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Variable Lighting Intensity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Arugula(Eruca sativa Mill.)
1
作者 Sun Ming-han Zhou Fu-jun +1 位作者 Liu He Zhao J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1期85-96,共12页
Arugula(Eruca sativa Mill.),as an edible medicinal vegetable of peculiar flavor,is served as uncooked dish.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 lighting intensity(LI)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hydro... Arugula(Eruca sativa Mill.),as an edible medicinal vegetable of peculiar flavor,is served as uncooked dish.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 lighting intensity(LI)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hydroponically grown arugula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to light the hydroponically grown arugula for a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ized arugula production.The dynamic demands of arugula for LI in the seedling stage,initial growth stage and vigorous growth stage were tested under two light quality conditions including a red/blue light ratio of 7:1 and a light/dark photoperiod of 12 h/12 h.Then,the curves of variable LI-induced changes in the growth indices of arugula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were drawn.Next,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 LI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arugula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dry/fresh weight ratio,chlorophyll content,vitamin C conten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Variable L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eight,stem diameter,leaf width,dry/fresh weight ratio,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arugula plant.Plant height,stem diameter,dry/fresh weight ratio,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group exposed to LI of 200,300 and 300μmol•m^(-2)•s^(-1)during the seedling stage,initial growth stage and vigorous growth stage,respectively.The greatest leaf width was achieved at LI of 100,250 and 350μmol•m^(-2)•s^(-1),respectively.High intensity LI markedly repressed the synthesis of vitamin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ugula LED lighting intensity growth characteristics nutritional quality plant fact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 ground win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yphoon Meari:Turbulence intensities, gust factors, and peak factor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Xu HUANG Peng +1 位作者 YU Xian-feng HUANG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421-2430,共10页
Wind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2011 typhoon Meari at heights of 10, 20, 30, and 40 m above the ground using a 40 m high anemometer tower in the coastal area near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nd speeds... Wind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2011 typhoon Meari at heights of 10, 20, 30, and 40 m above the ground using a 40 m high anemometer tower in the coastal area near 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nd speeds and directions, turbulence intensities, gust factors, and peak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time records of wind spe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rbulence intensity components in longitudinal, later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decrease with mean wind speed, regardless of elevations,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re in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ean wind speeds. The ratios of three turbulence intensity components(i.e. Iu, Iv, Iw) at heights of 10, 20 and 40 m were calculated and equal to be 1:0.88:0.50, 1:0.84:0.57, and 1:0.9:0.49,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gust factors in three directions exhibit a reduction with increasing mean wind speed. The peak factors at different heights show a similar trend and slightly decrease with mean wind speed; average peak factors for all 10-min data from Typhoon Meari are 2.43, 2.48, and 2.4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Meari wind characteristics TURBULENCE intensity GUST FACTOR peak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onar receiver under intense sound pulse 被引量:1
3
作者 Kaizhuo Lei Qunfei Zhang Ziliang Qiao Lingling Zhang Qiang Huang Shiqing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6期843-848,共6页
For anti-jamming and anti-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 of the sonar receiver,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ircuit and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prime circuit under strong interferenc... For anti-jamming and anti-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 of the sonar receiver,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circuit and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prime circuit under strong interference are analyz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n AGC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voltage control amplifier VCA810 prototype is proposed. Then static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are realized with single frequency signal and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LFM) signal commonly used in the active sonar. Based on intense sound pulse (ISP) interference experiments, the real-tim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odule of the receiver are studi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as well a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252 dB/20 μs ISP interference, the specific sonar receiver will produce sustained cut top oscillation above 30 ms, which may affect the receiver and block the regular sonar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ar receive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simulationand experiment strong interference intense sound pulse (ISP)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降低煤层气排采中煤粉沉降机理研究
4
作者 郭俊庆 刘鹏辉 +3 位作者 王昱清 袁一博 康天合 李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22-4032,共11页
煤粉堵塞严重影响煤层气高效开发,现有的解堵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结合煤在水溶液中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外加电场产生电泳作用驱动煤粉运移解堵。采用自制的电泳改变煤粉沉降特性试验装置,开展电位梯度对不同煤阶煤粉沉... 煤粉堵塞严重影响煤层气高效开发,现有的解堵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结合煤在水溶液中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外加电场产生电泳作用驱动煤粉运移解堵。采用自制的电泳改变煤粉沉降特性试验装置,开展电位梯度对不同煤阶煤粉沉降特性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探究煤粉沉降规律,结合电动电位、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粒子图像追踪PIV测试等表征手段,揭示电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无烟煤、焦煤和长焰煤等3种煤阶煤粉的沉降质量均呈先快速升高、后基本稳定的变化规律;随着电位梯度的增大,3种煤阶煤粉的最终沉降质量均呈反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即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至稳定,其中焦煤的降幅最大;试验过程中观察到3种煤阶煤粉均出现聚团现象,且焦煤的聚团现象较明显,这是由于焦煤的羟基含量较高,导致其接触角小,亲水性好,从而使煤粉颗粒之间更易形成液桥;施加电场后,3种煤阶煤粉的运移轨迹类型由快速下降变为减速下降、先降后升的类抛物线或上升等3种,且焦煤的类抛物线和上升轨迹较多,并且加电后3种煤阶的平均运移速率均增大,其中焦煤增幅最大;电泳改变煤粉运移机理是外加电场和液桥2个因素改变煤粉所受合力,一方面外加电场提供电场力使得合力向上,另一方面液桥的存在增大了重力、浮力和电场力,其中浮力增幅比重力大,使得向上的合力增大,并且焦煤的液桥较多,向上合力最大。因此,外加电场可以有效地降低煤粉沉降质量,减少煤粉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堵塞 电泳 电场强度 液桥 沉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翼晗 郑宇鹏 +3 位作者 陈权威 徐琛博 汤波 来鑫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6-975,I0031-I0033,共13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用电碳排量、距离低碳度、趋势低碳度和低碳用电率的负荷碳排放特征量化模型,得到区域电网内各配电网的低碳规划优先级;其次,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模型,得到响应后负荷特性曲线、DG接入种类及容量,融合DG发出的零碳电力和柔性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充分降低系统碳排放;最后,在改进后的IEEE30节点系统上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的碳减排效益进行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势 负荷碳排放特征 低碳需求响应 源荷协同 低碳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雪茄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赵世新 任晓春 +5 位作者 王以慧 郭全伟 刘洋 马蒙蒙 陈克玲 马兴华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阐明光照强度对雪茄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古引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高光强[(300±12)μmol/(m^(2)·s),T300]和低光强[(100±12)μmol/(m^(2)·s),T100]两个处理,分别于第10叶位可见后12、20、28 ... 为阐明光照强度对雪茄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雪茄品种古引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高光强[(300±12)μmol/(m^(2)·s),T300]和低光强[(100±12)μmol/(m^(2)·s),T100]两个处理,分别于第10叶位可见后12、20、28 d测定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并测定叶片定长时生物量。结果表明:叶片可见12 d,T300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高于T100,增幅86.3%、69.3%、60.2%;T300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显著高于T100,增幅为29.8%、16.8%、25.3%、15.7%;T300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200~1800μmol/(m^(2)·s)时显著大于T100,T300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分别显著高于T10087.7%和20.3%,PSII实际光量子产量显著高于T10051.3%,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低于T10055.8%,T300总体光合能力高于T100处理。叶片可见20 d,随叶片生长,T100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SII实际光量子产量等均有较大增长,与T300差距缩小,二者差异不明显;但T300光饱和点显著高24.2%,光补偿点显著低28.6%。叶片可见28 d,T300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与T100无显著差异,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化学淬灭系数较T100显著高13.4%、23.8%;光合-光响应曲线也显示,T300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1500~1800μmol/(m^(2)·s)范围内显著低于T100。定长后,T300叶片鲜质量、干质量显著高于T10036.4%、115.4%。可见,在雪茄叶片发育前期强光处理下叶片光合能力更高,在叶片发育中期强光与弱光的差异减小,后期T300对强光的利用能力较T100减弱,综合而言,T300净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烟叶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空气中微生物和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鑫 范珊红 +6 位作者 靳亚飞 许文 戈伟 何改花 霍欣欣 边梅 张丽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5-782,共8页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ICU的多床位开放式空间作为检测地点,使用TSI9360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对ICU内空气动力学等...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空气中微生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ICU的多床位开放式空间作为检测地点,使用TSI9360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对ICU内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AED)大于0.3、0.5、1.0、2.5、5.0、10.0μm的6种颗粒物进行采样。结果:实际状态下,ICU室内微生物浓度与颗粒物数量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且微生物浓度与ICU室内的温度、湿度呈负相关,与工作人员总人数、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医疗气溶液生成程序(AGP)操作数量、病人入住率呈正相关。颗粒物数量与ICU室内温度、湿度呈负相关,与工作人员总人数、固定人数、活动人数、AGP操作数量呈正相关。结论:ICU内微生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湿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大厅内的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工作人员总人数、病人入住率、AGP操作数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内湿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大厅内的固定人数、活动人数、工作人员总人数、AGP操作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雾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微生物气溶胶 颗粒物 分布特征 相关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锤作用下磁铁矿石冲击破碎特征的能比效应
8
作者 甘德清 于泽皞 +1 位作者 刘志义 孙海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确定利于磁铁矿石破碎的加载能量,确保破碎粒度达标的同时提高有效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矿山破碎作业中的能量利用率。通过改变落锤冲击高度,探究了不同冲击能比下磁铁矿石的强度特征、破碎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碎粒度分布特点。研究表明... 为了确定利于磁铁矿石破碎的加载能量,确保破碎粒度达标的同时提高有效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矿山破碎作业中的能量利用率。通过改变落锤冲击高度,探究了不同冲击能比下磁铁矿石的强度特征、破碎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碎粒度分布特点。研究表明:磁铁矿石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分为冲击力急速提升、平稳作用、回落、回升与震荡四个阶段,平稳作用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10 ms,试件所受冲击强度随冲击能比增加线性升高;随冲击能比增加,磁铁矿石吸能效率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存在吸能效率较高的能比范围,矿石吸收能、吸收能密度均呈线性趋势增加,使得矿石起裂时的裂纹由单一张拉裂纹转为拉伸剪切交织裂纹,破碎方式也由拉伸破坏逐渐转向压缩剪切破坏,磁铁矿石的破碎程度逐渐加剧;冲击能比增加降低了破碎产品的大块率,使得破碎产品粒度更加均匀,粒度分形维数线性增加,碎块平均粒径呈指数趋势减小,破碎产品细度t_(10)以缓—急—缓的趋势增加。研究结果对优化矿山破碎机械参数、提高磁铁矿石破碎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石 冲击能比 强度变化 能量特性 破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天山花楸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陈兵权 陈虹 +4 位作者 赵善超 郭来珍 赵鑫 陈俊杰 韩珏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8-1218,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天山花楸幼苗叶片气孔特征及光合生理变化,探讨天山花楸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为天山花楸的保育及驯化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山花楸二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针数遮阳网设置4个光照梯度处理(L_(1):50%、L_(... 【目的】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天山花楸幼苗叶片气孔特征及光合生理变化,探讨天山花楸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为天山花楸的保育及驯化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天山花楸二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针数遮阳网设置4个光照梯度处理(L_(1):50%、L_(2):30%、L_(3):10%和CK:100%),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天山花楸幼苗的生长、叶片气孔特性、光合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天山花楸幼苗在L_(2)处理下长势最好,其苗高和地径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天山花楸叶片的气孔密度逐渐增加且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及开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变化不显著(P>0.05)。天山花楸幼苗叶片的Pn、Gs及Tr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i呈逐渐上升趋势;L_(2)处理下,叶片的Pn最大,为17.07μmol/(m^(2)·s)。叶片Fv/Fm随光照强度减弱呈增加的趋势,各处理叶片的Fv/Fm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叶片ETR在L_(2)处理到达最高,且叶片的ETR在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片的ФPSⅡ表现为L_(1)>L_(2)>CK>L_(3)。叶片的Chl a、Chl b、Chl t和Car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Chl a/b随着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小。叶片的光照强度与Pn、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v/Fm与ETR、Chl a、Chl b和Chl t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_(2)处理(光照强度为30%)的光照强度具有促进天山花楸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潜力,天山花楸提高苗木质量和引种栽培应适度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天山花楸幼苗 气孔特征 光合作用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地磁扰动异常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玮铭 冯志生 +3 位作者 朱培育 廖晓峰 何畅 张致伟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9,共11页
选取四川地区3个地磁扰动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基于脉冲幅度法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强地震前,台站的垂直强度极化值和超阈值极化值频次... 选取四川地区3个地磁扰动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基于脉冲幅度法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强地震前,台站的垂直强度极化值和超阈值极化值频次逐日变化均会出现高值异常,其中频次异常呈现先增强后降低,再增强-降低的形态;(2)发生异常变化的多个台站距离震中300 km范围内,时间上属准同步变化;(3)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出现的一个月后,频次异常值往往是研究时段的最高值;(4)机理上,这些异常演化形态和特征是由岩石的破裂特性决定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的孕育过程;(5)这种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与外源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泸县M_(S)6.0地震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双偏振雷达2020—2022暖季观测极端降雨的对流云宏微观特征
11
作者 王赢 罗亚丽 +2 位作者 刘希 吴翀 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升高,但不同地区不同程度极端降水的对流云宏微观特征的认识仍然不清晰。利用2020—2022年5—9月南京地区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定义“极端降水对流体”(Extreme Precipitation Feature,EPF),根据雨...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升高,但不同地区不同程度极端降水的对流云宏微观特征的认识仍然不清晰。利用2020—2022年5—9月南京地区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定义“极端降水对流体”(Extreme Precipitation Feature,EPF),根据雨强极端程度分为三组EPF(ER1、ER2、ER3),进一步分为强对流、中等强度对流和弱对流EPF,分析其对流云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极端雨强强度增强,EPF的40 dBZ区域水平尺寸增大,20 dBZ区域尺寸变化较小;强对流EPF占比明显上升(11.4%~25.4%),弱对流EPF占比显著下降(36.6%~23.8%);强对流和中等强度对流EPF的液水和冰水含量均显著增加,混合相和液相微物理过程都更加活跃。三种雨强阈值下,强对流EPF的液相微物理过程均以尺度分选、蒸发为主(43.9%~50.8%),弱对流EPF的液相微物理过程以碰并为主(76.9%~75.3%),雨滴谱分布介于海洋性与大陆性之间、但偏向海洋性对流,数浓度与雨滴粒径频次峰值类属海洋性对流,数浓度平均值高于大陆性对流、雨滴直径平均值大于海洋性对流。随雨强极端程度的升高,液相微物理过程中雨滴碰并的占比仅略有减少、破碎的占比略有上升,雨滴平均粒子大小和数浓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对流强度 南京地区 双偏振雷达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入侵种大狼耙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廖炟 李滨玲 +3 位作者 宋薇 周兵 苏启陶 闫小红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入侵种大狼耙草与本地种山莴苣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揭示大狼耙草的入侵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植物盆栽幼苗为材料,采用黑色遮阳网建立100%、40%、24%、14%光强的遮阴棚,比较植物处理间叶片光合特性差异。...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入侵种大狼耙草与本地种山莴苣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揭示大狼耙草的入侵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植物盆栽幼苗为材料,采用黑色遮阳网建立100%、40%、24%、14%光强的遮阴棚,比较植物处理间叶片光合特性差异。[结果] 1)100%和14%光强下,大狼耙草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均明显高于山莴苣,光补偿点(LCP)则低于山莴苣。2)100%和14%光强下,大狼耙草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山莴苣。3)大狼耙草的羧化效率(CE)、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_(c,max))、RuBP最大再生速率(J_(max))及无CO_(2)时的光呼吸速率(R_(P))在100%光强下显著高于山莴苣,V_(c,max)在14%光强下明显高于山莴苣,而R_(p)在中低光强下下降并低于山莴苣。4)大狼耙草的P_(max)、R_(d)、CE、A_(max)、R_(p)、J_(max)比山莴苣具有更高可塑性。[结论]入侵植物大狼耙草在不同光强下表现出更高的光合能力和光合生理可塑性,对光强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种 大狼耙草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空气系数和氨气浓度对CH_(4)/NH_(3)MILD燃烧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匡玉成 王亚飞 +1 位作者 韩大伟 王超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2-1549,I0026,共9页
氨气(NH_(3))作为一种兼具储能的无碳燃料,在能源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NH_(3)的燃烧特性与常规碳氢燃料有着明显差异。该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H_(4)/NH_(3)的混合燃料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 氨气(NH_(3))作为一种兼具储能的无碳燃料,在能源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NH_(3)的燃烧特性与常规碳氢燃料有着明显差异。该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H_(4)/NH_(3)的混合燃料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在甲烷MILD燃烧中添加NH_(3)使出口NO排放亟剧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时,减小过量空气系数使NO和CO的排放降低。NH_(3)中的N元素转化成NO的转化率随燃料中NH_(3)的增加和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稀释(MILD)燃烧 氨气掺烧 过量空气系数 NO_(x)排放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红层区浅层土质滑坡特征和失稳模式研究
14
作者 徐伟 冯文凯 +3 位作者 霍柱北 易小宇 白慧林 田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9-670,共12页
四川西南部红层地层发育,红层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群发性、数量多、危害大的特点。以凉山州喜德县为研究区,采用数理统计、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槽探、物理力学试验等方法,开展川西南红层区浅层土质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物理力学特征和失稳... 四川西南部红层地层发育,红层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群发性、数量多、危害大的特点。以凉山州喜德县为研究区,采用数理统计、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槽探、物理力学试验等方法,开展川西南红层区浅层土质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物理力学特征和失稳模式研究。统计分析滑体厚度、规模、坡度、剖面形态和斜坡结构5个方面的滑坡发育特征;阐明滑坡的边界形态、侵蚀、破坏和堆积特征,滑坡呈现浅表层滑动–流动破坏和多期次滑动特征,堆积体呈高饱水状态并具有明显层次性。揭示红层残坡积土物质组成和抗剪强度衰变规律,土体的优势粒径集中在2~5 mm、0.075~0.25 mm,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呈现出先短暂增大至峰值后持续减小的规律,内摩擦角呈现不断减小的规律;随着饱和时间的增大,黏聚力、内摩擦角均不断衰减。结合滑坡实例,提炼了复杂地形情况下红层土质滑坡的3种失稳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川西南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提升红层地区滑坡灾害针对性防治能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地区 浅层土质滑坡 变形破坏特征 强度衰变规律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阴强度对浙江楠容器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何博轩 陈慧玲 +2 位作者 柯尊发 张玲 李振芳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筛选适宜浙江楠容器苗生长的光照强度,比较研究了不同遮阴强度(50%、70%、90%)下浙江楠容器苗苗木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浙江楠容器苗的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均表现为在遮阴70%时最大、遮阴90%时最小,株高、地径的中位数均表现为在... 为筛选适宜浙江楠容器苗生长的光照强度,比较研究了不同遮阴强度(50%、70%、90%)下浙江楠容器苗苗木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浙江楠容器苗的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均表现为在遮阴70%时最大、遮阴90%时最小,株高、地径的中位数均表现为在遮阴70%时最大、遮阴50%最小;除遮阴50%条件下高径比的偏度值为正数外,其它各处理株高、地径和高径比的偏度值均为负数;遮阴50%的株高分布相对较为集中,遮阴70%、遮阴90%的相对较为分散;3个处理苗木的高径比在[50,100]之间的个体分布最多,占比均在81.00%以上;株高与地径、高径比均呈极显著较强正相关,高径比与地径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极显著强负相关。综合来看,宜在70%遮阴强度下培育浙江楠容器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楠 遮阴强度 容器苗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长茎藁本的构件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6
作者 孙丁一 王娅琳 赵凌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长茎藁本构件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青海省贵南县不同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采用全株挖掘法进行长茎藁本构件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其构件特征和资源分配提供理论基础...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长茎藁本构件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青海省贵南县不同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采用全株挖掘法进行长茎藁本构件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其构件特征和资源分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拉直叶长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退化样地的叶片厚度和地上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叶干重、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根冠比极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1)。退化样地的分蘖数显著低于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样地(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长茎藁本分蘖数与地下生物量、生殖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株高与自然叶长、叶宽、拉直叶宽、叶干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上生物量、生殖枝直径和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强度显著改变了长茎藁本的生殖分配,构件特征对放牧产生了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构件特征 长茎藁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湍流下翼尖涡摇摆运动及统计特性演化规律
17
作者 王志远 潘翀 程泽鹏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61,I0002,共11页
来流湍流度是影响翼尖涡不稳定运动及其发展演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机翼弦长的雷诺数Re_(c)=1.1×10^(4)条件下,通过时间解析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不同来流湍流度条件下孤立翼尖涡在不同流向站位处的速度场。结果表... 来流湍流度是影响翼尖涡不稳定运动及其发展演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机翼弦长的雷诺数Re_(c)=1.1×10^(4)条件下,通过时间解析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不同来流湍流度条件下孤立翼尖涡在不同流向站位处的速度场。结果表明,来流湍流度的增大显著增强了翼尖涡的不稳定摇摆运动,不同来流条件下翼尖涡摇摆运动幅值沿流向线性增长,并满足对来流脉动速度的统一标度规律。摇摆运动对翼尖涡统计量的计算有显著影响,通过系综平均方法修正摇摆运动对统计量测量结果的影响后进一步发现,在本实验测量的参数空间内不同来流条件下翼尖涡涡核半径满足相同的增长规律,翼尖涡沿流向的发展演化表现为黏性扩散为主导的衰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尖涡 湍流度 摇摆运动 统计特性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对细柱西番莲生长及观赏性的影响
18
作者 冯红玉 徐丽 +3 位作者 赵亚南 陈媚 孙悦 高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了探究细柱西番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试验动态跟踪了处于6个不同光强下的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 Linnaeus)主蔓、叶片、侧蔓等营养部位生长动态,并分析相关表型特征和观赏性。结果表明,在日平均光照强度为640... 为了探究细柱西番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试验动态跟踪了处于6个不同光强下的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 Linnaeus)主蔓、叶片、侧蔓等营养部位生长动态,并分析相关表型特征和观赏性。结果表明,在日平均光照强度为6400 lx(T_(2))的条件下,细柱西番莲主蔓和叶片的生长速度、侧蔓长、节间长、叶片长、叶片宽、整体长势、观赏性等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25400 lx(T_(1))的全日照光强条件下,以上指标位居第二,而侧枝分化速度、绒毛密度、叶片厚度等指标则位居第一;1600 lx(T_(3))光强下,各测量指标均位居第三;400 lx(T_(4))和100 lx(T_(5))光强下,细柱西番莲分化生长趋于停滞;50 lx(T_(6))及以下的光照强度则是细柱西番莲的致死光强范围。综上所述,在6个不同的光强环境中,6400 lx的光强环境下,细柱西番莲各项生长指标和观赏性均处于较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西番莲 光照强度 营养生长 表型特征 观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徐宽炫 刘云根 +2 位作者 章宇辰 吴昌焱 奚要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4,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地上和地下流失的机理。以期为断陷石漠化区土壤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参考。以断陷盆地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石比,模拟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石漠化的试验样地,同... 研究旨在探讨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地上和地下流失的机理。以期为断陷石漠化区土壤养分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参考。以断陷盆地的石漠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土石比,模拟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石漠化的试验样地,同时设置不同的降雨强度(25、50、75和100 mm/h),探析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初期土壤、地表径流和垂直径流中养分的流失情况。①不同石漠化生境土壤养分流失特征差异显著。修复初期,轻、中、重度生境区土壤有机质较供试土壤分别下降32.88%、31.81%和11.60%,全磷、全氮同步减少,轻度生境全钾增加17.51%,表明植被恢复对钾固定效果显著。②地表径流是氮磷流失主途径。雨强由25 mm/h增至100 mm/h时,轻、中度生境硝态氮和氨氮流失浓度由0.42~0.43 mg/L升至0.52 mg/L;重度生境总磷浓度由0.16 mg/L增至0.23 mg/L,但可溶磷与正磷呈波动变化,反映磷素迁移受颗粒吸附-溶解平衡调控。③垂直径流中养分流失受雨强与石漠化程度共同影响。雨强达50 mm/h时,轻度生境硝氮浓度达1.61 mg/L;雨强增至75~100 mm/h,氮磷流失浓度规律性上升,重度生境总磷浓度增幅达70%。垂直径流对总流失量贡献占比20%~35%。④地表径流驱动养分流失量为地下径流的3~4倍,但高雨强(>75 mm/h)下地下流失占比显著增加。建议通过构建藤-草-灌复合植被(覆盖率>60%)与深根植物固土(占比>40%),协同减少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可实现养分流失量降低50%~70%。研究表明,断陷盆地石漠化修复区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引起的,但地下径流也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防治土壤养分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构建藤-草-灌的植物群落,以提高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利用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阻止养分从地下孔隙渗漏,以达到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降雨强度 径流 石漠化 养分流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超声波对小麦麸质结构特性、功能特性及消化率的影响
20
作者 田东林 方年欣 +1 位作者 付国权 杨东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66-272,共7页
小麦麸质是小麦中的主要蛋白质,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并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赋予面团黏弹性,是决定面制品品质的关键蛋白复合物。该研究通过对小麦麸质蛋白施加不同强度(200~600 W)的超声波处理,评估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表面疏水性... 小麦麸质是小麦中的主要蛋白质,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成并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赋予面团黏弹性,是决定面制品品质的关键蛋白复合物。该研究通过对小麦麸质蛋白施加不同强度(200~600 W)的超声波处理,评估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表面疏水性、游离巯基、非共价相互作用、二级和三级结构变化以及消化率。结果表明,高强度超声波处理导致小麦麸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表面疏水性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强,暴露出更多的疏水区域。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揭示,超声波处理导致麸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而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减少。此外,超声波处理还显著降低了小麦麸质的消化率,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聚集增加,抑制了酶的作用。研究表明,小麦麸质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由疏水相互作用主导。综上所述,高强度超声波可以有效地改善小麦麸质的结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结果为食品加工和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超声波 小麦麸质 功能特性 结构特性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