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沉降强化型气旋浮设备的结构设计和数值模拟
1
作者 丁国栋 郑佳媛 +3 位作者 陈家庆 胡建龙 蔡小垒 杨磻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通过采用中空环形内筒和锥台状碟片束浅层沉降强化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立式气旋浮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开展了工艺设计研究。为确保实现预期工作性能,重点对锥台状碟片束浅层沉降强化气旋浮二次分离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参数优选开展数值... 通过采用中空环形内筒和锥台状碟片束浅层沉降强化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立式气旋浮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开展了工艺设计研究。为确保实现预期工作性能,重点对锥台状碟片束浅层沉降强化气旋浮二次分离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参数优选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新型立式气旋浮设备开展了四因素三水平的初步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模拟边界条件下,常规内筒内旋式气旋浮罐内部增设消旋和锥台状碟片束结构后,可使整体除油率提升45.22百分点;随着锥台状碟片个数的增加,除油率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碟片径向或轴向间距的增大,除油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基于优化后结构参数组合的除油率较优化前提升了9.77百分点;在不同进水含油浓度和分流比下,优化后结构的除油率变化范围控制在6百分点以内,表明其对水质波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浮设备 含油污水 浅层沉降 碟片束 除油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火箭运输滚装船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健 谢立新 +1 位作者 樊红元 蒋曙晖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29,共6页
为适应浅吃水航道限制,实现火箭运输、日常滚装和集装货品载运的需求,满足最新规范规则和能效设计指数(EEDI)等环保要求,本文从船舶总布置、完整稳性、浮态控制、能效设计指数和船舶线型设计等方面对某火箭运输滚装船总体设计关键技术... 为适应浅吃水航道限制,实现火箭运输、日常滚装和集装货品载运的需求,满足最新规范规则和能效设计指数(EEDI)等环保要求,本文从船舶总布置、完整稳性、浮态控制、能效设计指数和船舶线型设计等方面对某火箭运输滚装船总体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内容实现了运载火箭组件与普通货物的空间利用最佳方案,解决了该尺度滚装船浅吃水稳性不佳和浮态控制的难题,有效提高了该船的能效设计指数。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后续火箭运输滚装船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运输 滚装船 总体设计 浮态 能效设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生成氢氧化镁的二级气浮法对糖汁高效脱色作用研究
3
作者 程昊 唐婷范 +1 位作者 蒙秋柏 李利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66-271,共6页
本文以赤砂糖回溶糖汁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原位生成氢氧化镁的二级气浮法实现对糖汁高效脱色的可行性。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氧化镁用量、pH、磷酸浓度、亚硫酸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糖汁脱色率的影响,并结合Zeta... 本文以赤砂糖回溶糖汁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原位生成氢氧化镁的二级气浮法实现对糖汁高效脱色的可行性。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氧化镁用量、pH、磷酸浓度、亚硫酸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糖汁脱色率的影响,并结合Zeta电位、XRD、SEM表征,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糖汁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3,氧化镁用量500 mg/L,磷酸浓度450 mg/L,亚硫酸用量150 mg/L,温度70℃。在此条件下,糖汁的脱色率高达91.51%。原位生成氢氧化镁的Zeta电位为正值,呈较高的正电荷,通过静电中和吸附糖汁中带负电荷的色素等非糖杂质。脱色过程以一次气浮中原位生成氢氧化镁的吸附作用为主。气浮法可高效分离糖汁中吸附色素后的氢氧化镁。研究结果可为发展绿色高效的镁法制糖工艺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砂糖 清净 氢氧化镁 二级气浮 糖汁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旋流筒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龚俊 张磊 +2 位作者 谢勰 海类游 蒋文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8,共10页
由于油田开发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和海上平台空间的限制,亟需紧凑型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对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对此设计了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装置旋流筒区域的流场分布及油水分离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究... 由于油田开发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和海上平台空间的限制,亟需紧凑型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对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对此设计了卧式紧凑型旋流气浮装置,通过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装置旋流筒区域的流场分布及油水分离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究了旋流筒结构、入口管径、含油污水入口速度和入口含油率等因素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管径为20 mm,含油污水入口速度为2 m/s时,采用导流叶片的旋流筒结构能获得较好的流场分布;含油污水入口速度越大切向速度衰减越严重;旋流筒在高度为100~300 mm时切向速度衰减较大,在高度为300~650 mm内衰减较小;相同含油污水入口速度下,增大入口管径能使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增大;增大含油污水入口速度反而会导致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减小;旋流筒内油相体积分数呈“U”型分布,且随入口含油率增大而增大,与入口含油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气浮装置 气浮旋流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雾化喷嘴的低能耗含油污水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联胜 屈惠茹 +3 位作者 霍鑫鹏 李振祎 段润泽 解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微气泡气浮技术在低能耗下对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气泡雾化喷嘴作为微气泡发生器,搭建了低能耗微气泡射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气液质量流量比(ALR)和工作压力(p)对微气泡群尺度分布特征和除油效... 微气泡气浮技术在低能耗下对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气泡雾化喷嘴作为微气泡发生器,搭建了低能耗微气泡射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气液质量流量比(ALR)和工作压力(p)对微气泡群尺度分布特征和除油效果的影响,并计算了气泡雾化喷嘴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气泡雾化喷嘴形成液下射流可以产生大量微气泡,其中尺度小于150μm的气泡数量占比在55%以上、小于600μm的气泡数量占比在98%以上;随着ALR的增加,微气泡数量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佳ALR=0.15;当p=0.2 MPa、ALR=0.15时,微气泡群的索特尔平均直径可降低至238μm,出水含油质量浓度为29.73 mg/L,微气泡射流气浮装置处理1 kg含油污水时能耗仅为6.53×10^(-4) kW·h,较溶气气浮能耗降低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耗 微气泡 射流气浮法 含油污水 气泡雾化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照相机的热浮法湍射流流态转捩机理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水桥 王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4,83,共6页
为了探究湍射流3种流动状态的转捩机理,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式湍射流实验仪,利用热浮法红外拍摄了3种流态,实现了湍射流的可视化及精确测量。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包络态中流体转捩速度与雷诺数的关系,确定了转捩临界雷诺数大小范围,并推... 为了探究湍射流3种流动状态的转捩机理,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式湍射流实验仪,利用热浮法红外拍摄了3种流态,实现了湍射流的可视化及精确测量。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包络态中流体转捩速度与雷诺数的关系,确定了转捩临界雷诺数大小范围,并推导和验证了涡环态中推进力与流体流速的半经验公式;同时通过颜色仿真展示了喷口截面处的压强分布图像;利用网格剖分的方式分析了涡环转捩机理,完善了流体运动过程的精细测量,为实验室测量雷诺数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浮法 包络态 涡环态 湍流态 红外照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定量金矿各浮选产物中有害元素
7
作者 刘骐榕 楚部 +5 位作者 陈树航 贾筱旭 张智航 谢卫宁 王帅 冯培忠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7-966,共10页
与金元素品位同级别或含量更高的有害元素(如镍、铜、镉和铅)在定量分析时,金矿的复杂基体会产生抑制效应,削弱离子化率和信号响应而影响测试结果。本文采用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纯试剂有害元素标准溶液相比,复... 与金元素品位同级别或含量更高的有害元素(如镍、铜、镉和铅)在定量分析时,金矿的复杂基体会产生抑制效应,削弱离子化率和信号响应而影响测试结果。本文采用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纯试剂有害元素标准溶液相比,复杂基体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可减少与样品消解液间的基体差异,在基体匹配与内标法联合校正非质谱干扰后实现对有害元素的准确定量。在确定金矿各浮选样品主要基体元素后,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体系配合微波消解方法溶解样品。500μg/mL和1000μg/mL单一和混合基体元素溶液中10μg/L有害元素定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高浓度基体对痕量有害元素定量结果的影响较小。在基体浓度1000μg/mL条件下,单一和两种基体元素的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对不同基体种类的金矿浮选样品中有害元素定量结果偏差小于20%,因此采用铁硫基体的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实现金矿浮选样品的有害元素定量。利用该标准溶液测试代表性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中,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2.08%~106.05%;对代表性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4.69%。表明基体匹配ICP-MS法可作为金矿浮选样品有害元素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矿浮选样品 基体匹配 定量分析 有害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体系下载金黄铁矿的浮选泡沫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帅 宋宝旭 +4 位作者 马芳源 赵通林 董鸿良 王攀志 吴晓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32-3842,共11页
本文以黄金矿山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丁基黄药、丁铵黑药、Z200和MA-1四种捕收剂及2^(#)油、煤油、松油、HX-609四种起泡剂的组合泡沫性能。通过浮选试验、泡沫稳定性测试、表面张力检测和黏度检测,比较了各药剂体系下... 本文以黄金矿山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丁基黄药、丁铵黑药、Z200和MA-1四种捕收剂及2^(#)油、煤油、松油、HX-609四种起泡剂的组合泡沫性能。通过浮选试验、泡沫稳定性测试、表面张力检测和黏度检测,比较了各药剂体系下载金黄铁矿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适宜载金黄铁矿上浮的矿浆pH值约为7,MA-1+HX-609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体系。气-固-液三相体系下泡沫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HX-609发泡高度不如其他起泡剂,但泡沫半衰期更长。结合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结果可知,MA-1+HX-609体系降低矿浆表面张力能力最强,且矿浆黏度较高,泡沫性能更强。鉴于MA-1是一种长碳链黄原酸盐,较其他低碳链药剂,载金黄铁矿疏水能力更强。综合比较,MA-1+HX-609是载金黄铁矿适宜的浮选药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金黄铁矿 泡沫稳定性能 捕收剂 起泡剂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环境下带助浮装置航行体落水冲击流场及运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占莹 权晓波 +1 位作者 段金雄 孙铁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56,共18页
为探究波浪环境下带助浮装置航行体下落冲击过程中的流场以及运动演化特性,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技术,在方法上耦合了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k-ωSST湍流模型、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以及Stokes五... 为探究波浪环境下带助浮装置航行体下落冲击过程中的流场以及运动演化特性,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技术,在方法上耦合了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k-ωSST湍流模型、Schnerr-Sauer空化模型以及Stokes五阶非线性波理论,建立了一套针对入水冲击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采用速度边界法进行造波。经验证,试验与数值结果在下落位移上对比差异较小,该数值方法可靠有效,且造波结果与Stokes五阶非线性波理论吻合较好。然后,基于构建的数值方法,在不同波浪环境下对带助浮装置航行体下落入水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带助浮装置航行体冲击过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助浮装置受力情况,分析冲击过程中航行体的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入水空泡流场演化过程,总结了波浪环境下带助浮装置航行体的入水冲击特性。结果表明,波浪环境对下落冲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动衰减段,水平方向的冲击相较于垂直方向的冲击受到波浪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不同海况对航行体的水平冲击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入水空泡的形成与溃灭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助浮装置航行体 入水冲击 冲击载荷 波浪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堆存铜渣中回收铜金属的选矿试验研究及生产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春华 苏晓晖 +2 位作者 陆斌刚 蒲银春 梁金荣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3,88,共4页
对某堆存铜渣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并确定了回收其中铜金属的选矿工艺流程及参数。在原矿含铜0.81%条件下,以Z-200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磨矿细度为-0.038 mm粒级占85%,采用快速浮选产出高品位铜精矿,再经一粗两扫两精优... 对某堆存铜渣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并确定了回收其中铜金属的选矿工艺流程及参数。在原矿含铜0.81%条件下,以Z-200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磨矿细度为-0.038 mm粒级占85%,采用快速浮选产出高品位铜精矿,再经一粗两扫两精优先浮选得到低品位铜精矿产品,可获得铜品位26.40%的高品位精矿和铜品位3.58%的低品位精矿,总铜精矿铜品位13.03%、铜回收率76.47%。该回收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化生产实践,实现了堆存铜渣中铜金属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选矿试验 优先浮选 捕收剂 起泡剂 碳酸钠 Z-200 铜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蛇纹石的可浮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51
11
作者 卢毅屏 龙涛 +2 位作者 冯其明 欧乐明 张国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3-1497,共5页
通过浮选实验、润湿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试和泡沫水回收率测定,考察pH值、样品粒度、矿浆浓度和起泡剂种类与用量等因素对金川硫化铜镍矿中的主要脉石矿如微细粒蛇纹石可浮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蛇纹石的润湿接触角... 通过浮选实验、润湿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试和泡沫水回收率测定,考察pH值、样品粒度、矿浆浓度和起泡剂种类与用量等因素对金川硫化铜镍矿中的主要脉石矿如微细粒蛇纹石可浮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蛇纹石的润湿接触角为37.6?,属于亲水性矿物,天然可浮性差;随着蛇纹颗粒粒度的减小以及矿浆浓度的增大,其浮选回收率升高;起泡剂对蛇纹石的表面电性和润湿性影响不大,而在微细粒蛇纹石的浮选中,不同起泡剂种类和用量下的泡沫水回收率与矿物浮选回收率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以推测泡沫夹带是蛇纹石浮选进入精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泡沫水 浮选 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高硫煤微生物-浮选法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明旭 李庆 +1 位作者 王勇 唐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1-675,共5页
对实际 (皖南 )高硫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采用多种新型微生物 (细菌 )如 :球红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同浮选结合 ,进行微生物 -浮选的脱硫研究 .通过以不同菌种和不同浮选物料为研究对象 ,模仿实际浮选的不同条件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验 ... 对实际 (皖南 )高硫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采用多种新型微生物 (细菌 )如 :球红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同浮选结合 ,进行微生物 -浮选的脱硫研究 .通过以不同菌种和不同浮选物料为研究对象 ,模仿实际浮选的不同条件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验 ;探讨了利用微生物表面调整改性、抑制浮选过程中黄铁矿浮出的技术和工业应用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有工业潜力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黄铁矿 生物脱硫 煤炭浮选 大肠杆菌 黄铁矿 球红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低品位胶磷矿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昱晗 张凌燕 +1 位作者 邱杨率 洪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试样取自宜昌某地低品位胶磷矿,原矿含P2O516.26%,MgO 5.87%,磷灰石赋存颗粒较细,碳质和碳酸盐含量均较高,且磷灰石与碳酸盐、硅质、黏土质、碳质等脉石矿物相互嵌布或呈包裹体存在,赋存状态复杂。经选矿工艺研究,确定了反浮脱泥除碳、... 试样取自宜昌某地低品位胶磷矿,原矿含P2O516.26%,MgO 5.87%,磷灰石赋存颗粒较细,碳质和碳酸盐含量均较高,且磷灰石与碳酸盐、硅质、黏土质、碳质等脉石矿物相互嵌布或呈包裹体存在,赋存状态复杂。经选矿工艺研究,确定了反浮脱泥除碳、反浮脱镁、加温正浮脱硅的选矿流程,获得最终精矿含P2O531.36%,MgO 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反浮选 加温正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捕收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翟宇 解维伟 +1 位作者 郭美玲 夏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7,共3页
针对在煤泥浮选过程中,传统捕收剂耗量大、使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进行了柴油乳化的研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乳化捕收剂ZFC,并已在选煤厂中试用。结果表明:ZFC性能优良,选择性高,大大改善了浮选效果,且药剂的用量比传统的轻柴油节省约70%。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捕收剂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柱与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邵怀志 谢广元 +2 位作者 刘畅 张明 高朝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05,共3页
针对淮北涡北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较难达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FCMC系列旋流微泡浮选柱的优点及工业应用现状,阐述了浮选入料性质及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替代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旋流微... 针对淮北涡北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较难达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FCMC系列旋流微泡浮选柱的优点及工业应用现状,阐述了浮选入料性质及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替代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旋流微泡浮选柱对细粒粉煤浮选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微泡浮选柱 浮选机 细粒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在低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家庆 蔡小垒 +4 位作者 尚超 符博 燕红 刘德绪 龚金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2-66,共5页
紧凑型气浮装置将旋流分离技术与竖流式气浮分离技术有机结合,借助低强度旋流离心力场促进微细气泡与原水中待去除污染物颗粒的碰撞粘附,进而强化气浮分离过程,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对BIPTC... 紧凑型气浮装置将旋流分离技术与竖流式气浮分离技术有机结合,借助低强度旋流离心力场促进微细气泡与原水中待去除污染物颗粒的碰撞粘附,进而强化气浮分离过程,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对BIPTCFU-Ⅲ型旋流气浮一体化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方案、工作原理以及现场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处理性能与CrudeSep旋流加气浮选器的处理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口污水含油质量浓度在100mg/L以下时,即使不添加任何处理药剂,BIPTCFU-Ⅲ型样机连续运行可将出水口的含油质量浓度降低到20 mg/L以下,满足压力滤罐的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气浮分离 气浮装置 紧凑型 含油污水 微细气泡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锂离子电池富钴破碎产物的可浮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红 何亚群 +2 位作者 张涛 黄亚军 朱向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30-2538,共9页
对比研究废弃锂离子电池富钴破碎产物与商品化电极材料的浮选行为,并分析不同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商品化钴酸锂和石墨的天然可浮性差异较大,将以质量比1:1混合后的模拟物料进行浮选,钴品位由15.66%富集到50.71%;手工拆解废弃锂离... 对比研究废弃锂离子电池富钴破碎产物与商品化电极材料的浮选行为,并分析不同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商品化钴酸锂和石墨的天然可浮性差异较大,将以质量比1:1混合后的模拟物料进行浮选,钴品位由15.66%富集到50.71%;手工拆解废弃锂离子电池得到的钴酸锂颗粒和石墨颗粒表面粗糙,有杂质附着,使得电极材料表面相关元素的含量降低,该杂质为以C、F、P和O元素为主的有机物,使回收的钴酸锂和石墨颗粒表面化学组成相近,造成材料表面润湿性发生改变;富钴破碎产物经浮选后,钴品位由24.21%仅提高到28.08%。因此,浮选前必须对回收的富钴破碎产物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大钴酸锂和石墨表面润湿性差异,从而使浮选获得有效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锂离子电池 浮选 钴酸锂 石墨 资源化 LiCoO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FC型乳化浮选药剂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解维伟 朱书全 +1 位作者 吴晓华 白娅娜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2,22,共4页
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新型乳化剂将柴油乳化后作为捕收剂应用在煤泥浮选中,试验结果表明,这种乳化剂是一种良好的浮选助剂,用其乳化柴油不仅稳定性好,还大大降低浮选油耗,可节省柴油高达70%。而且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并已在选煤厂试用。
关键词 乳化油 浮选 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污水气浮絮凝处理的工业试验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德豪 何东升 +1 位作者 陈建军 钟华文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4-37,共4页
将无机及有机两种高分子絮凝剂复合使用 ,对炼油污水进行了工业运行试验。对两种絮凝剂的配比、加入位置及加入方式作了考察。复合使用结果表明气浮出水稳定 ,COD的去除率为 43%~ 86% ,石油类物去除率为 75%~ 93%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 将无机及有机两种高分子絮凝剂复合使用 ,对炼油污水进行了工业运行试验。对两种絮凝剂的配比、加入位置及加入方式作了考察。复合使用结果表明气浮出水稳定 ,COD的去除率为 43%~ 86% ,石油类物去除率为 75%~ 93%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水质 ,保证了氨氮降解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处理 絮凝剂 气浮法 炼油 气浮絮凝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磷矿选矿的新进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骆兆军 钱鑫 王文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磷矿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磷矿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磷矿选矿的对策。
关键词 磷矿 处理工艺 浮选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