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ort design method for deep soft-rock tunnels in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
1
作者 ZHENG Ke-yue SHI Cheng-hua +3 位作者 ZHAO Qian-jin LEI Ming-feng JIA Chao-jun PENG Z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431-2445,共15页
Due to the long-term plate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n deep formations is complex.When passing through deep soft-rock mas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tunne... Due to the long-term plate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n deep formations is complex.When passing through deep soft-rock mas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tunnels will suffer serious asymmetric deformation.There is no available support design method for tunnels under such a situation in existing studies to clarify the support time and support stiffness.This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unnels in non-hydrostatic in-situ stress field and derived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s of the ground squeezing curve(GSC)and ground loosening curve(GLC).Then,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confinement theory,the support design method of deep soft-rock tunnels under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both squeezing and loosening pressures.In addit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the clear support time and support stiffness of the second layer of initial support.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Wanhe tunnel of the China-Laos railway in China.Monitoring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support scheme had a good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tunnel deformation in non-hydrostatic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Field applications showed that the secondary lining could be constructed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ydrostatic stress field high in-situ stress deep soft-rock tunnel squeezing pressure loosening pressure support desig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部致密砂岩储层地应力场预测及分区评价——以新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滔 李瑞雪 +6 位作者 邓虎成 何建华 李可赛 刘岩 相泽厚 杜奕霏 叶泰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8-1214,共17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现今地应力状态和展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工程甜点选取、井眼轨迹优化以及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开展。为...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现今地应力状态和展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工程甜点选取、井眼轨迹优化以及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开展。为明确研究区须二段致密气藏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从岩心试验、矿场测试和测井解释等多个角度切入,明确单井地应力特征;充分考虑构造变形和断裂对地应力的扰动特征,采用Rhinoceros和FLAC3D软件,对须二段进行了精细的三维应力场建模与预测;基于地应力分布预测结果,选取对压裂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作为评价指标,对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对不同应力区井位部署、井轨迹及压裂改造设计给出了初步建议。新场构造带须二段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多在N85°—108°E之间,整体随埋深增加逆时针偏转;现今地应力属于走滑应力机制,中部合兴场三向应力明显高于新场和丰谷地区,构造变形和断裂对局部应力场存在扰动。应力分区结果显示,有利于压裂改造的低应力差—低地应力区主要发育在新场和合兴场的三级东西向断裂和四级南北、北东向断裂带附近,以及丰谷地区的构造张性扰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应力场模拟 应力分区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新场构造带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温度场与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安新 王学智 +2 位作者 杜翔宇 卢晓全 涂鑫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6,共10页
为探究温度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电枢电流密度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发射装置的热载荷来源,建立了电枢温度场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用脉冲成形网络对发射装置供电,采用有限元法,求出接触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考虑电磁场-温度场... 为探究温度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电枢电流密度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发射装置的热载荷来源,建立了电枢温度场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用脉冲成形网络对发射装置供电,采用有限元法,求出接触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考虑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等的情况下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理想接触状态下、仅考虑接触电阻、既考虑接触电阻又考虑温度影响的3种状态下的电流密度、温度场及热应力。结果表明:3种状态下电枢最大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急剧增大再急剧减小再缓慢减小,电枢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的变化趋势也相同,均为先缓慢上升再迅速上升最后缓慢减小趋于稳定,但考虑接触电阻与温度影响下的电枢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的峰值时间推迟,峰值增大;在发射过程中,电枢尾部首先开始熔化,随后热量向头部传播,在间隔0.3 ms后整个接触区域温度均超过熔点,电枢尾翼熔化厚度约为0.25 mm,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发生在电枢臂尾翼纵向0.7 mm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电流密度 温度场 应力场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下对AL6061合金进行熔孔止裂与愈合的仿真研究
4
作者 张梦涛 周思柱 +1 位作者 张思 曾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8-2306,共9页
Al6061铝合金常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蒙皮制造,因其中等硬度与低强度的弱点,在承受复杂载荷时容易出现微裂纹,进而影响服役安全可靠性。脉冲电流是一种极速、非平衡的金属材料微小裂纹修复工艺,可以克服该材料不易焊接修复的短板。在既有... Al6061铝合金常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蒙皮制造,因其中等硬度与低强度的弱点,在承受复杂载荷时容易出现微裂纹,进而影响服役安全可靠性。脉冲电流是一种极速、非平衡的金属材料微小裂纹修复工艺,可以克服该材料不易焊接修复的短板。在既有的实验基础上建立单边预制裂纹缺口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手段,进行了热-电-力三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参数下裂纹区域的电场、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使用“生死单元”法模拟止裂熔孔的产生,并获得了不同几何、物理参数下止裂熔孔尺寸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焦耳热形成的止裂熔孔降低裂尖的集中应力,抑制裂纹扩展,裂纹区域高温区与基体常温区形成温度梯度相互约束产生巨大的热压应力促使裂纹宽度减小,进而直至愈合;初始熔孔尺寸与裂纹长度成正比、与板厚成反比,最佳尺寸直径为0.1 mm以内;电流值和电流加载时间均能控制熔孔生长,电流值一定时,当时间达到0.12 s形成的熔孔尺寸超出最佳止裂尺寸范围。研究成果为特定金属材料的裂纹止裂与愈合提供了机理参考和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热-电-力耦合 熔孔尺寸 止裂与愈合 热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长比的柔性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
5
作者 张之壤 朱慧 +3 位作者 刘行 张轶群 徐朝 郑文轩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 为了研究不同宽长比的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的电应力可靠性,测试了器件的I-V特性,以表征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由于自热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电学性能退化。通过瞬态电流法表征了器件在强电场直流应力下的时间常数谱,并对其产生的新陷阱进行定位,分析了产生陷阱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强电场直流应力下宽长比为3/2.5的器件,其电学参数变化最大,自热效应以及热载流子效应带来的影响也最大。自热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较大的栅源电压导致Si/SiO2界面处和栅氧化层中的陷阱增多,而热载流子效应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较大的漏源电压使得漏极晶界陷阱态密度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 自热效应 热载流子效应 瞬态电流 强电场直流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泵屏蔽电动机温度场与屏蔽套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安跃军 殷福久 +2 位作者 王光玉 孔祥玲 张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真空泵屏蔽电动机屏蔽套出现变形、开裂和泄漏导致光伏产业生产线真空度下降的工程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使用三种不锈钢材质屏蔽套的屏蔽电动机稳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蔽套采用Hastelloy-C材质时屏蔽套涡流... 针对真空泵屏蔽电动机屏蔽套出现变形、开裂和泄漏导致光伏产业生产线真空度下降的工程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使用三种不锈钢材质屏蔽套的屏蔽电动机稳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蔽套采用Hastelloy-C材质时屏蔽套涡流损耗小,屏蔽电机各部件温度均低于采用Sus316L材质时的温度;屏蔽套采用Sus430导磁材质时屏蔽电动机损耗最小,在降低温升方面效果明显.采用Hastelloy-C和Sus430材质时,屏蔽套最大形变量比采用Sus316L时分别下降17%和19%,最大热应力分别降低12%和16%.因Sus430不锈钢价格低廉,且有很好的防腐性能,所以Sus430不锈钢比较适合真空泵屏蔽电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泵 屏蔽电动机 涡流损耗 温度场 热应力场 热变形 热应力 不锈钢屏蔽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深气田储层地质力学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江同文 张辉 +2 位作者 徐珂 王志民 王海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共12页
克拉苏构造带深层裂缝型致密砂岩气藏经历强挤压构造变形,复杂的现今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系统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较强,不同构造之间和同一构造不同位置的气井产能差异明显。为明确影响该区天然气开发中的地质主控因素,在井筒一... 克拉苏构造带深层裂缝型致密砂岩气藏经历强挤压构造变形,复杂的现今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系统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较强,不同构造之间和同一构造不同位置的气井产能差异明显。为明确影响该区天然气开发中的地质主控因素,在井筒一维地质力学参数评价和构造格架搭建的基础上开展了克深气田储层地质力学建模,深入分析克深气田多个构造带储层岩石力学性质、现今地应力场及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归纳总结不同构造带、同一构造带不同部位及不同层位的储层地质力学特征,并结合克深气田典型井的开发现状,建立地质力学特征与产能的关联,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藏分别提出与之匹配的布井原则。研究表明:(1)不同构造类型气藏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应力方位与天然裂缝产状之间的关系也有明显不同;(2)气藏内储层地质力学属性呈现自分层特征,其直接影响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3)气藏内部处于应力低值、裂缝走向与水平主应力方位之间夹角小的位置,储层渗透性能较好,单井产能更高。研究不仅为储层评价和气藏描述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同时也为井位优化提供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深气田 裂缝性砂岩 储层地质力学 现今地应力 天然裂缝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现今小震资料研究琼北地区区域应力场和发震构造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新东 王晓山 +3 位作者 沈繁銮 张小涛 孙晴 桂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利用2000年以来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的琼北地区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法对103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振幅比方法测定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琼北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由震源位置拟合出两个震源断层面,并且计算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的滑动方式... 利用2000年以来海南地震台网记录的琼北地区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法对103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振幅比方法测定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琼北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由震源位置拟合出两个震源断层面,并且计算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的滑动方式.对照历史大震的等震线,WNW走向的震源断层位于极震区中部稍偏东的地方,与等震线长轴方向相同,表明该震源断层是1605年琼山大震的发震构造;高倾角震源断层的北东盘向东南斜下方滑动,对于该盘NNW象限产生强烈拉张,以致出现罕见的陆陷成海现象.另外一条NS向震源断层恰好位于第四系火山岩和第四系盆地交界处,是区域升降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方,正断层类型的震源断层东盘下降,与沉积盆地一致.研究表明由现今小震反演的两条震源断层分别与历史大震及构造运动有关,而与浅表断裂并不重合,存在深浅构造不协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大震 震源断层拟合 现今小震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金属模具电磁热裂纹止裂中热应力场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付宇明 田振国 +1 位作者 郑丽娟 陈正汉(推荐)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1-336,共6页
为求解金属模具脉冲放电止裂瞬间裂纹尖端附近的热应力场,选择具有半埋藏环形裂纹的金属凹模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求解了凹模内外环面均匀通入强脉冲电流放电止裂时的热应力场.理论分析结果证实:由于放电瞬间脉冲电流的绕流集中... 为求解金属模具脉冲放电止裂瞬间裂纹尖端附近的热应力场,选择具有半埋藏环形裂纹的金属凹模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求解了凹模内外环面均匀通入强脉冲电流放电止裂时的热应力场.理论分析结果证实:由于放电瞬间脉冲电流的绕流集中效应,使金属凹模内部环形裂纹尖端附近金属迅速升温,金属熔化形成堆焊,并由于瞬间温升产生热压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电磁热效应止裂技术可以减小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形成的热压应力场有效地阻止金属模具中干线裂纹源的开裂趋势,达到了裂纹止裂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止裂 脉冲放电 复变函数 热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3储层裂缝分布模型与裂缝有效性 被引量:25
10
作者 周新桂 张林炎 +1 位作者 黄臣军 万晓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9-697,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油层组属于特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情况及裂缝的有效性已成为制约油气有效勘探开发的瓶颈之一。以统计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以非均质性储层有限元应力场模拟为手段,对华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油层组属于特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情况及裂缝的有效性已成为制约油气有效勘探开发的瓶颈之一。以统计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以非均质性储层有限元应力场模拟为手段,对华庆地区长63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进行了定量化预测研究,同时结合定向岩心、薄片裂缝定量观测结果,主要依据裂缝方位、间距和密度等特征参数,初步建立了长63储层天然裂缝分布网络概念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储层裂缝发育基本状况,包括天然裂缝密度、裂缝展布形态和不同井区裂缝组合的差异性。同时,根据长63储层岩心裂缝充填情况与充填概率、裂缝结构面力学性质以及裂缝产状与现今水平主应力走向之间的关系,对储层裂缝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储层中无效裂缝居多,达85.6%,有效裂缝仅为14.4%;但经压裂改造后,NEE—NWW向范围内的天然裂缝系统往往易改造或转变为'有效''显'裂缝系统,提高了储层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层 裂缝分布网络概念模型 现今地应力 裂缝有效性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台潜山凤山组现今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及有效裂缝分布预测 被引量:9
11
作者 戴俊生 商琳 +1 位作者 王彤达 贾开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6,113,共4页
为明确富台潜山凤山组现今地应力特征,根据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崩落方向对其现今地应力方向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关键井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关键井地应力为约束条件,对研究区凤... 为明确富台潜山凤山组现今地应力特征,根据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崩落方向对其现今地应力方向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关键井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关键井地应力为约束条件,对研究区凤山组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现今地应力场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预测有效裂缝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凤山组水平最大主应力为90.6~181 MPa,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水平最小主应力为61.9~110 MPa,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断裂带为应力低值区,东、西两侧低洼地带为应力高值区,背斜核部为应力分布稳定区,背斜两翼存在应力变化梯度带.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为研究区凤山组有效裂缝优势走向,有效裂缝发育最有利地区为背斜核部,其次为背斜两翼,东、西两侧低洼地带则不利于有效裂缝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 数值模拟 有效裂缝 凤山组 富台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的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护套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凤阁 杜光辉 +1 位作者 王天煜 CAO Wen-ping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共7页
目前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碳纤维捆扎永磁体、永磁体外加非导磁或半导磁合金保护套,保护套的增加会给电机的散热带来严重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一台75 kW,60 000 r/min的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了3种方案,同时基于应力场... 目前高速永磁电机转子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碳纤维捆扎永磁体、永磁体外加非导磁或半导磁合金保护套,保护套的增加会给电机的散热带来严重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一台75 kW,60 000 r/min的高速永磁电机,设计了3种方案,同时基于应力场、电磁场和温度场对3种方案的转子强度、转子涡流损耗和温度分布进行了综合的比较与分析,通过一台采用非导磁合金保护套的样机进行了温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半导磁合金保护套时,会大大减小永磁体的厚度,但会产生更大的转子涡流损耗;采用非导磁合金保护套时,所需的永磁体和保护套的厚度最大;采用碳纤维保护套时,所需的保护套厚度最小,转子涡流损耗和温升分布也远远小于其他两种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保护套 转子应力 涡流损耗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横截面导体内衰减振荡电流脉冲的趋肤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龙 陶定峰 +1 位作者 何闻 顾邦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5-630,743,共7页
为了优化设计导通电流脉冲的工件以及制定电流脉冲处理材料的工艺方案,研究电流脉冲通过时电流密度、电磁场等物理量在导体内部的分布情况.根据Maxwell方程组,推导出振荡衰减电流脉冲通过矩形截面金属导体时,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磁感... 为了优化设计导通电流脉冲的工件以及制定电流脉冲处理材料的工艺方案,研究电流脉冲通过时电流密度、电磁场等物理量在导体内部的分布情况.根据Maxwell方程组,推导出振荡衰减电流脉冲通过矩形截面金属导体时,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电磁能密度和Maxwell应力张量在横截面分布的解析解.以电容放电通过碳钢板状试样为例,计算相关物理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流、电磁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趋肤效应,表面处的数值远远大于心部,主要分布在距离表面深度不大于趋肤深度的表层区域.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电磁能密度和Maxwell应力张量都呈现出振荡衰减的变化趋势.通过电流脉冲对45碳钢横截面碳原子作用的不均匀现象验证了趋肤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流脉冲 趋肤效应 电磁场 电流密度 Maxwell应力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通入瞬间导电板内裂尖附近的应力场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象忠 胡宇达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研究了在向含裂纹的无限大导电薄板中通人电流的瞬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在给出导电薄板中裂纹尖端区域附近的电流密度以及由于集中效应而产生的焦耳热源功率表达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热传导方程求解温度场,得到了裂纹尖端区域应力... 研究了在向含裂纹的无限大导电薄板中通人电流的瞬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在给出导电薄板中裂纹尖端区域附近的电流密度以及由于集中效应而产生的焦耳热源功率表达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热传导方程求解温度场,得到了裂纹尖端区域应力的计算方法。数值算例证实了在给定参数的情况下,通人适当强度的电流,可使裂纹尖端处产生较大的压应力,从而达到遏制裂纹开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效应 应力场 裂纹 电流 导电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晖 朱忠良 +6 位作者 李霞 贾宁 宋亮 陈蕊 姚学龄 陈景亮 宋天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49-1151,1156,共4页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及脉冲磁场环境,观察应激大鼠在脉冲磁场环境中海马神经干细胞数及增殖变化.实验设对照、应激、磁场、应激磁场4个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和计算各组海马巢蛋白(Nestin)和溴化脱氧核糖尿嘧啶(BrdU)的阳性细胞数... 建立大鼠束缚应激模型及脉冲磁场环境,观察应激大鼠在脉冲磁场环境中海马神经干细胞数及增殖变化.实验设对照、应激、磁场、应激磁场4个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和计算各组海马巢蛋白(Nestin)和溴化脱氧核糖尿嘧啶(BrdU)的阳性细胞数.研究结果显示,Nestin在各组海马CA1和CA2区表达,BrdU在海马齿状回表达.实验各组Nestin和BrdU的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应激磁场组增加更显著,而磁场组和应激磁场组则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应激能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内源性增殖,脉冲磁场能显著提高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反应,提示在应激脑损伤的基础上,脉冲磁场作为外源性物理因素能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可能修复受损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海马神经千细胞 应激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薄板内裂尖附近的应力场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宇达 白象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0,共3页
研究了带有有限长裂纹的导电薄板在垂直于裂纹的方向上通入直流电流时 ,裂纹的止裂问题。在满足电磁量边界条件的情况下 ,根据导电体的麦克斯威尔方程 ,得到裂纹尖端附近焦耳热源功率的表达式。通过热传导方程的求解 ,推得尖端区域的温... 研究了带有有限长裂纹的导电薄板在垂直于裂纹的方向上通入直流电流时 ,裂纹的止裂问题。在满足电磁量边界条件的情况下 ,根据导电体的麦克斯威尔方程 ,得到裂纹尖端附近焦耳热源功率的表达式。通过热传导方程的求解 ,推得尖端区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式 ,并给出算例分析。从而表明在电流所产生的焦耳热源的作用下 ,裂尖处的温度将升高 ,并伴随着产生的压应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薄板 裂纹尖端 电磁场 温度场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两个共线裂纹载流薄板的温度场及热应力强度因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杰 白象忠 +1 位作者 郑坚 敖涛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复变函数的方法,给出带有两个等长度共线穿透裂纹的无限大载流薄板在瞬间电流作用下,裂纹尖端附近产生的温度场的表达式,得到温度在裂纹尖端的奇异特征。在通入垂直于裂纹的均匀电流作用下,由于裂纹的存在,裂纹尖端出现绕流现象,产... 采用复变函数的方法,给出带有两个等长度共线穿透裂纹的无限大载流薄板在瞬间电流作用下,裂纹尖端附近产生的温度场的表达式,得到温度在裂纹尖端的奇异特征。在通入垂直于裂纹的均匀电流作用下,由于裂纹的存在,裂纹尖端出现绕流现象,产生焦耳热,瞬时高温形成点热源。通过点热源在金属薄板内形成的温度场,可以导出裂纹尖端产生的热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将其与外载荷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叠加,可建立通电状态下的断裂判据。算例分析表明,点热源在裂纹尖端附近产生的热应力强度因子为负值,可以部分抵消无穷远处施加的拉应力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的作用,进而达到止裂的目的。文中建立带有两个等长度共线穿透裂纹载流薄板的热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其研究结果对工程结构实施电磁热效应裂纹止裂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薄板 裂纹 温度场 点热源 热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脉冲电子束表面重熔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洪斌 李小波 +2 位作者 胡建军 许天才 凌文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根据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重熔的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直接热力耦合方法,建立了40Cr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电子束照射靶材过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经电子束照射后靶材表面在0.5μs时熔化,在1μs时温度... 根据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重熔的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直接热力耦合方法,建立了40Cr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电子束照射靶材过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经电子束照射后靶材表面在0.5μs时熔化,在1μs时温度达到最高值1 960℃;照射之初,材料表层受热膨胀,承受压应力,降温凝固时,表层收缩受拉,最后表层9μm深度范围分布有550 MPa的残余拉应力;次表层分布有幅值较小的压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零;多次照射材料表层热应力分布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有限元模拟 温度场 热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信阳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细光 曾佐勋 刘立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1,F002,共7页
通过对武汉—信阳地区1972~2001年50个MS≥2.8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将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划分为四个区,即:江汉平原区(A区)、桐柏—大别—淮北区(B区)、鄂西区(C区)、鄂北区(D区)。A区主压应力P轴的优选方位为SE127°,低倾... 通过对武汉—信阳地区1972~2001年50个MS≥2.8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将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划分为四个区,即:江汉平原区(A区)、桐柏—大别—淮北区(B区)、鄂西区(C区)、鄂北区(D区)。A区主压应力P轴的优选方位为SE127°,低倾角,地震规模小,震源深度浅;B区的主压应力轴以NE33°为主,NW333°为辅,反映出与该区走滑断裂相关的应力分布形式。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沿该区活动断层集中,地震主要由剪应力引起断层走滑错动而产生;A、B、C、D四区的应力作用机制是通过F6、F10、F11、F12等走滑活动断层进行分异和转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数值模拟 武汉 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复势的空间裂纹止裂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宇明 郑光洁 郑丽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选择带有圆形埋藏裂纹的金属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在向金属构件通入脉冲电流时,可以将金属构件内电流绕圆盘裂纹的流动比作在流体力学平面势流中流体绕平板流动的情况,给出电流流动的复势函数,进而推导出电流密度,据此推求热源功率,最后... 选择带有圆形埋藏裂纹的金属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在向金属构件通入脉冲电流时,可以将金属构件内电流绕圆盘裂纹的流动比作在流体力学平面势流中流体绕平板流动的情况,给出电流流动的复势函数,进而推导出电流密度,据此推求热源功率,最后确定带有圆形埋藏裂纹的金属构件脉冲放电瞬间的热应力强度因子,结合只有外载荷作用下的金属构件裂纹尖端的机械载荷应力强度因子,给出外载荷作用下带有埋藏裂纹金属构件脉冲放电瞬间的综合应力强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埋藏裂纹 温度场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