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非化学防治方法对烟草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吕建华 马丹 +1 位作者 苏新宏 杜阅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为寻找与环境相容性好、安全的烟草储藏害虫防治方式,研究了密封处理、脱氧剂降氧密封处理和充N_2气调处理3种非化学防治方式对主要储烟害虫烟草甲各虫态的控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试3种非化学防治方式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有较好的控制... 为寻找与环境相容性好、安全的烟草储藏害虫防治方式,研究了密封处理、脱氧剂降氧密封处理和充N_2气调处理3种非化学防治方式对主要储烟害虫烟草甲各虫态的控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试3种非化学防治方式对烟草甲各虫态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充N_2气调处理的控制作用效果最强,处理6 d后烟草甲各虫态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其次是脱氧剂降氧密封处理,处理6 d后烟草甲各虫态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1%;简单密封处理控制效果相对较弱。因此,3种非化学防治方式有机配合使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非化学防治 脱氧剂降氧 充N2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气调对赤拟谷盗的防治效果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鲁玉杰 杨丽 +4 位作者 卢少华 刘嘉澍 胡海生 罗文凤 刘亚伟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氮气气调是一种安全且环保的绿色储粮技术,但害虫在长期的低氧胁迫下产生了耐受性。为明确氮气气调对储藏物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储藏物害虫低氧耐受性产生的机制,采用体积分数为95%、97%和98%的氮气分别处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 氮气气调是一种安全且环保的绿色储粮技术,但害虫在长期的低氧胁迫下产生了耐受性。为明确氮气气调对储藏物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储藏物害虫低氧耐受性产生的机制,采用体积分数为95%、97%和98%的氮气分别处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幼虫、蛹和成虫,处理时间分别为1、3、5、7 d,记录赤拟谷盗的死亡情况和体内起保护作用的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氮气体积分数的增大和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赤拟谷盗的幼虫、蛹和成虫的死亡率均逐步升高。体积分数为98%的氮气处理不同生命阶段的赤拟谷盗的死亡率显著高于95%和97%体积分数氮气下的死亡率,体积分数为98%的氮气处理7 d时的赤拟谷盗的幼虫、蛹和成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8.61%、80.19%、30.55%。低氧处理后,赤拟谷盗幼虫体内的SOD、CAT和POD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但随着低氧处理时间和氮气体积分数的变化,不同酶的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POD酶对低氧的响应速度最快、强度最强;CAT酶对高体积分数氮气的响应速度较快,对较低体积分数氮气的响应速度较慢;而SOD酶对低氧的响应速度较POD酶和CAT酶均要慢。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体积分数的氮气对赤拟谷盗的幼虫、蛹和成虫的防治效果以及赤拟谷盗幼虫体内不同抗氧化酶对低氧的响应模式,为氮气气调技术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气调 绿色储粮技术 赤拟谷盗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玉米富氮低氧储藏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毅 冀圣江 +5 位作者 孟彬 刘强 司建中 汪福友 吕秉霖 张海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氮气气调储藏具有不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和避免或减少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特点。为确保玉米安全度夏,在高大平房仓运用控温、虫害自动检测、电子测温等技术开展氮气储粮试验。特别是在仓内四... 氮气气调储藏具有不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和避免或减少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特点。为确保玉米安全度夏,在高大平房仓运用控温、虫害自动检测、电子测温等技术开展氮气储粮试验。特别是在仓内四周及特别部位插入的PVC导气管优化了气流均匀分布。实现了玉米的安全储藏,为中原地区玉米富氮低氧储藏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玉米 气调储粮 高大平房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带壳烘烤花生真空充氮贮藏工艺的研究
4
作者 孙志威 周巾英 +2 位作者 林勇敢 林菊 冯健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630,共5页
为确定烘烤花生真空充氮贮藏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花生壳中气体含氮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CCD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花生壳中气体含氮量与抽气时间、充气量和花生质量的关系;在采... 为确定烘烤花生真空充氮贮藏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花生壳中气体含氮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CCD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花生壳中气体含氮量与抽气时间、充气量和花生质量的关系;在采用真空包装袋(26.5 cm×18 cm)条件下,最优工艺条件为抽气时间23 s、充气量1.43 L、花生质量134 g,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花生壳内含氮量为97.824%,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3%,说明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花生 充氮工艺 气调贮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充氮过程中氮气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志强 黄亚伟 +2 位作者 张景 郭超 葛中健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5期82-85,共4页
结合双侧内环流熏蒸系统管道,采用上充下排的方式对浅圆仓开展了充氮气调实验,研究了第一次充氮结束后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仓底两侧环流管道中氮气的分布变化,分析了氮气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充氮结束后,氮气在粮... 结合双侧内环流熏蒸系统管道,采用上充下排的方式对浅圆仓开展了充氮气调实验,研究了第一次充氮结束后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仓底两侧环流管道中氮气的分布变化,分析了氮气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充氮结束后,氮气在粮堆中分布均匀,均匀度达99.58%,不同粮层氮气浓度基本上呈从上到下依次递减的分布变化规律,并对下降曲线做了相关线性拟合,充氮14 d后,仓底两侧环流管道氮气浓度已为90%左右,但粮堆平均浓度为96.7%,因此,只根据氮气出口浓度不能代表粮堆内各处浓度,不能以此来判定再次充氮的时间点,应该通过粮堆多点预埋管的氮气浓度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充氮气调 氮气浓度 氮气分布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房仓双向环流充氮气调储粮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少杰 盛德华 +1 位作者 曹阳 魏雷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试验在利用PA/PE五层共挤尼龙膜单面密封粮堆,双层槽管和PVC薄膜密闭门窗的基础上,研发了使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进行双向环流充氮气调储粮新工艺,即首先采用下充强排,其后是上充鼓膜,最后进行粮面无回流管道的上行式环流充氮,使粮堆内... 试验在利用PA/PE五层共挤尼龙膜单面密封粮堆,双层槽管和PVC薄膜密闭门窗的基础上,研发了使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进行双向环流充氮气调储粮新工艺,即首先采用下充强排,其后是上充鼓膜,最后进行粮面无回流管道的上行式环流充氮,使粮堆内氮气浓度快速达到99.6%,用时79 h,耗电1 180 kWh。而后在95%氮气浓度下保持粮堆密闭40 d以上,使粮堆内的储粮害虫全部死亡,取得很好的杀虫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膜分离制氮机实施的双向环流充氮新工艺明显缩短了粮仓充氮降氧时间,能耗大幅度降低,粮堆内氮气浓度达到99.6%的电耗成本仅为0.51元/t粮,低于磷化铝常规熏蒸费用;实施粮面无回流管道的环流充氮,不仅节省了回流管道的设施投资,还使粮堆内氮气浓度分布更加均匀;粮面薄膜鼓起的高浓度氮气气囊,使得粮仓内的氮气浓度下降衰减缓慢。综合结果表明双向环流充氮气调储粮新工艺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气调储粮 双向环流 膜分离制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氮气调储藏对普通晚粳大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贺 孙晟源 +3 位作者 鲁玉杰 傅淼 沈鑫 张宝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66-71,共6页
充氮气调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以江苏普通晚粳大米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氮气浓度(88%、93%、98%)气调处理和不同储藏温度(10、20、30℃)下大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不同浓度充氮气调组大米的水分含量均在12.... 充氮气调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以江苏普通晚粳大米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氮气浓度(88%、93%、98%)气调处理和不同储藏温度(10、20、30℃)下大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不同浓度充氮气调组大米的水分含量均在12.85%~13.15%间波动,显著低于常规储藏组;高浓度充氮气调处理(93%和98%)对大米的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的变化有显著减缓作用,也能明显抑制大米淀粉最终粘度和吸水率的快速增加,而大米峰值粘度和衰减值的变化与常规储藏组无显著差异。同时,探究了在10、20、30℃条件下,98%氮气浓度气调储藏对大米水分含量、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糊化特性、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丙二醛含量外,其余指标在10℃时变化最平缓。综合来看,充氮气调(98%)和低温(10℃)协同处理能较好地延缓普通晚粳大米的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充氮气调 储藏湿度 品质变化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