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循环抗体(CAb)及循环抗原(CAg)水平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家旭 李允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4,共3页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20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测途径,提供依据。应用改进方法D-IE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时,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体 循环抗原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CAg检测方法评价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尹东 陈红根 +5 位作者 许雪萍 衣方誉 姜唯声 曾小军 汪亚群 高晓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的循环抗原 (CAg)检测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MAb)JPG3,分别建立了Dot ELISA、Sandwich ELISA和R IHA 3种CAg检测方法 ,用吡喹酮 (50mg·kg- 1,顿服 )治...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的循环抗原 (CAg)检测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MAb)JPG3,分别建立了Dot ELISA、Sandwich ELISA和R IHA 3种CAg检测方法 ,用吡喹酮 (50mg·kg- 1,顿服 )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人 ,进行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同步血清学检测 ,并评估检测结果。结果 :吡喹酮治疗后半年 ,上述 3种检测方法的CAg阴转率分别为 75 .8%、72 .6 %和43.5% (P <0 .0 1 ) ,治疗后 1年分别为 83.9%、88.7%和 71 .0 % (P <0 .0 5) ;治疗后 2年分别为87.1 %、95 .2 %和 93 .5 % (P >0 .0 5) ;CAg阳性病例的平均抗原滴度倒数 (GMRT)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 ,治疗后 2年三种方法均达到各自的最低阳性稀释度。结论 :考核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人近期 (半年或 1年 )疗效 ,Dot ELISA和Sandwich ELISA均较好 ,但后者在结果判读上较前者更为客观 ;考核远期 (2年 )疗效 ,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 疗效考核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内循环抗原的免疫层析试条的制备和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璟 王颖 +3 位作者 高春花 危芙蓉 贾孝凯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亚类和效价。筛选基于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交联垫;将另一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手术确诊的细粒棘球蚴病(87例)、多房棘球蚴病(40例)、囊尾蚴病(25例)、日本血吸虫病(10例)、弓形虫病(5例)、并殖吸虫病(5例)、华支睾吸虫病(5例)患者血清,以及60例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为免疫源制备单克隆抗体,共筛选了11株能高效分泌效价在1∶25600~1∶102400特异抗体的细胞株,抗体亚类为IgG_(1)或IgG_(2)a。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 3B 6作为标记抗体,单克隆抗体C 4H 6作为包被抗体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127份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12%(112/127),其中试条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51%(77/87),检测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7.50%(35/40),试条法检测两型包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与25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6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总特异性为100.00%。结论成功制备了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为基础研制出的快速诊断棘球蚴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免疫层析试条 检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PSMA PET/CT衍生参数与循环肿瘤DNA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潘剑 叶定伟 +1 位作者 朱耀 王备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0-68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检测结果都是激素敏感...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检测结果都是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HSPC患者中PSMA PET/CT衍生参数与ctDNA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PSMA PET/CT和ctDNA测序的间隔≤2周、有完整病历记录的HSPC患者。排除存在除前列腺癌外的活动性恶性肿瘤,以及组织学特征支持纯神经内分泌癌或小细胞癌诊断的患者。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注(伦理编号:1909207-12)。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PSMA PET/CT衍生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总肿瘤体积(total tumor volume,TTV)、病灶摄取总量(total lesion uptake,TLU)与ctDNA分数(ct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HSPC患者,TP53(3.3%)、BRCA2(3.3%)和ATM(3.3%)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在相关性分析中,ctDNA%与SUVmax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s rho=0.272,P=0.036);ctDNA%与TLU(Spearman’s rho=0.160,P=0.222)和TTV(Spearman’s rho=0.162,P=0.21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UVmax与ctDNA%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与无PSMA阳性病灶和低PSMA摄取病灶的患者相比,存在高PSMA摄取病灶的患者接受联合靶向治疗的概率增加,本研究结果有望作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循环肿瘤DNA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IgY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旭旭 崔晶 +2 位作者 井丰军 王书伟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8-1031,1047,共5页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测定其效价及用于检测抗原的敏感性。方法 4只24w龄罗曼母鸡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经大腿外侧与胸部肌肉免疫4次(首次剂量为500μg/只,加强剂量为...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测定其效价及用于检测抗原的敏感性。方法 4只24w龄罗曼母鸡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经大腿外侧与胸部肌肉免疫4次(首次剂量为500μg/只,加强剂量为250μg/只),每次间隔10d。取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42d的鸡蛋卵黄,用水稀释法提取IgY,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IgY进行分析,ELISA检测纯化后IgY的效价及检测抗原的敏感性。结果罗曼鸡经ES抗原免疫后,每枚鸡蛋经提纯后均可得到约70mg抗体,SDS-PAGE表明纯化的IgY有2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为67kDa、23kDa,Western blot与IFAT发现提纯的IgY可识别肌幼虫虫体与ES抗原。IgY的抗体效价为1∶107,IgY-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抗原的敏感性为1.17ng/mL。结论制备的抗旋毛虫ES抗原的IgY具有较高的效价与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IGY 排泄分泌抗原 血清学诊断 循环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金免疫测定法用于检测囊虫病患者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玉冰 张洪花 +4 位作者 徐洪秀 贾凤菊 江洪涛 韩广东 葛凌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简便的囊虫病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两株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 ,一株滴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另一株与胶体金结合为探针 ,建立了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 (CA)的滴金免疫测定法 ,抗原、抗...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简便的囊虫病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两株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 ,一株滴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另一株与胶体金结合为探针 ,建立了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 (CA)的滴金免疫测定法 ,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进行反应 ,10min内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对不同稀释度的猪囊尾蚴囊液抗原进行检测 ,确定本法的最低抗原检出量 (0 .4 5ng/ml)。将本法与ELISA作了比较。 结果 对 78例囊虫病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循环抗原阳性率为 87.18%。其中活动型脑囊虫病患者 5 2例 ,循环抗原阳性率为 98.0 8% ;非活动型脑囊虫病患者 2 0例 ,循环抗原阳性率为 6 5 .0 0 % ;单纯皮肌型囊虫病患者 6例 ,循环抗原阳性率为 6 6 .6 7%。 4 0份健康人血清仅有 1例 (2 .5 0 % )出现假阳性 ,与1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15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 2 3例非囊虫病的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出最低猪囊尾蚴囊液抗原量为 0 .4 5ng/ml。本法与ELISA的符合率为 98.19%。结论 DIGFA简便、快速 ,结果客观 ,对囊虫病特别是活动型脑囊虫病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滴金免疫测定法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单链抗体的抗原定位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代雄 孟锦绣 +4 位作者 易冰 何蔼 李卓雅 张瑞琳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 将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进行抗原定位和用于诊断。方法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2株可溶性单链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进行定位 ;将可溶性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标记后 ,用于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标本。结果 ... 目的 将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进行抗原定位和用于诊断。方法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2株可溶性单链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进行定位 ;将可溶性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标记后 ,用于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标本。结果 两个特异性单链抗体分别于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肠管和生殖系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2 0份 ,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30份 ,正常人血样 2 0份。结果用其中 1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 0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 7% ,特异度为 90 % ;以 2株单链抗体混合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 6 7% ,特异度为 85 %。结论 经抗体库技术制备的单链抗体可用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 ,单抗组合较单株单抗可提高免疫学检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单链抗体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抗原及血清抗体的联合检测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被引量:7
9
作者 余轶婧 沈继龙 +1 位作者 罗庆礼 乔增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较该两种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间接ELISA和联合检测3种方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70例,敏感性分别为72.9%、75.7%和91.4%;检测慢性患者血清110例,敏感性分别为46.4%、61.8%和82.7%;检测正常人血清100例,特异性分别为96%、92%和92%;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161份,其中急性治疗后1年以内转阴率分别为50%、38.9%和33.3%;慢性治疗后1年内分别是76.4%、55.6%和43.1%;慢性治疗后2年以上分别为93.0%、83.0%和78.9%。3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0%、15.6%和15.6%,8.7%、19.6%和21.7%。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慢性治疗1年内及慢性治疗2年以上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与钩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及其他化疗后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循环抗原Sj14-3-3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14-3-3蛋白质类 抗原 蠕虫/分析 抗体 蠕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保护性及诊断价值的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翔 舒衡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和弓形虫ME4 9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 :建立了 7个分泌弓形虫McAb的细胞株 ,Western blot显示 7个McAb可识别 4种不同分子量的抗原 ,体外保护性实验证明这些单抗均可明显抑制弓形虫对细胞的侵袭及在细胞内的繁殖。在感染后第 3d即可检测到CAg,未发现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间的交叉反应 ,但是与弓形虫ME4 9株出现了交叉反应带。结论 :7个McAb对弓形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保护性 循环抗原 交叉抗原 弓形虫 诊断价值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安全输血中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仁南 张建辉 +3 位作者 黄晓静 杨钦 曹琴 江学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7-618,共2页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标本,分别再做HCV-cAgELISA和HCV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HCV-cAgELISA检测,29份仅初检(15份)和仅复检(14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只有5份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7.24%。经HCVRT-PCR检测,29份仅初检和仅复检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同样也只有5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也为17.24%。结论:HCV-cAg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RT-PCR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辅助确证试验,或作为抗-HCV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血液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CV-cag ELISA HCV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抗原和特异性IgG_4对脑囊尾蚴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彦明 张新定 +1 位作者 赵雪灵 田春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比较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和特异性IgG4在脑囊尾蚴病诊断和生存状态、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依据CT和MRI的影像表现将68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分为活虫期、变性死亡早期、变性死亡后期及钙化期四个病期组,检测各病期患者... 目的比较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和特异性IgG4在脑囊尾蚴病诊断和生存状态、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依据CT和MRI的影像表现将68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分为活虫期、变性死亡早期、变性死亡后期及钙化期四个病期组,检测各病期患者血清中囊虫CAg和IgG4;分别对38例活虫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血清中CAg和特异性IgG4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病期患者血清CAg阳性率、IgG4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38例活虫期患者血清CAg、IgG4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8%,随疗程进展,CAg、IgG4阳性率逐渐降低,不同疗程间CAg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IgG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g和特异性IgG4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内脑囊尾蚴的生存状态,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两者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对远期疗效评估可以优先选用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尾蚴病 循环抗原 IG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干小仙 沈丽英 +1 位作者 丁建祖 沈慧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0,共2页
将抗重组蛋白SVLBP-IgG用于DIGFA检测2221例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其中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0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07份,循环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8.4%。非流行区健康人血清200份,未见阳性反应。除肺吸虫外,与其它寄生虫成... 将抗重组蛋白SVLBP-IgG用于DIGFA检测2221例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其中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0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07份,循环抗原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8.4%。非流行区健康人血清200份,未见阳性反应。除肺吸虫外,与其它寄生虫成非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无明显交叉反应。用DIGFA单盲法检测2批血清,结果显示对急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均为100%;对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69.4%和68.9%,非流行区体检人群血清的阴性率为99%和98.9%。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508份,阳性检出率为20.9%(106/508);粪检阳性65例,与粪检符合率为70.8%。上述结果提示,该法用于植测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现场查病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金标渗滤法 循环抗原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健敏 张素娥 +1 位作者 施晓华 汤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索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用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S-ELISA)检测SEA-TCA抗原,并根据测得的OD490值和相应抗原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式,再用该法和fSjc26GST-PcAb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 目的探索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用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S-ELISA)检测SEA-TCA抗原,并根据测得的OD490值和相应抗原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式,再用该法和fSjc26GST-PcAb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初步应用于检测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循环抗原。结果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测得SEA-TCA浓度(y)与OD49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81,y=128.08x-46.95);血清循环抗原的平均含量,急性血吸虫病人(206.27±36.62 ng/ml)显著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122.88±75.13 ng/ml)。两组双抗体S-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均为100%(34/34),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7.50%(70/80)和78.57%(63/80),特异性分别为90.74%(98/108)和92.59%(100/108)。用以上两法对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进行循环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34.52%(87/252)和9.72%(49/50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双抗体S-ELIS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能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双抗体夹心ELISA 循环抗原 量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快速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翠娥 陈彩华 +1 位作者 杨纪顺 余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1-374,共4页
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兔血清循环抗原(CAg)的结果:潜伏期内的阳性检出率为10%;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阳性率为40%~100%;慢性早期为20%。检出弓形虫抗原量为0.63μg/ml。本法与血吸虫、肺吸虫... 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兔血清循环抗原(CAg)的结果:潜伏期内的阳性检出率为10%;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阳性率为40%~100%;慢性早期为20%。检出弓形虫抗原量为0.63μg/ml。本法与血吸虫、肺吸虫、丝虫、钩虫、蛔虫及旋毛虫抗原试验,均呈阴性。上述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特异、敏感、简易、快速等特点,可作为急性弓形虫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循环抗原 ELIS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鑫 汪世平 +3 位作者 周云飞 黄成铭 闾丘思嘉 宁水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利用金硫共价键成功构建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分析宿主体内抗体的消长变化。方法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溶液,与表面带有巯基基团的ITO玻片以金硫共价键组装成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 目的利用金硫共价键成功构建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分析宿主体内抗体的消长变化。方法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溶液,与表面带有巯基基团的ITO玻片以金硫共价键组装成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修饰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表面,并结合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26-28kDa单链抗体(SIEA26-28kDaSjscFv),检测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周期兔血清循环抗原。结果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分别与1~8周的感染血清反应,并设立阴性血清对照组;结果显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峰值分别呈现出17nm,52nm,28nm,11nm,13nm,23nm,45nm,43nm的位移,阴性对照组未出现位移;同时,根据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对不同感染周期血清反应后的位移变化推断抗体在宿主体内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结论通过对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证明其能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的移动来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循环抗原;同时,对抗原抗体在宿主内的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高特异性、灵敏度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抗原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金纳米棒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舌形虫感染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浩 陈韶红 +3 位作者 张永年 郭俭 常正山 陈家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观察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小鼠体内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动态变化。方法从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的五步蛇体内收集成虫,分离尖吻蝮蛇舌形虫的虫卵感染小鼠,从感染后1 w2、w、3~22 w收集小鼠血清,分别用ELISA法和dot-ELISA法观察不同时... 目的观察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小鼠体内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动态变化。方法从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的五步蛇体内收集成虫,分离尖吻蝮蛇舌形虫的虫卵感染小鼠,从感染后1 w2、w、3~22 w收集小鼠血清,分别用ELISA法和dot-ELISA法观察不同时间小鼠体内尖吻蝮蛇舌形虫特异性抗体和循环抗原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的小鼠,其体内特异性抗体从第8 w开始上升,12 w达到高峰,第16 w开始下降并一直维持同一水平。同时,对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分型,其最早出现为IgM,16 w以后被IgG1所替代。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的小鼠血清用dot-ELISA法检测其循环抗原出现的时间为第1 w,到第3 w时循环抗原检出稀释度在1∶8~1∶128之间,到第8 w,最高稀释度可达到1∶256,并一直维持,第11 w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1.小鼠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虫卵后特异性抗体(Ab)在感染第8 w开始上升,抗体最高滴度维持时间为第12~15 w。2.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虫卵的小鼠其血清中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最早出现为IgM,以后被IgG1所替代。3.小鼠在感染尖吻蝮蛇舌形虫虫卵后的1 w就可在其血清中检测到循环抗原(CAg),预测这段时间检测循环抗原具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舌形虫 循环抗原 特异性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受染旋毛虫猪血清中循环抗原对诊断和监测本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月清 温艳 +3 位作者 吴赵永 许威光 王家祥 阎玉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7,共2页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头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33头(61.1±6.7%)呈阳性反应。11头受染猪,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CAg,有10头(90.9%)显示阳性,且绝大多数(8头,72.7%)于感染后3天即出现阳性反应,另于感染后6天和9天各有1头阳性...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头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33头(61.1±6.7%)呈阳性反应。11头受染猪,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CAg,有10头(90.9%)显示阳性,且绝大多数(8头,72.7%)于感染后3天即出现阳性反应,另于感染后6天和9天各有1头阳性。同时对比检测110头正常猪和两种其它寄生虫病猪,仅有两头(1.8%)感染弓形体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对北京海淀区某屠宰场1987年自外地引进224头猪,进得流行病学调查,有18头(8.0±1.8%)CAg显示阳性反应,其中且有11头猪同时伴有抗体阳性;另检测陕西省商县50头猪,CAg皆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循环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被引量:10
19
作者 娄文娴 吴琛耘 +1 位作者 张恩英 薛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验,选择其中3个抗日本血吸虫虫卵TCA可溶性抗原和成虫TCA可溶性抗原进行搭配,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效果较理想。检测慢性血吸虫病118例,阳性61例,阳性率51.7%;急性患者30例,全部阳性;正常人187例,5例阳性,特异性97.3%。单盲法检测一批血清,结果也较满意。法论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对提示活动性感染的程度和疫苗保护作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邱晓阳 吴璇 +2 位作者 刘君 詹晓芬 陈志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糖类抗原153(CA153)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139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作为受试者,检测其术前CTC和CA153水平。比较CTC、CA153及联合检测在3组受试者中的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3种检测在恶性组临床分期中阳性率、检测值的差异,综合评估3种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分期预测的差异。结果①CEP8/17探针检测的乳腺癌患者扩增型CTC表现为:CEP8、CEP17单染色体扩增型CTC和CEP8/17双染色体扩增型CTC。②恶性组的CTC、CA153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恶性组的CTC数量、CA153数值均为最高,与对照组、良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恶性组Ⅳ期CTC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之间CT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CA153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Ⅲ期、Ⅰ与Ⅳ期、Ⅱ与Ⅳ期之间CA153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之间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恶性组Ⅳ期的CTC数值最高,各期之间的CTC数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性组Ⅳ期的CA153数值最高,Ⅰ与Ⅱ期、Ⅰ与Ⅲ期、Ⅰ与Ⅳ期患者间CA153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均较CTC、CA153检测高,整体上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能。⑦CTC、CA153及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19、0.838,联合检测的AUC明显大于CTC与CA153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C、CA153均为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乳腺癌的筛查及分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临床价值尚不足。而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与分期预测,是临床价值较高的乳腺癌筛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53 乳腺癌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