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l_(2)-NaCl-Fe_(2)O_(3)熔盐中Fe(Ⅲ)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1
作者 姚志杰 黄义鹏 杨凤丽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熔盐电化学法炼铁具有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未来钢铁生产工艺的潜在方法。选用CaCl_(2)-NaCl-Fe_(2)O_(3)作为电解质体系,采用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技术研究了Fe(Ⅲ)在惰性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主要讨论了Fe(Ⅲ)转移电子数、... 熔盐电化学法炼铁具有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未来钢铁生产工艺的潜在方法。选用CaCl_(2)-NaCl-Fe_(2)O_(3)作为电解质体系,采用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技术研究了Fe(Ⅲ)在惰性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主要讨论了Fe(Ⅲ)转移电子数、扩散系数及成核方式。结果表明:温度为993 K时,Fe(Ⅲ)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两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Ⅲ)+e^(-)=Fe(Ⅱ),Fe(Ⅱ)+2e^(-)=Fe(0);铁离子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1.443×10^(-6)cm^(2)·s^(-1);Fe(Ⅲ)在钨电极上的电结晶方式为瞬时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熔盐 电化学还原 Fe()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2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_(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介质中铈(Ⅲ)的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_2(SO_4)_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_2(SO_4)_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0.001方程(n=10,r=0.9999),检测限为6.0×10^(-9)mol/L.用于GWB07103(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标准物质中铈含量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荧光分析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N',N'-四丁基丙二酰胺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铈(Ⅲ)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玉 孙思修 +3 位作者 徐荣琪 张振伟 张怀忠 孙国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are earth with new extractants is important in the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nuclear reprocessing. In this work, the extraction of Ce?with N,N,N′,N′ tetrabutylmalonamide (TB...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are earth with new extractants is important in the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nuclear reprocessing. In this work, the extraction of Ce?with N,N,N′,N′ tetrabutylmalonamide (TBMA) in toluene from nitrate med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acid, TBMA and salting out agent (LiNO3) and also the temperature on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was examined. The stoichiometries of the extracted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Ce(NO3)3·3TBMA and Ce(NO3)3·4TBMA, respectively. The ap<IMG SRC="IMAGE/06170035.JPG" HEIGHT=11 WIDTH=24>parent extraction constants and the enthalpy of the extraction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data, which are logKex1=3.97, logKex2=4.75 and =-31.25kJ·mol-1, respectively. The IR spectra of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supported the suggested extr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丁基丙二酰胺 萃取 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80-硫酸铵-水固液体系萃取分离Rh(Ⅲ)和Ir(Ⅲ)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云涛 张为逵 吴立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1-202,共2页
Rh(Ⅲ) and Ir(Ⅲ) were separated satisfactorily in Tween80 (NH 4) 2SO 4 H 2O system by the liquid solid extraction in form of complexes with stannous chloride.
关键词 铑() 铱() 液固萃取分离 吐温80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中Al(Ⅲ)对Fe(Ⅲ)稳定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章兴华 孙传敏 +2 位作者 龚国洪 周丽芸 雷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以NaOH为碱化剂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其合成前体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的低温干燥胶体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证实PAFC中存在Fe-O-HAl基团;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了PAFC中有着与PAC、PFC不同形态的Al(Ⅲ)、Fe(Ⅲ)羟基配合... 对以NaOH为碱化剂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其合成前体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的低温干燥胶体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证实PAFC中存在Fe-O-HAl基团;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了PAFC中有着与PAC、PFC不同形态的Al(Ⅲ)、Fe(Ⅲ)羟基配合物,这些Fe-Al羟合异核多核共聚物是长程无序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短程有序的Al-OH-Fe羟合物在Fe(Ⅲ)、Al(Ⅲ)继续水解的过程中与它们一起随机排列,形成长程无序的Fe-Al羟合异核多核共聚物无定形胶体。Al(Ⅲ)对Fe(Ⅲ)的保护作用包括三个方面:Al(Ⅲ)对Fe(Ⅲ)的水解有催化作用,使Fe(Ⅲ)形成更多细微的结晶中心而不是相互聚集生成较大的结晶;大量Al(Ⅲ)的存在使Fe(Ⅲ)羟合物之间的碰撞受到制约,相当于降低了Fe(Ⅲ)的有效浓度,延缓了Fe(Ⅲ)的迅速水解;大量短程有序的Al-OH-Fe羟合物的存在破坏了Al13相及-βFeOOH相的生成环境,有效地保护了Fe(Ⅲ)胶团并使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时间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稳定性 聚合氯化铝铁 红外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EDS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离子催化铈(Ⅳ)离子氧化异丁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文玉 降青梅 +1 位作者 刘亚东 刘红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94-599,共6页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25~40℃区间氧化异丁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离子为一级,对异丁醇的表观反应级数为正分数.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增加而增大,但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没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生成双核加合物的反应机理,通过kobs与HSO4-的依赖关系,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活性物种是Ce(SO4)2+,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离子 铈(Ⅳ)离子 异丁醇 催化剂 动力学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锡铈合金镀液中的铈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序燕 夏美林 +2 位作者 任力理 方浩斌 熊道陵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78-81,共4页
为了抑制锡的水解而干扰铈的测定,采用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新型酸性光亮镀锡铈、锡铜合金镀液中的铈;优选出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38 nm.研究了硫酸﹑甘油、显色剂的用量以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有色溶液吸光度的减少值与铈的含量在0.4... 为了抑制锡的水解而干扰铈的测定,采用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新型酸性光亮镀锡铈、锡铜合金镀液中的铈;优选出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38 nm.研究了硫酸﹑甘油、显色剂的用量以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有色溶液吸光度的减少值与铈的含量在0.4~10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摩耳吸光系数为1.2×104L/(mol·cm);样品加标回收率达98%以上.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不经分离可直接对锡铈合金镀液中的铈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 褪色 分光光度法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Ⅲ)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志昂 马玉新 +2 位作者 陈荣悌 张一宝 江冬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本文对二氯甲烷溶剂中咪唑(Im)与氯代(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Ⅲ)[Fe(p-X)TPPCl,X=Cl,H,CH_3,OCH_3]的轴向配位反应(1)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法测得了反应(1)的平衡常数,并对反应物和产Fe(p-X)TPPCl+2Im(?)[Fe(p-X)TPPIm_2]+Cl^-物的电子光... 本文对二氯甲烷溶剂中咪唑(Im)与氯代(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Ⅲ)[Fe(p-X)TPPCl,X=Cl,H,CH_3,OCH_3]的轴向配位反应(1)进行了研究.用光谱法测得了反应(1)的平衡常数,并对反应物和产Fe(p-X)TPPCl+2Im(?)[Fe(p-X)TPPIm_2]+Cl^-物的电子光谱、FeHTPPCl和[FeHTPPIm_2]^+Cl^-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和穆斯堡尔谱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取代基效应和轴向配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 TPPCl 配位反应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hCl∶2EG]/CrCl_3·6H_2O离子液体中Cr(Ⅲ)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贤杰 李林菲 +4 位作者 李艳 李坚 华一新 徐存英 张启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5-1230,共6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研究了CrCl_3·6H_2O浓度为0.1~0.6mol·L^(-1)的水溶液和[1ChCl∶2EG]/CrCl_3·6H_2O ILs中,Cr(Ⅲ)配合物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CrCl_3·6H_2O的溶...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研究了CrCl_3·6H_2O浓度为0.1~0.6mol·L^(-1)的水溶液和[1ChCl∶2EG]/CrCl_3·6H_2O ILs中,Cr(Ⅲ)配合物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CrCl_3·6H_2O的溶液中,Cr(Ⅲ)与Cl^-和H_2O形成[Cr(H_2O)_nCl_(6-n)]^(n-3)配合物,其配合物的优势物种受CrCl_3·6H_2O浓度的影响。水溶液中Cr(Ⅲ)的优势配合物为[Cr(H_2O)_6]^(3+)与[Cr(H_2O)_5Cl]^(2+),并随CrCl_3·6H_2O浓度增加,水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红移,[Cr(H_2O)_5Cl]^(2+)的相对含量增加。而[1ChCl∶2EG]/CrCl_3·6H_2O ILs中的优势配合物为[Cr(H_2O)_2Cl_4]^-和[Cr(H_2O)_3Cl_3],且随CrCl_3·6H_2O浓度增加,溶液的颜色从浅橙红色逐渐变为深绿色,溶液的UV-Vis吸收光谱峰蓝移,[Cr(H_2O)_3Cl_3]的相对量增加。说明CrCl_3·6H_2O的浓度变化,将影响配体Cl^-和H_2O与Cr(Ⅲ)配位结合的配位数,从而影响配合物优势物种的相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氯化胆碱 乙二醇 Cr()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化钠-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秀兰 马万山 +1 位作者 刘志娟 张小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9-631,共3页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含碘化钾3 mg,氯化钠2 g和丙醇3 mL。萃取分离50μg金(Ⅲ)时,1 mg铁(Ⅱ)、镍(Ⅱ)、锰(Ⅱ)、铝(Ⅲ)、锌(Ⅱ)、钴(Ⅱ)、镓(Ⅲ)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而与上述离子分离,金(Ⅲ)的萃取率达9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金() 碘化钾 氯化钠 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酸性条件下铈(Ⅲ)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用252.0nm的紫外光激发时,在354.0 nm处发出可用于定量测定Ce^(3+)的荧光,在pH 5~6下Fe(3+),Cr_2O_7^(2-)不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3.0μmol ·L^(-1),检测限为6.0 nmol·L^(-1).用于GWB 0710...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用252.0nm的紫外光激发时,在354.0 nm处发出可用于定量测定Ce^(3+)的荧光,在pH 5~6下Fe(3+),Cr_2O_7^(2-)不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3.0μmol ·L^(-1),检测限为6.0 nmol·L^(-1).用于GWB 07103 (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该法可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铈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 岩石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萃取剂N,N,N′,N′-四丁基戊二酰胺萃取Ce(Ⅲ)、Pr(Ⅲ)、Tb(Ⅲ)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晓强 李金姑 +1 位作者 徐荣琪 崔丽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合成了新型萃取剂四取代双酰胺 :N ,N ,N′ ,N′ -四丁基戊二酰胺 (TBGA)。研究了其萃取铈 (Ⅲ )、镨 (Ⅲ )、铽 (Ⅲ )的性能 ,详细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 ,得到了TBG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 合成了新型萃取剂四取代双酰胺 :N ,N ,N′ ,N′ -四丁基戊二酰胺 (TBGA)。研究了其萃取铈 (Ⅲ )、镨 (Ⅲ )、铽 (Ⅲ )的性能 ,详细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硝酸锂浓度以及温度等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 ,得到了TBGA以甲苯为稀释剂时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及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丁基戊二酰胺 溶剂萃取 铈() 镨() 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Ⅲ)卟啉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志昂 阮文娟 +1 位作者 江冬青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055-1057,共3页
对金属卟啉与咪唑类物质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研究始于对生物化学酶的结构模拟。随着卟啉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们逐渐发现轴向配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各类卟啉体系,轴向配体的存在与否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卟啉化合物的轴向配... 对金属卟啉与咪唑类物质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研究始于对生物化学酶的结构模拟。随着卟啉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们逐渐发现轴向配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各类卟啉体系,轴向配体的存在与否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卟啉化合物的轴向配位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卟啉 轴向配位反应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用于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铈(Ⅲ)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1 位作者 朱铿 马春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表明Ce^(3+)在pH<6.2KCI介质中以254.0nm紫外光激发时,在352.0nm外发出具有恒定强度的荧光.因而可选择pH 5—6作为测定酸度条件,利用Al_2(SO_4)_3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建立起Ce^(3+)的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 研究表明Ce^(3+)在pH<6.2KCI介质中以254.0nm紫外光激发时,在352.0nm外发出具有恒定强度的荧光.因而可选择pH 5—6作为测定酸度条件,利用Al_2(SO_4)_3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建立起Ce^(3+)的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0×10^(-7)-2.0×10^(-6)mol/l,一元回归方程△F=663600C-0.041(n=10_3 v=0.9997),检测限6.0×10^(-9)mol/l,测定频率120—150次/h.该法成功地用于标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分析,其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3.6—108.1%和96.0—106.4%(n=10); 0.064%和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土壤 水系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Ⅲ)对增强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呼吸关键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浩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24,共4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过氧化氢酶(CAT)和H2O2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mg.L-1CeCl3能够有效提高GO和GS;UV-...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过氧化氢酶(CAT)和H2O2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mg.L-1CeCl3能够有效提高GO和GS;UV-B处理使GO和GS提高,植物的光呼吸速率增加;Ce+UV-B组GO、GS和CAT高于UV-B组,H2O2含量低于UV-B组。研究表明,20mg.L-1CeCl3通过提高GO、GS和CAT活性进而增强光呼吸代谢,耗散过多的光能;通过对植物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检测是否受到环境胁迫,利用Ce(Ⅲ)缓解植物所受的UV-B等强光逆境胁迫,具有积极的环境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UV—B辐射 光呼吸 GO 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2,4,6-三氯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燕 谢斌 +4 位作者 黄春 李玉龙 曾倪 邹立科 何锡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性金属卟啉Fe(TPPS)Cl催化H2O2氧化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的动力学(TPPS为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探讨了反应体系酸度、H2O2/Fe(TPPS)Cl物质的量之比、温度对氧化降解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性金属卟啉Fe(TPPS)Cl催化H2O2氧化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的动力学(TPPS为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探讨了反应体系酸度、H2O2/Fe(TPPS)Cl物质的量之比、温度对氧化降解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P初始浓度为3.8×10-4 mol.L-1、Fe(TPPS)Cl浓度为4.0×10-5 mol.L-1、H2O2浓度为1.8×10-3mol.L-1、温度为25℃、pH值为6.8、反应时间为90 min时,TCP的降解率可达到99%,其表观活化能为10.96 kJ.mol-1.因此,Fe(TPPS)Cl作为模拟过氧化物酶在催化降解TCP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铁() 2 4 6-三氯苯酚 H2O2 催化氧化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Ⅲ)卟啉催化β-胡萝卜素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文娟 朱志昂 +2 位作者 黄小群 陈荣悌 江冬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2-318,共7页
使用BeckmannDU-8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以氯合四-间三甲苯基卟啉铁(Ⅲ)(FeTMPCl)为催化剂,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咪唑(Im)、2-甲基咪唑(MeIm)、2-乙基-4-甲基咪唑(EMIm)为轴向配体,催化β-胡萝卜... 使用BeckmannDU-8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以氯合四-间三甲苯基卟啉铁(Ⅲ)(FeTMPCl)为催化剂,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咪唑(Im)、2-甲基咪唑(MeIm)、2-乙基-4-甲基咪唑(EMIm)为轴向配体,催化β-胡萝卜素(β-cte)氧化分解为维生素A的动力学规律,提出了反应机理,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浓度、氧化剂浓度及轴向配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Gauss-Newton-Marquardt方法求得各基元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铁 氧化分解 胡萝卜素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钴(Ⅲ)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景晓燕 王鹏 +1 位作者 梅长松 朱果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4-66,共3页
多吡啶钴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报道了顺 -氯化二氯二联吡啶钴(Ⅲ)和顺 -氯化二氯二邻菲咯啉钴(Ⅲ)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 ,利用氢 -氢同核相关谱(1H - 1HCOSY)详细归属了这两种配合物的氢谱峰 ,给出了各质子间的... 多吡啶钴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报道了顺 -氯化二氯二联吡啶钴(Ⅲ)和顺 -氯化二氯二邻菲咯啉钴(Ⅲ)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 ,利用氢 -氢同核相关谱(1H - 1HCOSY)详细归属了这两种配合物的氢谱峰 ,给出了各质子间的偶合常数。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他们的顺式立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钴配合物 核磁共振分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Ⅲ)对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苗 康洁 +1 位作者 王晓玢 李侃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100,108,共14页
利用已经成功制备的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Ⅲ)配合物(LaL3)作为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通过热重分析、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和热动力学分析方法对LaL3热稳定PVC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LaL3前后PVC样品热解过程及气... 利用已经成功制备的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Ⅲ)配合物(LaL3)作为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通过热重分析、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和热动力学分析方法对LaL3热稳定PVC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LaL3前后PVC样品热解过程及气体释放顺序不变;但LaL3的添加会延迟并减少HCl及氯代烃气体的产生,并且有一定量的酰氯类物质生成,从而证明了LaL3可稳定PVC长链中的活泼Cl原子。LaL3对HCl气体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使HCl气体的析出量明显减少;LaL3还可以与PVC降解生成的顺式共轭二烯通过Diels-Alder反应遏制共轭多烯结构的生成。LaL3可改变PVC热氧化脱氯化氢反应机理,Flynn-Wall-Ozawa法计算表明,LaL3使其活化能从纯PVC的107.7 kJ/mol提高到130.6 kJ/mol;MacCallum-tanner法计算表明,LaL3使PVC热氧化脱氯化氢反应动力学方程由一级反应的f(α)=1-α转化为二级反应的f(α)=(1-α)2,活化能也由纯PVC的97.41 kJ/mol大幅提升到132.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六烷基马来酰胺酸根合镧()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热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