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系统在寄生虫病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浩 张昊 +2 位作者 张艳敏 张丽丽 王文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09-2817,共9页
多年来动物寄生虫病主要依靠传统镜检与PCR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在临床中确实起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也控制了一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但寄生虫病多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而传统方法的灵敏度、简便性不能满足彻底控制寄生... 多年来动物寄生虫病主要依靠传统镜检与PCR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在临床中确实起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也控制了一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但寄生虫病多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而传统方法的灵敏度、简便性不能满足彻底控制寄生虫病的需求。因此,亟需灵敏度更高、便捷性更强的检测方法。近年来,CRISPR/Cas系统不断发展,已发现了多种Cas蛋白的功能,并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原的核酸检测。研究人员针对第2类CRISPR/Cas系统中的Cas13与Cas12蛋白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或PCR联用,筛选特异性靶标序列并设计crRNA,之后与Cas12、Cas13蛋白和荧光报告基团组成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可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具有快速、精准、便捷和廉价等特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笔者就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分类,以及近年来其在寄生虫病核酸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cas13 cas12 crRNA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免扩增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兴 李妍 +5 位作者 张旭 盖作启 刘艳 黄颖茵 雷红涛 陈佳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是来源于古细菌的一种免疫系统,可在特定向导RNA的引领下对外来核酸进行识别与切割。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靶标识别能力以及靶激活的核酸酶活性,近年来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领域。为实现高灵敏检测... 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是来源于古细菌的一种免疫系统,可在特定向导RNA的引领下对外来核酸进行识别与切割。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靶标识别能力以及靶激活的核酸酶活性,近年来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领域。为实现高灵敏检测,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基因编码的系统(CRISPR/Cas)通常需与预扩增技术相结合,但这同时带来了扩增子气溶胶污染、依赖专有设备、检测时间延长等问题。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以解决上述限制。CRISPR/Cas靶向激活的高周转率非特异性切割活性为这种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利用各种提高系统反式切割效率或者增强信号的策略,许多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被成功开发出来。该文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基于CRISPR的免扩增核酸检测技术,依据策略不同将这些技术分为Cas效应器的联用或构筑生化回路、电化学传感、微体积CRISPR/Cas系统、优化信号报告物等4个方面,并从策略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技术实现免扩增核酸检测的原理,即通过累积多个蛋白复合物传导的信号、增强信号传感能力、提高反应体系浓度、放大报告底物信号等原理实现灵敏度提升。基于已有的技术原理,该文对几种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此外,该文进一步展望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开发更快速、灵敏、简便的分子检测技术以促进其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核酸检测 免扩增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yclopiazoni cacid引起的大鼠主动脉血管环收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林默君 关永源 +2 位作者 贺华 朱邦豪 陶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在Ca2 +池操纵性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不同剂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1~ 10 0 μmol·L-1)和tyrphostin 2 5 (Tyr 2 5 ,1~ 30 μmol·L-1)均以浓度依...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在Ca2 +池操纵性Ca2 +内流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结果 ①不同剂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1~ 10 0 μmol·L-1)和tyrphostin 2 5 (Tyr 2 5 ,1~ 30 μmol·L-1)均以浓度依赖性抑制cyclopiazonicacid (CPA)引起的平滑肌收缩平台期。Tyr 2 5的最大作用浓度为 10 μmol·L-1,抑制率为 42 %±11%。② 10 μmol·L-1Tyr 2 5和 1μmol·L-1nifedipine(Nif)对CPA引起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 (VDCC)开放过程的抑制作用存在部分交叉。③ 1μmol·L-1Nif预处理阻断VDCC作用后 ,10 μmol·L-1Tyr 2 5只能部分阻断CPA引起的Ca2 +池操纵性Ca2 +通道 (SOCC)开放过程 ,再加入 6 0 μmol·L-1SK&F96 36 5可完全阻断SOCC的开放过程。结论 CPA引起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 主动脉血管环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介导生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
4
作者 黄海涛 王崇 +2 位作者 耿康慧 魏彩春 靳振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180,共6页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a^(2+)确实具有提高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能力。低质量浓度(0.2 g/L)的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4 g/L)的富里酸具有抑制作用,而增加Ca^(2+)反过来能够减弱高浓度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的次生高铁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富里酸促进了另一次生高铁矿物草黄铁矾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富里酸 ca^(2+) 次生高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铈矿除Ca、Si制备脱硝催化剂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张凯 贺邵霞 +2 位作者 赵然 代淑芳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2,共9页
包头混合稀土精矿是氟碳铈矿(CeCO_(3)F)和独居石(CePO_(4))的共生矿物,结构复杂,难以分解,且Ca、Si杂质嵌布在矿物表面,影响了稀土矿物的脱硝活性,因此在使用天然矿物作为催化剂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除杂预处理。采用酸浸固氟焙烧方案... 包头混合稀土精矿是氟碳铈矿(CeCO_(3)F)和独居石(CePO_(4))的共生矿物,结构复杂,难以分解,且Ca、Si杂质嵌布在矿物表面,影响了稀土矿物的脱硝活性,因此在使用天然矿物作为催化剂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除杂预处理。采用酸浸固氟焙烧方案将氟碳铈矿制成脱硝催化剂,具体工艺为:第一步,HCl除Ca,HCl浓度为6mol/L,氟碳铈矿与NaCl(固氟剂)质量比为1∶5,混合并搅拌12h后于500℃下焙烧2h;第二步,HF除Si,HF浓度为13mol/L,除Ca后粉末与NaCl质量比为1∶5,混合并搅拌12h后于500°C下焙烧2h。氟碳铈矿除Ca、Si后制备的催化剂中Ca含量降至1.85%,Si含量降至0.17%,稀土元素含量相比原矿提高了约22%。氟碳铈矿除Ca、Si后,表面形成了发达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活性元素增多,且部分Ce的价态由+3价转变为+4价,还形成了晶格氧,这些组织结构的变化为催化剂脱硝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氧化还原中心,使得催化剂脱硝性能显著提高。因此,用除杂后的氟碳铈矿作脱硝催化剂比直接用天然矿物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除杂 ca Si 酸浸 固氟 焙烧 脱硝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系统在病原核酸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杜瑶 高宏丹 +4 位作者 刘家坤 刘孝荣 邢志浩 张涛 马东礼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6,共15页
CRISPR-Cas系统作为原核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由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as)构成,因其识别和切割特定DNA或RNA序... CRISPR-Cas系统作为原核生物获得性免疫系统,由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as)构成,因其识别和切割特定DNA或RNA序列,而成为分子诊断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人员利用Cas蛋白(Cas12、Cas13、Cas14、Cas3等)结合信号放大和转化技术(荧光法、电位法、比色法、侧向流动技术等),开发了许多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成本的诊断平台,为病原核酸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生物学机制及分类,总结现有的基于Cas蛋白反式切割活性开发的病原核酸检测技术,描述其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并对该系统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期望CRISPR-Cas系统成为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多靶标的理想检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系统 cas12和cas13 病原体 核酸检测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琪 庞立冬 +4 位作者 苏群超 宋丹靓敏 杨鑫焱 姜毓君 张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321,共12页
食源性病原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为保证食品安全,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至关重要。新兴的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关联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 食源性病原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为保证食品安全,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至关重要。新兴的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关联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组成的CRISPR/Cas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可高效、特异性识别并切割外源核酸,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检测病原菌方面更为高效。本文基于CRISPR/Cas生物传感系统-等温扩增技术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CRISPR/Cas系统的分类、原理以及与等温扩增耦合后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其在即时检测应用中的前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CRISPR/Cas生物传感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CRISPR/cas系统 等温扩增 纳米材料 功能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corbic acid induces Ca2+-dependent necrosis mediat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8
作者 WANG Chang-xi YU Jie +2 位作者 ZHONG Bing-ling LU Jin-Jian CHEN Xiu-pi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697,共1页
OBJECTIVE Ascorbic acid(AA),commonly known as vitamin C,is a small molecular widely distributed in in food and traditional herbs.Recently,there are some literatures repor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AA could selectivel... OBJECTIVE Ascorbic acid(AA),commonly known as vitamin C,is a small molecular widely distributed in in food and traditional herbs.Recently,there are some literatures repor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AA could selectively kill the cancer cells but not the normal cell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METHODS Colorectal cancer line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with AA.The cytotoxic,intracellular ATP level,reactive oxygen species,calcium,were determined with commercial kits and fluorescent probes.RESULTS High concentration of AA induced cell death in HCT116 and HT29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 concentration-and time-dependent manner.AA treat⁃ment induced ATP decrease,LDH release,cell swollen and loss of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Pharmacological inhibi⁃tors for apoptosis,necroptosis,autophagy,pyroptosis and oncosis showed no effect on AA-induced cell death.Further⁃more,ROS level increase 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Ca2+)accumulation were observed after AA treatment.ROS scavenger N-acetyl cysteine(NAC),intracellular calcium chelator BAPTA-AM 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hibitor 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2-APB)could attenuate the cell death induced by AA.NAC could attenuate both ROS increase and intracellular Ca2+accumulation induced by AA,while BAPTA-AM could only attenuate intracellular Ca2+accumulation.In addition,high concentration AA 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mitochondrial ROS generation.CONCLUSION AA induces Ca2+-dependent programed necrosis mediated by ROS.Our study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high concentration AA induced cell death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rbic acid ROS ca2+ programed necr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 glycyrrhetinic acid inhibits apoptosis of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via enhancing level of BMP-7 epigenetically through targeting HDAC2
9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01-102,共2页
Cisplatin (CP) , a highly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chemotherapeutic agent, has a major limitation for its nephrotoxicity. We recently identified a novel strategy for attenuating its nephrotoxicity in chemotherapy b... Cisplatin (CP) , a highly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chemotherapeutic agent, has a major limitation for its nephrotoxicity. We recently identified a novel strategy for attenuating its nephrotoxicity in chemotherapy by an ef- fective adjuvant via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through targeting Histone deacetylase 2 (HDAC2). Glycyrrhizic acid (GA) ,a major active component of Licorice, was described here for its new application. Molecular docking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assay firstly reported that 18βGA, GA metabolite in vivo, could directly bind to HDAC2 and prevent HDAC2 activation.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GA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 18βGA were assessed in CP-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in C57BL/6 mice, and in CP-treated HK-2 and mTEC cells lines.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flow cytometry (FCM) results confirmed that GA and 18βGA could inhibit apoptosis of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CP in vivo and in vitro. West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BMP-7) , a protective molecule in renal inflammation, was clearly induced by 18βGA in AKI models while siR- NA BMP-7 could reduc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18βGA on apoptosis. Results of curr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18βGA inhibited apoptosis of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via enhancing level of BMP-7 epigenetically through targeting HDAC2, therefore protecting against CP-induced AKI. These available evidence, which led to an improved under- standing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 suggested that 18βGA could serve as a potential clinical adjuvant in chemoth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KIDNEY injury ( AKI ) glycyrrhizic acid ( ca )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 18βC A ) histonedeacetylase2 (HDAC2)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7 ( BMP-7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对Ca(NO_(3))_(2)胁迫下菜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徐垒 张莹 +4 位作者 罗媛 高富成 吴雪 曹凯 叶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1378,共8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5 mmol/L Ca(NO_(3))_(2)(CK)相比,80 mmol/L Ca(NO_(3))_(2)处理显著抑制了菜薹的生长,而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缓解Ca(NO_(3))_(2)对菜薹的抑制作用,促进菜薹幼苗的生长,增加菜薹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同时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菜薹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减少O_(2)·^(-)、H_(2)O_(2)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外源施用黄腐酸可以通过提高菜薹的光合和抗氧化能力来缓解Ca(NO_(3))_(2)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腐酸在缓解蔬菜盐胁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黄腐酸 ca(NO_(3))_(2)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月桂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丽萍 杨新杰 +2 位作者 代雪冰 陈晓 苏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的球形外观,且芯材和壳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壳芯比为1∶1.5时,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为81.85 J/g和88.68 J/g.MEPCM潜热储存能力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热重分析和泄漏测试发现MEPCM在160℃以下能保持优良的潜热储存和释放能力.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癸酸-月桂酸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Ca合金板栅电池早期容量衰减的原因
12
作者 谭晓波 李江 +3 位作者 王杜友 郭志刚 卢晓华 杨建芬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Pb-Ca合金在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应用广泛。针对Pb-Ca合金浇铸板栅电池的早期容量衰减问题进行研究。用同批次Pb-Ca合金极板,制作不同加酸化成工艺的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充电电流小的电池发生了早期容量衰减,而大电流充电的电池循环... Pb-Ca合金在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应用广泛。针对Pb-Ca合金浇铸板栅电池的早期容量衰减问题进行研究。用同批次Pb-Ca合金极板,制作不同加酸化成工艺的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充电电流小的电池发生了早期容量衰减,而大电流充电的电池循环性能正常。对发生早期容量衰减的电池进行分析,发现板栅腐蚀界面生成的硫酸铅晶体阻挡层是导致电池发生早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如添加电解液添加剂、化成前对电池反充、增大充电电流等,可以使硫酸铅得以转化,能较好地避免电池发生早期容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 早期容量衰减 Pb-ca合金 板栅 硫酸铅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矿区含铀酸性渗出水中去除超标组分研究
13
作者 王扬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针对某矿区含硫铀废石堆含铀酸性超标渗出水,研究了其超标组分的去除方法。首先在超标废水中添加1 g/L矿粉去除Cd、Cu及部分U,再将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pH分别由2.78、2.66调节至4.70、4.30,并在最佳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对... 针对某矿区含硫铀废石堆含铀酸性超标渗出水,研究了其超标组分的去除方法。首先在超标废水中添加1 g/L矿粉去除Cd、Cu及部分U,再将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pH分别由2.78、2.66调节至4.70、4.30,并在最佳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对比了Mg(OH)_(2)、Ca(OH)_(2)、Na_(2)CO_(3)和NaOH深度法除矿粉处理后渗出水中U、Mn、Zn的效果。结果表明:相较而言,Ca(OH)_(2)对U、Mn、Zn去除效果最优;在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的Ca(OH)_(2)加入量分别为0.32和0.96 g/L、渗出水pH为7~8条件下,U去除率达99.8%以上,Cu、Cd去除率均达90%以上,Zn去除率达95%以上,Mn去除率达75.5%以上,且沉降速度快,静置60 min悬混液体积可缩减70%左右;对Ca(OH)_(2)加入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的精确计算和沉淀物表征结果表明,净化过程中有类水滑石物质生成,Mn^(2+)、Zn^(2+)进入水滑石结构中被去除,铀酰离子可能通过与水滑石间静电吸附、表面配合或通过层间阴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酸性废水 去除 矿粉 ca(OH)2 水滑石 超标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三氧化二锑与MCA协同阻燃性能对PA6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明英 樊张帆 +3 位作者 张瑜 何力 冯洪福 王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采用了未经表面改性和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的等离子法纳米级三氧化二锑(Sb2O3),研究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与纳米级Sb2O3的不同配比对PA6的阻燃效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b2O3与MCA的质量比为1.5∶8.5时,协效效果较... 采用了未经表面改性和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的等离子法纳米级三氧化二锑(Sb2O3),研究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与纳米级Sb2O3的不同配比对PA6的阻燃效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b2O3与MCA的质量比为1.5∶8.5时,协效效果较好,氧指数达33%以上,拉伸强度达到73.2MPa,冲击强度变化不大。热重分析显示:协效阻燃体系对尼龙6(PA6)体系的热分解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三氧化二锑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尼龙6 阻燃性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赤红壤磷素及Ca^(2+)、Al^(3+)、Fe^(2+)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余家瑜 谢俊芳 毛丹鹃 杨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g...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溶出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Al3+和Fe2+淋失量在pH 2.0时均有骤增现象。随淋溶时间的增加,土壤可溶态磷的淋失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磷淋失总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H>4.0的酸雨有助于促进土壤磷的释放,pH<4.0时土壤磷的淋失减少。相关分析发现淋溶液中磷淋失总量与Al3+和Fe2+溶出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531,r2=-0.5107),和Ca2+总溶出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3=-0.1287),表明高强度酸雨降低了土壤磷淋失量,这可能与酸雨导致活性铁、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因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与固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赤红壤 磷素 ca^2+ AL^3+ F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炜 陈新美 +2 位作者 张志凌 罗惠玲 张东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在诱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探讨由18-甘草次酸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发生与[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250μmol/L浓度梯度的18β-甘草次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分别用100μmol/L BAPTA-AM和0.5 mmol/L EGTA与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联合处理MCF-7细胞24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从1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 50)为234.33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β-甘草次酸与BAPTA-AM联合处理组和18β-甘草次酸与EGTA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的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而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该细胞增殖方面起主要作用。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而细胞外Ca2+内流是导致细胞内Ca2+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18Β-甘草次酸 凋亡 增殖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Ca-Bi合金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力臻 刘玉琳 +2 位作者 谷书华 陈象豹 刘业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6-438,共3页
利用线性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交流阻抗等方法分别研究了Pb Ca Bi合金被阳极或阴极极化后,表面上析氧、析氢以及合金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Pb Ca合金相比,Pb Ca Bi合金可增加氧的析出,但抑制氢的析出,同时铋的加入,使Pb Ca耐蚀性提高... 利用线性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交流阻抗等方法分别研究了Pb Ca Bi合金被阳极或阴极极化后,表面上析氧、析氢以及合金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Pb Ca合金相比,Pb Ca Bi合金可增加氧的析出,但抑制氢的析出,同时铋的加入,使Pb Ca耐蚀性提高,且不同含量的铋对合金腐蚀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Pb-ca-Bi合金 阳极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亚硝基卡托普利对环匹阿尼酸引起的平滑肌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默君 关永源 +1 位作者 贺华 陈崇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2-637,共6页
目的 探讨巯亚硝基卡托普利 (S nitrosocaptopril,CapNO)对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信号转导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Fura 2荧光探针测定胞浆游离Ca2 + 浓度([Ca2 + ]i)。结果 ①CapNO(2 0~ 12 0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环匹... 目的 探讨巯亚硝基卡托普利 (S nitrosocaptopril,CapNO)对Ca2 + 池操纵性Ca2 + 内流信号转导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Fura 2荧光探针测定胞浆游离Ca2 + 浓度([Ca2 + ]i)。结果 ①CapNO(2 0~ 12 0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环匹阿尼酸 (cyclopiazonicacid ,CPA)引起的[Ca2 + ]i 升高 ,80 μmol·L-1CapNO为最大效应浓度。相同浓度的captopril对CPA升高 [Ca2 + ]i 无明显抑制作用。②在 80 μmol·L-1CapNO抑制CPA引起 [Ca2 + ]i 升高作用的基础上 (31%± 11% ) ;随后加入 1μmol·L-1硝苯地平不能降低 [Ca2 + ]i,再加入 2 0 μmol·L-1SK&F96 36 5 (最大效应浓度 )可进一步降低 [Ca2 + ]i(5 4%± 18% ) ,其中SK&F96 36 5净抑制率为 2 4%± 10 % ,与SK&F96 36 5单独作用抑制率(5 4%± 1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不同顺序给予最大效应浓度CapNO (80 μmol·L-1)和tyrphostinAG490 (2 μmol·L-1)对CPA引起 [Ca2 + ]i 升高存在交叉抑制作用。结论 CapNO可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Ca2 + 通道和Ca2 + 池操纵性Ca2 + 通道抑制CPA引起的 [Ca2 + ]i 升高 ,CapNO对CPA引起 [Ca2 + ]i 升高的阻断作用存在酪氨酸激酶 (Janus2亚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通道 动物实验 环匹阿尼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 硝苯地平 巯亚硝基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CD-PA6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轶凡 滕云 +1 位作者 余国民 尹翠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两步熔融聚合法制备出一种同时具备阳离子可染和阻燃效应的新型尼龙6(PA6)。通过在PA6大分子链段中引入具有双羧基官能团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得到阳离子可染PA6(CD-PA6),再加入三聚氰胺氰脲酸盐(MCA)作为有机阻燃单体... 采用两步熔融聚合法制备出一种同时具备阳离子可染和阻燃效应的新型尼龙6(PA6)。通过在PA6大分子链段中引入具有双羧基官能团的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5-SSIPA),得到阳离子可染PA6(CD-PA6),再加入三聚氰胺氰脲酸盐(MCA)作为有机阻燃单体制得。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证实5-SSIPA和MCA分散在PA6基体中。染色实验证实5-SSIPA的加入使得PA6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高,最高可达96. 79%,且色彩亮丽;阻燃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CA的加入使MCA/CD-PA6极限氧指数最高可达27,发烟减小且无黑烟,熔滴现象较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 阳离子可染尼龙6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熔融聚合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的侵蚀破坏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晓辉 杨凯 +3 位作者 王平 颜华 杨荣山 瞿福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8,共7页
采用pH值为3.0,4.0,5.0的酸液浸泡CA砂浆试件,模拟酸雨对CA砂浆的侵蚀破坏作用.对酸液浸泡的CA砂浆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差热(DTA)分析、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并用生物显微镜观察酸液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探讨模拟酸雨对CA砂浆的侵... 采用pH值为3.0,4.0,5.0的酸液浸泡CA砂浆试件,模拟酸雨对CA砂浆的侵蚀破坏作用.对酸液浸泡的CA砂浆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差热(DTA)分析、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并用生物显微镜观察酸液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探讨模拟酸雨对CA砂浆的侵蚀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酸液的长时间浸泡将导致CA砂浆试件开裂、剥落,抗压强度降低.CA砂浆经过酸液长时间浸泡后,由内到外C-S-H凝胶含量降低,表面出现大量CaSO_4·2H_2O结晶,同时酸液中含有较多的丝状真菌和酵母菌,与现场观察到的无砟轨道CA砂浆填充层生物破坏严重的现象相符合.酸液对CA砂浆的侵蚀破坏过程包括C-S-H凝胶的溶蚀过程、CaSO_4·2H_2O结晶的膨胀破坏过程和生物的腐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砂浆 酸雨 C-S-H凝胶 盐结晶 生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