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speed tracked vehicle model order reduction for static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1
作者 Luca Dimauro Simone Venturini +2 位作者 Antonio Tota Enrico Galvagno Mauro Velardocchi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9-110,共22页
In this paper, a model order reduction strategy is adopted for the 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ur simulation of a high-speed tracked vehicle. The total number of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structure is condensed through a... In this paper, a model order reduction strategy is adopted for the 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ur simulation of a high-speed tracked vehicle. The total number of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structure is condensed through a selection of interfac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significant global mode shapes, for an approximated description of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The methodology is implemented in a customised open-source software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efforts. The modelled tracked vehicle includes the sprung mass, the unsprung masses, connected by means of torsional bars, and all the track assemblies, composing the track chain. The proposed research activit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ck chain,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vehicle speed, on statics and vehicle dynamics, focusing on vertical dynamics. The vehicle respon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oth in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In this last case road-wheel displacements are assumed as inputs for the model,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hence considering several road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amplitudes and characteristic excitation frequencies.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proven a high fidelity in model order reduction approach an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track chain in the global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tracked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ked vehicle dynamics Rubber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Modal analysis OPEN-SOU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LQR control algorithm using superelement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XU Qiang CHEN Jian-yun +2 位作者 LI Jing YUAN Chen-yang ZHAO Chun-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429-2442,共14页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control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s.One important issue for LQR control algorithm is the reduction of structure's degrees of free...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control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s.One important issue for LQR control algorithm is the reduction of structure's degrees of freedom(DOF). In this work, an LQR control algorithm with superelement model is intended to solve this issue leading to the fact that LQR control algorithm can be used in large finite element(FE) model for structure. In proposed model, the Craig-Bampton(C-B) method, which is one of the component mode syntheses(CMS), is used to establish superelement modeling to reduce structure's DOF and applied to LQR control algorithm to calculate Kalman gain matrix and obtain control forces. And then, the control forces are applied to original structure to simulate the responses of structure by vibration control.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proposed model using synthesized mode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LQR control when the DOF of structure is large. And the accuracy of proposed model is well. Meanw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has more effects of vibration absorption on the ground structures than underground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control algorithm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cms Craig-Bampton (C-B) method superelement vibrat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不确定模型更新
3
作者 张勇 赵岩 欧阳华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由于螺栓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观特征,数值模型中无法避免的会引入不确定性。针对螺栓设计中参数不确定性量化问题,一种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随机模型更新方法被提出。首先考虑高阶剩余模态的影响,推导了适用于螺栓组... 由于螺栓结构中存在复杂的微观特征,数值模型中无法避免的会引入不确定性。针对螺栓设计中参数不确定性量化问题,一种基于高精度模态综合法的螺栓连接组合结构随机模型更新方法被提出。首先考虑高阶剩余模态的影响,推导了适用于螺栓组合结构弹性交界面的高精度模态综合法;之后,在贝叶斯推理框架下,通过组合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概率分布,建立螺栓连接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并借助DRAM(delayed rejection adaptive metropolis)抽样方法量化参数的不确定性。数值算例表明,针对各子结构之间自振频率差别较大的结构,与模态综合法相比,本研究方法在较少子结构模态参与的情形下,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模型更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随机模型更新 贝叶斯方法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多重模态减缩策略及其在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上的应用
4
作者 姚毅 黄行蓉 +2 位作者 管晓乐 徐迅 张大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众多,多部件高维复杂系统计算量大,导致动力学分析困难、计算时间长,进而影响转子结构设计和动力学验证的效率。基于部件模态综合方法,提出一种针对多部件高维复杂系统降维计算的多级模态减缩策略。对每个单独的子结... 航空发动机转子部件众多,多部件高维复杂系统计算量大,导致动力学分析困难、计算时间长,进而影响转子结构设计和动力学验证的效率。基于部件模态综合方法,提出一种针对多部件高维复杂系统降维计算的多级模态减缩策略。对每个单独的子结构利用固定界面模态减缩,并行减缩各子结构的内部自由度,同时完整保留子结构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子结构组合定义新一级的子结构,应用多级模态减缩策略提升降维减缩效果,结合多重模态减缩方法,构建界面分支模态,可显著降低转子有限元模型的维数,同时保留关键子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和系统整体关键动力学特性。此计算策略被用于某弹用发动机转子系统低维减缩模型的建立,利用减缩模型提升了转子动力学分析的效率,加速轴承刚度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与ANSYS计算相比,转子动力学分析所需时间降低了99.5%,精度误差不超过0.1%,该计算策略可用于多部件高维复杂系统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部件模态综合 多级模态减缩 模态减缩 部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综合的子结构主模态截断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兴泉 邓兆祥 +2 位作者 李传兵 章竟成 李英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了减少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方法中保留的子结构主模态数,分别采用频率截断和有效模态质量截断两种方法进行截断,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最终得到适合结构低频动态特性计算的主模态截断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频率截断法保留的主模态不到... 为了减少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方法中保留的子结构主模态数,分别采用频率截断和有效模态质量截断两种方法进行截断,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最终得到适合结构低频动态特性计算的主模态截断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频率截断法保留的主模态不到有效质模态量截断法的1/2,采用2~3倍的最高关心频率进行主模态截断,能保证结构低频动态特性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所保留的主模态,更能反应子结构在关心频率范围内系统振动的变形模式;有效模态质量法不能判断各子结构间主模态对系统动态特性作用的相对大小,这使小尺寸高刚度的子结构保留多余的模态,其计算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 子结构 振动 频率 有效模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转子系统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寇海江 袁惠群 +1 位作者 李岩 杨文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7,共5页
针对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大规模网格问题,提出用于该类结构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对前两级整体叶盘进行静、动频分析,给出了影响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精度的模态截断数的选取原则,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盘片轴一体... 针对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大规模网格问题,提出用于该类结构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对前两级整体叶盘进行静、动频分析,给出了影响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精度的模态截断数的选取原则,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静、动频,给出了旋转作用对该系统模态的影响.比较整体叶盘与一体化转子的模态结果发现,引入转轴的作用使叶片振型对应的动频降低,且一体化转子振型中存在叶片、轮盘及转轴之间的耦合振型,这阐释了利用预应力模态综合法进行大规模网格盘片轴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片轴一体化转子 模态综合法 动频 静频 预应力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立柱式堆垛机碰撞振动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梁 张方 +2 位作者 秦远田 蒋祺 朱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3-1147,1290,共6页
双立柱式巷道堆垛机的货笼和立柱存在间隙,在加速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引起货笼和立柱的结构振动,限制了堆垛机运行速度并且降低了其安全性能。针对此问题,基于模态综合法,利用Nastran计算了立柱框架结构模态,通过锤击试验验证了有限元... 双立柱式巷道堆垛机的货笼和立柱存在间隙,在加速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引起货笼和立柱的结构振动,限制了堆垛机运行速度并且降低了其安全性能。针对此问题,基于模态综合法,利用Nastran计算了立柱框架结构模态,通过锤击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将模型的模态中性文件(modal neutral file,简称MNF)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了刚柔耦合的堆垛机虚拟样机。比较分析了失效模态振型与能量法进行模态截断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并根据试验测得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调整货笼与立柱的间隙,再次计算了紧急制动情况下堆垛机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能量法进行堆垛机的模态截断能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效率,控制堆垛机立柱与货笼的间隙可以减小堆垛机的振动,对提高堆垛机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垛机 ADAMS 碰撞 振动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洋 段忠东 周道成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由于结构的动力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常规的数值迭代计算方法难以实现,提出了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缩减后结构模型的频率与振型,并将该振型转换为缩减前模型物理坐标下的振型。然后... 由于结构的动力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常规的数值迭代计算方法难以实现,提出了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缩减后结构模型的频率与振型,并将该振型转换为缩减前模型物理坐标下的振型。然后,用缩减后模型的频率和转换后的振型,共同构成模型修正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而通过优化求解实现结构的模型修正。该方法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提高了模型修正的计算效率,使大型复杂结构的模型修正成为可能。最后,对某吊杆拱桥模型进行了动态测试和模型修正,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 动力子结构 模态综合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床进给传动系统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兴玉 黄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201,共6页
利用动态子结构法研究一种外副驱动可实现 3平动自由度并联机床进给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将原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结构 ,在建立各自动力学模型后 ,借助边界条件经综合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该方法手续简便、计算效率高 ,便于讨论结... 利用动态子结构法研究一种外副驱动可实现 3平动自由度并联机床进给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将原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结构 ,在建立各自动力学模型后 ,借助边界条件经综合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该方法手续简便、计算效率高 ,便于讨论结构参数对低阶模态的影响规律 ,故为这类复杂时变系统的动刚度预估和动态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弹力动力学 建模 子结构综合 并联机床 进给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自动化码头桁架桥的固有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凯良 邱惠清 毛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应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Craig-Bampton法和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求解自动化码头低架桥桁架结构刚性连接下的固有特性,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发现双协调自由界面法的计算精度高于固定界面C-B法。以3种不同的形式划分子结构,通过比较... 应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Craig-Bampton法和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求解自动化码头低架桥桁架结构刚性连接下的固有特性,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发现双协调自由界面法的计算精度高于固定界面C-B法。以3种不同的形式划分子结构,通过比较整体结构固有频率计算结果,提出若干划分子结构的原则,得出子结构的高阶主模态的频率越高则计算精度越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基于连接子结构可经Guyan静力变换成超单元,推导了界面位移和界面力双协调的含超单元连接子结构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将该法应用于含铅芯橡胶支座弹性连接下桁架桥的固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对结构调频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法 固有特性 桁架桥 超单元 连接子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综合法在车身结构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海星 刘海立 +1 位作者 张松波 高云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1-815,共5页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在1%、5%和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模态综合 计算效率 声固耦合 N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模态质量的子结构主模态选择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兆祥 李兴泉 +2 位作者 章竟成 李英强 阳小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3-547,564,共6页
根据建筑物抗震设计中有效模态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固定界面模态综合中子结构各阶主模态的模态参与因子和有效模态质量,以及总的有效模态质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各阶有效模态质量与总的有效模态质量之比,对某样车模型的子结构主模... 根据建筑物抗震设计中有效模态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固定界面模态综合中子结构各阶主模态的模态参与因子和有效模态质量,以及总的有效模态质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各阶有效模态质量与总的有效模态质量之比,对某样车模型的子结构主模态进行截断。结果表明: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采用子结构主模态截断法,仅保留少数低阶主模态,即可使样车低频振动特性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频率 模态综合 子结构 有效模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离心压缩机叶轮结构的振动局部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帅 訾艳阳 何正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3,170,共6页
针对离心压缩机在复杂运行工况下的失谐与裂纹问题,研究裂纹与失谐对叶轮结构振动响应和振动局部化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叶轮结构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通过在裂纹界面上定义接触的形式模拟裂纹的呼... 针对离心压缩机在复杂运行工况下的失谐与裂纹问题,研究裂纹与失谐对叶轮结构振动响应和振动局部化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叶轮结构的定量分析模型,并通过在裂纹界面上定义接触的形式模拟裂纹的呼吸效应。其次,通过采用混合界面模态综合法对系统自由度进行缩减,以解决了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非线性系统动态响应时所存在的计算量大和收敛困难的问题。最终,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含裂纹的失谐叶轮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随机失谐和裂纹故障对叶轮结构振动局部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纹和失谐都会对结构的振动响应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会导致振动能量的集中和振动局部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振动局部化 裂纹 失谐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综合和移频方法的中频段模态计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兴泉 邓兆祥 +2 位作者 李英强 章竟成 王腾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190,共6页
采用基于特征约束模态降阶的模态综合方法计算结构中频段振动特性时,针对低阶特征约束模态不能截断的问题,引入了移频方法对子结构动力学方程进行变换,并推导了移频后低阶特征约束模态与系统中频段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移频方法后,... 采用基于特征约束模态降阶的模态综合方法计算结构中频段振动特性时,针对低阶特征约束模态不能截断的问题,引入了移频方法对子结构动力学方程进行变换,并推导了移频后低阶特征约束模态与系统中频段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移频方法后,低阶特征约束模态可以截断。采用该方法计算了某白车身有限元模型160~190Hz频段内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移频方法后,保留的特征约束模态阶数较少,系统振动特性的计算时间较短,说明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复杂结构中频段振动特性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 频率 结构 特征约束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阻尼振动系统的自由界面子结构综合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欢 陈国平 陆颖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955,共5页
研究了阻尼振动系统的自由界面子结构综合法。为了在最终给出的系统综合方程中考虑剩余柔度矩阵的影响,本文利用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结构保留模态矩阵构造了一种与保留模态矩阵加权正交的矩阵。在计算自由-自由结构的剩余柔度矩阵时,... 研究了阻尼振动系统的自由界面子结构综合法。为了在最终给出的系统综合方程中考虑剩余柔度矩阵的影响,本文利用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结构保留模态矩阵构造了一种与保留模态矩阵加权正交的矩阵。在计算自由-自由结构的剩余柔度矩阵时,通过这种加权正交矩阵能够避免直接对子结构刚度矩阵的求逆运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阻尼振动系统的自由界面子结构综合法。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模态 子结构 自由界面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模态综合法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攀 董兴建 孟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177,183,共5页
提出了子结构可补偿高阶截断模态且易与实验模态相结合的剩余动柔度概念,然后采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实现子结构综合。通过部分忽略高阶截断模态的动态效应给出了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表达式,简化了子结构的实验建模;基于谐波集... 提出了子结构可补偿高阶截断模态且易与实验模态相结合的剩余动柔度概念,然后采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实现子结构综合。通过部分忽略高阶截断模态的动态效应给出了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表达式,简化了子结构的实验建模;基于谐波集中力系的等效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转角动柔度间接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模态综合中的界面对接信息不足问题。克服了将实验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模态综合的技术难题,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模态综合 剩余动柔度 剩余质量 转角模态间接测量 自由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柔性车载液压机械手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振书 梅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利用动态子结构法研究一种柔性车载液压机械手的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考虑机械手动态设计和振动主动控制的实现,根据机械手各部件的实际边界约束条件,将机械手系统分解成由不同约束的连续梁构成的9个子结构,且在液压作动器的作用点设置... 利用动态子结构法研究一种柔性车载液压机械手的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考虑机械手动态设计和振动主动控制的实现,根据机械手各部件的实际边界约束条件,将机械手系统分解成由不同约束的连续梁构成的9个子结构,且在液压作动器的作用点设置约束模态坐标,以方便机械手振动主动控制方程的导出。在建立各子结构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后,借助边界条件经综合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便于讨论结构参数对低阶模态的影响规律,也为机械手的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车载机械手 动力学建模 子结构综合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混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董兴建 孟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40,72,共4页
给出了更容易由实验测量的基于剩余动柔度的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的定义式,通过部分忽略高阶截断模态的动态效应,给出了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表达式,简化了子结构的实验建模过程。提出了基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实验模型和有限元... 给出了更容易由实验测量的基于剩余动柔度的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的定义式,通过部分忽略高阶截断模态的动态效应,给出了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表达式,简化了子结构的实验建模过程。提出了基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实验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合建模方法。数值计算表明,基于剩余动柔度的剩余惯性释放附着模态更容易通过实验获得,而对剩余质量和剩余刚度的近似处理并不影响模态综合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 剩余质量 自由界面 剩余动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超单元连接子结构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凯良 邱惠清 毛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1220,1233,共7页
根据模态综合法中连接子结构的定义,认为连接子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将全部界面坐标作为主自由度的超单元.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静力变换和动力变换将连接子结构变换成超单元,推导了界面位移和界面力双协调条件下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超单... 根据模态综合法中连接子结构的定义,认为连接子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将全部界面坐标作为主自由度的超单元.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静力变换和动力变换将连接子结构变换成超单元,推导了界面位移和界面力双协调条件下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超单元间接法).该法保留了自由界面法的可大大缩减系统自由度、精度高的优点,并且由于引入了超单元连接子结构,可合理近似集中阻尼,在局部非线性结构动力分析问题中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最后,将超单元间接法应用于自动化码头桁架桥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地震反应计算,将铅芯橡胶支座视为超单元连接子结构,分析了静力变换和动力变换超单元间接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得到了在铅芯橡胶支座不同配置形式下桁架桥的固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法 自由界面 连接子结构 超单元法 铅芯橡胶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天线面对星载天线的扰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游斌弟 赵志刚 +1 位作者 魏承 赵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111,132,共6页
针对柔性天线面对星载天线的扰动问题,应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Lagrange方程,截取柔性天线面低阶模态,缩减星载天线系统的自由度,并通过轴末端与天线面交界面的协调关系,推导了大范围运动的星载天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克服了忽略天线... 针对柔性天线面对星载天线的扰动问题,应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Lagrange方程,截取柔性天线面低阶模态,缩减星载天线系统的自由度,并通过轴末端与天线面交界面的协调关系,推导了大范围运动的星载天线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克服了忽略天线面弹性变形对刚体大范围运动的影响,所建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效率高并具有足够的精度。考虑天线面为刚体和柔体情况,分别对星载天线系统进行仿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时刻柔性天线面对卫星本体姿态和天线指向影响很小,随着关节力矩持续作用,激起柔性天线面震荡,加剧自身的弹性振动,进而引起星载天线的抖动,造成卫星位姿和天线指向偏差变大,严重影响了星载天线的指向精度。结论对星载天线指向精度的分析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模态综合 柔性天线面 弹性振动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