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optimum design method in aluminum profile extrusion mould 被引量:8
1
作者 帅词俊 肖刚 +1 位作者 倪正顺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 optimum design of aluminum profile extrusion moul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SYS software and its parameterized modeling method. The optimum dimensions of the mould were obtaine...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 optimum design of aluminum profile extrusion moul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SYS software and its parameterized modeling method. The optimum dimensions of the mould were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very uneven, and the stress convergence is rather severe in the bridge of the aluminum profile extrusion mould. The optimum height of the mould is 70.527 mm, and the optimum radius of dividing holes are 70.182 mm and 80.663 mm. Increasing the height of the mould in the range of 61.282 mm to 70.422 mm can prolong its longevity, but when the height is over 70.422 mm, its longevity redu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USION MOULD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OPTIMUM design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薇 刘冰川 +2 位作者 曲音音 吴长毅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应用成效,为优化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究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中的应用成效,为优化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456例,包括男性290例,女性166例,平均年龄(49.4±16.9)岁。根据是否进行术前MDT讨论,将患者分为MDT讨论组和非MDT讨论组。MDT总体执行流程包括:启动与医务处备案、收集资料与初次MDT讨论、告知患者诊疗方案并严格执行、病情变化需再次MDT讨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风险分级、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病因与部位等资料的差异。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与结局指标包括入院后达到创面愈合所需的手术次数、创面愈合后的复发率、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严重心血管事件、静脉血栓栓塞症、脑卒中及谵妄等)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MDT讨论组患者189例,非MDT讨论组患者26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症、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因与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T讨论组与非MDT讨论组患者获得创面愈合所需的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1±1.1)次与(2.8±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种差异在糖尿病溃疡、外伤或手术后感染、放疗后不愈合等3个病因造成的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DT讨论组患者在创面痊愈后的复发率是18.0%,稍高于MDT讨论组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非MDT讨论组的发生率也较MDT讨论组高(3.7%vs.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MDT讨论组的评分显著高于非MDT讨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 vs.91.1,P=0.028)。结论: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够显著减少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住院手术次数,提升治愈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优化慢性难愈合创面临床诊疗成效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合创面 多学科诊疗 手术次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妇科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冬青 任卿 +2 位作者 李谦 方芳 刘敬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妇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妇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9%)低于对照组(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腔镜手术 预见性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安全管理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勍 赵大仁 +4 位作者 李超 蒋帅 岐宏政 黄翔 张挥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 调查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安全管理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34家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开展的基本情况、手术量和手术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34家三级公立医院中,2023年出院患者四级... 目的 调查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安全管理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34家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开展的基本情况、手术量和手术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34家三级公立医院中,2023年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18.96%,低于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2年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水平;部分医院未建立四级手术工作领导小组(占17.65%)、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占14.71%)、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各科室相关专家库(占41.18%)、多学科联合查房(占23.53%)、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监测及评价机制(占20.59%)。结论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量有待继续提升,建立标准化的四级手术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公立医院 四级手术 安全管理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肌壁间妊娠10例
6
作者 王文莉 叶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肌壁间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4年12月宫、腹腔镜联合诊治10例子宫肌壁间妊娠资料。术前诊断为输卵管妊娠2例,宫角妊娠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6例。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确诊为子宫肌壁...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肌壁间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4年12月宫、腹腔镜联合诊治10例子宫肌壁间妊娠资料。术前诊断为输卵管妊娠2例,宫角妊娠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6例。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确诊为子宫肌壁间妊娠,实施宫腔镜或腹腔镜肌壁间妊娠病灶切除术。结果无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3个月复诊,hCG均为阴性。结论子宫肌壁间妊娠易误诊为输卵管或宫角妊娠,需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定位孕囊位置,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探查明确妊娠部位后实施妊娠病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壁间妊娠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数智化管理
7
作者 史莉 刘金莲 +5 位作者 罗丽燕 勾雪梅 李金璐 杨硕 李佩涛 李葆华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价数智化管理模式在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微创手术管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从团队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院前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构建数智化的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管理模式,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待... 目的:评价数智化管理模式在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微创手术管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从团队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院前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构建数智化的生殖微创日间手术门诊管理模式,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患者的平均等待入院时间、当日手术取消率及满意度。结果:应用数智化管理模式后,患者平均等待入院时间、当日手术取消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数智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殖微创日间手术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医学 微创外科 日间手术 数智化 管理模式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首例报道
8
作者 王晓鹏 王艳 +3 位作者 马云涛 苏河 牛向东 狐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6 km)。手术总时长120 min,其中装机时间3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90 min。术中网络延迟(55.16±25.33)ms,丢包率0.01%~0.1%。未发生网络中断等网络不良事件,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网络 远程机器人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网络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9
作者 张洁 曹星雪 +4 位作者 王新静 李昌龙 王林 陆宇晗 武爱文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4-889,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加速患者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月至3月纳入符合条件的6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加速康复外科组,... 目的 :探讨超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加速患者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月至3月纳入符合条件的6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于2023年4月至8月,纳入7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超加速康复外科组,实施超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7.21 (11.80,36.00) h,首次排便时间为37.61(25.48,56.33) h,术后住院天数为(2.11±0.98)d,治疗费用为7.60(6.71,8.25)万元,均显著早于/短于/少于加速康复外科组的53.89(32.21,60.21) h、75.30(55.67,100.88) h、(6.24±2.20) d和9.06(8.26,9.71)万元(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模式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超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赵云华 何玉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26-4931,共6页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5)和改良组(n=3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差异、病程、手术的时程、术中的出血、住院的时间和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常规门诊复查随访。手术结果的评价采用数字评定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改良Macnab标准。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的对比,比较手术前后多次测量NRS评分采用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形式描述,组间对比应用精确概率法或χ_(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的随访时间和等级分组资料。结果表明:疼痛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总体方差值F_(within)=197.477,P=0.001),两组之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组间总体方差值F_(interg)=1.701,P=0.203),时间因素对于两组结果的影响并没有不同(交互效应值F_(inter)=2.231,P=0.108)。术后6个月,改良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6,P=0.046)。两组患者术后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并没有明显不同(术后结果的分布情况U=782.000,P=0.308)。可见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采用改良的黄韧带处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或者增加手术出血量,在去除突出椎间盘的同时,能够保留相关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符合微创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微创性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治疗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肖婧 杨明霞 +3 位作者 汤爱珍 李腾龙 张良 陈柳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治疗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接受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治疗的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患者为试验组,30例单纯口服异维A酸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治疗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接受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治疗的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患者为试验组,30例单纯口服异维A酸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后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23.33%;试验组半年复发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维A酸联合去顶术是治疗头皮穿掘性蜂窝织炎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起效,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掘性蜂窝织炎 头皮 异维A酸 去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在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润 徐敏 +1 位作者 张海波 朱益雷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在心脏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早期间断肠内营养与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前瞻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在心脏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早期间断肠内营养与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前瞻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与血糖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相关结局指标、血糖管理质量指标及病人预后指标。结果:实施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方案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相关指标(血清前清蛋白、血红蛋白、7d热卡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使用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间断肠内营养联合血糖优化管理可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血糖波动,提升血糖管理质量,促进病人转归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血糖管理 间断喂养 心脏外科术后 应激性高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的上尿路修复手术技术与临床结局
13
作者 余霄腾 黄奕瑄 +11 位作者 李新飞 陈昶甫 赵方舟 应鸿刚 陶子豪 张一鸣 徐丽清 李志华 杨昆霖 周利群 李学松 赵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0-675,共6页
目的:总结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患者接受上尿路修复重建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结局。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71例接受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总结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患者接受上尿路修复重建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结局。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71例接受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症状缓解、肾积水程度改善或未再加重、肾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且保持稳定。结果:上、中、下段输尿管狭窄患者分别为36、9、15例,另有11例患者为多段狭窄。中位狭窄长度为5.0(3.0~15.0)cm。上段输尿管狭窄最常用的修复方式为口腔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13/36,36.1%)和阑尾补片输尿管成形术(8/36,22.2%);中段输尿管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长度,可选用球囊扩张术(1/9,11.1%)、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1/9,11.1%)、自体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3/9,33.3%)和回肠代输尿管术(4/9,44.4%);下段输尿管狭窄患者最常用的修复方式为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0/15,66.7%);所有多段狭窄患者均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4.2(6.1~107.1)个月,总体成功率97.2%。结论:结石相关输尿管狭窄个体差异大,根据具体狭窄位置和长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输尿管狭窄 修复重建 输尿管镜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手术对绝经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性功能改善的作用
14
作者 庄新荣 张桂香 +2 位作者 李杰 高秀娟 张雅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性手术对绝经前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盆底重建性手术79例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性手术对绝经前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盆底重建性手术79例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性功能得以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79例患者术后PFDI-20评分由术前53.13(29.17,75.00)分降至8.33(0,1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Q-12评分由术前的33.46±7.68分术后增加至37.20±4.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感因素、身体因素及伴侣因素3方面术后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性功能改善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性功能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在年龄、POP病程及保留子宫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OP病程<2年是患者术后性功能得以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689,95%CI 1.355~10.047,P=0.011)。结论:绝经前POP患者经盆底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均得以显著改善,年轻患者在出现POP症状2年内行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有助于术后性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性功能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完全再通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刘然 王平平 +5 位作者 陈虹秀 李娜 周福波 赵文博 马青峰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3—9月因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导致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VT。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dCA检查的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根据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通过传递函数分析获取EVT术后12 h和术后5 d dCA的超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及低频的相位差、增益、一致性以及两次检查VLF相位差的差值(Δ相位差)等参数。EVT后3个月采用mRS评估临床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接受EVT的AIS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者43名,AIS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7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12 h的患侧VLF相位差明显受损[(39.31±24.11)°vs.(65.26±19.87)°]。预后良好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明显好转[(54.95±21.78)°vs.(38.74±22.33)°,P=0.004],但预后不良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未见恢复[(24.54±16.35)°vs.(40.27±27.60)°,P=0.0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EVT的AIS患者患侧相位差与临床预后不良明显相关(校正后OR 0.911,95%CI 0.854~0.972,P=0.005)。Δ相位差(相位差5d-相位差12 h)是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OR 1.061,95%CI 1.016~1.109,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5 d VLF相位差为35°是预测AIS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最佳界值(AUC 0.878,95%CI 0.756~1.000,P<0.001)。结论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dCA功能受损。第5天相位差、Δ相位差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dCA可能为接受EVT的AIS患者提供一种预测临床预后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血管成像 神经病学 卒中 超声 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预测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郭迎春 张雪亚 李晓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2347例,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1760例)和验证集(587例)。基于训练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Sta... 目的: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2347例,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1760例)和验证集(587例)。基于训练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和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发生低氧血症914例,验证集305例。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吸烟史、心包积液、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年龄≥50岁、BMI≥25 kg/m^(2)、体外循环时间≥195 min共6个因素,OR(95%CI)分别为5.421(3.445~8.531)、1.973(1.598~2.435)、4.174(2.900~6.007)、2.730(2.082~3.581)、5.063(3.118~8.221)和7.298(4.244~12.550)。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该模型预测的AUC(95%CI)分别为0.737(0.715~0.759)和0.716(0.676~0.75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均有较高的一致性,DCA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构建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主动脉夹层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的管理
17
作者 袁华娣 贺红 +4 位作者 高丽燕 韩娜菲 吴小燕 洪萍花 林吒吒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科学管理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抗血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首次行日间手术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3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科学管理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抗血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首次行日间手术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3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栓药物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应用前馈控制模式开展药物管理。结果:实验组因抗血栓药当日手术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P=0.009);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7);培训前后,护士在抗血栓药的种类和名称、停用抗血栓药物时间、替代药物名称和用法3个方面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模式用于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可降低当日手术取消率,提高老年日间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护士抗血栓药物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老年患者 日间手术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18
作者 程虎 李雪燕 +3 位作者 程逍 亚力·亚森 吴建江 王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818,共6页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 目的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Ⅲ或Ⅳ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HA组(n=82)与对照组(n=124)。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切皮前、术后6、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损伤标记物ta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 IL-6、IL-8、TNF-α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IL-6、IL-8、TNF-α、tau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IL-6、TNF-α和tau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脑损伤标记物浓度,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术后谵妄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静脉瘤内血栓所致肺栓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袁东 刘涛 +1 位作者 张嵴明 李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2014年7月-2023年7... 目的报告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腘静脉瘤内血栓脱落所致肺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2014年7月-2023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总结该病的诊疗方法。结果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5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腘静脉瘤合并瘤内血栓形成、肺栓塞,遂分期对肺栓塞及腘静脉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个月复查未见血栓形成,出院后无胸闷气短症状出现。共检索出11篇英文文献,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2例在滤器置入后行腘静脉瘤手术。通过复习文献可知,腘静脉瘤病因不明,诊疗尚无统一标准;截至目前,手术仍为治疗的优先选择。结论腘静脉瘤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该病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肺栓塞,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合并肺栓塞,特别是复发肺栓塞的患者,建议在完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前提下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静脉瘤 血栓 肺栓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
20
作者 明安晓 邵一峰 +2 位作者 刁美 李颀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在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0月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年龄7.5岁(2.4~16.3岁),入院前腹痛时间(20.6±10.6)h,术前超声检...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在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0月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中位年龄7.5岁(2.4~16.3岁),入院前腹痛时间(20.6±10.6)h,术前超声检查阑尾直径(0.92±0.15)cm,15例合并阑尾粪石。脐部纵切口长约1.5 cm,置入5 mm trocar(长约15 cm)和30°腹腔镜,5 mm短trocar(长约9 cm)和操作抓钳,探查腹腔,分离粘连,抓钳抓住阑尾末端,切开两trocar之间的组织,将阑尾提出腹外结扎、切除。结果31例阑尾周围无明显粘连,阑尾提出顺利;7例阑尾周围粘连,腹腔镜下钝性分离后将阑尾末端经脐部切口提出,自阑尾远端游离松解粘连后将阑尾完整提出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1±8.6)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术后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术后均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电话随访2~68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无腹痛等不适。结论经脐腹腔镜辅助体外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疗效确切,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复杂性阑尾炎 儿童 经脐手术 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