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1
作者 CHEN Hai-sh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7-288,共2页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que is a better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 l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concept, description method and some fa miliar style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merits of using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o guid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also present a gene ral design method for component. Its applications are finally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architecture component technology soft wa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GR Software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2
作者 He Zhongxiong and John Wei(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0年第1期84-85,共2页
The work of quantitative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being of great complexity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as become a quite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 The work of quantitative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being of great complexity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as become a quite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sts who are engaged in this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R A FGR software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OTA技术综述
3
作者 秦贵和 董晓慧 +1 位作者 高天宇 王楚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车载OTA(Over-the-Air)技术应运而生。车载OTA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载软件系统的远程修复及更新,降低车辆维护成本,提升车主用车体验。简述OTA技术的系统架构、升级策略及技术路线;归纳总结车载OT...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车载OTA(Over-the-Air)技术应运而生。车载OTA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载软件系统的远程修复及更新,降低车辆维护成本,提升车主用车体验。简述OTA技术的系统架构、升级策略及技术路线;归纳总结车载OTA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说明车载软件远程刷写涉及的差分升级、回滚重刷及安全机制三大关键技术,并从设计原则、更新方式、刷写流程分别论述车载OTA系统的升级方案;从汽车软件升级新需求和5G车联网技术两方面展望车载OTA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信息技术 车载OTA 远程升级 软件刷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三维体高效布尔运算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4
作者 张永亮 王家润 吴乾坤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7,327,共10页
高效、稳健的复杂三维体布尔运算是地理信息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难点提出软硬件协同加速计算框架。在软件层面采用多种算法加速优化技术,包括:降维碰撞检测、三维多边形保留与丢弃的原则、新生成三维多边形的构建方法、三维线段与三维... 高效、稳健的复杂三维体布尔运算是地理信息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难点提出软硬件协同加速计算框架。在软件层面采用多种算法加速优化技术,包括:降维碰撞检测、三维多边形保留与丢弃的原则、新生成三维多边形的构建方法、三维线段与三维多边形的高效求交、三维点或三维多边形与三维体包含关系的高效判断;基于以上加速优化技术提出一套高效的计算框架;在硬件层面基于GPU的众核算力加速计算,提出软硬件协同加速计算框架。实验证明,该计算框架高效性且稳健性,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软件层面计算框架效率提高3倍左右,软硬件协同加速框架将效率进一步提高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优化技术 降维碰撞检测 高效 众核算力 软硬件协同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制造业碳减排?
5
作者 李计广 宫方茗 王元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企业中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制造业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水平提升效应、管理效率优化效应以及融资约束削减效应3个途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不同能源类型的碳排放和不同行业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即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煤炭和油气相关的碳排放强度,对汽车行业生产过程中因使用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以及化工行业因使用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加速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以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快钢铁等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专利 软件著作权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软件专业为例
6
作者 郎振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信息技术”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均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课程思政教学存在育人目标不够明确、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专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影响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高职软件专业授课特点,以学... “信息技术”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均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课程思政教学存在育人目标不够明确、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专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影响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高职软件专业授课特点,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统领、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方法为依托、以教学活动为抓手、以教学评价为保障的课程思政新型教学模式,全程融入思政元素,正向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 OBE理念 高职软件专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InSAR观测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现今地表沉降——以陕西三原地区为例
7
作者 曹曦予 葛伟鹏 +2 位作者 张波 朱俊文 平孜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沉积盆地地下水开采与回灌能够引起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产生盆地地表沉降与隆起,引起盆地大范围的地裂缝、沉陷等地质灾害。为研究关中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灾害的关系,处理了2015~2022年Sentinel-1A卫星的升轨SAR数据,揭示关... 沉积盆地地下水开采与回灌能够引起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产生盆地地表沉降与隆起,引起盆地大范围的地裂缝、沉陷等地质灾害。为研究关中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灾害的关系,处理了2015~2022年Sentinel-1A卫星的升轨SAR数据,揭示关中盆地区域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多条活动断裂围限的陕西省三原县县城区域地表沉降较显著;利用MODFLOW软件开展了地下水模拟工作,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反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沉降变形受到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区域活动断裂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起阻隔作用;联合InSAR技术与MODFLOW软件可识别地下水开采抽取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地表沉降现象,有助于探讨沉积盆地地表沉降灾害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沉降 Sentinel-1A卫星 INSAR技术 数值模拟 MODFLOW软件 关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脑-机接口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8
作者 龚晓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221,共4页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控制反馈模块,形成“硬件层—算法层—应用层”全链条实验教学载体;在课外鼓励学生积极交叉创新实践,使学生经历“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应用实现”过程。该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在生物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软硬协调 交叉创新 智能信息处理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9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keeping abre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ldwide,repor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keeping abre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ldwide,report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on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areas.The journal welcomes high quality original papers from a wide range of countries.The scope of the journal includes systems engineering,military systems,electronic technology,def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software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reliability,comput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and other topics in all 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quality original papers control theory systems engineeringnilitary defens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ystems engineering ELECTRONICS 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onics software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和仿真分析
10
作者 曹海燕 王慧慧 +2 位作者 赵鹤然 孙晓东 张颖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1,共4页
对微器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电容式MEMS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设计方案,使MEMS结构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性能与... 对微器件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电容式MEMS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设计方案,使MEMS结构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通过Ansys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性能与敏感膜的形状和尺寸有关系。在所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1200μm方形膜结构的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到218.89 pF/MPa,而且高压范围内的灵敏度和线性度较低压范围的好。该结构的传感器工艺流程简易,仿真研究结果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ANSYS软件 敏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与GIS技术在页岩气地质调查和井场选址中的应用: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
11
作者 罗真富 谢洪斌 +3 位作者 谭德军 吴欣蔓 曾祥亮 蒲达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 为了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能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基础地质特征及地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井场位置,提高勘查效率和减少勘查成本,本文以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开展了地质解译和井场选址。以资源三号和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本次地质解译建立了33个地层单元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在1∶5万地质图基础上补充和修正了50条地层界线和143条断裂构造,通过遥感分析,进一步获取了研究区地层和断裂构造特征。为了获取最佳井场位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解译获取的断层和地层也用于井场选址,进一步优化井场适宜性评价因子和分级指标,选取坡度、断层、道路、水系、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红线、居住用地和冲积物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和GIS叠加分析得到井场适宜地,综合考虑地层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确定最优井场位置。首次采用LocaSpaceViewer软件实现地表三维可视化和井场景观室内浏览,辅助技术人员开展后期工作,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遥感地质解译成果和优选井场与实际情况一致。结果表明:在页岩气勘查工作中,利用RS和GIS技术有效获取的基础地质特征和优选井场可以为页岩气地质调查、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及后期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遥感解译 GIS技术 井场选址 LocaSpaceViewer软件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琳 杨泽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将岗位标准、比赛内容、证书要求融入课程。“岗课赛证”融通为... 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将岗位标准、比赛内容、证书要求融入课程。“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岗课赛证”融通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全过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融通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教学资源开发 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复杂数值模拟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模式设计
13
作者 程成 陈鲁愚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2,85,共8页
数值模拟技术与装备研发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数值模拟系统正在朝大型化、复杂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船舶总体性能的预报、评价、优化三个重要环节的数值模拟研究高度依赖国外商用软件,亟需集多学科融合方法和数据知识化工程为一体,开... 数值模拟技术与装备研发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数值模拟系统正在朝大型化、复杂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船舶总体性能的预报、评价、优化三个重要环节的数值模拟研究高度依赖国外商用软件,亟需集多学科融合方法和数据知识化工程为一体,开展数值模拟系统的自主研发。以此为目标,总结工业软件发展历程上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众创共享”、知识协同应用、面向智能的船舶总体性能数值模拟系统研发理念,以期实现船舶总体性能研发模式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系统 工业软件 船舶总体性能 信息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辅助调整颌位流程的临床新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衍吉 刘洋 尹德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根据MRI数据进行评估将148个关节分为正常盘-髁关系组(正常组)、可复性盘移位(DDWR)组以及不可复性盘移位(DDWoR)组,用CT数据重建患者口颌系统三维模型并构建个性化参考系进行颌位调整,将调整后的咬合关系输出打印为咬合导板,患者佩戴后行MRI复查。测量不同组别调整颌位前后患者髁突及关节盘的移位量和方向以及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评估其与髁突移位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下移动(-0.60±0.62)、(0.51±0.71) mm;在DDW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上移动(-1.33±1.38)、(-0.09±1.31) mm;在DDWo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前、下移动(0.49±1.76)、(1.35±1.76) mm。在3组中,患者的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在调整颌位后都减小。所有患者在调整颌位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结论使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调整颌位能够简化流程、降低技术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盘-髁结构及症状,在治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位调整 数字化技术 AVIA软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压钻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伟 付加胜 +1 位作者 郭庆丰 赵庆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复杂难动用领域发展,涌、漏、塌、卡等井下风险显著增加,亟需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且具有智能化操控能力的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加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实现早期精准...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复杂难动用领域发展,涌、漏、塌、卡等井下风险显著增加,亟需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且具有智能化操控能力的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加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实现早期精准复杂工况预测,更快、更准地控制并消除钻井风险。在调研国内外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智能控压在智能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等装备方面,以及井下复杂深度学习识别方法、智能决策分析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试验初步验证了其显著的技术优势,但仍有待现场充分验证与完善。建议进一步加速控压钻井技术与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建立支撑复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智能控压钻井技术体系,助力我国油气工程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智能化 关键技术 装备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器技术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软硬件适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嘉 刘家宏 +2 位作者 梅超 王佳 高希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2,205,共6页
随着国产化软硬件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将现行的计算程序适配到国产硬件和操作系统上是科学研究和业务化应用的关键,亟待探索提出专业计算模型的软硬件适配方法。现有关于专业计算模型的软硬件适配方法存在缺乏通用性、硬件依赖性强等问题... 随着国产化软硬件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将现行的计算程序适配到国产硬件和操作系统上是科学研究和业务化应用的关键,亟待探索提出专业计算模型的软硬件适配方法。现有关于专业计算模型的软硬件适配方法存在缺乏通用性、硬件依赖性强等问题。鉴于此,系统解析了国产化适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比了现行的软件适配技术,筛选出容器技术作为水文水动力模型的国产适配技术。容器技术可将应用程序打包成独立的运行环境,摆脱对底层架构和操作系统的依赖。以水文水动力模型TELEMAC为例,详细说明了Docker镜像构成原理,并通过Dockerfile文件构建了TELEMAC镜像环境,开展了计算案例的验证。结果表明TELEMAC镜像能够安全运行在以鲲鹏920处理器为核心的openEuler和麒麟V10等国产软硬件平台上,且案例计算结果与标准结果相一致,模型计算效率高,实现了专业科学计算模型的国产化软硬件适配,该研究可为其他软件国产化适配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模型 国产化适配 TELEMAC软件 镜像环境 Dock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树的组网服务管控架构及调度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睿涛 高先明 +3 位作者 黄姣蕊 杨春刚 黄韬 李芫芫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7-3556,共10页
传统互联网为实现端到端安全、可靠、实时的网络业务保障,需要在网元节点部署多类组网服务。然而,现有大多数网络设备只提供网络接入和路由等服务功能,缺乏安全、可靠、实时的服务设计。基于开源网络操作系统(software for open network... 传统互联网为实现端到端安全、可靠、实时的网络业务保障,需要在网元节点部署多类组网服务。然而,现有大多数网络设备只提供网络接入和路由等服务功能,缺乏安全、可靠、实时的服务设计。基于开源网络操作系统(software for open networking in the cloud,SONiC)、容器技术和行为树设计一种组网服务管控架构及调度方法,实现面向网络业务保障的组网服务部署,将组网服务部署可编程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并进行仿真测试。所述组网服务管控架构及调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网络设备能力,利用行为树高效协调管控调度过程中的状态转化,保障组网服务的交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树 容器技术 SONiC 组网服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机械臂安全关键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18
作者 胡玉茜 张思博 +3 位作者 牛嘉祥 禹霁阳 孙勇 唐自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空间站机械臂因其运动范围大、运动路径多变、控制精度要求高等复杂性,对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机械臂软件具有信息流处理多、控制功能复杂、实时性高的特点。文章根据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安全关键软件的开发设计工作,基于软件... 空间站机械臂因其运动范围大、运动路径多变、控制精度要求高等复杂性,对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机械臂软件具有信息流处理多、控制功能复杂、实时性高的特点。文章根据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安全关键软件的开发设计工作,基于软件系统设计的概念,使用软件故障树分析(SFTA)和软件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SFMEA)开展软件开发要点研究,分析了软件安全关键要素;对安全关键软件研制过程中的更改控制及应用环境控制进行总结,并介绍了地面验证与在轨应用情况。这些研究结果对提升航天器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机械臂 安全关键软件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煤矿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建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目前煤矿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①系统功能局限于某一段流程管控,导致瓦斯抽采业务管理覆盖不全、措施落实不到位。②基于传统的“烟囱式”IT架构,导致子系统分散、数据利用率低、协同能力差,后期子系统融合代价大、系统扩... 目前煤矿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①系统功能局限于某一段流程管控,导致瓦斯抽采业务管理覆盖不全、措施落实不到位。②基于传统的“烟囱式”IT架构,导致子系统分散、数据利用率低、协同能力差,后期子系统融合代价大、系统扩展不便。③瓦斯抽采过程仍存在较多的人工环节,系统智能化、自动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煤矿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系统。基于发布/订阅模式开发了瓦斯抽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流程,促进了数据的解耦和共享,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实现了瓦斯抽采管网数据、钻孔作业及轨迹数据、设备工况数据、达标评判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采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三维抽采系统模型,达到了井上下抽采系统的立体化展示。基于规则引擎技术,根据订阅的Topic对经过消息中心处理后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判断,可进行告警消息的推送,并将处理后的传感器数据存入数据库中,以实现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的自动化、流程化运行。利用机器视觉视频分析技术识别钻杆根数,从而实现钻孔过程的钻杆根数(钻孔深度)的自动计数和钻孔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结合钻孔测量仪器,实现了钻孔轨迹左右、上下偏差分析及可视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瓦斯抽采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查看瓦斯智能抽采管控系统软件,可实时快速地了解各抽采面抽采情况、抽采评判情况、钻孔工程施工情况、系统故障情况,提高了瓦斯抽采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煤矿瓦斯抽采 智能管控软件 机器视觉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设计
20
作者 彭建森 马英 刘忠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20,共8页
在5G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清音频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传输速率、延迟、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更高的传输需求,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eLabRadio软件和eNodeX 10F-DS硬件设备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该... 在5G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清音频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传输速率、延迟、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更高的传输需求,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eLabRadio软件和eNodeX 10F-DS硬件设备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清音频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CVSD编码、卷积和差分组合信道编码、BPSK调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无硬件仿真、自发自收和一发一收三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音频传输系统。经过测试验证可知:当发射衰减为10 dB、接收增益为50 dB时,该系统能够在0~6 m距离内实现高质量、低延迟的音频文件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固定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为2 m、发送衰减为10 dB,当接收增益为30 dB和在50~60 dB范围内时,音频的传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高清音频传输 软件无线电技术 eLabRadio软件 eNodeX 10F-DS硬件设备 抗干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