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and paraquat-induced lung injury in rabbits 被引量:7
1
作者 Jing Shi Chun-lin Hu +2 位作者 Yu-feng Gao Xiao-xing Liao Hope Xu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BACKGROUND: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also known as CD31,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CAM-1 is a very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angiogenesis,... BACKGROUND: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also known as CD31,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CAM-1 is a very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angiogenesis,and has been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ECAM-1 and the degree of acute lung injury(ALI) and fibrosis in paraquat(PQ) induced lung injury in rabbits.METHODS:Thirty-six adult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2rabbit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PQ dosage:8 mg/kg(group A),16 mg/kg(group B),and 32 mg/kg(group C).After PQ infusion,the rabbits were monitored for 7 days and then euthanized.The lungs were removed for histological evaluation.Masson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lung fibrosis(LF),and semi-quantitative immune-histochemistry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PECAM-1.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ECAM-1 and the extent of lung injuries expressed by ALI score and degree of LF.RESULTS:Rabbits in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apparent poisoning.The rabbits survived long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6.47±0.99 days vs.6.09±1.04 days vs.4.77±2.04 days)(P<0.05).ALI score was low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8.33±1.03 vs.9.83±1.17 vs.11.50±1.38)(P<0.0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P=0.03).LF was slight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31.09%±2.05%vs.34.37%±1.62%vs.36.54%±0.44%)(P<0.0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P=0.026).The PEACAM-1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20.31%±0.70%vs.19.34%±0.68%vs.18.37%±0.46%)(P<0.0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P=0.017).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ECAM-1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both ALI score(Coe=-0.732,P=0.001)and degree of LF(Coe=-0.779,P<0.001).CONCLUSIONS:The PECAM-1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 New Zealand rabbits after PQ poisoning,and the decrease is dose-dependent.The PECAM-1 express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I score and LF,show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ung injuries induced by P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ARAQUAT Acute lung injury Lung fibr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肾功能及MCP-1、sVCAM-1的影响
2
作者 李美艳 陈琪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HSPN患儿,按照入院时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犀角...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HSPN患儿,按照入院时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8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犀角地黄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MCP-1、sVCAM水平,检验血清MCP-1、sVCAM与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CP-1、sVCAM对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中重度组患儿的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MCP-1、sVCAM与轻度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与SCr、UA、BUN、CysC正相关(P<0.05);血清sVCAM与SCr、UA、BUN、CysC正相关(P<0.05);血清MCP-1、sVCAM对HSPN患儿肾功能损伤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高(AUC=0.864、0.862)。结论犀角地黄汤辅助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HSPN患儿的肾脏功能及MCP-1、sVCAM水平,动态监测MCP-1、sVCAM能够实现对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紫癜性肾炎 犀角地黄汤 肾功能损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SCAM-AS1调节miR-431-5p/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3
作者 洪帆 王富华 谭一清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7,72,共10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调节miR-431-5p/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及HepG2耐药细胞HepG2/CDDP中DSCAM-AS1、miR-431-5...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调节miR-431-5p/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轴对肝癌活性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及HepG2耐药细胞HepG2/CDDP中DSCAM-AS1、miR-431-5p、SOX9 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Bax、SOX9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各组HepG2和HepG2/CDDP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验证DSCAMAS1、SOX9与miR-431-5p靶向关系。结果:DSCAM-AS1、SOX9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miR-431-5p低表达;与HepG2细胞比较,HepG2/CDDP细胞中DSCAM-AS1、SOX9表达、细胞活力显著升高,miR-431-5p表达降低;沉默DSCAM-AS1抑制HepG2和HepG2/CDDP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细胞耐药性;抑制miR-431-5p减弱沉默DSCAM-AS1对HepG2和HepG2/CDDP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的促进作用,促进HepG2/CDDP细胞耐药性;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实验、pull down实验、RIP实验证实DSCAM-AS1、SOX9与miR-431-5p的靶向关系。结论:沉默DSCAM-AS1可能通过调节miR-431-5p/SOX9轴抑制HepG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HepG2/CDDP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耐药性 长链非编码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 miRNA-431-5p 性别决定基因盒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4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1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5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3,共7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清除以防止脂肪沉积,从而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CEACAM1表达水平下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恶性循环并加重代谢紊乱。由于CEACAM1在控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中的关键地位,刺激其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MASLD的治疗新方法。本文就CEACAM1在MASL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清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6
作者 雷艳杰 赵舒杨 +2 位作者 卜晓红 宋艳芳 马世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79-4483,共5页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 目的 探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14Arf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取10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以及3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级别之间的表达差异。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血管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中胶质瘤家族史、汽柴油接触史、射线或电磁场接触史、金属铅接触史、农药接触史、VCAM-1和P14Arf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VCAM-1高表达率逐渐上升,P14Arf蛋白高表达率逐渐下降,Ⅲ、Ⅳ级别脑胶质瘤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水平与Ⅰ、Ⅱ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患者间VCAM-1和P14Arf蛋白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Karnofsky评分患者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VCAM-1高表达率及P14Arf蛋白低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 VCAM-1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情进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P14ARF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SCAM-AS1通过miR-144-5p/IRS2轴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影响
7
作者 吴天思 陈珊珊 +4 位作者 高博 石佳宝 管佳琪 张小宝 张立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通过微小RNA(miR)-144-5p/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轴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生长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PTC细胞株TPC-1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完全培养基...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DSCAM-AS1)通过微小RNA(miR)-144-5p/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轴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生长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PTC细胞株TPC-1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si-NC组(转染si-NC)、si-DSCAM-AS1组(转染si-DSCAM-AS1)、si-DSCAM-AS1+inhibitor NC组(si-DSCAM-AS1与inhibitor NC共转染)、si-DSCAM-AS1+miR-144-5p inhibitor组(si-DSCAM-AS1与miR-144-5p inhibitor共转染)。RT-qPCR法检测DSCAM-AS1、miR-144-5p和IRS2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RS2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i-DSCAM-AS1组TPC-1细胞DSCAM-AS1表达、吸光度(A450)值、细胞侵袭数目、IRS2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144-5p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i-DSCAM-AS1组相比,si-DSCAM-AS1+miR-144-5p inhibitor组A450值、细胞侵袭数目、IRS2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44-5p表达显著降低(P<0.05)。DSCAM-AS1靶向负调控miR-144-5p表达,miR-144-5p靶向负调控IRS2表达。结论:沉默DSCAM-AS1可能通过上调miR-144-5p来抑制IRS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PTC细胞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反义1 miR-144-5p 胰岛素受体底物2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Hcy、VCAM-1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冯婷婷 杨青 +4 位作者 陈明 杜伶俐 郑启刚 李欢 孙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SHPT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 目的:探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SHPT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未发生认知障碍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VCAM-1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Hcy、VCAM-1对SHPT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SHPT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液透析比例、血清iPTH、Scr、血磷、血钙、Hcy、VCAM-1水平显著升高,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Hcy、VCAM-1及联合诊断SHPT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50、0.914;透析方式、血清iPTH、受教育年限、Hcy、VCAM-1是影响SHPT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HPT患者血清Hcy、VCAM-1水平升高,与患者认知功能有关,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EPCR、PECAM-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9
作者 金俊 唐森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临近血肿0.5 cm脑组织(...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临近血肿0.5 cm脑组织(脑出血组织标本,脑出血组)和远隔血肿位置的脑组织(对照组织标本,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少量组(n=35)、中量组(n=44)、大量组(n=2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组(n=40)、中型组(n=40)例、重型组(n=2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PCR、PECAM-1表达水平;Spearman法分析脑出血组织EPCR、PECAM-1阳性表达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PCR在脑出血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而PECAM-1在脑出血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ECAM-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ECAM-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脑出血组织EPC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16,P<0.001),PECAM-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37,P<0.001);EPCR是影响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而PECAM-1是影响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EPCR呈高表达,PECAM-1呈低表达,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有关,可能作为评估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脑出血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消Ⅱ方对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含嫣 霍清萍 +2 位作者 梁芳 孔林 王宇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稳消Ⅱ方对兔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干预组(稳消Ⅱ方高、中、低剂量组)、辛伐... 目的观察稳消Ⅱ方对兔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干预组(稳消Ⅱ方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养及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稳消Ⅱ方干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ICAM-1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VCAM-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ICAM-1、VCAM-1均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予组和辛伐他汀组指标均显著下调(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稳消Ⅱ方低剂量组ICAM-1明显上调(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组间比较,高剂量组ICAM-1下调明显大于低剂量组(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组可抑制ICVM-1、VCAM-1的表达,益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与稳定,且与药物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消Ⅱ方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和V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春深 苗戎 +4 位作者 蔡青 周涛 谭俊珍 武学润 常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糖尿病会造成视网膜很多异常改变,其中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上调,这显示了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 糖尿病会造成视网膜很多异常改变,其中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上调,这显示了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本文针对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在DR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VCAM-1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俐 安国尧 +1 位作者 张文光 陈凯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家兔54只,体重为(2.0±0.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术中仅分离腰动脉并于手术前后各0.5h沿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8ml/kg)、缺血组24只(分离后夹闭腰动脉,同上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丹参酮组24只(分离后夹闭腰动脉,同上注射等剂量丹参酮-ⅡA磺酸钠)。分别于给药后0.5、1、4、8h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全血粘度[高切(mpa.s)/150(l/s)、中切(mpa.s)/60(l/s)、低切(mpa.s)/10(l/s)]、毛细管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同时取脊髓组织,分为两段,一段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另一段放入液氮中冻存,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3组各时点脊髓NF-κB、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同一时点免疫组化图片中丹参酮组表达最少,缺血组中表达最高。②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各时点VCAM-1表达显著升高,在0.5、1、4h时差异显著(P<0.01),8h时具有差异性(P<0.05);此外,丹参酮组与缺血组相比,0.5h显著降低(P<0.01),1、4、8h时降低且具有差异性(P<0.05)。③假手术组始终无阳性血管表达,0.5h缺血组、丹参酮组亦无阳性血管表达;1、4、8h缺血组阳性血管表达率最高,其中1、4h中丹参酮组与缺血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8h差异显著(P<0.01)。④缺血组各时点全血粘度在10s-1、60s-1、150s-1升高,毛细管血浆粘度升高(P<0.05或P<0.01)。丹参酮组各时间点毛细管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降低极其显著(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调控炎性因子NF-КB、VCAM-1的表达,降低全血粘度、毛细管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和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从而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脊髓损伤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小霞 惠延年 +3 位作者 宋虎平 王海涛 张晓光 刘百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6mmol/L和30.0mmol/L葡萄糖作用1,2,3d后hRPE细胞表面ICAM-1表达量,MTT方法检测两种浓度葡萄糖作用下48hhRPE...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6mmol/L和30.0mmol/L葡萄糖作用1,2,3d后hRPE细胞表面ICAM-1表达量,MTT方法检测两种浓度葡萄糖作用下48hhRPE表面黏附白细胞的数量。结果:30.0mmol/L葡萄糖作用1,2,3d后hRPE细胞表面荧光着色密度分别为5.6mmol/L葡萄糖作用下荧光着色的2.4,3.8,4.0倍。30.0mmol/L葡萄糖作用48h后hRPE细胞表面黏附的白细胞数量是5.6mmol/L葡萄糖组的2.34倍,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糖可以促进体外培养hRPE细胞的ICAM-1表达,提示RPE细胞在高糖作用下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细胞间黏 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细峰 颜坚 +3 位作者 蔡玉莲 邓江涛 黄薇 姜文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8-03收治的TAO患者120例,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活动期组、非活动期...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8-03收治的TAO患者120例,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和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分组,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活性分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 102、0. 095,P=0. 135、0. 167);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 695、0. 824,P=0. 005、0. 002)。结论: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不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可用于TAO的临床诊断、分期分级及预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甲状腺相关眼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对SD大鼠缺血皮瓣愈合时ICAM-1和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聂芳菲 杨清默 +2 位作者 夏有辰 马建勋 陈东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SD大鼠缺血皮瓣创面愈合时组织中炎症反应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表达,探讨其促进缺血皮瓣愈...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SD大鼠缺血皮瓣创面愈合时组织中炎症反应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表达,探讨其促进缺血皮瓣愈合的机制。方法在20只雄性SD大鼠背部两侧对称各制备2个皮瓣,蒂位于尾侧,长6 cm,宽1 cm,2个皮瓣间距离2 cm。实验侧(实验组)皮瓣术后行半导体激光照射,每天1次,连续照射数天直至取材,同时遮挡对照侧(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情况和皮瓣存活面积,分别于术后4、7、10、14 d取皮瓣中段组织进行病理学染色,分析制备的大鼠皮瓣血管形成情况和炎症反应因子ICAM-1和MCP-1的表达。结果皮瓣远端发生明显的缺血坏死。术后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4.6±10.8)%和(79.8±11.3)%,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5,t=7.299,P=0.002)。术后4、7、10、14 d实验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160±25.968)、(115.937±17.827)、(87.330±21.383)、(69.644±12.126)个/m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460±8.310)个/mm^2(t=3.089,P=0.037)、(36.685±7.693)个/mm^2(t=11.741,P=0.000)、(43.474±7.400)个/mm^2(t=4.185,P=0.014)、37.104±8.721(t=5.218,P=0.006)。术后4 d实验组炎症因子ICAM-1的表达量0.063±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045±0.017(t=8.430,P=0.001);术后7 d实验组炎症因子ICAM-1和MCP-1的表达量分别为0.022±0.008、0.041±0.0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42±0.015(t=4.309,P=0.013)、0.065±0.007(t=6.731,P=0.003)。结论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SD大鼠缺血皮瓣能调节创面愈合时炎症因子ICAM-1和MCP-1的表达,是促进缺血皮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缺血皮瓣 炎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CD40及CD40配体信号通路及活化黏附分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利峰 刘吉祥 +3 位作者 孙密欣 谷世奎 石俊岭 赵瑞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否与CD40及CD40配体(CD40L)通路有关。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后,分6组:对照组;AngⅡ组;低、中和高剂量组[Ang-(1-7)10、100和1000nmol/L预处理];阻断剂组(A-779预处理)。用RT-PCR法检测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组ICAM-1、VCAM-1和CD40、CD40L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ICAM-1、VCAM-1mRNA表达分别下降25%、58%、69%和30%、53%、62%;CD40、CD40L mRNA表达分别下降35%、48%、61%和26%、54%、68%;阻断剂组与AngⅡ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ng-(1-7)可以抑制炎症通路CD40/CD40L活化,进而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Ang-(1-7)的抗炎机制是首先与Mas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CD40/CD40L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血管紧张素Ⅱ 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40配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水江 闻树群 黄鉴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诊断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1和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刚柱 刘凯歌 +4 位作者 张俊锋 丁志斌 张鹏 付强 盛旭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和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62例人脑胶质瘤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1、VEGF及CD105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105-MVD。结...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和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62例人脑胶质瘤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1、VEGF及CD105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105-MVD。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未见CEACAM1和VEGF表达。CEACAM1和VEGF标记指数及CD105-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CEACAM1、VEGF标记指数均与CD105-MVD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03,均P<0.01),且CEACAM1与VEGF亦呈正相关(r=0.846,P<0.01)。CEACAM1、VEGF表达和CD105-MV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EACAM1、VEGF及CD105-MVD均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CEACAM1在胶质瘤中表达增加可能引起胶质瘤的发生、发展;CEACAM1可能作为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而刺激肿瘤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吕力 韦俊杰 +6 位作者 李晓峰 李燕华 封浑 欧阳列锋 姜炳坚 陈渊 韦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和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和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采集脑组织和血清,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法检测VCAM-1和ICAM-1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CAM-1、VCAM-1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脑组织ICAM-1、VCAM-1[(0.14±0.02)μg/L vs(0.19±0.04)μg/L、(0.12±0.02)μg/L vs(0.17±0.03)μg/L,P<0.05]和血清ICAM-1、VCAM-1[(1.03±0.29)μg/L vs(1.29±0.44)μg/L、(170.79±43.42)μg/L vs(261.85±73.05)μg/L,P<0.05]明显降低。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ICAM-1和VCAM-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胞间黏附分子1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窦攀 王学美 +4 位作者 富宏 房颖 刘庚信 张前进 褚松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IG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80例IGR患者(IGR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40例正常人(NGT组)进...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脂联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IG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80例IGR患者(IGR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40例正常人(NGT组)进行血糖和胰岛素等检测。结果①NGT组、IGR组和T2DM组的脂联素水平依次降低,E选择素和VCAM-1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②脂联素与E选择素、VCAM-1呈负相关(r=-0.628,-0.321;P均<0.01),E选择素与VCAM-1呈正相关(r=0.351,P<0.01)。③影响脂联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DL和LDL,影响E选择素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LDL,影响VCAM-1的主要因素有WHR、HbA1c、TG、HDL、LDL。结论在IGR阶段,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已出现明显异常,已经有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IGR患者腹型肥胖、长期高血糖和高LDL血症是影响脂联素、E选择素和VCAM-1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脂联素 E选择素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