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防老剂DBH的相转移催化反应的研究
1
作者 王金娣 祁国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68-71,共4页
对苯二酚二苄醚又叫防老剂DBH,是中等程度的防老剂,不污染、不变色。适用于乳胶,海绵制品及浅色橡胶中。作者选择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新工艺,合成了上述产品。革除了反应溶剂,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工艺。讨论了不同... 对苯二酚二苄醚又叫防老剂DBH,是中等程度的防老剂,不污染、不变色。适用于乳胶,海绵制品及浅色橡胶中。作者选择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相转移催化反应新工艺,合成了上述产品。革除了反应溶剂,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工艺。讨论了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防老剂 dbh 表面活性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DBHS家族基因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芮 朱圣韬 +3 位作者 郭水龙 李鹏 郭庆东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人类剪切蛋白(drosophila behavior human splicing,DBHS)家族基因,包括p5nrb、PSF、PSPC1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磷癌)细胞系TE-8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54nrb、PSF、PSPC1基因过表达载体,通过脂... 目的研究人类剪切蛋白(drosophila behavior human splicing,DBHS)家族基因,包括p5nrb、PSF、PSPC1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磷癌)细胞系TE-8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54nrb、PSF、PSPC1基因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TE-8细胞,转染48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54nrb、PSF、PSPC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及覆盖有Matrigel的Transwell小室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过表达p54nrb、PSF、PSPC1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食管鳞癌TE-8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上调,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证实食管鳞癌TE-8细胞过表达p54nrb、PSF、PSPC1后,其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过表达DBHS家族基因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类剪切蛋白 p54nrb PSF PSPC1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lncRNA DBH⁃AS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春英 张荣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DBH⁃AS1(DBH⁃AS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DBH⁃AS1、MicroRNA⁃138(miR⁃138)和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DBH⁃AS1(DBH⁃AS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DBH⁃AS1、MicroRNA⁃138(miR⁃138)和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三者的结合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BH⁃AS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miR⁃138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DBH⁃AS1和HIF⁃1α瘢痕疙瘩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上调,而miR⁃138明显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DBH⁃AS1能够靶向结合miR⁃138,miR⁃138能够靶向结合HIF⁃1α。低表达DBH⁃AS1或过表达miR⁃138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敲低miR⁃138能逆转沉默DBH⁃AS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敲低HIF⁃1α显著抑制沉默miR⁃138对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低表达DBH⁃AS1能够通过调控miR⁃138/HIF⁃1α通路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提示DBH⁃AS1可能成为瘢痕疙瘩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dbh⁃AS1 瘢痕疙瘩 miR⁃138 成纤维细胞 HIF⁃1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激光点云样地级林木胸径提取方法
4
作者 黄兴国 徐益 王丹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针对现有样地林木胸径提取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地基激光点云样地级林木胸径提取方法:在点云高程归一化基础上,批量化截取胸径切片点,并选择密度聚类算法并改进自适应参数进行单木胸径切片点分割;然后提出一种... 针对现有样地林木胸径提取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地基激光点云样地级林木胸径提取方法:在点云高程归一化基础上,批量化截取胸径切片点,并选择密度聚类算法并改进自适应参数进行单木胸径切片点分割;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圆模型迭代拟合的方法进行非目标点识别;最后拟合圆/椭圆模型实现样地林木胸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实现样地林木胸径自动化、批量化提取,无须样地大小、单木数量等先验知识输入;当切片厚度8 cm时,胸径提取精度最高,且椭圆模型优于圆模型;可为空地遥感数据森林生物量估算由点到面快速反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点云 密度聚类 切片厚度 拟合圆/椭圆模型 样地林木胸径(dbh)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径向持续测量装置的研制及试验
5
作者 王杰 方陆明 +3 位作者 孙渊敬 李尚阳 赵科杰 孙林豪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9-1525,共7页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 树木胸径是树木生长模型建立中最基本的因子,树木生长过程持续精准测量一直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难点。基于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等技术,研制了一款可实时、持续、精准获取树木胸径生长量的测量装置,适用于树木胸径50 mm~380 mm范围内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0.001 mm,误差在0.1%以内。采用一天24次的自动测量(整点采样),实现了树木胸径实时远程测量与数据的无线传输。通过对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冷杉胸径生长量持续一年的测量,初步揭示了试验地区该树木胸径一年内的变化规律以及生长期与休眠期;初步反映温度变化对树木胸径生长特殊影响与极端情况下树木胸径出现收缩和停止生长的可能性。为相应树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胸径生长量测量装置 持续测量 胸径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径的云杉胸径与材积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6
作者 刘鹏程 李敏敏 +3 位作者 刘娟 周丹 施德山 李迎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分析采集于云南省丽江、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市)的150株云杉样木数据,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样木材积,使用DPS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云杉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地径一元胸径模型,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一... 分析采集于云南省丽江、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市)的150株云杉样木数据,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样木材积,使用DPS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云杉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地径一元胸径模型,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一元回归材积模型。结果表明,云杉地径与胸径密切相关,其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9;地径一元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R^(2)=0.76)明显低于胸径一元材积模型(R^(2)=0.91),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的云杉地径—胸径回归材积模型精度(R^(2)=0.92)较直接建立的地径—材积模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预测模型 地径一元材积表 胸径—地径回归模型 联立方程组 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盈江县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
7
作者 汤明华 罗恒春 刘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1)^(2))、胸径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D_(1)+1))以及胸径平方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2)-D_(1)^(2)+1))为因变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模型比较、评价以及交叉验证的方法对7个树种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预估效果进行检验,最终筛选出不同树种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对盈江县7个树种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栎类、西南桦、青冈、木荷、旱冬瓜、其他软阔和其他硬阔的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因变量分别为ln(D_(2)^(2)-D_(1)^(2)+1)、D_(2)-D_(1)、D_(2)-D_(1)、ln(D_(2)^(2)-D_(1)^(2)+1)、ln(D_(2)-D_(1)+1)、ln(D_(2)^(2)-D_(1)^(2)+1)、ln(D_(2)^(2)-D_(1)^(2)+1);基于模型拟合结果、结果检验及残差分析,7个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东北红松树高-胸径关系
8
作者 李欣宇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王娟 张新娜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据随机分为建模数据(80%)和检验数据(20%)。对常见的15个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效果最佳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将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平均胸径加入基础模型,构建最优广义模型。同时,引入样方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构建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并评价两个固定效应模型与两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精度。使用检验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平均水平预测(FPA)、混合模型的总体平均响应预测(MPA)和主体响应预测(MPS)3种预测类型进行比较。此外,对混合模型在随机抽取、抽胸径最大、抽胸径最小和抽取平均木(胸径接近平均值的样本)4种抽样方案下的预测精度和样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Prodan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841、3.335 m、2.492 m),加入林分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和胸高断面积的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更高(R2、RMSE、MAE分别为0.914、2.449 m、1.816 m)。引入样方随机效应后,模型的精度显著提升(基础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61、1.652 m、1.231 m,广义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58、1.719 m、1.288 m)。(2)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均表现为MPA>FPA>MPS,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总体优于基础模型。(3)4种抽样方案中,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表现最佳,当抽取8株时,预测能力最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人工成本与经济成本,抽取5株平均木测量树高以估计随机参数的方法亦合理可行。【结论】将林分因子和样方效应引入基础模型能够显著提高红松树高-胸径模型的精度,采用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探讨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下红松树高与胸径的关系,为精准预测东北主要建群种红松树高值以及后续实地调查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高-胸径模型 广义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抽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持激光雷达的人工侧柏纯林冠层空间互补性
9
作者 胡蕾 刘茜紫 +3 位作者 耿燕 余世有 姜俊 陈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3,共13页
【目的】探讨手持激光雷达在冠层空间互补性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冠层空间互补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单木生长量的影响,为优化侧柏纯林的林分结构并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地面实测数据验证手持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精度,评估其在... 【目的】探讨手持激光雷达在冠层空间互补性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冠层空间互补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单木生长量的影响,为优化侧柏纯林的林分结构并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地面实测数据验证手持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精度,评估其在冠层空间互补性研究中的可行性;以邻域树木性状变异、邻体密度、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为解释变量,运用线性相关分析和全子集回归模型探讨解释变量与冠层空间互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冠层空间互补性在解释变量影响目标树生长量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手持激光雷达提取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与野外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其参数精度适用于冠层空间互补性研究。(2)树冠形状变异(P<0.001)、树冠大小变异(P<0.01)和树木高度变异(P<0.001)对冠层空间互补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株数密度(P<0.001)同样也具有显著正效应;坡向(P<0.05)与坡度(P<0.05)能显著影响冠层空间互补性;土壤全磷(P<0.05)、全钾(P<0.01)、有效磷(P<0.05)、有效钾(P<0.05)含量和土壤容重(P<0.05)均显著负向影响冠层空间互补性。全子集模型结果表明,邻域树木性状变异和土壤因子为冠层空间互补性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解释量分别占总解释量的40.75%和31.64%。(3)冠层空间互补性显著促进目标树胸径生长(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邻域树木性状变异、邻体密度、土壤和地形因子均可通过冠层空间互补性间接影响目标树生长。【结论】冠层空间互补性在人工侧柏纯林中普遍存在,并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这些因子通过冠层空间互补性间接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在种植侧柏时,应优先选择阴坡且土壤养分丰富的区域;对于已建成的人工侧柏纯林,可通过定期修剪侧柏、增加树木间垂直方向差异的方式促进胸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空间互补性 胸径生长量 手持激光雷达 纯林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10
作者 周梦丽 王心楠 +6 位作者 毕舒雯 张明浩 郭芳 闫东锋 姚建峰 陈涛 段世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目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典型的亚热带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其分布的北缘,探究其胸径和树高关系,构建适宜的树高-胸径模型,为其林木生长及适应性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 【目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典型的亚热带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其分布的北缘,探究其胸径和树高关系,构建适宜的树高-胸径模型,为其林木生长及适应性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27个常用的树高-胸径经验模型,通过调整决定系数(Ra2dj)、均方根误差(J)、平均绝对误差(Q)、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和Akaike信息准则(A)5个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出5个最佳的基础模型,利用相关分析确定第1活枝高(Z)及冠幅(W)与树高(H)间的相关关系,并将其引入所筛选出的基础模型,构建15个修正模型,分析各修正模型间的拟合效果差异,确定适宜的树高-胸径模型。【结果】27个树高-胸径经验模型均可求解,M-10、M-16、M-17、M-22、M-25经验模型拟合效果较优。综合考虑模型的拟合及验证效果,M-10在基础模型中、引入Z的M-16(即M-16_Z)在修正模型中的拟合效果均最优,且两者相比,从0.6671(M-10)提高到0.7426(M-16_Z)。【结论】模型的适宜性可能受林分所处地区、林分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引入Z的M-16修正模型适宜量化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杉木人工林树高与胸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 自然保护区 杉木 人工林 树高-胸径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3年天童常绿阔叶林长期氮添加实验树木生长数据集
11
作者 黄佩 林仪华 +3 位作者 郑泽梅 雍雨彤 徐思懿 王希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树木生长是评价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大气氮沉降逐年增加并对森林固碳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氮添加下的树木生长数据是解析森林树木生长对大气氮沉降响应规律和机制的基础。本数据集采自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 树木生长是评价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大气氮沉降逐年增加并对森林固碳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氮添加下的树木生长数据是解析森林树木生长对大气氮沉降响应规律和机制的基础。本数据集采自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长期氮添加控制实验样地,该样地设置对照(CK),低氮添加(LN)和高氮添加(HN)3种处理,于2011-2023年间共开展5次群落调查,并统计了调查期间一直存活的树木个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本数据集包含该样地2011-2023年物种水平、径级水平和群落水平三个层次下的平均胸径和相对生长速率等,数据已经过纸质数据比对、单株胸径增长异常分析并复查等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本数据集可为理解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森林的生长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常绿阔叶林碳汇潜力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生长速率 大气氮沉降 胸径 亚热带森林 控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林实施抚育间伐效应分析
12
作者 江庆宁 谭华元 +2 位作者 廖德志 吴哲 刘欲晓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0-32,64,共4页
为了解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镇1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抚育间伐强度观测样地,分别为对照组、轻度间伐、中度间伐、重度间伐,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 为了解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镇1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抚育间伐强度观测样地,分别为对照组、轻度间伐、中度间伐、重度间伐,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林分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加大,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增大,本试验重度间伐效应最佳,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增长了16%、1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抚育间伐 树高 胸径 冠幅 单株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刚毅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寻求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以期获得科学的经营管理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吴城林场设置了12块华北落叶松间伐试验样地,通过对30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处理,间伐...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寻求最佳抚育间伐强度,以期获得科学的经营管理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关帝山林区吴城林场设置了12块华北落叶松间伐试验样地,通过对30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不同间伐强度处理,间伐强度为未间伐(对照)、10%间伐强度、15%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并于间伐后当年及间伐后第3年对华北落叶松进行每木检尺,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结果]抚育间伐能够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的生长,其中,20%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胸径生长量为1.704 cm,树高生长量为2.052 m,对蓄积量增加的影响并不是最大,但蓄积量增长率最大,蓄积量增加29.952 m^(3)/hm^(2),蓄积量增长率为20.71%。[结论]综合考虑时间因素,20%间伐强度为最佳抚育间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胸径 树高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胸径和树高关系评价全国针叶树种立地质量的适用性
14
作者 吴恒 田相林 罗春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78,共9页
【目的】建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方法】根据全国主要针叶林分样地数量情况,划分16个针叶树种组,采用Richards、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线曲线,构建立地形指数模型,并进行落点检验,运用1999—2018年连续4期... 【目的】建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方法】根据全国主要针叶林分样地数量情况,划分16个针叶树种组,采用Richards、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线曲线,构建立地形指数模型,并进行落点检验,运用1999—2018年连续4期清查数据进行立地形等级动态变化分析。【结果】Richards、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向曲线决定系数均值均大于0.95,建立的立地形指数模型落点检验值均大于90.00%,落点检验均值达96.59%,适用于实际生产。20年间,针叶林分Ⅰ级和Ⅱ级均值合计增长了7.60个百分点,Ⅲ级均值合计减少了3.50个百分点,Ⅳ级和Ⅴ级均值合计减少了4.10个百分点,立地质量表现为较好的改善趋势。【结论】基于胸径−树高关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通过减少气候差异导致基于树龄的生长速率对立地质量评价的影响偏差,使不同地区间相同林分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在大尺度水平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仍然需要警惕经营措施和小样本数据导致的评价结果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 胸径-树高 动态变化 针叶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古柏树龄与胸径回归模型研究
15
作者 马御风 严梗 +1 位作者 徐洋 李守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8-92,共5页
为探究南江县古柏树龄与胸径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拟合模型,对研究区内古柏进行随机取样,通过生长锥获取完整的32株柏木53个树芯样品,测量生长量,得出动态胸径数据,并采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二次模型、三次模型、复合模型、幂函数模型、... 为探究南江县古柏树龄与胸径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拟合模型,对研究区内古柏进行随机取样,通过生长锥获取完整的32株柏木53个树芯样品,测量生长量,得出动态胸径数据,并采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二次模型、三次模型、复合模型、幂函数模型、增长模型、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9种模型对古柏胸径和树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南江县古柏树龄与胸径相关性显著,幂函数模型y=1.992x^(1.192)[R^(2)=0.834,P<0.01,y为树龄(a),x为胸径(cm)]为最佳拟合模型,适用于胸径小于100 cm的南江县古柏树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柏 树龄 胸径 生长量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模式对楠木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何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21-123,126,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混交模式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设置楠木纯林(T1)、楠木与杉木混交(T2)、楠木与毛竹混交林(T3)和楠木与桉树混交林(T4)4种处理方式,对比分析了5 a生楠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及最粗... 为了探讨不同混交模式对楠木生长的影响,设置楠木纯林(T1)、楠木与杉木混交(T2)、楠木与毛竹混交林(T3)和楠木与桉树混交林(T4)4种处理方式,对比分析了5 a生楠木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及最粗侧枝直径等生长指标。研究发现,与楠木纯林相比,楠木与杉木混交林能显著提高楠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其中树高提高了96.58%,胸径和材积也分别有显著增长;楠木与毛竹混交林也能显著提高楠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但效果略低于楠木与杉木混交林;楠木与桉树混交林的楠木生长指标表现介于楠木纯林和其他混交林之间;杉木和毛竹混交林对楠木的冠幅和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楠木与桉树混交林对楠木冠幅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结果表明,混交模式对楠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楠木与杉木混交林、楠木与毛竹混交林对楠木的生长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混交模式 树高 胸径 材积 冠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影响分析
17
作者 罗良才 唐建友 +4 位作者 夏琳 刘敏 谭雪康 彭伟 刘欲晓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为了解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分的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设置观测样地,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并计算单株材积。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树高、... 为了解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湖南省攸县菜花坪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林分的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设置观测样地,观测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并计算单株材积。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湿地松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湿地松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大。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达12.57m,平均胸径达19.37cm,单株材积达0.37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坡位 树高 胸径 冠幅 单株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18
作者 朱万才 刘奇峰 +2 位作者 李亚洲 吴瑶 潘研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5-39,共5页
建立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HT)-胸径(DBH)曲线模型对未来红松人工林生长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红松人工林48块每木调查数据,选取7个常用的经验生长模型作为备选模型通过比较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基于最优基础... 建立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HT)-胸径(DBH)曲线模型对未来红松人工林生长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红松人工林48块每木调查数据,选取7个常用的经验生长模型作为备选模型通过比较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基于最优基础模型引入样地水平随机效应,最终构建了基于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人工红松单木树高-胸径曲线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几个模型相比,Gompertz形式的M6取得了更好的拟合效果(R_(a)^(2)=0.8338,RMSE=1.609 1)。与最优基础模型比较,混合效应模型R_(a)^(2)显著升高,RMSE、AIC、BIC显著降低,拟合效果较好。基于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参数对树高-胸径曲线进行模拟发现,树高-胸径曲线变化规律为随着胸径的增大树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前期树高增长较快,后期增长逐渐减缓,符合树高曲线的总体变化规律。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树高-胸径曲线模型精度较高,能有效预估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变化规律,为未来东京城林业局红松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效应模型 树高-胸径模型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天然云南松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19
作者 徐婷婷 施凯泽 +2 位作者 冷鸿天 郎晓雪 罗胤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1-5,13,共6页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185株天然云南松数据,采用直接建模和加权建模两种方法建立新的一元立木材积表,并对新建和现行一元材积表的估计误差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现行模型的总相对误差为-8.6885,F检验差异显著,现行的一元材积表已不符合...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185株天然云南松数据,采用直接建模和加权建模两种方法建立新的一元立木材积表,并对新建和现行一元材积表的估计误差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现行模型的总相对误差为-8.6885,F检验差异显著,现行的一元材积表已不符合《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从所选的10个基础模型构建结果来看,直接建模的评价指标优于加权模型,根据5项评价指标,最终选出最优模型为:V=0.00000645932×D^((3.618737+(-0.00703737×D))),新模型通过了适用性检验。以新建的一元材积模型估计值为基础,通过按径阶计算的旧材积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TRE)来看,90%以上径阶偏差在10%以上,表明现行模型已不再适用,需构建新的材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南松 一元材积表 胸径—材积模型 适用性检验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氦离子辐照对CLAM钢微观结构和力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罗爱博 梁延祥 +2 位作者 姚勇 王罗斌 万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聚变堆包层结构材料在服役期间会产生辐照损伤,CLAM钢作为热核聚变堆的首选结构材料,对其进行辐照行为研究十分有必要。采用高能氦离子对CLAM钢进行辐照实验,利用纳米压痕实验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CLAM钢在辐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 聚变堆包层结构材料在服役期间会产生辐照损伤,CLAM钢作为热核聚变堆的首选结构材料,对其进行辐照行为研究十分有必要。采用高能氦离子对CLAM钢进行辐照实验,利用纳米压痕实验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CLAM钢在辐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后的CLAM钢中形成位错环和He泡,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位错环和He泡密度增加,尺寸增大。辐照后CLAM钢发生显著的辐照硬化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辐照硬化程度增加,但当辐照剂量增大到一定程度,辐照硬化效应减弱。利用DBH模型和FKH模型讨论辐照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对辐照硬化效应的影响。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压痕周围材料隆起堆积的范围减小,堆积高度增加,且高剂量辐照后压痕周围的堆积中出现了剪切带,表明CLAM钢辐照后脆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M钢 氦离子辐照 辐照硬化 纳米压痕 dbh模型 FK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