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P-3 jet fuel injection on a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
1
作者 ZHAO Tong-bin WU Yi-sheng +2 位作者 DUAN Yao-zong HUANG Zhen HAN 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179-2188,共10页
RP-3 jet fuel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fuel for diesel engines.In this study,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P-3jet fuel under single and split injection strateg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diesel fuel.The... RP-3 jet fuel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fuel for diesel engines.In this study,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P-3jet fuel under single and split injection strateg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diesel fue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RP-3 jet fuel has slightly shorter injection delay time than diesel fuel,but this difference is negligible in actual engine operations.Further,although the lower density and viscosity of RP-3 jet fuel lead to higher volumetric injection rates and cycle-based injection quantities,the cycle-based injection mass and the mass injection rates at the stable injection stage of RP-3 jet fuel are close to or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f diesel fuel.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fuel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the second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single and split injection strategies,as RP-3 jet fuel and diesel fuel are taken for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 jet fuel diesel engine single injection pilot-main injection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浓度与活性分层的汽油小负荷压燃研究
2
作者 张蕾 张珊珊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500 r/min、燃料热量为610.4 J/cyc的小负荷工况下,单歧管策略的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层程度显著高于双歧管策略,有利于火核产生,提升着火性能,但燃烧效率低下.因此采用直喷微量柴油的策略使混合气活性大幅提升,活性基团产生与消耗速率加快,不同直喷策略导致混合气燃烧特性产生变化.在汽油预混率为86%的工况下,柴油早喷(-160°CAATDC)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热效率(ITE)分别为0.53 MPa和49.41%,NO_(x)、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水平降低,但压力升高率超限.优化喷射策略,采用多次直喷可灵活调控混合气浓度与活性分布,延缓放热进而降低压力升高率.在一次柴油早喷量为1.9 mg/cyc、二次柴油直喷量为1.0 mg/cyc时,指示热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汽油压燃 双、单歧管喷射策略 活性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雾动量法的共轨喷油器喷油稳定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赵建辉 徐煜 +2 位作者 杨贵春 徐丹 王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0,共6页
为研究共轨喷油器各喷孔喷油规律,根据动量法研发了多孔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装置;在不同的负荷工况下,使用研发的装置测量喷油器各喷孔的喷油量差异性,并与商业单次喷射仪EMI 2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喷油压力下,针对单一喷孔进行... 为研究共轨喷油器各喷孔喷油规律,根据动量法研发了多孔喷油器喷油规律测量装置;在不同的负荷工况下,使用研发的装置测量喷油器各喷孔的喷油量差异性,并与商业单次喷射仪EMI 2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喷油压力下,针对单一喷孔进行喷孔喷油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喷油压力下,喷油量波动率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而降低,整体上喷油量波动率为10%~20%,此时针阀无法完全打开,针阀-针阀座之间燃油的不稳定流动会造成较大的喷油量波动;在高喷油压力下,针阀更容易达到最大升程,喷孔参数间的不一致性是导致喷孔喷油量波动的关键因素,在0.5~2.0 ms的喷油脉宽范围内,喷油量波动率处于5%之内,远小于相同条件低喷油压力下的喷孔喷油量波动率,针阀无法达到最大升程是导致共轨喷油器喷油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稳定性 喷油量波动率 喷雾动量法 循环喷油量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钢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生产试验及效果
4
作者 曹锋 杨军昌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长钢2座1080m^(3)高炉进行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改造喷煤系统及优化高炉操作,成功实现了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配比由2%逐步提高至7%,平均配比5.92%,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消耗降... 长钢2座1080m^(3)高炉进行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改造喷煤系统及优化高炉操作,成功实现了在喷吹煤粉中配加干熄焦除尘灰,配比由2%逐步提高至7%,平均配比5.92%,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燃料消耗降低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铁成本,扣除设备改造、材料更换投资,创经济效益1006万元。生产试验期间,基本实现了焦炉本体干熄焦除尘灰的产、用动态平衡,替代部分喷吹煤粉,对扩展替换资源,提高固废资源的再利用,改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吹煤粉 干熄焦除尘灰 生产试验 燃料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朱海荣 郭雪芳 +1 位作者 邸智鹏 王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为了研究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喷孔个数、喷油夹角、喷油提前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建立某型号直喷式柴油机三维模型,对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进行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喷油参数会对喷油持续期、燃油空间分布... 为了研究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喷孔个数、喷油夹角、喷油提前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建立某型号直喷式柴油机三维模型,对低温环境下柴油机不同喷油参数进行燃烧模拟。结果表明:喷油参数会对喷油持续期、燃油空间分布、燃烧室底部凹坑内涡旋、燃油喷雾的穿透距离和扩散角度、燃油与空气混合时间和混合效果等方面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喷孔个数为8、喷油夹角为150°、喷油提前角为18℃A BTDC(上止点前)时,柴油机在低温环境下可获得最佳动力性。研究得到了低温环境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机制,可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喷油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工程 柴油机 喷油参数 燃烧模拟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喷射下喷油器结构参数对喷油量波动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津韬 张恒 +2 位作者 赵建辉 马尔可夫·弗拉基米尔 雷奥尼德·格列霍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 针对柴油机在多次喷射情况下喷油量波动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喷油量波动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利用喷油规律和压力波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开展了关键结构参数对主喷油量影响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油管长度和内径的变化是主喷油量波动的显著影响因素,且喷油量波动主要发生在预-主喷策略下的主喷阶段;针阀升程的增加会增大主喷油量,但其增幅随升程的增加而减小;喷孔直径的变化直接影响主喷油量的波动,但其对预喷引起的压力波动影响较小;OA和OZ孔直径的变化对预喷阶段的压力波动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预喷阶段的喷油量,并主要体现在喷油速率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量波动 压力波动 多次喷射 关键结构参数 高压共轨系统 动态喷射模型 AMESIM仿真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喷射参数对混动柴油机低温起动燃烧与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雨龙 任正敏 +3 位作者 梁永森 程江华 石磊 邓康耀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针对柴-电混合模式下低温冷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复杂、起动总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研究,搭建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环境试验平台,探明柴油机喷油控制参数对燃烧特性和起动瞬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喷油... 针对柴-电混合模式下低温冷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复杂、起动总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研究,搭建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环境试验平台,探明柴油机喷油控制参数对燃烧特性和起动瞬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喷油量增大,燃烧始点前移,平均指示压力增大,但增速放缓,起动总时长下降明显,起动总能耗先降低后增加,在循环喷油量为36 mg时达到较优的起动性能和能耗经济性。随着喷油正时推迟,着火延迟期逐渐缩短,燃烧重心后移,最高燃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在喷油正时为压缩上止点后-12°和上止点后-8°时燃烧放热更集中,燃油能量得到有效利用。综合起动阶段燃烧特性分析和能耗平衡,循环喷油量为36 mg、喷油正时为上止点后-8°时,燃烧更加集中,起动过程的油耗和辅助电耗的总能耗降低8.4%,起动时间缩短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 柴油机 低温冷起动 喷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DE、DMC掺混柴油的燃烧及排放特性对比研究
8
作者 周斌 尹川 +3 位作者 蒋状 曾东建 韩伟强 蒲俊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9,172,共8页
为对比柴油机掺混不同的含氧燃料时,不同碳氧键燃料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差异性影响,以柴油(Diesel)、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柴油为对象,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考察其在不同预喷比例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的燃烧及排... 为对比柴油机掺混不同的含氧燃料时,不同碳氧键燃料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差异性影响,以柴油(Diesel)、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碳酸二甲酯(DMC)/柴油为对象,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考察其在不同预喷比例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的燃烧及排放特性规律。结果表明:碳氧单键含氧燃料降低碳烟能力比碳氧双键含氧燃料更强,随着EGR率增加,PODE/Diesel的放热率峰值变化幅度更大,NOX排放大幅下降,EGR率为20%时,PODE/Diesel与DMC/Diesel的烟度分别下降78.10%、40.93%;随着预喷比例增加,DMC/Diesel放热率峰值变化幅度更大,NOX排放有所下降,预喷比例为20%时,PODE/Diesel与DMC/Diesel的烟度下降64.27%、43.40%;3种燃料中,碳氧单键混合燃料的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峰值最高,但颗粒物几何平均粒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废气再循环 预喷策略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燃烧噪声导致的柴油机启动异响研究
9
作者 黄锋 汪西力 +3 位作者 曾小春 王毅 伍清根 刘子健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针对搭载2.0 L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某皮卡车型在启动工况出现的异响问题进行排查与诊断,首先利用发动机消声室台架复现了异响,在台架进行异响信号的NVH测试,通过声频回放及信号滤波,确认异响为1-3 kHz宽频噪声;再通过逐缸断油方法,发现仅对... 针对搭载2.0 L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某皮卡车型在启动工况出现的异响问题进行排查与诊断,首先利用发动机消声室台架复现了异响,在台架进行异响信号的NVH测试,通过声频回放及信号滤波,确认异响为1-3 kHz宽频噪声;再通过逐缸断油方法,发现仅对第4缸断油后,启动异响完全消失,评估异响可能与第4缸燃烧相关;运用Kibox燃烧分析仪,对启动工况各缸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异响出现在第4缸最先喷油的情况下,且最大压力升高率达42 Bar/(°),确认抱怨异响为燃烧噪声;进一步测试各缸物理喷油信号,发现第4缸无预喷信号,仅有主喷信号;通过分析该机型同步信号识别方式和喷油程序底层逻辑,发现当前逻辑中,启动过程第一次识别同步信号的时刻在第4缸预喷程序计算时刻之后,导致预喷计算失败;最终将底层喷油中断程序往后推60◦曲轴转角,保证了启动工况第4缸预喷顺利喷射,异响得以解决,且对发动机性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异响 燃烧噪声 压力升高率 同步信号 喷油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喷射参数对航空重油空气辅助喷射喷雾特性影响
10
作者 赵乐文 张哲 +1 位作者 孙林肖 赵研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空气辅助喷射技术是点燃式重油活塞发动机实现高效雾化燃烧的重要手段,而油气喷射参数是空气辅助喷射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了三维相位多普勒测量技术以及高速摄影捕捉测试设备,研究了不同油气喷射参数对点燃式四冲程航空重油空气辅助喷... 空气辅助喷射技术是点燃式重油活塞发动机实现高效雾化燃烧的重要手段,而油气喷射参数是空气辅助喷射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了三维相位多普勒测量技术以及高速摄影捕捉测试设备,研究了不同油气喷射参数对点燃式四冲程航空重油空气辅助喷射宏观喷雾特性和微观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的纵向贯穿距和喷雾锥角与空气喷嘴晚开时间t_(1)呈现正相关的趋势,横向贯穿距受t_(1)的影响则较小。t_(1)为0 ms时,截面处整体粒径较小,大粒径微粒占比不到10%,且粒速在5 m/s以上的区域占比较大,燃油的破碎雾化效果较好。空气喷嘴晚关时间t_(2)的延长使得微粒粒径频率分布的相位整体呈现左移趋势。t_(2)为5 ms时,30μm以下的小粒径微粒占比以及5 m/s以上的粒速区域分布占比均超过了60%。油嘴和气嘴同时开启、合理地延长喷气脉宽是针对重油较为优良的空气辅助喷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喷射参数 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 空气辅助喷射 四冲程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氢耦合喷吹低碳高炉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肖鹏 孙翔 +4 位作者 辛红旗 王刚 邹忠平 赵运建 贺坤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H_(2)、CO在还原铁矿石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碳氢耦合喷吹具有增强还原的效果。高炉碳氢耦合喷吹工艺具备可行性,等体积碳氢混合煤气与焦炉煤气相比,焦油析出量大幅度降低;当高炉操作参数满足热量平衡时,喷吹碳氢混合煤气有助于降低固体... H_(2)、CO在还原铁矿石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碳氢耦合喷吹具有增强还原的效果。高炉碳氢耦合喷吹工艺具备可行性,等体积碳氢混合煤气与焦炉煤气相比,焦油析出量大幅度降低;当高炉操作参数满足热量平衡时,喷吹碳氢混合煤气有助于降低固体燃料比;碳氢混合煤气回火速度明显小于焦炉煤气。丰南钢铁碳氢耦合喷吹高炉混合煤气喷吹量为50~75m^(3)/t,与固体燃料的平均置换比为0.50~0.57kg/m^(2),比常规高炉工况减少C0_(2)排放量5%~10%;按厂内煤气成本价计算,碳氢耦合喷吹高炉具有20~25元/t的效益,比常规高炉具有更强的抗原燃料质量波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碳氢耦合喷吹 矿石还原 煤气回火速度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燃式热风炉低氮燃烧技术及应用
12
作者 刘成伟 王贤 +2 位作者 唐耀 孔博文 洪建邦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共5页
热风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_(x))为热力型,当拱顶温度超过1420℃时,NO_(x)大量生成。基于浓淡燃烧技术开发的高风温低氮燃烧顶燃式热风炉,其燃烧器设置两层空气煤气交错喷口,其中上层是35%的煤气和15%空气混合燃烧,下层是15%的... 热风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_(x))为热力型,当拱顶温度超过1420℃时,NO_(x)大量生成。基于浓淡燃烧技术开发的高风温低氮燃烧顶燃式热风炉,其燃烧器设置两层空气煤气交错喷口,其中上层是35%的煤气和15%空气混合燃烧,下层是15%的煤气和35%的空气混合燃烧,利用燃气的浓淡燃烧,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从而减少烟气中NO_(x)的生成量。并且,煤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高,在相同空气煤气条件下,可送出更高的风温。某钢厂2000m级高炉热风炉单烧高炉煤气,年平均风温≥1240℃,废气中NO_(x)排放浓度长期≤25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燃式热风炉 燃烧器 交错喷口 浓淡燃烧 氮氧化物 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和部分排放的影响
13
作者 桑浩 梁俊杰 +1 位作者 吕林 祝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 以船用单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预混、柴油直喷的燃烧模式,通过试验方式探讨喷油正时对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喷入氨气后,发动机缸压峰值P_(max)降低,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最大压力升高率R_(max)减少,CO_(2)和NO_(x)的排放下降,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显著增加。在双燃料模式下,随着柴油喷射时刻的提前,缸内燃烧情况改善,P_(max)和R_(max)增大,未燃氨和N_(2)O排放下降,NO_(x)排放上升,碳烟排放先减后增,CO_(2)排放无显著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P_(max)和R_(max)增大,但氨气喷射量的增加降低了缸内空气充量,使得着火时刻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CO_(2)、碳烟和NOx的排放增加,未燃氨和N_(2)O的排放降低。如果优先考虑燃烧平稳性,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5°CA;若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首要目标,2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5°CA,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最佳值为-10°CA;若以降低NOx排放为首要目标,25%和75%负荷率下的喷油正时均为-5°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喷油正时 放热规律 燃烧特征参数 尾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策略和缸内温度调控对大缸径氨柴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14
作者 官维 吴杰 +4 位作者 吴锋 王雷 娄华 何海斌 文涛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3,共9页
为了提高氨柴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基于一台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使用三维仿真软件CONVERGE,对不同氨能量替代比和发动机的不同柴油喷射正时及缸内初始温度下的燃烧和排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氨... 为了提高氨柴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基于一台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使用三维仿真软件CONVERGE,对不同氨能量替代比和发动机的不同柴油喷射正时及缸内初始温度下的燃烧和排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氨能量替代比的逐渐增加,预混燃烧比例加大,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获得改善,碳排放显著降低。但过高的氨能量替代比使得燃烧完成度降低,燃烧效率下降,导致指示热效率降低。适当提前柴油喷油正时可以提升燃烧效率,同时降低NH_(3)和CO排放。提高缸内初始温度改善了燃烧环境,提升了氨燃料的燃烧速率,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提高的同时,N_(2)O和未燃氨的排放量能够显著降低。在氨能量替代比为40%、柴油喷射正时为-21°、缸内初始温度为338 K时,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达到最高51.37%,同时N_(2)O和未燃氨的排放水平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柴双燃料 氨能量替代比 喷油正时 缸内初始温度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多模式喷射特性
15
作者 朱成君 魏代君 +1 位作者 王晓艳 董全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现了单阀矩形、双阀矩形、斜坡和靴形等多种喷射模式.结果表明:与双阀矩形喷射模式相比,单阀喷射模式的喷油始点延迟0.23 ms,喷油速率增长速度更小.斜坡模式的喷油速率曲线在NCV-2驱动前与单阀矩形模式基本重合,在NCV-2驱动后喷油速率迅速增大.此外,当NCV-1与NCV-2的驱动间隔为1 ms时,斜坡模式的喷油量较双阀矩形喷射模式减少了22%左右,且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明显更小.靴形模式的喷射延迟与双阀矩形模式近乎相同,在NCV-1驱动时刻与第2次驱动NCV-2间隔为1 ms时的喷油量可达到双阀矩形模式的82%以上,并且在减小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喷油规律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 驱动电流时序控制 多喷射模式 喷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压力与夹角对汽油/柴油掺混燃料燃烧性能影响
16
作者 李腾飞 张光德 张吴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汽油/柴油掺混燃料发动机,运用Converg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改变不同的喷油压力、喷油夹角对汽油/柴油掺混燃料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喷油压力的提高会使燃烧相位略微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放热率峰值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增加,NOx排放少... 对汽油/柴油掺混燃料发动机,运用Converg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研究改变不同的喷油压力、喷油夹角对汽油/柴油掺混燃料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喷油压力的提高会使燃烧相位略微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放热率峰值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增加,NOx排放少量增加。喷油夹角较小时,燃料容易在燃烧室凸台积聚,Soot排放较高,随着喷油夹角的增加,在146°时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喷油夹角对柴油/汽油掺混燃料燃烧相位的影响大于喷油压力,在156°燃烧持续期比136°少了9.8°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压力 喷油夹角 柴油/汽油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长高压油管对共轨系统喷油一致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丽萍 王意宝 +2 位作者 范委修 范立云 卢港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为研究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共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非等长高压油管系统的压力波动特性,提出了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作为一致性的评指标,研究了在不同喷射... 为研究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共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非等长高压油管系统的压力波动特性,提出了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作为一致性的评指标,研究了在不同喷射模式下系统多缸循环喷油量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非等长高压油管会通过影响各喷油器内部压力波动特性进而影响多缸喷射一致性;单次喷射模式中,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影响较小,在额定工况下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为1.03%,并且随着控制脉宽的增加而减小,随轨压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轨压140 MPa时达到最低为1.03%;多次喷射模式中,预主喷模式下主喷油量的一致性和主后喷射模式下后喷油量的一致性较差,主喷油量相对极差最大时为3.37%,后喷油量的相对极差最大时达到49.9%。高压油管非等长会显著降低多次喷射模式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直接引起各缸喷油正时及实际喷射量差异,从而引起柴油机功率及转速波动,降低排放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系统 循环喷油量 压力波动 高压油管 非等长 一致性分析 AMESIM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单体泵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18
作者 潘岩 刘华 +3 位作者 邓胜江 王宇 冯鑫 王天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290,共8页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功率高转速柴油机领域还有较大差距,燃料供给系统作为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柴油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为此,以一款国产大功率柴油机所使用的电控单体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Hydsim软件建立该系统模型,对比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系统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的影响,获得喷油特性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针阀弹簧预紧力会使断油过程更加迅速干脆;针阀质量越大,串气现象越严重;提高针阀最大升程能明显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上升28.58%;总流通面积一定时,较少的喷孔数目会提高喷雾质量;增大喷孔直径能改善节流效应,喷油压力减小32.98%,循环喷油量增大19.51%,针阀头部泄漏得到改善,喷雾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单体泵 柴油机 数值仿真 结构参数 喷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高压直喷射流火焰相互作用的光学可视化研究
19
作者 张天浩 吴浩卿 吕兴才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8,共8页
为了研究柴油喷射压力、甲醇替代率对甲醇–柴油双直喷火焰发展的火焰形状、反应区性质、反应中间产物分布等的影响,在定容燃烧弹上采用OH^(*)化学发光和火焰自发光高速同步成像技术对甲醇–柴油双直喷火焰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柴油喷射压力、甲醇替代率对甲醇–柴油双直喷火焰发展的火焰形状、反应区性质、反应中间产物分布等的影响,在定容燃烧弹上采用OH^(*)化学发光和火焰自发光高速同步成像技术对甲醇–柴油双直喷火焰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喷射压力较低时雾化较差,部分油滴与甲醇碰撞后才充分燃烧。喷射压力较高时喷射脉宽变短,助燃效果变弱。甲醇替代率的选择需要平衡燃烧性能和尾气排放,其对双直喷射流火焰的形状、柴油在火焰中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当甲醇替代率从60%升高到90%时,峰值放热速率下降了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直喷 OH*化学发光 定容燃烧弹 射流火焰 油束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喷射特性优化
20
作者 李春晖 吴小军 +2 位作者 杨贵春 张子威 王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42,共6页
针对某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导致喷油稳定性差、油量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对小油量工况下电磁阀和针阀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的原因:针阀在电磁阀... 针对某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导致喷油稳定性差、油量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对小油量工况下电磁阀和针阀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的原因:针阀在电磁阀处于完全碰撞状态前开启,随着控制脉宽增加,电磁阀依靠自身惯性与电磁铁碰撞,进而发生速度突变,导致电磁阀和针阀关闭延迟减小,循环喷油量随之下降。从缩短电磁阀开启时间和增大针阀开启延迟两方面对喷油器小油量MAP进行优化,最终选取增大针阀密封锥面直径的方案,在优化小油量喷射特性的同时缩短了标定工况的喷油持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喷油器 小油量工况 喷射特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