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抗性反枝苋最佳防治方法,文章优选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及4种苗后茎叶除草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不同药剂组合对反枝苋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苗前封闭处理,90%乙草胺EC 1800 g a.i./hm^(2)和30%丙炔氟草胺SC...为探索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抗性反枝苋最佳防治方法,文章优选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及4种苗后茎叶除草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不同药剂组合对反枝苋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苗前封闭处理,90%乙草胺EC 1800 g a.i./hm^(2)和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对反枝苋防效较高,施药45 d后,反枝苋防效为87.79%;苗后茎叶处理,250 g/L氟磺胺草醚AS(科坦见露灵)750 g a.i./hm^(2)+助剂(伴豆一生)2000 m 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较高,且持效期长;苗前封闭结合苗后茎叶处理,90%乙草胺EC 1800 g a.i./hm^(2)+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250 g/L氟磺胺草醚AS 500 g a.i./hm^(2)+480 g/L灭草松AS 1680 g a.i./hm^(2)+助剂(迪增)225 m 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达93%,且持效期长。大豆田抗性反枝苋防控方法中,苗前封闭处理防效显著高于苗后茎叶处理。生产中建议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结合苗后化学除草、轮作等措施综合防治反枝苋。展开更多
为探究封闭式除草剂苗后喷施对小麦生长和杂草的影响,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砜吡草唑用量125(T1)、250(T2)、500(T3)、1000(T4)、2000(T5)g a.i./hm^(2)和氟噻草胺用量184.5(T6)、369(T7)、738(T8)、1476(T9)g a.i./hm^(2)9个喷药处理...为探究封闭式除草剂苗后喷施对小麦生长和杂草的影响,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砜吡草唑用量125(T1)、250(T2)、500(T3)、1000(T4)、2000(T5)g a.i./hm^(2)和氟噻草胺用量184.5(T6)、369(T7)、738(T8)、1476(T9)g a.i./hm^(2)9个喷药处理和1个空白(清水)对照,研究不同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叶绿素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IPAR)、叶面积指数(LAI)、鲜质量的影响及对杂草的化除效果。结果表明:T1、T6处理下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9个处理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T6、T1处理数值较大,气孔导度T1处理最大;胞间CO_(2)浓度T9处理最大,T1处理最小。在除草剂施用21 d时,T1处理SPAD值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T3、T6、T7处理下,小麦IPAR和LAI均高于对照,且以T1处理下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18.37%、37.77%,T2次之。砜吡草唑施药剂量在125、250 g a.i./hm^(2)时(T1和T2)对小麦株高和鲜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当剂量>250 g a.i./hm^(2)时,则会出现抑制症状,氟噻草胺不同用量小麦株高和鲜质量均受抑制。可见,T1和T2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T4、T5和T93个处理对所试杂草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T1和T62个处理对野燕麦的防效不明显。考虑到对小麦生长安全和用药成本,在对节节麦和野燕麦鲜质量防效达到50%~95%且对其余供试杂草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的6个处理(T2、T3、T4、T5、T8、T9)中,推荐T2处理用于麦田苗后喷施。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索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抗性反枝苋最佳防治方法,文章优选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及4种苗后茎叶除草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不同药剂组合对反枝苋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苗前封闭处理,90%乙草胺EC 1800 g a.i./hm^(2)和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对反枝苋防效较高,施药45 d后,反枝苋防效为87.79%;苗后茎叶处理,250 g/L氟磺胺草醚AS(科坦见露灵)750 g a.i./hm^(2)+助剂(伴豆一生)2000 m 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较高,且持效期长;苗前封闭结合苗后茎叶处理,90%乙草胺EC 1800 g a.i./hm^(2)+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250 g/L氟磺胺草醚AS 500 g a.i./hm^(2)+480 g/L灭草松AS 1680 g a.i./hm^(2)+助剂(迪增)225 m 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达93%,且持效期长。大豆田抗性反枝苋防控方法中,苗前封闭处理防效显著高于苗后茎叶处理。生产中建议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结合苗后化学除草、轮作等措施综合防治反枝苋。
文摘为探究封闭式除草剂苗后喷施对小麦生长和杂草的影响,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砜吡草唑用量125(T1)、250(T2)、500(T3)、1000(T4)、2000(T5)g a.i./hm^(2)和氟噻草胺用量184.5(T6)、369(T7)、738(T8)、1476(T9)g a.i./hm^(2)9个喷药处理和1个空白(清水)对照,研究不同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叶绿素SPAD值、光合有效辐射(IPAR)、叶面积指数(LAI)、鲜质量的影响及对杂草的化除效果。结果表明:T1、T6处理下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9个处理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T6、T1处理数值较大,气孔导度T1处理最大;胞间CO_(2)浓度T9处理最大,T1处理最小。在除草剂施用21 d时,T1处理SPAD值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T3、T6、T7处理下,小麦IPAR和LAI均高于对照,且以T1处理下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18.37%、37.77%,T2次之。砜吡草唑施药剂量在125、250 g a.i./hm^(2)时(T1和T2)对小麦株高和鲜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当剂量>250 g a.i./hm^(2)时,则会出现抑制症状,氟噻草胺不同用量小麦株高和鲜质量均受抑制。可见,T1和T2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小。T4、T5和T93个处理对所试杂草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T1和T62个处理对野燕麦的防效不明显。考虑到对小麦生长安全和用药成本,在对节节麦和野燕麦鲜质量防效达到50%~95%且对其余供试杂草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5%的6个处理(T2、T3、T4、T5、T8、T9)中,推荐T2处理用于麦田苗后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