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学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分析
1
作者 李敏敏 李香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究范畴既包括设计科学,也包括设计学科,并在不同语境下的研究范式各异。该学科被定义为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第三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超学科和另类学科,越来越强调多学科融合和问题导向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设计研究 设计科学 学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学的新范式
2
作者 徐苏斌 涂颖佳 +3 位作者 青木信夫 付宇煊 孙兆君 赵敏君 《新建筑》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个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聚焦其新范式构建,既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也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不同适用性,文章分析了文化遗产学在学科综合与社会需求驱动下的发展... 文化遗产学作为一个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聚焦其新范式构建,既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也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不同适用性,文章分析了文化遗产学在学科综合与社会需求驱动下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我国的文化遗产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与20世纪以来的科学哲学发展,建立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文化遗产学概念框架。这一框架范式转化的目标从学科细分转变为学科综合,因此文化遗产学新范式并非形成一个新的学科,而是形成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知识生产的平台,从而协助科学共同体跨越学科边界建立合作,获得新视角、新知识,从而完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学 范式 科学共同体 价值体系 跨学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创新创业新范式探索
3
作者 孔令桂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20,共4页
数字经济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发展理论,拓展了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对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企业要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 数字经济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发展理论,拓展了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对引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企业要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塑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企业创新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趋势,揭示了数字技术重塑企业创新路径和创新范式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四新”分析框架,即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创新、开放协同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了企业数字化创新转型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创新 数字化转型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研究选题的溯源--兼评管理学研究的灵感
4
作者 蔡宁伟 《管理工程师》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前针对管理研究选题的溯源及其灵感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和流派,对其特征和意义的挖掘仍远远不够。尝试归纳出管理学研究灵感的六大特征,即普适性、累积性、差异性、变化性、稀缺性和发散性。针对上述特征,总结出六种获取管理学研究灵... 目前针对管理研究选题的溯源及其灵感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和流派,对其特征和意义的挖掘仍远远不够。尝试归纳出管理学研究灵感的六大特征,即普适性、累积性、差异性、变化性、稀缺性和发散性。针对上述特征,总结出六种获取管理学研究灵感的范式,即文献阅读、问题思辨、同行评议、媒体报道、管理实践和文学作品。其中,前三种灵感获取范式基本涵盖了管理学研究灵感的主要来源和主流渠道;后三种灵感获取范式可以作为有机补充。最后,探讨了包括电影、戏剧等在内的其他获取管理学研究灵感的源泉,并简要探索了获取灵感的范式选择、获取灵感提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灵感 研究选题 管理学研究 灵感来源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夏不是一个问题
5
作者 陈胜前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2期5-12,F0002,共9页
夏之有无是学科内外的热点问题。分析其立足的观念基础、研究范式与学术背景,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且已丧失学术价值。该问题立足的观念基础是作为实证主义的“科学”,而这在考古学中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从研究范式来看,相... 夏之有无是学科内外的热点问题。分析其立足的观念基础、研究范式与学术背景,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且已丧失学术价值。该问题立足的观念基础是作为实证主义的“科学”,而这在考古学中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从研究范式来看,相关争议源于文化历史考古学范式内在的矛盾性;如果拓展范式考察,就会发现夏之有无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夏之有无曾经与中国文明起源关联在一起,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推进,这种联系已经不存在。夏属于青铜时代的文明,是王朝政治的开端。在夏之前,中国文明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之有无 实证主义 范式 学术史 考古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病为中心”到“以人为本”:健康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6
作者 廖若君 李洪皎 +1 位作者 何丽云 刘保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不断演变,促进健康模式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探讨了“以病为中心”的健康模式的特征和局限,提出“以人为本”健康模式的内涵与中医维护健康的方法,强调以预... “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不断演变,促进健康模式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探讨了“以病为中心”的健康模式的特征和局限,提出“以人为本”健康模式的内涵与中医维护健康的方法,强调以预防为主、个体为中心的整体健康,并具体讨论了“以人为本”健康模式的落实措施: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发挥现代中医药优势,建立健康模式的系统网络。并关联主动健康范式变革,以期突破现有健康模式局限,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模式 以人为本 治未病 主动健康 健康定义 健康中国 科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层积的概念、特征与城市更新途径
7
作者 张瑾渝 许愿 朱育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0,共9页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框架下的理论与实践范畴逐渐向城市中未纳入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域拓展,HUL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存量时代的城市景观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征,更新需求从关注...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框架下的理论与实践范畴逐渐向城市中未纳入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域拓展,HUL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存量时代的城市景观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征,更新需求从关注历史文化价值扩展至承载新的价值认同与多元空间体验,适应此特征与需求的设计需深入辨析场地自身及更大区域的历史演变过程。从HUL的层积视角出发展开研究,有助于剖析当代城市景观时空流变过程,探寻整合历史与当代需求的设计路径。【方法】以层积视角解构城市景观的复杂性。回溯层积概念,并阐释其涵盖的3个时空观念——接续的地层、深度的表面、批判的历史,进而分析城市景观空间特征,再提出更新途径。【结果】城市景观具有累积、间断、关联3个时空特征,基于此引入城市景观更新实践中映射与锚固、折叠与互文和沉浸与互动3种更新途径。【结论】在存量更新语境下,以层积视角深度解读城市景观,能为审视过去与洞见未来提供基点,促进更新实践中的形式创新、文化延续与功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更新 层积 分层 设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图景信息解译的敦煌壁画城垣范型演变研究
8
作者 耿满国 唐相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 敦煌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敦煌壁画的建筑学研究对补充古代建筑史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敦煌壁画77幅城垣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复写提取城形、墙、门和城外环境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译。研究发现:第一,以重要要素出现与消失为历史节点将敦煌壁画城垣演变分为继承、发展、成熟和演化4个时期;第二,敦煌壁画城垣形成以礼乐制度内涵式影响为主导,社会思想政策和营造技术等渐进指导式影响为辅的范型演变规律;第三,敦煌壁画城垣图像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范型特征,展示了丰富立体的古代城垣形象。本研究可为中国古代城垣图像库的构建,古代城市遗址考古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城垣 范型演变 信息解译 历史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路径
9
作者 王亚荣 王攀峰 周维斌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I0002,共10页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在研究视野、研究取样、研究时空等纬度仍面临潜在困境。推进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应以大数据扩展研究视野,以非概率抽样弥合取样误差,以智能技术突破时空藩篱,以跨学科改进思维方式,以因果关系深化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跨学科研究 教育数字化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价值范式解析与认知框架研究
10
作者 韩闻颖 王纪武 +1 位作者 陈建文 董文丽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人与自然的互动贯穿整个景观发展历史,并发展为“文化景观”概念。中西方针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呈现出了一定的系统性。本文立足文化景观理论与实践,基于认识论和还原论分别开展其价值范式研究和评价指标解析。基于文化景观具备的独特... 人与自然的互动贯穿整个景观发展历史,并发展为“文化景观”概念。中西方针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呈现出了一定的系统性。本文立足文化景观理论与实践,基于认识论和还原论分别开展其价值范式研究和评价指标解析。基于文化景观具备的独特精神体验特征,引入整合心理学“四象限”模型与超自我概念框架,构建文化景观“时间演进-空间整体-精神联想”三维认知模型。结合中国传统景观美学理论,以历史与发展衡量其时间演进性,以自然与人造营造其空间整体性,以意象与题名阐释其精神联想性,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其研究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价值范式 时间演进性 空间整体性 精神联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街区路网模式在中西方的发展与演变
11
作者 葛欣 韩雨晨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超级街区是二元分化规划思想的产物,体现为边界干道和内部道路在规划、建设、管控上的强烈对比,继而呈现为形态和功能上的内外差异。在中西方,超级街区由于成因和发展历程的不同,产生了诸多形态、功效各异的范式。然而,既有研究对于超... 超级街区是二元分化规划思想的产物,体现为边界干道和内部道路在规划、建设、管控上的强烈对比,继而呈现为形态和功能上的内外差异。在中西方,超级街区由于成因和发展历程的不同,产生了诸多形态、功效各异的范式。然而,既有研究对于超级街区普遍采取批判的态度,忽略了其在超越街区的尺度上组织城市形态与功能的价值和潜力。本研究剖析了超级街区的定义,梳理了中西方超级街区的发展演变历程,提炼出各阶段路网的典型范式及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街区 路网 中西方 范式 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学习在情绪感染中的作用
12
作者 陈莹 张玲 +3 位作者 徐晓惠 王海璐 魏艳秋 胡平 《应用心理学》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情绪感染是社会互动中的人际情绪匹配现象,情绪感染的结果水平根据人群或情境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特点。本文从情绪感染起源及其后天发展规律切入,指出联结学习不仅是后天发展情绪感染的一般机制,也在调节情绪感染水平中起到重要作... 情绪感染是社会互动中的人际情绪匹配现象,情绪感染的结果水平根据人群或情境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特点。本文从情绪感染起源及其后天发展规律切入,指出联结学习不仅是后天发展情绪感染的一般机制,也在调节情绪感染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文中梳理了运用条件反射范式来调节情绪感染水平的研究证据,并提出了情绪感染发生及其水平在联结学习框架下调节的可能神经基础,最后从联结学习视角对情绪感染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感染 联结学习 条件反射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融合导向的数智时代力学专业核心课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卫 赵沛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随着数智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工程系统日趋复杂,涉及的知识领域高度交叉,力学角色快速变化,对相应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本文探索了力学基础和应用并重的“腰鼓型”知识结构与交互的动力学特征,构建了以受教育者实验、理论、... 随着数智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工程系统日趋复杂,涉及的知识领域高度交叉,力学角色快速变化,对相应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本文探索了力学基础和应用并重的“腰鼓型”知识结构与交互的动力学特征,构建了以受教育者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驱动4种科学范式融合培养(“X-4范式”)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希望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本科教育 范式 核心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岩石破裂时空观(一):科学定义及应用前景
14
作者 王运敏 刘祥鑫 游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裂问题的研究历程,所存在的不足在于人为将时序和空间特征割裂研究。究其本质,是对岩石破裂的时空一致性缺乏深度认知。在此背景下,分别从唯物主义哲学和物理学发展的视角总结了事物的时空变化性和物质运动的时空延展性规律,以能量时空性为主线,提出了岩石破裂时空观学术思想,从“岩石→能量→破裂”完全统一角度定义了岩石破裂时空观。结合新时代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岩石破裂时空观理论体系的提出将为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第四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岩石破裂时空观 时空一致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第四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文学空间研究新领域——评方英著《文学空间批评》
15
作者 陆扬 《外国语文研究》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随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空间研究”不断发展和兴盛。在此背景下,方英教授的专著《文学空间批评》为中国的文学研究贡献了一部力作,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该书结合多学科空间理论,提出“文学空间批评”,并重... 随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转向”,“文学空间研究”不断发展和兴盛。在此背景下,方英教授的专著《文学空间批评》为中国的文学研究贡献了一部力作,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该书结合多学科空间理论,提出“文学空间批评”,并重点讨论了该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空间批评的研究范式和问题域、文学空间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话题(处所意识、文学绘图、地理批评等)、文学中的主要空间类型、空间与权力、空间与存在、空间与意识形态、空间与性别、空间与伦理等;并对经典文本展开空间批评;由此建构起该研究领域的初步理论体系。该书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新问题,引入了新理论,探索了文学批评新路径,提出了有价值的新观点。此外,该书还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空间批评》 方英 研究范式 问题域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the Inflection Point in Network Development
16
作者 Wu Hequan 《China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i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growth rate of communication users,network bandwidth,and service revenu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is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growth rate of communication users,network bandwidth,and service revenue.We also analyze the shift in the focus of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om aspects such as information sources,mobile terminals,wireless channels,core networks,edge clouds,data perception,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Finally,we briefly outline the new paradigm for network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in the intelligent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w R&D parad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iter Stance in Citations: An Ethnolinguistic and Paradigmatic Perspective
17
作者 解超群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9期215-216,共2页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writer stance is projected in citation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dataset consisted of 120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rticles(RAs)that were authored by Anglophone and Chin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writer stance is projected in citation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dataset consisted of 120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rticles(RAs)that were authored by Anglophone and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s.ANO?VA tests revealed marked cross-language and cross-paradigmatic differences in stance-based dialogic eng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ATION WRITER STANCE LANGUAGE parad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itioning Theory in Paradigms
18
作者 付小秋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2期204-205,共2页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ory and paradigm to a researcher. It starts from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definition of the two terms, by using the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ory and paradigm to a researcher. It starts from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definition of the two terms, by using the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examples. To a good researcher, heneeds not only clarifying the paradigm his research is positioned, but also integrating the theories in his paradi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ORY paradigm interrelationship RESEA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ritical,Bio-social Paradigm in Applied Linguistics:A new Flower Blooming in the Field
19
作者 刘艾娟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3-6,共4页
In this article,som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e summarized.In addition,it is illustrated that researchers’epistemology determines their methodology.And their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als... In this article,som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e summarized.In addition,it is illustrated that researchers’epistemology determines their methodology.And their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also led by their epistemology.It is proposed that a critical,bio-social paradigm be taken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ed LINGUISTICS paradigm CRITICAL bio-soc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aradigm Shift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20
作者 张玲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nglish speakers are widely spread in the world.The English learning fashio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since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English as a langauge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nglish speakers are widely spread in the world.The English learning fashio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since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English as a langauge has shifted to a mixed cultures instead of just British and American. But the standard varieti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have been accepted as the only generally accepted forms of standard English in China.The language learning fashion in China is about to undertake a big paradigm shift.This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pattern shift in Chinese setting and therefore suggests a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apply this concept in English learning cl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digm SHIFT china MOTHER Tongue(MT) in-class 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