的多角体蛋白含30kd和28kd两个主要组分。以... 纯化的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云南文山株的病毒粒子经SDSPAGE分析,其结构蛋白有120kd、116kd、110kd、66kd和33kd5个组分,而它的多角体蛋白含30kd和28kd两个主要组分。以纯化的DpCPV粒子为抗原制备了2D5、2D10、3D4和6B3共4种单克隆抗体,并测定了它们的亚类。制得的单克隆抗体用于DpCPV的ELISA检测。对DpCPV在棉铃虫卵巢细胞系SFEHA8212和SFEHA831中增殖动态的检测结果表明,DpCPV感染培养细胞具有释放病毒量小和呈现持续感染等特点。用Western印迹法在SFEHA831细胞感染DpCPV后第18h检测到病毒抗原的合成。运用所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对几批采自DpCPV防治林区的幼虫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DpCPV的防治效果及其自然流行进行长时期、大规模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18
作者 彭晗 王洪秀 +3 位作者 王金昌 关丽梅 靳亮 万翠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 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GFP和Bacmid-e GFP)。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cmid-S8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实际蛋白的大小为35 kD,比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蛋白(44 k D)略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44-e GFP的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融合p44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而未融合的eGFP则分布于整个细胞,说明DpCPV 1的p4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克隆抗体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松毛虫的防治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南楠 孙韬 +1 位作者 张成丕 董晓彤 《防护林科技》 2002年第3期27-29,共3页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 通过质型多角体病毒 (CytoplasmicPolyheddrosisVirus ,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的室内试验和林地试验 ,分析研究CPV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子代幼虫的数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得出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防治林地松毛虫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型多角体病毒 松毛虫 防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
20
作者 陈素伟 吕南 +2 位作者 高贵明 陈汝敏 迟仁平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感染龄期的增大而减小,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老熟幼虫感病后死亡率低,但幼虫化蛹死亡率高达533...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简称CPV)感染赤松毛虫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感染龄期的增大而减小,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老熟幼虫感病后死亡率低,但幼虫化蛹死亡率高达533%.羽化率仅为251%~275%,成虫产卵量比未带毒成虫产卵量减少409%,部分成虫甚至不产卵,卵孵化率较对照低10~20个百分点,且子代幼虫带毒率高达611%,死亡率达498%.CPV与Bt混用,可迅速降低幼虫的取食量,处理后第5天幼虫的排粪量约为单用CPV的1/2~2/3,LT50值最大差36d,LT90值最大差6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毛虫 质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