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缺陷C3N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1
作者 王淑敏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采用硫脲和3-氨基-1,2,4-三唑混合原位热聚合制备C≡N缺陷C_(3)N_(5)(C_(3)N_(5)—C≡N)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采用硫脲和3-氨基-1,2,4-三唑混合原位热聚合制备C≡N缺陷C_(3)N_(5)(C_(3)N_(5)—C≡N)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稳态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C_(3)N_(5)—C≡N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缺陷构建、光谱吸收响应和光电子-空穴重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波数2176 cm^(-1)位置吸收峰和286.5 eV位置拟合峰的出现证明了C≡N缺陷的成功构建,Lorentz信号强度的增强说明缺陷的构建促进了未配对电子的生成,发射峰的降低说明了光电子-空穴的重组得到了有效抑制,吸收边界的红移说明了光谱响应范围得到拓宽,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太阳光照射下,C_(3)N_(5)—C≡N光催化剂协同过硫酸盐(PMS)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9.10%,循环使用5次后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为97.80%,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活性基团捕获说明超氧自由基(·O_(2)^(-))、空穴(h^(+))、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均参与了反应,·O_(2)^(-)和^(1)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缺陷 富氮氮化碳 光催化 过硫酸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Water Use Efficiency(WUE) and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BNF) Unde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in Rain-fed Dry Area of North-west Pakistan
2
作者 Samreen Shehzadi Wisal Mohammad S.Mahmood Shah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3-233,共1页
Land degradation,unbalanced nutrition,change in climate and its extreme variability a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In North-west Pakistan,more than 50%of the cultivated a... Land degradation,unbalanced nutrition,change in climate and its extreme variability a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In North-west Pakistan,more than 50%of the cultivated area is rain-fed and the crop productivity is low.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reduc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enhancing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n improved soil fertility,WUE and crop productivity.A field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BnF water use efficiency crop residue TILLAG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曲继松 霍银亮 +1 位作者 张丽娟 朱倩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5-2376,共12页
为探讨C/N对枸杞枝条粉园艺基质化腐熟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枝条粉为研究材料,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N为15(W1)、20(W2)、25(W3)、30(W4)、35(W5)、43.75(W6)。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处理... 为探讨C/N对枸杞枝条粉园艺基质化腐熟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枝条粉为研究材料,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N为15(W1)、20(W2)、25(W3)、30(W4)、35(W5)、43.75(W6)。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pH和电导率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总氮含量逐渐升高,铵态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总体变化规律,硝态氮含量各时期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折线变化规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差异较大,C/N为20~35处理W2、W3、W4、W5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C/N过低(15)或过高(43.75)表现为发酵前期(0~15 d)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在15~105 d时间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发酵堆体中脲酶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规律。C/N为20时,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值最大,而木质素增加值最大。在属水平上草酸降解菌(Pandoraea)、亚硝基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基螺旋体(Nitrosospira)、假单胞菌(Pseudomonas)、双球菌(Paracoccus)、陶厄氏菌(Thauera)、嗜酸盐杆菌(Acidihalobacter)、绵羊属(Ovis)、马赛菌属(Massilia)、硝化细菌(Nitrobacter)、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硫磺菌属(Sulfuritortus)均为优势菌群。C/N较高时(C/N≥25),枸杞枝条发酵堆体微生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均显著增加,基于PCA分析得出C/N值25为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临界值、C/N值35为反硝化作用临界值。因此,为加速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并减少氮素流失,建议发酵堆体初始C/N保持在20~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枝条粉 发酵 c/n 理化性状 氮素转化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NH_(4)^(+)—N冲击后投加碳源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4
作者 王帆 崔秦 +3 位作者 蒋维卿 刘轩彤 艾胜书 边德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适碳源投加量.结果表明,系统经过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后,C/N比从8.5下降到3.9,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果,TN和NH_(4)^(+)—N出水浓度升高.通过投加有机物改变进水C/N比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调控,当C/N比增加至6.1时,TP去除效果变化显著,并能在1.5 h实现完全去除,出水浓度为0.11 mg/L;当C/N比增至8.3时,NH_(4)^(+)—N去除率明显提高,出水为3.76 mg/L;当C/N比增至10.5时,COD降解速率达到151.90 mg/(L·h),TP浓度在单周期运行前期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在后期完全去除.3种有机物投加量下出水COD、NH_(4)^(+)—N、TN、TP浓度值均能达标.SBR在面临瞬时NH_(4)^(+)—N冲击C/N比下降至3.9时,最适碳源投加量选用C/N比为8.3,经济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nH_(4)^(+)—n冲击 脱氮除磷 去除率 c/n 投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沸石对低C/N污水中氮的去除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勋 邓利智 +4 位作者 吴永明 李昆 邓觅 赵红 梁培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7,共7页
以人造沸石为吸附剂,处理低C/N高速服务区污水。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对人造沸石去除污水中氮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人造沸石吸附污水中NH_(3)-N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人造沸石为吸附剂,处理低C/N高速服务区污水。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对人造沸石去除污水中氮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人造沸石吸附污水中NH_(3)-N效果的因素,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探讨了人造沸石去除NH_(3)-N的机理。结果表明:人造沸石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污水中NH_(3)-N和TN的显著去除,并可有效提升污水C/N,反应24 h后,40 g/L人造沸石可使污水中NH_(3)-N和TN分别降至(13.45±0.39)、(19.23±0.21)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1.14±0.32)%和(87.12±0.10)%,C/N由1.30±0.01提升至5.47±0.07;正交实验表明各因素影响人造沸石脱氮效果的程度表现为沸石投加量>曝气量>NH_(3)-N初始浓度;人造沸石对NH_(3)-N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且该吸附行为是吸热过程;BET和SEM显示,人造沸石对NH_(3)-N的高效去除主要得益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493.23 m^(2)/g)以及以介孔为主且分布范围较宽的孔道,吸附后沸石表面的颗粒变得光滑、紧密且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沸石 c/n污水 氮去除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C/N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天 苗淑杰 +2 位作者 余洁 赵玉蝶 乔云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695,共10页
凋落物输入会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过程,其影响程度主要受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温度条件的影响,然而,这三因素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以低肥力土壤(LF)和高肥力土壤(HF)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7种不同C/N的凋落物,并设置培养温度为23℃... 凋落物输入会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矿化过程,其影响程度主要受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温度条件的影响,然而,这三因素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以低肥力土壤(LF)和高肥力土壤(HF)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7种不同C/N的凋落物,并设置培养温度为23℃和33℃,进行恒温避光培养,期间动态监测CO_(2)排放的变化,以揭示SOC矿化过程应对三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凋落物添加显著增加CO_(2)峰值排放速率,且与C/N>30的凋落物相比,添加C/N<30的凋落物对CO_(2)的峰值排放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CO_(2)峰值排放速率同时受土壤肥力和培养温度影响,HF-33℃条件下的CO_(2)峰值排放速率最高。添加C/N<30的凋落物显著增加了CO_(2)累积排放量,在LF-23℃、LF-33℃、HF-23℃和HF-33℃条件下,最大增幅分别为407%、304%、345%和160%。相关分析显示,SOC矿化率与凋落物C/N间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低质量凋落物会抑制SOC矿化。在LF-23℃、LF-33℃、HF-23℃和HF-33℃处理下,与凋落物C/N最低的CN1相比,添加C/N最高的CN7后,SOC矿化率的降幅分别达3.53、3.04、1.71和2.06倍。土壤肥力影响SOC矿化,HF的SOC矿化率较LF高1.29-2.66倍。培养温度对SOC矿化的影响在HF中表现出显著差异,与CK相比,在HF中添加凋落物显著降低了SOC矿化温度敏感性(Q10)。综合PLS-PM模型可知,SOC矿化是凋落物C/N、土壤肥力和培养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凋落物的C/N比对SOC矿化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土壤肥力则对SOC矿化产生主要的正效应,而温度的正效应则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土壤肥力和温度背景下,C/N不同的外源有机物输入对SOC矿化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凋落物碳氮比 有机碳矿化 cO_(2)释放速率 室内培养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N对高氮废水高效脱氮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金宝丹 刘叶 +6 位作者 钮劲涛 程恳 褚晨晨 贾宇升 杜京京 曹霞 战香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38,347,共6页
考察低C/N(质量比,0.03、0.17、0.27、0.33)对高氮废水脱氮过程及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讨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低C/N条件下高氮废水仍能实现脱氮,当C/N为0.33时,总氮去除率达到83.01%,该条件下出... 考察低C/N(质量比,0.03、0.17、0.27、0.33)对高氮废水脱氮过程及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讨系统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低C/N条件下高氮废水仍能实现脱氮,当C/N为0.33时,总氮去除率达到83.01%,该条件下出现较高的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最高达到316.09 mg/L。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特吕珀菌属(Truepera,相对丰度31.33%)、水微菌属(Aquamicrobium,相对丰度6.42%)等是C/N为0.33时系统能够维持较高脱氮效率的原因。在低C/N条件下对高氮废水进行高效脱氮处理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高氮废水 高通量测序 c/n 脱氮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强化复合载体基固定化藻菌系统处理低C/N废水脱氮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诗淳 黄福勇 +1 位作者 何培民 邵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2-1638,共7页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 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废水的C/N,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可实现低C/N废水中氮素的有效去除。装置脱氮效果随着HRT的延长而提升,当HRT达18h时,装置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氨氮去除率可达100%。综合而言,绿沸石和玉米芯复合载体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具有脱氮效率高、无需连续投加碳源、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废水 固定化藻菌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陶粒强化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颖 梅娟 +2 位作者 郑傲 陈泉 吴娇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6,共8页
蔬菜废弃物的结构性差不利于堆肥处理。用陶粒做结构调理剂,研究C/N对陶粒强化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用玉米粉调节蔬菜废弃物的C/N,SP1、SP2、SP3的初始C/N分别为15、20、25,不加陶粒的SP4的C/N为20。结果表明... 蔬菜废弃物的结构性差不利于堆肥处理。用陶粒做结构调理剂,研究C/N对陶粒强化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用玉米粉调节蔬菜废弃物的C/N,SP1、SP2、SP3的初始C/N分别为15、20、25,不加陶粒的SP4的C/N为20。结果表明,SP450℃以上仅持续2 d,SP1~SP3持续8~16 d,陶粒有利于蔬菜废弃物堆肥升温,能明显加快堆肥进程。SP2升温速度最快且温度最高,60℃以上4 d,有机质的降解率为21.82%,也显著高于其他组。SP1、SP2、SP3最终的pH分别为8.46、8.19、8.00,EC值分别为3.85、3.78、3.79 mS·cm^(-1),C/N均小于14。SP2和SP3最终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101.1%和91.4%,达到腐熟要求,而SP1仅为56.7%,未完全腐熟。且SP2、SP3相比SP1,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总氮含量,最终总氮含量分别为初始值的1.42、1.55倍。综上所述,蔬菜废弃物加陶粒堆肥,初始C/N为20是最优条件,有利于加快有机质的降解和稳定过程,延长堆肥高温期,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蔬菜废弃物 c/n 陶粒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李保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以不同的氮源 (NH+ 4 、NO-3 、尿素 )、不同的碳源 (葡萄糖、蔗糖、糖蜜和淀粉 )及碳氮比 (34∶1、2 0∶1、5∶1)为培养基研究不同C、N源和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结果发现 ,曲霉 2TCiF2和 4TCiF6在以NO-3 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 以不同的氮源 (NH+ 4 、NO-3 、尿素 )、不同的碳源 (葡萄糖、蔗糖、糖蜜和淀粉 )及碳氮比 (34∶1、2 0∶1、5∶1)为培养基研究不同C、N源和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结果发现 ,曲霉 2TCiF2和 4TCiF6在以NO-3 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强的解磷活力 ,而节杆菌 1TCRi7和 1TCRi14的溶磷活性则在NO-3 存在时降低 ,青霉 1TCRiF5、2TCRiF4、肠杆菌 1TCRi15和欧文氏菌 4TCRi2 2则只有在供给NH+ 4 时 ,才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加入少量可溶性磷对大多数微生物的溶磷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曲霉 2TCiF2在蔗糖为碳源时溶磷活力最高 ,节杆菌 1TCRi7只有在葡萄糖为碳源时才具有溶磷能力。培养基的C/N比越高 ,曲霉和欧文氏杆菌的溶磷活力越高 ,而青霉和肠杆菌则在C/N比最低时 ,其溶磷活力最强。这些微生物之所以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 ,主要是由于分泌有机酸 ,但非有机酸物质的络合和螯合作用 ,可能在肠杆菌和欧文氏菌溶磷中起重要作用。氮源、碳源和碳氮比极大地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尤其对分泌有机酸等物质的种类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微生物溶磷 碳源 碳/氮比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N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李雪利 叶协锋 +3 位作者 顾建国 李彦涛 马静思 刘国顺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2-36,共5页
2009年采用盆栽试验,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通过添加腐熟的小麦秸秆来调节土壤的碳氮比,进而研究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碳氮比的增加,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加,烤... 2009年采用盆栽试验,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通过添加腐熟的小麦秸秆来调节土壤的碳氮比,进而研究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碳氮比的增加,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加,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中性香气物质的总量、还原糖/烟碱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碱、总氮含量以及氮碱比逐渐减少。土壤碳氮比在24~28之间时,有利于促进烤烟碳氮代谢平衡,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土壤碳氮比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N比和碳源种类条件下的SNAD生物膜脱氮性能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郑照明 李军 +2 位作者 杨京月 马静 杜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1-1338,共8页
通过批试实验研究了C/N比和碳源种类对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SNAD生物膜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为进水,以鲍尔环为生物膜载体,具有良好的SNAD脱氮性能.以乙酸钠为碳源,研究了COD/NO_2^--N比对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耦... 通过批试实验研究了C/N比和碳源种类对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SNAD生物膜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为进水,以鲍尔环为生物膜载体,具有良好的SNAD脱氮性能.以乙酸钠为碳源,研究了COD/NO_2^--N比对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随着C0D/NO_2^--N比的增加,厌氧氨氧化亚硝态氮去除量占总亚硝态氮去除量的百分比逐渐减小.C0D/NO_2^--N比分别为1、2、3、4和5实验组对应的厌氧氨氧化亚硝态氮去除量占总亚硝态氮去除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7.1%、52.2%、29.3%、23.7%和16.3%.当C0D/NO_2^--N比为0~2时,厌氧氨氧化亚硝态氮去除量占总亚硝态氮去除量的百分比大于50%,SNAD生物膜可以实现良好的耦合脱氮.控制C0D/N0_2^--N为5,研究了碳源种类对SNAD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以甲酸钠、乙酸钠、丙酸钠和葡萄糖为碳源实验组对应的厌氧氨氧化亚硝态氮去除量占总亚硝态氮去除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6.3%、37.1%、74.1%和76.8%.当以丙酸钠或葡萄糖为外加碳源并且C0D/NO_2^--N=5时,SNAD生物膜可以实现良好的耦合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D生物膜 碳源种类 碳氮比 脱氮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碳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鹏飞 叶金文 +3 位作者 刘颖 何旭 王杰 杨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0-853,共4页
以纳米TiO2和不同碳源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和不同碳源对制备碳氮化钛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碳热还原... 以纳米TiO2和不同碳源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和不同碳源对制备碳氮化钛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前期主要为TiO2/C固-固反应,后期CO参与的气-固反应变为主要反应;当碳黑为碳源时,比之活性碳和石墨,反应最为完全,而且粉末产物粒度较为细小均匀;同时随着碳黑比表面积的增大,碳氮比随之降低,游离碳和氧含量随之减小;当以比表面积为600m2/g的碳黑为碳源时,配碳量为28.8%的混合物在加热到1700℃,保温3h,氮气流量为1000mL/min的条件下,得到了游离碳含量<0.2%、氧含量<0.5%,总碳为11.42%的碳氮化钛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碳源 碳热还原氮化法 TI(c n) 反应机理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遮光期叶片SPAD值和C、N、P、K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丽梅 陈志峰 +6 位作者 王彬 余东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许家辉 刘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7-1981,共5页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 对大田莲雾成年树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叶片SPAD值及C、N、P、K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叶片SPAD值受叶龄和遮光互作影响,自然条件下,叶龄40 d左右SPAD值最大,达到63.0±2.49。短时间遮光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不大,遮光40 d叶片SPAD值降到最低;长时间遮光会造成叶片早衰,限制树体营养生长。遮光对叶片N、P、K、C含量均有影响,在遮光过程中,叶片的C、N、P、K含量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树体对遮光后形成的弱光条件均作出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使C、N、P、K趋同于自然条件下的含量水平。莲雾叶片的碳氮比(C/N)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大趋势,遮光40 d左右比值达到顶峰,此时是莲雾栽培上进行催花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遮光处理 SPAD值 cn、P、K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被引量:24
15
作者 金春姬 佘宗莲 +2 位作者 高京淑 成乐昌 金秀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0,共4页
利用中试规模实验装置,探讨了现有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的实践中,碳氮比(C N)对废水生物脱氮效率、脱氮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脱氮容量,确定了所需外加碳源量。
关键词 生物脱氮 c/n 间歇曝气 外加碳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气厌气培养下碳源及C/N对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兆普 高祖民 +2 位作者 史瑞和 戴志新 封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0-74,共5页
研究了添加化学氮肥、稻秸和淀粉的土壤在好气、厌气培养下的供氮特征。(1)单施化学氮肥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始终高于厌气培养;单施稻秸厌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高于好气培养。(2)培养60d时,C/N为10的处... 研究了添加化学氮肥、稻秸和淀粉的土壤在好气、厌气培养下的供氮特征。(1)单施化学氮肥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始终高于厌气培养;单施稻秸厌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高于好气培养。(2)培养60d时,C/N为10的处理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高于厌气培养;C/N>20的处理厌气培养,土中矿物态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3)添加淀粉使好气培养土壤中矿物态氮含量大幅度减少,厌气培养则变化不大,C/N相同的处理,好气培养下添加淀粉的土壤中矿物态氮的减少量为厌气状态下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c/n 好气 厌气 土壤供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下不同C/N作物残渣还田对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伍玉鹏 刘田 +2 位作者 彭其安 Muhammad Shaaban 胡荣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3-2062,共10页
氮肥配施能够促进还田秸秆的分解,为了解其对不同C/N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油菜饼(C/N为4)、玉米秸秆(C/N为28)、水稻秸秆(C/N为41)和小麦秸秆(C/N为71)等4种不同C/N植物残渣在不同量氮肥(无氮、低氮和... 氮肥配施能够促进还田秸秆的分解,为了解其对不同C/N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油菜饼(C/N为4)、玉米秸秆(C/N为28)、水稻秸秆(C/N为41)和小麦秸秆(C/N为71)等4种不同C/N植物残渣在不同量氮肥(无氮、低氮和高氮)配施下对红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氮肥配施增加了不同植物残渣的CO2-C累积排放量,且仅在高C/N的小麦秸秆处理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低氮和高氮下CO2-C累积排放量分别达到1 271.44、1 212.83 mg·kg-1,显著高于无氮肥配施的883.40 mg·kg-1。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的为油菜饼处理组,低氮量的配施进一步增强了N2O的产生,其累积排放量达到5 550.42μg·kg-1,显著高于无氮肥配施的4 430.44μg·kg-1,然而当氮肥施用量进一步增加时却抑制了N2O的排放(3752.84μg·kg-1)。氮肥配施并未显著影响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组的N2O累积排放量。在培养期内,每一个处理均表现为CH4的吸收现象,氮肥施用能够增加土壤对CH4的累积吸收量,但差异显著性仅在对照和油菜饼处理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残渣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氮肥配施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全民 陈峰 +2 位作者 向文洲 彭娟 何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研究了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藻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铵氮浓度为0.2 mmol/L;藻细胞生化组成与铵氮的消耗程度密切相关,铵氮缺乏时... 研究了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藻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铵氮浓度为0.2 mmol/L;藻细胞生化组成与铵氮的消耗程度密切相关,铵氮缺乏时细胞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C/N比急剧升高,铵氮的存在显著降低GS酶活力;该藻株毒素主要为MC-LR和去甲基MC-LR(desmethylMC-MR),铵氮浓度为1.0 mmol/L时毒素含量最高,为(1.66±0.47)μg/mg.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氮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机理,而且对于评估和预防有害蓝藻水华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铵氮 微囊藻毒素 碳氮比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N对苹果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葛顺峰 周乐 +3 位作者 李红娜 门永阁 魏绍冲 姜远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5-800,共6页
土壤C/N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2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验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C/N[6.21(CK)、10、15、20、25、30、35和40]对苹果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N比值的... 土壤C/N是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2年生"富士"/平邑甜茶为试验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C/N[6.21(CK)、10、15、20、25、30、35和40]对苹果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N比值的逐渐增大,苹果新梢长度和植株鲜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N=15、20和25的3个处理苹果新梢长度和植株鲜重最大,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C/N处理间植株15N利用率存在差异,土壤C/N=25时,植株15N利用率最大,为22.87%,与C/N=20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C/N=40时,植株15N利用率最低,仅为15.43%,低于CK处理的16.65%。土壤C/N处于15~25时,植株吸收的氮素来自于肥料氮的比例较高;而土壤C/N较低(〈15)或太高(〉25)时,植株吸收的氮素来自于土壤氮的比例较高。土壤氮素残留量随土壤C/N的增大逐渐增加,C/N=40处理的土壤氮素残留量是CK的1.32倍。随着土壤C/N比值的逐渐增大,肥料氮损失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以C/N=25时最少,仅为施氮量的49.87%,而对照最大,为61.54%。因此,综合土壤C/N对苹果植株生长及氮素平衡状况来看,土壤C/N为15~25时,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氮肥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比 苹果 15n 氮素利用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艳春 黄毅斌 +2 位作者 王成己 叶菁 王义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79-284,共6页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2和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2和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2为主,CH4、N2O和NH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2、N2O和NH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发酵 碳氮比 物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