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叉车运动同步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1
作者 龚嘉豪 顾敏明 +3 位作者 李乐宝 陈凯宇 隋知航 陈志翔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1,共10页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 电动托盘叉车是工业运载货物的重要工具,叉车的同步作业能实现小型叉车搬运重型负载,这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叉车同步搬运的主要挑战在于缺少精确的叉车动力学模型与高精度叉车同步算法。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牛顿力学建立叉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输入输出滑模控制(SC-IOSMC)方法,实现叉车本体的运动轨迹控制;采用交叉耦合输入输出滑模控制(CC-IOSMC)方法,实现两车的运动同步控制。叉车直行与转向同步实验表明,CC-IOSMC方法具有响应快、同步精度高的特点。此外,它还能有效抑制外界扰动。与现有交叉耦合PID同步控制策略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位置的同步误差,提高了双叉车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滑模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高精度同步运动 叉车运动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
2
作者 李可路 肖龙飞 +2 位作者 刘明月 寇雨丰 魏汉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4-290,共7页
动载荷识别对于结构设计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工程实践中容易获得的应变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动载荷空间分布和时间历程。首先,逆有限元方法可以利用离散应变数... 动载荷识别对于结构设计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工程实践中容易获得的应变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动载荷空间分布和时间历程。首先,逆有限元方法可以利用离散应变数据重建离散位移场。然后,采用位移振型函数拟合得到连续位移场,将拟合良好的振型函数代入薄板微分控制方程中确定识别载荷。最后,通过薄板集中载荷和全局分布载荷识别的两个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对于薄板动载荷的识别是有效且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荷识别 应变响应 薄板 逆有限元方法 位移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顶式弧形闸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正反分析
3
作者 卢洋亮 傅学敏 +1 位作者 刘亚坤 王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2,148,共7页
针对表孔局开泄洪诱发露顶式弧形闸门流激振动问题,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和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软件Mechanical APDL构建闸门与泄洪水流的流固耦合传递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闸门在泄流时的振动特性,基于模态叠加法原理编制闸... 针对表孔局开泄洪诱发露顶式弧形闸门流激振动问题,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和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软件Mechanical APDL构建闸门与泄洪水流的流固耦合传递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闸门在泄流时的振动特性,基于模态叠加法原理编制闸门流激振动反分析程序,实现对闸门流激振动的动力响应结果的反分析。以乌江某工程露顶式弧形闸门为例进行正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涡模拟(LES)的紊流模型得出闸门面板的脉动压强具有低频、窄带的特性,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利用模态坐标和振型向量、应力向量合成计算闸门的结构动力场,反分析得出的动位移场、动应力场与采用完全法正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反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程序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流固耦合 模态叠加法 动位移 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多测点位移与振动特性非接触测量方法
4
作者 董晨阳 田永丁 +2 位作者 向晖 李东华 周成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04-9110,共7页
位移是衡量结构舒适性与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参数,但传统接触式方法测量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精确测量稠密测点位移。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的结构多测点位移和振动特性非接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 位移是衡量结构舒适性与安全性的一个关键参数,但传统接触式方法测量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精确测量稠密测点位移。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的结构多测点位移和振动特性非接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摄像机获取冲击力锤作用下悬臂梁振动图像,通过有标靶和无标靶特征检测算法,获取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位移曲线,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的结构振动频率、阻尼比高精度识别方法。所提出方法利用悬臂梁非接触振动测量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圆心检测算法和图像特征检测算法提取位移的最大测量误差分别为0.093 mm和0.046 mm,证明了图像特征检测算法的位移提取精度更高;同时,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测量的位移信号进行了分离并识别结构振动特征,采用圆心检测和图像特征提取算法获取位移识别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突发事件下桥梁结构多点位移高精度监测与振动特性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测点布设灵活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测量 动力识别 非接触测量 计算机视觉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67
5
作者 李建中 宋晓东 范立础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来计算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给出了应用IDA方法计算屈服位移、极限位移的主要过程,探讨了高阶振型对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表明:现行计算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方法,如直接应用到高... 本文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来计算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给出了应用IDA方法计算屈服位移、极限位移的主要过程,探讨了高阶振型对高墩位移延性能力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表明:现行计算桥墩位移延性系数的方法,如直接应用到高墩,将会导致较大误差;高阶振型对高墩的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延性 屈服 限位 高墩 振型 动力分析 计算 梁高 桥梁 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挑屋盖多模态和交叉项对风激动力响应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本才 齐辉 陈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2-726,共5页
在已进行的悬挑屋盖脉动风模态位移自谱和互谱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越南国家体育场屋盖前 10阶脉动风模态位移自谱响应、背景和共振风响应 ;研究多个模态特别是模态交叉项对风激动位移响应的影响 。
关键词 大悬挑屋盖 模态位移响应 多模态 模态交叉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场大悬挑屋盖的振动特性及风振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齐辉 黄本才 +2 位作者 张昕 林颖儒 徐晓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体育场大悬挑屋盖振动的频谱比较密集,空间振型特性复杂,工程中常采用的风激振动的振型分解法与屋盖的振型特性密切相关.以上海8万人体育场环状屋盖结构和湖南益阳体育场单侧悬挑屋盖结构为背景,分析得到它们振型特性的规律,反对称振型... 体育场大悬挑屋盖振动的频谱比较密集,空间振型特性复杂,工程中常采用的风激振动的振型分解法与屋盖的振型特性密切相关.以上海8万人体育场环状屋盖结构和湖南益阳体育场单侧悬挑屋盖结构为背景,分析得到它们振型特性的规律,反对称振型和对称振型交替出现.并以益阳体育场屋盖为例,在频域内分析了多振型和振型动位移交叉项(或耦合项)对风振动位移响应的影响,得出第一阶竖向对称振型对总响应影响大,特别是在屋盖前缘中部,考虑前10阶振型,第1阶竖向对称振型对总位移的影响达90%,振型动位移交叉项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 大悬挑屋盖 振动特性 振型动位移交叉项 风振 动力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位移模式的含裂纹梁结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兆军 龙慧 +1 位作者 刘洋 邱旻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3-1566,共4页
针对裂纹的存在将降低梁的刚度的实际情形,首先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引入裂纹梁因裂纹扩展而释放的应变能表达式,然后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运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再在梁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 针对裂纹的存在将降低梁的刚度的实际情形,首先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引入裂纹梁因裂纹扩展而释放的应变能表达式,然后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运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再在梁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位移法建立裂纹梁结构的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基于有限元位移模式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较好地体现了裂纹梁动态性能与其结构参数和裂纹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反映了裂纹的位置及长度对含裂纹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为建立含裂纹梁结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梁 有限元 位移模式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梁平截面假设的复杂细长结构动力模型简化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文胜 程耿东 李取浩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9,332,共6页
针对纵向尺度显著大于横向的复杂细长结构,提出了一个基于梁平截面假设的模型简化方法,建立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基向量。同时考虑这类结构截面变形的翘曲模式,增加了翘曲基向量,得到精度较高的简化动力模型。这样的简化模型可以用于原结构... 针对纵向尺度显著大于横向的复杂细长结构,提出了一个基于梁平截面假设的模型简化方法,建立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基向量。同时考虑这类结构截面变形的翘曲模式,增加了翘曲基向量,得到精度较高的简化动力模型。这样的简化模型可以用于原结构在不同边界条件的动力分析。结构频率计算的两个具体算例表明了简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结构 平截面假设 模型简化 翘曲模态 结构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泉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焦爱萍 刘宪亮 许新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考虑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和地基弹性的影响,采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推荐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宝泉浆砌石重力坝进行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坝整体上的应力和位移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在坝踵局部区域、... 考虑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和地基弹性的影响,采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推荐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宝泉浆砌石重力坝进行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坝整体上的应力和位移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在坝踵局部区域、范围很小的拉应力不会影响大坝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有限元动力分析 应力 位移 宝泉浆砌石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洁琼 周晓勤 +2 位作者 孔繁森 王文才 于骏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68,共6页
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 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了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互功率、频率和相移等谐参数的影响,揭示了这些谐参数关于刚度主轴方位角的一些新依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再生切削 模态耦合效应 动态稳定性 互高阶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直角域中半圆形凹陷的SH波散射的稳态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辉 蔡立明 +1 位作者 潘向南 高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5-1071,共7页
按照波函数展开法和镜像方法,分析了直角域中半圆形凹陷对平面SH波的弹性动力学反平面稳态响应,得到了弹性波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具体形式.根据Hankel函数在宗量零点的渐近性讨论了波函数级数的收敛性;根据Hankel函数在宗量无穷远点的渐... 按照波函数展开法和镜像方法,分析了直角域中半圆形凹陷对平面SH波的弹性动力学反平面稳态响应,得到了弹性波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具体形式.根据Hankel函数在宗量零点的渐近性讨论了波函数级数的收敛性;根据Hankel函数在宗量无穷远点的渐近性和Graf加法公式构造了圆柱散射波的远场位移模式.数值算例分别计算了代表计算误差的凹陷边沿的径向动应力集中因子、周向动应力集中因子和平面波应力场的动应力集中因子以及凹陷散射波的远场位移模式.结果表明,直角域中凹陷与竖直边界的距离很大程度地影响着SH波散射的稳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波 半圆形凹陷 直角域 动应力集中 位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建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2-675,共4页
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计算,该文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既考虑多阶振型组合又能反映结构瞬时动力特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改进方法。算例计算表明:文中提... 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计算,该文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既考虑多阶振型组合又能反映结构瞬时动力特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改进方法。算例计算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计算;并且由于高层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曲线受高阶振型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振型 瞬时动力特性 侧向变形 抗侧移刚度 静力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在数字图像相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松 邵龙潭 +2 位作者 金凤 史鹏辉 迟建卫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4期70-72,76,共4页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整像素位移搜索中。该算法借助相关度值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跟随蜂的搜索步长,平衡其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侦察蜂利...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较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整像素位移搜索中。该算法借助相关度值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跟随蜂的搜索步长,平衡其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侦察蜂利用遗传算法的交叉运算产生新解,改善全局搜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收敛速度,改善整像素位移搜索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蜂群算法 数字图像相关 变形 整像素位移 动态步长 交叉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冲击能量全轻混凝土梁落锤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艳敏 张滨麟 +1 位作者 李永庆 王秀丽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3,60,共5页
为探究不同冲击能量下全轻混凝土梁动态响应,进行全轻混凝土梁落锤试验及有限元模拟,详细分析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曲线、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及能量时程曲线。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梁跨中产生楔形斜裂缝,冲击点及底部跨中局部破坏严重... 为探究不同冲击能量下全轻混凝土梁动态响应,进行全轻混凝土梁落锤试验及有限元模拟,详细分析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曲线、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及能量时程曲线。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梁跨中产生楔形斜裂缝,冲击点及底部跨中局部破坏严重;跨中位移时程曲线以逐渐衰减的正弦波形式运动;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梁体内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变形能,并以内能形式耗散;冲击能量提高63.3%,冲击力峰值及跨中最大位移分别提高了24.9%、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轻混凝土 动态响应 落锤冲击试验 有限元 破坏形态 跨中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排量齿轮泵设计与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传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0-53,共4页
设计特殊齿形的齿轮提高齿轮泵的排量;对主、从动轮啮合过程及接触强度进行了分析校核。将不同模数的齿轮进行叠加组合,设计双模数主、从动齿轮,提高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容积变化量;以刚度、阻尼、摩擦系数组成的系统来代替油膜,模拟主、... 设计特殊齿形的齿轮提高齿轮泵的排量;对主、从动轮啮合过程及接触强度进行了分析校核。将不同模数的齿轮进行叠加组合,设计双模数主、从动齿轮,提高齿轮啮合过程中的容积变化量;以刚度、阻尼、摩擦系数组成的系统来代替油膜,模拟主、从动齿轮的工作过程,再利用Workbench对主、从动齿轮进行接触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大齿啮合时X、Y最大接触力为6780N和5400N,小齿啮合时X、Y最大接触力为6560N和5300N,主、从动齿轮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排量齿轮泵 双模齿轮 齿轮啮合 接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在界面孔上散射的远场解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采用Green函数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界面上任意形柱状孔洞对SH波散射的远场解。取含有任意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在其水平表面上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反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解作为Green函数,按"契合"的方式构造出两种不... 采用Green函数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界面上任意形柱状孔洞对SH波散射的远场解。取含有任意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在其水平表面上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反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解作为Green函数,按"契合"的方式构造出两种不同介质交界面上任意形孔洞对SH波的散射模型,利用Green函数建立求解问题的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组,求解散射波的远场位移模式和散射截面。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情况下界面椭圆孔和方孔对SH波散射的远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孔 SH波 远场位移模式 散射截面 GREE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作用输入模式的跨断层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军 孙静怡 +2 位作者 王宁 荣棉水 董青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大地震在近断层场地产生强烈地震动的同时,还会由于断层错动直接导致基岩甚至上覆土层破裂,在断层两侧产生显著差异性永久位移,造成位于断层附近或跨越断层的工程结构破坏。因此,跨断层桥梁面对的地震作用是断层两侧桥墩处场地的不同地... 大地震在近断层场地产生强烈地震动的同时,还会由于断层错动直接导致基岩甚至上覆土层破裂,在断层两侧产生显著差异性永久位移,造成位于断层附近或跨越断层的工程结构破坏。因此,跨断层桥梁面对的地震作用是断层两侧桥墩处场地的不同地震动,包括存在永久性位移的地震动。本文以垂直跨越走滑断层的多跨简支梁桥为例,基于OpenSees有限元模拟平台建立了桥梁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地震作用输入模式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及其差异。考虑的地震作用模式包括:(1)断层两侧场地的地震作用视为相同的无永久位移的地震动,即无永久位移的一致地震动作用模式;(2)断层主动盘一侧场地的地震作用具有永久位移地震动,被动盘一侧采用无永久位移地震动,即具有永久位移的非一致地震动作用模式;(3)在断层主动盘一侧场地以静力方式施加断层错动位移,而被动盘一侧场地固定不动,即断层错动位移静力作用模式。计算结果分析表明,不考虑永久位移的一致地震动作用模式的地震动输入会导致严重低估桥梁反应计算结果,这也说明地震动的断层两侧永久性位移差异会显著增大桥梁结构反应;而一致地震动作用叠加断层错动永久位移静力作用的结果与非一致地震动作用模式的结果非常接近。为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跨断层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可采用一致地震动作用叠加断层错动位移静力作用的桥梁结构反应来近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桥梁 地震反应 地震动空间差异 永久位移 地震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贵 牛海成 谢晓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8-541,共14页
为分析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在罕遇地震下对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6层、12层、18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详细研究了多高层结构体系... 为分析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在罕遇地震下对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6层、12层、18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详细研究了多高层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角、底层剪力、支撑内力等随支撑布置方式、刚度比、结构总层数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倒V较单斜布置更能有效降低底层剪力、增大支撑轴力、降低层间位移角,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更有利于结构消能减震;随着结构总层数的增大,支撑的屈服层数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刚度比七为2—4时,能使较多层数的屈曲约束支撑参与到消能减震的过程之中,较好地实现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 布置方式 刚度比 层间位移角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导电模式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动态续流控制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国华 谭宏麟 +1 位作者 周述晗 张小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686-8698,共13页
以工作于混合导电模式(hybrid conduction mode,H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续流控制技术。首先,分析HCM SIDO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5个工作状态的电感电流、电... 以工作于混合导电模式(hybrid conduction mode,H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续流控制技术。首先,分析HCM SIDO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5个工作状态的电感电流、电容电流有效值,计算主功率电路的功率损耗,得到不同负载条件下变换器的工作效率。其次,对比分析恒定续流控制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SIDO Buck变换器、恒定续流控制HCM SIDO Buck变换器以及动态续流控制HCM SIDO Buck变换器的损耗与效率;推导动态续流控制与恒定续流控制HCM SIDO Buck变换器的负载与占空比的关系,并对两者的工作范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恒定续流控制PCCM SIDO Buck变换器和恒定续流控制HCM SIDO Buck变换器,动态续流控制HCM SIDO Buck变换器具有低交叉影响、高工作效率和宽负载范围的特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混合导电模式 动态续流控制 交叉影响 损耗分析 负载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