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icroplates using a new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SDT and MSCT
1
作者 Huu Trong Dang Nhan Thinh Hoang +2 位作者 Quoc Hoa Pham Trung Thanh Tran Huy Gia Lu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131-149,共19页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free vibr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microplat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while resting on a Pasternak foundation(PF).This formulation leverages a new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new TSDT)for improved accuracy without requiring shear correction factors.Additionally,the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MCST)is incorporated to account for sizedependent effects in microplates.The PF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parameters including spring stiffness(k_(w))and shear layer stiffness(k_(s)).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Furthermore,numerical examples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high-temperatur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length scale parameter(l),geometric dimensions,material properties,and the presence of the elastic founda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military and defense applications such as components of submarines,fighter aircraft,and miss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tes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 New TSDT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Pasternak foun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radial forging process on strain inhomogeneity of hollow gear shaft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4
2
作者 LI Hong-xu WANG Kai +5 位作者 LUO Rong ZHU Zi-zong DENG Shuai LUO Rong ZHANG Jing-yi FANG Fei-s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666-1677,共12页
Due to the current trend towards lightweight design in automotive industry,hollow stepped gear shafts for automobile and its radial forging process are widely investigated.Utilizing coupled finite element thermo-mecha... Due to the current trend towards lightweight design in automotive industry,hollow stepped gear shafts for automobile and its radial forging process are widely investigated.Utilizing coupled finite element thermo-mechanical model,radial forging process of a hollow stepped gear shaft for automobile was simulated.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ree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initial temperature,rotation rate and radial reduction was also selected using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To examine the strain inhomogeneity of the forging workpiece,the strain inhomogeneity factor was introduc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ximum effective strain and the minimum effective strain appeared in the outermost and innermost zones of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for the hollow stepped gear shaft,respectively.Optimal forging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as a combination of initial temperature of 780°C,rotation rate of 21°/stroke and radial reduction of 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forging process strain inhomogeneity orthogonal design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s for nonferromagnetic metal material testing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宽胜 黄松岭 +2 位作者 赵伟 段汝娇 王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49-754,共6页
Facing the problems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and computing the panicle displacement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 a... Facing the problems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and computing the panicle displacement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EMAT), a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entire transduction process. The multi-field coupled model included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pulsed eddy current field and mechanical field. The FEM equations of the three fields were derived by Garlerkin FEM method. Thus, the entire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the EMAT was calculated through sequentially coupling the three fields. The transduction process of a Lamb wave EMAT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model an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the present method, it is valid to calculate the particle displacement under the given excitation signal and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static magnetic field. Calculation error will be brought about if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ic bias magnetic field is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eri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 multi-field coupling Garlerkin method finite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ity nois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of contour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被引量:7
4
作者 KIM Seong-rae SUNG Ki-deug +1 位作者 LEE Dong-woo HUH Sun-chu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86-2393,共8页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 Cavity resonance noise of passenger car tires is generated by interacting excitation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the fill gas (air), and generally lies in a frequency range of 200?250 Hz. As such, this noise is strongly perceived and may be a serious source of driver annoyance. Thus, many studies regarding the cavity noise mechanism and its reduction have already been conducted. In this work, a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a tire structure and air cavity. Using this analysis, we can more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tire noise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of the cavity resonance frequenc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tire contour design factors was conducted, using design-of-experiments methods. Finally,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in-house codes to reduce the cavity noise level while minimizing the loss of other performances, such as diminished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caused by the variations of contour. As a result of this optimization, an optimized contour shape was derived, which satisfied the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cavity noise vibro-acoustic couple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sensitivit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下排水管渗漏引起的病害体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丽丽 左清锋 +2 位作者 聂千朋 杨家琦 张凯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道破损口周围土颗粒在渗流作用下不断流失,逐渐呈现出漏斗状侵蚀空洞,空洞的形态取决于管道破损口的位置。基于CFD-DEM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按照剩余颗粒数占比,将侵蚀过程分为5个阶段。将侵蚀坑拓扑形态导入FDM软件,施加路面荷载后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阶段路面下方土体承载能力缓慢下降,路面尚未破坏;从第3阶段开始,土体流失过多,承载能力大幅降低,路面裂缝迅速扩展;第4、5阶段侵蚀坑过大,路面结构层断裂并失去承载能力,产生大面积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渗漏 路面塌陷 离散元 流固耦合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FEM-SPH耦合的换流变压器电弧故障结构失效行为研究
6
作者 闫晨光 徐彻 +3 位作者 李嘉熙 吕伊瑶 桑凡雅 刘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70-3379,I0008,共11页
近年来,部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相继发生电弧短路故障并引发爆炸、起火事故,严重威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油设备故障冲击下的结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制约故障防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一套... 近年来,部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在运行中相继发生电弧短路故障并引发爆炸、起火事故,严重威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油设备故障冲击下的结构失效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成熟的数值计算方法,制约故障防爆技术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一套适用于高能电弧故障冲击的结构失效仿真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有限腔体内油中电弧能量持续注入的气泡动力学模型,准确描述故障气泡的脉动膨胀行为;其次,提出自适应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inite element method-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EM-SPH)耦合方法,利用SPH粒子继承失效前的物理信息参与FEM计算;进行不同能量、不同位置的电弧故障仿真计算,获得换流变压器结构的薄弱区域及其破裂行为,复现了油箱结构失效行为。研究发现,油箱顶盖两侧及侧壁转角接缝位置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一旦结构出现裂缝,将在极短时间内沿着应力集中方向快速发展,最终导致壁面整体撕裂。可知,该方法揭示的结构失效行为可为改进变压器设计和提高设备安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故障 换流变压器 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 结构失效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诱发邻近单桩的振动响应规律
7
作者 赵广资 李克金 +3 位作者 李春林 仇晖 马悦 汪优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3,共9页
为了探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规律,依托济南地铁4号线某工区,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法(DEM-FDM),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隧道结构-土体-桩二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DEM模拟岩土材料的特性,结合FDM对混凝土结构... 为了探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规律,依托济南地铁4号线某工区,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法(DEM-FDM),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隧道结构-土体-桩二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DEM模拟岩土材料的特性,结合FDM对混凝土结构的高效动力计算,模拟距隧道18 m范围内不同桩-隧间距下的单桩动力响应工况,并对盾构施工振动时程数据和频谱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桩振动响应随桩-隧间距的增加呈现出幂函数或指数型衰减规律,其中,桩顶的衰减较不显著,桩底及与隧道同埋深的部位衰减较为显著;2)基于桩-隧间距的不同,影响范围可分为强影响范围(<3 m)、中强影响范围(3~9 m)、中弱影响范围(9~12 m)、弱影响范围(>12 m)4部分;3)随着桩-隧距离的增加,振动信号中的高频成分逐渐消失,而低频成分则能够传播较远距离,仍会引起桩的伴随振动;4)盾构施工振动产生的能量90%以上集中在0~64 Hz,低频段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地层 盾构隧道 施工振动 离散元与有限差分耦合 桩-隧间距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变形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耦合振动研究
8
作者 汪斌 邓钢 +2 位作者 孙体佳 龚俊虎 李永乐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梁附加变形,分别将3种附加变形和轨道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附加变形下的车-轨-桥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不均匀沉降附加变形对简支箱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磁浮间隙影响较大,分别考虑这3种附加变形时Sperling指标较不考虑附加变形时增大13.3%、12.3%、28.0%。3种附加变形中支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最大,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桥梁 简支梁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附加变形 温度变形 收缩徐变 支座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潮流控制器设计的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9
作者 颜湘武 连凯歌 李昱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表现出的工作性能各有不同,为提高RPFC的工作性能,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一台额定容量40 kVA的RPFC样机,首先建立了基于RPST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田口实验法及权重计算确定了RPST内部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利用Matlab、Maxwell及Simplorer实现场路网耦合的联合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RPFC运行效率及功率因数分别了提升1.4%和2.7%,为大容量RPFC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潮流控制器 参数优化 田口法 有限元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悬浮轴承的建模及仿真
10
作者 刘欣 袁鹏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4-953,共10页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 针对高速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等对空间利用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提出一种新型异极径向混合磁轴承(heteropolar radial hybrid magnetic bearing,HRHMB).首先,建立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模型,通过解析磁场得出其电流刚度、位移刚度及电磁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然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与传统偏置磁轴承进行对比,分析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间的电磁力耦合,并与传统磁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承载力等约束条件下,该新型磁轴承的体积仅为传统磁轴承的0.87倍,其电磁力在控制电流和转子位移影响下的相对误差值为6.5%,而传统磁轴承的电磁力相对误差为13.6%,表明新型磁轴承径向两自由度的电磁力耦合小于传统磁轴承,解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偏置 径向混合磁轴承 有限元仿真 等效磁路法 电磁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算法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虹羽 李世超 王伟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24,共27页
当前,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探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数值模拟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算法和代码并探讨了发展前景。数值模拟通过对连续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并利用数值算法求解,从而高效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球... 当前,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探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数值模拟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算法和代码并探讨了发展前景。数值模拟通过对连续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并利用数值算法求解,从而高效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本文系统阐述了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和有限体积法等主流数值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并重点探讨了有限元法在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有限差分法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边界元法和有限体积法在断层力学和孔隙流体流动模拟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多种数值方法耦合是未来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球动力学 地质建模 数值方法 地球系统 有限元法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开关电器温升特性仿真实验平台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靖宇 马浩东 +1 位作者 庄杰榕 许志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92,共7页
以微型断路器为分析对象,搭建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开关电器温升特性仿真实验平台。平台采用VB.Net语言设计友好用户界面,交互性强,集成了模型选取、参数配置和结果分析等功能。通过在后台以批处理模式运行ANSYS命令流实现多场耦合的有限... 以微型断路器为分析对象,搭建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开关电器温升特性仿真实验平台。平台采用VB.Net语言设计友好用户界面,交互性强,集成了模型选取、参数配置和结果分析等功能。通过在后台以批处理模式运行ANSYS命令流实现多场耦合的有限元仿真,获得可视化温升结果,经实验验证仿真误差在10%以内。利用该平台,学生无须掌握专业的多场域仿真知识即可进行温升计算,并能便捷修改MCB模型与仿真参数,探究多种因素对温升特性的影响,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电器发热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对提升开关电器实验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器 温升 仿真平台 多物理场耦合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Ω定子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周 刘心怡 +3 位作者 聂阳光 贺伟 曹永娟 彭思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针对背靠背Ω定子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BBΩ-TFPMLM)独特的拓扑结构,运用“磁-热耦合法”对其温度场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法(3D-FEM)对BBΩ-TFPMLM进行建模分析以得到稳态电磁参数.然后利用Workbench将电磁场耦合至温度场,... 针对背靠背Ω定子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BBΩ-TFPMLM)独特的拓扑结构,运用“磁-热耦合法”对其温度场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法(3D-FEM)对BBΩ-TFPMLM进行建模分析以得到稳态电磁参数.然后利用Workbench将电磁场耦合至温度场,采用磁-热耦合法分析电机各部分的温升,得出电机运行不同时间的温度云图并总结损耗模型的实时温升规律.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测额定电流下定子铁心稳态温升为29.21℃、动子铁心稳态温升为11.12℃,温升在合理范围内且样机运行750 s后温度分布的热成像仪测量结果与仿真一致,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横向磁通 有限元法 磁热耦合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系泊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琰 马长飞 戴青年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5,共6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主墩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施工,施工平台采用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该平台通过系泊系统(由12组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及锚缆组成)临...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主墩采用18根?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施工,施工平台采用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该平台通过系泊系统(由12组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及锚缆组成)临时锚固。为确保该浮式平台锚固及定位施工安全,首先对施工海域处波浪、海流等环境要素开展长期监测,分析波浪、海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采用ANSYS/AQWA软件建立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的三维波流仿真模型;最后采用Orcaflex软件计算波流耦合作用下浮式平台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波浪、海流联合作用下,浮式平台锚缆张力最大值为1 894.4 kN,远小于其最大允许张力9 000 kN,锚缆安全系数远大于2.5,锚缆不会发生强度破坏;锚缆张力最小值为296.5 kN,锚缆不会发生松弛;1 000 t混凝土重力锚可提供的最大水平摩阻力为2 940 kN,不会发生滑移;锚缆初始张力及混凝土重力锚自重均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跨海桥梁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自浮式钢桁架钻孔平台 系泊系统 环境监测 波流耦合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
15
作者 任立海 陈黎黎 +4 位作者 杨振华 蒋成约 赵清江 刘西 胡远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可以准确模拟出电池内部的力-电耦合特性;PEMFC电堆内部单电池欧姆损耗会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冲击载荷会导致气体扩散层(GDL)与双极板肋部产生额外电接触,引起GDL表面电流密度平均值下降以及分布均匀性变差。本研究工作对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有限元方法 冲击 力-电耦合 电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露段海底电缆落锚撞击变形响应研究
16
作者 黄忠顺 沙欣宇 +1 位作者 闻婧哲 苏凯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船舶落锚撞击海底电缆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海缆安全稳定运行。依托广西防城港某海上风电项目,采用无限元法模拟半无限地基及海缆的辐射效应,在Abaqus中建立船锚-海缆-海床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获取海缆落锚撞击时的变形响应规律,并研... 船舶落锚撞击海底电缆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海缆安全稳定运行。依托广西防城港某海上风电项目,采用无限元法模拟半无限地基及海缆的辐射效应,在Abaqus中建立船锚-海缆-海床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获取海缆落锚撞击时的变形响应规律,并研究了海床性质、撞击角度、落锚质量和撞击速度等因素对海缆损伤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缆锚砸过程可分为冲击段、转折段和回弹段3个阶段,铠装钢丝层是主要的承载构件,内部结构层动态应力演化过程相较铠装钢丝层存在滞后现象;2)海缆局部凹陷变形随土体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海缆整体弯曲变形随土体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3)光纤单元的纵向压缩率随冲击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冲击角度对铠装层凹陷变形影响不大,对于三芯复合海缆,在冲击角0°下出现光纤单元截面变形最大值,在冲击角60°时出现最小值;4)船锚的质量对海缆整体弯曲变形影响较大,船锚的速度对海缆局部凹陷变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落锚撞击 有限元-无限元耦合 数值模拟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的离散多块石入水-沉降-触底过程数值模拟
17
作者 常姝琪 及春宁 +1 位作者 曹永华 岳长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8,219,共10页
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方法(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对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OW-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CFD-DEM的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多块石入水、沉降以及触底的动力过程,分析了不同块... 结合有限元离散元方法(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FDEM),对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FLOW-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CFD-DEM的流固耦合模型,模拟了多块石入水、沉降以及触底的动力过程,分析了不同块石等效直径、形状和入水速度对触底速度和反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块石入水后速度迅速减小,并逐渐趋于定值,随后做动态平衡沉降运动,直至与底面发生碰撞。块石抛填的触底速度随等效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等效直径下球形块石触底速度绝对值最大,其次是纺锤形块石,最小为圆盘形块石。最大触底反力也随等效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成非线性关系,通过拟合得到了触底反力的经验公式。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块石等效直径对触底反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块石形状,最小为入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石抛填 触底速度 触底反力 联合有限元离散元(FDEM)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EM的核桃挤压-剪切载荷下破碎机理与减损方法
18
作者 张永成 盖广鑫 +3 位作者 宗望远 陈沛瑀 王法安 王星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破壳取仁是核桃精深加工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核桃破壳方式脱壳效率低、整仁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FDEM)模拟核桃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的破碎过程,提出了一种挤压-剪切破壳方法,测定了温185核桃壳厚、壳仁间隙等物理参... 破壳取仁是核桃精深加工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核桃破壳方式脱壳效率低、整仁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FDEM)模拟核桃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的破碎过程,提出了一种挤压-剪切破壳方法,测定了温185核桃壳厚、壳仁间隙等物理参数,构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核桃壳和仁在挤压-剪切载荷下破壳角度对壳仁断裂的影响以及破壳角度和压缩量对核桃壳仁破碎影响规律,明晰了核桃挤压-剪切载荷下破碎机理及核仁损伤的原因。结果表明:核桃壳仁破碎机理为核桃壳在拉伸主导下断裂,在接触表面产生贯穿裂纹,有利于核桃快速破壳,核桃仁在剪切主导下断裂,在破壳过程中核桃仁易与壳发生多点接触,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断裂发生,不利于保持仁的完整性,各破壳角度下随着压缩量增加,核桃壳受到持续加载的力使其向里运动,导致核桃仁损伤逐渐增加。以上机理表明,若在核桃壳发生初次断裂后不继续施加破壳力,给其一个恢复变形时间,然后继续施加间歇加载力,减少壳与仁的多点接触,可使其在小位移下进行多次破壳,有效降低核桃仁损伤。提出了同向对辊破壳方式实现多次小位移破壳,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优化结果表明两辊转速分别为33、28 r/min、破壳间隙为33 mm时,破壳率为96.9%,整仁率为84.3%,与传统对向旋转破壳方式相比,破壳率、整仁率分别提高7.7、3.2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核桃破壳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限元耦合离散单元法 挤压-剪切 脱壳率 整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界面厚度影响下结合面接触刚度分析
19
作者 杨辛未 孙东 +2 位作者 张帅 吴东璇 陈洪月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为研究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对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刻画,试验测量了煤粉颗粒间及其与接触面间的接触参数,并基于颗粒液桥与颗粒破碎理论,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建立了含有煤粉界面的结合面三体接触模型,分析... 为研究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对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刻画,试验测量了煤粉颗粒间及其与接触面间的接触参数,并基于颗粒液桥与颗粒破碎理论,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建立了含有煤粉界面的结合面三体接触模型,分析了不同煤粉界面厚度对结合面接触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界面厚度增加,煤粉颗粒破碎数量先增加后降低,当界面厚度为0.5 mm时发生破碎的颗粒数量最多,其中中大粒径颗粒主要起到承载作用;随着界面厚度的增加,煤粉颗粒力链数量和长度随之增加,煤粉颗粒间的液桥力随之减小,随着大粒径颗粒的破碎,液桥力会发生骤降;当界面厚度为0.3 mm、0.5 mm、0.7 mm时,结合面三体接触刚度分别为1.792×10^(8) Pa/m、1.659×10^(8) Pa/m、1.600×10^(8) Pa/m,最后采用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煤矿装备动态特性与寿命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界面 三体接触刚度 多尺度方法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FEM耦合方法的冰柱碰撞响应研究
20
作者 宋英龙 杨博睿 +3 位作者 赵禹 杨碧野 郑瑜娜 张桂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7-74,共8页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 碰撞冰载荷是影响极地海洋结构物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STAR-CCM+和FEM软件Abaqus协同仿真,构建了计算结构物-浮冰-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圆柱形结构物与方形浮冰的碰撞响应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碰撞响应的影响。进一步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考虑浮冰初始旋转的碰撞力修正模型。分析了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阶段对碰撞力峰值的影响,实现了对带有初始旋转的浮冰碰撞载荷的快速估算。研究发现,碰撞前浮冰速度衰减、碰撞持续时间和碰撞后浮冰的转动对碰撞力均有较大影响,碰撞力随浮冰旋转角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FEM耦合 协同仿真 浮冰 结构物 碰撞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